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蒙恬列传(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合集下载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时作业(十一) 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含答案)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时作业(十一) 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含答案)

课时作业(十一)文言文语句的翻译精准对练一关注单音节文言文实词的翻译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安乐令吴汉、护军盖延、狐奴令王梁亦劝彭宠从秀,宠以为然。

而官属皆欲附王郎,宠不能夺。

汉出止外亭,遇一儒生,召而食之,问以所闻。

生言:“大司马刘公,所过为郡县所称,邯郸举尊号者,实非刘氏。

”汉大喜,即诈为秀书,移檄渔阳,使生赍以诣宠,令具以所闻说之。

会寇恂至,宠乃发步骑三千人,以吴汉行长史,与盖延、王梁将之,南攻蓟,杀王郎大将赵闳。

……秀乃悉召景丹等入,笑曰:“邯郸将帅数言我发渔阳、上谷兵,吾聊应言‘我亦发之’,何意二郡良为吾来!方与士大夫共此功名耳。

”乃以景丹、寇恂、耿弇、盖延、吴汉、王梁皆为偏将军,使还领其兵,加耿况、彭宠大将军;封况、宠、丹、延皆为列侯。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生赍以诣宠,令具以所闻说之。

译文:(2)何意二郡良为吾来!方与士大夫共此功名耳。

译文: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濂性诚谨,未尝讦人过。

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

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

帝怒,问廷臣。

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译文:(2)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译文: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帝即位初,异姓王及带相印者不下数十人。

至是,用赵普谋,渐削其权,或因其卒,或因迁徙致仕,或因遥领他职,皆以文臣代之。

《史记·蒙恬列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史记·蒙恬列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史记·蒙恬列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蒙恬列传蒙恬者,其先齐人也。

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

秦庄襄王元年,蒙骜为秦将。

伐韩,取成皋、荥阳,作置三川郡。

二年,蒙骜攻赵,取三十七城。

始皇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

五年,蒙骜攻魏,取二十城,作置东郡。

始皇七年,蒙骜卒。

骜子曰武,武子曰恬。

恬尝书狱典文学。

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杀项燕。

二十四年,蒙武攻楚,虏楚王。

蒙恬弟毅。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避戎狄,收河南。

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

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

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

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戮,世世卑贱。

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

高既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

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

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

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姑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走琅邪。

道病,使蒙毅还祷山川。

未反,始皇至沙丘崩。

秘之,群臣其知。

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

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

因有贼心,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

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

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

使者以蒙恬属吏,更置。

胡亥以李斯舍人为护军。

使者还报,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

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

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

遂杀蒙毅。

二世又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

”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

今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凡臣之言,非以求免于咎也,将以谏而死,愿陛下为万民思从道也。

”使者曰:“臣受诏行法于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于上也。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阅读及答案参考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阅读及答案参考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阅读及答案参考蒙恬者,其先齐人也。

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

骜子曰武,武子曰恬。

恬尝书狱典文学。

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杀项燕。

二十四年,蒙武攻楚,虏楚王。

蒙恬弟毅。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

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

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

是时蒙恬威振匈奴。

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

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

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小题1:下列句中的“于”和“暴师于外十余年”中“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苛政猛于虎B.余将告于莅事者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小题2:下面关于本语段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蒙恬的.先辈是齐国人,在其祖父这一辈才从齐国到秦国去的。

B.蒙恬早年并非是将军,后来由于出身将门做了秦国的将军。

C.秦始皇非常推崇蒙氏一族,对蒙恬和他的弟弟蒙毅都很信任。

D.蒙恬和他的士兵曾在外东征西讨了十余年,最后才在上郡安定下来。

小题3: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①自齐事秦昭王②大破之③据阳山,逶蛇而北④信任贤之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1)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2分)(2)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2分)参考答案:小题1:D(2分)小题1:D(2分)小题1:(4分)①侍奉②打败③向北④认为……贤能小题1:(1)(2分)于是派蒙恬率领三十万人向北驱逐戎狄。

(2)(2分)因此,即使是各位将相也没有敢和他们争宠的。

小题1:D与例句“于”都是“介词,在”。

小题1:D应是“烈日寒霜,风风雨雨,在外十余年,驻守上郡”。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史记》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

《史记》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

《史记》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史记》文言文阅读习题及答案1张仪者,魏人也。

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苏秦自以不及张仪。

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

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

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

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

仪曰:足矣。

苏秦已说赵王而得相约从亲,然恐秦之攻诸侯,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使人微感张仪曰:子始与苏秦善,今秦已当路,子何不往游,以求通子之愿?张仪于是之赵,求见苏秦。

