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控制系统

合集下载

张力控制系统类型与原理

张力控制系统类型与原理

张力控制系统类型与原理1.张力控制系统的类型:(1)张力控制系统可以分为闭环控制和开环控制两类。

闭环控制是通过测量张力信号,并根据信号与给定值之间的差异进行反馈调整,从而实现张力的精确控制。

闭环控制系统可以进一步分为单点调节和多点调节两类。

单点调节是指在整个张力控制系统中,只对一个点进行测量和调节。

多点调节是指对多个点进行张力测量和调节,从而更精确地控制张力的分布。

开环控制是根据张力的经验数值进行控制,缺乏对实际张力的测量和反馈,因此控制精度较低。

(2)在闭环控制中,根据传感器的位置和张力调节位置的不同,可分为两种控制方式:①高速控制方式:传感器安装在张力调节位置之前,这样可以使系统对速度的变化更加敏感,适用于对速度较高的工艺,例如纺织品的绕线操作。

②低速控制方式:传感器安装在张力调节位置之后,这样可以更精确地调节张力,适用于对速度较低的工艺,例如纸张的抄造过程。

2.张力控制系统的原理:(1)传感器测量张力信号:根据不同的控制方式,传感器可以安装在张力调节位置的前后。

传感器通过测量物体所受到的张力大小,将其转换为电信号输出,并传送给控制器。

(2)控制器对信号进行处理:控制器接收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通过放大、滤波等处理,得到一个与实际张力相关的数字信号。

(3)张力调节装置:根据控制器输出的信号,调节张力装置以实现需要的张力。

张力调节装置通常包括电机或气缸等控制元件,并通过调整传送装置的速度或张力装置的力来改变张力。

(4)闭环控制:如果采用闭环控制方式,控制器会将实际测量到的张力信号与设定值进行比较,计算出误差,并根据误差调整控制信号,以实现张力的精确控制。

闭环控制系统通常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能够适应不同工艺的要求。

总结:张力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对物体的张力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调整张力装置,以实现张力的控制。

控制系统可以分为闭环控制和开环控制两类,闭环控制通常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能够适应不同工艺的要求。

张力控制系统分析

张力控制系统分析

1 引言20世纪6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逐步形成了集多种高新技术于一身的现代电气传动技术。

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变频调速系统,凸显了交流异步电动机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工作可靠和维护方便等优点,为冶金处理线的张力控制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2 带钢张力的作用采用张力控制防止带钢堆拉现象发生,同时,张力在生产过程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1 防止带钢跑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带钢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发生跑偏,而且会随着运行而越来越严重。

为了防止跑偏,可以采用纠偏辊或八字辊,但这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的时滞,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适当调节张力值,维持张力稳定,带钢可以在一定的张力作用下平稳的运行,张力反映迅速,无时滞,所以是防止带钢跑偏的有效方法。

2.2 有利于控制带钢的板形板形是衡量带钢质量的重要指标,板形良好指的就是带钢的平制度好,如边部起浪,中部浪皱等,这主要是由于变形不均匀,使带钢中的残余应力超出了稳定所允许的拉应力。

