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第二单元第1课《巴黎和会》课外阅读材料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选修3第二单元第1课 巴黎和会

高中历史选修3第二单元第1课 巴黎和会

第2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1课巴黎和会
一.凡尔赛宫里的勾结与争夺
1.巴黎和会,时间:1919.1.18 三巨头:英、法、美
2.各有打算
美:扩大影响,称霸世界
法:削弱德国,树立欧洲霸主地位,扩大非洲殖民地
英:吞并德殖民地
日:攫取德在山东权益
3.焦点问题:处理德国
法:严厉制裁德国(归还阿尔萨斯-洛林,莱茵非军事区,萨尔煤矿) 英美:不同意过分削弱德国,以免法独霸欧洲大陆
4.重要问题:中国山东问题,英美法同意转交日本
二.《凡尔赛合约》(对德国合约)1919.6
1.内容
(1)德国疆界问题
西部: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莱茵河西岸协约国占领15年 南部:奥地利独立,捷克斯洛伐克独立
东部:波兰独立,波兹南划给波兰,开波兰走廊,担泽由波兰管理
(2)德国放弃全部海外殖民地
(3)限制军备,莱茵非军事区
(4)支付战争赔款
2.影响
(1)帝国主义国际体系开始建立
(2)在国际关系中埋下滋生罪恶的种子。

第2单元 第1课《巴黎和会》(含详解)

第2单元 第1课《巴黎和会》(含详解)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历史选修3课堂探究:第二单元第1课 巴黎和会 含答案 精品

历史选修3课堂探究:第二单元第1课 巴黎和会 含答案 精品

课堂探究探究点战后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争霸计划史料导入法国以最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两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但归还时不应像根据1815年条约那样分割得支离破碎,应按照1790年以前的边界归还。

这样我们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

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互动探究根据史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法国主张如何处置德国。

其目的是什么?提示:法国主张把德国瓜分为若干个国家并加以控制,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

法国持这种主张的目的是企图建立欧洲大陆的霸权。

名师精讲战后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争霸计划1.美国的计划(1)体现在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之中,它以不得有秘密的国际协定作为伪装来反对其他国家在排除美国的情况下订立分赃的密约。

(2)它提出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和消除一切贸易壁垒,来反对英国的海上霸权,以推行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3)它建议组建国际联盟,企图使它成为美国争霸世界的工具。

2.英国的计划(1)执行传统的大陆均势政策,不愿过分削弱德国,企图利用德国来抗衡法国、遏制苏俄。

(2)吞并已经到手的德国殖民地和土耳其的一些领土。

(3)利用日本的支持,在太平洋上与美国争雄。

(4)利用美法矛盾,对抗法国,防止法国称霸欧洲大陆。

3.法国的计划:削弱甚至肢解德国;企图在东欧建立亲法的屏障;扩大在非洲和近东的殖民地。

4.意大利的计划:占据南斯拉夫和土耳其的大片土地,使自己在地中海地区处于支配地位。

5.日本的计划:攫取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分享战前德属太平洋岛屿,巩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优势。

【例题】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曾提出“十四点原则”,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恢复世界和平的基本方针。

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却嘲弄说:“上帝也只提出十诫,威尔逊却要十四点。

”这种说法反映出当时的和会()A.十四点原则在巴黎和会上全部实现B.主控和会的战胜国领袖意见各异C.法国和美国的立场完全一致D.法国之所以接受十四点原则是出于英美联手强迫题目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历史材料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高二历史选修3:第二单元第1课巴黎和会

