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标准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22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22 GB50763-2022是中国的无障碍设计规范,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和促进残疾人士和老年人的权益,提高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自主性和便利性,使得无障碍设计成为社会各个领域的基本要求。
该规范涉及到的无障碍设计范畴包括建筑、公共交通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信息与通信等。
其中,建筑的无障碍设计重点包括建筑物出入口、室内空间、卫生间、电梯、楼梯、斜坡、栏杆等方面;公共交通设施的无障碍设计重点包括车站、车辆、广场、通道等方面;道路交通设施的无障碍设计重点包括路面、过街设施、路灯等方面;公共服务设施的无障碍设计重点包括医院、学校、社区服务中心等方面;信息与通信的无障碍设计重点包括网站、软件、设备等方面。
该规范对无障碍设计的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筑、设施和服务应该易于识别、易于到达、易于使用、易于理解;应该保证不同残疾人士和老年人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应该考虑到紧急情况下的应急需求等。
总之,GB50763-2022是一份非常重要的规范,对于建设一个无障碍的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 1。
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

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指通过对建筑、交通、设施等方面的设计和改造,使得各种身体条件、年龄、性别、种族等不同的人都能够方便、安全、自主地进入和使用公共空间。
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社会的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从建筑、交通和设施三个方面,阐述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首先,建筑方面。
在建筑设计中,应当考虑到各种人群的需求,包括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士、孕妇等。
建筑物的入口处应设置无障碍坡道或者无障碍电梯,便于轮椅用户或者行动不便的人士进出。
同时,建筑内部的通道和楼梯应设置扶手和无障碍坡道,确保行动不便的人士也能够自如地在建筑内部移动。
其次,交通方面。
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要求在交通设计中考虑到行动不便人士的出行需求。
在城市道路规划中,应设置无障碍斑马线和无障碍通道,为行动不便的人士提供安全、便利的过马路通道。
公共交通工具也应设置专门的无障碍设施,如无障碍车厢、无障碍卫生间等,方便残疾人士和行动不便的人士使用公共交通。
最后,设施方面。
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还要求公共设施的设计和改造考虑到各种人群的需求。
例如,公共厕所应设置无障碍卫生间,为轮椅用户和行动不便的人士提供方便。
公共场所的座位、桌子等家具也应该设置无障碍设计,确保各种人群都能够舒适地使用这些设施。
总之,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社会的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交通和设施三个方面的无障碍环境建设,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只有不断提高人们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认识,加强相关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才能够真正实现一个更加包容、更加便利的社会环境。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能够得到更好的贯彻和落实,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公共场所无障碍建设标准

中国公共场所无障碍建设标准
1. 法律依据:中国《残疾人保障法》、《城市建设法》、《建筑法》等法律法规对无障碍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2. 设计标准:中国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设计标准》(GB 50352-2005)规定了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计要求。