当采用微张力控制时,使带钢沿宽度方向上的拉力不超过所允许的拉应力,由此来保持带钢板形的平直。

2.3 有利于控制加热面积的控制炉区的入口段是预热炉,里面没有炉棍,是一段悬空的带钢。

两边喷嘴加热带钢。

利用张力可以调节带钢的悬垂度,保证在预热炉内的带钢充分加热。

此外,张力在煅烧过程中可以适当调节张力辊电机的负荷。

可见张力控制对于正常生产是非常重要的的保证。

而通过张力产生的原理分析,我们可以找出控制或影响张力的有关原因。

3 带钢张力控制方案以冶金处理线的控制为例,介绍具体控制方案。

图1表示了一条简单处理线的主要传动设备,由开卷机、卷取机、活套和若干张力辊组成。

开卷机,卷取机,活套分别建立各段张力,张力辊根据工艺需要分断上下游张力。

处理段br2参与tm1(张力计)的直接张力控制,其他张力辊作为各速度区域(活套将全线分成入口、中部、尾部三段)的速度基准[2]。

6-卷纸张力控制系统

6-卷纸张力控制系统

w
V
K2
卷进轴

(4)、由三个滑轮和一个弹簧秤组成的测力系统对纸张的张力进行测量。
V
F
张力测量系统

(5)、将测得的张力反馈到比较装置与预设张力进行比较。
F
1
F
反馈

2、系统的结构框图
F1(s)
<
K1
K2
F2(s )
由系统的结构框图可以求函数为得,
系统的开环传递:
G0
s
K1K2 Km Kn
TmS 1TnS

图 1-2 卷纸张力闭环控制系统方框图
(二)、控制过程分析
1、各个环节的传递关系如下:
(1)、实际测得的张力与预设张力进行比较后,经过放大器放大作为电机的 输入电压。

F1
F2
K1
比较装置
u

(2)、放大器的输出电压作为电机的输入电压对电机进行调速控制。
U
w

(3)、电机的转速与卷进轴的转速相同,电所机以电机的转速与纸张的线速度 成线性关系。
m
sin 1
1 1
1 sin m 1 sin m
4、确定新的开环截止频率 c
/
如图所示 1—14:
Lo
(
)
m
1 2
20lg
1
Lo
(c
)
c
4.15
1 20lg 1 2
3.6db
5、确定两转折频率1,2 。
1
1 T
c 2.75
2
1 T
1
c
6.26
6、补偿增益
1 Kc 2.27 7、校正后的开环频率特性

张力绞车自动控制系统综述

张力绞车自动控制系统综述

间接 式 张力控 制 系统 ,在 无 反馈 控制 系
磁粉 离合器 的特 点主要有 :
较 高 的 安 全 性 、 可 靠 性
统基础上,对部分 可确 定的扰 动进行相应补偿 ,
1.2.1可 实现线性调速
通过 分析 比较 ,液压 马达 驱动 方式 更 适 提高系统张力 的稳定性 。实 际工作 中,扰动具
高控制成本 。
向阀只起换向作用,在回收工况下 ,比例 换向
随着 液压 技术 不断 提高 ,液压传 动 驱动 2.2 开 环 张 力 控 制 系统
下的张力控制系统发展迅速。在大惯性负载张
阀工作于右位 ,出口比例溢流 阀提供较 小背压 , 工作时 马达输 出转矩 由进 口比例溢流 阀压力值
由于 绞车 转 动速度 较 慢且 保持 稳定 、卷
复合控 制 系统 同时 包含 按偏 差控 制 的闭
可基本保持不变 。
变张力控制,均要求张力控制稳定性 高,抗干 环方式和按扰动或输入控制 的开环 方式。主要
1.2.3可 实 现 无 级 调 速
扰性能强,安全性高 ,实现上述要求 的关键在 设计理念为:针对主要可确定 的扰 动,采用补
与 传感 器及 控制 线路 配合 ,便 可 实现 无 于张力控制器的设计 ,根据 自动控制 原理 ,可 偿装置进行扰动控制 ;对于剩余偏 差,在扰动
闭环 张力 控制 按张 力 的偏差 进 行调节 ,
两者结合,以使系 统输 出张力保 持于期望值 内。 3张力控 制方案
中得到广泛应用 ,但 同样 也具有部分缺点,例 形成张力反馈控制 ,任何属于 闭环范 围内的张
电液 比例 技术 是 目前大 负载 张 力控制 的
如 :散热性能较差 、在滑差情 况下效率低 下、 力扰动,系统均可通过控制器作用得 到补偿 。 主要方式,其基本工作原理 如图 3所示, 由图

