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试卷

合集下载

数学人教版第二单元测试卷

数学人教版第二单元测试卷

数学人教版第二单元测试卷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往()按顺序计算。

2. 计算25 + 75÷5时,先算()法,再算()法,结果是()。

3. 在计算(23 + 12)×5时,应先算()法,再算()法。

4. 小明读一本故事书,前4天每天读25页,后3天一共读了110页,小明平均每天读()页。

5. 把下面的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16 - 9 = 7,42÷7 = 6,综合算式是()。

6. 在12 + 42÷6这道算式里,应先算()法,再算()法,如果要先算加法,算式应改成()。

7. 5个12相加的和是(),40的5倍是()。

8. 一个数除以8,商是12,余数是5,这个数是()。

9. 在〇里填上“>”“<”或“=”。

360÷(6×12)〇360÷6×12320÷4÷2〇320÷(4×2)10. 小马虎在计算25 + _()×4时,先算的加法,后算的乘法,结果是120,括号里应填()。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0除以任何数都得0。

()2. 在算式40 - 20÷5×10中,要先算减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

()3. 两个数的积一定大于这两个数的和。

()4. 算式(18×5)+(36÷12)去掉括号后,结果不变。

()5. 12与15的和除以3的商是多少?列式为(12 + 15)÷3。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面运算顺序一样的一组算式是()。

A. 58 - 27 + 3638÷2×7B. 72 - 56÷87 + 17 - 8C. 40÷5×840 - 5×82. 小明读一本200页的故事书,前4天读了80页,照这样计算,读完这本书还要用多少天?正确的列式是()。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_〞.10%1.等底等高的长方体和圆柱体体积相等.( )2.一个圆柱形的玻璃杯可盛水1立方分米,我们就说玻璃杯的容积是1升.( )3.两个圆柱的表面积相等,它们的体积也肯定相等. ( )4.一个圆锥底面积扩大2倍,高不变,体积扩大4倍. ( )5.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比圆柱少.(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20%1.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用字母表示是().①πrh②πdh③πr2h2.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16厘米,高是16厘米,它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 ).①圆形②长方形③正方形3.一根圆木锯成三段,一共增加( )个面.①2②3③4④64.一个圆锥体积是12.56立方厘米,比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少()立方厘米.①6.28②12.56③25.12④37.685.底面半径相等的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已知圆柱的高是6厘米,那么圆锥的高是( )厘米.①2②6③12④186.(1)做一节圆柱形通分管要用多少铁皮,求通分管的( ).(2)做一只圆柱形的柴油桶,至少用多少铁皮,求油桶的( ).(3)一只圆柱形水桶能装多少升水,是求水桶的( ).(4)一段圆柱形铁条有多少立方分米,是求这段铁条的( ).①表面积②侧面积③体积④容积7.用一个高36厘米的圆锥形容器盛满水,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中,水的高度是( )厘米.①36②18③16④12三.填空题.23%(3+4+2_8)1.圆柱的侧面展开可得到一个( ),它的长等于圆柱的( ),宽等于圆柱的( ).2.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5厘米,高是4厘米,视神经的侧面积是( ),表面积是( ).3.一个圆柱的体积是108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 ).4.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3平方分米,高是8厘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5.一个圆锥的体积是24立方厘米,底面积是8平方厘米,它的高是().6.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12.56平方分米,高是2分米,它的体积是( ).7.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它们的体积之和是48立方分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比圆柱少( )立方分米.8.一个圆柱体高8厘米,底面周长25.12厘米.现在沿着它的直径垂直切开,表面积增加了( ).9.两个长6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纸片,一个用5分米做高围成甲圆柱,一个用6分米做高围成乙圆柱,( )的体积大.10.一根圆柱形钢材长2米,把它分成4段后.表面积增加了18.84平方厘米,每段钢材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四.计算.12%1.求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厘米)3.求圆锥的体积.(单位:厘米)五.应用题.35%1.挖一个圆柱形蓄水池,底面半径是5米,深4米,这个蓄水池可蓄水多少立方米?2.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30厘米,底面半径是10厘米,做这个水桶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用进一法,得数保留一位小数)3.压路机的滚筒是一个圆柱形,它的横切面周长是3.14米,长是1.5米,每滚一周能压多大的路面?如果转100周,压过的路面有多大?4.一个圆锥形麦堆,底面半径是3米,高是5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00千克,这些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5.把一个高为1米的圆柱体切成底面是许多相等的扇形,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如下图),已知拼成后长方体表面积比原来圆柱表面积增加了40平方分米,原来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小学数学冀教版第十二册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章节测试习题(5)

