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箫:山屋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第4课《灯笼》同步练习及答案

八年级下册第4课《灯笼》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一单元第4课《灯笼》一、知识点汇总:1、借物抒情知识2、字词积累3、吴伯箫生平及主要作品4、散文开头段落的作用5、散文的线索6、文白相间,善用诗词典故的语言特点二、知识解读与基础训练:1、借物抒情知识是一种以描写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1)请谈谈你对“借物抒情”的认识。

(2) 借物抒情的特点有哪些?2、字词积累(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灯笼(long)领域(yù)焰火(yàn)马前卒(zú)B. 皎洁(jiǎo)褪色(tuì)斡旋(wò)熙熙然(xī)C. 宫灯(gōng)点缀(zhuì)锵然(qiāng)暖融融(róng)D. 怅惘(wǎng)幽悄(qiāo)焚身(fén)滴滴金(dī)(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延烧原野)B. 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卫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

(成绩等显著;卓著)C. 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安静庄严)D. 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

(为人处世的道理)(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罔。

B.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辍。

C.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D.最壮的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斓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3、吴伯箫生平及主要作品。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济南(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

(1)你还知道有关本文作者吴伯萧的哪些方面,请介绍给大家。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吴伯箫 菜园小记》教案附作业优化设计及答案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吴伯箫 菜园小记》教案附作业优化设计及答案

菜园小记吴伯箫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以小见大和记叙、描写、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学习延安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重点难点1.重点放在以小见大,记叙、描写、抒情融合的写法上。

2.难点是引导学生领会“散文形敬神不散”这一特点。

教学过程一、预习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肥硕(shuo4〕自给(ji3) 姹紫嫣红(cha4)(yan1)槿(jin3)甬(yong3)稠(chou2)绛紫(jiang4)菜畦(qi2)侍弄(shi4)窖(qiao4)韭菜(ic)石窠涔cen)洌(lie4) 濯(zhuo2)杈(cha4)矍烁(jue2 shuo4) 掐(qia1)腌渍(yan1 zi4)庶(shu4)抟tuan2)一苔(tai1)煦暖(xu4)芜荽(yan2 sui1)茬(cha2)2.解释下列词语。

(l)姹紫嫣红:形容颜色好看。

(2)繁盛:繁荣兴盛。

(3)异香:异乎寻常的的香味。

(4)见缝插针:比喻尽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或时间。

(5)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好处、长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6)涔涔地:形容泉水不断地流出。

(7)夜雨剪春韭:见杜甫(赠卫八处士)诗句:“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shang1)(古酒杯)”。

(8)沁人心脾:指呼吸到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

(9)西河南阳之寿:(礼记·檀引曾子谓子夏曰。

“吾与汝事夫子于洙泅之间,退而老于西河之上。

(抱朴子):“南阳鄜县山中有甘谷,谷中皆菊花,花堕水中,居人饮之多寿,有及一百四五十岁者。

”课文指高寿。

3.(1)粗读课文,为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中心。

(2)思考预习提示。

二、导入1.作者作品简介。

吴伯萧(1906)原名吴熙成,曾用笔名山屋,天节荪。

山东省莱芜县人。

抗战第二年赴延安。

曾先后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秘书长,陕甘宁边区教育厅科长,张家口华北联大中文系副主任,东北大学社科院副院长,文学院副院长,主编《东北文化),全国解放后,任东北教育学院副院长,人教社副社长,文学讲习所所长,〈文艺学习〉编委,中科院文研所副所长。

文学作品中陌生化例子

文学作品中陌生化例子

文学作品中陌生化例子在阅读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语言似乎不符合语法规范和逻辑原则但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这些语言不受语法规范的制约和制约,给人一种新颖、强烈的审美刺激,我们称之为这种语言为"陌生语言"。

它主要出现在诗歌、小说、散文中,常见于。

由于其独特的酯功能,值得我们重视。

一、语言“陌生化”的主要类型1.名词并置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诗句由名词组成,写早行情景,历历在目,脍炙人口。

