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江北古村落

合集下载

秋日必去 宁波有七个藏在古树群里的村落

秋日必去 宁波有七个藏在古树群里的村落

秋日必去宁波有七个藏在古树群里的村落点击上方蓝字谢谢你这么洋气还关注了土土的乡乡对于树木而言,到了秋天,就到了它们最美的时刻。

而一棵古树,数百年前扎根,它自带历史厚重的气场,让整个秋天显得古韵十足。

宁波就有这么几个村庄,古树环绕,现在正是访古树的好时节!茅镬古树群· 百木共生的美意茅镬村位于鄞州区章水镇,水土涵养良好,拥有一片宁波规模最大的古树群,目前仅被市林业部门确认列入古树保护范围的就有96棵,平均树龄在400年以上,这中间包括金钱松27棵,香榧树54棵,银杏树3棵,枫树4棵。

茅镬因此有着“古树王国”的美誉,这里也是“章水十景”之一。

原本“养在深闺”的茅镬古村,最早或就是被一群闲不下来的旅游爱好者发现的。

通过所谓的“口碑营销”,人们爱上了那一片唯美的古树群。

茅镬很好找,当你看到最大最粗的古树立在盘山公路边时,茅镬就到了。

茅镬村依山而建,极有辨识度——从上往下看,先是会看到高大的古树群,树群下黑瓦相间的就是古村。

而驾车从下往上开,则可以看到小村全貌,依山势一层层堆叠的旧屋,周围环绕的还是一排排少见的高大树林。

秋天,村中的小路铺满了被风吹落的金钱松针,拙朴的桔红色,在秋日的空气里显得夺目璀灿。

茅镬的金钱松高度在全国排名第二,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地址:宁波市鄞州区章水镇茅镬村自驾:沈海高速—甬金高速—荷梁线—密北线—细北线—茅镬村周边:周公宅水库、四0一洞天晴江岸古树群· 林间天堂的模样晴江岸位于鄞州区鄞江镇的西南部,是一个背靠狭长山谷一隅的小山村,发源于鄞皎山麓的樟溪河绕村而过,幽静中透出清秀。

这里有一片遮天蔽日的古树林,让前来的人恍惚踏进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晴江岸的枫杨树林是从清末开始种植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保护鄞溪边的堤岸,现在树干粗壮,树冠相连。

在古老鄞江的山溪之间,这一片宽阔、平坦的土地上,成片的古树参天而立。

晴江岸古树群的树种以栲树为主,还有枫杨、樟树、槐树等,盘根错节,枝繁叶茂,高耸入云,可谓蔚为壮观。

宁波十大古村

宁波十大古村
抗战期间,作为四明咽喉要道的蜜岩是敌、我、顽三方必争之地。1942年5月,日寇因在此常遭袭击而撤离。同年秋天,为巩固抗日革命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四明山地区成立鄞慈县办事处,后来就迁到了蜜岩村的祝家佛堂。1945年秋,新四军浙东纵队奉命北撤后,国民党三十三师、浙江保安队特击营,以及田胡子、周天祥、陈德仁等地方部队,先后进驻蜜岩村,直到1949年5月,宁波解放,蜜岩村才迎来光明的岁月。
走马塘,位于奉化江东岸茅山以南2.5公里,陈氏家族自宋至今38代聚族而居,耕读、兴学、重教,家族文化积淀丰厚,号称中国进士第一村,是宁波平原古代农业社会耕读文明的典型村落。
宁波十大古村——鄞州蜜岩村
农历八月到蜜岩,发现贝母的影子无处不在,这个被誉为“浙贝之乡”的古村落,此刻正是播种贝母的季节。老话说“四月无笸箩,八月无太婆”,一种一收,村民忙碌的情形得到了形象的展示。
宁波十大古村——鄞州走马塘村
鄞南平原干年古村走马塘引起外界关注是在世纪之交,这个安静的村落,从此吸引了外来探索者络绎不绝的脚步。
2005年初秋的一天,当我们一行人越过村口新建的“进土第一村”的牌坊住里走的时候,同行的人说,三十几年前,幼年的他从宁波乘船而来,上了埠头,外公把他装在箩筐里,挑着住里走。三十几年前的长街依旧,那一大片老房子和房前的荷花池依旧,走马塘的那些印象就在时光的追溯中点燃。
但在奉化溪口的岩头村,当我们穿行在那些名人故居,五马头墙接踵而来,深宅大院特有的气势深深地震撼了我们。这里是蒋介石原配夫人毛福梅的出生地,蒋经国的外婆家。因为这层特殊的关系,岩头这个向来出商人的山乡古村,一下子以群体形式出现了许多高官大员,仅国民党将级军官就有5位。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岩头古村因此留下了民国要人许多踪迹,大量民国时期的历史信息就依附在古村的山水、屋宇之间。

