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泾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09.11•【字号】沪府发[2004]31号•【施行日期】2004.09.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通知(沪府发[2004]31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以来,在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积极努力下,本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为了更好地贯彻《条例》,保持上海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现就进一步加强本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作如下通知:一、不断提高认识,增强保护意识近代以来,上海一直是我国中西方文化交汇的重要窗口。
上海不仅是中国近代革命的发源地,也是中国近代工业、近代文化的发祥地。
上海丰厚的历史文化是近代中国历史文化的缩影,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
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的上海近代建筑,加上现存的上海古代建筑,都是上海城市发展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上海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上海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鲜明特点。
保护和利用好上海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是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进入新世纪,上海的城市建设必须走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必须更加注重对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
既要追求特征鲜明的时代气息,更要注重体现深厚历史文化的底蕴。
各级政府一定要高度重视对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按照“全面规划、整体保护、积极利用、依法严管”的原则,实行最严格、最科学的保护制度,进一步凸显上海历史文化名城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互交融的独特魅力。
上海市中心城历史文化风貌区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

问题 。其 中,关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其研究重 点 ,而对于旅游开发的研究 ,则基本停留在策划与
收稿 E l 期 :2 0 1 3 。 0 8 . 2 1
在近几年的 《 上海资源环境发展报告》 【 】与 《 上 海文化 发展 报 [ 3 ]中 ,就数 度提 及本 土文 化 资 源对于上海文化建设促进转型发展的重要作用 。文 化资源的开掘途径十分多元,其中旅游资源开发保
关 键 词 :上 海 ;历 史 文化 风 貌 区 ;旅 游 开发 保 护
中图分类号 :T U 9 8 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 6 7 2 . 5 4 0 9 ( 2 0 1 3 ) 1 0 - 0 0 3 0 - 0 2
上海市 中心城历史文化风貌区 ,是上海发展都 市旅 游 的优 质 资 源 。但 在 其 旅 游 开 发 与 保 护 过 程 中, 存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缓、市场化运作机制不完 善、服务体制落后、社会参与度低等问题 。如何探 索本 市风 貌 区旅游 开发 的新模 式 ,如 何协 调本 土旅 游资 源保 护与 开发 共 同发 展 ,无 疑是 上海 在构 建世 界著名 旅游 城市进 程 中 ,亟待解决 的现实 问题 。
士 ,从事上海史、中学历史教育研究。
圆 B I A N J I A N G J I N G J I Y U W E N H U A
吴超 。李 镭 :上海市 中心城 历史 文化风 貌 区旅 游开 发与保 护 研究
