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理论考试知识点
排球理论复习提纲

排球理论复习提纲第一篇:排球理论复习提纲排球理论考试复习提纲一、概论篇1、排球运动的起源排球运动起源于1895年,创世人是美国人马萨诸塞州的霍利沃克城基督教会青年干事威廉·莫根。
2、排球运动的发展排球运动问世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一百余年中,排球运动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娱乐排球向竞技排球过度阶段;竞技排球迅速发展阶段;竞技排球的多元化和娱乐排球再兴起阶段。
3、我国排球运动的发展(一)采用“六人制排球”前的我国排球运动。
1.排球运动是1905年传入我国。
2.1913年我国首次参加了在菲律宾举行的第一届远东运动会的排球赛,这是史料可查的世界第一场正式国际比赛。
3.1914年旧中国举行的第2届全运会男子排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1915年在上海举行的第2届远东运动会上,中国男排首次获得冠军。
至1934年共举行了10届远东运动会,我国男排共获得5次冠军。
1921年广东省运会上中国女子排球首次出现。
1923年女排开始参加第六届远东运动会,历经5届均获冠军。
(二)六人制排球的推广和发展。
1953年中国排球协会成立,1954年1月11日国际排联正式接纳我国拍协为正式会员。
(三)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20世纪80年代世界男子排球运动迅飞猛进的时候,中国男排却出现力量滑坡。
(四)走出低谷,重正雄风。
1995年赛制改革,中国女排先于1995年拿下亚锦赛冠军和世界杯第三名,1996年奥运会获得第二名,1997年男排夺得了亚洲锦标赛冠军,1997年排球运动管理中心成立,在改革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1997年男排获亚锦赛冠军,1998年的第13届亚运会上,中国男女排球对双双夺冠,2004年女排获得雅典奥运会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女排获得季军,男排并列第七。
二、排球技术篇1、排球技术的基本理论(一)排球技术的概念。
排球技术是指运动员在比赛规则允许的条件下采用的各种合理击球动作和配合动作的总称。
排球理论复习资料

排球技术:是指在排球规则允许的条件下,运动员采用的各种合理的击球动作和其他配合动作的总称。
排球运动:是参与者以身体的任何部位在空中击球,使球不落地,既可隔网进行集体的攻防对抗性的比赛,也可不设球网相互进行击球游戏的一种体育运动项目。
位置交换:为了发挥每个队员的特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强攻防力量,弥补阵容配备上的某些缺陷,在规则允许的条件下,交换场上队员的位置用以组织战术的方法。
自由防守队员:指不经裁判允许、不受换人次数的限制,可以替换后排任何一名队员完成防守任务,并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自由进出比赛场地参加比赛的队员。
扣球:队员跳起在空中,用一只手或手臂将本方场区上空高于球网上沿的球击入对方场区的一种击球方法。
个人战术:是指在集体战术配合的基础上,队员根据个人的特点和战术的需要,巧妙地运用个人技术的变化,以达到有效地进攻和防守的目的。
强攻:指在没有同伴掩护而对方有准备拦防的情况下,强行突破的进攻。
“中二三”进攻战术:是指三号位队员做二传,将球传给4、2号位队员或后排队员进攻的组织形式。
快攻:指各种平快扣球及以平快扣球掩护同伴进攻或自我掩护进攻所组成的各种快速多变进攻战术的总称。
发球:队员在发球区用一只手或手臂将自己抛起的球直接击入对方场区的技术动作。
阵容配备:是参赛队根据比赛的任务、本队战术组织的特点及队员的身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合理的安排出场队员及位置分工,充分的调配力量,科学的组合人员的筹划过程。
垫球:用除手指弹击动作外的身体任何部位击球的动作称为垫球。
拦网:靠近球网的队员将手伸向高于球网处阻挡对方的来球,并触及球,称为拦网。
传球:利用全身协调力量并通过手指手腕的弹力,将球传至一定目标的击球动作称为传球。