高二历史选修3:第二单元第1课巴黎和会

和平的“十 四点原则”
(六)归还俄国被占之领土。
(七)归还比利时被占之领土。
(八)撤退法国境内盟军,解决阿尔萨斯(Alsace)及罗伦(Lorraine) 问题,并归返法国。
(九)依民族自决原则,重划意大利边界。
(十)依民族自决原则,重划奥匈领域
(十一)依民族自决原则,重划巴尔干各国边界,恢复罗马尼亚、塞尔维 亚及门的内哥等国的领土。
国。对此,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可以把德国的殖民
地美剥、夺英,、把法它同的意军把队减德到国仅在够山警东察的的全力部量权,益把转它交的给海军日减本
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结果还是平等的;如德国觉得1919 年的和约不公平,它时时可以对征服者报复……为了这些 理由,所以我坚决反对超出必要的范围把德国人民从德国 的统治下割给别国。”
某新政府官员:
我们接受停战和进行媾和谈判,是为了给新德国带来 和平,但是,实际上我们给新德国的第一个礼物竟然 是一个被强加的屈辱和约。
某前政府官员:
在凡尔赛宫里的胜利者们,津津乐道地商讨着如何瓜 分战利品,如何让德国承担战争责任时,他们都忽视 了他们自己应该承担的战争责任。
某工人:
我期待着战争的结束,我盼望着过上和平和安定的生活, 但是和约毁灭了我的愿望,它迫使我为巨额的赔款而工 作,难道这就是我为和平而必须付出的代价吗?
(十二)土耳其自治,开放达旦尼尔海峡。
(十三)恢复波兰之独立。
(十四)议定宪章,组织国际联盟,保障各国政治独立领土完整,不论国 家之大小,一律享受同等权利。
美国总统威尔逊。 此人原是大学历 史教授,后来当 了校长,又当了 总统,人称
“百灵鸟”。
法国总理克里 孟梭,78岁高 龄,说话声音 沙哑,外号 “老虎总理”。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1课 巴黎和会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1课  巴黎和会
从代表的不同权利上可以看出巴黎和会具有什么特点? 分赃和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美国总统威尔逊。美国学术地位最高的总统 历史教授、和平王子、救世主.博学多才,工 于辞令,人称“百灵鸟”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老谋深算,能言善辩。 被称为“狡猾的狐狸”
法国总理克里孟梭,78岁高龄,政治手段狠毒, 发言咄咄逼人,曾以18次倒阁成功而著称。外 号“老虎总理”
美国的工业总产值由239亿增至620亿,商品输出由23亿美元 增至62亿美元,国外投资也由20亿美元增加到1919年的70亿美 元。……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美国掌握了世界黄 金储备的40%以上。
我们应当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而谁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谁就应当 管理它。
——威尔逊
美国学术地位最高的总统 历史教授、和平王子、救世主
保持欧洲均势, 维持霸主地位
日本代表牧野——对涉及东亚问题争 吵不休,毫不相让,对欧洲事务漠不 关心。 (“沉默的小伙伴”)
意大利首相奥兰多,对意大利利益有关的问题 谈起来滔滔不绝(“无足轻重的伙伴”)
中国代表顾维钧——中国近现代 历史上最年轻的使节,据理力争, 态度坚决。
国家
战后实力
参加会议的目标
波兰走 廊
阿尔萨斯 和洛林
萨尔区莱茵河西 岸地区莱茵 Nhomakorabea东 岸地区
奥地 利
归还波 兰
非 武
占装 领区 年
15
洛 萨尔





这幅刊登在1921年德国一 家杂志上的漫画将英、法、 美、意日比做一只五头怪兽, 它将德国踩在脚下,贪婪地 将其内脏吞食殆尽。
“五头怪兽”
如何看待《凡尔赛和约》?
“这个和约,正如其他和约一样,只不过是战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第二单元第1课《巴黎和会》课外阅读材料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第二单元第1课《巴黎和会》课外阅读材料

《第1课巴黎和会》课外阅读材料▲听到停战的消息,巴黎街头人们欣喜若狂。

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说:”吻我的姑娘有500多个了。

“★停战后德军回到柏林,市民热烈欢迎。

内心的喜悦洋溢在士兵和姑娘的脸上。

■会议延续了5个多月,但全体会议仅召开了7次,其他时间多是在大国的秘密会议私下磋商中度过的,据统计,四大国(英、美、法、意)的秘密会议开了145次。

以至于在无休止的秘密会议期间,大部分代表无事可做,游览巴黎以打发时间。

▲和会三巨头都带着各自国家的特色前去谈判:威尔逊带着美国的仁慈,确信美国的方式是最好的,……克雷孟梭则带着法国深沉的爱国精神,胜利的安慰以及对德国复兴永远的忧惧。

劳合乔治则关心英国的殖民地及强大的海军,每个人代表国家的利益,同时也代表个人。

——《大国的博弈》思考:“美国的方式”是什么?法国的“爱国”如何体现?英国关心的是什么?★巴黎和会上,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主要的战胜国提出了哪些要求?其出发点是什么?法国:收复失地,削弱甚至肢解德国,以确立自己在欧洲大陆的霸权。

