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风貌区概念

合集下载

太原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尧风貌区概述

太原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尧风貌区概述

□陈凯瑜太原从公元前497年晋国正卿赵鞅家臣董安于筑晋阳城起,至今已走过了2500多年的历程,积淀下了类型丰富,数量巨大,分布广泛的文物古迹。

2009年12月16日,《太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由太原市人民政府公布实施。

太原市域范围内保存有大量与之相关的文化遗存,是认识太原历史文化价值不可或缺的要素,也是构成太原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规划的空间范围是以太原市域为基础的。

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太原划定了五片历史文化街区、五片历史文化风貌区。

历史文化街区包括南华门、东三道巷、明太原县城、矿机宿舍、太重苏联专家楼;历史文化风貌区包括文庙—文瀛湖、督军府—钟楼街、城西水系、迎泽大街和小东门街。

一、历史文化街区1.南华门历史文化街区。

南华门街区,西至五一路,东至教场巷接东华门街转双龙巷,南界府东路,北界新民街,面积约为19.3公顷。

南华门在建设史上经历了四个重要时期:明朝时,太原城被定为“九边”重镇之一。

晋王在城内修建了宫城,有三个大门:“东华门”、“西华门”、“南华门”。

南华门历史街区便得名于此。

南华门街区位于王府轴线以东,东肖墙以西地块,涉及王府、内城、王府花园三个部分。

清朝顺治三年,晋王府焚为灰烬。

雍正年间,辟建军营,简称“精营”。

原宫城东、南、西通往外城三门的走道逐渐演化成街,外城建有大小校场、火药库等,并奠定了以后作为军事重地的基础。

经过清中叶的乾隆盛世,太原城民逐年增加,至清末废止精骑营的百余年中,城中居民陆续在精营周围的空地上建宅盖院。

于是,以原来精营营房中间的南北大道为中心的几条街巷,先后问世。

民国时期,一些富贾大户、民主人士、军阀等在精营片区建宅安家。

同时在修筑正太、同蒲铁路时,外籍工程师也在教场巷居住,街区内集中了一些名人居所。

从此,晋王府、精骑营、大教场、小教场等旧址全部被毁,取而代之的是花园、会馆、别墅。

建国以后,许多城市居民和迁移至此的居民开始大量修建房屋,延续民国的街巷格局。

乌山历史风貌区间简介

乌山历史风貌区间简介

乌山历史风貌区位于中国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是一个集历史文化、旅游观光、商业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该区域总面积约为2.8平方公里,是南昌市的重要地标之一。

一、历史沿革乌山历史风貌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当时这里是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逐渐发展成为南昌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明清时期,这里成为了南昌城的主要商业街区,吸引了大量商贾聚集。

20世纪初,这里成为了南昌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之一,并成为了国共两党的重要活动场所。

1949年后,这里逐渐沦为一片废墟,直到1990年代初才开始得到恢复和重建。

二、景区特色1. 建筑风格多样乌山历史风貌区内的建筑风格十分丰富多样,包括了唐、宋、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

这些建筑物保存完好,仍然保持着历史的痕迹,成为了南昌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历史文化氛围浓厚这里曾经是南昌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国共两党的活动场所。

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回顾那段激荡人心的岁月。

3. 商业购物休闲场所乌山历史风貌区内的商业街区也是该景区的一大特色。

这里有许多商铺和饭店,可以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

此外,景区内还有许多公园和广场,是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三、主要景点介绍1. 古城墙乌山历史风貌区的古城墙是南昌市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全长约2.4公里。

这座城墙始建于唐朝,历经多次修缮和扩建,现已成为南昌市的重要文化遗产。

2. 滕王阁滕王阁是南昌市著名的文化景点之一,位于乌山历史风貌区内。

这座建筑始建于唐朝,是纪念唐代名将滕王而建。

现在的滕王阁为清代建筑,高达六十七米,是江西省内最高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3. 青龙山公园青龙山公园位于乌山历史风貌区内,是南昌市的一个著名公园。

这里有茂密的绿树和清澈的湖水,还有许多独具特色的景观,如“天街”、“秋爽斋”等。

4. 比亚迪广场比亚迪广场是乌山历史风貌区内的一个商业购物中心,也是南昌市的著名地标之一。

广州荔枝湾景区历史风貌区了解广州的传统文化和建筑

广州荔枝湾景区历史风貌区了解广州的传统文化和建筑

广州荔枝湾景区历史风貌区了解广州的传统文化和建筑广州是中国南方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建筑风貌。

其中,广州荔枝湾景区历史风貌区是了解广州传统文化和建筑的绝佳去处。

本文将带您一起探索广州荔枝湾景区历史风貌区,领略广州的独特魅力。

一、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广州荔枝湾位于广州市海珠区,是广州的历史文化发源地之一。

作为广州最早繁华的商业街区之一,荔枝湾是广州传统文化和建筑的集中体现。

这里拥有众多历史悠久的建筑和文化景观,是广州历史风貌的代表之一。

二、建筑风貌1. 传统民居荔枝湾景区历史风貌区的建筑以传统民居为主,展示了广州历史上的建筑风貌。

这些传统民居以红砖灰瓦、木雕石雕等装饰为特色,体现了粤港澳地区的建筑风格。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精美的传统建筑,感受广州独特的建筑魅力。

