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六章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特殊方法测密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第六章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一、教学目标1.了解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运用实验方法测量物质的密度;3.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4.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 1. 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物质密度的测量步骤。
难点: 1. 密度的初步理解和计算方法的应用; 2. 如何进行正确的物质密度测量。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用具和材料:容器、天平、水、各种物质样本等;–密度计算表格和实验记录表。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过的内容: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密度的测量实验(25分钟)–分组进行密度的测量实验;–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用具和材料;2.称量容器的质量,并记录;3.在容器中加入水,再次称量并记录容器+水的质量;4.放入待测物质样本,再次称量并记录容器+水+物质的质量;5.计算物质的质量:物质的质量 = 容器+水+物质的质量 - 容器+水的质量;6.计算物质的密度:物质的密度 = 物质的质量 / 物质的体积;7.将实验结果填入密度计算表格中。
3.实验数据分析和讨论(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并进行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密度的应用(15分钟)–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讨论密度的应用领域;–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并汇报。
5.拓展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密度相关的问题,学生进行拓展练习;–学生可以利用课本或网络进行查找资料。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和回顾;–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布置1.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学生完成课后练习;2.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讨论,撰写实验报告。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计算物质的密度,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步骤,并注意记录实验数据。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一、量筒的使用1、量筒(量杯)的用途:测量液体物质的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2、量筒的使用方法:[1]、“看”:单位[1L=1dm31mL=1cm3][2]、量程、分度值。
[3]、“放”:放在水平台上。
[4]、“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
二、固体体积的测量1、形状规则的物体:用刻度尺测量出其对应边的长度,再用公式算出体积。
2、较小的且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以用借助量筒,用排水法、针压法、沉坠法等方法测出体积。
体积较大的可以用溢水法测体积。
[1]、排水法如图甲所示,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读出此时水的体积V1;若固体密度小于水时,将小固体用细线拴住,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读出此时水的体积V2;待测固体的体积V=V1-V2。
若固体密度小于水时,可用一根细长的针将其压入水中,读出此时水的体积V2;此方法为“针压法”。
[2]、沉坠法如图乙所示,若待测固体密度小于水时,将待测固体下方拴一个密度大的物块,先将物块浸没在水中,测出物块和水的总体积V 1,再将待测固体也浸没在水中,测出此时的总体积V 2,待测固体的体积V =V 1-V 2。
二、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只要测量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通过vm =ρ就能够算出物质的密度。
质量可以用天平测出,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
具体如下:1、测量固体的密度:[1]、原理:vm =ρ[2]、方法:m注意:①取水要适量,使塑料块放入后既能完全没入,同时又不会超出刻度线之上;②为了便于操作,用细线系住塑料块轻轻地放入量筒中,以防水溅出或砸坏量筒;③所测固体既不吸水又不溶于水(如海绵、软木块、蔗糖块等不能用排水法测量体积),更不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如金属钠);④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替代法。
2、测量液体的密度:[1]、原理:vm=ρ[2]、测量步骤:(1)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 1;(2)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 ;(3)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4)得出液体的密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第六章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学习目标】1.深入理解密度的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会使用量筒测物体的体积。
