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稳态
人体内稳态的例子

人体内稳态的例子
1. 静息状态下,人体维持着恒定的体温。
一般情况下,人体的体温约为37°C,即使周围环境温度发生变化,人体也能通过
调节血液循环、出汗等机制来保持体温的稳定。
2. 血糖浓度的稳定也是人体内的一个稳态。
人体通过胰岛素和葡萄糖等调节机制,以及肝脏的储存和释放机制,维持着血糖浓度在一定范围内的稳定。
3. 血压是人体内另一个稳态的例子。
人体通过调节心率、血管的收缩和扩张来维持血压的稳定。
4. 酸碱平衡也是人体内一种稳态。
人体通过呼吸和肾脏的调节,维持血液和细胞内的酸碱平衡,确保各种生物化学反应正常进行。
5. 血液的水分稳定也是人体内的稳态。
通过肾脏的调节,人体能够保持血液的水分在一定范围内的稳定,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生理参数都是绝对稳定的,它们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但人体的调节机制会尽力使这些参数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生理学理论指导稳态的特点

生理学理论指导稳态的特点
什么是稳态?
稳态是指人体在外部刺激不变的情况下,身体内各项生理过程保持在
恒定的水平上,从而维持系统相对稳定的状态。
说白了,稳态就是人体在
外界环境或者内在状态改变后,自身各种生理过程迅速调整并维持一定水
平的过程。
它既是人体的生理过程,又是人体的能力,可以为人体的正常
功能提供保障。
1、反应迅速:稳态反应是指在外界变化的情况下,人体内部的生理
过程及指标能迅速调整,从而使身体维持一定的稳定和平衡状态。
2、灵活性强:当外部改变时,人体可以进行不同的调节以保持稳态。
比如人体机能受到抑制时,可以同时进行多个机能的调节,使身体的稳态
受到最小的影响;或者可以令一个机能以较大的幅度调节以便保持稳态。
3、稳定性强:稳态可以使人体的生理过程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及时
在外界环境和内在状态发生变化时,也可以保持体内过程的相对稳定性。
4、复杂性强:稳态可以给人体复杂的机制和元素,可以运用多种复
杂的机制来解决外界的刺激,以此达到调节平衡的稳态。
稳态的作用
1、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稳态是人体各种机能的基础,只有建立
起稳态,人体才能正常的进行生理活动。
2、在病理情况下起缓冲作用:稳。
运动生理学中稳态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学中稳态名词解释
运动生理学中稳态:
稳态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身体状态保持不变的状态。
在运动生理学中,稳态指的是一种状态,体内的物质平衡维持不变,即人体内机制使其能够维持身体系统的各种恒定状态,从而使运动人体能够保持一定的水平。
稳态是运动生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身体内组织和细胞维持恒定的物质平衡,这种平衡是基于激素、免疫系统、调节细胞和CNS活动的协调作用。
比如,身体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来维持血液中的温度、湿度、酸碱度和溶解物的平衡,以及脑神经系统的活动平衡。
稳态主要涉及两个品质:一是实际稳定性,其意义是,在一定程度上,身体系统能够维持恒定的物理和生理状态;二是动态稳定性,其含义是,即使在外界因素作用下,身体状态也能很快恢复。
运动生理学中的稳态概念可以有助于理解人体对运动的应激作
出的快速反应,可以使健康的运动人士更好地适应和改善运动状态,并有助于训练师和营养师合理规划运动和营养,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第一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讲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知识点一人体的内环境知识点二内环境的稳态知识点三稳态的调节1.人体的体温调节2.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考点一︱内环境及其稳态1.内环境的成分(1)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比较: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②从①血浆透过毛细血管壁①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归纳串记]内环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质(1)存在的物质主要有:(2)不存在的物质主要有:①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及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
②存在于消化道中的食物及分泌到消化道中的消化酶。
(2)几种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举例: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营养物质: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循环系统→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组织细胞。
(2)空气中的O2: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组织液(或血浆和淋巴)→组织细胞。
CO2的排出途径正好相反。
(3)其他代谢废物:经过内环境及循环系统的运输,到达肾脏、皮肤等器官以尿液或汗液的形式排出。
[学法指导]图解法分析物质的穿膜层数(1)葡萄糖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进、出上皮细胞(2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两次,4层)+进组织细胞(1层)=7层。
(2)O2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进、出肺泡壁细胞(2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两次,4层)+进、出红细胞(2层)+进组织细胞(1层)+进线粒体(2层)=11层。
3.人体pH稳态的维持(1)稳态维持的原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NaHCO3—H2CO3、NaH2PO4—Na2HPO4等。
(2)维持机制: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浆后,可以和缓冲物质发生反应,反应产物可以通过肺或肾脏排出体外,从而使血浆的酸碱度保持相对稳定。
[易误提醒]几组易混淆的概念(1)血液和血浆。
①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②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
(2)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
①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
②血浆蛋白是血浆中200多种蛋白质的总称。