2.主谓反常他配①潮湿的鸟声还沾在睫毛(采莲子)②晨钟云外湿(杜甫《夑州雨湿不得上岸》)例①“鸟声”(主语)与“沾在睫毛”(谓语)反常搭配。

例②“晨钟”与“湿”反常搭配。

③蛙声在故乡的田野里/长势良好(黎云智《蛙声》)④夏也荷过了/秋也蝉过了/今日适逢小雪(洛夫)例③说“蛙声”(主语)“长势良好”(谓语),主谓反常搭配,展现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意境,清新宜人,耐人寻味。

例④诗人别出心裁,“夏”与“荷”、“秋”与“蝉”反常搭配,既点时间推移,又蕴含着“夏荷”与“秋蝉”之形象。

⑤得得的马蹄声又仿佛一路轻的撒到山上去了。

(吴伯箫《山屋》)⑥可惜的是这张脸填错了性别,竟然长在男子汉马而立的身上,使一个三十七岁,非常干练的办事员,却有着一张不那么令人放心的娃娃脸!(陆文夫《围墙》)例⑤和例⑥分别出自散文或小说,例⑤用“撒”形容马蹄声,突出了马蹄声细脆轻快的特点。

例⑥说“这张脸填错了性别”,颇有意趣,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⑦罗汉大爷的双耳底根上,只流了几滴血,大爷双耳一去,整个头部都变得非常简洁。

(莫言《红高粱》)“简洁”通常形容语言,莫言创造性地用“简洁”来形容头部,新奇、贴切,令人叫绝。

3.动宾反常搭配①我是你河边破旧的老水车,/千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②梦想,好像一张有奖有息的奖券,买了至少也不会赔本。

你可以向梦想的银行透支快乐。

(姜丰《痴人说梦》)例①“纺”与“疲惫的歌”动宾反常搭配,例②“透支”(动)与“快乐”(宾)反常搭配,都显得新颖别致。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灯笼》知识点总结训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灯笼》知识点总结训练

第4课《灯笼》一、知识点汇总:1、借物抒情知识2、字词积累3、吴伯箫生平及主要作品4、散文开头段落的作用5、散文的线索6、文白相间,善用诗词典故的语言特点二、知识解读与基础训练:1、借物抒情知识是一种以描写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1)请谈谈你对“借物抒情”的认识。

(2) 借物抒情的特点有哪些?2、字词积累(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灯笼(long)领域(yù)焰火(yàn)马前卒(zú)B. 皎洁(jiǎo)褪色(tuì)斡旋(wò)熙熙然(xī)C. 宫灯(gōng)点缀(zhuì)锵然(qiāng)暖融融(róng)D. 怅惘(wǎng)幽悄(qiāo)焚身(fén)滴滴金(dī)(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延烧原野)B. 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卫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

(成绩等显著;卓著)C. 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安静庄严)D. 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

(为人处世的道理)(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罔。

B.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辍。

C.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D.最壮的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斓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3、吴伯箫生平及主要作品。

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济南(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

(1)你还知道有关本文作者吴伯萧的哪些方面,请介绍给大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灯笼》教学设计+同步习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灯笼》教学设计+同步习题

《灯笼》教学模式介绍“探究式教学”是以自主探究为主的教学。

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探究或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学生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自我获取,自我求证的方式深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的课程环节: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设计思路说明这篇散文充分体现了形散神聚的特点,它写法多样,结构自由,不拘一格,但中心最后又非常集中,我们可以看到吴伯箫对民俗的思考,以及升华为一种家国情怀。

学生应该摆脱概念化的散文阅读观念。

要通过多读一些散文,探究不同风格作家不同写法的好处。

教材分析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这篇课文主要以灯笼切入,进行对民俗的思考,同学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过去的生活方式,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学习中要注意体会作者娓娓道来中寄寓的情思,品味语言。