带材卷绕张力控制系统设计

带材卷绕张力控制系统设计

带材卷绕张力控制系统设计摘要张力控制系统是以卷材为材料的生产机械上最重要的控制系统,不论产品是纸张、塑料薄膜、纺织品、橡胶片或薄钢板卷材,都是在一定的张力控制下被输送到设备,且在一定的张力下被卷取。

在以数字PID为核心的张力控制系统中,在矩阵键盘以及液晶显示器的帮助下,输入需要的数据后。

张力传感器检测电路得到模拟电压信号,该信号经过放大、滤波、电压跟随后送入10位A/D转换器进行模数转换,得到数字信号,该数字信号送入AVR单片机进行PID等算法运算后,再经过12位D/A转换后得到模拟信号,该信号用于控制电机。

同时,还设计了一个以模拟PID为核心的张力控制系统。

通过给定张力与反馈张力之差,经过模拟PID调节器后输出给变频器。

变频器根据控制精度的要求,工作在闭环速度控制。

这种模式采用过程PID,直接进行张力控制,原理简单、调试方便。

还用Multisim 9仿真了模拟PID。

关键词:张力传感器检测,PID,AVR单片机注:本设计题目来源于教师的企业科研项目,项目编号为:AbstractTension control system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ntrol system, which is based on membrane materials. Whether the product is paper, plastic film, textiles, rubber sheets or thin steel sheet, they all are transferred to the device, and is under a certain tension take-up.With the help of matrix keyboard and LCD display we can input required data. So the tension sensor detection circuit can receive an analog voltage signal. The signal after amplification, filtering, voltage follower, which come into 10-bit A/D converter for analog-digital conversion. It may get digital signal. The digital signal come into MCU, which may operate by PID algorithm or more. The result through the 12-bit D/A conversion turn into analog signal. The analog signal is used to control the motor.At the same time, I also designed a tension system at the core of the PID control. Through setting tension and feedback tension,which come into analog-PID regulator.The analog-PID regulator output to the inverter. The Inverter under control accuracy requirements is working in closed loop speed control. This model uses the process PID. The direct tension control is simple and convenient debugging. It simulate the tension control system with the help of Multisim 9.Key words:Tension sensor detection, PID operation, AVR MCU目录1绪论 (1)1.1 张力控制系统概述 (1)1.2 张力控制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应用 (1)1.3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2)1.4本课题的主要工作 (3)2张力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4)2.1张力分析 (4)2.2张力控制系统原理 (5)2.3张力控制系统控制方式选择 (6)2.4张力控制系统控制器方案选择 (6)2.5张力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7)3张力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9)3.1硬件设计需求分析 (9)3.2数字PID为核心的硬件设计 (11)3.2.1电源电路硬件设计 (11)3.2.2张力传感器检测硬件设计 (12)3.2.3信号处理硬件电路设计 (13)3.2.4A/D转换硬件电路设计 (15)3.2.5单片机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16)3.2.6D/A转换电路硬件设计 (19)3.2.7键盘输入硬件电路设计 (21)3.2.8显示电路硬件设计 (22)3.3模拟PID为核心的硬件设计 (23)3.3.1模拟PID调节器硬件设计 (23)3.3.2模拟PID系统仿真 (30)3.3.3变频器 (31)4张力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33)4.1主程序及初始化子程序 (33)4.1.1主程序 (33)4.1.2初始化子程序 (33)4.2 PID算法程序 (34)4.3采样程序 (36)4.4数模输出程序 (38)4.5矩阵键盘子程序 (40)4.6显示子程序 (40)结论 (42)参考文献 (43)致谢 (44)附录A (44)附录B (46)1绪论1.1 张力控制系统概述张力控制系统往往是张力传感器和张力控制器的一种系统集成,目前主要应用于冶金、造纸、薄膜、染整、织布、塑胶等线材或带材设备上,是一种实现恒张力或者变张力控制的自动控制系统,其作用主要是实现辊间的同步,收卷和放卷的控制[9]。