3.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重点: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难点:实验分析论证,总结测量液体和固体密度的方法。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将行为动词用双色笔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归纳总结:测量易溶于水或不沉于水物体体积的方法:对于易溶于水的物体,可以利用量筒和面粉(或沙),采用“排面粉(或沙)法”测量体积。
对于不沉入水的木块、蜡块等漂浮物体,测量体积的方法:(1)针压法——用细铁丝按住物体,使其完全浸没在水中。
(2)助沉法——将物体与重物系在一起,先使悬挂重物浸没在量筒中,读出量筒的示数V1,再将物体与重物浸没在量筒内的液体中,读出量筒的示数V2,则物体的体积V=V2-V1。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如图1甲、乙,展示了《乌鸦喝水》寓言中的场景。
如图2甲、乙所示,是实验室内经常可以见到的场景。
由以上信息,你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启示?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量筒的使用自主阅读教材P117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1.甲、乙、丙三位同学在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读数情况如图所示,其中乙同学读数是正确的,量筒中液体体积为58mL。
2.下列关于量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量筒只能测液体的体积,不能测固体的体积B.量筒能直接测量固体的体积C.量筒可以直接测量液体的体积,也可以间接测量固体的体积D.以上说法均不对知识板块二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自主阅读教材P118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3.用天平和量筒测定金属块的密度时,如图甲所示的是用天平称金属块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所放砝码及游码的位置。
如图乙所示的是用量筒测金属块体积,放金属块前、后液面的位置。
请从图中读出数据,将这些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方法指导:测量固体密度的关键点:测量固体密度的实验中,应先测质量,后测体积;否则固体沾水后,会使测得的质量偏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知识点总结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知识点一量筒的使用精练版P631.量筒的作用:量筒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专用仪器,也可以利用排开液体体积的方法间接地测量固体的体积。
2.量筒上的单位:一般是mL,1mL=1cm3=10-6m3。
3.量筒的分度值和量程量筒壁上相邻两条刻度线对应的数值差所代表的体积为分度值,最上面的刻度值是量筒的最大测量值,即量程。
4.量筒的使用方法(1)在测量前应根据被测物体的尺度和测量精度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量筒(以能一次性测量出被测液体的体积且选分度值小一些的量筒为宜)。
使用前,首先要认清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每个小格代表的刻度数)。
(2)量筒在使用时,应放在水平桌面上,量筒内的液面大多数是凹液面(如水、煤油等形成的液面),也有的液面呈凸形(如水银面)。
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或凸液面的最高处)保持相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
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A.小于6毫升B.大于6毫升C.等于6毫升D.无法确定范围解析: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剩余液体的体积读数偏大,即剩余液体的体积是小于9毫升的,因此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将大于15毫升减去9毫升的差值,也就是大于6毫升。
答案:B知识点二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精练版P63拓展: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1.形状规则的物体(以长方体为例)(1)实验器材:待测物体、刻度尺、天平、砝码(2)实验步骤[测体积]用刻度尺分别测出物体的长a、宽b、高c。
[测质量]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m。
(3)表达式:ρ=m abc。
2.形状不规则的物体(1)密度大于水的物体①实验器材:待测物体、细线、量筒、水、天平、砝码②实验步骤[测质量]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m。
[测体积]可用“排水法”间接地测其体积: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
b.用细线将物体拴住缓慢地浸没在水中,记下水和物体的总体积V2。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设计.doc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设计思想通过学习密度的测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引导学生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测量一个物理量,通过动脑动手,学习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3通过动脑动手,学习间接测量物理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利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难点从实验原理.仪器.步骤.数据.结果等实验能力的训练。
