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纱线控制SMART+MATRIX+FEEDER-chinese
基于张力控制器的冠带条张力控制

作者简介:王光波(1978-),男,总经理助理,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控制工程、智能故障诊断等。
收稿日期:2019-08-121 项目背景轿车子午线轮轮胎的动平衡和均匀性与轮胎生产过程中冠带条的紧密程度和均匀性有较大相关性。
通过精密控制冠带条缠绕的张力,均匀控制拉伸量,是提高轿车轮胎成品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基于国内对轿车子午线轮胎性能日益提高的质量要求,很多工厂进行了冠带条张力控制系统的改造,大多数是基于三菱伺服控制系统,刷入转矩用OS ,通过在PLC 系统内的PID 控制转矩输出并达到张力控制的目的。
但常常会发生转矩控制精度不高,且有冠带脱出和拉断的情况。
客户提出针对前期基于三菱伺服系统系统的轿车子午线轮胎成型机进行张力控制系统的升级改造以提升轮胎的成品质量。
2 项目目标在轮胎生产过程中精确控制冠带在缠绕过程中的张力,主要包括在冠带条的送头、缠绕及退头过程,并可实现:(1)避免张力较大或张力明显波动造成冠带条拉伸、带束层拉伸,提高轮胎产品质量。
(2)避免张力过大、过小造成的冠带条拉断及脱出现象,并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指标:冠带条缠绕过程张力能动态的稳定在10±2 N 的范围以内(或根据工艺要求的张力值±2 N )。
我们使用基于伺服控制的智能张力控制器,结合新设计的机械结构,实现冠带条张力的精确控制,并改善轮胎的成品效果,主要包括:基于张力控制器的冠带条张力控制王光波1,曹大伟2(1.青岛万龙智控科技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0422;2.青岛万龙高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0422)摘要:轿车子午线轮胎中冠带条的张力是轮胎动平衡和均匀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本研究通过几种不同控制方式的效果比较,验证基于智能张力控制器的模块化控制方式可以达到对冠带条张力的控制响应和精度要求。
从而为提高轿车子午线轮胎成品质量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冠带条;张力;控制器中图分类号:TQ336.4文章编号:1009-797X(2020)19-0029-04文献标识码:BDOI:10.13520/ki.rpte.2020.19.007(1)生产过程中不断带、不脱带。
村田加弹机张力控制系统的使用技巧

村田加弹机张力控制系统的使用技巧司徒建崧(广东省化学纤维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245)摘要:张力控制系统是村田加弹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大大方便了弹力丝生产状况的掌握和纱线品质的控制,为查找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依据。
本文在分析了张力控制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解析了几个重要参数的设定,并对张力异常、阀开频繁、张力峰产生以及僵丝出现等几个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加弹机;张力控制;原理;使用技巧在弹力丝加工过程中,解捻张力的控制对弹力丝质量的影响非常重要,张力太小,纱线容易产生僵丝,甚至牵伸不足;张力太大,纱线容易产生毛丝,甚至频繁断头。
因此,在全国引进的几千台日本村田加弹机中,几乎都配置有张力监测控制系统。
