统计学第四章作业及答案
统计学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一.思考题1、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测度?答: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测度和描述:一是分布的集中趋势,反映各数据向其中心值靠拢或聚集的程度;二是分布的离散程度,反映各数据远离其中心值的趋势;三是分布的形状,反映数据分布的偏态和峰态。
2、怎样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中的地位?答:平均数在统计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进行统计分析和统计推断的基础。
从统计学思想上看,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重心所在,是数据误差相互抵消后的必然结果。
3、简述四分位数的计算方法。
答:四分位数是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25%和75%位子上的值。
四分位数是通过3个点将全部数据等分成4分,其中每部分包含25%的数据。
中间的四分位数就是中位数,因此通常所说的四分位数是指处在25%位置上的数值和处在75%位置上的数值。
它是根据为分组数据计算四分位数时,首先对数据进行排序,然后确定四分位数所在的位置,该位置上的数据就是四分位数。
4、对于比率数据的平均数为什么采用几何平均?答:几何平均数是适用于特殊数据的一种平均数,主要适用于计算平均比率。
当所掌握的变量值本身是比率的形式时,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比率更为合理。
5、简述众数、中位数、平均数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答: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主要应用于分类数据。
中位数是一组数据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的变量值,其适用于顺序数据。
平均数也称均值,它是一组数据相加后除以数据个数的结果,是集中去世的主要测量值,它适用于数值型数据。
6、简述异众比率、四分位差、方差、标准差的使用场合。
答:异众比率主要适合测度分类数据的离散程度,对于顺序数据以及数值型数据也可以计算异众比率。
四分位差主要用于测度顺序数据的离散程度。
方差和标准差适用于测度数值型数据的离散程度。
7、标准分数有哪些用途?答:首先是比较不同单位和不同质数据的位置。
其次是和正态分布结合起来,求得概率和标准分值之间的对应关系。
还有就是在假设检验和估计中应用。
国开作业实用卫生统计学-第四章 统计图 自测练习05参考(含答案)

题目:为表示某地近15年来婴儿死亡率的变化情况,宜绘制哪种图形?()
选项A:直条图
选项B:散点图
选项C:线图
选项D:直方图
答案:线图
题目:为表示某医院住院病人的病种构成情况,宜绘制哪种图形?()
选项A:圆图
选项B:直方图
选项C:直条图
选项D:散点图
答案:圆图
题目:为表示某地某校18岁男生体重与肺活量的相关关系,宜绘制哪种图形?()选项A:直方图
选项B:直条图
选项C:散点图
选项D:线图
答案:散点图
1
题目:为了了解数值变量资料的分布类型,宜绘制哪种图形?()选项A:线图
选项B:直条图
选项C:散点图
选项D:直方图
答案:直方图
题目:直条图适用于以下哪种统计资料?()
选项A:各自独立的分类资料
选项B:连续性资料
选项C:双变量资料
选项D:构成比资料
答案:各自独立的分类资料
题目:线图适用于以下哪种统计资料?()
选项A:连续性资料
选项B:构成比资料
选项C:各自独立的分类资料
选项D:随时间变化的连续性资料
答案:随时间变化的连续性资料
题目:要求纵轴必须从零开始,中间不能有折断的图是?()
2。
《统计学概论》第四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概论》第四章课后练习题答案一、思考题1.相对指标有什么作用?P90-912.平均指标有什么作用?P963.为什么说算术平均是最基本平均指标计算方法?P974.强度相对数和平均指标有什么区别?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1)指标的含义不同。
强度相对指标说明的是某一现象在另一现象中发展的强度、密度或普遍程度;而平均指标说明的是现象发展的一般水平,计算方法不同。
(2)强度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虽然都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但是,强度相对指标分子与分母的联系,只表现为一种经济关系,而平均指标分子与分母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联系,即分子是分母(总体单位)所具有的标志,对比结果是对总体各单位某一标志值的平均。
5.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有什么区别?P876.为什么说总量指标是基础指标?P877.简述平均指标及其作用。
(2009.10)P96二、单项选择题1.某企业2006年产值比上年增加了150万元,这个指标是()。
A.时期指标B.时点指标C.相对指标D.平均指标2.2006年中国新增就业人数575万人,这个指标是()。
A.时期指标B.时点指标C.相对指标D.平均指标3.某地区2006年底常住人口为100万人,医疗机构500个,平均每个医疗结构可以服务2000人,这个指标是()。
A.平均指标B.强度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比例相对指标4.研究2006年中国31省区直辖市经济发展情况,江苏省GDP为21645.8亿元,浙江省GDP为15742.51亿元,江苏省GDP与浙江省GDP相比为1:0.73,这个指标是()。
