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外伤的处理原则

合集下载

简述手外伤现场急救处理原则

简述手外伤现场急救处理原则

简述手外伤现场急救处理原则
手外伤是指手部遭受外力直接或间接损伤的情况,常见的手外伤包括切割伤、挤压伤、烧烫伤、骨折等。

在面对手外伤的现场急救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 保护现场安全:在进行手外伤急救时,首先需要确保自己和伤者的安全。

如果现场存在危险因素,如火灾、化学品泄漏等,需要先将伤者转移到安全区域。

2. 停止出血:手外伤常伴随出血,如果出血量较大,应首先尽可能迅速地止血。

可以通过直接用手指或手掌压迫出血部位,或者用纱布、绷带等进行包扎。

如果出血无法控制,应及时就医。

3. 固定骨折:如果手外伤导致骨折,应尽快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以减少伤者的疼痛和进一步的损伤。

可以使用绷带、夹板等物品进行固定,但要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4. 清洁伤口:手外伤后,伤口往往会有大量的脏物和细菌,应尽可能清洁伤口。

可以用生理盐水或清水轻轻冲洗伤口,然后用干净的纱布进行包扎。

如果伤口较大或较深,应及时就医。

5. 缓解疼痛:手外伤常伴随剧烈疼痛,可以通过给伤者使用冰袋或
冷敷进行局部冷敷,减轻疼痛。

如果疼痛无法缓解,可以考虑使用止痛药物,但要遵医嘱使用。

6. 寻求专业医疗:手外伤处理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尽快就医。

无论手外伤的程度如何,都需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评估,以避免出现并发症或伤情恶化。

总之,在进行手外伤现场急救处理时,保护现场安全、止血固定、清洁伤口、缓解疼痛和寻求专业医疗是基本原则。

此外,急救人员还应具备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以提供有效的急救措施,确保伤者的安全和康复。

手外伤诊疗规范

手外伤诊疗规范

手外伤【概述】手是劳动的器官,也是劳动中意外损伤经常损害的器官。

目前我国手外伤的发病率较高,急诊处理方法将直接关系到损伤后手的功能,关系到患者以后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手部创伤修复所涉及的内容既广泛又复杂,本节仅讨论开放性手部开放性损伤的早期处理。

手外伤的损伤原因包括:刺伤、锐器伤、钝器伤、挤压伤和火器伤。

每一种损伤原因所引起的病变各有特点,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切不可掉以轻心。

为了便于讨论,根据手外伤累及组织的不同,在此我们将外伤分为皮肤损伤、肌腱损伤、血管神经损伤、骨折脱位,离断伤不在本节讨论之列。

【诊断标准】1.诊断依据(1)手部外伤史:手部遭受暴力的侵袭,有皮肤的裂伤、碾挫伤、缺损等,常伴有伤口的出血。

(2)伤部疼痛:受伤的手部常伴有较剧烈的疼痛,手的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

(3)手部畸形:外伤后出现手的畸形,多表明有骨折、脱位、手或手指的离断。

(4)手部感觉障碍:外伤后手的皮肤感觉过敏或感觉障碍,多合并有手部神经的损伤。

(5)手部血管的损伤:外伤后受伤部位远端的手指皮肤苍白、暗红、指端干瘪、凉冷,甲床充盈障碍,指端针刺无出血或出血极少呈绛紫色,多表明有手部血管的损伤。

(6)手部肌腱的损伤:外伤后手部关节主动活动功能不全或障碍,被动活动正常,多为肌腱的损伤。

伸直固定除被检查手指之外的的其他手指,若被检查手指近侧指间关节能主动屈曲,则说明指浅屈肌腱完整;否则,则为指浅屈肌腱损伤。

手指的近侧指间关节固定在伸直位,远侧指间关节能主动屈曲,则指深屈肌腱完整;否则,则为指深屈肌腱损伤。

掌指关节、指间关节不能主动伸直,多为手的伸指肌腱和(或)骨间肌、蚓状肌腱损伤。

(7)X线拍片:是手外伤的常规检查,它除了可以明确手外伤是否存在骨折或脱位,还可以了解骨折的类型和移位情况,为治疗提供指导性意见。

手部拍片应包括正位片和斜位片。

符合上述第(1)或第(2)~(7)项中一项可确诊。

【治疗方案】1.治疗原则(1)早期彻底清创:力争伤后6~8小时内完成异物和失去活力的组织的清除。

手部损伤的处理原则

手部损伤的处理原则

手部损伤的处理原则
手部损伤是一种常见的手外伤,一旦发生手部损伤就需要积极的治疗。

手部损伤,早期处理得好,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手的功能,处理不当,可导致伤口感染、组织坏死,疤痕形成、关节僵硬,血运不良等,并且增加了晚期手部治疗的困难,最后导致手部功能的部分或大部分丧失。

