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背72篇诗词理解性默写(一)

合集下载

含答案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含答案   高考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4篇)

(1)《劝学》1、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这与《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的观点是相同的。

3、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逍遥游》1、庄子在《逍遥游》一文中,借助“大鹏直上”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其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扶摇直上”2、承上启下的句子: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3、哪几句表明才算是真正的逍遥游?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3)《师说》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是相同的。

2、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择师的标准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4)《阿房宫赋》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呜呼!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赤壁赋》1、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2、苏轼《赤壁赋》中的“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部编版高中语文72篇理解性默写答案汇总

部编版高中语文72篇理解性默写答案汇总

《劝学》1.学不可以已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学不可以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师说》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5.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6.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8.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赤壁赋》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3.舳舻千里,旌旗蔽空4.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6.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而今安在哉7.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8.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9.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10.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3.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4.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15.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答司马谏议书》1.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2.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3.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4、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5、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6、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7、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8、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9、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10、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完整版)高考必背古诗文(高中部分)理解性背诵默写

(完整版)高考必背古诗文(高中部分)理解性背诵默写

高考必背古诗文(高中部分)理解性背诵默写4.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5.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7、荀子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观点。

8、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9、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和荀子《劝学》(作品)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10、“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1、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12、荀子《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13、“君子生非异也”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善假于物也。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14、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

而《荀子.劝学》中则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5、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谏逐离人书:高中新课标推荐背诵72篇古代诗文理解性默写

谏逐离人书:高中新课标推荐背诵72篇古代诗文理解性默写

谏逐离人书:高中新课标推荐背诵72篇古代诗文理解性默写---根据高中新课标要求,推荐学生背诵并进行理解性默写的古代诗文共有72篇。

这些诗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及理解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这72篇古代诗文的简要介绍:1. 《登鹳雀楼》2. 《望庐山瀑布》3. 《静夜思》4. 《古朗月行》5. 《春晓》6. 《夜泊牛渚怀古》7. 《登黄鹤楼》8. 《江雪》9. 《赋得古原草送别》10.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11. 《枫桥夜泊》12. 《登高》13. 《杂诗》14. 《行宫》15. 《出塞》16. 《赋得古原草送别》17. 《夜宿山寺》18. 《江村即事》19. 《兰亭集序》20. 《静夜思》21. 《饮湖上初晴后雨》22. 《静夜思》23.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24. 《古意》25. 《古风·吴山青》26. 《辋川闻钟》27. 《送金陵王维》28. 《将进酒》29. 《登乐游原》30. 《行路难·其一》31. 《洛阳女儿行》32. 《竹里馆》33. 《锦瑟》34. 《山亭夏日》35. 《晏殊》36. 《寻隐者不遇》37. 《八六子·问君能有几多愁》38. 《雪梅·其一》39. 《登鹳雀楼》40. 《惠崇春江晚景》41. 《渔家傲·秋思》42.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43. 《登岳阳楼记》44. 《游子吟》45. 《辛弃疾》46. 《金缕衣》47. 《满江红·怒发冲冠》48. 《赋得古原草送别》49. 《杂曲歌辞》50. 《明月几时有》51.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52. 《满江红·京口北固亭怀古》53.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54. 《登高》55. 《女冠子·昨夜闲潭梦落花》56. 《登楼上省表》57. 《送元二使安西》58. 《饮湖上初晴后雨》59. 《乡村四月》60. 《杂咏二首·其一》61.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62. 《登乐游原》63. 《旅夜书怀》64. 《赋得古原草送别》65. 《应天长·风雨凄凄秋收后》66. 《菩萨蛮·峨眉山月半轮秋》67. 《八部乐·萧萧几叶飞飞花》68. 《江抄穴居即事·其二》69. 《钗头凤·红酥手》70.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71. 《山坡羊·潼关怀古》72. 《鹊桥仙·纤云弄巧》以上是高中新课标推荐的72篇古代诗文,请同学们认真研究背诵,并进行理解性默写,以提高文学素养和对古代文化的理解。

高考必背古诗文(高中部分)必背目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高考必背古诗文(高中部分)必背目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高考必背古诗文(高中部分)必背篇目理解性默写含答案xx年高考必背古诗文必背篇目理解性默写一、《离骚》 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进谏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

2、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用香蕙作佩,又因采集白芷而加上罪名,遭贬黜的句子:,。

3、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叹,这两句诗是: ,。

4、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追求自己心中的目标,纵然九死不悔的语句是:,。

5、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6、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