集体战术: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为突破对方防守或抑制对方进攻,灵活地运用合理的攻防战术,按照一定的形式,采取的有组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集体配合行动。
排球比赛的基本方法。
答:排球比赛的基本方法是由两支人数相等的球队在被球网隔开的两块均等的场区内站成两排,根据规则以身体任何部位,将球从网上击入对方场区。
排球笔试知识点总结

排球笔试知识点总结一、排球的基本规则1. 参赛队员排球比赛每队的球员人数为六人。
正常比赛时每队可以报备12名队员,场上只有六名队员。
2. 比赛用球国际排联规定的比赛球直径为65-67厘米,重260-280克。
3. 比赛场地室内场地:长9米,宽9米。
室外场地:长18米,宽9米。
每场地中央竖有一个3.3米高的网。
4. 比赛分制国际比赛通常为三局两胜,每局25分,15分胜出。
中国国内比赛一般比较短,采用三局两胜制,每局15分。
5. 比赛规则排球比赛中,球迷们熟知的最常见的比赛规则有:25分制、传球、扣球、发球、盖帽、拦网等。
6. 比赛风格主要包括:进攻型、防守型、组合战术、快攻、联合配合、阻击等比赛风格。
7. 裁判员排球比赛最常见的裁判员有:主裁、副裁,还有线裁判。
8. 着装球衣、短裤、跑鞋、袜子、护肘,女选手需要穿护腕、护膝,并有头带,以避免因挫伤摔伤而造成的外伤。
二、排球运动技术1. 发球技术排球比赛中,发球是攻守转换的关键。
发球分为浮球发球和跳发球,主要包括:上旋发球、下旋发球和浮球发球。
传球是排球比赛中的基本技术,传球的主要对象是发球、接应、二传和扣球。
主要有浮传、扑救、篮球转移传球等。
3. 扣球技术扣球是排球比赛中的攻守转换的关键,其技术有:吊球、挑球、弧线球、弧线传球、轻轻的挑球等。
4. 盖帽技术盖帽是排球比赛中的重要技术之一,盖帽的主要对象是接应和扣球手,其技术包括:直线盖帽、斜线盖帽、轻挑盖帽。
5. 拦网技术拦网是排球比赛中的重要技术之一,主要使用在对方攻防转换得分的技术之一。
拦网技术主要有:吊网、挑网、旋抛网、面对罚球等。
6. 杂技技术排球比赛中还有一些特殊技术,如接应技术、跳扣技术、快攻技术等。
三、排球训练方法1. 传球练习传球是排球比赛中最基本的技术之一,传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传球练习是排球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2. 扣球练习扣球是排球比赛中对攻防转换的一个技术,扣球练习也是排球训练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排球考试理论知识汇总

排球与教学排球基本知识、健身价值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一)排球基本知识1.排球运动的起源与传播排球运动起源于1895年的美国,创始人是马萨诸塞州霍利沃克城的基督教青年会干事威廉·摩根。
排球运动是通过美国的教会和军队的军事活动传播的,先后传入美洲、亚洲、欧洲和非洲。
亚洲最早的排球比赛是在1913年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
1947年,排球运动世界性组织——国际排球联合会成立。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规则也逐步完善。
1964年排球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2.排球场地与设备规格标准排球场的比赛场区为18米x9米的长方形。
其四周至少有3米宽的无障碍区。
比赛场区上空有无障碍空间从地面量起至少高7米,其间不得有任何障碍物。
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场地边线外的无障碍区至少宽5米,端线外至少宽8米,比赛场地上空的无障碍空间至少12.5米高。
成年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比赛,无障碍区边线外至少宽6米,端线外至少宽9米。
男子网高2.3米和女子网高2.24米。
排球分5、4、3号三个规格,常用的是5号球,圆周为65~67cm,重量为260~280g,气压为0.30~0.325kg/cm*。
