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2》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 2.圆的周长(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 2.圆的周长(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圆 2.圆的周长(第2课时)》的内容。
在前一课时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圆的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本节课将继续深入学习圆的周长,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圆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2.难点: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的模型、绳子、直尺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圆的模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圆的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圆的模型和绳子,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圆的半径有关系,并引导学生尝试推导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圆的周长的计算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计算结果,并给予指导和纠正。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学生运用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进行解决。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解题结果,并给予指导和纠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数学教案《圆的周长》2

数学优质教案《圆的周长》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涉及《圆的周长》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圆周长的定义,圆周率的含义,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及应用,以及相关练习题的解析。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圆周长的概念,掌握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圆周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及运用。
教学重点:圆周长的概念,圆周率的意义,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模型、直尺、圆规、计算器。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如车轮、硬币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圆形物品的周长该如何计算?2. 新课导入(1)让学生观察圆形物品,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是指圆形边缘的长度。
(2)介绍圆周率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圆周率是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3)讲解圆周长的计算公式:C=πd或C=2πr。
3. 例题讲解(1)给出一个圆的直径或半径,让学生计算圆的周长。
(2)给出一个圆的周长,让学生求出圆的直径或半径。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圆周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圆周长的定义2. 圆周率的意义3. 圆周长计算公式:C=πd或C=2πr4. 例题解析5. 练习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直径为10cm的圆的周长。
(2)已知一个圆的周长为31.4cm,求这个圆的半径。
2. 答案(1)C=πd=3.14×10cm=31.4cm(2)r=C/2π=31.4cm/2×3.14≈5cm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圆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程度如何?在教学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2. 拓展延伸:让学生探讨圆周率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圆周率的近似值及其计算方法。
关于圆的周长教案模板九篇

关于圆的周长教案模板九篇圆的周长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材第62-64页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实践探索,理解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根据公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观察、试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体会“由曲变直”的转化思想。
3、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七窍的史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的倍数关系和圆周率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直尺、直径分别为5、6、7、8、9、10厘米的圆纸片、绳子、表格。
教学设计: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创设情境,认识圆的周长。
师:李奶奶决定让小明和小刚进行一次跑步比赛。
方案是这样的:让小明沿着一个边长为d米的正方形跑道跑,让小刚沿着一个直径为d米的圆形跑道跑(假设他俩跑的速度一样);方案一公布,小明就说不公平,同学们,你认为这个方案公平吗?要想判断这个方案是否公平,必须要知道他们所经过的路程是否相等,就必须要算出各自跑道的什么?(周长)师:对,要知道他们所经过的路程是否相等,就必须要算出各自跑道的周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圆的周长的知识。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故事的引入给下面将要学习的内容做了一个情境铺垫,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自然而然地引出新知。
引导探究,展开新课1.情境导入,借助教具直观感知,认识圆的周长。
(1)出示教材62页情境图,想一想,要想计算分别需要多长的铁皮,实际上是求什么?(圆的周长)(2)你知道圆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吗?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片,指出哪一部分是圆的周长?(3)围成圆周长的是一条什么线?明确圆的周长的概念:围成圆的封闭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2.测量圆的周长。
(1)滚动法。
拿出一元硬币,提问:用什么办法才能知道一个圆的周长呢?(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考虑)学生把圆放在直尺边上滚动一周,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的周长。
关于圆的周长教案模板六篇

关于圆的周长教案模板六篇圆的周长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的重要方式。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根据这一理念,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突出两点,一是让学生主动经历数学结论的猜测动手操作,实践验证以及表述的过程;二是对学生放手,还学生自主的空间,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贯穿课堂的始终。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并初步认识了圆的根底上学习的。
它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根本方法的开始,又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以及今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的根底。
学情分析:学生虽然有计算直线图形周长的根底,但第一次接触曲线图形,概念比拟抽象不容易理解,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圆周率的含义会有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直观认识圆的周长,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并能正确灵活应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和实验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归纳、概括〞的学习过程,认识圆周率。
〔2〕经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发现、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抽象、概括,以及发现规律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1)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探究问题的乐趣;(2)结合圆周率的介绍,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科学精神的教育。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利用实验的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验证猜测等过程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对圆周率的认识。
教学准备:⒈圆形物体实物,。
⒉每个学生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圆片,一根线,一把直尺。
四、教法:1、自主探究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寻求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2)》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2)》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2)》数学教案
第5单元圆
第3课时圆的周长(2)
【教学内容】
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
2、理解并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
3、初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测量几组圆的直径和周长,自主发现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值,从而引出圆周率的概念,并总结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对圆周率的认识。
【导学过程】
【知识回顾】
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有何关系?。
六年级《圆的周长》教学设计(精选4篇)

六年级《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六年级《圆的周长》教学设计(精选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圆的周长》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准备一元硬币、圆形纸片等实物以及直尺,测量结果记录表、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起猜想:(一)激发兴趣小黄狗和小灰狗比赛跑,小黄狗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小灰狗沿着圆形路线跑,结果小灰狗获胜。
小黄狗看到小灰得了第一名,心里很不服气,它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
同学们,你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二)认识圆的周长1、回忆正方形周长:小黄狗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正方形的什么?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2、认识圆的周长:那小灰狗所跑的路程呢?圆的周长又指的是什么意思?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元硬币,互相指一指这些圆的周长。
(三)讨论正方形周长与其边长的关系1、我们要想对这两个路程的长度进行比较,实际上需要知道什么?2、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那也就是说,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哪部分有关系?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几倍?(四)讨论圆周长的测量方法1、讨论方法:刚才我们已经解决了正方形周长的问题,而圆的周长呢?如果我们用直尺直接测量圆的周长,你觉得可行吗?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手里的圆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来测量它们的周长?2、反馈:(基本情况)(1)“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2)“缠绕”——用绸带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3)初步明确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板书)化曲为直4、创设冲突,体会测量的局限性刚才大屏幕上小灰狗跑的路线也是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还能进行实际测量吗?如果不能那怎么办呢?5、明确课题: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圆的周长教案5篇(《圆的周长》教案)