宁波五乡景点

宁波五乡景点

宁波五乡景点
1. 天一阁:位于宁波市江北区五乡街道华祥北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阁,建于明代,是宁波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2. 东钱湖:位于宁波市江东区五乡街道东部,是一个人工湖泊,湖水清澈,环境幽静,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3. 乍浦镇:位于宁波市江北区五乡街道西北部,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拥有许多古建筑和历史文化遗迹,如邓氏宗祠、老戏台等。

4. 五乡苏公祠:位于宁波市江北区五乡街道中心,是宁波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乾隆年间,是纪念明代诗人苏轼的祠堂。

5. 大佛寺:位于宁波市江北区五乡街道北部,是宁波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代,是宁波地区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之一。

6. 瑞山公园:位于宁波市江北区五乡街道西部,是一个集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大型公园景区,有着美丽的山水风光和丰富的植物资源。

7. 金乡古村落:位于宁波市江北区五乡街道南部,是一个保存完整的古村落,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浓厚的乡土文化氛围。

8. 海曙古城:位于宁波市江北区五乡街道东部,是宁波市的重
要历史文化遗产,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是宁波市的旅游景点之一。

9. 宁波未来科技城:位于宁波市江北区五乡街道东北部,是宁波市重点建设的科技创新园区,集科研、产业、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10. 东之塔:位于宁波市江北区五乡街道南部,是宁波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一座仿古建筑,从塔顶可以俯瞰整个宁波市区的美景。

精致古镇 千年古县城——慈城

精致古镇 千年古县城——慈城

精致古镇千年古县城——慈城慈城(宁波旅游景点),是江南保留最好的千年古县城,不仅有县衙、孔庙、校士馆、冯俞宅等古建筑群,而且历史上还出了519名进士,包括5名状元、1名榜眼和3名探花,有“天下第一进士城”的美誉。

台湾文化人黄永松在慈城推出了女红、中国结、刺绣、剪纸、泥人、瓷器、紫砂壶等工艺大师的精心之作,让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对接。

走进慈城,犹如时空穿越,进入了一个3D版的《天工开物》。

应该说,现在的慈城只是浙江宁波江北区的一个镇,面积约两平方公里,人口不足两万,街巷纵横,精雅的屋宇接连不断,森然的高墙紧密呼应,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景象,虽然岁月茫茫,处处已显出苍老,但风骨犹在,没有太多的破败感和潦倒感,像藏身于避风港,躲过了改革开放城市建设的惊涛骇浪,看上去都好像旧了似的,却露出了真,与高楼林立,热闹繁华的宁波相比,恍若隔了一个世界。

古城徜徉,温故知新,让人按捺不住地兴奋。

忽然手机响了,是黄永松打来的,问我到了慈城没有?我说:到了到了。

他说:“好,我在走马楼饭庄等你。

”黄永松是我敬重的前辈,下午他从台北飞往宁波,约好慈城会面,没想到他比我从杭州出发还早到。

七十年代初黄永松在台湾创办《汉声》杂志,一直以民间姿态采取田野调查的手法,图文并重记录了中国丰富的民间工艺和民俗文化,搭建起一个“中国民间文化基因库”,恰如现代版的《天工开物》,2006年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最佳行家出版物”。