根据该标准,公共建筑应提供无障碍入口、通道、卫生间、电梯、楼梯、出入口等设施。
3. 无障碍入口:公共场所应提供无障碍入口,包括无阶梯坡道或无障碍升降设施。
坡道的斜度应符合规定,且应设有扶手、防滑设施等。
4. 无障碍通道:公共场所内的通道应宽敞平坦,不得设置障碍物。
地面应平整,避免起伏、坑洼、滑坡等。
5. 无障碍卫生间:公共场所应提供无障碍卫生间,并标明无障碍符号。
无障碍卫生间应具备足够的空间,设有扶手、坐便器、无障碍洗手台等设施。
6. 无障碍电梯:公共建筑中的电梯应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包括标有盲文按键、视觉提示、声音提示等。
7. 楼梯设计:公共建筑的楼梯应设置扶手,扶手高度、形状等应符合相关标准,以方便行动不便的人士使用。
8. 出入口设计:公共建筑的出入口应设置无障碍通道,如坡道、无障碍电梯等。
出入口的门应设置宽敞,便于轮椅等辅助工具通过。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公共场所对于行动不便的人士(如残疾人、老年人等)提供方便无障碍的环境。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标准可能会随时间而有所变化,因此建议您在需要相关信息时查阅最新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无障碍设计标准

无障碍设计标准
无障碍设计标准一般指建筑物及其环境装饰、布置满足残疾人和老年人的需求,致力于为残疾人形成友好的环境。
1、外观设计
(1)外观设计要大方简约,色调鲜明,空间宽敞,保持其原有美感。
(2)楼梯、平台及活动地面以宽大可行走的安全楼梯及间隔阶平台取代,为行走
者提供安全和便利。
(3)走廊要宽阔,可以便利地推着轮椅,安装有扶手,并要有充足的空间,以方
便行走者休憩。
2、照明设施
(1)用发光比较均匀的照明系统巧妙地对空间进行装饰,并在走廊、厕所等地方
用上可调强弱的节能灯,可用于分辨物体空间亮度。
(2)室内装置必要的紧急出口灯,安装位置可易于识别。
3、厕所设施
(1)厕所要安装位于容易找到的位置,且要够宽阔,方便行走者进入,洗手盆、
马桶等设施也要安装在残疾人容易接触的位置;
(2)厕所内部要充足设置扶手,易于握手,并要在应急出口附近安装报警装置;(3)安装易操作的坐便位或活动便位,而且要安装一个宽阔的洗手盆及其它设施。
4、建筑物安全
(1)要避免弯曲或可危险元素,墙、柱、地板等表面易擦拭干净;
(2)保护弱点,比如门口,安装安全栏杆,保护残疾人不受伤害;
(3)安装易操作的扶手,确保残疾人容易上下楼梯。
5、通道秩序
(1)通道宽阔,路权连贯,车流通顺,布置整洁;
(2)尽量避免转角处拐弯,穿梭时能畅通地行走;
(3)排列整齐的击打水泥板,保护残疾人不受伤害。
总之,无障碍设计是从残疾人的角度出发,围绕安全、便利性制定出的一种建筑设计规范,它不仅让残疾人安全、平等的参与生活,而且能让大家都拥有舒适的居住环境。
无障碍设计的相关规范

无障碍设计的相关规范无障碍设计是一种为了让残疾人和老年人也能够享受公共场所和建筑物所提供的服务和便利的设计理念。
无障碍设计旨在降低或消除环境中的物理和感官障碍,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地进入和使用建筑物、设施和服务。
以下是无障碍设计的相关规范:1.建筑物和设施的无障碍入口和通道:建筑物和设施应提供无障碍入口和通道,能够让轮椅用户、视觉障碍者和行动不便的人轻松进出。
无障碍通道应足够宽敞,没有障碍物,并设有坡道、扶手、人行道斜坡等设施。
2.无障碍停车位:公共场所和建筑物应设有无障碍停车位,以方便残疾人驾驶员停车。
无障碍停车位应靠近建筑入口,并设有足够的空间供轮椅用户开门和转动。
3.无障碍洗手间:建筑物应设有无障碍洗手间,以满足残疾人和行动不便的人的需要。
无障碍洗手间应宽敞,设有扶手和足够的腿部空间,以容纳轮椅用户。
4.无障碍信号和指示牌:无障碍信号和指示牌应使用大号字体、高对比度、易于辨识的颜色和图案,以便视觉障碍者能够轻松阅读。
指示牌应设置在易于发现和理解的位置,以帮助人们找到出口、洗手间和其他目的地。
5.触觉和听觉辅助设备:公共场所和建筑物应提供触觉和听觉辅助设备,以满足盲人、低视力人士和听力障碍者的需要。
这些设备可以包括盲文标识、震动提示、无障碍电梯按钮和音频指南等。
6.扶手和坡道:在楼梯和坡道上应设有扶手,以帮助行动不便的人上下楼梯和坡道。
扶手应设置在合适的高度,方便用户抓住。
坡道应设有合适的坡度,以方便轮椅用户上下。
7.无障碍座椅:公共场所和建筑物内应提供无障碍座椅,以供行动不便的人休息使用。
这些座椅应稳固、宽敞,并配备扶手和足部支撑。
8.紧急疏散设计:建筑物应具备紧急疏散设施和计划,以确保残疾人在紧急情况下也能安全疏散。
这可能包括无障碍出口、紧急疏散电梯和紧急广播系统。
9.无障碍交通设施:无障碍设计不仅局限于建筑物内部,还包括户外的交通设施和道路。
无障碍交通设施可能包括无障碍人行道、信号灯和盲道等。
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第一节:引言无障碍设计是指为了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和使用便利而对建筑物和环境进行的设计。