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人体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1. 什么是稳态?人体的稳态就像是一位精明的调酒师,始终在调配着各种成分,以确保我们这杯“生命鸡尾酒”味道恰到好处。
你想,体温太高像是放了太多冰块,太低又像是没放冰块,最后一口喝下去肯定不好喝!稳态就是维持这种平衡的过程。
我们体内有无数个小机制在默默工作,确保一切都在最佳状态。
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小确幸,虽然看不见,但却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每一天。
1.1 内分泌系统的角色说到调节机制,内分泌系统可真是个“幕后大佬”。
它通过释放各种激素,就像投放烟花一样,让我们的身体反应更加灵敏。
这些激素像小信使一样,跑来跑去,告诉身体该干啥、怎么干。
有时候,激素的变化就像天气变化一样,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比如生理期时的情绪波动,简直让人哭笑不得!1.2 神经系统的支持然后,还有神经系统,它是身体的“超级快递”,信息传递那是相当迅速。
你想,碰到热锅子,手一抽就撤,根本不需要多想,这就是神经系统的功劳!它时刻监控着身体的状态,保证我们在危险来临时能够“毫不犹豫”地做出反应。
而且它还会根据需要调整心跳、呼吸等,简直像是一位贴心的管家,随时准备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2. 稳态的重要性稳态可不仅仅是“调调味”,它还是我们身体健康的基础。
如果稳态出现了问题,就像是一个精心编排的舞蹈忽然失去节奏,身体就容易出现各种不适。
比如,血糖水平不稳定,可能就会让你感到疲惫无力,连吃个饭的力气都没有。
你说,这样可怎么行?2.1 代谢的平衡稳态和代谢也密切相关,代谢就像是一部汽车,燃油、速度、刹车都得调得刚刚好。
我们的身体需要食物转化成能量,而这过程需要各种酶和激素的配合。
若是代谢失调,想吃啥都没劲,简直像是开着一辆没油的车,只能原地打转。
2.2 温度的调节当然,体温的调节也是稳态中的一部分。
我们正常体温约在36.5℃到37.5℃之间,稍微偏离就得小心了。
天气热的时候,身体会通过出汗来降温;而冷的时候,则会通过颤抖来升温。
第8单元 稳态与调节 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3.内环境理化性质的改变引起的常见疾病分析
[题点考法全训] 1 . (2021·8 省 联 考 , 重 庆 卷 ) 下 列 有 关 动 物 内 环 境 稳 态 的 叙 述 , 错 误 的 是 ()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 B.缓冲物质可以维持细胞外液的pH相对稳定 C.寒冷刺激引起骨骼肌发生不自主颤抖时,体温已低于正常水平 D.运动后水分排出较多,此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解析:寒冷刺激引起骨骼肌发生不自主颤抖时,体温仍能维持正常水平,C 错误。 答案:C
3.(选择性必修1 P10“与社会的联系”)人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或在夏季炎 热的日光下,会造成“中暑”。试从稳态失衡的角度分析“中暑”的原因。
提示:高温环境下,人体内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失,引起体热过度蓄积和 体温失调,进而导致稳态失调,出现“中暑”。
4.(选择性必修1 P6“拓展应用”)剧烈运动后,运动员会感到肌肉酸痛,但 其内环境中的酸碱度却能保持相对稳定,请解释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
(3)NaH2PO4/Na2HPO4 发挥作用的原理与上图相似:H2PO-4 呈酸性,可以 与 OH-反应生成 HPO24-和 H2O,HPO24-呈碱性,可以和 H+反应生 H2PO-4 。
2.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各器官、系统与内环境的关系图示分析
(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系统 ①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②参与调节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提示:剧烈运动时,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 肌肉酸痛,但由于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H2CO3/HCO-3 等)进行调节,pH 保持 相对稳定。
微课题(一) 内环境的组成及其关系 [系统深化知能]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人体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内部环境在生命活动中需要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稳态。
如同一个生态系统中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联系,共同维持生态平衡一样,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也需要通过一系列调节机制来维持。
本文将讨论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机制。
一、体温调节体温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6.5℃~37.5℃,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人体生命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人体通过多种方式来调节体温,其中最主要的是通过神经和体液的调节。
当体温过高时,神经系统会促使汗腺分泌汗液,以散发体热,同时血管也会扩张,增加散热面积;当体温过低时,神经系统会促使肌肉颤抖,以产生热量,同时血管会收缩,减少散热面积,从而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二、酸碱平衡人体内细胞和组织液的酸碱平衡对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至关重要。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pH值应该维持在7.35~7.45的范围内,偏离这个范围会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
人体通过呼吸、排泄和酸碱缓冲系统来调节酸碱平衡。
呼吸系统通过调节二氧化碳的排出来维持酸碱平衡;肾脏通过排除酸性代谢产物和吸收碱性物质来调节酸碱平衡;酸碱缓冲系统则通过一系列反应来中和体液中的酸碱物质。
三、血糖调节血糖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代谢活动非常重要。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糖的浓度应该在一定的范围内,并且在餐后和餐前有所变化。
人体通过胰岛素和葡萄糖激素来调节血糖水平。
当血糖浓度过高时,胰岛素会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降低血糖浓度;当血糖浓度过低时,葡萄糖激素会促进肝脏释放储存的葡萄糖,提高血糖浓度,从而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四、电解质平衡人体内的电解质包括钠、钾、钙、氯等,它们在维持细胞功能和酸碱平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体通过消化、吸收、排泄等过程来维持电解质的平衡。
