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密度测量的实验

合集下载

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测量不同物体的密度,掌握测量密度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定义为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即:密度(ρ)=质量(m)÷体积(V)对于形状规则的物体,如长方体、圆柱体等,可以通过测量其长度、宽度、高度或直径、高度等尺寸,计算出体积。

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以使用排水法测量其体积。

三、实验器材1、托盘天平(含砝码)2、量筒3、烧杯4、水5、待测物体(如铜块、铁块、石块等)四、实验步骤1、用托盘天平测量待测物体的质量 m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归零,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将待测物体放在左盘,向右盘中添加砝码,并移动游码,使横梁再次平衡。

此时,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示数即为待测物体的质量 m,记录数据。

2、测量待测物体的体积 V对于形状规则的物体(以长方体为例)用刻度尺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记为 a、b、c。

体积 V = a × b × c,记录数据。

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以石块为例)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此时水的体积 V₁。

用细线将石块系好,缓慢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录此时水和石块的总体积 V₂。

石块的体积 V = V₂ V₁,记录数据。

3、计算待测物体的密度ρ根据密度公式ρ = m ÷ V,计算出待测物体的密度。

4、重复实验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对每种待测物体进行多次测量,计算平均值。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铜块质量 m₁=______ g长 a₁=______ cm,宽 b₁=______ cm,高 c₁=______ cm 体积 V₁= a₁ × b₁ × c₁=______ cm³密度ρ₁= m₁ ÷ V₁=______ g/cm³2、铁块质量 m₂=______ g长 a₂=______ cm,宽 b₂=______ cm,高 c₂=______ cm 体积 V₂= a₂ × b₂ × c₂=______ cm³密度ρ₂= m₂ ÷ V₂=______ g/cm³3、石块质量 m₃=______ g第一次测量:水的体积 V₃₁=______ mL,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₃₂=______ mL,体积 V₃= V₃₂ V₃₁=______ mL =______ cm³第二次测量:水的体积 V₄₁=______ mL,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₄₂=______ mL,体积 V₄= V₄₂ V₄₁=______ mL =______ cm³第三次测量:水的体积 V₅₁=______ mL,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₅₂=______ mL,体积 V₅= V₅₂ V₅₁=______ mL =______ cm³平均体积 V =(V₃+ V₄+ V₅)÷ 3 =______ cm³密度ρ₃= m₃ ÷ V =______ g/cm³六、实验误差分析1、测量质量时,托盘天平的读数存在误差,可能是砝码的质量不准确或游码的读数误差。

密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密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密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得到它们的密度。

实验原理:
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可以用下式表示:
密度 = 质量 / 体积
实验材料和仪器:
1. 称量器:用于测量物质的质量。

2. 针筒或容量瓶:用于测量物质的体积。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清洗并确定使用的仪器和容器干净无污染。

2. 实验组装:准备好需要测定密度的物质,并将其放入针筒或容量瓶中。

3. 测量质量:使用称量器测量物质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4. 测量体积:使用针筒或容量瓶等仪器测量物质的体积,并记录下来。

5. 计算密度:根据测得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得到物质的密度。

实验结果:
物质名称 | 质量(g) | 体积(mL) | 密度(g/mL)
----------------------------------
物质A | 10 | 5 | 2
物质B | 8 | 2 | 4
实验讨论:
1. 通过实验测定得到的物质A和物质B的密度分别为2g/mL
和4g/mL。

2. 实验结果符合理论预期,物质B的密度大于物质A的密度,表明物质B比物质A更密集。

3.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包括质量和体积的测量误差以及实验操作技巧的误差。

结论:
通过本实验测定得到物质A的密度为2g/mL,物质B的密度
为4g/mL,验证了密度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有关。

同时,通过比较两种物质的密度,得到物质B比物质A更密集的结论。

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密度是一种物理量,表示物体在单位体积内所含质量的多少。

它的测量方法有多种,其中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是采用容积(体积)和质量(重量)的测量来求取密度。

本实验就是采用这种方法来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并通过比较得出相应的结论。

实验原理:
密度=质量÷体积
实验材料:
1.水杯
2.量杯
3.秤
4.试管
5.滴管
6.酒精
7.水
实验步骤:
1.使用秤将试管的质量测量出来,并记录下来。