教学目标1. 体会作者散文的自由笔法,融汇个人经历、乡情民俗、诗词典故的写作方法;2. 了解作者抒写了哪些关于灯笼的记忆,体会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了解作者抒写了哪些关于灯笼的记忆,体会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阅读吴伯萧的散文作品《记一辆纺车》。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提起灯笼,你会想到什么?你的家里有灯笼吗?过年时商店门前高挂的红灯笼?戏台上的布景?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年代,灯笼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是生活和情感的纽带,承载着亲情,抒写着繁华,以及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二、检查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效果1.介绍吴伯萧,教师补充。

内容要点:吴伯萧(1906—1982)原名熙成,笔名山屋、山荪,是我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

中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陌生化”现象

中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陌生化”现象

中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陌生化”现象在阅读实践中,咱们常常会碰到看似不符合语法标准和逻辑事理却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的语言,这些语言不受习见的语法标准的限制和束缚,给人以新颖、强烈的审美刺激,咱们把这种语言称为“陌生化语言”。

它要紧出此刻诗歌中,小说、散文中也常可见到。

由于它具有独特的表意功能,应引发咱们的重视。

一、语言“陌生化”的要紧类型1.名词并置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诗句由名词组成,写早行情景,记忆犹新,脍炙人口。

2.主谓反常他配①潮湿的鸟声还沾在睫毛(采莲子)②晨钟云外湿(杜甫《夑州雨湿不得上岸》)例①“鸟声”(主语)与“沾在睫毛”(谓语)反常搭配。

例②“晨钟”与“湿”反常搭配。

③蛙声在故乡的田野里/长势良好(黎云智《蛙声》)④夏也荷过了/秋也蝉过了/今日适逢小雪(洛夫)例③说“蛙声”(主语)“长势良好”(谓语),主谓反常搭配,展现出“稻花香里说康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意境,清新宜人,耐人寻味。

例④诗人别出心裁,“夏”与“荷”、“秋”与“蝉”反常搭配,既点时刻推移,又包括着“夏荷”与“秋蝉”之形象。

⑤得得的马蹄声又恍如一路轻的撒到山上去了。

(吴伯箫《山屋》)⑥可惜的是这张脸填错了性别,竟然长在男子汉马而立的身上,使一个三十七岁,超级干练的办事员,却有着一张不那么令人安心的娃娃脸!(陆文夫《围墙》)例⑤和例⑥别离出自散文或小说,例⑤用“撒”形容马蹄声,突出了马蹄声细脆轻快的特点。

例⑥说“这张脸填错了性别”,颇成心趣,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⑦罗汉大爷的双耳底根上,只流了几滴血,大爷双耳一去,整个头部都变得超级简练。

(莫言《红高粱》)“简练”通常形容语言,莫言制造性地用“简练”来形容头部,新奇、贴切,令人叫绝。

3.动宾反常搭配①我是你河边破旧的老水车,/千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②妄图,仿佛一张有奖有息的奖券,买了至少也可不能赔本。

你能够向妄图的银行透支欢乐。

吴伯箫散文创作风格

吴伯箫散文创作风格

吴伯箫散文创作风格吴伯箫散文创作风格论文导读:吴伯箫从二十年代开始散文创作的艺术实践。

年是吴伯箫散文创作风格的转折期。

其间也显示了作者深刻的思想变化带来的艺术创作风格的嬗变。

嬗变,吴伯箫散文创作风格。

关键词:吴伯箫,散文创作风格,嬗变吴伯箫从二十年代开始散文创作的艺术实践,直至82年逝世,一生作品不算太多,共200多篇,先后创作了《街头夜》、《羽书》、《黑红点》、《潞安风物》、《出发点》、《北极星》、《忘年》、《吴伯箫散文选》、《吴伯箫散文选集》、《吴伯箫文集》等散文集。

抗战以后,他主要写作报告文学,由于接受实际生活和思想意识的变化,其作品内容所触及的对象及范围发生转变,艺术风格上也有显著的变化,用明白晓畅的语言,记事、写人,改变了以前散文中静态的铺叙,要求画面的流动感。