圆的周长教案5篇(《圆的周长》教案)下面是分享的圆的周长教案5篇(《圆的周长》教案),以供借鉴。
圆的周长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测量、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周长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通过对圆周率有关数学史料的介绍,结合学生对其中数字的感知,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家对真理的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中国古代科技的兴盛。
4、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体验到实验对猜测的验证作用以及对问题的探索过程,并掌握学习方法,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圆周长公式的过程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学习用具:圆形学具、直尺、计算器、记录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圆形喷水池图片)师导语: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个圆形喷水池。
设计师想在喷水池最外圈每间隔0.5米安装一盏地面灯。
现在,设计师急切地想知道至少要准备多少盏地面灯就够用了。
谁愿意帮助设计师解决这个问题?师追问:喷水池外圈一圈的长度叫什么?(圆的周长又如何计算呢?)引出课题:看来,咱们要想帮助设计师,就要先学习“圆的周长”了。
(板书课题:圆的周长)二、探究新知1、引出定义:赶快拿出你手中的圆形纸片,指着它说说什么是圆的周长?同桌交流。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围成圆的曲线的长)2、猜想:你能猜猜圆的周长可能与圆的哪部分有关系吗?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说说你为什么这样猜?(随着回答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师导语:同学非常勇敢,积极大胆地进行了猜测,这是我们成功的第一步。
但这仅仅是猜测,还不能确定为准确的结论,需要我们做个试验探索,验证一下大家的想法。
3、指导学习方法:那好,看学习要求。
(课件)(指名读)师提问:学习要求中提示我们要怎么做?(测量、填记录单、计算、找倍数)交流测量方法: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测量圆的周长,快跟大家说一说。
圆的周长教案【优秀5篇】

圆的周长教案【优秀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圆的周长教案【优秀5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圆的周长教案篇一教学内容:圆的周长(小学数学九年制义务教材第十册).教学目的: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3.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初步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教具学具:1.学生准备直径为4厘米、2厘米、3厘米圆片各一个,线,直尺.2.电脑软件及演示教具.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谁能说说什么是圆心?圆的半径?圆的直径?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用字母怎样表示?二、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1.指实物图片(长方形)问:这是什么图形?谁能指出它的周长?2.指实物图片(圆)问:这是什么图形?谁能指出它的周长?问:什么是圆的周长?板书: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是圆的周长.3.你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能)4.指实物(用铁丝围成的圆)问:你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5.用拴线的小球在空中旋转画圆.问:你能测量它的周长吗?回答:不能.想一想圆的周长都可以用测量的方法得到吗?(不能)这样做也会不方便、不准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计算圆的。
周长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三、互动请同学们用圆规在练习本上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圆,想一想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条件有关?(半径或直径)再看电脑演示(半径不同周长不同)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或半径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请同学们测量手中圆片的周长(用线或滚动测量),再和直径比一比,看谁能发现其中的秘密?四、学生动手测量、教师巡视指导.五、统计测量结果.观察表中数据,想一想发现什么?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任何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吗?六、电脑演示(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它们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最早发现这个规律的人是谁?圆的周长到底是直径的3倍多多少?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书93页,默读通过实验到3.14.七、看书后回答问题:1.是谁把圆周率的值精确计算到6位小数?2.什么叫圆周率?3.知道了圆周率,还需知道什么条件就可以计算圆的周长?4.如果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直径,r表示半径,表示圆周率,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应该怎样表示?现在你们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谁能很快说出你手中圆片的周长约是多少?(取3.14)八、出示例1:一种矿山用的大卡车车轮直径是1.95米,车轮滚动一周约前进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请同学们想一想:车轮滚动一周的距离实际指的是什么?解:d=1.95 单位:米c=d=3.141.95=6.1236.12(米)答:车轮滚动一周约前进6.12米.九、课堂练习:1.投影: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2.判断下面各题(正确的出示,错误的出示)(1)圆周率就是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所得的商.( )(2)圆的直径越大,圆周率越大.( )(3)圆的半径是3厘米,周长是9.42厘米.( )3.小明和爷爷分别沿小圆(ABCDEA)和大圆两条路线散步圆的周长教案篇二教学内容: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周长计算(课本第62——64页的内容、练习十五第1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径=半径=
(3)、试列式解答。
(4)、通过解答上题,你有什么体会?
2、用一根1.2米长的粗铁丝围成一个圆形铁圈,这个铁圈的半径是多少米?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向你的同伴说一说你的解题思路。
(2)、列式解答。
当堂检测
1、小红量得一个古代建筑中的大红圆柱的周长是3.77米,这个圆柱的直径是多少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课题:第五单元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根据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半径。
2、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
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学习难点
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学法指导
动手操作
知识回顾与准备
求出下面各圆的周长。
1、圆的直径是2厘米,求圆的周长是多少?2、圆的半径是4厘米,求圆的周长是多少?
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__________________
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求: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式: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自学
1、一个圆形水池,周长是37.68米,这个水池的直径是多少米?
(1)、题目中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什么?
2、小东有一辆自行车,车轮的直径大约是66厘米,如果平均每分钟转100周,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200米,大约需要多少分钟呢?
3、一只挂钟的分针长20厘米,经过30分钟后,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多少厘米?经过45分钟呢?
4、一个圆形牛栏的半径是15米,要用多长的粗铁丝才能把牛栏围上3圈?(接头处忽略不计)如果每隔2米装一根木桩,大约要装多少根木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