2.将试管中的水注入量杯中,记录下体积。

3.计算出水的密度:在实验中,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为1克/
毫升。

因此,密度的值为1克/毫升。

4.制备酒精溶液并测量其密度:将少量的酒精滴入试管中,使
用秤测量其质量,并记录下来。

将试管中的酒精注入量杯中,记
录下体积。

使用密度=质量÷体积公式,计算出酒精溶液的密度值。

5.比较酒精溶液与水的密度:将两种液体倒在同一量杯中,直观比较其密度差别。

实验结果: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1.水的密度为1克/毫升。

2.酒精溶液的密度小于水,因此酒精的密度小于1克/毫升。

3.在两种液体混合的情况下,由于密度不同,水将向下,而酒精会上浮在水的表面。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测量密度的基本方法,并且掌握了使用秤、容积计等实验工具的技能。

同时,我们还深刻认识到密度与物质特性的密切关系,训练了独立思考和实验技能。

在今后的
实验中,我们将继续学会更多的实验技巧,拓展知识面,提升实验能力。

高中物理实验测量密度的方法

高中物理实验测量密度的方法

高中物理实验测量密度的方法密度是物质的一项重要性质,它描述了物体内部分子或粒子的紧密程度。

在物理实验中,测量密度是一个常见的操作,它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以帮助高中物理学生深入了解测量密度的实验。

方法一:浮力法浮力法是测量密度的一种常见方法,可以用来确定固体的密度。

它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即物体在浮于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出的液体的重量。

实验步骤:1. 准备一根细线,并在其末端绑上一个固体物体(被测物体)。

2. 使用一个称量器,记录被测物体在空气中的质量。

3. 将被测物体悬挂在一个已知质量的容器中,并记录下容器中物体和水平面的位置。

4. 将容器放入注水槽中,使之浸没于水中。

5. 记录下容器在水中的位置和被测物体悬挂状态时的位置。

6. 通过比较容器在不同状态时的位置,计算出被测物体的体积。

7. 根据被测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密度。

方法二:密度计法密度计法是一种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

它通过使用密度计来测量液体的密度。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密度计,并确保它已校准。

2. 使用容器装满待测液体。

3. 小心地将密度计放入液体中,等待几秒钟,使密度计平衡。

4. 读取或记录密度计上显示的数值,这个值即为液体的密度。

方法三:饱和溶液法饱和溶液法是一种通过调整溶液中溶质的浓度来测量密度的方法。

根据溶解度规律,当溶质在溶液中处于饱和状态时,其浓度与溶液的密度存在一定的关系。

实验步骤:1. 准备一定质量的溶质,并将其逐渐加入溶液中。

2. 搅拌溶液,直到溶质无法完全溶解。

3. 停止加入溶质,并记录溶液中未溶解的溶质质量。

4. 根据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密度计算出溶液的密度。

方法四:比重瓶法比重瓶法是一种通过比较溶液与水的比重来测量溶液密度的方法。

它基于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与水的比重恒定的原理。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比重瓶,并确定它的质量。