3.我国排球运动发展概况(1)继承学习阶段(1951年~1956年)。
主要是继承我国9人制排球的技、战术打法,特别是继承了9人排球的上手传球、大力勾手发球、正面及勾手扣球、快球和快攻等技、战术。
1950年我国男排学习了苏联的高打强攻、倒地防守等技术和“两次球”进攻战术。
(2)探索发展阶段,各省、市、自治区队,根据各自的特点,开始发展各自不同的风格和打法。
在1959年的第一届全运会上,广东男排发展了快攻,上海男排体现了战术的灵活多变,解放军女排发扬了勇敢顽强的作风,北方各队发展了高打强攻。
60年代初,学习了日本队的训练经验,提出了“三从一大”(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坚持大运动量训练)等号召。
我国男排创造了“盖帽”拦网的技术和“平拉开快球”扣球的技术,推动了我国排球运动的发展。
第一学期排球理论考试题库

体育与健康(排球)理论知识点一、填空题1、排球运动起源于(1895)年,由美国麻省好利诺城青年会干事威廉-摩根发明。
2、排球规则规定,比赛中每当交换发球,发球队队员要进行(位置)轮转.3、(准备活动)和(移动)是排球运动中各项技术的基础。
4、排球运动的五大项基本技术(垫球)、(传球)、(发球)、(扣球)、(拦网).5、排球比赛场区为长(18)米,宽(9)米的长方形。
6、(排球网)长9。
5米,宽1米,设在场区中线的中心线的垂直上空。
7、标准排球网的高度,成年男子为(2。
43米),女子为(2。
24米)。
8、一名队员连续击球两次或球连续触及他身体的不同部位(第一次击球统一动作中除外)称为(连击)犯规.9、第1—4局,每当领先队达到8或16分时自动执行(技术暂停)。
10、发球时,第一裁判员没有鸣哨,队员将球发出,该发球无效,需要等第一裁判员鸣哨后(重新发球)。
11、(发球)区宽9米,位子在端线后(不包括端线)。
12、排球比赛决胜局中没有(技术)暂停,每队可请求两次(普通)暂停.13、排球运动时在(1905)年传入中国.二、选择题1、进行移动时,身体重心应保持(C)。
A起伏; B平稳;C下降;D不变.2、移动过程中,脚的着地和发力部位都应是(C)。
A全脚; B脚跟;C脚前掌;D脚尖.3、在移动过程中,两手应保持(C)。
A在腹前相抱;B 固定在腹前;C 在腹前侧自然放松;D自然下垂。
4、接发球时,准备姿势一般采用(B).A稍蹲;B半蹲;C低蹲;D直立。
8、排球网上沿两标志杆之间的距离为(A)。
A 9。
5米;B 9米;C 8.9米;D 9。
1米。
10、国际排球联合会于(A)年在法国巴黎成立。
A 1945;B 1947;C 1949;D1952。
11、排球技术有两种:一是有球技术,另一种是无球技术,下列哪一选项是有球技术( B) A。
移动 B。
接一传 C。
准备姿势 D。
起跳12、学习排球首先应学习的是(B )A。
排球运动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排球运动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1.排球比赛场地所有界线宽为()厘米。
A、3B、4C、5D、6参考答案:C2.()技术是攻击性最强的技术。
A、拦网B、扣球C、发球D、传球参考答案:B3.双人拦网“心跟进”防守阵型的“心”是指()号位队员。
A、1B、5C、6D、2参考答案:C4.传球技术在比赛中最重要的作用是()。
A、组织进攻B、接发球C、接吊球D、接各种高球参考答案:A5.每局比赛每队最多可替换()。
A、4人次B、5人次C、6人次D、8人次参考答案:C16.如果进行正面上手发旋转球,球应该呈现()样的飞行效果。
A、上旋飞行B、下旋飞行C、无旋转飞行D、侧向飞行参考答案:A17.排球比赛在()奥运会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A、1964年东京奥运会B、1976年慕尼黑奥运会C、1979年蒙特利尔奥运会D、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参考答案:A18.当参考对方4号位扣球进攻,本方采取双人拦网“边跟进”防守阵形时,()需要兼顾防守直线。
A、本方3号位队员B、本方4号位队员C、本方5号位队员D、本方6号位队员参考答案:D19.发球队员必须在第一裁判员鸣哨允许发球后()秒内将球发出。
A、5B、6C、7D、8参考答案:D20.中国女排从1981年开始连续()次夺得世界冠军。
