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空气样品采集和保存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空气,废气现场采样技术要求(采样流量等)

环境监测空气,废气现场采样技术要求(采样流量等)
样品采完后,尘膜在恒温箱中,与干净滤膜平衡条件相同温度、湿度,平衡24小时。
滤膜称量精确到0.1mg。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见200页
项目
采样方法
采气流量
采气量/采样时间
样品保存时间
吸收瓶
其他特殊要求
标准号
12、苯系物(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乙丙烯)
空气
气相色谱法
大气综合采样器
活性炭采样管
项目
采样方法
采气流量
采气量/采样时间
样品保存时间
吸收瓶
其他特殊要求
标准号
2、NO2
空气
空气:Saltzman法:
短时间采样(1h以内):10ml吸收液(5g对氨基苯磺酸)乙二胺盐酸盐)大气综合采样器
长时间采样(24h以内):25.0ml或50ml吸收液液柱不低于80mm,采气时吸收液温度保持在20±4℃,空气采样器
将已编号并称重滤膜绒面向上,放在滤膜支持网上,放上滤膜夹,对正,拧紧,使不漏气。
样品采完后,打开采样头,用镊子轻轻取下滤膜,采样面向里,将滤膜对折,放入号码相同的滤膜带中。
样品采完后,尘膜在恒温箱中,与干净滤膜平衡条件相同温度、湿度、平衡24小时。
滤膜称量精确到0.1mg。
GB/T15432-95
《环境空气 总悬浮物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
GB/T15262-94《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废气
废气:定电位电解法
/
/
/
/
仪器示值稳定后读数,测定结束后继续吹扫仪器传感器。直到一直显示为零。
HJ/T57-2000《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定电位电极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见454页

空气和废气采样及保存方法

空气和废气采样及保存方法
4.12

空气质量氨的测定
纳氏试^吩光光度法
HJ533-2009
环境空气:用10mL吸收管,以0.5-1.0L/mi流量采气至少45min
工业废气:用10mL吸收管,以0.5-1.0L/mi流量采集,采样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
采样要带空白样。采样后应尽快分析,以防止吸收空气中的氨。女怀自迟快分析,样
品于2-5C保存7天。
无组织采样:过氯乙烯滤膜,连续1小时。干燥洁净的干燥器中保存。
4.22
锰及其化合

(空气)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第四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有组织采样:玻璃纤维滤筒,采集颗粒物样品时,原则上每个采样点采集时间不少于3min。每次采样不少于3个样品;气态污染物连续lh或lh内等时间间隔采集4个样品。
序号
项目
检测方法和编号
采样方法和采样量
保存方法和保存期
4.1
林格曼黑度
测烟望眼镜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第四版)
白天观察,选择烟气黑度最大的地方且无水蒸汽的部位,连续观察时间不小于30min,观察者可在距烟囱50-300m处观测,根据实际情况可估计0.5或0.25个格林曼黑度。
相色谱法HJ583-2010
采样前,在现场将一只采样管于采样器相连调整采样装置流量,此采样管做调节流量用,不用作分析。打开活性炭管两端,以0.2-0.6L/min流量采集1-2h(废气采集5-10min),若现场大气中含有大量颗粒物,可在采样管前端连接滤头。现场空采样:敲开活性炭管两端后立即用聚乙烯帽密封,并和已采集样品一同存放待会实验室分析。每次采样,至少带一个现场空白样。避光密闭保存,室温下8h内测定。否则放入密闭容器,保存于-20C冰箱中,保存期限为一天。

环境监测中气体样品的保存方法.

环境监测中气体样品的保存方法.