2. 使用一个准确的称量器,称量一定质量的溶质,并将其加入比重瓶中。

测量物体的密度

测量物体的密度

实验:测量物体的密度试验一:测量固体的密度命题要点:1. 实验原理:ρ=m/v2. 天平的使用和读数(见本讲考点清单)3. 量筒的使用和读数(见本讲考点清单)4. 实验数据表格设计及补充(设计表格时需注意:①至少进行3组实验;②物理量必须要带单位)5. 测固体密度实验步骤(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2)测体积:利用排水法测出固体的体积V=V总-V水(3)计算固体密度:利用公式ρ=计算6. 实验误差分析(1)实验仪器使用不规范引起的误差:①砝码生锈或沾有杂物:测得的质量偏小;②砝码磨损或缺角:测得的质量偏大;③天平使用时物体和砝码位置放反:不使用游码时质量测量值准确;使用游码时测得的质量偏大;④天平称量过程中向右(左)移动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测得的质量偏小(大);⑤量筒读数引起的实验误差:仰视时测得的体积偏小;俯视时测得的体积偏大(2)实验操作不当引起的误差(3)待测固体吸水导致误差:排水法测固体体积时由于固体吸水,测得固体的体积偏小,测出的密度值偏大(4)特殊物质引起的误差:颗粒状物质由于摇动不充分,测得的体积偏大,测得的密度值偏小[2011.20(4)]7. 实验评估及改进(1)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评估:①排水法测体积,物体一定要浸没;②排水法测体积,溢水杯中一定要装满水;(2)仪器测量精度过低,容易导致较大误差,无法进行实验8. 测量特殊物质的密度(1)吸水性物质:①让其吸足水再测量,并注意吸水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②利用排沙法测量体积;(2)密度小于水的固体:可用针压法+排水法,使物体浸没在水中测得体积,注意使用的针要细;(3)颗粒状物质:利用排沙法测量其体积;(4)易溶于水的物质:利用排沙法测量其体积9. 特殊方法测量物质的密度:详见第15讲特殊方法测密度针对训练:1. 同学们在实验室测量某合金块的密度,选用天平、弹簧测力计、量筒、细线、烧杯和水等,进行如下的实验操作:(1)本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2)小明选取天平和量筒来进行实验,首先把天平放在________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_____________处,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明将合金块放在天平________(选填“左”或“右”)盘,用________(选填“手”或“镊子”)按__________(选填“先大后小”或“先小后大”)的顺序向另一个盘中依次加减砝码,当他加上质量最小的砝码时,发现指针偏向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则小明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天平调节平衡后,小明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测量合金块的质量,他的实验操作有两点错误,请你帮他找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小明改正错误,天平示数和量筒示数如图丙、丁所示.小明设计了下表所示的数据表格,请你指出其中的一处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在下表中的实验数据表格中空白处填入合适的内容(6)实验中若先测合金块的体积,再测质量,用这种方法测得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仍然准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7)小明在进行图丁实验时未使用细线,导致合金块浸入量筒时有水溅出,其他操作均正确,则小明测得合金块的密度测量值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仍然准确”).(8)整理实验器材时发现,天平的左盘有一个缺角,则测量结果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仍然准确”).(9)小蒋重复小明的实验,完成实验后整理器材时发现所用的20 g砝码沾有粉笔灰,若粉笔灰的质量不能忽略,小蒋测出的合金块密度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仍然准确”).(10)小周利用小明的实验仪器和方法测量一个吸水性小石块的密度,实验操作均正确,她测得的密度值将比真实值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针对这一问题,在可增添、更换仪器等条件下,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同组的小赵在测量另一块材质相同但较大的合金块密度时,发现合金块不能放入量筒中,于是他利用已经测出的合金块的质量m,采用如下方法也测出了合金块的密度,请将小赵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①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适量水的总质量为m1;②将合金块浸没在水中,在水面处做一个记号,再取出合金块;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天平再次平衡,读出此时天平的示数m2.④合金块的密度表达式ρ合金块=______________(用物理量的符号表示,水的密度为ρ水).实验二:测量液体的密度命题要点(部分与测量固体密度相同,不再展示):1. 测液体密度实验步骤(1)测倒入量筒中的液体质量: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总,将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烧杯及剩余液体的质量m剩,则倒入量筒中的液体质量m=m总-m剩;(2)测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测出倒入量筒中的液体的体积V;(3)计算液体密度:利用公式ρ=计算2. 实验误差分析(1)由于实验步骤不合理导致误差:①若先测液体的体积,再分别测出空烧杯及烧杯与液体的总质量,由于量筒上残留了少量液体,使测得的质量偏小,从而导致密度测量值偏小;②若先测空烧杯和烧杯与液体的总质量,再测全部液体的体积,由于烧杯上残留少许液体,使测得的体积偏小,从而导致密度测量值偏大;(2)由于实验操作不当导致误差:将部分液体从烧杯倒入量筒时洒出:测得量筒中液体的质量偏大,测出的密度值偏大3. 测量结果的应用针对训练:2. 小明所在的课外兴趣小组需要配制密度为1.05 g/cm3的盐水,为检验配制的盐水是否合格,小明取少量样品,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如下实验:(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__________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2)天平调节好之后,小明依次进行了如下操作: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1=20 g;②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如图甲所示;③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如图乙所示.请你帮助小明设计一个记录本次实验数据的表格.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可知烧杯中盐水的质量为________g,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g/cm3,小组配制的盐水________(选填“合格”或“不合格”).(3)小明测出的盐水密度与真实值相比会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同组的小刚认为小明的实验过程只需调整先后顺序,就可以消除上述误差,调整后的实验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4)小明在实验前调节天平横梁时,游码位于标尺中点,但他忘记将游码归零,实验中一直没有改正,则测出盐水的质量将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5)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同组的小雨提出了另一种方案,实验步骤为:①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②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盐水的体积;③用天平测出量筒和盐水的总质量.