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园林专业(景观设计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城乡建设事业需要,具备风景园林的基本知识,系统掌握生态学、园林植物学与景观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掌握风景园林(现代园林与传统园林)和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方法和技能,掌握园林技术科学知识,熟悉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设计基本原理,了解与园林相关的其它学科知识,具有良好综合素质、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扎实设计综合能力,能胜任风景园林与景观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理论研究等工作,并具有相关职业适应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业设计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到园林景观规划设计部门、园林管理部门、园林工程咨询及施工企业从事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和施工管理等工作,也可在建筑、城市规划设计、政府建设管理部门、教学及科研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二、培养规格本专业是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理论,风景园林专业理论与专业基础知识、设计训练、实践训练等四个方面。
培养方案分为两个阶段,前两年为基础教育阶段,学习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重在打好基础;后两年重在风景园林与景观规划设计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全面训练及个性化、专业化拓展的引导和培养。
同时注重课外培养,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开展课外科学研究活动。
以“重基础、宽口径、显特色”的培养原则,增强学生的专业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
1、知识结构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知识:(1)掌握园林与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独立完成园林与景观设计各阶段工作所需的综合知识。
(2)具有较高的艺术、美学修养,掌握设计表达(包括手工与计算机)的基本技巧与方法。
(3)了解中外园林发展的历史和理论,具备传统和现代园林基本知识,掌握传统与现代园林营造手法。
(4)掌握我国风景园林管理及城市环境与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有关设计标准与规范。
(5)掌握城市风景园林管理与施工的基本技能,了解园林植物栽培及养护管理技术。
(6)具有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等多方面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09级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09级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导言:园林专业是应用型专业,培养具备较强的园林设计、建设、管理和维护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文将针对09级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课程等内容。
一、培养目标:1.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综合素质,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园林设计与施工管理。
2.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能够进行科学创新和理论研究,为园林建设提供创造性的设计方案。
3.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进行有效的协作。
4.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园林工程中的挑战和困难。
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备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培养方式:1.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理论学习包括课堂教学和学术研究,通过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包括实地考察、模拟设计和实际工程实习等,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导师制度培养模式。
每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由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提供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和指导意见。
3.创新创业教育。
在学科基础和专业知识教学的基础上,设置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三、培养课程:1.基础课程:(1)植物学、自然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
(2)设计原理、学科导论、技术经济学、项目管理等。
(3)土木工程、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建筑材料学等。
2.专业课程:(1)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植物学、景观生态学等。
(2)园林施工与管理、植物配置与养护、景观绘图与制图等。
(3)景观艺术与文化、园林史与理论、园林文化遗产保护等。
(4)园林工程勘测与设计、公共绿地规划与建设、城市森林规划与管理等。
四、实践教学:1.实地考察。
在专业课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不同地区的园林植物和景观设计风格,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

LandscapeGardening
1.专业介绍
园林专业为国内最早设立的园林本科专业之一,该专业前身是复旦大学1952年安排至我校的造园专业,由著名园艺学家、造园学家、教育家章守玉先生创建。园林专业先后获评辽宁省转型发展试点专业、辽宁省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辽宁省一流本科示范专业、教育部“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生毕业5年左右达到如下目标:
目标1:能够运用植物学、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园林树木栽培学、育种学等专业知识,解决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选育及应用等方面实际问题;
