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和比的应用
数学北师大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使学生们对比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体验。但我也注意到,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有时会偏离主题,讨论与比的应用无关的内容。为了提高讨论效率,我需要在今后加强引导,确保讨论围绕主题展开。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比的基本概念。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关系的运算,它在分数、除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比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一个水果店老板需要将8斤水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如何按比例分配?通过这个案例,展示比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数学北师大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
一、教学内容
《比的应用》选自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五章“分数与除法”的第三节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教学内容:1.深化对比的概念理解,掌握比的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学会使用比的基本性质,如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3.通过实例,学会解决比的实际问题,如按比例分配、比例尺等;4.能够运用比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如比例计算、简化比等。本节课将围绕这些内容,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比的应用。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虽然大家积极参与,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分享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帮助他们更准确地传达自己的观点。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意识到需要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设计一些有趣的复习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回顾比的应用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含义、比的基本性质、求比值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后续学习比例、函数等数学知识的基础。
教材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出发,引出比的应用,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材中设计了丰富的练习题,既有巩固基础知识的选择题、填空题,也有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题。
这些题目难易适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对概念理解不深、解题方法不够灵活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概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比的应用,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比的应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练习题、实际问题案例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比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讲解比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比的应用。
3.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提高:给出一些有一定难度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解决,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5.总结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分享学习心得。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1.定义:比的应用是指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比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4页“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2、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1、小调查奶和茶的比:3:72、3月12日是植树节,学校把种植42棵小树苗的任务分配给六年级人数相等的三个班,怎样分配才合理?3、李明与黄华合办股份制食品有限公司,李明出资20万元,黄华出资30万元,两年后盈利150万元,怎样分配利润才合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出示课本主题图:幼儿园大班30人,小班20人,把这些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认为怎么分合理?说一说你的分法2、出示题目:这筐橘子按3:2应该怎样分?自学提示:1、可列表、可画图来分。
2、联系比与分数的关系,将本题转化成分数的相关应用题。
3、按自己的想法来做。
(1)六(1)班要举行联欢会,班委决定买12千克水果,据调查,爱吃苹果的同学人数和爱吃梨的人数的比2∶1。
请你算一算,苹果和梨分别买多少千克。
(2)用2份水泥、3份沙子和5份石子配制一种混凝土。
配制4吨这种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各多少千克?四、谈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一练的1题、2题,3题。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我讲授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应用》,主要就是按比例分配问题。
按比例分配是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
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平均分”和“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延伸。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是学生继学习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之后,进一步对数学概念的深化。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会求比值,并能进行化简比和求比的应用。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小数和百分数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在求比值和化简比方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比的概念,会求比值,并能进行化简比。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比的概念,求比值,化简比。
2.教学难点: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体育比赛、购物等。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体育比赛,引导学生思考比赛中的比较问题。
提出问题:“如何比较两名运动员的速度快慢?”从而引出比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比的定义和求比值的方法。
讲解比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同时,介绍求比值的方法,如将两个数相除。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进行求比值和化简比的练习。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讲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些化简比的题目。
学生通过合作,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单元《比的应用》(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六单元《比的应用》(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进行大小比较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 比的运算和应用3. 比的化简和求比值4. 比例尺和按比例分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基本性质和运算。
2. 教学难点:比的化简、求比值和比例尺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出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比的意义、基本性质和运算,通过例题和练习巩固知识。
3. 应用:讲解比的化简、求比值和比例尺的应用,通过实例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比的运用和注意事项。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提纲:比的意义、基本性质、运算、化简、求比值、比例尺等。
2. 关键概念和公式:比的符号、性质、化简公式、求比值公式等。
3. 例题和练习:精选典型例题和练习,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巩固比的概念、性质和运算。
2. 提高题:运用比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3. 挑战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分析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2. 教学方法:总结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提出改进措施。
3. 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系统地教授《比的应用》这一单元,使学生在理解比的概念、性质和运算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比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积极参与态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北师大版小学6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比的应用)PPT教学课件

食物分别需要多少克。
2+1+4=7
420÷7=60(g)
面包:60×2=120(g)
鸡蛋:60×1=60(g) 牛奶:60×4=240(g)
答:面包、鸡蛋和牛奶分别需要120克、60克和240克。
返回
比北的师应大用版(2数)学 六年级 上册
6 比的认识
按比分配问题的应用
按比分配是指把一个数量按一定的比来 进情行境分导配入。在这里探,“究一新定知的比”课不堂单练单习指两 个数的比课,也堂可小以结是多个数的课比后。作业
一班分 二班分 到3份 到2份
140个
3+2=5(份) 140÷5=28(个) 28×3=84(个) 28×2=56(个) 答:1班分到84个,2班分到56个。
返回
比的应用(1)
如果有140个橘子,按3 ∶2又应该怎么分?