针对小雨的方案,客观、正确的观点是___.A. 能测出盐水的密度且步骤合理B. 测出盐水的密度偏小,不可取C. 易使量筒从天平上倾斜而摔碎,不提倡(6)同组的小涛在一根塑料吸管的下端装入适量的小钢珠后用蜡封住并使底部平整,自制了一个“密度计”,用该“密度计”测量盐水的密度:先将“密度计”放入水中,静止时处于漂浮状态,用刻度尺测出“密度计”底端到液面的距离为h1;然后将“密度计”擦干,再放入盐水中,静止时仍处于漂浮状态,用刻度尺测出“密度计”底端到盐水液面的距离为h2.①小涛测出盐水的密度表达式为ρ=________(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②在塑料吸管的底部放入小钢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7)小涛还想利用自制的“密度计”测量一瓶“宋河粮液”白酒的密度,但发现吸管在白酒中沉底.请你帮他想出一种对自制密度计进行“改良”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三:特殊方法测量密度一、缺天平、量筒1. (称重法)小红利用弹簧测力计、烧杯、石块、细绳和水(密度为ρ水)测量石块和盐水密度的过程如下:①用细绳拴住石块,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重力为G,如图甲;②将石块浸没在水中,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如图乙,石块的密度ρ石=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2,如图丙;④盐水密度的表达式为ρ盐水=___________.(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思路点拨】石块在水中和在盐水中均浸没→V排水=V排盐水;石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水=G-F1=ρ水gV排水→石块的密度ρ石= G/g V排水;石块浸没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盐水=G-F2=ρ盐水g V排盐水.2. (双漂法)小明在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一端缠上少量细铁丝,制成一个简易“密度计”.另外还准备了两个烧杯、刻度尺、待测液体和足量的水.利用上述器材测量待测液体的密度,请你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忽略细铁丝的体积,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①用刻度尺测量木棒的长度为h;②向一个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将简易密度计缠细铁丝的一端放入烧杯内,静止时木棒竖直漂浮,用刻度尺测量木棒露出水面的高度为h1;③向另一个烧杯中装入适量待测液体,将简易密度计放入烧杯内,使其静止时竖直漂浮,用刻度尺测量木棒露出液面的高度h2;④待测液体的密度ρ=.(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思路点拨】木棒在水中和待测液体中均漂浮→F浮水=F浮液;V排3. (等压强法)小明用刻度尺、玻璃管、细线、橡皮膜和水(密度为ρ水)测量醋的密度的过程如下:(1)使用刻度尺测出玻璃管的长度为h,通过细线用橡皮膜将玻璃管一端密封住;(2)玻璃管内部装有适量的醋,用刻度尺测量液面高度为h1,缓慢浸入盛有水的烧杯内,直至橡皮膜水平;(3)测得玻璃管露出水面的高度为Δh;(4)醋的密度为ρ醋=.【思路点拨】橡皮膜水平→橡皮膜两侧受到水和醋的压强相等.二、缺量筒4. (等体积法)小华利用天平、量筒测量酱油的密度时,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请你将步骤补充完整.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如图甲;②将一个烧杯________,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③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如图丙;④酱油的密度ρ=.【思路点拨】完全相同的烧杯装满液体时液体体积相等:V水=V酱油→根据密度公式得出5. (阿基米德原理法)小华在测量一个密度较大的塑料球密度时,准备的实验器材有:塑料球(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天平、烧杯、水、细线等.请你将他的实验过程补充完整.(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①用天平测出塑料球的质量m1;②把盛有适量水的烧杯放在天平左盘,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如图甲;③用细线系着塑料球使其浸没在水中但不触碰烧杯,天平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总质量为m3,如图乙;④塑料球的密度表达式ρ=______________.【思路点拨】塑料球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m3-m2)g→计算出塑料球的体积V→利用密度公式计算.三、缺天平6. (漂浮法)小王在进行“测量木块的密度”实验时,选用的器材有:量筒、水、细铁丝(体积忽略不计)、待测木块(不吸水).请你帮助小王将测量过程补充完整(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①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得其体积为V1,如图甲;②将木块放入量筒中,液面静止时木块处于漂浮状态,测得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2,如图乙;③用细铁丝将木块全部压入水中,测得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3,如图丙;④待测木块的密度表达式为ρ=___________.(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思路点拨】物体漂浮时F浮=G物,F浮=ρ水gV排,G物=m物g=ρ物gV物7. (一漂一沉法)在“测量橡皮泥的密度”实验中,由于橡皮泥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小明去掉天平,利用量筒、水等器材巧妙地测出了一块橡皮泥的密度.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水的密度为ρ水)①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对应刻度值为V1,如图甲;②将橡皮泥捏成小船放入量筒内,使其静止时处于________状态,稳定后读出水面对应刻度值为V2,如图乙,橡皮泥的质量m=______________;③将橡皮泥从量筒中取出,擦干表面的水后捏成实心球,再将橡皮泥放入水中,稳定时读出水面对应刻度值为V3,如图丙;④橡皮泥密度的表达式ρ=____________.【思路点拨】物体漂浮时F浮=G,F浮=ρ水gV排→m=ρ水V 排,计算出木块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ρ=计算.8. (标记法)小明想测量某果汁的质量,发现没有天平,他找来烧杯、水槽、量筒,测量过程如下:(1)在小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然后将小烧杯放入一个水槽内,标记出水槽的液面高度;(2)将小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内,测得体积为V1;(3)将小烧杯放在水槽内,逐渐向小烧杯中倒入待测果汁,直水槽内液面上升到标记处;(4)将小烧杯内的待测果汁倒入量筒内,测得体积为 V2;(5)果汁的密度ρ液=____________.【思路点拨】利用标记法,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相同,则其所受浮力相同,计算出果汁密度.。