黄永松说:“我和这座古城的缘分,也可以说是一种信仰的皈依;慈城修旧如故,绵泽后世,这就是最好的坚持,最好的传承;我们相聚在此,透过母亲的艺术,用期待的砖,砌信仰的墙,一起为她许诺一个未来。

”黄永松神采飞扬,妙语连珠。

我倾身靠近问,当初怎么会选择慈城?他说,“最初是经营‘老外婆’针线的忻苹,看到我出的《女红》书来找我。

当时我连宁波在哪里都不知道,尽管我很早来大陆,但大多在偏远地区跑。

后来忻苹特意来北京邀请,我动心了。

我们谈到传统文化与制造业的衔接,而工艺是最直接对口的。

宁波黄山村“白屋”家道中落简述

宁波黄山村“白屋”家道中落简述

宁波黄山村“白屋”家道中落简述我的家乡是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黄山村。

村中只有王氏一族,自明朝定居以来,至20世纪30年代约有400多年历史,是一个久盛不衰的“诗书继世长”的“士村”。

清人蒋坦在1860年写的《黄山小志》中说:“黄山距慈溪县城八里,烟火数百家,风俗朴厚宛然一秦时桃源也。

”王氏家族400多年来,子孙繁衍,分成很多支系。

一个支系居住在一个大宅院中。

大宅院占地面积都很大,并都有一个名称。

因此常以大宅院称呼所属支系。

我是“大夫第”支系。

“大夫第”落成于嘉庆元年,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

按民国10年编的《慈溪王氏宗谱》记载:“大夫第”支系第一代,王严理,三岁丧父,“赖母冯太宜人守节教养。

稍长,从名师游,多目以国器。

会应学使者试,不售。

遂慨然弃举子业,理家政,与臧获同劳动。

由是家益以起”。

母亲去世后,“由布政司经历遵例捐授通判,分发河南”。

因处理一起积案,成绩卓著,“抚军甚嘉公才,辄倚重之,旋命摄汝宁通判。

篆任三月,民情大洽。

然公为吏廉,薪水有歉,则自家邮寄。

久之,赀斧难继,因乞假回里。

时年已五十余矣”。

“大夫第”第一代生了五个儿子,其中第三子,又在“大夫第”东面,离东浦河约10米处建了一座大宅院,叫“白屋”。

我在1929年生于“白屋”。

因此,“我的直系家族”指的是“白屋”支系。

我是该支系的第五代。

“白屋”占地面积1万余平方米,在黄山村是一个较小的大宅院。

“白屋”分内外两个长方形圈。

外圈由普通围墙组成,形成“白屋”的外形。

内圈东西长约60米,南北宽约50米,由山墙围起来。

所谓山墙也就是比较高的墙,用来防止外面的火烧进来。

内圈是两层楼房,呈H形,中间一排五间,坐北朝南,为正房;中间一间是大厅,面积约100平方米;两层楼高七八米,称为落帽厅,意思是戴着帽子抬起头来看房顶时,帽子就会掉下来。

东西两侧为厢房,各六间。

正房和厢房围成南、北两个大庭院,面积各有三四百平方米。

山墙和外部围墙之间,东西两侧各有一排平房,南北则是两个大园子。

慈城古镇导游词范文介绍

慈城古镇导游词范文介绍

慈城古镇导游词范文介绍慈城镇是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目前唯一的辖镇,位于江北区最西端、宁波市江北区西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慈城古镇导游词范文介绍,供大家参考学习。

慈城古镇导游词1慈城镇位于宁波市江北区西部,距宁波城中心三江口约20公里,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古城。