注射器或内壁硅烷化的采样袋采集, 密封,12h内测定
真空苏玛罐直接采样
TVOC《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 2003年 采样罐采样 气相色谱-质谱法 6.1.1.2
贮存在常温干净环境中,2d内测定
保存要点:防止收集容器器壁的吸附和解吸现象,应
选用聚四氟乙烯塑料收集器采集这些性质活泼的气态检测物。因 此,用直接采样法采集的空气样品应该尽快测定,减少收集器内 壁的吸附、解吸作用。
有组织排放中颗粒用滤筒采集,无组织排放用滤膜采集。 滤筒样品采集后放入具塞磨口锥形瓶中, 滤膜样品采集后对折放入干净纸袋中保存
滤膜采集,对折放入塑料袋内,密封, 贮存在实验室干燥器内,40d内完成分析 石灰滤纸采样,有专用采样盒,采样结束后, 采样盒加盖密封带回实验室。采集后的样品 贮存在实验室干燥器内,40d内分析 使用滤筒采集尘氟。 采样结束后滤筒放入干燥洁净的器皿中, 样品常温下可保持一周 滤膜或滤筒,样品采集后对折放入干净纸袋中保存待测。 滤筒样品采集后将封口向内折叠,竖直放回原采样盒中,待测 氯乙烯滤膜采集,采样面向里,将滤膜对折, 放入滤膜袋中,可在室温下长期保存
常用吸收液有水、水溶液和有机溶剂。
பைடு நூலகம்
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 甲醛吸收- 副玫瑰苯胺 分光光度法 HJ 482-2009
甲醛缓冲液吸收,样品采集、运输、贮存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照射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 甲醛缓冲液吸收,样品的采集、运输和贮存过程应避光。当气温高于30℃时, 2003年 甲醛缓冲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 采样后如不能当天测定,可将样品溶液贮于冰箱 分光光度法5.4.1.5 环境空气和废气氯化氢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暂行) HJ 549-2009 环境空气 臭氧的测定 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HJ 504-2009 空气质量 甲醛的测定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GB/T15516-1995 环境空气 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479-2009 硫化氢《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 2003年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3.1.11.2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气的测定 甲基橙分光光度法 HJ/T30-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4-氨基安替比林 分光光度法 HJ/T32-1999 环境空气和废气 氨的测定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HJ 533-2009 空气质量 苯胺类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GB/T15502-1995 甲醇《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 2003年 气相色谱法 6.1.6.1 用碱性吸收液吸收,样品采集后密封,应尽快分析,若不能当天测定, 应将样品密封后于0~4℃冷藏保存,保存期不超过48h 磷酸盐缓冲溶液吸收,采样管避光保存,于室温暗处存放至少可稳定7d 样品采集在蒸馏水吸收管中,于2-5℃保存,2d内分析完毕,以防甲醛被氧化 吸收液采集。样品采集、运输及存放过程中避光保存,样品采集后尽快 分析。若不能及时测定,将样品于低温暗处存放,样品在 30℃暗处存放, 可稳定8h;在 20℃暗处存放,可稳定24h;于 0-4℃冷藏,至少可稳定3天 氢氧化镉-聚乙烯醇磷酸铵吸收液,避光采样, 8h内测定,采样后现场加显色剂 甲基橙吸收液采集,该样品显色完成后溶液颜色稳定,常温下至少可保存15d NaOH吸收液采集,最好当天分析完毕,在室温不超过25℃, 干扰物影响不大时,可存放3d 稀硫酸溶液吸收,采样管采集完毕应尽快分析,以防吸收空气中的氨, 若不能立即分析,2-5℃可保存7天 硫酸吸收液采集,采好的样品应避光保存,2d内分析完毕,2-5℃可保存7d 蒸馏水吸收,天热时吸收管应浸在冰盐水浴中采样

环境监测样品保存时间及方法表

环境监测样品保存时间及方法表


5、
尽快分析。 2~5C 冲击式或 多
GB/T14668- 93
20-30L 低温保 存可贮存 孔玻板 吸收
/
《空气质 量気
氨气
-•周

的测定》

0.5-
纳氏试剂比色法 废气:50ml 吸收液

l.OL/min
项目
采样方法
采气流量 采气量/采样时间 样品保存时间 吸收瓶
其他特殊要求
标准号
环境空气:滤膜-氣离了选择电 极
样时间
样品保存时间 吸收瓶
其他特殊要求
标准号
3、NOX
空气方法一:Saltzman 法
◊短吋间釆样(lh 以内):取二 支 10ml
吸收液和一支内装 5~10ml 酸性高
钮;酸钾溶液的氧 化瓶(液柱不
低于 80mm),用 尽量短的硅橡胶管
0.4L/min
将氧化瓶串联 在二支吸收瓶之间。
大气综合釆样器
7
盐酸蔡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引起管
空气

(内装玻璃纤维滤料)20ml 或 50ml 0.5~l.0L/
和废
苯胺
吸收液 (0.01mol/L 硫酸溶液) 大 min


气综合釆样器
5-20min
•选择棕色吸收管。
避光保存,两天 内
•采样、运输时避光。
多孔玻 板
完成分析。
•引气管用聚四氣乙烯 管,
吸收 瓶
•将已编号并称重滤膜绒而向上, 放 在滤膜支持网匕放上滤膜 夹,
GB/T15432-95
对正,拧紧,使不漏气。 《环境空气总 悬
/ • 样品采完后,打开釆样头,用 镊 浮物颗粒物的 测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现场采样流程及其质量控制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现场采样流程及其质量控制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现场采样流程及其质量控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工作,而现场采样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关键步骤之一。

本文将介绍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现场采样流程及其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并详细描述现场采样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及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措施。

一、现场采样流程1. 选址确定在开始现场采样之前,首先要确定监测点的选址。

选址的原则是代表性和有意义的,要选择对环境空气质量有影响的区域进行采样。

一般来说,监测点应远离工业区、交通枢纽和其他污染源,同时要考虑采样点周围的环境特征和地形地貌等因素。

2. 采样设备准备在现场采样前,需要准备好相应的采样设备。

常用的采样设备包括空气采样器、管道、样品瓶等。

这些设备需要事先进行清洁和校准,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现场采样操作在选择好监测点和准备好采样设备后,就可以进行现场采样操作了。