2. 古街巷荔枝湾景区历史风貌区的古街巷是广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保存了许多历史遗迹和传统建筑,如旧式宅院、店铺、古井等。

游客在漫步古街巷时,不仅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还可以欣赏到传统建筑的魅力和独特的设计风格。

三、传统文化1. 广府菜广州荔枝湾景区历史风貌区附近有许多有名的餐馆和茶楼,供游客品尝广府菜和广东茶文化。

广府菜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以其独特的烹饪方法和口味闻名,被誉为“中华烹饪瑰宝”。

游客来到荔枝湾景区,可以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感受广州的独特魅力。

2. 珠花茶广东茶文化源远流长,而荔枝湾景区附近的茶楼是体验广东茶文化的绝佳去处。

在这里,游客可以品尝到正宗的广东茶,如名贵的珠花茶。

珠花茶以其形状独特、汤色澄黄、香气高长而闻名,是广东茶文化的代表之一。

品味一杯珠花茶,不仅可以享受到独特的口感,还可以了解广东茶文化的精髓。

四、旅游资源除了建筑和文化,荔枝湾景区历史风貌区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游客可以参观荔枝湾音乐舞台、羊城群雕、陈家祠等景点,感受广州的独特魅力。

此外,这里还有众多特色商店和小吃摊,供游客购物和品尝。

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笔记

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笔记

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范围:大致相当于昔日上海法租界1914年的扩展部分(所谓法新租界)。

占地面积共775公顷,占12个历史文化风貌区(27平方千米)的29%,拥有近2000幢历史建筑,约占全市历史建筑的40%。

涉及徐汇、卢湾、静安、长宁四个区,东界:重庆中路-重庆南路-太仓路-黄陂南路—合肥路-重庆南路;南界:建国中路-建国西路-嘉善路-肇嘉浜路;西界:天平路-广元路-华山路-江苏路;北界:昭化东路-镇宁路-延安西路-延安中路-陕西南路-长乐路。

特点:以花园住宅著称复兴路、衡山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内道路为放射状与方格网相叠加的形式,有利于建筑布置、交通疏散和确定方位,又使城市空间和景观富有趣味,街道尺度宜人,道路沿线建筑高度与道路宽度比例适当,一般不超过1:1。

复兴路、衡山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绿化覆盖率高,环境优美,90%以上的道路两侧种植有浓荫避空的法国梧桐树,大量的花园住宅与里弄住宅保留着良好的庭院绿化,其中包括丁香花园、蕊园等精致生动的上海名园。

一、衡复现状——优点由于衡复历史文化保护区的范围基本就等同于原本法新租界的范围,主要为高级住宅区,故其中主要的建筑类型为风格各异、质量较好、环境优美的花园住宅,兼有相当数量和艺术价值的公寓建筑、新式里弄以及许多有历史文化景观价值的公共建筑,构成了独特的城市肌理和空间形态。

其中花园住宅汇集了西班牙、英国、法国、挪威、德国等传统以及西方现代手法的多种风格, 造型优美、布置灵活、庭院幽深, 是中心城花园住宅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由于保留的历史建筑较多,整个区域内风格较为统一突出。

公共建筑涉及商业办公、文化娱乐、医疗、教育科研、宗教等领域, 气势宏大、精致美观、环境舒展幽雅。

这个地区对于公共空间的处理也较有特色,既有欧洲注重街道、建筑立面的特点,但也有符合上海人生活习惯的里弄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衡复地区形成了较有特色的空间肌理。

肌理,放在城市规划语境下可以理解为“已成为一种序列”的空间秩序。

0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0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整体框架:一、概念及区别:历史街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风貌地区概念及区别二、学科背景及意义(为什么):历史保护遗产的意义三、学科发展:1、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发展过程,重要文件及其内容意义2、保护规划编制的原则3、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的问题四、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1、历史文化名城核定标准、审批程序、分类;2、历史文化名城规划的内容、审批、成果、作用;3、城市规划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作用4、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总体规划的关系5、名城保护的管理机制,不同层次保护的管理原则6、现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五、关于历史保护区:1、历史保护区划定考虑的因素、高度控制需要考虑的因素;2、历史保护区保护范围包括哪几个等级;六、关于城市更新:1、城市更新的定义、目标、方式2、我国城市更新的动力机制3、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一、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1.国外历史保护的历程述略在欧洲,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