A、3B、4C、5D、6参考答案:C21.成年男子网高为()米A、2.43B、2.35C、2.15D、2.25参考答案:A1.按照发球时发出球的性能把球分()两种。
A、原地发球和跳起发球B、上手发球和下手发球C、平冲球和高吊球D、飘晃球和旋转球参考答案:D2.正面双手垫球时手臂击球的部位是()。
A、双手互靠行成的平面B、腕关节以上10厘米左右的桡骨外侧平面C、腕关节以上10厘米左右桡骨内侧平面D、腕关节以上10厘米左右尺骨内侧平面参考答案:C3.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击球点位置应该保持在()。
A、颈窝位置B、胸前高度C、腹前高度D、紧紧贴近膝关节处参考答案:C4.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的室内温度要求范围是()。
排球理论知识及试题

排球理论知识及试题排球运动的特点:形式的多样性和广泛的群众性口技术的全面性和高度的技巧性激烈的对抗性和严密的集体性口轻松的娱乐性和高雅的休闲性排球运动于19世纪末始于美国。
189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霍利奥克市基督教男子青年会体育干事威廉摩根认为当时流行的篮球运动过于激烈,于是创造了一种比较温和.排球场地为长18米、宽9米的长方形。
端线外至少有8米、边线外至少有3米现伤害事故的无障碍区。
地面以上至少有12.5米高的无障碍空间,从而保证球的运行以及避免出排球场中间有一张球网,网柱应为两根光滑圆柱,一般由金属或木材等材料制成。
网柱固定在边线中点外0∙5~l米的地方,禁止使用拉练固定网柱,以免发生危险。
为保证器材符合规则的要求并具有安全性,建议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
塑胶、土质、木质或合成物质的地面均可,但必须成水平面,不能有明显的粗糙或湿滑的现象存在。
网高:男子为 2. 43米,女子为 2.24米。
运动员可以在底线后任何位置发球;防守队员身体的任何部位接触来球都不算犯规;取消接发球持球的规定等。
1998年,国际排联决定增设自由人的位置,并改用蓝、黄、白三色排球进行比赛。
双方队员(发球队员除外)必须在本场区内站成两排,前排三名队员的位置为4号位(左边)、3号位(中间)和2号位(右边);后排队三名队员位置必须比其相应的前排队员离网更远,其位置为5号位(左边)、6号位(中间)和1号位(右边)。
排球的阵容配备的组织形式一般有“四二”配备、“五一”配备和“三三”配备三种。
口排球比赛基本方法是由后排右边队员用一只手将球直接击过球网开始的。
每方最多击球三次使球过网,不得持球。
一名队员不能连续击球两次。
比赛不间断地进行,直至球落地、出界或某队犯规口发球队胜一球后,该队同一名队员继续发球。
接发球队胜一球后,按预先登记得发球顺序,换由下一名队员发球。
排球比赛有五局三胜制,三局两胜制和一局胜负制。
目前的国际6人排球比赛采用五局三胜制的每球得分制。
排球理论考试试题带答案

排球理论考试试题带答案排球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 什么是排球比赛的规则?答案:排球比赛的规则是由国际排球联合会(FIVB)制定的,包括比赛场地、比赛时间、比赛规则等方面。
2. 排球比赛中,每队最多可以触球几次?答案:每队最多可以触球三次。
3. 什么是发球?答案:发球是指比赛开始或得分后,进攻方通过发球员将球发至对方场地的动作。
4. 排球比赛中,发球有哪些技术要求?答案:发球要求发球员站在发球区域内,将球抛起,然后用手或手臂击打球,使球越过网并落在对方场地内。
5. 什么是进攻?答案:进攻是指进攻方队员发起攻击,试图将球打进对方场地得分的动作。
6. 排球比赛中,进攻有哪些技术要求?答案:进攻要求队员在合理的时间和位置上,用手臂或手击打球,将球击向对方场地,以得分为目的。
第二部分:战术应用1. 什么是拦网?答案:拦网是指防守方队员在对方进攻时,用手臂或手将球挡回对方场地的动2. 排球比赛中,拦网有哪些技术要求?答案:拦网要求队员在对方进攻时,准确判断对方的进攻方向和力量,用手臂或手将球挡回对方场地,并尽量阻止对方得分。
3. 什么是接发球?答案:接发球是指接发球员在对方发球后,用手臂或手将球传给队友,发起进攻的动作。
4. 排球比赛中,接发球有哪些技术要求?答案:接发球要求接发球员准确判断发球方向和力量,用手臂或手将球传给队友,并尽量保持球的稳定。