教学准备天平、量筒、盐水、铁块、小石块、小塑料块,水、烧杯、细线、牙签、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提要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1.引入:出示外形相同首饰,一金一铜,怎样鉴别?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就可以由公式算出物体的密度,物体质量可以用天平测量,体积如何测量呢?回答:测出密度。
2.启发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如果是液体,或固体的形状不规则,体积如何测量呢?例如,如何知道服用的口服液的体积?回答:看药瓶上有刻度。
3.出示量筒,在实验室中用标有刻度的容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
量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想想做做:引导学生看书,观察量筒,思考教材上提出的问题。
准备多种规格的量筒,让学生观察。
量程.分度值。
指出1 mL=l cm3o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量筒的单位刻度是毫升还是立方厘米?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多少?3..量筒的最小分度值是多少?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量筒:1.阅读书上的注意事项。
2.指出应看液面下面的一条线。
分组操作。
1.测量液体的体积。
2.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使用课件“量筒的使用方法”。
测量液体和固探究:测量盐水和小石块的密度。
1.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表格。
学生设计表格。
学生通过实验和计算测出盐水和小石块的密度。
播放视频“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测量盐水的质量可用哪些方法?为何不先测空烧杯质量,再倒入盐水测总质量算到量筒中盐水质量?学生讨论得出:盐水的质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一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测量物质的密度专题复习教学设计用液体压强公式测密度的图示(利用刻度尺、U型管、水银,测液体密度)用液体压强知识测密度的图示。
1分钟【方法步骤】①先将适量的水银灌入U型管中;②将待测液体从U型管的一端慢慢地注入(如图);③测出;④测出;⑤写出未知液密度的表达式ρx= 。
用液体压强知识测密度的操作步骤,及计算方法。
6分钟(三)用浮力知识测密度回顾1:重力公式回顾2:浮力公式回顾3:漂浮和悬浮时浮力和重力的关系复习相关知识1分钟1、称重法(用弹簧测力计、烧杯、水,测量铁块A和盐水的密度。
)用称重法测量密度的图示。
1分钟【方法步骤】①用弹簧测力计称出铁块的重: F1 ;②;③;④求出出铁块A的密度ρA= ;⑤求出盐水的密度ρ盐水= 。
用称重法测量密度的操作步骤,及计算方法。
8分钟2、漂浮法测固体密度(适合ρx<ρ水)用漂浮法测固体密度的图示。
1分钟【方法步骤】用量筒、水、铁线测木块的密度。
①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②,读出量筒示数V2③,读出量筒示数V3④写出木块体积的表达式:V =⑤写出木块质量的表达式:m =⑥求出木块的密度ρ木块= 。
用漂浮法测固体密度的操作步骤,及计算方法。
5分钟3、漂浮法测液体密度用漂浮法测液体密度的图示。
1分钟【方法步骤】(用刻度尺、烧杯2个、水、缠有细铁丝的均匀木条,测量油的密度)①在2个烧杯中分别倒入适量的水和油;②把木条放入水中,测出③把木条放入油中,测出④木条在水中受到浮力:F水 =⑤木条在油中受到浮力:F油 =用漂浮法测液体密度的操作步骤,及计算方法。
5分钟⑥求出油的密度ρ油= 。
(四)用杠杆知识测密度用杠杆知识测密度的图示。
1分钟【方法步骤】(用刻度尺、烧杯、水、轻质直杆、细线和钩码P(比G 重),粗略测量矿石G的密度。
)①用细线把直杆挂起来,使其左右平衡。
②在左端挂上矿石G,在右侧挂上P,移动P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方向平衡。
③测出b 的长度L2④把矿石G浸没在烧杯的水中,移动P的位置,再次使杠杆在水平方向平衡。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第2课时 物质密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第2课时物质密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如图,实验室需要测量一矿石的密度,按从图A到图D的顺序进行实验,这样操作测得的密度值比真实值A.偏大B.偏小C.相等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2 . 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应根据估计所用的砝码,按质量 ________(选填“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向右盘中增减砝码;在称量时,指针如图所示.这时应采取 ________的方法使天平平衡.三、实验题3 . 小明准备测量奖牌的体积,但因奖牌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利用一只烧杯,按如图方法进行测量。