A.比较相对数B.强度相对数C.比例相对数D.结构相对数5.2006年浙江省人均GDP 为31874元/人,全国总的人均GDP 为16084元/人,浙江省是全国的1.98倍,这个指标是( )。
P 94A .比较相对数B .强度相对数C .比例相对数D .结构相对数【解析】全国人均GDP 和浙江省人均GDP 是不同空间下的同类指标数值,不是总体全部数值和总体部分数值的关系,因而“浙江省GDP/全国GDP”是一个比较相对数。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_(第四版)4.5.7.8章

《统计学》第四版 第四章练习题答案4.1 (1)众数:M 0=10; 中位数:中位数位置=n+1/2=5.5,M e =10;平均数:6.91096===∑nxx i(2)Q L 位置=n/4=2.5, Q L =4+7/2=5.5;Q U 位置=3n/4=7.5,Q U =12 (3)2.494.1561)(2==-=∑-n i s x x (4)由于平均数小于中位数和众数,所以汽车销售量为左偏分布。
4.2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年龄出现频数最多的是19和23,故有个众数,即M 0=19和M 0=23。
将原始数据排序后,计算中位数的位置为:中位数位置= n+1/2=13,第13个位置上的数值为23,所以中位数为M e =23(2)Q L 位置=n/4=6.25, Q L ==19;Q U 位置=3n/4=18.75,Q U =26.5(3)平均数==∑nx x i600/25=24,标准差65.612510621)(2=-=-=∑-n i s x x(4)偏态系数SK=1.08,峰态系数K=0.77(5)分析:从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来看,网民年龄在23-24岁的人数占多数。
由于标准差较大,说明网民年龄之间有较大差异。
从偏态系数来看,年龄分布为右偏,由于偏态系数大于1,所以,偏斜程度很大。
由于峰态系数为正值,所以为尖峰分布。
4.3 (1(2)==∑nx x i63/9=7,714.0808.41)(2==-=∑-n i s x x (3)由于两种排队方式的平均数不同,所以用离散系数进行比较。
第一种排队方式:v 1=1.97/7.2=0.274;v 2=0.714/7=0.102.由于v 1>v 2,表明第一种排队方式的离散程度大于第二种排队方式。
(4)选方法二,因为第二种排队方式的平均等待时间较短,且离散程度小于第一种排队方式。
4.4 (1)==∑nx x i8223/30=274.1中位数位置=n+1/2=15.5,M e =272+273/2=272.5(2)Q L 位置=n/4=7.5, Q L ==(258+261)/2=259.5;Q U 位置=3n/4=22.5,Q U =(284+291)/2=287.5(3) 17.211307.130021)(2=-=-=∑-n i s x x4.5 (1)甲企业的平均成本=总成本/总产量=41.193406600301500203000152100150030002100==++++乙企业的平均成本=总成本/总产量=29.183426255301500201500153255150015003255==++++原因:尽管两个企业的单位成本相同,但单位成本较低的产品在乙企业的产量中所占比重较大,因此拉低了总平均成本。
国开作业实用卫生统计学-第四章 统计表 自测练习42参考(含答案)

题目:统计表中数字为零者,对应表中应填写以下哪项?()选项A:—
选项B:0
选项C:……
选项D:啥也不写
答案:0
题目:统计表中暂缺或未记录,对应表中应填写以下哪项?()选项A:啥也不写
选项B:—
选项C:……
选项D:0
答案:……
题目:统计表中某处无数字,对应表中应填写以下哪项?()选项A:啥也不写
选项B:—
选项C:0
选项D:……
答案:—
题目:统计表中不应出现的项目是?()
选项A:数字
选项B:备注
选项C:标目
选项D:标题
答案:备注
题目:统计表的基本结构包括()
选项A:备注、标目、线条、数字
选项B:标题、标目、线条、数字
选项C:标题、图例、线条、数字
选项D:标题、标目、图例、数字
答案:标题、标目、线条、数字
题目:标题要求用一句简明扼要的话来说明表的内容,必要时注明资料的时间和地点,写在表的下方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错
题目:横标目位于表的右侧,用来指明表内同一横行数字的含义,它在表中作谓语,表示被研究事物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错
题目:统计表中对线条的基本要求是力求简洁,除必须绘制的顶线、底线、竖线之外,应尽量减少其它不必要的线条。
选项A:对
选项B:错
答案:错
题目:简单表是指只按两个变量分组,即主语只有一个分类标志的统计表。
《统计学原理》作业(二)参考答案

《统计学原理》作业(二)(第四章)一、判断题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2、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3、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数。
(×)4、在特定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5、用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求得的相对指标。
说明总体内部的组成状况,这个相对指标是比例相对指标。
(×)6、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7、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