但从各厂家的使用状况来看,却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的甚至成了摆设,所以,有必要将自己多年的使用经验与大家分享。
1.TCS的工作原理和作用TCS 是张力控制系统的英文缩写(Tension Control System),它是通过张力传感器来监测解捻张力的大小,并通过调整加捻皮圈的接触压力,来保持解捻张力的稳定,图1是TCS 的工作原理[1]。
T1 加捻张力P 气缸压力T2 解捻张力P1 上限压力T2’电脑显示解捻张力P2 下限压力θ加捻角CP 接触压力图1 张力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纱线在加捻皮圈的作用下加捻和解捻而形成蓬松性。
TCS的作用就是通过对解捻张力T2的监测和控制,达到稳定弹力丝生产状况的目的。
解捻张力控制原理如下:由张力传感器感测的解捻张力T2’传送给微处理器,微处理机将接收到的T2’数据与目标设定值进行对比,如果超出偏差值,则发出信号启动电磁阀进行调整。
当解捻张力偏低时,启动电磁阀V2,接通低压气路,气缸压力P降低,加捻皮圈接压降低,从而使解捻张力升高至设定范围为止;反之,启动V1,接通高压气路,气缸压力P增加,使解捻张力降低。
计算机则负责控制参数的设定和解捻张力控制结果的显示。
叠片机张力控制

叠片机张力控制主要是在叠片过程中,保持物料张力的恒定。
这样可以确保叠片的质量和效率。
张力控制的策略因设备和工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以下是一种常见的张力控制方法:
1. 反馈控制:通过传感器检测当前物料张力,并将其反馈到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根据反馈的张力与预设张力值的差异,调整电机转速或扭矩,以保持张力的恒定。
2. 预张力控制:在开始叠片之前,对物料施加一定的预张力,使其具有一定的初始张力。
这样可以减少在叠片过程中对张力的控制需求。
3. 动态调整:在叠片过程中,控制系统根据物料的特性、设备的状态和叠片的质量,动态调整电机转速或扭矩,以保持张力的恒定。
4. 自动补偿:对于一些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影响的物料,控制系统可以自动检测和补偿这些因素对张力造成的影响。
例如,如果发现物料受到外界扰动的影响,控制系统可以自动调整电机转速或扭矩,以恢复张力的恒定。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叠片机张力控制方面的专业人士。
复卷机退卷张力控制系统外文文献翻译

卷绕控制系统的张力控制1 一般说明卷绕控制系统需要有SMT-I3-BD1 板和X.X 6 EEPROM。
在此配置中,SMT-BD1/I 放大器控制线轴电机的速度,以维持一个恒定的材料张力、线速度和线轴直径。
材料张力是由张力传感器所提供的10伏模拟信号通过放大器来控制。
那个线轴直径的测量也是由0-10伏的模拟信号通过放大器所获得的。
这些信号由命令连接器X4输入至放大器。
材料的线速度由编码器测得,其正交的微分信号A, /A 和B, /B是由放大器的命令连接器X2提供。
系统的结构图如下图所示:图1-1 系统结构图2 规格说明书2.1 主要技术数据表1-1技术数据表2.2 放大器方框图图2-1 放大器方框图3 输入-输出3.1 X4命令连接器3.1.1 管脚分配表3-1X4管脚分配表3.1.2 X4的模拟输入图3-1 X4模拟输入图3.1.3 X4的逻辑输入/输出图3-2 X4的逻辑输入/输出3.2 X2命令连接器3.2.1 管脚分配表3-2X2管脚分配表管脚功能I/O 标记1234567,10,1112131415242516,1718823919202122 CZ/CZCA/CACB/CB0VIA/IAIB/IB+5V0V保留的TERDER0V I/OTS1TS2JOG+JOG-TDIOOOOOOIIIIOOIIIO电机编码器标记脉冲输出(5V,20mA)电机编码器标记脉冲输出电机编码器通道A输出(5V,20mA)电机编码器通道A输出电机编码器通道B输出(5V,20mA)电机编码器通道B输出GND主编码器输入通道A(5V,2mA)主编码器输入通道A主编码器输入通道B(5V,2mA)主编码器输入通道B5%300mA。