肾脏是电解质平衡的重要调节器官,通过排泄多余的电解质和保留需要的电解质来维持平衡。
五、水分平衡水分是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它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和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高中生物人体内环境稳态知识点

高中生物人体内环境稳态知识点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1章的内容,下面店铺给你分享高中生物人体内环境稳态知识点,欢迎阅读。
高中生物人体内环境稳态知识点(一)一、稳态的生理意义1、内环境:(1)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2)内环境的组成: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可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生命活动需要的物质,同时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
2、稳态(1)概念: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调节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反馈调节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节。
高中生物人体内环境稳态考点分析易错点提示1.不属于体液的液体消化道、膀胱等有通道与外界相连,储存的液体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等直接与外界接触,这些液体不属于体液,而是外界液体。
2.内环境概念的适用范围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3.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4.血液中的物质不一定是内环境成分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属于内环境成分,但血液中的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编号30:
第一节人体的稳态(2)
【学习目标】
1.说明稳态及稳态的生理意义。
2.简述稳态的调节机制。
3.了解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重点难点】
1.稳态及稳态的生理意义。
2.稳态的调节机制。
【自学指导】(15分钟)
请同学们用10分钟的时间认真默读课本13页中的内容,再用5分钟时间独立完成下列检测题:
一、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1.稳态的概念:在和等的调控下,通过,机体会对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
2.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方式——反馈调节
(1)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使输出信息进一步的调节。
例如:排尿反射、排便反射。
(2)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使输出信息的调节。
例如:动脉压感受性反射、减压反射。
(3)维持血压的负反馈调节过程:
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
4.稳态的生理意义
稳态是机体进行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是,就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并导致疾病。
【注意】1人的消化道,呼吸道及肺泡腔、生殖道等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界环境,汗液、尿液、泪液、消化液,不属于内环境.2细胞内的呼吸各阶段发生的生理活动不是在内环境中。
3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内环境,血液不是内环境。
【课内探究】(10分钟)(先用5分钟时间独立完成,小组互动5分钟展示答案)
血液pH的稳定
1.正常人血浆的pH通常在之间,变化范围是很小的。
2.血浆pH相对稳定的原因是血液中含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是一种弱酸和相应的强碱盐,如H2CO3和NaHCO3、NaH2PO4和Na2HPO4等。
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和碳酸。
乳酸进入血液后,可与血液中的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碳酸是一种弱酸,可以分解成C02和水。
血液中的C02增多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增强,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02排出体外,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
当乳酸钠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
这样由于血液中的调节作用,以及机体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维持。
【当堂训练】(15分钟)
必做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稳态的因素是()
A.温度 B.酶 C.pH D.渗透压
2.下列哪项叙述适于描述稳态的生理意义()
A.使体温维持相对稳定 B.使体液的PH值维持相对稳定
C.使内环境的渗透压维持相对平衡 D.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 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4. 右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A液为,B液为,C液为。
三者共同构成的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
境称为。
(2)C0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选做题
5.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人体内环境的是 ( )
A.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 B.精子进入输卵管和卵细胞完成受精作用
C.牛奶喝进胃里 D.注射胰岛素
6.剧烈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
A.降低、CO2、Na2CO3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
【日清内容】
1.稳态及稳态的生理意义。
2.稳态的调节机制。
【我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