公元前222年秦灭楚后,在浙东一带设立了句(读勾)章县,县治设于现在离慈城镇不远处的王家坝(城山渡)。

公元401年,句章县城为孙恩起义军攻破,东晋守将刘裕(后为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将县治迁于小溪镇——现在的鄞州鄞江镇,即笔者的家乡——突然发现慈城和鄞江竟然在历史上有这样的渊源!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设立慈溪县,县治便设于今天的慈城镇。

县名的得来,是因为一个感人的故事:东汉时期,这里有个叫董黯的孝子,自小丧父,由母亲含辛茹苦抚养长大。

后母亲顽疾难治,想喝娘家大隐溪水,董黯便每日往返60多里路为母担水。

其母心疼儿子劳累,就让董黯在大隐溪边搭建茅屋,两人居于溪边,几年后董母的顽疾竟然治愈。

乡人有感于母慈子孝,便将大隐溪改名为慈溪,东汉和帝还对董黯进行了表彰。

由此建县时便定名为“慈溪”。

1954年,为方便统一管理“三北”(余姚、慈溪、镇海三县北部)地区的棉区生产,国家对这一带的行政区划作出重大调整:三北地区全部归属慈溪县管辖,县治迁往浒山镇,原慈溪县南部地区则归属余姚县(包括慈城和当时尚未出土的河姆渡遗址所在地)。

这样调整的结果就是割裂了文化:现在的慈溪市只有中东部一部分是属于原先的慈溪县的,而大部分都属于原来的余姚县(包括浒山)——所以余秋雨说自己生是余姚人,长是慈溪人;而“上海闻人”虞洽卿也由镇海人变成了慈溪人——而慈城呢,不久后又划归宁波市江北区管辖,由县城沦为一个普通镇,由此沉寂——但也正因为这样的沉寂,才使得它保存了大量的旧建筑老房子,保留了古镇的风貌,并在21世纪得到旅游开发,成为远近闻名的古镇。

宁波福泉山景区介绍

宁波福泉山景区介绍

宁波福泉山景区介绍一、概述宁波福泉山景区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是一座以风景名胜、人文景观和生态环境融合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福泉山景区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是国内外游客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

二、自然景观福泉山景区地处山水之间,景色迷人,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

1. 雾凇奇观每年的冬季,在福泉山上都会出现雾凇奇观。

当气温下降至零度以下时,山上的树木、草地和石头表面会结冰,形成一层厚厚的冰霜,整个山区被覆盖在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中,美不胜收。

2. 神秘的溶洞福泉山景区拥有许多神秘的溶洞,其中最著名的是“龙宫”。

进入龙宫,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

洞内有各种钟乳石、石笋、石幔等奇特的地质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3. 奇石奇花福泉山景区不仅有特色的自然景观,还有独特的奇石和奇花。

其中最有名的是“福泉笋”,它形状奇特、色彩斑斓,被誉为“天下第一笋”。

此外,福泉山的植被丰富多样,四季花开,景色宜人。

三、人文景观福泉山景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是文化旅游景点。

1. 古村落福泉山地区有许多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如石窑村、黄泗村等。

这些古村落保留了传统的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游客可以感受到古时候的乡土风情。

2. 文化庙宇福泉山景区还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庙宇,例如福泉寺和天宁寺。

这些庙宇不仅是宗教信仰的场所,也是文化的载体,游客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宗教文化的发展历程。

3. 龙舟文化福泉山地区是中国龙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福泉山景区会举办盛大的龙舟竞赛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参赛队伍,展示了浓厚的民俗文化和体育精神。

四、生态环境福泉山景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和修复,拥有许多独特的植物和动物资源。

1. 森林生态福泉山景区有茂密的森林覆盖,是大自然的宝库。

游客可以在森林中尽情徜徉,呼吸新鲜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2. 珍稀动植物福泉山景区是许多珍稀动植物的天堂,如金丝猴、熊猫等。