5. 什么是快攻?答案:快攻是指进攻方队员在接到传球后,立即将球打向对方场地,以迅速得分的动作。
6. 排球比赛中,快攻有哪些技术要求?答案:快攻要求队员在接到传球后,迅速判断对方的防守情况,用手臂或手将球打向对方场地,并尽量迷惑对方的防守队员。
第三部分:裁判判罚1. 排球比赛中,哪些动作被认为是犯规?答案:排球比赛中,犯规包括触网、脚迈出边线、球落在边线外、球出界、发球违例等。
2. 排球比赛中,触网有哪些情况被认为是犯规?答案:触网包括在比赛中触碰网、通过网杆进入对方场地、干扰对方的进攻等3. 排球比赛中,哪些情况被认为是发球违例?答案:发球违例包括发球员站在发球区域外、发球击球时脚踏线、发球时球未越过网等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排球考试知识一、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起源:排球运动起源于美国。
1895年,美国麻省霍利约克城基督教青年会干事威廉摩根创造了一项球类游戏:人们分站在网球场球网的两侧,用篮球胆之类的球托来拍去,击球的次数不限。
这就是排球运动的雏形。
摩根给这种运动形式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Mintonette”,意即“小网子”。
首次排球比赛是1896年在美国斯普林费尔体育专科学校举行的。
出场人数由双方共同商定,不限多少,但必须相等。
一位兴致勃勃观看比赛的名叫哈尔斯的博士将此项运动命名为“volleyball”,即“空中飞球”或“空中截击”的意思。
从此,排球—“空中飞球”开始起飞。
1897年7月在美国体育杂志上公开介绍了排球比赛的打法及简单规则,从此排球运动在美国逐渐开展起来。
传播:美国是排球运动的发祥地,6人制排球传入美洲的时间较早。
1907年传入加拿大,1905年传入古巴,1912年传入乌拉圭,1914年传入墨西哥。
排球运动传入亚洲的时间是1900年传入印度,1905年传入中国,1908年传入日本,1910年传入菲律宾。
排球运动在亚洲发展过程经历了16人制、12人制、9人制,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才正式开展6人制排球运动。
1917年传入欧洲是6人制,所以欧洲的排球运动发展较快,技术水平也较高,始终名列世界排坛前茅。
排球运动传入非洲的时间最晚,1923年传入埃及、突尼斯等国,所以非洲的排球的技、战术水平一直处于落后的位置。
亚洲地区开展六人制排球之后,特别是中国首创的快球打法得到迅速传播后,水平提高较快,六十年代即变成一支能与欧洲强队相抗衡的力量。
首先是日本女排刮起“远东台风”,从1962年到1967年,连夺三次世界性比赛的冠军。
六十年代末日本男排又跻身于世界先进地位。
近年来,非洲的排球技术水平也有不少提高,其中突尼斯和埃及队进步显著。
现在,排球运动已进入欧、亚、美三大洲鼎立的时代。
二、国际排球联合会国际排球联合会简称国际排联。
1947年根据法国排协倡议在巴黎成立。
初创时只有13个会员,现有214个协会会员,分属欧洲、亚洲、非洲、中北美和加勒比地区,南美5个洲级排球联合会。
国际排联的正式工作用语是法、俄、英、西班牙语,总部设在瑞士洛桑。
第一任主席法国人鲍尔•黎伯,现任主席墨西哥人阿科斯塔。
中国排协1952年为国际排联的临时会员,1953年为正式会员,1958年退出,1974年恢复国际排联的会员资格。
国际排联的主要赛事有:世界排球锦标赛(02)、奥运会排球赛(04)、世界杯排球赛(03),均为每四年举办一次。
06年世界排球锦标赛在日本举行,女子比赛的时间是10月31日到11月16日,男子比赛的时间是11月17日到12月3日。
三、排球运动在我国的发展第一阶段:1950—1965年,继承9人制排球技战术的打法,学习东欧技术,提出“技术全面,战术多样”的技、战术指导思想。
我国排球训练工作的方针是“三从一大”,即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坚持大运动量的训练,使我国排球运动水平又有了明显的提高。
这一时期我国不仅学习日本女排的先进技术,也结合自己的特点创造了“平拉开”扣球技术和盖帽式拦网技术,对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二阶段:1966—1971年,十年动乱给我国体育事业带来了一场空前浩劫,中断参加世界比赛八年,技战术水平下降与世界强队差距被拉大。