(√)二、单项选择1、总量指标数值大小(A)A、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大B、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小C、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D、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2、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C)A、平均指标B、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变异指标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D)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B、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D、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4、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B)A、总体单位总量B、总体标志总量C、质量指标D、相对指标5、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C)A、小于100%B、大于100%C、等于100%D、小于或大于100%6、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 D )A、无名数B、实物单位与货币单位C、有名数D、无名数与有名数7、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B)A、结构相对数B、动态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8、假设计划任务数是五年计划中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的水平,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可采用(B)A、累计法B、水平法C、简单平均法D、加权平均法9、按照计划,今年产量比上年增加30%,实际比计划少完成10%,同上年比今年产量实际增长程度为(D)。
统计学第五版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ppt课件

.
23
4.13、
答:
(1)、我认为应用标准差或者离散系数来反 应投资的风险。
(2)、如图所示,高科技类股票的离散系数 较大,所以风险较大;而商业类股票的离散系 数较小,所以风险相对较小。如果选择风险小 的股票进行投资,应选择商业类股票。
(3)、如果进行股票投资,我希望能够获取 高收益,所以我会选择高科技类股票。
.
3
4.2 (1)(2)(3)(4):
.
4
(4):网民年龄的分布特征:
如图所示:
大多网络用户的年龄为19岁,网络用户年 龄的中间值为23岁,上四分位数为27岁, 下四分位数为19岁,说明年龄在19-23岁和 23-27岁的网络用户数量差不多,网络用户 的平均年龄是24岁,证明有个别网络用户 的年龄较大,把整体平均数给拉高了,使整 体分布表现为右偏分布。
以女生体重的差异较大。 (2)、
男生体重的平均数:x =60*2.21=132.6b
男生体重的标准差:s=5*2.21=11.05b
女生体重的平均数: x =50*2.21=110.5b
女生体重的标准差:s=5*2.21=110.5b
.
16
(3)&(4)讲该抽样近似看做正态分布进行估计:
.
12
4.6
.
13
这20家企业利润
额的平均数为
426.67万元,标
准差为116.48,
说明这120家企业
盈利不等且相差较
大,SK为正值,
所以这120家企业
利润的正离差值较
大,属于右偏分布
倾斜程度不是很大,
且为扁平分布,数
据的分布较分散。
.
14
4.7
统计学 贾俊平第四版第四章课后答案(目前最全)

第四章统计数据的概括性描述4.1 一家汽车零售店的10名销售人员5月份销售的汽车数量(单位:台)排序后如下:2 4 7 10 10 10 12 12 14 15要求:(1)计算汽车销售量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2)根据定义公式计算四分位数。
(3)计算销售量的标准差。
(4)说明汽车销售量分布的特征。
解:(1)(2)(3)(4)说明汽车销售分部的特征答:10名销售人员的在5月份销售的汽车数量较为集中。
4.2 随机抽取25个网络用户,得到他们的年龄数据如下:单位:周岁19 15 29 25 2423 21 38 22 1830 20 19 19 1623 27 22 34 2441 20 31 17 23要求;(1)计算众数、中位数:1、排序形成单变量分值的频数分布和累计频数分布:网络用户的年龄从频数看出,众数Mo有两个:19、23;从累计频数看,中位数Me=23。
(2)根据定义公式计算四分位数。
Q1位置=25/4=6.25,因此Q1=19,Q3位置=3×25/4=18.75,因此Q3=27,或者,由于25和27都只有一个,因此Q3也可等于25+0.75×2=26.5。
(3)计算平均数和标准差;Mean=24.00;Std. Deviation=6.652(4)计算偏态系数和峰态系数:Skewness=1.080;Kurtosis=0.773(5)对网民年龄的分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分布,均值=24、标准差=6.652、呈右偏分布。
如需看清楚分布形态,需要进行分组。
为分组情况下的直方图:为分组情况下的概率密度曲线:分组:1、确定组数:()l g 25l g ()1.3981115.64l g (2)l g 20.30103n K =+=+=+=,取k=62、确定组距:组距=( 最大值 - 最小值)÷ 组数=(41-15)÷6=4.3,取53、分组频数表网络用户的年龄 (Binned)分组后的直方图:4.3 某银行为缩短顾客到银行办理业务等待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作业
一、判断题 1.同一个总体,时期指标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成正比,时点指标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成反比。