无障碍设计不仅仅关注残疾人士的需求,也应该考虑到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其他临时或永久性行动不便的人的需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帮助各行各业的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规范,以创造一个便利、包容的环境。
第二节:建筑出入口设计1.斜坡坡度建筑出入口的斜坡应符合规定的坡度范围,通常为1:12或更平缓的坡度。
斜坡的表面应平坦、防滑,并能够抵御严峻的天气条件。
2.门的宽度建筑物的出入口门应宽阔,以适应所有人的使用需求。
通常,门的最小宽度应为1200mm,并且应该能够轻松地推开。
3.门的自动化建议在公共场所设置自动门,以方便行动不便的人进出。
自动门应设置适当的传感器,以便识别到人的接近并自动打开。
4.扶手和栏杆在楼梯、走廊和斜坡等区域应设置扶手和栏杆。
扶手和栏杆的高度应适合人们的使用,并且应该足够结实以提供支撑。
第三节:建筑内部设计1.电梯设计电梯是行动不便的人进出多层建筑的重要方式之一。
因此,电梯应该设在公共区域并方便使用。
电梯门的宽度应适合轮椅等辅助设备的通过,内部空间也应足够宽敞。
2.楼梯设计楼梯是很多建筑物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但对行动不便的人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议在楼梯的两侧设置扶手和栏杆,并确保其高度和稳定性符合标准。
3.卫生间设计建筑物内部的卫生间应该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包括行动不便的人。
卫生间应设有无障碍设施,如加宽的门、适合轮椅的空间、扶手以及易于操作的水龙头和纸巾盒。
第四节:公共空间设计1.停车场设计停车场是很多人进出建筑物的第一步,因此应该为行动不便的人提供方便。
建议在停车位、走道和出入口周围设置无障碍设施,并确保其符合标准。
2.走廊和过道设计建筑物内部的走廊和过道应该足够宽敞,以容纳轮椅等辅助设备的通过,并且要保持通畅。
此外,走廊和过道的地面应平坦、无滑倒风险。
中国公共场所无障碍建设标准

中国公共场所无障碍建设标准的相关标准和规范主要包括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标准以及相关指导文件。
这些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执行和效果对于提高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水平,促进社会包容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制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2008年):该法对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保障残疾人的平等权益和参与社会的权利。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法》(1999年):该法规定了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基本要求,并强调了政府的责任和义务。
3.《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标准》(GB 50191-2015):该标准是中国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设计的基本要求,覆盖了建筑设计、通道、门窗、坡道、扶手、卫生间等方面的内容。
4.《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规范》(GB 50456-2013):该规范对城市轨道交通无障碍设施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站台、出入口、通道、电梯、盲道等。
5.地方性规章和标准:不同地区还制定了一些地方性的规章和标准,以适应当地的实际情况,例如上海市无障碍设施管理办法、北京市无障碍设计规范等。
二、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执行1.政府主导:各级政府在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基础上,加大了对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指导和监督力度。
设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无障碍设施建设,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2.执法检查:市场监管部门定期进行执法检查,对违反规定的公共场所进行处罚,并督促其及时整改。