因此 ,针对上 海历史文 化风貌 区旅游 开发 保护 的现存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应当从协调风貌区保护 与开发的关系人手,加速旅游资源开发 ,并提 出具 的实践 策略也 不 多见 。因此 ,以都市旅 游发 展为 视 有可操 作性 的对 策建 议 和保 障措 施 ,这 主要 包 括 : 角 ,参考 借鉴 国内外 历史 文化 风貌 区旅 游开 发保 护 第一 ,提 升文化创 意品质 。加 速文化 创意 元素植 根 的成 功 经验 ,提 出相应 的都市 旅游开 发保护 对策 建 风貌区, 延长旅游产品生命周期 , 继续以主题文化 议 ,具 有极 其重要 的实 际意义 。 取代空 间分布 ,整合 风貌 区旅游 资源 。第 二 ,创 新 旅游服务 机制 。在旅 游吸 引物种类相 对 固定 的条 件 二 、上海 市 中心 城历 史文化 风貌 区旅游 开发 保 下 ,提 升服 务 内涵 ,丰 富服 务 门类 ,转 变 服 务 方 护存 在 问题 及对 策分 析 式。在本市居民中,尝试建立旅游服务专家及终身 自2 0 0 3年上海 市 政府 在 中心城 区划定 1 2个历 服务机 制 ,推广 “ 先 旅游 后 付款 ”等 旅 游新 模式 , 史 文化 风 貌 区 ,近 j O 年 来 ,中心 城 风貌 区 的数 量 带动线上支付与第三方支付等 “ 新金融”产业的发 没有 增加 。在 对其保 护开 发 的过程 中 ,旅游 资源整 展。 第三 , 提高旅游国际化标准。风貌区逐步主打 体 开发 的进 度 ,明显 滞后 于制度 保 护 与规 划管 理 , “ 人 境游 ” ,在 国际 文化 交 流 中 ,提 升 旅 游 品 牌 价 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风貌区的旅游资源单体数量空 值。第 四, 对接文化产业发展。在融资、开发、运 间分 布极 不均 衡 。二 是风貌 区旅 游资源 品质 良莠不 作等环节 ,引入各类文化产业甚至是国际资本。第 齐 ,导致旅 游产 品知 名度存 在较 大差异 。三是 风貌 五 ,加速政府 职能转 变。将企业 与社会 有 能力承 担 区旅 游承 载力 不 同 ,部分旅 游空 间密集 ,配套 设施 的职能转移 出去 ,促进 旅游部 门 由行政 管理 向公 共 较 差 ,影 响旅游 者感 知度 。四是风 貌 区旅 游资 源单 服务 型管理转变 。 体 的评级认 定所 占比重不 高 ,提 升空 间巨大 。这些 此外 ,结合 国际经验 与本土 实践 ,还应构 建 一 现 状 的形成 ,既 受到 客观地 理条件 的 限制 ,也 受到 种政府 主导与监 管 、企业 分工运 作 、社会 力量 参 与 旅 游整 体开发 观念滞 后 ,协 调不力等 因素影 响。 的三方协商合作的开发保护模式 。该模式主要强调 尽管 2 0 1 2年 3月 上海市 旅 游局 已公 布 《 上海 市 以下 几 个 层 面 的关 系 :一 是 “ 政府 主导” ,创 新 旅游业发展 “ 十二五”规划》 , 但一年多来 ,本市 “ 条块管 理 ”协调 机制 。二是 “ 项 目招标 ” ,在 确立 历 史文化 风 貌 区保 护 与都市旅 游业 开发相 结合 的推 旅游项 目开发 与评 估 的顶 层设计后 ,鼓励 市场 主体 动进度仍显迟缓。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旅 投资竞标 ,依法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三是 “ 部 门监 游 文化 资源 整合度 不 高 ,旅游 品牌仍 未确 立 , “ 条 管 ” ,这是 必须 贯彻 开 发服 从保 护原 则 的关 键 。政 块分割”导致资源整体开发进展缓慢。二是风貌区 府相 关 部 门在 市 场 主体 资 质认 定 、文 物 与 资 源 保 内文化创 意推 广度 不高 。三是个 别 富含文化创 意 的 护 、服务��
松江古城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松江古城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和《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的精神,我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得到区四套班子领导的充分重视,得到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普遍关注。
感奋之余,抒发一孔之见。
一、划定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意义在本区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工作中,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松江历史文化风貌区蕴含着上海之根特有的精神财富;历史文化风貌区中的文化遗产,是千秋万代松江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文明瑰宝。
作为城市记忆、城市生命符号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具有历史文化传承、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功能,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
韩正市长指出,建设是发展,保护也是发展。
这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