法国的打算比较集中和单一,围绕严厉制裁和防范德国展开。

英国:采取传统的“大陆均势”政策,保持和加强海上霸权。

英国由于利益分布广泛,意图比较复杂。

美国:以“十四点原则”逐步实现其统治世界的野心。

美国最为跃跃欲试,想法颇多。

战争成就了美国经济,也刺激了美国的政治野心。

日本:攫取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并占领战前德国在太平洋上控制的岛屿。

日本的图谋比较现实和具体,它对欧洲的争夺没有胃口,■凡尔赛宫见证了法国和欧洲的近代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而与巴黎和会巧合的是40多年前就在这里,德国人在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人之后,在法国人的皇宫里举行了德意志帝国统一的仪式,这对法国人来说是一件巨大的耻辱事件。

40多年后的今天法国人仍然选择在这里,举行战败国──德国签署带有屈辱性质的《凡尔赛和约》的签字仪式。

算是法国人对那场战争失败的雪耻。

▲巴黎和会上的“巧合”与刻意安排:◇举办和会的地点——凡尔赛宫◇《凡尔赛和约》签字的地点——凡尔赛宫镜厅◇会议正式召开的时间——1919年1月18日◇会议结束和签字的时间——1919年6月28日★会议正式召开的时间和地点——1月18日、凡尔赛宫:当年德国在凡尔赛宫举行德国统一仪式的时间是1871年1月18日。

2019-2020年新一线同步人教版历史选修三讲义:第二单元+第1课+巴黎和会及答案

2019-2020年新一线同步人教版历史选修三讲义:第二单元+第1课+巴黎和会及答案

第1课巴黎和会[目标导航]一、凡尔赛宫里的勾结与争夺1.巴黎和会的召开(1)时间:1919年1月18日~6月28日。

(2)参加国:27个国家,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外。

(3)实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4)操纵者: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

2.与会国的目的(1)美国: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扩大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进而称霸世界。

(2)英国:①目的:扩大和巩固“大英帝国”版图。

②措施:支持日本在太平洋与美国争雄;利用美国遏制法国。

(3)法国:削弱乃至肢解德国,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4)日本: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并占领战前德国在太平洋上控制的岛屿。

思维点拨帝国主义战争的目的是掠夺,而外交是战争的延续。

所以,巴黎和会的目的就是要瓜分战利品,宰割战败国。

而由于帝国主义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是实力至上,所以欧美列强成了会议的主导者。

3.勾结与争夺(1)焦点问题:如何处理德国。

法国:严厉制裁和肢解德国,收回阿尔萨斯—洛林。

英国: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并得到美国支持。

英美:反对法国肢解德国的计划,但表示如果法国遭德国进攻,将援助法国。

(2)山东问题①态度:日本企图攫取中国山东,得到英法的支持,中国坚决要求收回山东。

②结果:英、法、美同意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转交给日本。

③影响:引发五四运动,参加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签字。

归纳总结英国根据传统的“大陆均势”政策,不希望德国被肢解或过分削弱,目的是以德国抗衡法国、制约苏俄。

但英国又要凭借其实力和战胜国的有利地位,保存已经到手的德国殖民地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一些领地,巩固既得利益,恢复和保持自己的霸权地位;同时,利用日本的支持在太平洋上与美国争雄。

二、《凡尔赛和约》1.签订:1919年6月28日,签署《凡尔赛和约》。

2.内容易混易错1.《凡尔赛和约》仅仅是战胜国之间暂时相互妥协的产物,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得到了暂时的解决。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教案:2-1巴黎和会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教案:2-1巴黎和会 Word版含答案

第1课巴黎和会(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巴黎和会的召开及美、英、法、日等大国的图谋;了解巴黎和会与中国五四运动的关系;理解《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客观作用和局限性。

认识巴黎和会的性质。

理解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知道国际联盟,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以及分析、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运用通过现象看本质和具体分析方法来评价“凡尔赛体系”,运用讨论法、问题研究法解决问题。

3、情感与价值观:对帝国主义的阴谋有正确的认识,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现代的国际意识【重点难点】重点:列强出席会议的图谋及对其的理解;《凡尔赛和约》的核心及对和约的评价。

难点:对《凡尔赛和约》若干问题的理解;对《凡尔赛和约》的评价。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建议】本课的主要问题有一战后战胜国中的帝国主义大国操纵巴黎和会,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目的;《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如何评价《凡尔赛和约》。