提供给主编码器(如果可用)保留的逻辑输出:张力测量出错逻辑输出:直径测量出错输入/输出0V逻辑输出>0:张力参考选择逻辑输出>0:张力参考选择逻辑输出>0:电机旋转方向+逻辑输出>0:电机旋转方向-逻辑输出>0:张力不可用3.2.2 X2编码器输入图3-3 X2编码器输入图3.2.3 X2的逻辑输入/输出图3-4 X2的逻辑输入/输出3.3连接器测试表3-3测试表管脚功能描述1,6 2345 0VDAC 1 输出速度输入命令CV速度信号GTDAC 2 输出+/-10V,分辨率:8位,线性度:2%+/-10V对应于+/-最大速度+/-8V对应于+/-14000rpm+/-10V,分辨率:8位,线性度:2%* 见手册“BPCW Options”, 部分“Digital oscilloscope”线性度 = 10 % 在逻辑板 01612A, 01612B 和 01612C。
关于自络清纱器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于自络清纱器问题及解决方法1、支偏,指的是不是电清突然间一直不停的切纱?或者是单锭长时间下来都发生支篇切纱?1、1如果是突然间发生,可以更换一根管纱试试。
如果支偏设置很严格的话,如 7%, 8%,支偏无法以肉眼辨识。
只能将管纱拿到试验室秤其格林数,不过得注意这根管纱,所含支偏细纱到底有多长。
1、2如果长时间下来,都是固定一锭(例如#12锭)发生支偏切纱数值高。
可以将检测头与相邻的正常锭(例如11锭)交换,看看问题是不是仍然发生在原来的第#12锭,如果是,问题可能发生在机械问题,看看退绕中的管纱,经过检查槽时是否稳定。
管纱退绕时的张力、气圈关系着细纱通过检测槽时的稳定度。
当然,也可以更换评价电路版。
以过滤方式,将问题找出来。
1、3如果支偏乱切现象还是发生在原来的那个检测头(就是原来支偏乱清的第12锭检测头,目前在第11锭运转),该检测头可能需要校正,或是清洁。
1、4交换过检测头或是评价电路版的两个锭子,不要忘了先执行『单锭微调』。
结:其实,严格说来,支偏叁数的设定是否恰当,也关系着切纱数的徒然增加或减少。
细纱机纺出来的每根管纱,从满管道管脚,毛羽相差约 10%。
多出来的毛羽,都会视为支偏。
有SFI, SFI/D 功能的系统就可以分辨出来,不过设定太严也是会被切除。
因此,支偏设定太过严苛,当发生支偏切纱时,不妨看看是不是该锭正在退绕毛羽高的管脚纱。
尤其是天气湿度的变化,也会左右管纱毛羽的增减。
根据我的经验,发生支偏切纱过多,大多数都是因为设定太过严苛。
当然,这要在络筒机退绕稳定情况的前提之下。
2、支偏设定与条干CV%、长粗节、长细节是什么关系?2、1洛菲对支偏的定义,共分长错支、短错支两个通道。
设定叁数的方法很简单,只要输入当前绕取的细纱是多少支数( Ne, Nm, Tex)如:Ne 40,然後输入想切除的偏粗、偏细细纱支数,例如:Ne 35, Ne 45,控制相就会自动算出直径偏差百分比,以这百分比当成错支清除门槛。
MD330收放卷张力控制

该控制原理是通过线速度与实际卷径计算一个匹 配频率设定值f1,再通过张力(位置)反馈信号 进行PID运算产生一个频率调整值f2,最终频率 输出为f=f1+f2。 f1可以基本使收(放)卷辊的线速度与材料线速 度基本匹配,然后f2部分只需稍微调整即可满足 控制需求,很好地解决了闭环控制中响应快速性 和控制稳定性地矛盾。
Innovation+ Advance
张力闭环速度控制
MD320
AO1 GND
AI2 GND
MD330
X1 COM
收放机 电机可以在 VC/FVC/VF模式下; 张力调节,通过张力反 馈的配重或气缸气压外 力来调节;
调试中要注意PID的作用方向和电机的 实际运行方向对应;
张力反馈
Innovation+ Advance
Never Stop Improving
变频器开环张力控制
速度反馈
线速度输入
仅限于开卷/收卷
Never Stop Improving
汇报大纲
一 MD330产品概况和张力控制基础
二
MD330开环转矩模式应用
三
MD330闭环速度模式应用
四 五
Innovation+ Advance
预驱动和张力锥度应用
张力控制基础--什么是张力控制系统?
什么是张力控制系统?