上海城市规划局对来上海的外国友人作过调查,外国朋友对上海记忆犹新的地方有三处:一是豫园,二是外滩,三是新天地。
上海数以万计的高楼没有给人留下深刻记忆,而这三处作为城市文化的生命符号,谱写出史诗般的城市经典乐章。
在大拆大建之后,划定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意义显而易见。
二、松江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基本概况2005年10月2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上海市郊区及浦东新区历史文化风貌区范围》,其中松江历史文化风貌区共有三处:一是占地面积66公顷的松江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二是占地面积30.7公顷的松江府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三是占地面积13.2公顷的泗泾下塘历史文化风貌区,三处共计占地面积为109.9公顷,1648.5亩土地面积,约1.1平方公里。
从目前情形来看,上述三处,以松江仓城和泗泾古镇二处相对原汁原味;以历史的、文化的、原始风貌的标准来考量,又以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地理位置、文化积淀、文物资源、社会影响为先,该区域之中的文物古建筑数量占据松江半壁江山,有一百多处,其中不可移动文物登记保护单位81处,标志性的古建筑有颐园、三、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规划定位原则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核心风貌区面积25万平方米,占地约375亩。
上海金山枫泾镇总体规划文本

上海金山枫泾镇总体规划文本目录上海金山枫泾镇总体规划文本 (1)目录 (1)上海金山枫泾镇总体规划文本 (1)第一章总则 (1)第1条 1第2条 1第3条 1第4条 1第5条规划依据 (1)第6条规划目标 (1)第7条规划原则 (1)第8条规划期限 (1)第9条规划区范围 (2)第二章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2)第10条战略任务 (2)第11条战略目标 (2)第12条战略措施 (2)第三章镇域发展规划 (2)第10条镇域人口规模 (2)第11条村镇体系结构 (2)第12条镇域空间发展模式 (3)第13条镇域空间发展战略 (3)第14条镇域土地使用分区 (3)第15条镇域建设用地规模 (3)第16条镇域产业布局规划 (3)第17条镇域社会事业规划 (4)第18条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4)第19条镇域市政设施规划 (5)第20条镇域防灾工程规划 (5)第21条镇域环境保护工程规划 (5)第三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5)第22条城镇性质 (5)第23条人口规模 (5)第24条用地规模 (5)第四章城镇用地布局结构 (6)第25条城镇用地布局结构 (6)第26条一心 (6)第27条四轴 (6)第28条四片 (6)第29条整体联动发展 (6)第五章城镇土地使用规划 (6)第30条城镇居住用地 (6)第31条行政中心用地 (6)第32条商业文化中心用地 (6)第33条教育设施用地 (7)第34条体育设施 (7)第35条医疗卫生设施用地 (7)第36条工业仓储用地 (7)第37条道路广场用地 (7)第38条绿地用地 (7)第39条河流水域用地 (7)第40条城镇建设发展备用地..................................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城镇交通规划.. (9)第41条道路性质等级与路况控制 (9)第42条停车场 (10)第43条公共加油站 (10)第44条公共交通系统 (10)第七章城镇绿化与景观规划 (11)第45条公共绿地 (11)第46条居住区绿地及专用绿地 (11)第47条老城区绿化 (11)第48条生态防护绿地 (11)第49条道路绿带 (11)第50条景观规划体系 (11)第51条景观节点 (11)第52条景观轴线 (11)第53条整体风貌 (12)第八章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12)第54条给水工程 (12)第55条排水体制 (12)第56条污水排水 (12)第57条雨水排水 (12)第58条供电工程 (13)第59条电信工程 (13)第60条邮政工程 (13)第61条有线电视 (13)第62条燃气工程 (13)第63条工业热力 (13)第64条管线综合 (13)第65条防洪排涝 (13)第66条抗震工程 (13)第67条消防工程 (13)第68条人防工程和生命线系统 (14)第69条环境卫生 (14)第70条环境保护目标 (14)第71条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14)第72条水污染防治措施 (14)第73条声环境质量控制措施 (14)第74条工业噪声污染防治 (15)第75条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 (15)第九章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15)第76条保护范围 (15)第77条保护目标与原则 (15)第78条保护分类 (15)第79条保护内容 (15)第80条保护基本要求和措施 (15)第十章近期建设规划 (15)第81条规划实施管理 (15)第82条建设分期 (15)第83条分期建设重点 (16)第84条近期主要建设项目 (16)上海金山枫泾镇总体规划图集 (18)上海金山枫泾镇总体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适应上海市郊区成为上海生产力布局调整重点带来的郊区城镇新一轮发展的形势,适应金山西部工业区及上海市“一城九镇”试点镇建设发展的要求,以金山区区域规划要为指导,从区域角度考虑整个地区的城镇空间发展关系和产业发展布局,特制定本规划。
上海市人民政府批转市规划局关于本市风貌保护道路(街巷)规划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批转市规划局关于本市风貌保护道路(街巷)规划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9.17•【字号】沪府发[2007]30号•【施行日期】2007.09.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批转市规划局关于本市风貌保护道路(街巷)规划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沪府发〔2007〕30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市政府原则同意市规划局《关于本市风貌保护道路(街巷)规划管理的若干意见》,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二○○七年九月十七日关于本市风貌保护道路(街巷)规划管理的若干意见为贯彻实施《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加强风貌保护道路(街巷)的规划管理,根据《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和《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等有关法规,制定本意见。
一、适用范围本意见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风貌保护道路(街巷)的规划管理。
二、含义本意见所称风貌保护道路(街巷),是指经市政府批准的《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所确定的历史文化风貌特色明显的一、二、三、四类风貌保护道路(街巷),包括沿线两侧第一层面建筑、绿化等所占区域。
三、管理机制风貌保护道路(街巷)的规划管理由市规划局和区县规划管理部门按照沪规法〔2004〕1384号文确定的原则分工管理。
房地、市容、城管、交通、市政、绿化等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共同实施风貌保护道路(街巷)保护管理;在具体保护工作中涉及规划管理的,应当征询规划部门的意见。
各区县政府应当组织区县规划、建设、房地、市容、城管、交通、市政、绿化等部门,建立风貌保护道路(街巷)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统一指导、协调保护工作中的相关事宜。
四、规划管理基本要求本市各类风貌保护道路(街巷)应当编制风貌保护道路(街巷)保护规划。
未按照本意见制定风貌保护道路(街巷)保护规划的,一类风貌保护道路(街巷)不得进行任何建设、修缮、整治活动;二、三、四类风貌保护道路(街巷)不得进行整街坊路段建设、修缮和整治活动。
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

23
奉贤区奉城古镇历史文化风貌区
奉贤区奉城镇,西至奉新公路,南至川南奉 公路,北至浦东运河,东至南门港。
24
奉贤区青村古镇历史文化风貌区
奉贤区青村镇,北至南奉公路,南至镇南路 。
25
奉贤区庄行古镇历史文化风貌区
奉贤区县境西部,东至东市南端,沿南桥港 带状分布。
26
闵行区七宝古镇历史文化风貌区
闵行区七宝老镇区,七莘路以东,农南路以 北,北横泾以西,漕宝路以南区域范围内。
27
崇明县三星草棚村历史文化风貌区
崇明西部,北临协进村,南临洪海村,东临东 安村,西临海洪港村,海洪港,白港汇合处。
28
崇明县堡镇古镇历史文化风貌区
堡镇位于崇明岛中部偏南。正大街和光明 街位居镇中心。
29
浦东新区川沙古镇历史文化风貌区
川沙镇老城厢东部,西抵北市街,南到城厢 小学,北到北城壕路,东至城河以东30米。
3
4
松江区泗泾古镇历史文化风貌区
松江区泗泾镇区南部,江川路以东、沪松公 路以北,泗泾港两侧区域内。
5
青浦区西部,北至大淀湖南岸,南至朱家角 青浦区朱家角古镇历史文化风貌区 支路,东至南港大桥,西至珠溪路,淀浦河沿 岸20~50米。
6
青浦区青浦古镇历史文化风貌区
青浦区西部偏南,主要为环城河内范围。
7