手部损伤后,现场处理是重要的环节,不论发生在何处,都应该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及时有效地止血和迅速安全地转运:估计伤者在转送中需时较长,而附近又具备清刨的基本条件,则可应用生理盐水或其他洁净的水冲洗伤口,迅速将污染的组织初步清创、止血、包扎、制动,然后再转送上级医院进一步处理。

(2)防止人为加重损伤:一旦手部被机器卷入后,应立即停止机器的运转,尽快将机器拆开,使伤肢解脱出来,切不可用倒转机器的办法,以免使受伤的手重复损仿。

若肢体部分组织被嵌轧在机器中,也不应急躁地将相连的组织割下或强行撕下,以免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损伤后的手,给予良好的制动,也是十分需要的,这不仅可以防止加重组织的损伤,也可减轻伤者的痛苦。

如果不予制动,伤者在转送途中,骨折断端的尖角,因重力的牵拉、运输工具的震动、肢体的扭转,均有可能加重损伤重要的血管或神经。

在现场,应该就地取材,利用现有的木板、竹条、硬纸板、铁片或塑料板等,将伤肢作适当固定,以防在转运中发生新的损伤。

(3)减少伤口的污染:这是处理开放性手部损份的突出任务,应用清洁的(最好是消毒过的)纱布或干净的布类,将伤口尽早包扎起来,以达到伤口隔离、减少污染的机会。

这里需提醒急救者注意,不要将伤口置于不清洁的水(包括河沟水)中去洗刷,以免污染伤口和增加病人痛苦。

以上就是手部损伤的处理原则。

手外伤的治疗原则

手外伤的治疗原则

手外伤的治疗原则
1. 确定伤害程度:对于手部外伤,需要评估伤害的程度。

包括判断是否存在骨折、关节脱位或软组织损伤等,以确定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2. 控制出血:如果手部外伤引起了出血,应迅速采取控制出血的措施,如用压迫止血或使用止血带。

3. 清洁伤口:如果患者的手部有开放性伤口,首先要将伤口清洁干净,使用消毒剂或药物进行冲洗,以预防感染。

4. 固定骨折:如果手部伤害导致骨折,要采取适当的固定方法,如石膏固定或使用外固定器,以避免骨折移位。

5. 应用冷敷:在手部受伤后,可采用冷敷的方式,以减轻疼痛、肿胀和炎症。

使用冰袋或冷压敷布,每次敷10到15分钟,每天重复几次。

6. 使用止痛药:如果手部外伤引起了疼痛,可以考虑使用非处方止痛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但需按照药品说明进行使用。

7. 进行康复训练:在手部伤愈后,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恢复手部的功能。

康复训练可以包括肌肉强化、关节活动、手指灵活性训练等。

8. 防止感染: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适当的抗生素或进行疫苗接种,以预防手部伤口感染的发生。

重要提示:以上治疗原则仅供参考,请在实际实施时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和建议。

手外伤治疗原则

手外伤治疗原则

手外伤治疗原则一、概述手外伤是指手部受到外力力量作用而引起的损伤,常见的手外伤包括手指骨折、手掌皮肤擦伤、手腕扭伤等。

正确的治疗原则对于手外伤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手外伤治疗的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治疗原则手外伤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1.早期评估和处理早期进行精准的伤情评估对于后续治疗的决策和康复效果至关重要。

在第一时间进行急救措施,如止血、固定等,以减轻病情恶化。

2.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伤情、年龄、身体状况等个体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

不同伤情可能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例如手指骨折可采用石膏固定或手术治疗。

3.早期功能恢复手部是人体重要的工具,因此早期恢复手部的功能对于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至关重要。

治疗过程中应注重手部的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

4.感染预防和处理手外伤容易引起感染,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感染的预防和处理。

保持伤口清洁,定期更换敷料,避免二次感染的发生。

5.综合治疗手外伤治疗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各种治疗手段以提高治疗效果。

三、具体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的手外伤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以下是常见手外伤的具体治疗方法:1.手指骨折的治疗(1)石膏固定对于非移位性手指骨折,可采用石膏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