宁波慈城古镇简介

宁波慈城古镇简介

宁波慈城古镇简介
宁波慈城古镇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

慈城古镇始建于唐朝,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是宁波市内保存最完整的古镇之一。

慈城古镇的建筑风格以明清时期的建筑为主,古朴典雅,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

古镇内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如古街、古桥、古井、古宅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慈城古街。

慈城古街是慈城古镇的主要街道,全长约800米,两旁是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街道中央是一条清澈的小河,河上有古老的石桥,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画卷。

除了古建筑外,慈城古镇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

其中最著名的是慈城文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古代学府,建于明朝,是宁波市内保存最完整的文庙之一。

文庙内有许多古代文化遗物,如石碑、石刻、古书等,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慈城古镇还有许多美食,如慈城糕、慈城鸭、慈城鱼等,口感鲜美,深受游客喜爱。

此外,慈城古镇还有许多手工艺品,如剪纸、刺绣、陶瓷等,是游客购买纪念品的好去处。

总之,慈城古镇是一座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古镇,是了解中国传统文
化的重要场所,也是游客感受江南水乡风情的好去处。

如果你来到宁波,一定不要错过慈城古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江北古村落“半浦”(宁波古村落之七)(2008-10-07 21:30:05)
标签:大宅子古渡二老阁周家祠堂半浦小学旅游
08年10月5日,是一个秋雨朦胧的上午,我们撑着伞,踏着细雨,走访了半浦村。

“半浦村”距宁波20公里,位于姚江之滨,慈城古镇以南。

半浦村南边就是古渡“鸛浦”。

古渡口据交通要冲,姚江上游的货物和客商在此上岸经营和转运,连接古镇慈城与姚江上下游商贸,同时也生发滋养了“半浦”渡口古村。

围绕着古渡口附近方圆不到一里路程,是半浦古村落的建筑群落,一批明清时代的民居散落了周围。

这些明清古建筑大约有15处以上的院落,其中的四合院,三合院,几进的大宅子都还依稀可见当初的繁华。

这些宅第都还有响亮的名称,村民说起来如数家珍。

“陆善堂”、“和庆堂”是一幢宅子的两个名称。

“益丰门头”、据说是最早的大宅子。

“茶栈”,是当年的茶商经营的场所,院子宽阔,门楼颇有气派。

一座老宅名子称“中书第”,据说有200多年的历史,应该是崇尚文化的主人所为和居住的地方吧?
还有“孙家”“周家”“芝轩门头”“前八房”“九间头”等等,都是可观的大宅子。

“孙宅”主人是孙衡甫,这位主人当年是四明银行的当家人,曾经可是经营成功,财力可观。

从他捐建的半浦小学,便可略知一二了。

孙衡甫捐资建造的“半浦小学”,是一幢四合院,欧式特征明显的主楼在乡村里显得异常醒目,经历了80年风雨之后,这幢欧式楼房依然完好地伫立着,进了昔日半浦小学的大门,看见一块碑,刻于1927年,字迹模糊。

“周家祠堂”经过修缮,现在的规模气派不小,用作老年活动中心。

著名的藏书楼“二老阁”也是在这个渡口,300多年前,郑氏亲自到余姚黄竹浦,把黄宗羲著作用船载运到半浦。

后来,郑氏编《二老阁书目》整理黄宗羲的遗稿,四方学者访求黄宗羲的著作,不去竹浦去半浦,使二老阁在学术界享有了盛誉,也使半浦古渡多了四方求学者的身影,二老阁缕缕书香,因此散播到宽阔江面之外更远的地方。

可惜,今天半浦已经没有二老阁的身影,只留下一块石碑,记载着曾经有过的盛况。

半浦村现共有村民600余户,1320人。

老宅子“益丰门头”
半浦小学建于1927年的欧式主楼
半浦古渡口现在还在运营,远处是高速公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