7、《离骚》中表现诗人怨恨君王过分荒唐,始终不能明了自己心迹的句子是:,。

8、《离骚》中表现诗人忍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句子是:,。

9、《离骚》中写作者向古圣先贤学习,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的句子是:,。

10、《离骚》中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的句子是:,。

11、屈原在《离骚》中揭露楚国朝政的黑暗。

? , ?,诗人巧用比喻,揭露佞臣巧于言语,背违先圣之法,随心所欲,恣意妄为。

? , ?,用比喻揭露人臣不修仁义,背弃忠直,随从枉佞,苟合于世,以求容媚。

12、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屈原在《离骚》中爆发出痛苦而无奈的浩叹:? ,。

?清代朱骥在《离骚辨》中说:?此句无限神情,在‘独’字、‘也’字内,盖大夫遥想从前一片婆心,满腔热血,不意今日到此地位。

?13、《离骚》中用比喻写屈原承继并恢宏先圣遗德,执分守节,不随俗人,正道直行,方正廉洁,与奸佞圆滑的群小不相为谋的语句是:,。

??二、《赤壁赋》1、中苏轼?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真是妙不可言的语句是:,。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高考背诵72篇理解性默写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高考背诵72篇理解性默写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新高考背诵72篇理解性默写统编版高三总复习新高考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72篇理解性默写第一部分文言文(32篇)(一)必修(10篇)1.《论语》十二章(选择性必修上第5课p42)⑴《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孔子认为“好学”要进行实际锻炼,要虚心请教。

⑵《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表达了孔子对“道”的渴慕之情,认为得到“道”,马上死都值得。

⑶《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孔子给出了“君子”与“小人”的评判标准是“义”或“利”。

⑷《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说明学习无处不在,学习以提升自身的修养为要义。

⑸《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孔子认为君子气质形成在于“质”与“文”关系的处理。

只要做到“,”,说明君子气质形成了。

⑹《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曾子认为仁人志士要“弘毅”,陈述了要“弘毅”的原因。

⑺《论语》十二章中“,,”这三句,孔子提出“智者”“仁者”“勇者”的标准。

⑻《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说明儒家对仁的最高标准,孔子认为实现对仁的最高标准的操作方法是“,,,”。

⑼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人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恕”,要实现“恕”必须做到“,”。

⑽《论语》十二章中“,”这两句,孔子教育弟子必须学诗的远、近目标。

3.屈原列传(选择性必修中第9课p82)⑴司马迁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两句,陈述了王听不聪、谗谄蔽明、邪曲害公造成的恶果,这也是屈原创作《离骚》缘由。

⑵在《屈原列传(节选)》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

⑶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但是由于谄媚之人的离间,使屈原处境困窘。

⑷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一原因可能是“怨生”,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原因是屈原“,”。

⑸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离骚》的特点“其文约,其辞微”具体表现是“,”。

⑹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离骚》的特点“其志洁”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是“”,“其行廉”产生的结果是“”。

高中师生必背72篇古诗文[精简版]

高中师生必背72篇古诗文[精简版]

高中年级师生必背古诗文汇编【精品】10-12 年级必背古诗文 72 篇(含解析)文言文(31 篇)(一)必修(10 篇)【篇目一】《论语》十二章(“人而不仁”“朝闻道”“君子喻于义”“见贤思齐焉”“质胜文则野”“士不可以不弘毅”“譬如为山”“知者不惑”“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着乎”“小子何莫学夫《诗》”“君子食无求饱”“克己复礼为仁”)【篇目二】《劝学》(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苟子》【篇目三】《屈原列传》(属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可马迁【篇目四】《谏太宗十思疏》魏征【篇目五】《师说》韩愈【篇目六】《阿房宫赋》杜牧【篇目七】《六国论》苏洵【篇目八】《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篇目九】《赤壁赋》苏轼【篇目十】《项脊轩志》归有光(二)选择性必修(9 篇)【篇目一】《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待坐【篇目二】《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难为俗人言也)司马迁【篇目三】《过秦论(上)》贾谊高中年级师生必背古诗文汇编【篇目四】《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是谓大同)【篇目五】《陈情表》李密【篇目六】《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潜【篇目七】《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篇目八】《石钟山记》苏轼【篇目九】《登泰山记》姚鼐(三)选修(12 篇)【篇目一】《老子》八章(第八章“上善若水”;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第十五章“古之善为士者”;第二十二章“曲则全”;第二十四章“跂者不立”;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辙迹”;第三十三幸“知人者智”;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篇目二】《论语》季氏将伐颛臾【篇目三】《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篇目四】《中庸》(喜是衰乐之未发………万物育焉;博学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篇目五】《礼记》【篇目六】《孟子》一则(敢问夫子恶乎长……则不能也)【篇目七】《逍遥游》(惠子谓庄子曰……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庄子》【篇目八】《谏逐客书》李斯【篇目九】《兰亭集序》王羲之高中年级师生必背古诗文汇编【篇目十】《滕王阁序》王勃【篇目十一】《黄冈竹楼记》王禹偁【篇目十二】《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古代文论选段(6 首)【篇目一】《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篇目二】《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而声名自传于后)曹丕【篇目三】《诗品序》(若乃春风春鸟……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

高考部编版高中语文72篇理解性默写汇总(含答案)

高考部编版高中语文72篇理解性默写汇总(含答案)

必修一理解性默写《劝学》篇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

5.《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6.《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

8、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和荀子劝学中的“,。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9、“,。

”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0、荀子《劝学》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11、“”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1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