学习本课可以通过理解帝国主义在巴黎和会上勾结与争夺的事实,理解巴黎和会的性质,认清帝国主义国家的本来面目。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通过设问、归纳概括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导入新课】提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依据变化的实力重新分割世界,建立了新的国际秩序。

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凡尔赛宫里的勾结与争夺1.巴黎和会的召开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对战败国媾和的会议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

美、英、法的政府首脑操纵了和会。

巴黎和会名义上有27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但决策由美、英、法、意、日五国的政府首脑和外长组成的“十人会议”作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巴黎和会》课外阅读材料
▲听到停战的消息,巴黎街头人们欣喜若狂。

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说:”吻我的姑娘有500多个了。


★停战后德军回到柏林,市民热烈欢迎。

内心的喜悦洋溢在士兵和姑娘的脸上。

■会议延续了5个多月,但全体会议仅召开了7次,其他时间多是在大国的秘密会议私下磋商中度过的,据统计,四大国(英、美、法、意)的秘密会议开了145次。

以至于在无休止的秘密会议期间,大部分代表无事可做,游览巴黎以打发时间。

▲和会三巨头都带着各自国家的特色前去谈判:威尔逊带着美国的仁慈,确信美国的方式是最好的,……克雷孟梭则带着法国深沉的爱国精神,胜利的安慰以及对德国复兴永远的忧惧。

劳合乔治则关心英国的殖民地及强大的海军,每个人代表国家的利益,同时也代表个人。

——《大国的博弈》思考:“美国的方式”是什么?法国的“爱国”如何体现?英国关心的是什么?
★巴黎和会上,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主要的战胜国提出了哪些要求?其出发点是什么?
法国:收复失地,削弱甚至肢解德国,以确立自己在欧洲大陆的霸权。

法国的打算比较集中和单一,围绕严厉制裁和防范德国展开。

英国:采取传统的“大陆均势”政策,保持和加强海上霸权。

英国由于利益分布广泛,意图比较复杂。

美国:以“十四点原则”逐步实现其统治世界的野心。

美国最为跃跃欲试,想法颇多。

战争成就了美国经济,也刺激了美国的政治野心。

日本:攫取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并占领战前德国在太平洋上控制的岛屿。

日本的图谋比较现实和具体,它对欧洲的争夺没有胃口,
■凡尔赛宫见证了法国和欧洲的近代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而与巴黎和会巧合的是40多年前就在这里,德国人在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人之后,在法国人的皇宫里举行了德意志帝国统一的仪式,这对法国人来说是一件巨大的耻辱事件。

40多年后的今天法国人仍然选择在这里,举行战败国──德国签署带有屈辱性质的《凡尔赛和约》的签字仪式。

算是法国人对那场战争失败的雪耻。

▲巴黎和会上的“巧合”与刻意安排:
◇举办和会的地点——凡尔赛宫
◇《凡尔赛和约》签字的地点——凡尔赛宫镜厅
◇会议正式召开的时间——1919年1月18日
◇会议结束和签字的时间——1919年6月28日
★会议正式召开的时间和地点——1月18日、凡尔赛宫:当年德国在凡尔赛宫举行德国统一仪式的时间是1871年1月18日。

法国人把巴黎和会的会址不仅选在了当年德国人耀武扬威的地方,还选择了德国人最值得庆祝的日子,但是所讨论的事情却是如何惩罚德国,法国人再一次以一种隐晦的方式来对德国人进行雪耻。

▲会议结束和签字的日期——6月28日:正是5年前的这一天,奥匈帝国在得到它的强大盟友——德国的支持后,进攻塞尔维亚,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人类遭到空前的浩劫。

今天,战胜国选择在5年后的同一天,让德国人接受协约国对它的审判,算是对德国人和奥地利人的战争失败的羞辱。

■历史课本剧表演:巴黎和会上的六位风云人物:据理力争--- 顾维钧;老虎 --- 克里孟梭;狐狸--- 劳合.乔治;百灵鸟 --- 威尔逊;无足轻重的伙伴 --- 奥兰多;沉默的小伙伴 --- 牧野★作为中国早期职业外交家,早年赴美留学,27岁出任驻美公使,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使节, 著名外交家,才气纵横。