苏秦乃诫门下人不为通。

已而见之,坐之堂下,赐仆妾之食。

数让之曰:以子之材能,乃自令困辱至此。

吾宁不能言而富贵子,子不足收也。

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反见辱,怒,念诸侯莫可事,独秦能苦赵,乃遂入秦。

苏秦已而告其舍人曰:张仪,天下贤士,吾殆弗如也。

今吾幸先用,而能用秦柄者,独张仪可耳。

然贫,无因以进。

吾恐其乐小利而不遂,故召辱之,以激其意。

子为我阴奉之。

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奉以车马金钱,所欲用,为取给,而弗告。

张仪遂得以见秦惠王。

苏秦之舍人乃辞去。

张仪曰:赖子得显,方且报德,何故去也?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

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

今君已用,请归报。

张仪曰:嗟乎,此在吾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吾又新用,安能谋赵乎?张仪遂相秦。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何不往游游:游学 B.赖子得显显:显贵的地位C.子不足收也收:录用 D.张仪遂相秦相:任秦国宰相5.下列句子与张仪之来也,自以为故人,反见辱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项王曰:沛公安在?C.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3分)A.张仪和苏秦一起师事鬼谷子,苏秦暗中派人让张仪前往赵国,张仪也希望苏秦能推荐,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史记蒙恬列传原文及译文

史记蒙恬列传原文及译文

史记蒙恬列传原文及译文原文:蒙恬者,其先齐人也。

恬父武为秦禆将军。

攻楚,大破之,杀蒙恬兄建。

始皇二十三年,遣蒙恬除韩、赵、魏、燕、齐诸国王,赐恬黄金千镒,牛马若干。

三十三年,恬为筑长城,筑临洮。

暴师于外十余年而归,死于玉门关。

恬弟毅。

始皇闻恬与毅通谋划,召而讯之。

毅对曰:“周成王幼,管、蔡监国,擅权而治。

乃命我先君东莱迁于内陆,断在天涯,子孙不与齐会,以隐王命。

昭王来,而齐诈谋越迁城阳、琅邪,并国四十。

已而齐杀苏君,至六世而灭。

三晋尝杀君是嗣。

楚庄有垂棘之璧、九鼎之事,齐亦世霸其兵。

周恶之,故命本县于天一足下。

当是之时,秦皇卵育,持睨而精经天下。

吞八荒、鞭笞宇内,笼集十二郡者十有二岁。

决不道以不仁者抗志如夷,然卒以成始皇亲利之也。

”始皇善之曰:“吾慕其德义,师其智勇。

”以为太尉。

当是时,六国初定,始皇休息士卒,赡新徒利其金帛。

不欲天下动荡复乱。

北备胡寇,东结辽东。

恬既用事,新已税土,岁行郡县,察吏来而而望日计穷绚诈诬诛日进屠雎守尉邦安将二十万众屯于平准、项燕宿亲在焉皆慑服莫敢反者既连取准南江淮十余城皆规之属地也。

译文:蒙恬祖先是齐国人。

蒙恬的爸爸蒙武曾做秦国裨将军。

秦国大将王翦攻打楚国,俘虏了楚王;由蒙武带领裨将军在新城袭击楚军将领项燕,并杀掉了他。

在秦始皇二十三年(前224年),蒙武替王翦当助手去攻打楚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他做内史,不久被任命为将军去攻打齐国,顺利地攻下了齐国临淄并占取了齐国的全部土地;在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被派遣去清除侵占我国领土的北方诸国;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再为将军,确定扩展了河南地;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因筑长城动用人力甚多,赐给蒙恬黄金一万斤并封关内侯的爵位;在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再被派到北方修筑九原城池去防守边塞;不久因出巡至平原津得病而死在路上。

蒙恬哥哥叫蒙毅。

起初,秦始皇很尊重蒙氏兄弟的计谋和勇敢;因此常进宫商议国家大事。

史记·蒙恬列传(4)全文

史记·蒙恬列传(4)全文

史记·蒙恬列传(4)全文毅还至,赵高因为胡亥忠计,欲以灭蒙氏,乃言曰: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①,而毅谏曰不可。

若知贤而俞弗立②,则是不忠而惑主也③。

以臣愚意,不若诛之。

胡亥听而系蒙毅于代④。

前已囚蒙恬于阳周。

丧至咸阳⑤,已葬,太子立为二世皇帝,而赵高亲近,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⑥,举劾之⑦。