目标2:能够运用园林工程、栽培学、经济管理学等专业知识,解决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方面实践问题;
目标3:能够运用园林生态学、景观地理学、植物学、园林规划设计、艺术学等专业知识,解决园林规划设计实践问题;
要求9:全球视野:具有全球视野,关注人类福祉、人居环境、城市发展、全球变化、健康与生活、可持续发展等重大国际发展问题,能够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和
差异性,具备跨文化背景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要求9.1具有视野,拥有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要求9.2具备较好的外语水平,对1门外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通过阅读的文献资料,了解园林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能够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园林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毕业要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4.4
5.1
5.2
5.3
5.4
5.5
6.1
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应用拓展型高素质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本专业培养主要培养应用拓展型高素质人才,学生在园林规划设计、园林管理、园林工程等方面均可以发展。
根据本院的办学实际,开设园林绿化和园林规划设计两个方向,设置系列课程,供学生进行选择。
1.政治素质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高尚的道德品质情操和崇高的理想。
2.知识结构专业上应掌握园林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应用技能,受到从事园林绿化和园林规划设计初步训练,获得从事园林绿化、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能力。
3.能力结构(1)具备扎实的数学、绘画和规划设计等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生物学、林学、建筑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3)掌握风景名胜区规划、森林公园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设计、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方法、园林植物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的技术;(4)具有一定的绘画技法及风景园林表现技法、能应用艺术理论及设计理论对植物材料、自然景观进行艺术设计的基本能力和园林植物栽培繁育的初步能力;(5)了解国外园林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6)熟悉我国国土绿化、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建设、环境保护、森林资源及国土资源管理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4.素质结构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修业年限:学制四年,最长可延长在六年。
园林人才培养方案

园林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园林行业在城市建设和改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目前园林人才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差距,且相对不足。
为了满足城市园林建设的需要,培养更多的园林人才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二、培养目标1.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园林人才;2.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园林人才;3.培养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园林人才;4.培养具备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园林人才。
三、培养方案1.专业课程设置(1)植物学、园艺学、景观设计、园林规划等基础课程;(2)环境保护、生态学、土壤学、水资源管理等专业课程;(3)艺术美学、文化人文、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课程;(4)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项目管理等实践课程。
2.实践教学(1)实验教学:通过植物培育、景观构建等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实地考察:组织园林规划、景观设计等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了解实际施工和运营过程;(3)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事业单位实习实训,接触真实工作环境,提升实践能力。
3.创新培养(1)科研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项目,提升科研能力;(2)创新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园林设计竞赛、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团队合作与交流(1)团队项目:组织学生分组开展园林项目规划、设计和实施,培养团队协作意识;(2)学术交流: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组织学生参加学术研讨会,拓宽学术视野。
5.师资队伍建设(1)提升师资水平:组织教师参加行业培训,提升园林教育教学水平;(2)优化师资结构: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提升团队学术实力。
四、培养成果评价1.学术成果(1)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数量和质量;(2)学生发表学术论文和专利的数量。
2.实践能力(1)学生的实习和实训成绩;(2)学生参与园林项目的实施情况。
3.创新能力(1)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数量和质量;(2)学生参加竞赛获奖情况。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和目标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园林建设的人才,旨在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他们将成为园林建设领域的技术骨干和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在园林规划设计、施工与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培养目标1.掌握园林规划、设计、施工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2.具备园林工程技术设计和绿化管理的能力;3.具备园林工程项目管理和施工监督的能力;4.具备园林植物种植、育苗和养护的能力;5.具备园林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和工程实施能力;6.熟悉园林工程管理规范和相关法规。