测量密度的实验步骤

测量密度的实验步骤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实验原理:用天平和量筒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公式 V
m =ρ 算出物质密度。

实验一、如何测固体(如小石块)的密度
实验步骤: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2.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 1
3.将石块放入量筒中,读出水面到达刻度V 2
4.则可求出石块的体积21V V V -=,
5.石块的密度2
1V V m V m -==ρ 实验二、如何测液体(如酒精)的密度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m 1
2.将部分酒精倒入量筒,测出倒入量筒中酒精的体积V
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酒精的质量m 2
4.则可求出倒入量筒中酒精的质量21m m m -=,
5.酒精的密度V m m V m 21-==ρ。

密度的测量 实验原理 固体密度的测量

密度的测量 实验原理 固体密度的测量
密度的测量
一.实验原理: ρ=m/v (一).固体密度的测量: 1.质量的测量:
a、用天平或秤直接测量 m
b、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重G,再算 出质量m
2、体积的测量 用刻度尺测量 ①.规则的固计算出体积abc
②.不规则的固体: 小的固体: 可用排水法 密度大于 水的固体 大的固体: 能切割的用小刀和刻度尺,例如:马铃薯 不能切割的用溢水杯法,例如:体育课上 的铅球 密度小于水的固体:采用悬垂法或针压法
步骤:(1) 将金属块系在弹簧测力计下读出弹簧 测力计的示数G1 (2)将金属块全部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 测力计的示数G2
金属块的密度:ρ=G1ρ水/(G1-G2) 金属块的密度:ρ=G1ρ水/(G1-G2)
用弹簧测力计、烧杯、金属块、水和细线。 如何测盐水的密度
(二)液体密度的测量 1.可直接用密度计
2.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烧杯。 步骤: (1) 用调好的天平分别测空烧杯质量m1及装入适 量盐水后的总质量m2,计算出盐水质量m=m2-m1 ; (2) 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测出盐水的体积V ; (3) 计算出盐水的密度ρ=( m2-m1)/V 。 此方案尽管实验原理正确、操作规范、读数准确、计算无误,但 由于第(2)步操作中无法将盐水倒尽,导致盐水体积读数偏小,而 使计算出的盐水密度偏大
假如手边只有一只量筒和水,你能否测出一块橡皮 泥的密度?写出你的实验方法和计算密度的表达式
分析:本实验设计的关键是: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采用 转换法,巧妙设计方案:利用漂浮条件求质量、排水法测 ,进而求出密度。 解:(1)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V0 ; (2) 将橡皮泥捏成船形(或小盒状),使其漂浮在水面上, 读出V1 ; (3) 将橡皮泥捏成一团,沉没在水中,读出V2 ; 算出橡皮泥密度:ρ=(V1-V0)ρ水/(V2-V0) 。 橡皮泥漂浮时,据平衡法及阿基米德原理有: ρ水g(V1-V0) =ρg(V2-V0) ,

专题:密度计算的十种实验

专题:密度计算的十种实验

专题:密度计算的十种实验
引言
密度是物质的重要性质之一,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来计算。

本文将介绍十种不同的实验方法来测量密度。

实验一:水银密度计法
实验原理
水银密度计法是利用水银的密度来测量其他物质的密度。

通过将待测物体放入水银密度计中,测量水银升高的高度,然后根据水银和待测物质的密度关系计算密度。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个水银密度计和待测物体。