小学数学冀教版第十二册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章节测试习题(5)

章节测试题1.【答题】看图填空.体育馆的位置在(______,______),教学楼的位置在(______,______),图书馆的位置在(______,______).【答案】1,2,3,4,6,3【分析】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表示形式为(列数,行数).【解答】由图可知,体育馆的位置在(1,2),教学楼的位置在(3,4),图书馆的位置在(6,3).故本题的答案是1,2,3,4,6,3.2.【答题】下面是一所小学的平面图. 用数对表示假山和图书馆的位置,假山(______,______)、图书馆(______,______). 欣欣从前楼到假山去玩,要向南走______格,再向东走______格.小文从草坪向东走了______格,又向北走了2格,到了图书馆.【答案】6,3,9,6,1,4,4【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数对表示物体的具体位置. 竖排表示列,横排叫做行;确定列数时,一般要从左往右数,确定行数时,一般要从下往上数.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表示形式为(列数,行数).【解答】假山在第6列第3行,所以是(6,3);图书馆在第9列第6行,所以是(9,6).根据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假山在前楼的东南方向,所以从前楼到假山,需要先向南走1格,再向东走4格.图书馆在草坪的东北方向,所以从草坪走到图书馆,需要先向东走4格,再向北走2格. 故本题的答案是6,3,9,6,1,4,4.3.【答题】如下图,一辆汽车的位置在第1列第2行,用数对表示为(1,2),2小时后,汽车的位置在(11,2). 这辆汽车每小时行驶______千米. 如果汽车以同样的速度从位置(11,2)再向北行驶1小时,所在位置用数对表示为(______,______).【答案】90,11,7【分析】这辆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距离=2小时行驶的距离÷2. 汽车行驶的距离=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距离×行驶的时间.【解答】由图可知,一小格表示18千米,一辆汽车在第1列第2行,用数对表示为(1,2),2小时后,汽车的位置在(11,2),所以这辆汽车走了小格:11-1=10(个),即走了:10×18=180(千米),所以这辆汽车每小时行驶:180÷2=90(千米).汽车每小时行驶90千米,以同样的速度从位置(11,2)再向北行驶1小时,即行驶:90×1=90(千米);一小格是18千米,90千米有小格:90÷18=5(个),所以汽车从(11,2)向北走5格,是(11,7). 故本题的答案是90,11,7.4.【答题】下图中,少年宫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______,______). 如果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100米,那么李林从家出发,经过学校到少年宫,至少要走______米.【答案】4,5,500【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数对表示方格纸上物体的位置.【解答】由图可知,少年宫位于第4列第5行,用数对表示为(4,5).李林从家出发,经过学校到少年宫,至少要经过的路程是小正方形的边长×5,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00米,则李林至少要走的距离为:5×100=500(米).故本题的答案是4,5,500.5.【答题】如下图,象棋盘中的“相”下一步可以走到(4,______)或(______,2).【答案】2,8【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解答】根据“相走田”,可以推出“相”下一步可以走到(4,2)或(8,2).故本题的答案是2,8.6.【答题】如图,香蕉的位置表示为(1,2),则橘子的位置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桃子的位置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答案】4,2,3,4【分析】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先表示列,再表示行.【解答】由图可知,香蕉位于的小格处于第1列,第2行,香蕉的位置表示为(1,2).同理,橘子位于的小格处于第4列第2行,则橘子的位置表示为(4,2);苹果位于的小格处于第3列第4行,则苹果的位置表示为(3,4).故本题的答案是4,2,3,4.7.【答题】用数对表示平行四边形四个顶点的位置. A(3,______);B(4,______);C(8,______);D(7,______)【答案】4,2,2,4【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表示形式为(列数,行数).【解答】由图可知,点A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3,4),点B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4,2),点C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8,2),点D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7,4).