问(1)测得奖牌体积是多少_____cm3(2)其测量的体积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3)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4 . 小明和小红使用不同器材分别对液体的密度进行测量,请将他们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1)小明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端移动.(2)将盛有适量液体的杯子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内,测出杯子和液体的总质量为128g.然后将杯中液体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再将盛有剩余液体的杯子放在天平左盘内,改变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使天平横梁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右盘中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杯子及杯内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_______g.(3)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kg/m3.(拓展)(4)小红利用一个装有足量的水的大水槽,一把刻度尺,一只平底试管(厚度忽略不计),对液体密度进行了测量:①将平底试管放入水槽中,使其竖直漂浮在水面上,用刻度尺测出平底试管底部到水面的距离h1;②_______________,用刻度尺测出平底试管底部到水面的距离h2;③再用刻度尺测出_____________;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计算液体密度的表达式是:ρ液=________.5 . 现有一形状不规则的木块,小明同学用图甲、乙、丙所示的步骤测出了木块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1)向容器内倒入适量的水,水的体积记为V1.(2)将木块轻轻放入容器中,液面上升至V2.(3)用细针将木块按压,使木块浸没于水中,液面上升至V3.请写出下列物理量的表达式:木块的质量m=_______,木块的体积V=_______,木块密度ρ=_______.(密度ρ水为已知)6 . 某同学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块小石子的密度,测质量时在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及测体积时的情景如图所示,则可知小石块的质量是g,小石块的体积是cm3,小石块的密度是kg/m3.7 . 小刚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等器材测量液体密度.⑴主要步骤如下:①把塑料杯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然后再将测力计的指针调整到零刻度线处;②在塑料杯中装入一定体积的水后,弹簧测力计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③将塑料杯中的水倒尽,再向塑料杯中注入体积相等的待测液体,弹簧测力计指针的位置如图乙所示.⑵由此可知,塑料杯中待测液体重________N;密度为________kg/m3 ,⑶如果小刚同学把这个弹簧测力计面板上的物理量的单位改为“kg/m3”,他改造的这个“液体密度计”的最大测量值是________ kg/m3.⑷他计算待测液体密度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8 . 某同学利用天平和砝码、量筒和烧杯、水、细线测量金属块A的密度.(1)下列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的合理的顺序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把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B.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C.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D.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2)请将他测量金属块密度的步骤的补充完整:①用调好的天平测出金属块A的质量m②用烧杯向量筒中加入适量水,记下水的体积V1③______,记下金属块A和水的总体积V2④取出并擦干金属块,重复②③④两次⑤用字母表达式______计算金属块A密度并取平均值(3)设计实验表格,并将某次测量的数据(如图所示)及计算结果填入表中________.9 . 老师鼓励小明在缺少砝码的条件下测出大理石密度,现有器材:天平、量筒、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水、一小块大理石、细线和滴管等,小明稍加思考,决定用以下方法进行实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密度知识的掌握。
五、作业布置
1.基础知识巩固:请学生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重点加强对密度概念、密度公式及单位换算的掌握。通过此类题目,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形成扎实的理论基础。
例题:计算以下物体的密度,单位为kg/m³。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认真观察、精确测量的习惯。
3.使学生认识到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
1.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冰块浮在水面上、油水分离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引出密度概念。
2.基本概念:讲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及单位,让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
2.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教学过程: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物体沉浮的原理”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
(3)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决问题。
(4)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分享学习心得。
3.教学过程:
(1)教师讲解密度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介绍密度公式,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计算物质的密度。