青浦区金泽古镇历史文化风貌区
南翔镇为上海市历史文化名镇。风貌区保存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南翔寺双塔和许苏民墓,其 周边和西侧的横沥河西岸保留一些以孙氏住宅为代表的有特色的传统民居。反映了古镇塔和 寺周边的历史风貌。
保存的主要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古猗园,是“银南翔”明清众多园林唯一完整留存的,内有五 处文物保护单位。园西、北侧保留有传统河道黄泥泾和走马塘,沿线传统建筑风貌和街巷格 局保存完整。反映了古镇古园林的历史风貌。 保留了完整的街巷格局,19条街巷依河而筑,有“委塘街条条歪,七曲八弯十八个天井堂”之 说。留存有印家住宅、娄塘纪念坊等民国初年特色的建筑和构筑物,为文物保护单位。反映 了街河交错发展的古镇风貌。 保存了“三湾九街十八弄”的街河格局,留存的建筑在整体上还保存了原有的建筑结构和传 统江南水乡的民居建筑风格。历史上桥梁众多,现状保存有历史价值的桥梁主要有大通桥和 丰德桥。反映了有“金罗店、银南翔、铜江湾、铁大场”之誉的罗店镇的大镇风范。 保存有北大街的传统街道格局,两侧留存主要建筑为商铺居住,多数清末民国年间建造,建筑 保存较好。保留有大团潘氏宅第、定慧庵、西粮管所等历史建筑,建筑傍河依水,小街盘曲。 体现了“水一建筑-街一建筑”的街区特点。 保存有完好的镇区“井”字型河道格局,河道两侧现保存三进以上的第宅厅堂30多处,如区级 文物保护单位张氏宅第等。众多的古民居、水桥、驳岸极具文物价值,另还存有第一楼茶园 、耶稣堂等公共建筑。充分而完整的体现“江南人家尽枕河”的风貌。 保留了沿南咸塘港的传统风貌建筑和街巷格局较为完整的区域,街巷传统特色浓郁,整体尺度 较好,仍保持老街基本风貌;留存了以王家祠堂、东刘老式楼房、西刘老式楼房、东协顺洋 布店、协昌祥洋布店等为代表的历史建筑。一定程度体现了下沙千年盐业重镇的历史地位和 风貌。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规范》(2015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规范Code for Historic Towns and Villages Conservation Planning(征求意见稿)(本稿完成日期:2015/05/25)××××-××-××发布××××-××-××实施×××××××××发布前言根据住房与城乡建设部[2011]建标第17号文的要求,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衔接国家相关条例与办法,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范。
本规范共分6章,主要内容是:1、总则;2、术语;3、调查与评价;4、划定保护范围与制定保护措施;5、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功能提升;6、基础设施与防灾措施。
本规范将来可能需要进行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刊登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上。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的具体解释由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
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交: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华南理工大学励吾科技楼718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规范》管理办公室(邮编:510641,E-mail:arosklsbs@ ,ardwxiao@)。
本规范主编单位: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本规范参编单位: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清华大学、重庆大学、南京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目录1 总则 (5)2 术语 (7)3 调查与评价 (9)3.1一般规定 (9)3.2调查内容与要求 (10)3.3综合评价 (11)4划定保护范围与制定保护措施 (11)4.1一般规定 (11)4.2划定保护范围 (13)4.3制定保护措施 (14)5 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功能提升 (15)5.1一般规定 (15)5.2传统建筑的分类保护 (15)5.3传统建筑的功能提升 (16)6 基础设施与防灾措施 (17)6.1一般规定 (17)6.2道路交通设施 (18)6.3综合管线与沟渠 (19)6.4防灾措施 (19)附录 (21)附录A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现状情况调查内容与方法 (21)附录B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资源信息调查内容与方法 (22)附录C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价值特色综合评价 (24)附录D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现状条件评价 (26)本规范(标准、规程)用词说明 (27)引用标准名录 (28)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 (5)2 Terms (7)3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9)3.1 General requirements (9)3.2Investigation contents and requirements (10)3.3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11)4 Conservation area and measures (11)4.1General requirements (11)4.2 Defining conservation area (12)4.3 Conservation measures (14)5 Traditional buildings conservation (15)5.1 General requirements (15)5.2 Classifica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buildings (15)5.3 Function improvement of Traditional buildings (16)6 Infrastructure planning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17)6.1 General requirements (17)6.2 Traffic facilities (18)6.3 Integrated pipeline and ditch (19)6.4Disaster prevention (19)Appendix A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21)Appendix B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resource investigation (22)Appendix C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characteristic value (24)Appendix 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present situation (26)1 总则1.0.1为科学编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有效保护人类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与地域文化,制定本规范。
上海郊区历史文化风貌区32片简览

2
保存了多处村内立帖结构的建筑,屋顶多为茅草铺就,砖砌方式与江南传统做法不同,同江北做法,传统上称为“如皋式”,并且保留有旧时商业建筑中的上翻店门和全脱卸门框。体现了自然村落商业街的特色。
28
崇明县堡镇古镇历史文化风貌区
20
南汇区航头下沙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
南汇区西部航头镇的中部,西至沪南公路,北至咸塘港,东至咸塘港以东50米。
20
保留了沿南咸塘港的传统风貌建筑和街巷格局较为完整的区域,街巷传统特色浓郁,整体尺度较好,仍保持老街基本风貌;留存了以王家祠堂、东刘老式楼房、西刘老式楼房、东协顺洋布店、协昌祥洋布店等为代表的历史建筑。一定程度体现了下沙千年盐业重镇的历史地位和风貌。
17
宝山区罗店古镇历史文化风貌区
宝山区罗店老镇,练祁河以南,西至罗太路,东抵罗溪路,南到月罗路以北河道。
75
保存了“三湾九街十八弄”的街河格局,留存的建筑在整体上还保存了原有的建筑结构和传统江南水乡的民居建筑风格。历史上桥梁众多,现状保存有历史价值的桥梁主要有大通桥和丰德桥。反映了有“金罗店、银南翔、铜江湾、铁大场”之誉的罗店镇的大镇风范。
25
奉贤区庄行古镇历史文化风貌区
奉贤区县境西部,东至东市南端,沿南桥港带状分布。
22
保留了形成于1368年的东西街和河南街,主要建筑物有右东兴楼,汇福园,现存的民居建筑以清末民国时期为最多。留存混堂弄,油车弄,露胥堂弄和牌楼弄等历史建筑群,古城墙,石牌楼等构筑物,以及八字桥,履匝桥二座清代的古桥。留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庄行暴动烈士纪念碑。老街的整体风貌保弃较为完好,体现传统江南水乡的整体格局。
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内容包括物质领域内容及非物质领域的内容。物 质方面包括城市肌理、街巷尺度、建筑密度、公共空间等; 非物质领域的无形文化遗产继承主要以原住民文化艺术生 活为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民间艺术、传统工艺、祭祀礼仪、 节庆活动、老字号、老地名等。 3.2 功能定位与布局规划