故本题的答案是4,2,2,4.8.【答题】如下图,大象馆的位置在(______,______);猴山的位置在(______,______).【答案】1,2,3,4【分析】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表示形式为(列数,行数).【解答】由图可知,大象馆在第1列第2行,所以大象馆的位置在(1,2);猴山在第3列第4行,所以猴山的位置在(3,4).故本题的答案是1,2,3,4.9.【答题】下面是花园小区的平面图. 小刚从2号楼走到后门,要先向北走______格,再向东走______格.【答案】1,5【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解答】在图中上方表示北方,下方表示南方,左方表示西方,右方表示东方.由图中标示的地点可以数出来小刚从2号楼走到后门,先向北走1格,再向东走5格.故本题的答案是1,5.10.【答题】看电影时,电影票上的“12排33号”记作(12,33),则“3排15号”记作(______,______);(20,27)表示______排______号.【答案】3,15,20,27【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解答】题中“12排33号”记作(12,33),所以“3排15号”记作(3,15);(20,27)表示20排27号.故本题的答案是3,15,20,27.11.【答题】看图填空:点A(______,______);点B(______,______);点C (______,______).【答案】2,4,1,2,4,1【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解答】观察图形,点 A的位置是(2,4),点B的位置是(1,2),点C的位置是(4,1).故本题的答案是2,4,1,2,4,1.12.【答题】如图,点C用数对表示为(3,3),点B用数对表示为(______,______),点A用数对表示为(______,______).【答案】5,1,1,1【分析】数对的表示形式为(列数,行数).【解答】如图,点C用数对表示为(3,3),点B在第5列第1行,所以用数对表示为(5,1);点A在第1列第1行,所以用数对表示为(1,1).故本题的答案是5,1,1,1.13.【答题】下图是张红家附近的地图,已知商场的位置为(3,6),张红家的位置为(5,5),那么公园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______,______).【答案】6,7【分析】用数对表示位置时用(列数,行数)表示.【解答】商场的位置为(3,6),可知商场在第3列第6行;张红家的位置为(5,5),可知张红家在第5列第5行;可以确定公园在第6列第7行,所以用数对表示为(6,7).故本题的答案是6,7.14.【答题】下图中,如果用数对(2,3)表示,那么用数对(______,______)表示,用数对(______,______)表示.【答案】1,2,3,1【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解答】数对里括号中第一个数表示的是这个物体所在的列数,第二个数表示这个物体所在的行数.在第1列第2行,用数对(1,2)表示,在第3列第1行,用数对(3,1)表示.故本题的答案是1,2,3,1.15.【答题】如图,如果点x的位置表示为(2,3),则点y的位置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答案】5,4【分析】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表示形式为(列数,行数).【解答】如图所示,如果点x的位置表示(2,3),即x在第2列第3行,而y比x的列数多3,行数多1,即点y在第5列第4行,所以点y的位置可以表示为(5,4).故本题的答案是5,4.16.【答题】如果小红和小强的位置互换,换后小强的位置是(______,______),小红的位置是(______,______).【答案】3,2,2,5【分析】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表示形式为(列数,行数).【解答】换完位置后,小强在第3列第2行,表示为(3,2);小红在第2列第5行,表示为(2,5).故本题的答案是3,2,2,5.17.【答题】下图是游乐园的一角,碰碰车在大门以北300m,再往东200m处,那么碰碰车的位置可用(______,______)表示.【答案】2,3【分析】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表示形式为(列数,行数).【解答】已知碰碰车在大门以北300m,再往东200m处,如下图,在第2列第3行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2,3).故本题的答案是2,3.18.【答题】下图中,小乐家在点A处,学校在点B处,用数对表示小乐家的位置是(______,______),学校的位置是(______,______).【答案】1,4,5,1【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解答】由图可知,点A(小乐家)位于第1列第4行,用数对表示是(1,4);点B(学校)位于第5列第1行,用数对表示是(5,1).故本题的答案是1,4,5,1.。

