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文字篇-PPT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文字篇》PPT课件上课讲义

3、今字承担古字的假借义
涂,本义是一条水的名字,假借为道路义。后 来就造个“途”字表示道路义,如《史记·主 父偃列传》:“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齐,本义为齐平,假借来记录“齐敬”的“齐” 这个词(这是本无其字的假借),表示祭祖之 前对祖宗的崇敬。这个意义后来写作“齋” (斋)。“齋”承担的是“齐”的假借义。
1、繁化
骨,本来写作冎,后来加肉,成为骨,表意就 更清楚了。
采,本来从手从木,后来又加提手旁,表意也 更明确了。
齿,甲骨文象口中有牙齿之形,后来又加声符 止,成为一个形声字。
益,本来表示水从器皿里溢出来的意思。后来 被借作利益和副词的益之后,于是又加水旁, 成为溢字。
2、简化
分为三种情况:
➢ 一是将原来形体复杂的图形文字线条化、 符号化。
章,从书写结构讲,分为立、早两部分, 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立早章”。古汉 语讲汉字的结构,主要是从造字角度讲 的。章是由音、十两部分组成,东汉许 慎的《说文解字》云:“乐竟为一章。 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书写结 构只能告诉人们一个字的写法,造字结 构则能体现一个字的本来意义。“乐竟” 是指音乐告一段落。
第三节 古书的用字
一、古今字 二、通假字 三、异体字 四、繁简字
一、古今字
➢ (一) 什么是古今字 ➢ (二)古今字的分类 ➢ (三)古今字形成的原因 ➢ (四)古今字的意义关系 ➢ (五)古今字与异体字、通假字的关系
(一)什么是古今字
古时字少,常用一个汉字兼职记录一些意义, 后世为理解书面语言时不产生歧义,常为这种 兼职字所记录的某项意义再造新字,新造的字 与原来兼表意义的字合称为“古今字”。新造 的字是“今字”,原来兼表意义的字是“古 字”。例如“暮”这个词,本来用“莫”来记 录,后来写作“暮”,“莫”和“暮”就是古 今字的关系,“莫”是古字,“暮”是今字。 古今字是记录同一个词古今用字有异造成的历 史现象,即“古用彼,而今用此。”
2024版王力《古代汉语》PPT课件讲义完整

性和流畅性。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7
33
选读篇目
《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等。
赏析要点
分析选文所体现的作者的历史观和文学 观;探讨选文在叙事写人方面的艺术成 就;品味选文的语言特点。
2《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 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 和策略。
《战国策》的艺术特色在于善于通过讽 喻、比喻、夸张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描写社会风貌;语言生动、流畅,富于 感情色彩。
现代音
上古音、中古音与现代音的比较
指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 准音,可通过拼音方案等工具学习掌握。
揭示汉语语音的历时变化及其规律,有助于 深入了解汉语语音系统的发展演变。
2024/1/27
11
03
词汇与语法
2024/1/27
12
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与分类
特点
单音节词为主
多义词丰富
2024/1/27
2024/1/27
研究现状
目前,古代汉语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古籍整理与校 勘工作仍需加强,音韵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尚 未得到圆满解决,训诂学和语法学的研究也 需要进一步深入。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 学术交流的加强,古代汉语研究的方法和手 段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6
02
文字与音韵
20
《楚辞》概述及艺术特色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 原等人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具有 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
格。
《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 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强烈的个
人情感表达。
《楚辞》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 象征、比喻等手法的运用,以及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7
33
选读篇目
《郑伯克段于鄢》、《曹刿论战》等。
赏析要点
分析选文所体现的作者的历史观和文学 观;探讨选文在叙事写人方面的艺术成 就;品味选文的语言特点。
2《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 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 和策略。
《战国策》的艺术特色在于善于通过讽 喻、比喻、夸张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描写社会风貌;语言生动、流畅,富于 感情色彩。
现代音
上古音、中古音与现代音的比较
指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 准音,可通过拼音方案等工具学习掌握。
揭示汉语语音的历时变化及其规律,有助于 深入了解汉语语音系统的发展演变。
2024/1/27
11
03
词汇与语法
2024/1/27
12
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与分类
特点
单音节词为主
多义词丰富
2024/1/27
2024/1/27
研究现状
目前,古代汉语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古籍整理与校 勘工作仍需加强,音韵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尚 未得到圆满解决,训诂学和语法学的研究也 需要进一步深入。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 学术交流的加强,古代汉语研究的方法和手 段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6
02
文字与音韵
20
《楚辞》概述及艺术特色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 原等人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具有 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
格。
《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 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强烈的个
人情感表达。
《楚辞》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 象征、比喻等手法的运用,以及
古代汉语(全套课件231P)