第三阶段:1972—1978年,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体育竞赛得以恢复。
排球界总结过去、发展创新,发展了“前飞”、“背飞”等“空间差”进攻打法,使我国的技战术水平得到迅速的提高。
从此我国排球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为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阶段:1979年—1986年,男女排双获亚洲冠军;男排在世界杯预选赛,先输两局,第三局6:12落后的情况下反败为胜,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振兴中华”的口号响彻祖国大地。
1977年第三届世界杯男子排球赛,我国男排获得第5名的好成绩。
1981年我国女排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排球世界杯赛中以7战7捷的战绩,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的称号。
1982年在秘鲁举行的第九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中再次夺冠,1984年中国女排在美国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排球赛中再次问鼎,第一次在奥运会排球比赛大厅内升起了中国的五星红旗。
1985年在日本举行的第四届女排世界杯、1986年在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中,我国女排又相继夺得冠军,创造了世界女排大赛中五连冠的新纪录。
女排荣获“五连冠”创造了排球史上的一个奇迹,全国掀起了学习女排“拼搏”精神的浪潮,对促进现代化建设和振奋中华民族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
第五阶段:1987年以后,缺乏创新,成绩有所下降,95—96年成绩有所回升,排球界通过改革来促进训练水平的提高,努力实现中国排球的再次腾飞。
中国女排在2003年首次获得大奖赛冠军,并历经十七年之后重新夺得世界锦标赛冠军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
四、中国对世界排球运动发展的贡献首创快攻发明“插上”战术创造“平拉开”“单脚背飞”“盖帽”拦网五、其他形式的排球运动沙滩排球软式排球残疾人排球坐式排球气排球墙排球六、排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与战术(一)排球运动的技术概述1、排球技术概念:是指在规则允许的条件下,运用人体解剖和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所采用的各种合理击球动作和为完成击球动作的其他配合的总称。
2、排球技术的特点:◆完成动作时间短促。
◆完成技术动作要有准确的判断能力◆完成技术动作身体活动范围大◆进攻技术与防守技术之间无明显界限3、排球技术的分类排球基本技术主要由步法和手法两部分组成。
步法指脚步移动和起跳;手法是指各种击球和控制球的动作。
根据不同的技术特点和运用方法等,可分成六大类。
如下图所示:准备姿势和移动准备姿势的作用:准备姿势是为了有利于起动、移动,使身体动作和心理活动处于良好的“临战”状态。
规范的准备姿势还有利于掌握各项排球技术。
起动的作用:起动是移动的开始,是在准备姿势的基础上变换身体重心的位置,使身体便于向某方位快速移动。
起动的快慢和准确程度,决定着移动取位及时与否。
移动的作用:及时、准确、快速的移动是击球前合理取位,以及寻找最佳击球点的前提。
传球1、传球的作用:传球主要用于二传,在比赛中起着组织进攻的作用。
传球在比赛中也常用来接对方的处理球、吊球和被对方拦回的高球。
还可进行吊球和处理球,起着直接进攻的作用。
2、传球的分类垫球垫球的作用:垫球是排球比赛中运用较多的一项技术,主要用于接发球、接扣球、接拦回球以及防守和处理各种球。
当一传一球低时,还可以垫二传,用来组织进攻。
垫球技术是组织一攻、反攻和保反的重要环节。
发球发球的作用:发球是比赛的开始,也是进攻的开始。
攻击性强的发球,可起到先制人的作用。
发球也可以减弱对方一攻的威力,为本方防守创造有利机会。