一般来说,现场采样操作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安装采样设备。

根据监测要求和采样设备的类型,安装好空气采样器和管道等设备,保证其能够正常进行空气样品的采集。

(2)采样时间。

根据监测要求和所监测的污染物种类,确定采样时间。

一般来说,采样时间要足够长,以保证采样量的充分和代表性。

(3)采样量。

根据监测要求和采样设备的规格,确定采样量。

在采样过程中要确保采样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样品的完整性。

4. 样品保存和运输采集好空气样品后,需要将样品保存和运输至检测实验室。

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要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一般可以采用低温保存、密封保存等方法,同时在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样品的破损和污染。

二、质量控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取决于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

在现场采样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进行质量控制:1. 校准和验证2. 现场质量控制在实际的现场采样过程中,需要进行现场质量控制。

现场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保证采样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现场采样过程中可以通过监测仪器的读数和环境条件的记录等方式进行现场质量控制。

空气和废气采样及保存方法

空气和废气采样及保存方法
4.2
二氧化硫
空气质量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HJ482-2009
短时间采样:装10mL吸收液,以0.5L/min流量采气45-60min,温度控制在23-29℃。
长时间采样:装50mL吸收液,以0.2L/min流量采气24h,温度控制在23-29℃。
现场空白样:装吸收液的吸收瓶,带到现场,不采气,其他操作相同。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15432-1995
24h连续采样。
4.5
饮食业油烟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附录A饮食业油烟采集方法及分析方法
连续采样5次,每次10min。采样工况:饮食业单位作业高峰期。
4.6
苯系物(三苯、苯乙烯)
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HJ583-2010
样品采集、运输、贮存过程,应避免阳光照射。
固定汚染源排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T57-2000
仪器直接测量。
4.3
二氧化氮
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法GB/T15432-1995
短时间采样(1h以内):取一支多孔玻璃板吸收瓶,内装10.0mL吸收液,标记吸收液面位置后以0.4L/min流量,采集环境空气6-24L。
每次采样至少做2个空白。样品采集、运输、贮存过程,应避免阳光照射。若不能及时测定,将样品于低温处存放,样品在30℃暗处存放,可稳定8h;在20℃暗处存放可稳定24h;0-4℃冷藏,可稳定3天。
4.8
氮氧化物
定位电解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保总局2003第四版)
仪器直接测量
4.9
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HJ618-2011

环境监测中气体样品的保存方法

环境监测中气体样品的保存方法

3、固体吸附剂阻留法
采样时,让气样以一定的流速通过填充柱,则欲测组分因吸
附、溶解或化学反应而被阻留在填充剂上,达到浓缩采样的目的。
采样后,经过加热解析、吹气或溶剂洗脱使被测组分从填充剂上 释放出来。 eg. 吸附型填充柱,填充剂是固体颗粒状吸附剂如 活性炭、硅胶、分子筛、高分子多孔微球等多孔性物质,
氯乙烯滤膜采集,采样面向里,将滤膜对折,放入滤膜袋中
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T63.1-2001 镍《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3.2.13 铁《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3.2.11.2 铁《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3.2.13
采样袋采集,应尽快分析, 室温下保存,最长不超过36h 注射器或内壁硅烷化的采样袋采集, 密封,避光保存12h内测定 采样结束后,密闭采样袋,避光带回实验室。 避光保存并尽快分析,放置时间不超过12h
非甲烷总烃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 2003年 气相色谱法 6.1.5.1和6.1.5.2
氯乙烯滤膜采集,采样面向里,将滤膜对折,放入滤膜袋中
锌《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3.2.12
氯乙烯滤膜采集,采样面向里,将滤膜对折,放入滤膜袋中
固定污染源废气 铅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 HJ 538-2009 环境空气 铅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法 GB/T15264-1994 铅《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原子发射光谱法3.2.13 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T64.1-2001 大气固定污染源 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T64.2-2001 镉《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 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3.2.12 镉《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国家环保总局2003年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3.2.13