小学数学冀教版第十二册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章节测试习题(4)

小学数学冀教版第十二册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章节测试习题(4)

章节测试题1.【答题】同一幅方格图中,一个数对只能确定一个位置.()【答案】✓【分析】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表示形式为(列数,行数).【解答】根据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可知:同一幅方格图中,一个数对只能确定一个位置.故本题正确.2.【答题】数对(6,7)与数对(7,6)表示的是同一位置.()【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解答】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表示形式为(列数,行数).数对(6,7)表示第7行第6列,数对(7,6)表示第6行第7列,所以数对(6,7)与数对(7,6)表示的不是同一位置.故本题错误.3.【答题】小强和小丽都是六(1)班的学生,小强的座位在第2列第3行,用(2,3)表示.小丽的座位在小强的正后方并且隔一行,小丽的座位用数对表示是().A. (5,2)B. (2,5) C. (4,3)【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竖排表示列,横排叫做行;确定列数时,一般要从左往右数,确定行数时,一般要从前往后数(或从下往上数).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表示形式为(列数,行数).【解答】小强的座位用(2,3)表示,小丽的座位在小强的正后方并且隔一行,则小丽座位的列数与小强的相同,为2;行数是小强的加2,为5,所以小丽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2,5).选B.4.【答题】教室里小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4),小明前面一位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3),那么小明后面一位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A. (3,2)B. (3,5)C. (4,4) D. (4,5)【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数对表示位置.【解答】已知教室里小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4),小明前面一位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3),由此可知位置用数对表示是(列,行),所以小明后面一位同学用数对表示是(3,5).选B.5.【答题】美术课,亮亮坐在美术教室的第3列第5行,用数对(3,5)表示.小明坐在亮亮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小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A. (5,2)B. (3,6) C. (4,3)【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的方法.竖排表示列,横排叫做行;确定列数时,一般要从左往右数,确定行数时,一般要从前往后数.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表示形式为(列数,行数).【解答】亮亮坐在美术教室的第3列第5行,用数对(3,5)表示;小明坐在亮亮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也就是说小明坐在教室的第3列第6行,所以小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6).选B.6.【答题】平平坐在教室的第2列第5行,用数对(2,5)表示.强强坐在平平正后方的位置上,强强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可能是().A. (5,2)B. (2,6) C. (3,6)【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数对表示位置.【解答】平平坐在教室的第2列第5行,用数对(2,5)表示,即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强强坐在平平正后方的位置上,所以强强坐在教室的第2列第6行,强强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可能是(2,6).选B.7.【答题】小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4),小林在他正后方2排位置,那么小林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A. (3,6)B. (5,4) C. (3,2)【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数对的认识.【解答】小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4),所以他在第3列第4行,他同学小林在他正后方2排位置,小林在第3列第6行,那么小林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6).选A.8.【答题】一个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顶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4,5)和(6,3),那么另外两个顶点的位置是().A. (4,3)、(5,6)B. (5,4)、(3,6)C. (5,5)、(6,6)D. (4,3)、(6,5)【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表示形式为(列数,行数).【解答】一个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顶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4,5)和(6,3),则另外两个点中的一个点与(4,5)在同一列,与(6,3)在同一行,则该顶点位于第4列第3行,用数对表示为(4,3);另一个点与(6,3)在同一列,与(4,5)在同一行,则该顶点位于第6列第5行,用数对表示为(6,5),所以这两个顶点的位置是(4,3)、(6,5).选D.9.