三、培养内容1.基础理论课程-园林学-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工程技术-园林植物学-园林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2.专业技术课程-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植物繁育与养护-园林水污染治理-园林材料与构筑物-园林病虫害防治-园林景观照明技术-园林智能化监测与控制技术3.实践教学-实习:安排学生到园林工程公司、园林设计院、园林绿化管理单位等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实训:开设园林工程施工、园林植物养护、园艺造景等实训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毕业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园林工程设计、工程管理等方向的毕业设计,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
四、实施过程1.课程设置-以立足国内园林工程建设实际为基础,注重基础理论与专业技术的结合;-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相关专业课程的灵活设置,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修。
2.实践教学-制定实习计划并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帮助学生熟悉园林工程施工和管理;-创设实验场地和实例,进行实验教学;-强化实训环节,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专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园林工程设计、绿化工程项目管理等实践活动;-建立校园园林建设项目,供学生参与施工和管理。
五、评价与保障1.评价方式-考试评价:通过设立笔试和实际技能考核等方式进行评价;-实习评价:相关企事业单位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包括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园林 植物保护等专业课程的实验,深 入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
实践教学
课程设计
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实践性课程设 计,如园林设计课程设计、园林工程 施工课程设计等,提升学生实际操作 能力。
实习实训
通过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等途径 ,安排学生参与园林实际项目实习实 训,接触实际工作场景,增强职业能 力。
园林生态与环境
研究园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调控,探 讨园林绿地对城市环境的改善作用。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学习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的识别、预防和治 理方法,保障园林植物健康生长。
园林经济管理
学习园林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预算与管理 ,提高园林项目经济效益。
03
实践教学环节
实验课程
基础实验
包括土壤学、植物学、生态学等 基础课程的实验,通过实验了解 和掌握基础知识。
园林植物学
研究园林植物的分类、习性、 繁育与应用,为园林植物配置
提供科学依据。
园林工程学
学习园林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 术,包括园路、桥梁、水景、 照明等方面的设计与施工。
园林建筑设计
学习园林建筑的设计原理和方 法,掌握亭、廊、榭、阁等园
林建筑的设计技巧。
专业选修课程
园林史与园林艺术
了解中外园林发展史和园林艺术风格,提高 园林审美素养。
创新创业训练
01
02
03
科研项目
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 项目,提升科研能力和创 新思维。
创新创业竞赛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园林相 关的创新创业竞赛,激发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 神。
创业实践
提供创业指导和支持,帮 助学生实现园林创业项目 ,培养创业能力。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他们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园林建设、园林设计、园林保护和园林管理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二、培养内容1. 理论基础: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应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和工程力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进行园林建设和园林设计的理论基础。
2. 专业知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应具备植物学、土壤学、生态学等相关专业知识,了解园林植物的特性、土壤的性质以及生态环境的维护等。
3. 设计能力: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应具备园林设计的能力,能够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和需求制定合适的园林设计方案,包括景观设计、植物配置等。
4. 技术能力: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应具备园林建设和园林管理的能力,能够进行园林工程的施工和养护,并能够解决园林工程中的技术问题。
5. 创新精神: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应具备创新精神,能够研究和应用新的园林工程技术和方法,为园林建设和园林管理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三、培养模式1. 课堂教学:通过系统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
2. 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应包括实验课、实习和实训等形式,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3. 项目实训: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学生应参与园林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环节,锻炼各项能力。