环境空气采样操作规程

环境空气采样操作规程

一、采样工作流程1、接受任务现场监测和采样承担部门(de)负责人在接到任务后提前通知有关科室配合,质量管理室填写任务传递单,将任务传递至现场监测人员.2、对监测项目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现场监测人员认真了解监测对象(de)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清楚主要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规律,查看环保措施落实和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监控生产负荷,调查现场环境(如:气象、水文、污染源)有关参数和周边环境敏感点,检查监测点位符合性及安全性,搜集与编制技术(监测)报告有关(de)各种技术资料并做好相关(de)记录.3、领取并检查采样所需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进行采样前准备现场监测人员根据任务传递单领取采样容器、滤膜,准备现场监测和采样所需(de)仪器设备、器具、样品标签、现场固定剂等,并完成仪器设备(de)运行检查.(1)采样前准备(de)仪器设备和辅助材料包括:采样器、风速风向仪、气温气压计、GPS;吸收瓶(内装配置好(de)吸收液,装箱,含空白、平行)、滤膜(含空白和备用膜)、镊子、凡士林、剪刀、手套、封口膜、电池、原始记录单、交接单、样品标签和笔等相关仪器物品.(2)仪器设备(de)运行检查在领用时,要检查并填写仪器(de)使用记录,尤其检查采样器流量是否需要校准,并对采样器进行气密性检查.(3)现场采样前(de)准备1)复核现场工况,是否适宜进行采样;2)观测现场风速风向、局地流场、大气稳定度等气候条件,确定监测点位置;3)按要求连接采样系统,并检查连接是否正确;4)气密性检查,检查采样系统是否有漏气现象.4、现场采样(1)气态污染物采样1)将气样捕集装置串联到采样系统中,核对样品编号,并将采样流量调至所需(de)采样流量,开始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气样温度和压力可分别用温度计和气压表进行同步现场测量.2)采样结束后,取下样品,将气体捕集装置进、出气口密封,记录采样流量、采样结束时间、气样温度、压力等参数.按相应项目(de)标准监测分析方法要求运送和保存待测样品.(2)颗粒物采样1)打开采样头顶盖,取出滤膜夹,用清洁干布擦掉采样头内滤膜夹及滤膜支持网表面上(de)灰尘,将采样滤膜毛面向上,平放在滤膜支持网上.同时核查滤膜编号,放上滤膜夹,安好采样头顶盖.启动采样器进行采样.记录采样流量、开始采样时间、温度和压力等参数.2)采样结束后,取下滤膜夹,用镊子轻轻夹住滤膜边缘,取下样品滤膜,并检查在采样过程中滤膜是否有破裂现象,或滤膜上尘(de)边缘轮廓不清晰(de)现象.若有,则该样品膜作废,需重新采样.确认无破裂后,将滤膜(de)采样面向里对折两次放入与样品膜编号相同(de)滤膜袋(盒)中.记录采样结束时间、采样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参数.5、采样记录相关事项环境空气质量采样记录包括:监测项目、样品批号、采样点位、采样日期、采样时间(开始、结束)、样品编号、气温、大气压、采样流量、采样体积、天气状况、风速、风向、采样人、审核人.填写采样记录注意事项:1)样品批号和样品种类一定要填写;2)标况体积一定要计算正确;3)发生异常情况,备注栏和附加说明处一定要填写清楚;4)记录单上不能有涂改(de)痕迹,有错划掉,盖监测人印章.6、样品转移、交接工作结束后,现场监测人员应妥善保管原始记录,安全、规范运输样品,及时与样品管理员进行交接并填写交接记录.二、采样工作中需要注意(de)事项1、采样前检查气密性时要接干燥瓶,吸收瓶不能接以防倒吸.2、采样结束后,取下样品,将气体吸收装置进、出气口密封,按相应项目(de)标准监测分析方法要求运送和保存待测样品.3、用超细玻璃纤维滤膜采样时,应对着光线检查虑膜是否有损坏,如有损坏,停止使用.4、采集气体样品时,注意吸收瓶溶液(de)颜色,如未采样已变色,则该样品作废.5、现场空白样(de)放置:启动采样气路时,同时将空白样(de)吸收瓶封口膜打开,气路采样结束时,同时将空白样封口;准备空白滤膜装入切割头中放置在空气中,采样结束后按照滤膜采样同样方法放入滤膜袋中,运回实验室检测,如空白滤膜前后两次称量质量之差应远小于采样滤膜上(de)颗粒物负载量,否则此批次采样监测数据无效.6、向采样器中放置和取出滤膜时,应佩戴聚乙烯手套等实验室专用手套(和实验室人员称量滤膜所带(de)手套相同),使用无锯齿状镊子.7、采样进气口必须暴露在空气中(箱体盖子可以不盖,几乎不影响吸收液温度).8、夏天仪器应尽量避免放置在太阳下暴晒,以防吸收液蒸发,可将仪器放置于树荫处或适当遮盖.9、采样器显示(de)气温和气压未经过校准,不能直接读取;现场气温、气压应用经校准过(de)气温、气压计测定读取.10、现场记录实况,标况需根据实况计算,实况和标况都要在原始记录中体现.11、采样记录单上采样人员签字应为2人,其中1人为监督人员.12、干燥硅胶不宜放置太多,超过1/2一点即可,注意检查硅胶罐(de)密封性.