风貌保护
枫泾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王昕慧 王怡然 肖 华
Conservation Planning of Fengjing Town Historic Area, Shanghai
【摘要】结合实践,阐述了保护规划编制中的问题与研究思路,探讨了控规层 面保护区规划与管理的实施衔接问题,为有效地实施保护规划及规划管理提供 基础与保障。
110
上海文物局命名为上海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枫 泾古镇与周边古镇不尽相同,伴随古镇发展的历史长河, 形成了枫泾古镇独特的地缘文化。枫泾古镇历来以镇中的 界河为界,南北分治,南镇属浙江嘉善县,北镇属江苏松 江府,形成了独有的南北两镇双核心格局。一地南北分治, 这种奇特现象历经了宋、元、明、清几个朝代,一直到1951 年才合为一镇。由于浙江历来为越国故地,江苏为吴国故 地,故界河又被称为吴越界河。 1.2 规划范围
(6) 在古镇核心区范围外围尽可能地设置滨河绿带,其 中白牛河南段东侧规划为滨水公园,提升古镇绿化品质及绿 地率。
(7)充分利用当地具有传统特色民居作为载体,展示 当地文化,通过内部功能的置换,形成不同主题展览区。 3.3 保护范围与等级划定
枫泾镇历史文化风貌区总面积 104 公顷(参考《上海 市郊区及浦东新区历史文化风貌区范围》对枫泾历史文化 风貌区范围的确定),根据现状特征以及《上海市历史文 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将历史文化风貌区 的保护等级与范围划分为两个层次 :核心保护区和建设控
多处水桥上还凿有精美的装饰图案,坚实古朴。 (2)驳岸 古镇保存有传统砖石驳岸(图4),沿白牛河与市河自
图2 枫泾历史文化风貌区在枫泾镇区的位置
1.3 古镇风貌 古镇现存传统民居集中于生产街、友好街、北大街和
南大街两侧,以清末砖石驳岸
然展开。水桥驳岸建筑考究,侧面常有雕凿精美的系舟缆 石和排水口,驳岸建于不同的时期,用材也多有不同,现 留存有元明清民国四个历史时期的驳岸。
图9 核心区保护范围与建筑控制范围规划图
的面积为 72.86 公顷,占本风貌区总面积的 70.0%(图 9)。 3.4 建筑保护与更新
图10 建筑保护与更新类别规划图
导三类(图 10)。 3.5 建筑工程规划控制
建筑高度控制主要从两个层面来控制 :沿街及沿河高 度主要考虑传统的河道、街巷空间尺度及界面的连续性等 因素;街坊内部高度主要考虑相邻关系、视线影响及街坊 整体控制等因素。
图1 枫泾镇在上海的区位
花,别名芙蓉镇,宋嘉熙《华亭学田 碑》始称。
枫泾镇历代为商贾汇集之地,曾 以棉纺业著称全国,享有“衣被天下” 之誉 ;所产丁蹄、状元糕、豆腐干、 黄酒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
枫泾的人文积淀深厚,是国画大 师中国画院终身院长程十发、漫画家 丁聪、围棋国手顾水如等人的故乡, 也是中外闻名的金山农民画发源地, 被文化部命名为“现代民间绘画之 乡”。2005 年9月枫泾被国家建设部、
本风貌区功能定位为:以居住功能为主体,结合旅游 观光、文化休闲、生活度假与商业服务有机结合的多功能 城市复合地区 ;具有江南水乡及上海传统地域文化特色的 风貌集中体现区。
本规划着重全面提升本风貌区的整体环境品质,延续 完善居住功能,恢复传统民居街坊;充实强化旅游休闲功 能,优化拓展商业服务功能,增加文化用地规模;在界河 原址处重新恢复界河,打通清水泾南段。
图7 保护框架图
明确可以保留的新建筑(图 7)。 保护与保留要素以及改造对象的确定从以下 6 个方
面进行考虑:保护建筑 (文物保护单位和市优秀历史建 筑) ;具有特色、特征或历史意义的历史建筑物或建筑 群;具有特色或特征的公共空间;街区整体空间尺度和 城市肌理;重要的遗址或有历史意义的场所;名树古木、 绿化。
为实现整个街区的有机共生,塑造浓郁的生活氛围, 探讨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本次土地使用规划中用地整 合的同时,积极提倡土地的复合使用,以期鼓励丰富多样 的聚居生活模式。充分结合土地使用现状,为了实现保护 规划目标,对规划区内用地作了以下调整:
(1)作为原住民生态文化保护区,整个枫泾古镇历史 文化风貌区仍以传统街坊居住用地为主,重点恢复友好街 及和平街南北两侧传统街区。
1.3.2 古镇空间 (1)街道空间 古镇街道以北大街和生产街、南大街最具代表性,大
致形成于明代末年。两侧建筑鳞次栉比,基本维持传统前 店后住的形式,多为传统的砖木或木结构建筑。
(2)巷道空间 南大街、北大街两侧分布着近百条纵横交错的巷道,
这些小巷或长或短,或宽或窄,其两侧多为高耸的建筑物 山墙,间或设有住宅的侧门楼,巷道与建筑两侧的山墙面 形成鲜明的“高墙窄巷”空间意象。
(3)河道空间
古镇河网纵横,呈现出“枕河人家”的水乡特色。主 要河道为白牛河与市河,两侧现存古民居多近百处。 1.4 土地使用现状
商业用地主要沿中大街、新泾路呈带状分布,近年的 古镇商业开发建设主要集中于和平街、生产街两侧。
宗教用地分散于镇区,宗教活动频繁,主要有施王庙 和天主教堂。