张力控制系统就是为实现张力控制而必 须的系统构成。 典型的张力控制系统包括: 1、张力控制器(含专用变频器) 2、张力检测器 3、磁粉制动器或离合器。 功能: 能够持久地控制料带输送时的张力。这 种控制对机器的任何运行速度都必须保 持有效,包括机器的加速、减速和匀速 。即使在紧急停车情况下,它也有能力 保证料带不产生丝毫破损。
techmach张力控制器说明书

techmach张力控制器说明书techmach张力控制器是一款高性能、可编程的张力控制设备,它由微处理器(MEC)、变频器及控制器组成。
该产品具有高度集成化,并提供了多个版本的张力控制技术方案。
它可以用来自动编程和控制各种张力变化,具有体积小易携带的特点。
因此,可以满足不同客户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以实现全自动控制方式与 PLC相结合,使自动化生产线的操作更加简单。
一、专利名称:一种全自动生产线控制方式一种全自动生产线控制方式是一种基于 PLC的张力控制器,包括张力控制器、微处理器、PLC控制器、触摸屏及 PLC。
其中,张力控制器和电机控制器通过 PLC连接,电机控制器将 PLC 接入 PLC控制器,将电机连接到 PLC控制器,通过 PLC对电机进行控制。
控制器将电机的转速进行输入输出组合,从而实现张力控制。
本发明实现了全自动控制方式与 PLC相结合,实现了PLC控制张力控制器。
其中, PLC能够检测到张力控制后电机和触摸屏发出回位信号,变频器能够检测到张力控制后电机和触摸屏发出对应信号并反馈给控制器进行回位回位操作;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全自动方式与 PLC相结合方式,能实现张力控制后电机和触摸屏发出对应信号并反馈给控制器进行回位回位操作。
二、专利号: ZL200710842897.3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全自动无级张力控制设备,能够实现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各种张力的自动控制。
本实用新型采用全自动控制方式,可实现自动编程和控制各种张力变化,可满足自动化生产线中各种张力变化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通过自动编程实现张力信号的采集和输出,且可以自动识别不同状态下的不同张力信号,因此可以实现全自动控制。
该全自动控制方式利用 PLC编程实现不同张力控制信号的采集和输出,并根据实时生产需求自动调节各种张力信号的输出来实现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各种张力变化的自动控制。
本实用新型产品采用了全自动控制方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能减少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MART MATRIX FEEDER 出错信息 ...............................................................................................................43 Ultrafeeder 参数与 Smart Matrix Feeder 参数对照表...........................................................................................44
SMART MATRIX FEEDER
- ii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电气连接和接口
1
SMART MATRIX FEEDER 、ULTRAFEEDER 和 PC 之间的连接
SMART MATRIX FEEDER 、ULTRAFEEDER 和 PC 之间的连接
下面的框图为以下几个装置之间的连接:SMART MATRIX FEEDER 中心, ULTRAFEEDER 装置和 PC。
SMART MATRIX FEEDER
操作手册 中文 CHINESE
Ver 1.2 – 2008.03
SMART MATRIX FEEDER - 1.1 版 – 2007 年 11 月 BTSR 版权所有。 本手册适用于 SMART MATRIX FEEDER 系统的用户,可用于配备有 ULTRAFEEDER 送纱线机装置的纺织 机的控制/监察。建议在开始连接和使用系统之前,认真地阅读手册上的说明。 BTSR 保留在任何时候,不做通告,修改手册内容的权力。 对于任何技术问题或商务问题,请与我们就近的供货商或 BTSR 的销售商联系,或者与我们直接联系。我们 会非常乐于满足您们的任何需求。 感谢您们对我们的信任 e 并祝工作愉快。
i
引言
引言
引言
祝贺您选择了 BTSR 的式样。 我们的 SMART MATRIX FEEDER 监控和编程终端与 ULTRAFEEDER 送纱线装置配合在一起,您们得到了 一个革新的方案的保证,在它的种类中是独一无二的,能够为您们的删除质量控制提供多种优点。 SMART MATRIX FEEDER 系统系由 BTSR 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为了简化和优化: • ULTRAFEEDER 装置的编程, • 系统的配置, • 生产的监控。 虽然 ULTRAFEEDER 装置是能够最大可能自主运行的单元,与 SMART MATRIX FEEDER 终端结合起来更 显著地方便了装置的编程操作,而且此外还允许查看图形和统计数据,它们有助于对生产的控制和改善产品质 量。
SETUP → IDENTIFY
在描述编程功能中表示在菜单的那一项(SETUP)下的功能(如 IDENTIFY)。
SMART MATRIX FEEDER
-i-
目录
目录
1 – 电气连接和接口
SMART MATRIX FEEDER 、ULTRAFEEDER 和 PC 之间的连接....................................................................1 SMART MATRIX FEEDER 和 ULTRAFEEDER/PC 之间的接口 .......................................................................2
下图为 Smart Matrix Feeder 中心单元的电气连接(管脚设置)。 “打印机”和“USB”连接器目前还尚未在 Feeder 的应用上使用。
纺织机接口
由 KTF/PW4 供电 由 KTF/PW4 供电
!
PC 的使用主要是为在 SMART MATRIX FEEDER 中心上进行固件的更新升级。
SMART MATRIX FEEDER
-1-
SMART MATRIX FEEDER 和 ULTRAFEEDER/PC 的接口
SMART MATRIX FEEDER 和 ULTRAFEEDER/PC 之间的接口
本手册的目标