而《荀子.劝学》中则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

”14、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

”必修一理解性默写《师说》篇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理解性默写(一)《蜀道难》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 , .2.《蜀道难》中运用夸修辞方法,写出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4.运用夸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 ,.5.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 , .6.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 , .7.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 , !8.白在《蜀道难》一诗中," , ."运用夸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 , "进一步表明.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9.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 ".10.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神话.夸.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 , . , "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那山有多高呢?不言而喻了!11.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容的句子是" , ., ".12.白在《蜀道难》一诗中, , . , 为我们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13.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 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 ,."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14、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 .15.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化用西晋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 , . , "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16.从白《蜀道难》一诗中" , , ."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春江花月夜》17.《春江花月夜》中“,”两句,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

18.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描写了一幅境界深远的图画: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

与此相应的诗句是:,。

,。

19.《春江花月夜》中“,”两句,描写了一幅意境优美的江月图:月光闪耀着千万里光辉,明月朗照在茫茫的春江之中,波光荡漾,清明澄澈。

20.《春江花月夜》中“,。

,。

”四句,写在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

托物寓情, 白云飘忽“扁舟子”的行踪不定。

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21.《春江花月夜》中“,。

,”四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

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把“月”拟人化,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

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

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

22.《春江花月夜》中“,。

,”四句,写思妇与离人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

以鸿雁、鱼龙与自己渴望夫妻团聚的急切心情相比,就更显出了思妇的离愁之深。

23.《春江花月夜》中“,。

,”四句,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游子的思归之情。

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

24.《春江花月夜》中“,。

,”四句,写游子的思归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遥远。

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江树。

25.《春江花月夜》中“,。

,”四句,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幽美恬静的境界: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

26.《春江花月夜》中“,”,写一轮孤月,江天无尘,宇宙澄澈,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梦游天姥吟留别》27.《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28.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29.浪漫主义诗人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和“”令人叹为观止。

30.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用对比衬托手法写天姥山的高峻、挺拔的诗句是:,。

,。

31.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仙人盛会异彩纷呈场面的句子是:,。

32.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33.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

34.描写天门山打开的雄伟气势的句子是:,。

,。

35.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

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

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

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

36.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著名诗人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的句子是:,。

37.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句写登天姥仙山的所见所闻,只见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

38.《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写山之夜景,诗人正迷恋花石美景,千岩万转,忽然夜幕降临了,诗人耳畔回响着从山谷传来的熊的咆叫声,龙的吟啸声。

“,。

,”。

巨大的声响震得山石、泉水、森林、峰峦都在发抖。

此时“,”,天气也急剧地变化,黑沉沉的云天像要下雨,蒙蒙的水面上升腾起烟雾。

高峻雄奇的天姥山有声有色,恰似一个光怪陆离的神奇世界。

39.《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几句写仙境的石门轰然打开,放眼望去,青色的高空广阔无边,望不到边际,在日月的光辉照耀下,金银的亭台楼阁发出夺目的光彩。

《将进酒》40、《将进酒》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 , 。

41、以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自我的诗句是42、《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

43、《将进酒》“ , ”两句是诗人的豪情,也是他的愤慨之语,充分肯定“饮者”的地位。

44、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作者不再抱有幻想、逃于酒乡的诗句 ,45、《将进酒》中抒写万古寂寞之愁的诗句是 ,。

46、《将进酒》中“ , ”两句是诗人酒后的狂言,也是酒后的真言;是诗的豪放,更是诗人的愤激。

47、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又无改变现实,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 , 。

48、《将进酒》中藐视富贵利禄又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

49、气势惊人,以时间空间畴夸,以比喻来表现人生易逝,将黄河的永恒伟大反衬生命短暂渺小脆弱的诗句是: ,50、《将进酒》中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感慨的诗句是 ,51、《将进酒》接着植痛饮为例,呼应只有饮者留其名,表现自我忧愤不平的句子是:“ ,52、举古人为例,呼应只有饮者留其名,表现自我忧愤不平的句子是: , 。

53、诗中的一个转折由悲而乐的以表面的这宣扬及时行乐实为宣泄愤激之情,暂时沉醉酒乡的诗句是: ,54、诗情渐致狂放,与开篇的悲相关合,万古愁的含义更显深沉,表现诗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一句是: ,55、《将进酒》中用比兴手法显示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的诗句是 ,56《将进酒》悲叹时光如水,人生易老“,。

”57.《将进酒》接着植痛饮为例,呼应只有饮者留其名,表现自我忧愤不平的句子是:“,。

”58.《将进酒》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

59.《将进酒》“,”两句是诗人的豪情,也是他的愤慨之语,充分肯定“饮者”的地位。

60.《将进酒》中“,”两句是诗人酒后的狂言,也是酒后的真言;是诗的豪放,更是诗人的愤激。

《蜀道难》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3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6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塞通人烟7噫吁嚱!危乎高哉!8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9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10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11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12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1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14剑阁峥嵘而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16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17.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18.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19.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20.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21.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22.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23.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24.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25.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26.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2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8.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29.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30.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31.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32.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33.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34.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35.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36.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37.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38.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39.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4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