扣球扣球与吊球的作用:扣球在比赛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进攻中最积极有效的方法,也是从被动的防守转化为主动进攻夺取发球权和得分最重要的手段。
扣球也是反映低、中、高级排球队网上实力的重要标志,并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环节。
拦网拦网的作用:拦网是防守的最后一道防线。
有效的拦网,可以减轻本方后排的防守压力,为反击创造的有利条件,同时也可以削弱对方进攻的锐气,给对方攻手造成心理威胁。
4 、影响排球技术发展变化的原因排球规则的修改,可以促进某项技术的发展,又可淘汰某些技术。
排球战术的变化要求运动员必须全面、灵活、快速、准确地掌握技术,要求技术进一步改进、发展和完善。
七、影响排球技术发展变化的原因场地器材的改进可以促进新技术的诞生。
随着多学科理论与技术在运动训练中的运用,使排球运动员潜在的竞技能力得到充分发掘,促进了运动员对难、新技术动作的创造与掌握。
八、排球基本战术1、排球战术的概念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根据排球比赛规则、排球运动的规律、比赛双方的具体情况和临场的发展变化,合理地运用个人技术及集体配合,所采取的有意识、有组织的行动。
2、排球战术的特点以基本技术为基础进攻与防守转换迅速依靠集体合作发挥个人技术3、排球战术的分类根据排球运动的特点和比赛的规律,一般把排球战术分为集体战术和个人战术两大类。
在集体战术中,又分为进攻和防守两大系统。
同时,按比赛中出现的不同来球情况,在集体防守战术中,又分为接发球、扣、吊球,拦回球和垫球、传球四种不同的来球,并组织相应的战术系统。
九、阵容配备十、位置交换排球规则规定,发球以后,队员在场上可任意交换位置。
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队员的特长和弥补由于队员身高、技术发展不平衡而造成的某些缺陷。
换位有前排队员之间的换位和后排队员之间的换位两种。
十一、排球进攻战术进攻战术是指在对方发过来、扣过来、拦过来和传、垫过来的球后,全队所采取的有目的、有组织的配合进攻行动。
进攻战术可分为进攻阵形和进攻打法两方面。
十二、进攻战术打法进攻战术打法是指二传队员与扣球队员之间所组织的各种进攻配合。
⌝强攻:是指在没有同伴掩护的情况下,在对方有准备的情况下,强行突破的进攻。
例如:集中进攻、拉开进攻、调整进攻等。
⌝快攻:是指扣二传传出的各种平快球。
可以分为平快球进攻、自我掩护进攻、快球掩护进攻三类。
⌝两次球进攻:指一传来球较高,又在网前适合的位置时,前排队员跳起来直接进行扣球。
十三、防守战术1、接发球的防守战术2、接扣球的防守战术3、接拦回球的防守战术4、接传垫球的防守战术十四、防守战术⌝接拦回球的防守战术⌝接传垫球的防守战术十五、比赛⌝比赛由后排右边的队员在发球区内发球开始,使球从过网区直接越过球网,每方最多击球三次。
比赛不间断地进行直至球落地、出界或某一队员犯规。
十六、排球运动的场地与器材设备1、排球比赛场地的规定排球比赛的场地的地面必须平坦、水平、划一。
不得有任何可能伤害队员的隐患。
不得在粗糙、湿或滑的场地上进行比赛。
正式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场地的地面只能是木质或合成物质的;场地界线为白色。
比赛场区和无障碍区分别为另外不同颜色。
比赛场地所有界线均为5厘米宽,且包括在相应区域内的面积内。
界线应是与地面不同的颜色,并不得用任何坚硬物体人为场地界线。
2、球网和网柱的基本规格球网的规格:球网为深色,网长9.5米,宽为1米,网孔10cm×10cm,网上沿缝有5厘米宽的双层白帆布。
标志带:两条宽5厘米,长1米的白色标志带,应分别设在球网两端并垂直于边线和中心线的交接处。
其宽度应计算在场内上空。
标志杆:长1.80米,直径10毫米。
在一端80厘米长度上,每10厘米应涂红白相间的颜色,其余部分为白色,分别装在球网两端的异侧面上。
网柱:高2.55米,两网柱应垂直固定在两条边线以外0.50-1米的中线延长线上。
请看图例。
3、球的基本规格球的颜色应是一色的浅色或彩色球的圆周为65cm-67cm球的质量为260克-280克球的气压0.3kg/cm2_0.325kg/cm2十七、主要规则及裁判方法⌝胜一分、胜一局和胜一场,比赛采用每球得分制,胜一球即胜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