【答题】一只小虫在方格的线路上爬行,它初始位置是A(2,2),先爬到B (2,4),再爬到C(5,4),最后爬到D(5,6),则小虫共爬了()个单位.A. 7B. 5C.4 D. 3【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数对表示位置.【解答】一只小虫在方格的线路上爬行,它初始位置是A(2,2),先爬到B(2,4),则小虫第一次爬行的单位为:4-2=2(个),再爬到C(5,4),则小虫第二次爬行的单位为:5-2=3(个),最后爬到D(5,6),则小虫第三次爬行的单位为:6-4=2(个),所以小虫总共爬行的单位为:2+3+2=5+2=7(个).选A.10.【答题】王丽在班级的座位可以用数对(5,4)来表示,他的前面是朱晓,朱晓的座位用数对表示是().A. (5,3)B. (5,5) C. (4,4)【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数对表示具体位置.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表示形式为(列数,行数).【解答】王丽在班级的座位可以用数对(5,4)来表示,即王丽在第5列第4行,他的前面是朱晓,则朱晓在第5列第3行,朱晓的座位用数对表示是(5,3).选A.11.【答题】一个长方形的四个顶点分别为A. B. C. D. 如果点A的位置是(1,4),点B的位置是(4,4),点C的位置是(4,2),那么点D的位置是().A. (4,1)B. (2,4) C. (1,2)【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数对表示位置.【解答】一个长方形的四个顶点分别为A,B,C,D. 如果点A的位置是(1,4),点B的位置是(4,4),点C的位置是(4,2),表示点A和点B的数对中的第二个数字相同,所以点A和点B在同一行,表示点B和点C的数对中的第一个数字相同,所以点B和点C在同一列,所以这个长方形如所示,点D和点A在同一列,和点C在同一行,所以表示点D的数对是(1,2).选C.12.【答题】音乐课上,刘芳坐在(2,4)的位置,张欣坐在(5,4)的位置,赵明与她们坐在同一条直线上,赵明可能坐在()的位置.A. (3,4)B. (5,3) C. (2,5)【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表示形式为(列数,行数).【解答】音乐课上,刘芳坐在(2,4)的位置,张欣坐在(5,4)的位置,他们二人的行数相同;赵明与她们坐在同一条直线上,则赵明的行数也应是4,所以可能坐在(3,4)的位置.选A.13.【答题】小军在教室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4),他的前面有()位同学.A. 2B.3 C. 4【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的方法.竖排表示列,横排叫做行;确定列数时,一般要从左往右数,确定行数时,一般要从前往后数(或从下往上数).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表示形式为(列数,行数).【解答】小军在教室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4),说明小军的位置是第3列第4行,即小军前面有3行,所以他的前面有3个同学.选B.14.【答题】王涛的班级有49名学生,按照7×7的形式安排座位,王涛的位置是(4,5),下面的位置与王涛在同一横排上的是().A. (4,4)B. (5,4)C. (4,6) D. (3,5)【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表示形式为(列数,行数).【解答】王涛的班级有49名学生,按照7×7的形式安排座位,王涛的位置是(4,5),则王涛坐在第4列第5行;(4,4)表示第4列第4行;(5,4)表示第5列第4行;(4,6)表示第4列第6行;(3,5)表示第3列第5行;所以(3,5)的位置与王涛在同一横排上.选D.15.【答题】用数对(a,3)表示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它一定不在第3行B. 它一定在第3行 C. 它可能在第3行【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解答】用数对(a,3)表示的位置,前一个数表示的是它在第a列,后一个数表示它在第3行.选B.16.【答题】在一幅平面图上,点A的位置是(4,5),点B的位置是(3,5),那么A,B两点().A. 在同一行B. 在同一列 C. 既不在同一行也不在同一列【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解答】点A的位置是(4,5),点B的位置是(3,5),所以点A和点B数对中右边的数字一样,说明点A和点B在同一行.选A.17.【答题】将点(6,3)右移4格后用数对表示为().A. (10,3)B. (6,7) C. (7,6)【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表示形式为(列数,行数).【解答】点(6,3)表示该点位于第6列第3行上,将点(6,3)右移4格后,该点位于第10列第3行上,所以将点(6,3)右移4格后用数对表示为(10,3).选A.18.【答题】数对(2,5)表示第______列第______行;(5,2)表示第______列第______行.【答案】2,5,5,2【分析】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表示形式为(列数,行数).【解答】由分析可知,数对(2,5)表示第2列第5行;(5,2)表示第5列第2行.故本题的答案是2,5,5,2.19.【答题】李云在班级中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6,6),那么他们班至少有______人.【答案】36【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数对的理解.【解答】已知李云在班级中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6,6),数对由(列数,行数)组成,根据(6,6)知他们班级至少有6行6列,求他们班至少有多少人,用乘法,列式计算为:6×6=36(人).故本题的答案是36.20.【答题】下图中,少年宫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______,______).【答案】4,5【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数对表示物体在方格纸上的位置. 在方格纸中,竖排表示列,横排叫做行;确定列数时,一般要从左往右数,确定行数时,一般要从前往后数(或从下往上数).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表示形式为(列数,行数).【解答】由图可知,少年宫所在的位置是第4列第5行,用数对表示为(4,5).故本题的答案是4,5.。