本手册的编制旨在向 SMART MATRIX FEEDER 系统的使用者提供重要的、基本的信息,以便: • 正确地安装和连接系统构件(SMART MATRIX 中心和 ULTRAFEEDER 装置) • 根据应用需求配置系统以及对各不同功能参数编程 • 提取和理解系统的各出错信息和效率数据 • 使用系统提供的各种诊断功能,维护和功用(系统的构件测试,固件的升级等等)
在本手册种所描述的产品符合 Direttiva EMC 2004/108/CE 和 Direttiva BT 2006/95/CE 中的要求。.
BTSR 的所有产品都具有专利并采用了唯一的、具有有点和有高技术含量的解决方案。
Adobe Acrobat 是 Adobe Systems Incorporate 的一个商标。 BTSR® 是 BTSR International S.p.A.的“Best Technology Study & Research” 注册商标。
手册的咨询的引导
本手册分为 3 个部分:
第 1 部分 – 第 2 部分 – 第 3 部分 –
谈及连接图及各个连接的电气接口。 谈及 SMART MATRIX FEEDER 终端使用的操作说明和各参数的配置和编程说明。 谈及出现异常情况时可能的信号以及一些可供参考的表格。
使用的符号体系
!
着重提示那些注意、警示和要读者多加小心的地方
2 – 使用说明
SMART MATRIX FEEDER 的功能 ..................................................................................................................3 SMART MATRIX FEEDER 的菜单结构............................................................................................................11 装置的配置和数字分配.....................................................................................................................................12 SMART MATRIX FEEDER 编码.......................................................................................................................14 ULTRAFEEDER/SMART MATRIX FEEDER 的 I/O 配置 ..................................................................................15 计算效率的方式................................................................................................................................................16 设置 Keycode ....................................................................................................................................................17 通讯测试 ..........................................................................................................................................................19 装置的偏置 .......................................................................................................................................................20 SMART MATRIX FEEDER 液晶显示器的调整 .................................................................................................21 关于 SMART MATRIX FEEDER 的信息 ...........................................................................................................22 式样编程 ..........................................................................................................................................................23 式样装载 ..........................................................................................................................................................28 图形显示 ..........................................................................................................................................................30 效率数据 ..........................................................................................................................................................35 计数器异常的显示 ............................................................................................................................................36 LEARN 的配置 .................................................................................................................................................38 LEARN 功能的操作注意...................................................................................................................................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