吴伯箫于1925年在《京报副刊》上发表了散文处女作《白天与黑夜》开始,此后坚持散文创作,到一九三一年曾收集四十多篇作品为《街头夜》准备出版,因九一八事变,稿本失散。

大学毕业后到抗战爆发,这时期的主要散文创作结集为《羽书》(文化生活出版社,1941年),主要包括《话故都》、《马》、《夜谈》、《山屋》等。

王统照在为《羽书》写序言的中说:奔走,劳苦,出入艰难,当然很少从容把笔的余暇。

然而《大公报》文艺栏上我读到他的文艺通讯,不但见出他的生活的充实,而字里行间又生动而沉着,绝没有闲言赘语,以及轻逸的玄思,招怅的怀感。

可是也没有夸张,浮躁,居心硬造形象以合时代的八股的格调。

两年间四方流浪,扩大了观察与经验的范围,他的新作定有一样面目。

发表,嬗变。

32年夏天,吴伯箫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山东,先后在青岛的山东大学工作,后又到济南乡村师范、山东省教育厅和莱阳乡村师范等地方任职,同时潜心散文小品的写作。

这段时间内他曾先后结识了诗人减克家、李广田,戏剧家洪深,作家老舍、王统照等人,他们经常在一起切磋、以文会友,曾三五熟人定期约会,各带小说、诗或散文大家传看品评议论争取彼此推敲各自拼命下功夫,深受他们的影响,且善于借鉴我国古代骄文的写法,运用整齐划一的句式,选用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方法追求韵律的整齐,读来清新飘逸,节奏鲜明,富于诗意。

文学作品中陌生化例子

文学作品中陌生化例子

文学作品中陌生化例子在阅读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看似不符合语法规范和逻辑事理却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的语言,这些语言不受习见的语法规范的限制和束缚,给人以新颖、强烈的审美刺激,我们把这类语言称为“陌生化语言”。

它主要出现在诗歌中,小说、散文中也常可见到。

由于它具有独特的表意功能,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语言“陌生化”的主要类型1.名词并置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诗句由名词组成,写早行情景,历历在目,脍炙人口。

2.主谓反常他配①潮湿的鸟声还沾在睫毛(采莲子)②晨钟云外湿(杜甫《夑州雨湿不得上岸》)例①“鸟声”(主语)与“沾在睫毛”(谓语)反常搭配。

例②“晨钟”与“湿”反常搭配。

③蛙声在故乡的田野里/长势良好(黎云智《蛙声》)④夏也荷过了/秋也蝉过了/今日适逢小雪(洛夫)例③说“蛙声”(主语)“长势良好”(谓语),主谓反常搭配,展现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意境,清新宜人,耐人寻味。

例④诗人别出心裁,“夏”与“荷”、“秋”与“蝉”反常搭配,既点时间推移,又蕴含着“夏荷”与“秋蝉”之形象。

⑤得得的马蹄声又仿佛一路轻的撒到山上去了。

(吴伯箫《山屋》)⑥可惜的是这张脸填错了性别,竟然长在男子汉马而立的身上,使一个三十七岁,非常干练的办事员,却有着一张不那么令人放心的娃娃脸!(陆文夫《围墙》)例⑤和例⑥分别出自散文或小说,例⑤用“撒”形容马蹄声,突出了马蹄声细脆轻快的特点。

例⑥说“这张脸填错了性别”,颇有意趣,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⑦罗汉大爷的双耳底根上,只流了几滴血,大爷双耳一去,整个头部都变得非常简洁。

(莫言《红高粱》)“简洁”通常形容语言,莫言创造性地用“简洁”来形容头部,新奇、贴切,令人叫绝。

3.动宾反常搭配①我是你河边破旧的老水车,/千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②梦想,好像一张有奖有息的奖券,买了至少也不会赔本。

你可以向梦想的银行透支快乐。

(姜丰《痴人说梦》)例①“纺”与“疲惫的歌”动宾反常搭配,例②“透支”(动)与“快乐”(宾)反常搭配,都显得新颖别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伯箫:山屋
屋是挂在山坡上的。