()
2.同一总体的一部分数值与另一部分数值对比得到的相对指标是比较相对指标。
()
3.某年甲、乙两地社会商品零售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 ) 年与1998年相比,甲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是乙企业的一倍,这是比例相对指标。
()
5.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计划在上年的基础上降低2%,实际降低了3%,则该企业差一个百分点,没有完成计划任务。
()
6.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的数值大于100%,就说明完成并超额完成的计划。
()
7.时期指标的数值可以累加。
()
8.全国粮食产量与全国人口对比计算的人均粮食产量是平均指标。
() 二、单项选择题
1.总量指标按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分为 ( )。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2.总量指标是用()表示的。
A.绝对数形式
B.相对数形式
C.平均数形式
D.百分比形式
3.某厂1996年完成产值2000万元,1997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0万元,超额完成计划( )。
% 反映不同总体中同类指标对比的相对指标是( )。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5.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
A.总体单位总量
B.总体标志总量
C.质量指标
D.相对指标
6.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 A.小于100% B.大于100% C.等于100% D.小于或大于100%
7.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
A.结构相对数
B.动态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8.如果计划任务数是五年计划中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的水平,则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可采用()。
A.累计法
B.水平法
C.简单平均法
D.加权平均法 9.某企业的总产值计划比去年提高11%,执行结果提高13%,,则总产值计划完成提高程度为()
%-11% B. C. D. 10.我国人口中,男女人口的性别比指标是()。
A.比例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强度相对指标
D.平均指标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A.工资总额
B.商业网点密度
C.商品库存量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111%113%100%111%113-100%113%111-
E.进出口总额
2.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A.某地区人口数
B.某地区人口死亡数
C.某城市在校学生数
D.某农场每年拖拉机台数
E.某工厂月末在册职工人数
3.下列指标中的结构相对指标是()
A.国有制企业职工占总数的比重
B.某工业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百分比
C.大学生占全部学生的比重
D.中间投入占总产出的比重
E.某年人均消费额
4.下列指标属于相对指标的是()
A.某地区平均每人生活费245元
B.某地区人口出生率%
C.某地区粮食总产量4000万吨
D.某产品产量计划完成程度为113%
E.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
5.下列指标中强度相对指标是()
A.人口密度
B.平均每人占有粮食产量
C.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均每国内生产总值
E.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
四、计算题
1、某保险公司本年保费收入比上年增长35%,计划完成程度为110%。
试问计划规定本年保费收入比上年增长多少?
2.某企业统计报告分析中写道:“我公司今年销售收入计划完成1500万元,实际完成1590万元。
超额完成计划6%;销售利润计划增长8%,实际增长12%,超额完成计划4%;劳动生产率计划比去年提高5%,实际比去年提高%,完成计划110%;产品单位成本计划比去年下降3%,实际比去年下降%,实际比计划多下降个百分点。
”
要求:指出上述分析报告中,哪些指标计算有错误,并将其改正。
答题卡
1、解:﹙1+35%﹚÷110%-100%=135%÷10%-100%≈%
答:计划规定本年保费收入比上年增长%
2、解:
1、计划完成指标=1590÷1500×100%=106%
销售首付超额完成6%(106%-100%)=6% 是对的。
2、计划完成程度指标=(100%+12%)÷(100%+8%)×100%=104%
销售利润计划4%(104%-100%=4% 是对的。
3、计划完成程度指标=(100%+%)÷(100%+5%)×100%=101%
所以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101%,而不是110% 是错的。
4计划完成程度指标=(100%%)÷(100%-3%)×100%=101%
产品单价实际成本比计划任务提高1%(101%-100%=1%),而不是降个百分点。
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