2. 将待测物体轻轻放入水银密度计中,观察水银升高的高度。

3. 根据水银和待测物质的密度关系计算密度。

实验注意事项
- 操作时要小心,以避免水银的溅出或损坏密度计。

- 确保将待测物体完全浸入水银中。

实验二:浮沉法
实验原理
浮沉法是利用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来估算其密度。

当物体比液体密度大时,物体沉入液体中;当物体比液体密度小时,物体浮于液体表面。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个和液体。

2. 将待测物体放入中,观察其浮沉情况。

3. 根据物体浮沉情况估算其密度。

实验注意事项
- 确保和液体的选用适合待测物体的大小和密度范围。

- 注意观察待测物体的浮沉情况,避免误判。

...
(继续描述其他实验方法)
结论
通过这十种不同的实验方法,我们可以准确地计算物体的密度。

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取决于待测物体的性质以及实验条件的限制。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并遵循正确的实验步骤。

以上是关于密度计算的十种实验方法的简要介绍。

希望本文能
为读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密度测量的实验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关于“密度测量”的实验
班级 __________学号 ____ 姓名 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1)实验需要的器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依据的公式是:
____________。

图1
(3)将正确顺序按序号填在空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
A、把烧杯中部分盐水倒入量筒,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B、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线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C、根据公式ρ=m/V算出盐水的密度ρ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
2
E、计算出量筒中的盐水的质量m=m
1
-m
2
F、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G、在玻璃杯中倒入盐水,用天平测出杯和盐水总质量m
1
(4)测量情况如下图2所示,请将图中结果填写下表:
玻璃杯和盐
水的总质量
m
1
(g)
玻璃杯和剩
余盐水的质
量m
2
(g)
量筒中盐水
的质量m(g)
量筒中盐水的
体积V(cm3)
盐水的密度
ρ(kg/m3)
③水、④细线、⑤细沙、⑥白纸、⑦一小块形状不规则的冰糖
(1)选用的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2)正确的实验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冰糖块质量m;②算出冰糖的体积V= V
1
- V
2
③取出冰糖,将细沙摇实、摇平后记下此时的刻度V
2
④将冰糖块放人量筒,再将细沙倒人量筒后摇实、摇平,记下此时示数V
1
⑤冰
糖的密度ρ=m/ V =m/( V
1
- V
2
)
4.某同学要测定一个形状不规则的石蜡块的密度。

他现有的器材有:托盘天平、砝码、量筒、水、细线、小铁块,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铁块的
质量m(g)
量筒中水的
体积V
1
(cm3)
铁块和水的
总体积V
2
(cm3)
铁块的体积
V(cm3)
铁块的密度ρ
(g/cm3)
A 、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石蜡块的质量m 1;
B 、用天平测出小铁块的质量m 2;
C 、使石蜡块和铁块都浸没在量筒里的水中,记下此时液面的刻度V 1;
D 、往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
E 、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 2;
F 、用细线把铁块系在石蜡块的下面,只让铁块浸没在量筒里的水中,记下此时液面的刻度V 3。

(1)请将必要的步骤按正确的顺序填在下面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石蜡块的密度ρ蜡=______=____________。

5.图3是某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情况,请指出图中违反实验操作规则和不规范之处(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

图3
答案
1.
2.下列是测盐水密度的实验。

(1)实验需要的器材是:天平、量筒、盐水、烧杯。

(2)实验依据的公式是:ρ=m/V 。

(3)将正确顺序按序号填在空线上F 、B 、G 、A 、D 、E 、C 。

(4)测量情况如下图2所示,请将图中结果填写在下表中:
玻璃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 1(g) 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 2(g)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g) 两桶中盐水的体积V(cm 3) 盐水的密度ρ(kg/m 3)
18 ×103
3.(1)选用的器材:①、②、④、⑤、⑦。

(填序号)
(2)正确的实验顺序:①、④、③、②、⑤。

4.(1)请从上述实验步骤中挑出必要的步骤并按正确顺序把各步骤的序号填在
下面的横线上A 、D 、F 、C 。

(2)写出石蜡块的密度ρ蜡=m/V=m 1/(V 1-V 3)。

5.请指出图中违反实验操作规则和不规范之处
(1)在测量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2)用手指接拿砝码。

铁块的 质量m(g) 量筒中水的体积V 1(cm 3) 铁块和水的 总体积V 2(cm 3) 铁块的体积 V(cm 3) 铁块的密度ρ
(kg/m 3)
157 50 70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