①先帝:指始皇。

②俞:通愈。

越,更加。

③惑:迷惑、蛊惑。

④系:拘禁。

⑤丧:丧车,灵柩。

⑥求:搜罗,寻求。

⑦举劾:列举罪过而弹劾之。

劾,揭发罪状。

子婴进谏曰:臣闻故赵王迁杀其良臣李牧而用颜聚①,燕王喜阴用荆轲之谋而倍秦之约②,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之议③。

此三君者,皆各以变古者失其国而殃及其身④。

今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主欲一旦弃去之,臣窃以为不可。

臣闻轻虑者不可以治国⑤,独智者不可以存君⑥。

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⑦,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臣窃以为不可。

①秦派王翦攻赵,赵遣李牧、司马尚禦之。

秦利用郭开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

赵王迁中了秦国的反间之计,使赵葱、颜聚取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被杀。

(详见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燕王喜句:此句指燕太子丹派荆轲以献秦王仇人樊於期人头和燕地督亢地图的名义刺杀秦王政事。

按燕王喜十四年、秦王政六年(前241),秦派蔡泽使于燕,以明秦不欺燕;•蔡泽事燕三年后,燕太丹质于秦,以明燕不欺秦。

燕王喜二十三年、秦王政十五年(前232),•太子丹自秦逃归,并着手准备刺杀秦王。

燕王喜二十七年、秦王政十九年(前228•)荆轲辞太子丹入秦谋刺秦王(详见卷八十六《刺客列传》)。

这里不说燕太子丹阴用荆轲之谋而倍秦之约,盖燕王喜是当时燕国的国君。

阴,暗地里。

倍,通背。

背弃。

秦之约,指燕与秦互不相欺之约。

③这一句是指前221年,秦伐齐,•齐王建听信国相后胜的意见,向秦国投降。

详见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

故世忠臣,指前代忠臣。

④变古:改革陈规、归制。

殃及:遭受祸害。

2022高考一轮复习 专题6 文言文阅读 第7讲 文言文简答题

2022高考一轮复习 专题6 文言文阅读 第7讲 文言文简答题

文言文简答题(时间:20分钟分值:19分)1.(2019·上海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项经传①公讳经,字诚之,号怡庵,襄毅公长子。

成化丁未成进士,明年,授南京福建道御史,奉命简阅内库。

内库向为豪贵人掌,公既至,循故实,稽录羨余[注],无敢冒利者。

比又视南城,南城肃然。

为御史者七年,倔强有父风。

②升太平府知府。

至则叹曰:“嗟乎!太平,建康南屏也,实国家股肱郡,然民贫矣,不宽不可。

”于是身抚循之,流亡来归者万计。

③移治临江。

临江与袁、筠诸郡接壤也,土寇剽逸,出没其间,民无休居。

公至,悯然曰:“夫临江与太平异也,寇勿击,民勿宁。

”乃立捕诸豪贼百八十人置之法,一郡大治。

④逾年,临江饥,有司方请赈,公曰:“民饥甚矣,必请而赈,是坐以待毙也;赈而勿请,罪在太守。

宁以一身活数万人。

”于是发府库金五千有奇,建和籴之法,民赖以存治。

而监司督赋方急,公入争曰:“化理以民命为重,民惫矣,以杖驱之,是束羊加石而沉之渊,直速死耳。

民尽死,赋从何出?”继而岁大稔,民感德报称,赋入为诸郡先。

(节选自《槜李往哲列传》)【注】羨余:赋税的盈余。

(1)第②③段分别写项经治理太平府和临江府,采用了不同的策略,请分析其原因。

(3分)[解析]解答时,需要认真阅读第②③段。

找出项经治理太平府和临江府所采用的不同策略,比较不同策略相关叙述并抓住体现原因的关键性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原因分析即可。

[答案]因为太平与临江两地有不同特点,所以策略不同,太平府是拱卫建康的重要地点,百姓贫穷,不利于国家稳定,所以项经用宽政抚民;临江百姓不安定是由于土寇肆虐,所以项经用产政击寇,宽严不同的背后,都是项经对百姓的爱护。

(说明:1点1分,给满3分为止)(2)第④段写到“监司督赋方急”,项经与他论理,很有说服力,请加以分析。

(4分)[解析]解答时,需要认真阅读第四自然段,在文中找出项经据理力争的相关论述,然后分角度分层次地进行分析。

史记·蒙恬列传(3)全文

史记·蒙恬列传(3)全文

史记·蒙恬列传(3)全文太史公说:我到北方边境,从直道返回,沿途实地观察了蒙恬替国修筑的长城和边塞堡垒,挖掘山脉,填塞深谷,贯通直道,本来就是不重视百姓的人力物力。