本科毕业设计PLC张力控制系统的设计5

本科毕业设计PLC张力控制系统的设计5

绪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展,工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不断地提高,微处置器、运算机和数字通信技术的应用愈来愈普遍。

工业自动化的主要支柱之一——PLC 在工业生产上具有普遍的应用,如造纸业、纺织业、橡皮业、薄膜加工业等等。

而PLC张力控制在上述工业中具有关键的作用。

在一般的造纸厂、印刷厂、纺织漂染厂、食物厂等,当处置一些如纸张、薄片、丝、布等长尺寸材料或产品时,都会用上卷壳及滚筒组成的加工生产线,因此,放料作业的张力控制,便成为通用的基础技术。

张力控制的作用就是在料膜动态处置进程中,维持恒定的张力,抑制外来干扰引发的张力抖动。

以料膜为例,在放卷,收卷和供料进程中,料膜上要维持必然的张力(或称之为拉伸力),过大的张力会致使料膜变形乃至短裂,而过小的张力又会使料膜松弛,致使褶皱,或处置尺寸不准等弊病。

如此就要求在料膜的处置进程,要维持恒定的张力。

张力控制的作用就是在料膜动态处置进程中,维持恒定的张力,抑制外来干扰引发的张力抖动。

本设计利用了伺服电机,三菱变频器、普通电机、西门子可编程控制器(PLC)、角度传感器。

项目中对两部份张力控制所选用的电机不同,是因为考虑到了生产本钱的因素。

在卷膜传送部份,需要的控制要求高,因此选用在性能好但价钱高的伺服电机,而在卷纸回收部份,需要的控制要求比较低,因此选用了廉价但能知足生产要求的普通电机。

设计中的张力控制系统,在利用传感器上选择了角度传感器。

通过对传送卷膜、卷纸的可动辊与水平面的夹角的测量,来判断张力大小是不是发生转变。

把检测出转角的模拟量送入控制器——PLC中进行控制。

第一章:张力控制系统的初步熟悉张力控制系统概述1.1.1 张力控制在一般的造纸厂、印刷厂、纺织漂染厂、食物厂等当处置一些如塑料膜卷、纸张、薄片、丝、布长尺寸材料或产品时,都会用上卷壳及滚筒组成的加工生产线,因此,放料作业的张力控制,便成为通用的基础技术。

以料膜为例,在放卷,收卷和供料进程中,料膜上要维持必然的张力(或称之为拉伸力),过大的张力会致使料膜变形乃至短裂,而过小的张力又会使料膜松弛,致使褶皱,或处置尺寸不准等弊病。

自适应张力控制系统的应用

自适应张力控制系统的应用

自适应张力控制系统的应用摘要:文章讨论了采用张力模型的张力控制系统,构造了一种应用递推最小二乘法估计变参数的自适应张力控制系统,并讨论了在复卷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张力控制张力模型自适应控制递推最小二乘估计复卷机张力控制系统是现代工业中广泛应用的控制系统之一。

张力控制系统主要有两种形式:直接张力反馈和采用张力模型(图1)。

直接张力反馈具有控制结构简单,控制响应迅速的优点,但很难同时兼顾响应的快速性和控制的平稳性,在某些场合,如工作物易断裂,当车速变化率比较大特别是在降速时,由于实测张力突然丧失,控制发生突变,往往导致系统过度响应而发生断纸。

而选择采用张力模型的张力控制方式则可以期望使系统的性能得到改善。

在张力控制系统中,通常采用交流调速系统控制前辊的卷取速度并提供卷取动力,后辊主要采用磁粉制动器或调速电机驱动。

后辊采用电机驱动方式(后辊电机处于发电运行状态,提供反向力矩以产生张力),具有控制性能好,能回馈能量、减小功耗及可以反向卷取的优点,尤其是近年来,由于变频调速技术的成熟使得采用交流变频调速系统构成张力控制系统成为主流。