文教体卫用地主要是小学、医院、电影院和展览馆。 工业仓储用地比较分散,且与其他用地相混杂,许多 单位已经停产。 古镇内部几乎没有较集中的公共绿地,绿化非常缺乏。 道路广场用地比例偏低,机动车穿越古镇核心保护范 围,影响古镇风貌。 2 规划原则 2.1 整体性原则 保护本风貌区内的历史文化遗产、街巷系统、水系和 整体空间尺度,保护以上海传统地域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城 市历史文化风貌和居住生活形态,整体延续城市的历史发 展脉络。 2.2 原真性原则 保护本风貌区的城市肌理、街巷网络与尺度、空间布 局、绿化、文物与优秀历史建筑等真实的历史信息,保持 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2.3 可持续原则 改善居住环境和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运用 多种保护、利用和更新方式,使历史建筑及其环境既保持 风貌特色又符合现代生活需求,全面提升本风貌区的整体 品质。 2.4 分类保护原则 依据历史建筑不同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现状不 同的完好程度、城市空间不同的类型和环境特征,采用分 类保护的方法,制订相应的保护规定和整治措施,保持历 史风貌的多样性并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
3 保护规划策略
112
3.1 文物保护要素、层次及内容 枫泾保存完好的众多历史要素,是古镇悠久历史的积
淀,是古镇传统文化的体现。通过现场调研,落实已确定 的文物保护单位及市级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的位置,综 合分析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历史文化风貌特色以及地 段的特征,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应该保护和保留 的历史要素,包括建筑物、空间、绿化和环境要素,同时
门上方也装饰有西式山花。整个古镇在马头墙、云圜墙等 各式封火山墙的围合下,黛瓦粉墙层层递进,西洋风韵丝 丝入扣。
(6)院落组合 北大街、和平街与友好街两侧的宅第院落最为特色鲜
明。围合组合的木结构建筑、自然隔离的青砖墙体和错落 排布的小花盆景形成了这些院落典型的江南院落风格 (图 6 )。
图6 三百园
根据《上海市郊区及浦东新区历史文化风貌区范围》 确定历史文化风貌区范围,北至枫阳路,南到亭枫公路, 西至朱枫公路,东达泾宾路, 总用地面积104.1 公顷。区 内历史文化风貌特征明显,空间格局保存完好(图 2)。
期的建筑。整体的建筑风貌为“清末民国建筑”。 1.3.1 风貌元素
(1)水桥、古桥 镇桥梁众多,富有江南水乡特色(图 3)。 镇桥梁众多,向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说。
1 枫泾古镇现状概述 1.1 古镇概述
金山区枫泾镇地处沪浙交界,是 上海的西南门户(图 1)。枫泾镇历史 悠久, 2,000 多年前,已有百姓在此 生息,1,500 年前,已成集市。宋熙 宁五年,白牛居士陈舜俞弃官归隐 于枫泾白牛村 (今枫围乡北庙港), 跨犊往来于白牛塘上,故枫泾又称 白牛市。后人们仰其清风亮节,改称 清风泾,又称枫泾。又因其地多荷
(3)廊棚 古镇生产街、桥湾里上筑有连排的廊棚(图 5),下
雨天人们行走其下也无需打伞,是江南水乡特有的空间
图3 泰平桥
图5 桥湾里廊棚
111
风貌保护 枫泾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王昕慧 王怡然 肖 华
元素。 (4)仪门、拱窗 古镇的住宅一般都建有仪门,现存各式仪门有六十多
处。以木格子为花纹的窗户也遍布古镇,成为特色之一。 (5)马头墙、云圜墙 建于民国期间的大宅第常有西式装饰,有时小巷的侧
【关键词】历史保护区 保护规划 枫泾
A b s t r a c t : The article means to systemati- cally express the concepts of studies and the contents of the conservation plan. Meanwhile,it discusses about the connec- tion problems between the compilation and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nservation plan that has been carried out, which provides foundation and protection for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conservation planning and its mangement.
113
风貌保护 枫泾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王昕慧 王怡然 肖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