六年级数学-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综合检测题 最新

六年级数学-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综合检测题 最新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综合检测题班级 姓名一、填空:1、350800400读作(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

2、把5米长的钢筋,平均截成8段,每段是全长的( )%,每段长( )。

3、103:8.1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比值是( )。

4、)(:9%15)(620)(===÷5、1.6吨=( )吨( )千克 3时16分=( )时 3公顷400平方米=( )公顷 2.07升=( )毫升6、在65,83%, ,54和2521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相等的数是( )和( )。

7、一批零件经检验合格48箱,不合格2箱,合格率是( )。

8、24的约数有( ),把24分解质因数是( )。

9、54是0.5的( )%,2.4比3少( )%。

10、三个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体积是( )。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

) 1、因为85>74,所以85的分数单位比74的分数单位大。

( )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 )3、435⨯和543⨯的意义和计算结果都相同。

( )4、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5、圆的周长和它的半径成正比例关系。

( )6、一堆货物,甲队单独运需12小时,乙队单独运2小时运了这堆货的51,甲、乙两队工效之比是5:6。

( )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入括号里。

) 1、13.6%去掉百分号,这个数就( )。

A 、扩大10倍B 、扩大100倍C 、缩小100倍D 、大小不变 2、要反映病人的体温变化,一般绘制( )。

A 、条形统计图B 、折线统计图C 、扇形统计图3、23164834+=⨯的根据是( )。

A 、乘法交换律B 、乘法结合律C 、乘法分配律D 、不能确定4、一根圆柱形铁条长2分米,把它等分成3段后,表面积增加24平方厘米,这根铁条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学习评价试卷(A)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学习评价试卷(A)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学习评价试卷(A)一、填空。

(1)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得到一个()形,这个()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等于圆柱的高。

(2)将一个圆柱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高就是(),所以圆柱的体积等于()。

(3)一个无盖的圆柱形水桶,底面半径是10分米,高是8分米,制作这样一个水桶,至少需要铁皮()平方分米。

(4)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是3厘米,高是10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5)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为20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6)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是3分米,高2分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7)一个圆柱形的蓄水池,容积是50.24立方米,池底的半径是2米,池深是()米。

(8)一个内棱长是6分米正方体容器装满水后,倒入一个内底面积是24平方分米的圆柱体容器里正好装满,这个圆柱体的高是()分米。

二、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一个圆柱形纸筒,它的高是31.4厘米,底面半径是10厘米,把这个纸筒沿着高剪开,得到的展开图是()。

①平行四边形②长方形③正方形④不规则图形(2)在下面各图中,以直线为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出圆柱体的是()。