秦国刚刚灭掉其他诸候的时候,天下人心尚未安定,创伤累累尚未痊愈,而蒙恬身为名将,不在这时候尽力谏诤,赈救百姓的急难,恤养老人,抚育孤儿,致力从事于百姓安定生活的工作,反而迎合始皇心意,大规模地修筑长城,他们兄弟遭到杀身之祸,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吗?哪里是什么挖断地脉的罪过呢?蒙恬者,其先齐人也①。

恬大父蒙骜②,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

秦庄襄王元年,蒙骜为秦将,伐韩,取成皋、荥阳,作置三川郡③。

二年,蒙骜攻赵,取三十七城。

始皇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

五年,蒙骜攻魏,取二十城,作置东郡。

始皇七年,蒙骜卒。

骜子曰武,武子曰恬。

恬尝书狱典文学④。

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⑤,与王剪攻楚,大破之,杀项燕。

二十四年,蒙武攻楚,虏楚王。

蒙恬弟毅。

①先:祖先。

②大父:祖父。

③作置:设置。

④书狱:指在审理案件时做记录工作,犹现在审理案件时的书记员工作。

书,写,记载。

这里是做记录的意思。

狱,官司,诉讼。

典文学:指负责管理有关文件和狱讼档案等项工作。

这种工作实际是文书工作。

典,主管,执掌。

文学,文献典籍。

联系书狱,这里的文学显然不是泛指,应该是指与法律、刑狱有关的文件和材料。

⑤裨将军:副将,偏将。

裨,辅助。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①。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戌狄②,收河南。

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③,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④。

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⑤。

暴师于外十余年⑥,居上郡。

是时蒙恬威振匈奴⑦。

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⑧。

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⑨,入则御前。

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①拜:授予官职。

②戎狄:泛指我国西部、北部少数民族。

③用:以。

制:设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

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

庄襄王二年,攻赵,取三十七城。

始皇七年,卒。

骜子曰武,武子曰恬。

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杀项燕。

蒙恬弟毅。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

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馀年,居上郡。

是时蒙恬威振匈奴。

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

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始皇欲游天下,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

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

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乃与李斯阴谋立为太子,遣使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

扶苏已死,蒙恬疑而复请之。

胡亥已闻扶苏死,即欲释蒙恬。

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

赵高因为胡亥忠计,欲以灭蒙氏,乃言曰:“臣闻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曰‘不可’。

以臣愚意,不若诛之。

”胡亥听而系蒙毅于代。

前已囚蒙恬于阳周。

丧至咸阳,已葬,太子立为二世皇帝,而赵高亲近,日夜毁恶蒙恬,求其罪过,举劾之。

子婴进谏曰:“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土之意离也,臣窃以为不可。

”胡亥不听。

而遣御史之代,使者知胡亥之意,不听蒙毅之言,遂杀之。

二世又遣使者之阳周,恬曰:“臣将兵三十馀万,身量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于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使者曰:“臣受诏行法于将军,不敢以将军言闻于上也。

”蒙恬喟然太息曰: “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

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馀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

”乃吞药自杀。

(节选自《史记·蒙恬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
B.筑长城/因地形/ 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除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透蛇而北/
C.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透蛇而北/
D.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除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分) ( )
A.始皇是秦王赢政的尊号,他认为“子议父、臣议君”不可取,取消了“谥号”传统。

B.拜指授予官职,类似的还有“除”“授”,“拔”“擢”“迁”“陟”则可表示升迁官职。

C.戊狄是先秦时代华夏民族对西方和北方的非华夏部落的统称,即对北戎和西狄的合称。

D.崩是对古代帝王之死的讳称,太后与王后之死也可称崩,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之死可称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蒙恬出身武将世家,战功显赫。

他的祖父、父亲都是秦国将军,战功卓著,他虽因家族得官,却不同于普通的纨绔子弟,而是取得了超越祖辈的功勋。

B.蒙恬忠贞不渝,尽心为国。

他为秦国立下战功,修筑长城,并威震匈奴,得到秦始皇的信任和重用。

在被诬陷时,子婴进谏皇上不要杀他。

C.蒙恬得罪赵高,屡遭谗陷。

赵高在始皇逝世后就想置他于死地,又在胡亥想释放蒙恬时,坚执不允,请求胡亥一定要杀掉蒙恬,以绝后患。

D.蒙恬无罪被害,吞药自尽。

他总结自己的错误,认为自己不该修筑长城,因为修筑过程中一定会截断地脉,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认识上的局限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乃与李斯阴谋立为太子,遣使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