3.公众监督:社会各界、残疾人组织以及媒体对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进行监督和报道,倒逼相关方面加强执行。
三、标准和规范的效果1.无障碍设施建设水平提升:通过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推动和执行,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水平逐步提高,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和便利。
2.社会包容促进: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使得残疾人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活动,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社会的包容和融合。
3.城市可持续发展:无障碍设施的建设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高了城市的功能和形象,为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做好了准备。
公共建筑无障碍施工标准

公共建筑无障碍施工标准在公共建筑设计和建设中,无障碍施工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它旨在确保公共建筑对所有人无论身体能力如何都具有可访问性和可使用性。
无障碍施工标准涉及建筑物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方面的要求,以确保所有人都能够自由、安全地进出并使用公共建筑。
本文将介绍公共建筑无障碍施工标准的一些关键要点。
一、坡道和扶手首先,在公共建筑的入口处必须提供适当的坡道。
这些坡道应具有适度的坡度和宽度,以便轮椅和行动不便的人士可以方便地进入建筑物。
坡道的表面应保持平坦,以确保轮椅的稳定性。
另外,在台阶上或沿着坡道的两侧,必须提供牢固的扶手,以供需要支撑的人士使用。
扶手的高度和位置应根据需要进行合理设计,以提供额外的支持。
二、门的宽度和自动门公共建筑的门必须符合一定的宽度要求,以便轮椅和行动不便的人士可以顺利通过。
门的宽度应至少达到一定的最小尺寸,从而确保轮椅可以自由通过。
此外,对于一些高流量的公共建筑,使用自动门是很有必要的。
自动门可以为轮椅用户提供更多的便利,并避免他们需要推开或拉动重门。
三、电梯和楼梯在较高的公共建筑中,电梯的安装是非常重要的。
电梯必须能够容纳轮椅和其它辅助设备,并具备用户友好的操作界面。
电梯内部的按钮和指示器应该以易于使用的方式设计,并提供明确的文字或图标指示。
此外,楼梯也需要符合无障碍标准。
楼梯的台阶高度、踏步深度和扶手的高度都需要根据无障碍施工标准进行设计,以提供方便且安全的上下楼方式。
四、卫生间和洗手间设施公共建筑的卫生间和洗手间设施也需要考虑无障碍施工标准。
首先,卫生间的门口宽度应符合前面提到的门的宽度要求。
卫生间内部的布局应能够满足轮椅用户的需要,例如提供较宽的空间和适当的转弯空间。
洗手间设施的高度和位置也需要根据无障碍标准进行调整,以方便不同身高和能力的人使用。
五、紧急疏散和安全设施无障碍施工标准还涉及公共建筑的紧急疏散和安全设施。
紧急楼梯通道和出口必须具备适当的宽度和亮度,以确保行动不便的人士能够顺利疏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标准
无障碍设计是指在个人设计中,通过消除自身身体状况带来的局限性,从而让更多人可以方便地使用其产品或服务。
它最常见的应用场景是公共建筑,例如商场、学校、餐厅等场所的建筑设计。
无障碍设计的概念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但如今它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设计要求。
中国联合国社会和护理委员会的《无障碍设计标准》(Accessible Design Standards)是一项很重要的无障碍设计规定,涵盖了公共建筑的完整设计标准,其中包括人行道、入口、通道、洗手间、楼梯、停车场等等。
无障碍设计标准的目的是让残障人士和老年人能够安全有效地进入和使用公共建筑。
比如,入口门要设计宽敞,以便轮椅用户可以方便地进入建筑;楼梯应采用斜缓面,以减少陡峭的高度和阶数;停车场要求设置较多的坡道,方便轮椅使用者上下车。
除此之外,根据《无障碍设计标准》,所有公共建筑和设施的墙面、地面、地板,及设施要求统一,其色彩要求明亮反差极强,以期促进盲人安全行走。
公共建筑还必须提供足够的设施,以便残疾人士可以自行进行移动,比如安装扶手电梯、把手、辅助坡道等设备。
总的来说,《无障碍设计标准》是为了让更多残疾人士和老年人能够安全有效地使用公共建筑的设施而设立的,无论是在建筑结构设计上,还是平时使用中,都应考虑到公共设施的无障碍设计要求。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公共建筑的设施能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从而让各位社会成员受惠,增强社会公平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