他作为中国全权代表之一出席了巴黎和会,会议上,针对日本代表对中国山东的无理要求,他据理力争,从历史、地理、文化等各方面驳斥了日本代表的种种狡辩。

最后他斩钉截铁地说:“即令日本有驱逐山东德国势力之功,中国亦断不能以天赋之权利为报酬,而播将来战争之种子。

”顾维钧一席话使日本代表狼狈不堪。

他那坚决的态度,流利的口才,有力的论辩,博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许多代表纷纷与他握手祝贺。

但最后,美、英、法三国首脑不顾中国代表的强烈抗议,仍然宣布让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

▲即将召开的和会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机会,中国可以借此谋求某种程度的公平待遇,并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所遭到的惨痛后果加以改正。

——顾维钧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保留德国,牵制法国,制约苏俄,保持和加强海上霸主地位。

目标:保持欧洲均势,维持霸主地位。

他是英国自由党领袖,第一流的资产阶级政客,曾任首相。

因其老谋深算、精明干练、语言犀利而荣膺“狐狸”之外号。

★法国总理克里孟梭:雪耻,收复失地,削弱和肢解德国。

目标: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他是法国顽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他的政治手腕狠毒,发言咄咄逼人,富有煽动性,被称为“老虎”和“倒阁圣手”。

在和会上被推举为大会主席,当其他国家提出异议时,他不是拍案反对,就是以退出会场相威胁,使会议多次陷入停顿和僵局。

▲美国总统威尔逊:美国学术地位最高的总统、历史教授、和平王子、救世主。

主张维护德国,抗衡英法,对付苏俄, 建立国联,逐步统治世界。

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总统,他本人也因博学多才,善于辞令而享有“百灵鸟”之称。

他就提出“十四点”和平原则,俨然以世界领袖自居。

他打破美国总统不离开本国的一贯做法,亲自跑到巴黎参加和会。

在巴黎和会上,他极力想使美国登上第一大国的宝座,称霸世界。

但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毕竟根基不深,它的海军不如英国,陆军不如法国,美
妙的幻想一旦碰到“老虎”讲求实际的强硬主张和狐狸斤斤计较的商人政策,百灵鸟顿时章法大乱,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傻瓜”、“又聋又哑的唐·吉诃德”。

■“享有整体利益”的国家: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出席代表各五人,有权出席一切会议。

“享有局部利益”的国家:比利时、塞尔维亚、中国等国代表各二到三人,只能参加讨论与之有关问题的会议。

其他国家:每国代表一人,仅在讨论的问题涉及这些国家时才能出席。

★美国提出的十四点计划:公开缔结和约;公海航行自由;平等贸易;裁减军备;民族自决;建立国联……
▲我们应当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而谁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谁就应当管理它。

——威尔逊
■东方的孔子就如同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放弃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撤冷一样。

——顾维钧★德国将……关于山东省之其他文件所获得之一切权利、所有权名义及特权,……放弃以与日本。

——《凡尔赛和约》第156条
▲帝国主义的行径激怒了中国人民,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爆发。

而和会的决议也突破了北洋政府的最后底线。

在这种情况下,参加和会的中国代表,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和人民反对和约的压力下,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漫画“五头怪兽”:这幅刊登在1921年德国一家杂志上的漫画将英、法、美、意日比做一只五头怪兽,它将德国踩在脚下,贪婪地将其内脏吞食殆尽。

▲《凡尔赛和约》让德国损失了13%的领土(约2.7万平方千米)和10%的人口(约800多万)。

■《凡尔赛和约》是强盗、掠夺者、高利贷者、刽子手和屠夫的和约。

★和约的签订的确达到了一些目的。

如:帝国主义国家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原有的矛盾,经过战争和这个和约对战败国的制裁与掠夺,得到了暂时的解决。

而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随着参加和会预定的外交目的不同程度上的实现,也暂时地得到了缓和。

▲《凡尔赛和约》的强加性和苛刻性,使德国上下对和约产生了强烈的复仇情绪,特别是德国军方的不服情绪。

★德国接受投降是希望得到体面的和平,而得到的却是残酷的掠夺和严厉的制裁。

这对德国新政府、军队和人民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必然激起社会性的普遍复仇情绪。

而这种复仇情绪,在一个军国主义色彩浓厚的国家里,很容易会与战争政策联系在一起,所以,复仇情绪将成为产生战争罪恶的种子。

■和约评价:和约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与战败国,也缓和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使它们通过这个和约达成了利益的妥协,初步建立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