本文主要讨论后辊由交流变频调速系统驱动的张力控制系统,并将自适应控制的方法用于张力控制系统设计。

图1采用张力模型的张力控制系统1.张力模型工作物在卷取过程中被拉伸,若其变形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则其两端张力遵循虎克定律。

为叙述方便,设工作物为纸幅。

在卷取过程中,纸幅的伸展率为由虎克定律得纸幅两端张力为由式(1)可见,卷取过程中工作物所受张力来源于前后卷取辊的相对转速差。

本文将式(1)称为张力模型,并将直接或间接用张力模型构成反馈的称为采用张力模型的张力控制系统。

由于式(1)是多变量的和非线性的,通常,只有计算机控制系统才能实现采用张力模型的张力控制。

采用张力模型可以不必在系统中设置张力检测装置以实时检测纸幅的张力,但直接应用式(1)估计张力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纸幅的非均匀性使得张力模型中纸幅弹性模量e具有不确定性,而且e的在线检测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时,诸变量实测值包含的检测噪声可能造成数值计算的不稳定。

张力控制系统及常见故障排除

张力控制系统及常见故障排除

5 2 2014/05 印刷技术·包装装潢
敬请关注本刊官网 www.ke yinprintech. cn
50-55经验交流.indd 52
2014-4-30 14:56:11
放卷
张力 传感 器
磁粉 制动 器
张力 控制 器
图1 放卷张力控制系统示意图
牵引 辊
转轴
低摩 擦气 缸
电位 器
摆辊 图2 牵引张力控制系统示意图
故障一:印刷套印不准 故障现象:在印刷设备正常运行 过程中,摆辊发生不规则摆动,且摆 动幅度较大,进而造成套印不准。 故障排除:张力控制系统的结构 较为复杂,因此该故障产生的原因较 多,对此,笔者进行了归纳总结,主 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摆辊 气 缸 的气 控 回路 元 器 件容 易发生损坏,从而导致活塞漏气,摆 辊气缸加载气压不稳定。对此,可考
这种控制方式是目前的主流方式。 间接张力控制又称补偿控制,其
可以对影响张力稳定的参数进行调节 补偿,以避免将要出现的张力变化, 间接地保持张力稳定。相比直接张力 控制,间接张力控制的随机性较差, 且控制精度较低。
构成与工作原理
安 装于 凹 印机 、 涂布 机 、 复合 机、分切机等设备上的张力控制系统 主要由放卷张力控制系统、牵引张力 控制系统和收卷张力控制系统三部分 组 成, 通过 张 力传 感器 、张 力 控制 器、变频控制器、磁粉制动器等元器 件实现卷筒材料的恒张力控制。
故障二:张力不稳定 故障现象:在收卷过程中,当卷 径较大时,收卷张力显示值往往会随 卷径的增大而不断减小,此时驱动器 的输出电流会不断增加,当输出电流 超过电机的额定电流后,便会引起驱 动器过流保护,发出故障报警。 故 障排 除 :笔 者 首先 检 查 驱动 器的负载和电机测速编码器,二者均 正常。通过对收卷张力控制器进行校 准,发现其中一个张力传感器发生了 故障,从而使得检测到的收卷张力信 号值是实际收卷张力值的一半,随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 毕业实习的目的、意义、要求...................................2. 总体介绍.....................................................3.张力控制系统..................................................3.1组成.....................................................3.2原理.....................................................3.3分类.....................................................3.4调试.....................................................4.编码器........................................................4.1工作原理.................................................5.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的影响......................................6.总结..........................................................7.参考文献......................................................1. 毕业实习的目的、意义、要求目的:1、熟悉张力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了解张力检测装置、熟悉编码器的种类。

3、初步掌握S7-300PLC和G120变频器的应用。

4、了解张力控制系统的调试步骤和方法。

意义:在工业生产的诸多行业,经常会遇到卷绕控制问题。

如在纸张、纺织品、塑料薄膜、电线、印刷品、磁带、金属带线材等的生产过程中,带料或线材的开卷、卷取张力对产品的质量至关重要,所以学习并了解张力系统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去解决这些问题。