门窗开处便都是山。

不叫它别墅,因为不是旁宅支院颐养避暑的地方:唤作什么楼也不妥,因为一底一顶,顶上就正对着天空。

无以名之,就姑且直呼为山屋吧,那是很有点老实相的。

搬来山屋,已非一朝一夕了;刚来记得是初夏,现在已慢慢到了春天呢。

忆昔入山时候,常常感到一种莫名
的寂寞,原来地方太偏僻,离街市太远啊。

可是习惯自然了,浸假又爱了它的幽静;何况市镇边缘上的山,山坡
上的房屋,终究还具备着市廛与山林两面的佳胜呢。

想热闹,就跑去繁嚣的市内;爱清闲,就索性锁在山里,是
两得其便左右逢源的。

倘若你来,于山屋,你也会喜欢它的吧?傍山人家,是颇有情趣的。

譬如说,在阳春三月,微微煦暖的天气,使你干什么都感到几分慵倦;再加整天的忙碌,到晚上你不会疲惫得
像一只晒腻了太阳的猫么?打打舒身都嫌烦。

一头栽到床上,怕就蜷伏着昏昏入睡了。

活像一条死猪。

熟睡中,踢
来拌去的乱梦,梦味儿都是淡淡的。

心同躯壳是同样的懒啊。

几乎可以说是泥醉着,糊涂着乏不可耐。

可是大大
的睡了一场,寅卯时分,你的梦境不是忽然透出了一丝绿莹莹的微光么,像东风吹过经冬的衰草似的,展眼就青
到了天边。

恍恍惚惚的,屋前屋后有一片啾唧哳哳的闹声,像是姑娘们吵嘴,又像—群活泼泼的孩子在嘈杂乱唱;兀的不知怎么一来,那里“支幽”一响,你就醒了。

立刻你听到了满山满谷的鸟叫。

缥缥缈遥的那里的钟声,也嗡
嗡的传了过来。

你睁开了眼,窗帘后一缕明亮,给了你一个透底的清醒。

靠左边一点,石工们在丁东的凿石声中,说着呜呜噜噜的话:稍偏右边,得得的马蹄声又仿佛一路轻的撒上了山去。

一切带来的是个满心的欢笑啊。

那时
你还能躺在床上么?不,你会霍然一跃就起来的。

衣裳都来不及披一件,先就跳下床来打开窗子。

那窗外像笑着似
的处女的阳光,一扑就扑了你个满怀。

“呵,我的灵魂,我们在平静而清冷的早晨找到我们自己了。

”(惠特曼《草
叶集》)那阳光洒下一屋的愉快,你自己不是都几乎笑了么?通身的轻松。

那山上一抹嫩绿的颜色,使你深深的吸一口气,清爽是透到脚底的。

瞧着那窗外的一丛迎春花,你自己也仿佛变作了它的一枝。

我知道你是不暇妆梳的,随便穿了穿衣裳,就跑上山去了。

一路,鸟儿们飞着叫着的赶着问“早啊?早啊?”的话,闹得简直不像样子。

戴了朝露的那山草野花,遍山弥漫着,也不懂事不懂事似的直对你颔首微笑,受宠若惊,你
忽然骄蹇起来了,迈着昂藏的脚步三跨就跨上了山巅。

你挺直了腰板,要大声嚷出什么来,可是怕喊破了那清朝
静穆的美景,你又没嚷。

只高高的伸出了你粗壮的两臂,像要拥抱那个温都的娇阳似的,很久很久,你忘掉了你
自己。

自然融化了你,你也将自然融化了。

等到你有空再眺望一下那山根尽头的大海的时候,看它展开着万顷碧浪,翻掀着千种金波灵机一动,你主宰了山,海,宇宙全在你的掌握中了。

下山,路那边邻家的小孩子,苹果脸映着旭阳,正向你闪闪招手,烂漫的笑:你不会赶着问她,“宝宝起这样
早哇?姐姐呢?”
再一会,山屋里的人就是满口的歌声了。