石膏固定的时间一般为4-6周,期间需定期复查X光片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

(2)手术治疗对于移位性或关节面受累的手指骨折,手术治疗是更好的选择。

手术治疗通常包括骨折复位、内固定和外固定等步骤。

2.手掌皮肤擦伤的治疗(1)伤口清洁手掌皮肤擦伤后,应及时用温开水和肥皂清洁伤口,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2)敷药治疗对于较大面积或较深的手掌皮肤擦伤,可采用敷药治疗。

常用的敷药包括纱布、草药贴膏等。

3.手腕扭伤的治疗(1)冷敷手腕扭伤后,及时进行冷敷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冷敷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多次。

(2)功能锻炼手腕扭伤后,适当的功能锻炼可以促进康复。

手外伤处理原则

手外伤处理原则

手外伤处理原则
一般来说,手外伤治疗原则包括止血、包扎、固定和转运。

1、止血:手外伤多指手的各种伤害。

发生手外伤后,要先注意急救,用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和碘伏消毒,并在医生指导下采用压迫止血法,避免失血过多造成眩晕和休克。

2、包扎:在止血之后,可选用透过无菌布或者干洁棉布将其包覆在患部,而局部可使用绷带加压包扎,这对减少出血很有帮助。

包扎时还要注意松紧适中,避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而造成伤口愈合时间推迟。

3、固定:若手外伤症状较重,已发生与骨骼有关之损伤,可使用竹板和木板固定,以限制手再移动。

4、转运:以上治疗后,需转运至正规医院治疗,如伤口较浅,可由医生消毒包扎,如伤口较深应积极与医生合作缝合治疗。

如发生骨折,可根据医生判断用钢针和克氏针固定骨折处,用石膏避免手活动。

此外,在手部发生外伤的情况下,还要注意伤口的清洁卫生,饮食要清淡,防止伤口发生感染而对病症的康复不利。

手外伤临床诊疗指南

手外伤临床诊疗指南

手外伤临床诊疗指南第一节开放性损伤【概述】手外伤的发生率高,而且大多数是开放性损伤。

手部开放性损伤如能正确处理,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功能。

反之,如伤口感染、组织坏死,可影响伤口愈合和功能恢复,也增加了晚期修复的困难。

所以,开放性手外伤的早期正确处理,是治疗手部创伤的关键。

【临床表现】1.手部伤口,外伤暴力不同可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

2.疼痛,严重者可出现肢(指)体远端的坏死征兆。

3.畸形及功能受限。

【诊断要点】1.明确外伤机制。

2.查体(1)伤口检查:了解创口的部位、大小、损伤程度及皮肤缺损情况,同时应注意有无止血带,并记录使用的时间及部位。

(2)血管检查:根据手指的颜色、温度、血管的搏动等作出判断。

(3)神经检查:手指的活动、感觉、反射等。

(4)肌腱检查:手的休息位姿势改变,且在做一些特定的动作时,断裂肌腱的牵动动作消失,注意有无肌肉的协同作用。

(5)骨、关节检查:局部肿胀、功能障碍,有明显的缩短、旋转、成角和侧偏等畸形。

3.检查包括关节部位的摄片,血管的超声检查等,一般在病情稳定后再检查,以积极抢救手的功能为主。

【治疗原则和方案】1.缝合伤口和预防感染只有在进行彻底清创的基础上闭合伤口,才有可能使手部开放性损伤的感染率降低。

在一般情况下,手部开放损伤,应该争取在伤后12小时内进行清创和闭合伤口。

2.尽可能地恢复解剖连续性在技术和设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根据外伤情况,争取早期施行骨折的复位和内固定术、断裂肌腱和神经的吻合术,必要时做一期的肌腱移位或移植手术。

3.根据损伤与处理情况,术后做适当固定与功能活动。

4.不同部位的皮肤缺损应及时修复(1)手指皮肤缺损的修复:原则上应尽量设法保存手指长度,不能因皮肤缺损而随意截除患指,特别是拇指和示指,方法有游离植皮、局部皮瓣、鱼际皮瓣、鱼际皮瓣相交臂皮瓣等。