要求:通过本次的实习学习并了解张力系统的作用,分类,原理以及生活中的运用。

将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融合,进一步巩固、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并且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总体介绍早期的张力装置结构简单.不具有自动控制的功能所产生的附加张力是事先设定的一个不变的张力补偿值它不会因纱线退绕张力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由退绕张力和附加张力两部分叠加后实际运行的络纱张力必然是波动的.它会造成卷绕不匀和在下游工序退绕时纱线张力的波动。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新一代自动络筒机上,普遍采用张力自动控制装置所产生的附加张力会随退绕张力的变化而反向变化进行张力补偿使络纱张力保持恒定。

为此要求进行恒张力控制,即在卷绕的过程中使产品承受最佳张力,且自始至终保持不变。

若张力过大,会造成加工材料的拉伸变形;张力过小,会使卷取的材料的层与层之间的应力变形,造成收卷不整齐,影响加工质量。

在带材卷取系统中,张力控制系统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它相当复杂。

3.张力控制系统3.1组成1、机械本体:机械本体包括机架、机械连接、机械传动等,它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起着支撑系统中其他功能单元、传递运动和动力的作用。

与纯粹的机械产品相比,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技术性能得到提高、功能得到增强,这就要求机械本体在机械结构、材料、加工工艺性以及几何尺寸等方面能够与之相适应,具有高效、多功能、可靠和节能、小型、轻量、美观的特点。

2、检测传感部分:检测传感部分包括各种传感器及其信号检测电路,其作用就是检测机电一体化系统工作过程中本身和外界环境有关参量的变化,并将信息传递给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根据检查到的信息向执行器发出相应的控制。

3、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又称和节奏发出相应的指令,控制整个系统有目的地进行。

4、执行器:执行器的作用是根据电子控制单元的指令驱动机械部件的运动。

执行器是运动部件,通常采用电力驱动、气压驱动和液压驱动等几种方式。

5、动力源:动力源是机电一体化产品能量供应部分,其作用是按照系统控制要求向机械系统提供能量和动力使系统正常运行。

提供能量的方式包括电能、气能和液压能,以电能为主。

3.2原理这种控制对机器的任何运行速度都必须保持有效,包括机器的加速、减速和匀速。

即使在紧急停车情况下,也应有能力保证被分切物不破损。

张力控制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分切产品的质量。

若张力不足,原料在运行中产生漂移,会出现分切复卷后成品纸起皱现象;若张力过大,原料又易被拉断,使分切复卷后成品纸断头增多。

3.3分类张力控制法一般可分为直接张力控制法和间接张力控制法这两种。

(1) 直接张力控制法:又称反馈控,又可以分为AB两种(A)利用如张力仪等传感器检测实际张力,将测量值作为反馈信号,构成张力闭环系统,即将测量的实际值与给定张力相比较,由偏差产生控制作用,使实际张力与给定张力相等。

视传感器结构不同,还可分为位置式和反馈式控制 (B)利用活套建立张力,测量活套量,构成活套反馈控制系统,控制活套量恒定使产品张力恒定。

这种张力控制法适用于高精度、高速度的张力控制场合,具有控制精度高、实时性能好等优点。

(2)间接张力控制法:又称补偿控制,它通过对影响张力稳定的参数的调节补偿可能出现的张力变化,间接地保持张力稳定,即只给定张力设定值,不用检测器采集张力的实际值,对张力不形成闭环控制,而是通过对被控机即驱动电机的电流或励磁电流的控制来间接对张力进行恒定控制,从而使电动机力矩保持不变,保证被卷取产品的张力恒定。