(2)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参考答案】
10. B (“用制险塞”意为“用以控制要塞”;后一句“起临洮”的主语应该是“长城”而非“塞”,“塞"应该断在前一句;“逶蛇而北”的主语应该是长城,而不是“山”,应该在“阳山”之后断。

)
11. C [解析]戎狄是西戎和北狄的合称。

12. C [解析]有三处错误:“得罪赵高”在文中没有体现,而是因为“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怨之”;赵高认为“以臣愚意,不若诛之”的应该是蒙毅而非蒙恬,且态度也不是“坚执不允”,只是提出建议。

13. (1) 赵高一向被胡亥宠幸,想要拥立胡亥为皇帝,于是和李斯暗中商议立他为太子,派使者以罪名赐公子扶苏、蒙恬死。

评分细则:关键词2分:①雅:一向、平素;②阴谋:暗中谋划; 大意分3分:①“欲立之”:要译出“之”代指胡亥;②“立(之)为太子”:要补充宾语;③“遣使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以罪名赐……死,以罪名赐……自杀,“罪”译为"罪名”,译为“罪行”犯罪”不得分。

(2)我虽然被囚禁,可我的势力足以背叛皇上,但是我自己知道一定会死却要遵守节义的原因,是不敢辱没先人的教导,以表示不忘先主的恩德。

评分细则:关键词2分:①“囚系”:被拘囚、遭到拘囚;②倍畔:通假字,背叛。

大意分3分:①“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的原因;②“不敢辱先人之教”:不敢辱没先人的教导;③“以不忘先主也”:以表示不忘先主(的恩德)。

参考译文:
蒙恬的祖先是齐国人。

蒙恬的祖父蒙骜,从齐国到秦国来侍奉秦昭王。

庄襄王二年,攻打赵国,夺取三十七城。

秦始皇七年去世。

蒙骜的儿子叫蒙武,蒙武的儿子叫蒙恬。

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担任秦国的副将,与王翦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死项燕。

蒙恬的弟弟叫蒙毅。

秦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为家世的关系,得以担任秦国将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被任命为内史。

秦国这时已经吞并天下,就派蒙恬率领三十万人向北追赶戎族和狄族,收复了河南。

修筑长城,凭借地形,用以控制要塞,(长城) 起于临洮,直达辽东,延绵广袤有一-万多里。

于是渡过黄河,依靠阳山,蜿蜒曲折向北延伸。

风餐露宿在外驻军十多年,驻扎在.上郡。

这时蒙恬威震匈奴。

秦始皇非常尊重宠信蒙氏,信任他们,认为他们很贤良。

蒙恬在外负责军事而蒙毅经常在朝内出谋划策,称为忠信大臣,因而即使是各位将相也不敢和他们竞争。

秦始皇想要巡游天下,三十七年冬,动身出游会稽,在沙丘去世,没有公开消息,群臣都不知道。

这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跟随在秦始皇左右。

赵高一向被胡亥宠幸,想要拥立胡亥为帝,于是和李斯暗中商议立他为太子,派使者以罪名赐公子扶苏、蒙恬自杀。

扶苏自杀后,蒙恬怀疑此事,又请求申诉。

胡亥听说扶苏已死,就想释放蒙恬。

赵高担心蒙氏再次显贵掌权,怨恨他们。

赵高就替胡亥尽忠计议,想借此消灭蒙氏兄弟,就进言说:“我听说先帝想选拔贤能、立您做太子已经很久了,可是蒙毅进谏说‘不可。

以我的愚见,不如杀了他。

”胡亥听从了,就把蒙毅拘禁在代邑。

此前已经把蒙恬囚禁在阳周。

秦始皇的灵柩回到咸阳,安葬之后,太子即位为秦二世皇帝,赵高是皇帝亲近之人,日夜毁谤中伤蒙恬,寻求他们的罪过,检举弹劾他们。

子婴进谏说:“诛杀忠臣而任用没有节操品行的人,这是在内使群臣失去信任,在外使战士离心离德的做法,我私下认为不可。

”胡亥不听,派御史到代邑,使者了解胡亥的心意,不听蒙毅的话,就杀死了他。

二世又派遣使者到阳周,蒙恬说:“我率领三十多万士兵,虽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势力足以背叛,但是自知必死却要遵守节义的原因,是不敢辱没先人的教导,以表不忘先主的恩德。


使者说: "我接受诏令对将军行刑,不敢把将军的话转报皇上。

”蒙恬深深叹息说:“我
怎么得罪了上天,没有过失就死了呢!”过了很久,慢慢说:“我罪本该死,起自临洮,直到辽东,筑城墙挖壕堑长达万余里,这里面哪能不截断地脉呢?这就是我的罪过。

”就吞药自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