画图试一试
一班分到 总数的35
二班分到 总数的25
140个
3+2=5 140×35=84(个) 140×25=56(个) 答:1班分到84个,2班分到56个。
课堂练习
1.学校图书馆新进了450本图书,按4∶5分给四年级和五 年级,应该怎么分?分一分,并记录分的过程。
四年级 五年级
40本 40本 40本 40本 40本
50本 50本 50本 50本 50本
4∶5
40×5=200(本) 50×5=250(本) 答:四年分200本、五年级分250本。
返回
比的应用(1)
返回
比的应用(2)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返回
感谢观看
分
用总数量乘几分之几。
配
问 方程法:先设一份的数量是x,求出一份的量,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4《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4《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比的应用》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求比值,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内容来源于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00页。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比的概念和应用,他们可能已经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未必能准确地表达和计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比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知道比与除法的关系。
2.学生能够求出两个数的比值,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能够通过比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求比值的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那么它行驶1小时能走多远?让学生认识到比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比的概念,解释比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同时,给出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例子,求出比值。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比的应用有哪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比的概念,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3《比的应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3《比的应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比的应用》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比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和除法的基本知识,对于比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
2.难点: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应用。
2.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例题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供学生练习。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比,如体育比赛中运动员的身高和成绩的比,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比的意义。
引导学生发现比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并与除法建立联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分析例题中的数量关系,让学生尝试用比来表示其中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什么,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什么?通过引导,让学生理解比与除法的联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比的知识来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100分制) 广隆花园小升初教育咨询 姓名:____________评分:_____________
一、每小题2分,共32分。
填空题:1、3:8=( )÷24 = 16
)(= 24:( ) 2、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60,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3:2:1。
甲、乙、丙三个数分别是( )、( )、( )。
3、两个连续的偶数的和是74,这两个偶数的最简比是( )。
4、甲乙两数的比是11:9,甲数占甲、乙两数和的)()(,乙数占甲、乙两数和的)
()(。
甲、乙两数的比是3:2,甲数是乙数的( )倍,乙数是甲数的
)()(。
5、某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
3,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 ),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
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比是( )。
6、一本书,小明计划每天看7
2,这本书计划( )看完。
7、一根绳长2米,把它平均剪成5段,每段长是)()(米,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
8、王老师用180张纸订5本本子,用纸的张数和所订的本子数的比是( ),这个比的比值的意
义是( )。
9、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5
8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米。
10、89吨大豆可榨油3
1吨,1吨大豆可榨油( )吨,要榨1吨油需大豆( )吨。
11、甲数的32等于乙数的5
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12、把甲数的7
1给乙,甲、乙两数相等,甲数是乙数的)()(,甲数比乙数多)()(。
13、甲数比乙数多
41,甲数与乙数比是( )。
乙数比甲数少)()(。
14、在6 :5 = 1.2中,6是比的( ),5是比的( ),1.2是比的( )。
15、一种盐水是由盐和水按1 :30 的重量配制而成的。
其中,盐的重量占盐水的( ),水的重
量占盐水的( )。
16、写出两个比值是8的比( )、( )。
二、求比值: 每小题4分,共12分 。
24∶32 56∶1.4 0.15∶2.5
三、化简比 每小题4分,共12分
128:34 0.54:2.7 0.4米:60厘米
四、解决问题 第1-第5题每小题7分,第6题9分,共44分。
1、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度数的比是3:2:1,按角分这是个什么三角形?
2、一个县共有拖拉机550台,其中大型拖拉机台数和手扶拖拉机台数的比是3:8,这两种拖拉机各有多少台?
3、商店运来一批电冰箱,卖了18台,卖出的台数与剩下的台数比是3:2,求运来电冰箱多少台?
4、纸箱里有红绿黄三色球,红色球的个数是绿色球的
4
3,绿色球的个数与黄色球个数的比是4:5,已知绿色球与黄色球共81个,问三色球各有多少个?
5、园林绿化队要栽一批树苗,第一天栽了总数的
41,第二天栽了138棵,这时剩下的与已栽的棵数的比是3:5。
这批树苗一共有多少棵?
6、学校计划绿化一块400m2的空地,先划出总面积的20%种树,剩下的按3:5种花和种草,种花的面积有多大?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