三、采样过程中(de)问题1、如何进行采样器流量校准(1)气态污染物采样气路校准(皂膜流量计)1)用注射器把适量肥皂水在皂膜流量计下侧小口注入(不宜过多),将流量计与需要检测气路(de)采样瓶进气口连接,按采样器所处(de)环境条件(环境气温、气压)设置流量计参数;2)启动需要检测(de)气路,按下旁边红色按钮使肥皂水起泡,点击测量(多次);3)当流量计读数与采样器读数差值在±5%以内时,流量校准成功.(2)颗粒物采样器流量校准(中流量校准器)1)连接好校准器(需放滤膜),设置好采样器流量,启动“尘1”,2)进入“维护”(密码8628)—“4流量”—“1”点(将光标移至行末电压值处),比较校准器流量与“1”处流量值,若校准器流量较小,长按“上”键,反之则按“下”键,直至两者读数误差在±5%以内;按一下“回车”键确认;3)同样操作校准“2”点.2、如何进行采样器(de)气密性检查(气态采样气路,简)按要求连接采样系统,并检查连接是否正确;启动气路,先检测整段气路(de)气密性,堵住进气口,若采样器流量读数有明显下降、松开后读数迅速回升,则整段气路气密性完好;若堵住进气口后,采样器流量无明显变化,说明有漏气现象,需要分段检测气密性,步骤如上.3、监测前需要了解哪些基本情况(1)被测单位基本情况调查1)被测单位(de)名称、性质和立项建设时间被测单位立项建设(de)时间:是为了确定其应执行现有源还是新建源(de)排放标准.2)主要原、辅材料和主、副产品,相应用量和产量等应重点调查用量大,并可能产生大气污染(de)材料和产品.应列表说明,并予以必要(de)注解.目(de)是为了确定排放(de)主要污染物.3)单位平面布置图标出基本方位;车间和其他主要建筑物(de)位置,名称和尺寸;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口及其主要参数;排放污染物(de)种类和排放速率;单位区域内(de)主要地形变化;单位周界围墙(de)高度和性质(封闭式或通风式)等.单位周界外(de)主要环境敏感点,包括:影响气流运动(de)建筑物和地形分布;有无排放被测污染物(de)源存在等进行调查,并标于单位平面布置图中.(2)被测无组织排放源(de)基本情况调查除排放污染物(de)种类和排放速率(估计值)之外,还应重点调查被测无组织排放源(de)排出口形状、尺寸、高度及其处于建筑物(de)具体位置等,应有无组织排放口及其所在建筑物(de)照片.(3)排放源所在区域(de)气象资料调查一般情况下,可向被测污染源所在地区(de)气象台(站)了解当地(de)“常年”气象资料,其内容应包括:1)按月统计(de)主导风向和风向频率;2)按月统计(de)平均风速和最大、最小风速;3)按月统计(de)平均气温和气温变化情况等.如有可能,最好直接了解当地(de)逆温和大气稳定度等污染气象要素(de)变化规律.了解当地“常年”气象资料(de)目(de),是为了对监测时段(de)选择作指导.4、怎样进行监测点布设(无组织排放)(1)布点原则1)代表性,即选择有代表性(de)采样点;2)可接近性,即选择易于到达(de)采样位置;3)可操作性,即选择能实施采样(de)地点;4)安全性,即选择安全可靠(de)采样位置;5)符合性,即与有关标准、技术规范布点要求(de)符合性,当已设点位不符合又无法更改时,应考虑增加测点数量.(2)设置参照点和监控点(de)方法(适用于现有污染源无组织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de)监控点设置)1)参照点(de)设置方法:①设置参照点(de)原则要求:参照点(de)设置,要以能够代表监控点(de)污染物本底浓度为原则.参照点应不受或尽可能少受被测无组织排放源(de)影响,参照点要力求避开其近处(de)其他无组织排放源和有组织排放源(de)影响,尤其要注意避开那些可能对参照点造成明显影响,而同时对监控点无明显影响(de)排放源.②参照点(de)设置范围参照点最好设置在被测无组织排放源(de)上风向,以排放源为圆心,以距排放源2m和50m为圆弧,与排放源成120°夹角所形成(de)扇形范围内设置.③平均风速≥1m/s时参照点设置参照点可在避开近处污染源影响(de)前提下,尽可能靠近被测无组织排放源设置.④平均风速<1m/s(包括静风)时参照点设置既要避开近处其他源(de)影响,又要在规定(de)扇形范围内比较远离被测无组织排放源处设置.2)监控点(de)设置方法①设置监控点(de)原则要求:设置监控点于无组织排放源下风向,距排放源2~50m范围内(de)浓度最高点.设置监控点时不需要回避其他源(de)影响.②一般情况下设置监控点(de)方法:在无特殊因素影响(de)情况下,监控点应设置在被测无组织排放源(de)下风向,尽可能靠近排放源处(距排放源最近不得小于2m),4个监控点要设置在平均风向轴线两侧,监控点(de)设置应根据情况于可能(de)浓度最高处设置.(3)单位周界外设置监控点(de)方法(适用于除现有污染源无组织排放(de)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氟化物之外(de)监控点设置)1)监控点最多可设置4个.2)监控点一般应设于周界外10米范围内,污染物排放浓度最高点;但若现场条件不允许(例如周界沿河岸分布),可将监控点移至周界内侧;若经预测,无组织排放(de)最大落地浓度区域超出10米范围之外,也可将监控点移至该区域内设置.3)测点高度范围为米.4)当具有明显风向和风速时,监控点应设置于平均风向轴线(de)两侧,监控点与无组织排放源所形成(de)夹角不超出风向变化(de)标准偏差(10个风向读数(de)标准偏差)范围之内.5)当无明显风向和风速时,可根据情况于可能(de)浓度最高处设置4个点.6)在单位周界外设置监控点(de)具体位置,还要考虑围墙(de)通透性(即围墙(de)通风透气性质).