(3)讲解密度的单位及其换算方法,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4)教师通过动画、实验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密度对物体沉浮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探讨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物体沉浮的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数据分析等途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器材:天平、待测试管,足够多的水
(1)在量筒内装有适量的水,读取示数V1
(2)将试管开口向上放入量筒,使其漂浮在水面上,
此时量筒示数V2
(3)使试管沉底,没入水中,读取量筒示数V3
器材:量筒、足够的水、待测液体、密度较小的固体
(1)量筒内装有体积为V1的水
测密度的特殊方法
一、有天平,无量筒(等体积替代法)
1.固体
m
0m1m2
表达式:
2.液体
01m2
表达式:
二、有量筒,无天平
1.固体
V
1
V
2
V
3
表达式:
b、
V
2
V
3
表达式:
液体
仪器:大石块、小烧杯、天平和砝码、足够的水、够
长的细线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待测固体的质量m0
(2)将烧杯中盛满水,用天平测得烧杯和水的质量
m1
(3)用细线拉着石块,使其浸没在烧杯中,待液体
溢出后,用天平测得此时烧杯总质量m2
仪器:烧杯、足够多的水,足够多的待测液体、天
平和砝码
(1)用调整好的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为m0
(2)将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得烧杯和水质量
为m1
(3)将烧杯中的水倒掉,然后在烧杯中装满待
测液体,测得此时烧杯和液体的质量为m2
器材:量筒、待测固体、足够的水和细线、木块或塑
料盒
(1)将一木块放入盛有水的量筒内,测得体积为V1
(2)将待测固体放在木块上,测得量筒示数为V2
(3)然后通过细线将固体也放入量筒内,此时量筒
示数为V3
器材:弹簧测力计、待测液体、石块、烧杯、足够多
的水和细线
(1)用细线系住石块,用调整好的弹簧测力计测得
金属块的重力G0
(2)将烧杯中装入足够多的水,用弹簧测力计悬挂
着金属块浸没在水中,不触及烧杯侧壁和底
部,此时示数为
F1
(3)将烧杯中装入足够多的待测液体,用弹簧测力
计悬挂着石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不触及烧杯
侧壁和底部,此时示数为F2
1234
表达式:
三、只有弹簧测力计
1.固体
G
F
表达式:
2.液体
G
F
1
F
2
表达式:
练习:
1美术课上同学们用橡皮泥捏动物模型时,想知道橡皮泥的密度有多大。
课后,他们取了同一块橡皮泥,采用了两种实验方案,来测量橡皮泥的密度。
方案一:选择天平、量筒、水和细线进行实验,操作过程按图甲所示顺序进行。
(1)由图示的实验操作过程,写出通过实验测量出的物理量。
①;②;③。
(2)请你评估,这一实验测算的密度结果(“偏大”、“偏小”或“准确”)。
方案二:选择弹簧测力计(如图乙)、细线和装有水的杯子。
实验过程如下:A.橡皮泥用线系好,挂在测力计上读出示数F1,即;
器材:弹簧测力计、烧杯、足够的水和细线、石块
(1)用细线系住石块,用调整好的弹簧测力计测得石
块的重力G0
(2)用弹簧测力计悬挂着固体,将其完全浸没在盛有
水的烧杯内,此时示数为F
B .将测力计吊着橡皮泥浸没水中,读出测力计示数F 2,即 ;
橡皮泥密度的表达式ρ= 。
方案三:请你利用水、量筒、橡皮泥设计一种测橡皮泥密度的方案: ① ;
② ;
、一个小空瓶,足量水,少量花生油(不够装满一小瓶),一只彩笔,而没有量筒。
她思考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测量,测量内容及结果如图24所示。
(1)她第三次测得物体的质量如图乙中砝码和游码所示,其结果3m = g ;
(2)请按照图甲的顺序写出对应的实验步骤:
第一步:用天平测出小空瓶的质量,记为1m , 1m =18g
第二步: ; 第三步: 。
(3)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题中的已知量写出计算油 的表达式和计算结
果。
3.彤彤过生日时,妈妈送给她一个内有“生日快乐”
字样的小水晶球.彤彤想知道小水晶球的密
度,于是她找来量筒、小玻璃杯和水,用如图
所示的步骤测量出小水晶球的密度.由图可
知:水晶球的体积是 cm 3,水晶
球的质量是 g ,水晶球的密度是
g/cm 3.
4.小林利用铁盒、量筒和适量的水测量一个小西红柿的密度.如图所示的三个图是小林正确测量过程的示意图,图中V 1、V 2、V 3分别是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示数.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利用图中
测量出的物理量和ρ水计算小西红柿
的密度,写出小西红柿密度的表达
式:ρ西= .
图24
5.小晨设计了一个实验,用排水法测某实心金属块的密度.实验器材有小空桶、溢水烧杯、量筒和水.实验步骤如下:
①让小空筒漂浮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如图甲;
②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测得溢出水的体积为20毫升,如图乙;
③将烧杯中20毫升水倒掉,从水中取出金属块,如图丙;
④将金属块放入小空筒,小空筒仍漂浮在水面,测得此时溢出水的体积为44毫升,如图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被测金属块的密度是克/厘米3.
(2)在实验步骤③和④中,将沾有水的金属块放入小空筒,测出的金属块密度将(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6.小红利用一个已经调零弹簧测力计、系着细线的石块、一个广口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方案测量酒精的密度.如图甲、乙、丙是小红正确测量过程的示意图.石块保持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3N、F2=2N和F3=2.2N,已知.
水的密度为ρ
水
(1)根据测量的物理量可知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为N.
=kg/m3.
(2)根据测量的物理量和已知量,可知石块的密度ρ
石
(3)根据测量的物理量和已知量,可知酒精的密度ρ
=kg/m3.
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