音韵学与诗词格律的关系
音韵学是研究汉语语音系统的科学,而诗词格律则是建 立在汉语语音系统基础上的文学创作规则。因此,音韵 学对于理解和创作古典诗词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 音韵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典诗词的押韵方式、平仄规 律以及声调特点等,从而更好地欣赏和创作古典诗词。 同时,古典诗词的创作也需要遵循一定的音韵学规则, 如押韵、平仄等,这些规则的运用可以使诗词更加和谐 优美,增强艺术感染力。
03
六书理论是汉字构造的理论基础,汉字的构造是六书理论的具
体体现。
古书中的用字现象
古今字
记录同一个词,不同时代社会用字有 不同,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古字, 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叫今字,合称古 今字。
异体字
通假字
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的现象。
音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 互相代替的字。
03
音韵学基础
句法结构变化
随着语言的发展,古代汉语中的一些句法结构在现代汉语 中已经发生变化。例如,古代汉语中的宾语前置现象在现 代汉语中已不常见。
表达习惯不同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表达习惯上也存在差异。古代汉语 注重音韵和节奏,多使用对仗和排比等修辞手法;而现代 汉语则更注重表达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06
文化背景与典籍选读
古代汉语(全套课件231P)
• 绪论 • 文字学基础 • 音韵学基础 • 训诂学基础 • 语法学基础 • 文化背景与典籍选读
01
绪论
古代汉语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古代汉语是指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 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它 是现代汉语的前身,具有悠久的历史 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特点
古代汉语具有音韵丰富、词汇众多、 语法灵活、表达方式多样等特点。同 时,古代汉语还具有地域性差异和时 代性差异,不同地区和不同历史时期 的语言存在明显的差异。
古代汉语-文字讲解80页PPT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古代汉—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古代汉语课件--文字部分

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
万物之情。”(《周易·系辞》) (二)汉字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其
源头是图画,但图画不等于文字。
第二章 汉字的产生与汉字形体的发展演变
二、汉字形体的发展演变 汉字形体演变的六个阶段:
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小篆、隶书、楷书。 (秦)籀文
第一章 常用字典辞书简介
三、释义方式
(一)直训,也叫语词式,例如,《说文 ·一部》:
“元,始也。”
(二)描写。例如《说文 ·缶部》:“缶,瓦器,
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三)义界,下定义。例如《说文 ·斗部》:“斗,
十升也。”
(四)譬况,例如《说文·黑部》:“黑,火所熏
之色也。”
第一章 常用字典辞书简介
甲骨文――(六国)古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殷商) (战 国) (秦 秦) (汉) (隋 唐)
第三章 汉字的结构
一、“六书”的名称及由来 清代以后,一般人于六书的名称大致采用许慎的,于次序采 用班固的,名称和次序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 假借
二、六书的内容
《说文解字叙》:“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 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 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 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第四章 古书的用字
一、通假字 (一)通假与六书假借的区别: (二)通假现象产生的原因: (三)通假字的辨别: (四)确定通假关系、寻求本字应注意的问题:
万物之情。”(《周易·系辞》) (二)汉字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其
源头是图画,但图画不等于文字。
第二章 汉字的产生与汉字形体的发展演变
二、汉字形体的发展演变 汉字形体演变的六个阶段:
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小篆、隶书、楷书。 (秦)籀文
第一章 常用字典辞书简介
三、释义方式
(一)直训,也叫语词式,例如,《说文 ·一部》:
“元,始也。”
(二)描写。例如《说文 ·缶部》:“缶,瓦器,
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三)义界,下定义。例如《说文 ·斗部》:“斗,
十升也。”
(四)譬况,例如《说文·黑部》:“黑,火所熏
之色也。”
第一章 常用字典辞书简介
甲骨文――(六国)古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殷商) (战 国) (秦 秦) (汉) (隋 唐)
第三章 汉字的结构
一、“六书”的名称及由来 清代以后,一般人于六书的名称大致采用许慎的,于次序采 用班固的,名称和次序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 假借
二、六书的内容
《说文解字叙》:“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 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 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 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第四章 古书的用字
一、通假字 (一)通假与六书假借的区别: (二)通假现象产生的原因: (三)通假字的辨别: (四)确定通假关系、寻求本字应注意的问题:
古代汉语(全套课件220P)