四、培养要求1. 知识能力要求:学生应掌握园林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相关专业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践中。
2. 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应具备园林工程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园林工程项目。
3. 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应具备园林工程技术的创新能力,能够研究和应用新的园林工程技术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应用拓展型高素质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本专业培养主要培养应用拓展型高素质人才,学生在园林规划设计、园林管理、园林工程等方面均可以发展。
根据本院的办学实际,开设园林绿化和园林规划设计两个方向,设置系列课程,供学生进行选择。
1.政治素质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高尚的道德品质情操和崇高的理想。
2.知识结构专业上应掌握园林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应用技能,受到从事园林绿化和园林规划设计初步训练,获得从事园林绿化、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能力。
3.能力结构(1)具备扎实的数学、绘画和规划设计等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生物学、林学、建筑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3)掌握风景名胜区规划、森林公园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设计、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方法、园林植物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的技术;(4)具有一定的绘画技法及风景园林表现技法、能应用艺术理论及设计理论对植物材料、自然景观进行艺术设计的基本能力和园林植物栽培繁育的初步能力;(5)了解国外园林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6)熟悉我国国土绿化、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建设、环境保护、森林资源及国土资源管理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4.素质结构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修业年限:学制四年,最长可延长在六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学位四、主干学科林学、建筑学、生物学。
五、主要课程绘画基础、植物学、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生态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园林制图、设计初步、植物造景设计原理、园林建筑设计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等。
六、学时与学分学时学分构成表注:课程考核方式:E表示考试,T表示考查环节的规定,必须落实规定项目,必须不少于规定教学周数;2、体育等专业还应参照教育部制订的本专业指导性教学方案的要求;3、课外实践(主要指学生参加的科研训练与创新活动),根据学校《课外创新学分实施细则》认定;4、“专业实践与社会调查”由各系统一安排,利用假期完成。
3 教学计划总表符号说明:理论教学※:考试★:军训△:实习◇:教育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入学教育或毕业教育八园林专业主要课程简介植物学考试方式:闭卷、口试、实验操作主要容:该课程是一门基础课,要求学生掌握有关植物学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
主要容包括:种子植物形态解剖,掌握植物细胞、组织、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繁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形态结构和发育;植物系统分类,初步认识植物界的各大类群,建立植物界发展演化的概念,学会识别种子植物的方法,掌握重要科、属、种的详细情况,通过野外实习扩大眼界,接触大自然,并学会制作腊叶标本的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相关课程打基础。
教材及参考书:1.陆时万、吴国芳等.《植物学》(第二版,上、下册).高等教育,1992;2.徐汉卿.《植物学》,中国农业,1996;3.丘荣熙,祁碧霞.《植物学》(上册). 高等教育,1992;4.大学,大学.《植物学》(下册).人民教育,1987;5.吴万春.《植物学》. 高等教育,1991。
园林树木学考试方式:闭卷、口试主要容: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重要树木的识别,树木分类的基本方法与训练,主要树种的形态特征、分类地位、生态分布和园林树木观赏的作用。
教材及参考书:1.庄雪影.《园林树木学》.华南理工大学,2003;2.火树华.《树木学》.中国林业,1990。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考试方式:闭卷、实验操作主要容: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是运用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对园林植物进行新品种的培育和选育,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于园林植物的遗传改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今后从事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打下基础。
学习本学科必须具备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等基础知识。
教材及参考书:1.金水.《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中国农业,2003;2.景士西主编.《园艺植物育种学》. 中国农业,2000;3.朱军主编.《遗传学》.中国农业, 2003。
花卉学考试方式:闭卷、实验操作主要容:要求学生掌握花卉及花卉栽培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的技能。
初步具备综合应用相关知识与技能、进行花圃规划和制定相应的生产技术措施,进行实地指导花卉生产的能力。
主要讲授容为绪论,花卉的种质资源及分布,花卉的分类、花卉与环境因子,花卉的生长发育,花卉的繁殖及栽培管理,花卉病虫害的防治,花卉的应用。
教材及参考书:1.包满珠.《花卉学》(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2003;2.俊愉等.《中国花卉》.文化,1998;3.姬君兆等.《花卉栽培学讲义》.中国林业,1985 ;5.可群等.《花卉及观赏树木手册》.中国林业,1985;6.园林学会.《岭南花卉》. 科技,1987。
园林生态学考试方式:闭卷主要容:主要介绍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际应用。