(2)手掌、手背皮肤缺损的修复:小面积皮肤缺损游离植皮或局部转移皮瓣修复。

大块皮瓣缺损,较多应用中厚游离植皮或各种皮瓣移植。

开放性手外伤有哪些处理原则

开放性手外伤有哪些处理原则

开放性手外伤有哪些处理原则
期外科处理是处理手外伤的主要环节,也是今后再次处理的基础。

其处理原则是:早期彻底清创,防止伤口感染;尽量修复损伤的组织,最大限度地保留手的功能。

具体步骤是①清创②修复组织③闭合伤口④包扎固定。

伤口要及时止痛,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抗感染药物。

(一)麻醉
手术应在完善的麻醉下进行。

单指外伤,可用指神经阻滞麻醉;伤口累及手掌、手背或多指损伤,可作腕部神经阻滞;较大的伤口,最好在臂丛麻醉下进行。

(二)清创
清创的目的是清除伤口内的污物及异物,去除失去活力的组织,使污染伤口变成清洁伤口(不是无菌伤口)以预防感染,具体方法同总论创伤章。

但强调:
1.要认真做好伤口清洗,虽方法简单,却实为预防伤口感染的重要步骤,应十分认真进行。

2.应遵循清创术的原理,由外及里、由浅入深地按层次有计划清创。

手的结构复杂、精细、循环丰富,清创时要尽可能保留有血供的组织,少切除皮缘。

3.在有计划清创的同时,全面、系统检查损伤组织,估计损伤程度及范围,必要时松止血带观察组织(如肌肉、皮肤等)的循环,以便制定全面的手术计划。

(三)处理损伤的组织
平时手外伤,只要条件许可,应尽可能一期修复损伤的组织。

因为这时解剖关系清楚,继发变性轻微,不仅手术操作容易,而且效果好,功能恢复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外伤的处理原则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手外伤的处理原则是什么?
术后,除非特殊需要,不可把手指固定在伸直或过于屈曲的位置上,而应固定在手的功能位,即拇指中度外展、微屈、对指,其他四指稍屈曲,呈半握拳状。

这样,即使日后有的关节发生强直,其强直的角度是功能位,再加上其他关节的代偿作用,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其功能。

手是重要的劳动器官,受伤的机会较多,伤后若能及时正确处理,就能在最大限度内保存手的功能。

否则,就会造成不应有的痛苦和功能残缺。

的性质和程度不一。

皮肤擦伤后,主要是防治感染。

指关节扭伤后,可用短期制动和热敷等方法。

其他开放性损伤和较重的闭合性损伤,大多需要按下述原则处理。

1.早期清创是预防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的重要措施。

应尽量争取时
间,越早越好,一般不应迟于伤后8小时,清洗和修整伤口,除去污垢和异物,切除严重挫灭而失去活力的组织。

但要尽量保留有活力的组织,特别是要保留拇、食、中指的长度,保留手指工作面的皮肤和手掌宽度。

初期外科处理要尽量做到完善,不给后期处理造成困难或遗留不应有的后遗症。

2.清创时如需延长切口,应根据手的解剖特点和考虑功能,不可损伤
重要组织或遗留妨碍功能的瘢痕。

手掌的伤口应沿皱纹方向;手指的伤口应在侧方延长,不应在指腹。

3.有骨折或关节脱位者,应首先进行整复和固定。

整复后如骨关节比
较稳定,清创缝合后可按闭合性损伤处理,用纸壳或小铝片等固定3~4周。

无骨折脱位的手指勿予固定,以便早期活动。

不稳定的掌、指骨开放骨折可用克氏针固定。

4.肌腱与神经的损伤,是影响手功能的重要因素。

比较清洁整齐的切
断伤,应争取及时缝合。

但要仔细加以识别,绝不可误将肌腱断端和神经断端互相缝合。

在伤情复杂和污染严重的伤口内,有肌腱、神经缺损者不宜作早期缝合,因长发生部分组织坏死和较严重污染。

可先用黑线将断端做标记固定,待以后修复。

5.早期缝合皮肤。

消灭创面,是初期处理的关键,也是预防和减轻感
染的重要措施。

闭合创口的方法是由创面的情况所决定的。

根据有无皮肤
缺损、缺损的范围和深度不同,可选择采用直接缝合、游离植皮、局部皮瓣或皮管成形等。

6.术后,除非特殊需要,不可把手指固定在伸直或过于屈曲的位置上,而应固定在手的功能位,即拇指中度外展、微屈、对指,其他四指稍屈曲,呈半握拳状。

这样,即使日后有的关节发生强直,其强直的角度是功能位,再加上其他关节的代偿作用,仍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其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