①当围墙(de)通透性很好时,可紧靠围墙外侧设监控点.②当围墙(de)通透性不好时,亦可紧靠围墙设监控点,但把采气口抬高至高出围墙20~30cm.③围墙(de)通透性不好,又不便于把采气口抬高,此时,为避开围墙造成(de)涡流区,宜将监控点设于距围墙~(h为围墙高度(m)),距地面处.(4)需要注意(de)问题1)1997年1月1日前设立(de)污染源SO2、NO2、颗粒物、氟化物测点,一般应于无组织排放源上风向2-50m范围内设参考点,排放源下风向2-50m 范围内设监控点.2)1997年1月1日起设立(包括新建,扩建,改建)(de)污染源及1997年1月1日前设立(de)污染源除SO2、NO2、颗粒物、氟化物四项以外,一般应设于排放源下风向(de)单位周界外10m范围内(de)浓度最高点,如预计无组织排放(de)最大落地浓度点越出10m范围,可将监控点移至该预计浓度最高点.5、采样频次及采样时间(1)采样频次及采样时间应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各污染物监测数据统计(de)有效性规定确定:(2)无组织排放监测频次按规定对无组织排放进行监测时,一般采用连续1小时采样计平均值,或在1小时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4个样品计平均值.在进行实际监测时,为了捕捉到监控点最高浓度(de)时段或污染物浓度过低,可延长采样时间.无组织排放参照点(de)采样应同监控点(de)采样同步进行,采样时间和采样频次均应相同.一般为连续2天,每天3次.1)若某排气筒(de)排放为间歇性排放,排放时间小于1h,应在排放时段内实行连续采样,或在排放时段内以等间隔采集2~4个样品,并计平均值;2)当进行污染事故排放监测时,按需要设置(de)采样时间和采样频次,不受该条件限制;3)竣工验收时,采样时间和频次根据各个行业(de)竣工验收规范执行.6、选择监测日期、时段(1)监测人员选择尽可能高(de)生产负荷及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稀释(de)条件进行监测,至少要处于正常生产和排放状态.(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de)工况要求,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办法执行.(3)监测期间(de)主导风向利于监控点(de)设置,并可使监控点与被测无组织排放源之间(de)距离尽可能缩小.(4)监测期间(de)风向变化、平均风速和大气稳定度对污染物(de)稀释和扩散影响很大,应按照后述判定方法,选择适宜(de)监测日期.(5)在通常情况下,选择冬季微风(de)日期,避开阳光辐射较强烈(de)中午时段进行监测是比较适宜(de).7、怎样确定气候条件是否适宜采样工作(de)进行(简)(1)风向、风速(de)简易测定将风向风速表置于被测单位开阔地带.若现场无开阔(de)地带,可将风向风速表置于高处进行测定(但一般不超过15m).测定方法:打开风向风速表(de)制动开关,并开始读数,每隔1分钟读一个即时风向风速值,连续测定10分钟,计算出平均风向、风速值和和风向变化(de)标准差.如果当时(de)风向和风速变化较大,感到10 min(de)测定仍显不足,可适当延长测定时间.风向和风速(de)测定除采样之前进行外,还应在采样过程中重复1-2次,如发现风向有显着变化,应移动监控点位置后重新采样.(2)局地流场(de)简易测定当无组织排放源(de)下风向具有一处或多处建筑构造,或存在其他影响气流运动(de)地形变化等,以致可能影响污染物(de)迁移途径时,必须进行局地流场(de)简易测定.以单位平面布置图为参照,自无组织排放源为起点至拟设置采样点(即监控点)(de)途径之中,凡气流运动可能因受阻而改变方向之处(de)上方和下方,均应设置局地流场(de)测点,选定后(de)测点应标于单位平面图上,并同时标上测点编号等标记.局地流场(de)简易测定仍使用轻便风向风速表.在一个测点只测定1min平均风向,必要时可重复测定1-2次.将各测点(de)1min平均风向标明于单位平面图中,对标有测点流向(de)平面图进行仔细分析,得到比较完整(de)局地流场图.要特别注意分析可能存在(de)复杂局地流场,若发现测点和测试(de)数据不够,应进行必要(de)补测,直至弄清楚局地流场情况为止.(3)大气稳定度(de)简易判定(详见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XJ/T 55-2000)大气稳定度等级划分为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稳定共六级,对应于A、B、C、D、E、F表示.(4)无组织排放监测是否适宜进行(de)判断依据各气象因子(de)数值分为a、b、c、d四类.