经过100年的发展,文物建筑的保护已相当成熟。

而对城镇的历史环境进行整体保护的历史,严格讲来还不足50年。

但是今天历史保护不仅已成为公众参与的重要社会课题,而且以国家立法的方式正进行有效的实践。

1930年,法国制定《景观保护法》,首先将建筑群、历史地段、古村落乃至整个历史城镇划为保护项目。

随后,在意大利、英、德等国也都初步形成了保护历史城镇、历史街区、古村落的法规,然而直到1950年代,城市历史保护还远未得到社会和广大专业人员的重视。

1960年代以后,随着战后大规模的重建和新建,大量的历史城市环境迅速消失,才导致了人们怀旧情绪的加重和保护意识的增强。

1970年代是对欧洲历史城市的保护具有特殊意义的时期,这是与当时的经济背景相联系的。

石油危机引起的经济问题使新的建设出现滑坡,也促使人们考虑更充分地利用旧区的城市资源。

1975年欧盟为振兴处于萧条和衰退中的欧洲历史城市和保护文物古迹,发起了“欧洲历史遗产年”活动。

浅谈历史风貌街区的保护与活化利用

浅谈历史风貌街区的保护与活化利用

浅谈历史风貌街区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杜伏淋【期刊名称】《《建材与装饰》》【年(卷),期】2018(000)049【总页数】2页(P140-141)【关键词】历史风貌街区; 综合竞争力; 品牌定位; 城市发展; 品牌形象; 历史文化名城【作者】杜伏淋【作者单位】重庆市规划研究中心 40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122引言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城市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同时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及其实践也结出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其《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问世到近年的修订,其内容的丰富细化与完善标志着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迈进了一个新的阶段,它具有里程碑的意义[1]。

目前,伴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大量历史文化资源不得不让位于城市的改造与更新,大量的历史城区、文物古迹以及历史地段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受到了侵蚀,使得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遭到了不可逆的破坏。

城市化的发展,让众多中小城镇逐渐发展成为了现代化的综合城区,其城市化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伴随而来的是一些城市的土地资源变得日趋紧张,而利用城市更新来盘活存量土地资源也逐渐成为了广大城市可持续发展一个的重要途径[2]。

在我国城建过程中,经济效益往往是其发展的主导因素,在经济效益的指导下,城市的历史文化与传统价值被受到严重的冲击。

因此,在我国城市化建设当中,开展历史风貌街区的保护与活化利用研究凸显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 历史风貌街区的保护研究现代城市发展模式与我国城市传统历史风貌街区的物质形态的冲突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土地自身的价值的过度挖掘与利用与改造,导致历史风貌街区的建筑与文化风貌被逐渐蚕食,使得历史风貌街区逐渐走向消亡,其文化价值也随着逐渐消失;其次,对城市历史风貌街区采取传统固化的保护方式,只考虑到严格的管控措施,禁止在改区域内开展任何建筑活动,导致其历史风貌街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区域内的局部生活服务水平也很难得到保障,风貌区最终成为了城市当中的棚户区,使得城市历史风貌街区逐步沦为城市建设的待改区和问题区[3]。

上海个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个历史文化风貌区

上海个历史文化风貌区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上海12个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
【外滩历史文化风貌区】涉及黄浦、虹口区,以外滩历史建筑群、建筑轮廓线以及街道空间为风貌特色。

【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黄浦区,以近代商业文化娱乐建筑、南京路-人民广场城市空间和里弄建筑为风貌特色。

【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黄浦区,以传统寺庙、居住、商业、街巷格局为风貌特色。

【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涉及徐汇、卢湾、静安、长宁区,以花园住宅、里弄、公寓为主要风貌特色。

【虹桥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长宁区,以乡村别墅为风貌特色。

【山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虹口区,以革命史迹、花园、里弄住宅为风貌特色。

【江湾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杨浦区,以原市政中心历史建筑群和环形放射状的路网格局为风貌特色。

【龙华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徐汇区,以烈士陵园和寺庙为风貌特色。

【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虹口区,以特殊建筑和里弄住宅、宗教场所为风貌特色。

【南京西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静安区,以各类住宅和公共建筑为风貌特色。

【愚园路历史文化风貌区】涉及长宁、静安区,以花园、里弄住宅和教育建筑为特色。

【新华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位于长宁区,以花园住宅为风貌特色。

城市设计风貌分区

城市设计风貌分区

城市设计风貌分区是指将城市按照其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建筑风格等因素进行划分,并在不同分区内制定相应的城市设计规划和管理措施,以保护和弘扬城市的文化和历史风貌。

一般来说,城市设计风貌分区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城市特征分析:对城市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建筑风格等进行详细分析,确定城市的核心价值和代表性特征。

2. 风貌分区划分:根据城市特征分析的结果,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风貌分区,每个分区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建筑风格。

3. 规划设计:针对每个风貌分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城市规划和设计方案,包括建筑设计、景观规划、交通规划、公共空间设计等。

4. 管理措施: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政策,加强对城市风貌分区的保护和管理,以确保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建筑风格得以保存和传承。

通过城市设计风貌分区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保护和弘扬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建筑风格,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质,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此外,还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风貌区概念
历史风貌区是指那些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古镇、村落等。

这些区域可根据它们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核定公布为地方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在这些区域内,传统建筑风貌格局基本完整,具备历史街巷和历史环境要素真实性,与重要历史名人和重大历史事件密切相关,体现了传统文化思想、民系特色、地域特征或者时代风格。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城市规划专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