3.4调试(1)确保张力控制器安装及接线正确后接通电源。

(2)确保张力检测器安装及接线正确,检查并判断张力检测器信号是否正常。

(3)对张力测量的相关参数进行编程设定。

(4)对张力信号的零点及满量程进行标定,并确认张力显示正常,如张力显示不正常回到步骤(2)。

(5)通过手动调节、运行对系统进行检查,确认张力显示正常,执行机构运转正常。

(6)如以上步骤正常,切换到自动控制模式,根据运行情况对PI参数进行调整,确保张力系统平稳运行。

4.编码器将信号(如比特流)或数据进行编制、转换为可用以通讯、传输和存储的信号形式的设备。

编码器把角位移或直线位移转换成电信号,前者称为码盘,后者称为码尺。

按照读出方式编码器可以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按照工作原理编码器可分为增量式和绝对式两类。

增量式编码器是将位移转换成周期性的电信号,再把这个电信号转变成计数脉冲,用脉冲的个数表示位移的大小。

绝对式编码器的每一个位置对应一个确定的数字码,因此它的示值只与测量的起始和终止位置有关,而与测量的中间过程无关。

4.1工作原理由一个中心有轴的光电码盘,其上有环形通、暗的刻线,有光电发射和接收器件读取,获得四组正弦波信号组合成A、B、C、D,每个正弦波相差90度相位差(相对于一个周波为360度),将C、D信号反向,叠加在A、B两相上,可增强稳定信号;另每转输出一个Z相脉冲以代表零位参考位。

由于A、B两相相差90度,可通过比较A相在前还是B相在前,以判别编码器的正转与反转,通过零位脉冲,可获得编码器的零位参考位。

编码器码盘的材料有玻璃、金属、塑料,玻璃码盘是在玻璃上沉积很薄的刻线,其热稳定性好,精度高,金属码盘直接以通和不通刻线,不易碎,但由于金属有一定的厚度,精度就有限制,其热稳定性就要比玻璃的差一个数量级,塑料码盘是经济型的,其成本低,但精度、热稳定性、寿命均要差一些。

5.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的影响中国轻工制造业市场庞大,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张力控制器设备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过去我国的张力控制器设备主要依赖国外的,但近年来随着张力控制器设备行业的发展,国内生产制造的张力控制器已经赶得上国外的先进技术,不再依赖国外的高端设备了。

在工控行业中,张力控制器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控制领域高速发展的今天,张力控制器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张力控制器通过控制张力来达到生产要求,以直接设定要求控制的张力值,然后直接输入张力传感器的信号(一般为毫伏级别)作为张力反馈值,通过比较得出偏差后,输入到PID等控制器进行处理,但最好输出给外围执行机构去控制,能达到偏差最小,系统响应最快的目的。

6.总结自动化是新的技术革新的一个重要方面,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方式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生产过程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可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率和工作效率,节省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保证产品质量,改善劳动条件,改进生产工艺和管理体制,加速社会的产业结构的变革和社会信息化的进程。

7.参考文献[1]张建成.全数字带材加工线张力控制系统.电气传动自动化.1997 (2): 24-28[2]路兆梅,王勤.带钢卷取机张力的直接开展系统的设计.东南大学学报.1995(5), 25(3): 61-65[3]聂善峰,刘玉珍. 1700mm冷轧机张力系统分析. 基础自动化.1999 (12),6 (6): 25-27[4]贾勇.铝冷轧机恒张力控制系统改造.山东冶金.2002 (4), 24 (2): 21-22[5]田瑜,王京,李静.双机架可逆冷轧机张力控制系统的研究.电气传动. 2004 (1): 62-64 .[6]康家玉.复卷机退卷张力控制的研究与应用.中国造纸.2004,2 (6): 35-38[7]李静,王京.可逆冷连轧机卷取张力系统中的预测控制应用.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3 (8) .25[8]J.A VERSENG,B.CROSNIER. Prestressing Tensegrity System-Application Multiple SelfstressState Structur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ructural Stability and Dynamics.2004(12), 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