在一般情况下,风向变化、平均风速和大气稳定度三项气象因子中,以其中适宜程度最差(de)一项所达到(de)类别来估计该次监测中气象条件总(de)适宜程度.如果三项气象因子中(de)任一项达到d类,或者其中两项达到c类,则该次无组织排放监测应取消,或更换时日.8、进行颗粒物采样时,怎样安装采样器(简)(1)只监测TSP将完整滤膜放置在滤膜夹内,不安装任何切割器,直接连接采样头.(2)只监测PM10将完整滤膜放置在滤膜夹内,上方连接PM10切割器,在上方捕集板平面上均匀涂抹一层凡士林,连接采样头(中间可连接连接器).(3)同时监测TSP与PM10将完整滤膜放置在滤膜夹内,上方连接PM10切割器,在上方捕集板平面上放置半膜,直接连接采样头(中间可连接连接器);下方完整滤膜上颗粒物(de)重量即为PM10,两张膜上颗粒物重量总和为TSP.9、可以用滤膜、吸收液采集(de)项目;常见气态污染物采集方式(1)可使用滤膜采集(de)项目TSP、PM10、PM5、、苯并芘、氟化物、重金属等,流量100L/min.(2)可使用吸收液采集(de)项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硫化氢、氨、氯化氢、甲醇、臭氧、二硫化碳、氯气等项目小时值.流量: L/min.(3)24小时恒温恒流采集项目: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流量min.常见气态污染物采集方式10、采样质量保证间断采样质量保证:(1)每次采样前,应对采样系统(de)气密性进行认真检查,确认无漏气现象后,方可进行采样.(2)应使用经计量检定单位检定合格(de)采样器.使用前必须经过流量校准,流量误差应不大于5%;采样时流量应稳定.(3)使用气袋或真空瓶采样时,使用前气袋和真空瓶应用气样重复洗涤3次;采样后,旋塞应拧紧,以防漏气.(4)在颗粒物采样时,采样前应确认采样滤膜无针孔和破损,滤膜(de)毛面应向上.(5)滤膜采集后,如不能立即称重,应在4℃条件下冷藏保存;对分析有机成分(de)滤膜采集后应立即放入-20℃冷冻箱内保存至样品处理前,为防止有机物(de)分解,不宜进行称重.(6)使用吸附采样管采样时,采样前应做气样中污染物穿透试验,以保证吸收效率或避免样品损失.11、怎样计算标准体积12、不同行业排放(de)废气污染因子13、日常用吸收瓶采样(de)项目、流量和时间14、日常用滤膜采样(de)项目、流量和时间15、日常用气袋、真空采气瓶和吸附管采样(de)项目、流量和时间16、空气采样吸收液配置(1)二氧化硫吸收液:甲醛缓冲吸收液,用水稀释甲醛缓冲吸收储备液100倍,ml甲醛.甲醛缓冲吸收储备液:36%-38%甲醛溶液,L(de)CDTA-2NA溶液,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溶解于少量水中,三种溶液混合,用水稀释至100ml,冰箱存放,可保存10个月.(2)氮氧化物:用水将显色液和水按4+1比例混合.吸收液吸光度不超过(540nm,1cm比色皿,以水为参比)显色液:称取对氨基苯磺酸,溶解于约200ml热水中,将溶液冷却至室温,全部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入盐酸萘乙二胺储备液和50ml冰乙酸,用水稀释至标线.此溶液与密闭棕色瓶中,25℃以下暗处存放,可稳定三个月.盐酸萘乙二胺储备液:称取(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于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此溶液与密闭棕色试剂瓶中,冰箱储存可稳定三个月.硫化氢吸收液:硫酸镉、氢氧化钠和聚乙烯磷酸铵,分别溶于水后混合,强烈震摇,纯水稀释至1000ml.为乳白色悬浊液,冰箱中保存一周.(3)臭氧吸收液:IDS标准工作液用磷酸缓冲溶液稀释为ml或ml(de)吸收液,此溶液于20℃以下暗处存放,可稳定一周IDS标准工作液:IDS标准储备液用磷酸盐缓冲溶液稀释为每毫升臭氧(de)IDS标准工作液.IDS标准储备液:靛蓝二磺酸钠(IDS)溶解于水,移入500ml棕色容量瓶中.标定(4)甲醛吸收液:纯水(5)氨吸收液: mol/L 稀硫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化氢
密封2-5℃避免日光照射保存
48h
(HJ/T 28-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氰化氢的测定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
12
氯气
将两管样品溶液全部移到100ml容量瓶中,用水洗涤吸收管,合并转移到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待测定。
常温15d
(HJ/T 30-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气的测定甲基橙分光光度法
7d
(HJ533-2009)环境空气和废气氨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3