容包括理论生态(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系统生态学等),应用生态(自然资源、污染、农业、城市和人类生态),以及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进化生态等)。
涉及自然与社会环境问题的由来和发展、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
学习本课程后能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解决有关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实际问题。
教材及参考书:1.冷平生.《园林生态学》.中国农业,2002;2.尚玉昌,蔡晓明.《普通生态学》.大学,1992;3.博.《普通生态学》.大学,1993;4.王焕校.《污染生态学基础》.大学,1990;园林植物保护学考试方式:闭卷、实验操作主要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研究园林植物病害和虫害的一门学科。
主要讲授容:园林植物病害和虫害两大部分,其中园林植物病害主要研究园林植物感病的原因,主要症状及防治方法;园林植物虫害主要研究园林植物虫害的种类,主要识别方法和防治方法。
教材及参考书:徐明慧.《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国林业,1998。
绘画基础考试方式:考查绘画基础是园林专业的一门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通过对点线面等绘画元素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并通过对绘画思维的培养,增强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审美能力,为日后的园林制图、设计初步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求掌握基本形体,基本组合形体,景物,静物等的基础画法。
教材及参考书:1.《素描》高师专科美术教育专业必修课教材本书编写组编美术;2.《水粉》高等学校建筑美术系列教材编著:董雅中国建筑工业;3.《速写》高等学校建筑美术系列教材编著:温崇圣等中国建筑工业。
园林制图考试方式:闭卷主要容:是研究用投影法绘制园林工程图样,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理论与方法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
通过学习园林制图,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各种制图手段进行构思、分析和解决园林工程问题的才能以及能绘制园林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
教材及参考书:敏,林晓新.《实用园林制图》.华南理工大学,2001。
设计初步考试方式:考试本课程以形态、构成理论为基础,通过大量的实际操作训练,培养同学的空间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为以后的设计专业课打好基础。
容主要包括:设计、形态、构成的基本知识,平面构成、肌理构成、立体构成、空间构成、色彩构成等。
教材及参考书:1.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中国建筑工业,1998;2.田学哲《建筑初步》.中国建筑工业,1996。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原理考试方式:开卷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原理是园林专业一门重要的学科专业必修课程。
该课程主要容包括园林植物的美学功能、生态功能及造景的原则、形式,要求学生学习本课程后,能熟练的运用植物结合造景元素进行园林设计,能画植物种植施工图。
教材及参考书:雪痕.《植物造景》.中国林业,1998。
园林建筑设计原理考试方式:开卷主要容:园林建筑的分类与功能;园林建筑的制图原则;园林建筑的空间处理手法;各类园林建筑小品的设计原则及方法;园林中的亭、廊、榭、舫、花架、公园大门及茶室,小卖部等常见园林建筑单位的设计原则及方法。
本课程除理论教学外,还包括3-4个单项与综合设计训练。
教材及参考书:杜汝俭.《园林建筑》.华南理工学院,测量学考试方式:闭卷测量学是园林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讲解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平面图、地形图的绘制和应用的基础知识。
掌握罗盘仪、经纬仪、平板仪的操作技能和小区域地形图的测绘技术。
教材及参考书:1.卞正富.《测量学》.中国农业;2.熙春.《测量学》.中国林业;3.纪明喜.《工程测量学》.鹭江出版。
园林工程考试方式:闭卷主要容:园林工程课程主要是学习土方工程、园路工程、给排水工程、水景工程以及假山制作等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各类园林工程施工的基本技能。
教材及参考书:孟兆桢.《园林工程》.林业,1996。
高等数学考试方式:闭卷主要容:简要介绍普通高等数学中的函数、导数及微分积分、级数、微分方程等方面的知识,重点介绍数理统计学原理,分析和解释生物学上的数量变化,以正确设计试验及正确处理试验结果,从而推导出较为客观的结论。
容着重各种数学方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而不强调各种公式的严格推导。
学习本课程将有助于了解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生物科学。
教材及参考书:师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高等教育。
植物生理学考试方式:闭卷主要容: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和了解植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进行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理,并将这研究成果应用于一切利用植物生产的事业中。
本课程主要讲授植物的水份代、植物的矿质营养、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体有机物的转化和运输植物的生长物质、光形态建成,植物的生长机理、植物的生殖生理、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植物的抗性生理和环境对植物的危害等容。
教材及参考书:1、瑞炽.《植物生理学》第五版.高等教育,2004;2、志良.《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高等教育,2003。
园林规划设计考试方式: 考试主要容:是研究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及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该课要求学生了解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意义,掌握其基本原理、设计程序、容与方法。
教材及参考书:1、蒉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中国林业,2001;2、王建国.《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东南大学,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