再一会,山屋右近的路上,就是逛山的人格格的笑语了。

要是夏天,晌午阳光正毒,在别处是热得汤煮似的了,山屋里却还保持着相当的凉爽。

坡上是通风的。

四围
的山松也有够浓的荫凉。

敝着窗,躺在床上,噪耳的蝉声中你睡着了,噪耳的蝉声中你又醒了。

没人逛山。

樵夫
也正傍了山石打盹儿。

市声又远远的,只有三五个苍蝇,嗡飞到了这里,嗡又飞到了那里。

老鼠都会瞅空出来看
看景的吧,“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心跳都听得见捕腾呢。

你说,山屋里的人,不该是无怀氏之民么?
夏夜,自是更好。

天刚黑,星就悄悄的亮了。

流萤点点,像小灯笼,像飞花。

檐边有吱吱叫的蝙蝠,张着膜
翅凭了羞光的眼在摸索乱飞。

远处有乡村味的犬吠,也有都市味的火车的汽笛。

几丈外谁在毕剥的拍得蒲扇响呢?
突然你听见耳边的蚊子薨薨了。

这样,不怕露冷,山屋门前坐到丙夜是无碍的。

可是,我得告诉你,秋来的山屋是不大好斗的啊。

若然你不时时刻刻咬紧了牙,记牢自己是个男子,并且想
着“英国的孩子是不哭的”那句名言的话,你真挡不了有时候要落泪呢。

黄昏,正自无聊的当儿,阴沉沉的天却又
淅淅沥沥的落起雨来。

不紧也不慢,不疏也不密,滴滴零零,抽丝似的,人的愁绪可就细细的长了。

真愁人啊!想
来个朋友谈谈天吧,老长的山道上却连把雨伞的影子也没有;喝点酒解解闷吧,又往那里去找个把牧童借问酒家
何处呢?你听,偏偏墙角的秋虫又凄凄切切唧唧而吟了。

呜呼,山屋里的人其不坦然蹙眉颓然告病者,怕极稀矣,
极稀矣!
凑巧,就是那晚上,不,应当说是夜里,夜至中宵。

没有闩紧的窗后,应着潇潇的雨声冷冷的虫声,不远不近,袭来了一片野兽踏落叶的悉索声。

呕吼呕吼,接二连三的嗥叫,告诉你那是一只饿狼或是一匹饥狐的时候,喂,伙计,你的头皮不会发胀么?好家伙!真得要蒙蒙头。

虽然,“采菊东篱下”,陶彭泽的逸兴还是不浅的。

最可爱,当然数冬深。

山屋炉边围了几个要好的朋友,说着话,暖烘烘的,有人吸着烟,有人就偎依在床上,唏嘘也好,争辩也好,锁口默然也好,态度却都是那样淳朴诚恳的。

回忆着华年旧梦的有,希冀着来日尊荣的有,发着牢骚,大夸其企图与雄心的也有。

怒来拍一顿桌子,三句话没完却又笑了。

那怕当面骂人呢,该骂的是不会
见怪的,山屋里没有“官话”啊,要讲“官话”,他们指给你,说:“你瞧,那座亮堂堂的奏着军乐的,请移驾那楼上
去吧。


若有三五乡老,晚饭后咳嗽了一阵,拖着厚棉鞋提了长烟袋相将而来,该是欢迎的吧?进屋随便坐下,便尔开
始了那短短长长的闲话。

八月十五云遮月,单等来年雪打灯。

说到了长毛,说到了红枪会,说到了税,捐,拿着
粮食换不出钱,乡里的灾害,兵匪的骚扰,希望中的太平丰年及怕着的天下行将大乱:说一阵,笑一阵,就鞋底
上磕磕烟灰,大声的打个呵欠,“天不早了。

”“总快鸡叫了。

”要走,却不知门开处已落了满地的雪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