(3)一个圆柱形油桶,底面直径是4分米,容积是62.8立方分米,它的高是()。

①4分米②5分米③10分米④15.7分米(4)做一个圆柱体汽油桶,若求用多少铁皮,是求圆柱的();若求可装汽油多少升,是求圆柱的()。

①侧面积②表面积③体积④容积三、解决问题。

(1)小明先在一个底面直径是8厘米的圆柱形玻璃杯中放了一些水,再把鸡蛋浸没在水中根据水面上升了多少来推算这个鸡蛋的体积。

在实验过程中他测得原来水面的高度为6厘米,放入鸡蛋后水面的高度为7.5厘米。

如果玻璃的厚度忽略不计,请你帮他算一算这个鸡蛋的体积大约是多少立方厘米?(2)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周长是12.56米,高是0.6米,每立方米的沙重1.76吨,这堆沙大约有多重?(得数保留一位小数)(3)一个圆柱形钢管,它的内直径是2厘米,外直径3厘米,长10厘米,请你求出这个钢管的体积。

二00七年小学数学第十二册二单元书面测试题2

二00七年小学数学第十二册二单元书面测试题2

二00七年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书面测试题(二)(圆柱和圆锥)(90分钟完卷)姓名得分一、填空题。

(共17分)1、0.12立方米=( )立方分米=( )升=( )立方厘米2、一个圆柱体,底面半径为4厘米,高为10厘米,它的侧面积是( )平方厘米,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3、圆锥的底面半径是4分米,高是9分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4、用边长为6.28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围成一个圆柱,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 )平方厘米。

5、圆锥的体积是240立方厘米,高12厘米,底面积是( )平方厘米。

6、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2立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7、一个正方体容器从里面量棱长为8厘米,装满水后倒入一个深为10厘米的圆柱形容器内刚装满,这个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 )平方厘米。

8、甲数与乙数的比是4∶5,甲数是乙数的( )%,乙数是( )的125%,甲数比乙数少( )%,乙数比甲数多( )%。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 )里打“√”,错的打“×”。

(共10分)1、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2、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一个圆锥只有一条高。

()3、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2倍。

()4、圆柱的底面直径是d,高是兀d,它的侧面展开一定是正方形。

()5、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乘高。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共10分)1、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轴旋一周,就可以得到一个( )。

A、三角形B、圆柱C、圆锥2、把一根4米长粗细基本均匀的圆木截成三段短圆木,表面积增加8平方分米,原来这根圆木的体积是( )。

A、8立方分米B、80立方分米C、32立方分米3、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圆柱的底面周长是3.14厘米,它的高是( )。

A、3.14厘米B、1厘米C、1.57厘米4、把一个棱长是6厘米的正方体,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它的侧面积是( )。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测试卷班 姓名: 成绩一、 单选题(每道小题 2分 共10分 )1. 等底等高的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相比较.……………… ( )A 、正方体体积大B 、长方体体积大C 、圆柱体体积大D 、一样大2. 圆柱体的体积和底面积与一个圆锥体相等, 圆柱体的高是圆锥体的( ) A 、3倍 B 、2倍 C 、 D 、3. 24个铁圆锥, 可以熔铸成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个数是:……………( )A 、12个B 、8个C 、36个D 、72个4. 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和高都扩大3倍, 它的体积扩大的倍数是:……( )A 、3B 、6C 、9D 、275. 周长相等,面积最大的是图形…………………………………………( )A 、正方形B 、长方形C 、圆D 、三角形二、 填空题20%1. 用一张边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铁皮, 围成一个圆柱体, 它的侧面积是( ).2. 一个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都是0.6米, 它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3. 一个圆锥体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相差12立方米, 圆锥体积是( ).4. 一个圆柱形铅块, 可以熔铸成( )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形零件.5. 一个圆柱体, 侧面积是9.42平方厘米, 高是3厘米, 它的底面半径是( ).6. 一个圆锥体体积是2立方米, 高是4分米, 底面积是( ).7. 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的体积与高都相等, 圆柱的底面积是18平方厘米, 3221圆锥的底面积是( )平方厘米.8. 一个圆锥的体积是76立方米, 底面积是19平方米, 这个圆锥的高是( ).9. 一个圆柱体削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 削去的部分是圆锥体的( )%.10. 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共是126立方厘米, 圆柱体积是(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0%1、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它的体积就扩大4倍。