06
文化背景与典籍选读
古代文化常识简介
古代礼仪制度
包括祭祀、朝拜、婚丧嫁娶等 各种场合的礼仪规定。
古代教育制度
从太学、国子监到地方州县学 府的教育体系,以及科举考试 制度。
古代职官制度
中央和地方各级官职的名称、 职责和品级。
古代天文历法
古代对天象的观测和历法的制 定,如干支纪年、二十四节气
等。
《诗经》、《楚辞》选读
古代汉语特殊句式解析
判断句
被动句
倒装句
省略句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通过“……者,…… 也”的结构表示判断。
如“而刘夙婴疾病,常 在床蓐”中的“婴”,
意为被……缠绕。
如“甚矣,汝之不惠! ”中的“甚矣”是谓语 前置,强调程度之深。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 (蛇)黑质而白章”,
省略了主语“蛇”。
古代汉语虚词用法举例
01
02
03
04
之
作代词,如“公与之乘”;作 动词,如“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助词,如“怅恨久之”。
其
作代词,如“其真无马邪?” ;作语气词,如“其如土石何
?”。
而
表并列关系,如“黑质而白章 ”;表转折关系,如“学而不
思则罔”。
则
表承接关系,如“余则缊袍敝 衣处其间”;表假设关系,如
“入则无法家拂士”。
词义系统
词义在引申过程中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体系。
词义引申的规律和特点
包括相似性引申、相关性引申、相反性引申等。
古代汉语常用词词义辨析
常用词
古代汉语中频繁出现、具有代表性的词汇。
词义辨析
对常用词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进行区分和解释。
辨析方法
古汉语课件第二章 第一讲汉字

• 马德邻又说:
• “文字的发明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巫术的 需要。无巫则无字,无字则无史。”
• (马德邻等《宗教:一种文化现象。》54 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7/10
16
古代汉语课件 制作人毛元晶
• 汉字起源于巫术的进一步证明:
• A甲骨文
• 甲骨文是成熟的文字,但其内容多为 卜辞。汪德迈说:“与其说这些记文 是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毋宁说只 是为了记载人类与精灵,与上苍的联 系。”
文字是具有形、音、义三个基本要素的,是 人民在长期的劳动中创造出来的 。
2020/7/10
15
古代汉语课件 制作人毛元晶
另一观点:汉字起源于巫术和宗教
• 巫术是人类的第一个学校。
• 马德邻说:“巫师在驱鬼敬神的各种仪式 中,绘制各种象征神灵鬼怪的图像,这种 连环画式的图像代代相传,渐渐就变成了 文字。这是文字起源的普遍规律。”
2、结绳的传说见于《易·系辞》:“上古结 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汉·郑玄 《易·系辞》注说“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 结其绳。”结绳虽然帮助记忆,但不能说汉字就 起源于结绳,它只能对语言起辅助的作用,和文 字的产生没有直接的关系。
2020/7/10
12
古代汉语课件 制作人毛元晶
3、仓颉造字。关于仓颉造字之说,战国时代就 已经流行了。相传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仓颉为帝 南巡,登洛南山,发现灵龟负图于水中,仓颉悟 而造字。当然这只是传说。
唐代孔颖达在《尚书·序疏》中说:“言者意 之声,书者言之记。”对语言与文字的关系作了 精辟的概括。语言是有意义的声音,而文字则是 记录语言的工具。 一、汉字的产生
关于汉字的起源,战国时期就有种种传说。 常见的有:1、伏羲画八卦;2、神农结绳为治; 3、仓颉造字;4、汉字产生于契刻;5、汉字产 生于图画。
• “文字的发明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巫术的 需要。无巫则无字,无字则无史。”
• (马德邻等《宗教:一种文化现象。》54 页,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0/7/10
16
古代汉语课件 制作人毛元晶
• 汉字起源于巫术的进一步证明:
• A甲骨文
• 甲骨文是成熟的文字,但其内容多为 卜辞。汪德迈说:“与其说这些记文 是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毋宁说只 是为了记载人类与精灵,与上苍的联 系。”
文字是具有形、音、义三个基本要素的,是 人民在长期的劳动中创造出来的 。
2020/7/10
15
古代汉语课件 制作人毛元晶
另一观点:汉字起源于巫术和宗教
• 巫术是人类的第一个学校。
• 马德邻说:“巫师在驱鬼敬神的各种仪式 中,绘制各种象征神灵鬼怪的图像,这种 连环画式的图像代代相传,渐渐就变成了 文字。这是文字起源的普遍规律。”
2、结绳的传说见于《易·系辞》:“上古结 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汉·郑玄 《易·系辞》注说“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 结其绳。”结绳虽然帮助记忆,但不能说汉字就 起源于结绳,它只能对语言起辅助的作用,和文 字的产生没有直接的关系。
2020/7/10
12
古代汉语课件 制作人毛元晶
3、仓颉造字。关于仓颉造字之说,战国时代就 已经流行了。相传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仓颉为帝 南巡,登洛南山,发现灵龟负图于水中,仓颉悟 而造字。当然这只是传说。
唐代孔颖达在《尚书·序疏》中说:“言者意 之声,书者言之记。”对语言与文字的关系作了 精辟的概括。语言是有意义的声音,而文字则是 记录语言的工具。 一、汉字的产生
关于汉字的起源,战国时期就有种种传说。 常见的有:1、伏羲画八卦;2、神农结绳为治; 3、仓颉造字;4、汉字产生于契刻;5、汉字产 生于图画。
古代汉语 课件-PPT精品文档