/
7d
大气固定污染源氟化物的测定
(HJ/T 67-2001)
储存在实验室干燥器(干燥器内不加干燥剂)内
40d
(HJ480-2009)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滤纸采样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4



样品采集后应尽快分析,若不能当天测定,应将样品密封后(0-4℃)冷藏保存,保质期不超过48小时
13
酚类化合物
当天分析,若室温不超过25℃,碱性样品可放3天
3d
(HJT 32-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酚类化合物的测定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采样结束后,将采样管置于密闭容器中带回实验室。如不能及时测定,应在4℃以下避光保存,14d内测定
14d
(HJ 638-2012)环境空气酚类化合物测定高效液相
《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479-2009)
9
二氧化氮
同氮氧化物HJ479-2009方法
8h-3d
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479-2009)
10

化氢
避光
当天
(GB 11742-1989)居住区大气中硫化氢卫生检验标准方法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30
五氧化二磷
不要用手指触摸滤膜防止带入污染,滤膜放在样品盒中0-4℃干燥保存
一周
(HJ546-2009)环境空气五氧化二磷的测定抗坏血酸还原钼蓝分光光度法(暂行)
31
总磷
0-4℃保存
一周
(HJ545-2009)固定污染源废气气态总磷的测定喹钼柠酮容量法(暂行)
32
多环芳烃
/
7d
气相色谱-质谱法《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2003年
6
臭氧
样品在运输及存放过程中应严格避光,防止倾斜或倒置,避免吸收液损失,当确信空气中臭氧的浓度较低,不会穿透时,可以用棕色玻板吸收管采样,样品于室温暗处存放至少可稳定3天
3d
(HJ504-2009)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7
二氧化硫
样品采集运输及存放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HJ482-2009)环境空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48h
(HJ548-2009)固定污染源废气氯化氢的测定硝酸银容量法(暂行)
样品采集后用聚四氟乙烯管封后,(0-4℃)冷藏保存,保质期不超过48小时
(HJ549-2009)环境空气和废气氯化氢的测定离子色谱法(暂行)
5
硫酸雾
滤筒样品采集后放入具塞磨口锥形瓶中,滤膜样品采集后对折放入干净纸袋中保存
/
(HJ544-2009)固定污染源废气硫酸雾的测定离子色谱法(暂行)
30d
(HJ 583-2010)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固体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法
采集好的样品,立即用聚四氟乙烯帽将活性炭采样管的两端密封,避光密闭保存,室温下8 h内测定。否则放入密闭容器中,保存于-20℃冰箱中,保存期限为1 d。
8h
(HJ 584-2010)环境空气苯系物的测定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法
5d
(HJ543-2009)固定污染源废气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
28
其他金属类
滤筒样品采集后将封口向内折叠,竖直放入样品盒中保存,滤膜样品采集后对折放入干净纸袋中保存
15d
/
滤膜样品采集后对折放入干净纸袋或膜盒中,放入干燥器中保存
15d
/
29
恶臭
避光运输
24h
(GB 14675-93)空气质量恶臭的测定三点比较式臭袋法
14
苯胺类
避光保存2天内分析完,2~5℃,可放一周
(GB T 15502-1995)空气质量苯胺类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15
甲醛
空气2-5℃保存,防止被氧化
2d
(GB 15516-1995)空气质量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16


甲苯

乙苯

二甲苯

苯乙烯
采样管采样后,立即用聚四氟乙烯帽将采样管两端密封,4℃避光密闭保存,30 d内分析。
7d
(HJ/T 33-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甲醇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19
丙酮
4℃避光密闭保存
气相色谱法《空气与废气监测分析方法》
2003版
20
总烃
避光保存,应当天分析完
当天
(HJ 604-2011)环境空气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21
丙烯腈
避光保存,8℃一下不超过7天
7d
(HJ/T 37-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腈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空气和废气保存方法及条件
序号
项目名称
保存方法及条件
保存时间
方法依据
1



滤筒放入250ml具塞锥形瓶,用蒸馏水冲洗采样嘴和弯管,洗涤液并入锥形瓶,盖好瓶塞,密闭保存
7d
(HJ/T 29-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铬酸雾的测定二苯基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2

采样后应尽快分析,以防止吸收空气中的氨。若不能立即分析,2℃~5℃
33
VOC

挥发性卤代烃
低于4℃,30d内分析完
30d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2003年
注:y表示年,m表示月, w表示周,d表示天,h表示小时,min表示分。
22
丙烯醛
无组织:4h内分析完;
有组织:避光保存,48h内分析完
4~48h
(HJ/T 36-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醛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23
非甲烷总烃
避光尽快分析
12h
(HJ/T38-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测定气相色谱法
24
乙醛
采集样品后尽快分析,如不能及时分析,应放避光保存,6天内分析完
8
氮氧化物
避光运输,3-5℃保存
24h
(HJ/T 43-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样品采集运输及存放过程中应避光保存,样品采集后尽快分析,若不能及时测定,将样品低温暗处存放,样品在30℃暗处存放可稳定8小时,在20℃暗处存放可稳定24小时、0-4℃冷藏可保存3天
8h-3d
6d
(HJ/T 35-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乙醛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25
氯乙烯
冷藏,避光
2d
(HJ/T 34-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乙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26
氯苯类
无组织:避光保存
有组织:常温,避光保存10d
(HJ/T 66-2001)大气固定污染源氯苯类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27

采样结束后,封闭吸收管进出气口,置于样品箱内运输,并注意避光,样品采集后应尽快分析,如不能立即分析,应置于冰箱(0- 4℃)保存
5d
(GB 11737-1989)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
17
TVOC
采样后将管取下,密封管的两端或将其放入可密封的金属或玻璃管中,样品可保存14天
14d
(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附录C
18
甲醇
采集样品后尽快分析,如不能及时分析,应放3~5℃冰箱保存,一周内分析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