……… ……( )2、体积一定的圆柱,底面周长与高成反比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试卷(A)
一、填空题(1-5每题 1分, 6-15每题 2分, 共 25分)
1.
2.
3. 发芽率一定,发芽的种子数与实验种子数
( )比例.
4. 5÷7=( )
=(
5.
6. 积一定,两个因数( )比例.
7.
8. 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
( )比例.
9. 商一定,被除数与除数( )比例.
10. 在一幅平面图上用5厘米长表示实际距离80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11.
12. 圆锥的高一定,它的体积与底面积( )比例.
13. 五(1)班男女生人数的比是已知男生22人,女生有( )人.
14. 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 )比例.
15. 完成一件工程,甲单独做要6小时,乙单独做要8小时,乙与甲工作时间的比是( ),甲与乙工作效率的比是( ).
二、计算题(1-5每题 4分, 6-7每题 5分, 共 30分)
1.
2.
3.
4.
5.
6. 化简比
7.
三、应用题(1-3每题 7分, 4-6每题 8分, 共 45分)
1. 在比例尺是地图上,量得北京到杭州的铁路长4.7厘米,这条铁路实际长多少千米?
2. 一辆汽车到某地执行任务,上午10点出发到下午1点共行了120千米,照这样速度下午3点可到达目的地,这辆汽车到达目的地时共行了多少千米?(用两种方法解答)
3. 一块长方形菜地的周长是96米,长和宽的比是5:3,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
5. 粮仓用麻袋装粮食,每袋装60千克,需要1000个麻袋,如果每袋多装15千克,可以节省几个麻袋?(用比例方法解)
6. 要修一条长140米的堤坝,用3.5天就修了24.5米,照这样计算,还要几天完成?(用比例方法解)
四、选作( 5分 )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试卷(B)
一、填空题(1-5每题 1分, 6-15每题 2分, 共 25分)
1. 一个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男生比女生多( )%,女生比男生少( )%.
2. 把630本图书按分给五年级和六年级,六年级分得图书( )本.
3. 小林骑自行车从家到学校,他骑车的速度和所需时间成( )比例.
4. 在A×B=C中,当B一定时,A和C( )比例,当C一定时,A和B( )比例.
5. 圆的直径和它的面积( )比例.
6.
7.
8. 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是38厘米,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9.
10. 实际距离一定,图上距离与比例尺( )比例.
11. 一批零件,如果每人工效相同,参加人数和工作时间
( )比例.
12. 某车间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1.2 倍,女工人数和男工人数的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
13.
14. 糖水的重量一定,糖的重量和水的重量
( )比例.
15. 甲乙两个互相咬合的齿轮,它们的齿数比是,甲乙齿轮的转数比是( ).
二、计算题(每道小题 4分共 36分 )
1.
2.
3.
求比值.
5.
6.
7.
8. 3千米米(求比值)
9.
三、应用题(第1小题 3分, 2-7每题 6分, 共 39分)
1.
2. 两根同样长的钢筋,其中一根锯成3段用了12分钟,另一根要锯成6段,需要多少分钟?(用比例方法解)
3. 用50千克芝麻可榨油22.5千克,2吨芝麻可榨油多少千克?要榨630千克油需要芝麻多少吨?(用比例的方法解)
4. 某工厂计划上半年生产机器900台,前4个月生产了640台,照这样计算,上半年实际生产的机器台数超过原计划多少台?(用比例解)
5.
6. 刘师傅要加工一批零件,每小时加工40个,3小时可以完成,如果要提前半小时完成任务,工作效率需提高百分之几?(用比例的方法解)
7. 甲乙丙三人的存款平均数是4500元,已知甲和乙的存款数之比是丙存款数比甲多300元,三人个各存款多少元?
四、选作( 5分 )
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度数比是,那么这两个锐角的度数分别为( )和(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