古代汉语·绪论
什么是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是指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包 括文言与白话两个系统,本课程研究的是“文 言”系统,亦即书面语,时间可断在“五四” 以前。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 关系。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文字、词汇、语法、音韵、 古书注解、古汉语修辞、诗律以及语文工具书 的使用等。
通论·单音词 复音词 同义词
古代汉语还有两类复音词值得我们注意:一是 双音节单纯词。二是偏义复词。 古代汉语复音词很多是同义连用的,因此还要 注意复音词和同义词的关系;同义词之间的差 别,概括地讲,主要表现在词的理性意义、感 情色彩和语法特点三个方面。 关于词义的理解,在古代汉语里还有泛指和特 指的不同。泛指,段玉裁叫做“浑言”;“特 指”,段玉裁叫做“析言”。有些同义词“析 言则别,浑言则同”。
通论·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词的本义以及本义的探求 所谓词的本义,顾名思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 这种本来意义,是指上古文献材料能够证明的 本义。因为远古汉语的词可能还有更原始的意 义,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 词的本义是词义引申的起点,是其他意义派生 的源头,是维系整个词义系统的枢纽,因此探 求词的本义,可以精确地掌握词义,了解词义 的演变规律,掌握词义系统。抓住本义是理解 引申义和掌握词义系统的关键。
通论·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个词往往不只具有一个意义。当一个词的意 义不断引申,而旧词义不会消失,这样一个词 就积淀了许多义项,形成一词多义。我们在学 习古代汉语的时候,掌握词义是最基本的要求, 而要很好地掌握词义,就必须对一词多义或词 义系统有清楚的了解。只有对词的本义和引申 义进行排列,才有可能对词义系统作出归纳, 然后根据具体的上下文确认词义,读懂古书。
什么是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是指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包 括文言与白话两个系统,本课程研究的是“文 言”系统,亦即书面语,时间可断在“五四” 以前。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 关系。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文字、词汇、语法、音韵、 古书注解、古汉语修辞、诗律以及语文工具书 的使用等。
通论·单音词 复音词 同义词
古代汉语还有两类复音词值得我们注意:一是 双音节单纯词。二是偏义复词。 古代汉语复音词很多是同义连用的,因此还要 注意复音词和同义词的关系;同义词之间的差 别,概括地讲,主要表现在词的理性意义、感 情色彩和语法特点三个方面。 关于词义的理解,在古代汉语里还有泛指和特 指的不同。泛指,段玉裁叫做“浑言”;“特 指”,段玉裁叫做“析言”。有些同义词“析 言则别,浑言则同”。
通论·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词的本义以及本义的探求 所谓词的本义,顾名思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 这种本来意义,是指上古文献材料能够证明的 本义。因为远古汉语的词可能还有更原始的意 义,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 词的本义是词义引申的起点,是其他意义派生 的源头,是维系整个词义系统的枢纽,因此探 求词的本义,可以精确地掌握词义,了解词义 的演变规律,掌握词义系统。抓住本义是理解 引申义和掌握词义系统的关键。
通论·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个词往往不只具有一个意义。当一个词的意 义不断引申,而旧词义不会消失,这样一个词 就积淀了许多义项,形成一词多义。我们在学 习古代汉语的时候,掌握词义是最基本的要求, 而要很好地掌握词义,就必须对一词多义或词 义系统有清楚的了解。只有对词的本义和引申 义进行排列,才有可能对词义系统作出归纳, 然后根据具体的上下文确认词义,读懂古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类是同体会意,就是用相同的形体来造新字, 如:步 、林 、从 、比 、毳、品。
指事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来表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 指事字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纯符号性的,如:上 、下 、一、二、三、 亖、五 。
一类是象形字上加符号的,如:本 、末 、亦 、 刃 、甘 、寸 等字,分别表示树根、树梢、腋窝、 刀刃、香甜和寸口等意义。
(三)会意
会意是集合两个以上的字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 造字法。会意字也分为两类:
同化 例如:春、秦、舂、泰、奏、奉等字的上部, 也是由不同部首经同化而写法一样了。
(三)讹变
射,本来从弓从矢,或从寸,寸是手。由于古文字身 和弓的写法相近,于是在隶变过程中就隶变为从身了, 以后就一直错下来。
舜,本是一种开白花的蔓地草,隶变后讹作舜了。 《说文》:“舜,艸也。”《诗·郑风·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有女同车,颜如舜央。” 舜华、舜央,都是舜花的意思。
➢ 二是删去一些装饰性的符号即羡文,或 删去用来表示多数的相同的形体,只保 留能体现文字本义的基本部分。
➢ 三是用一些形体简单的构件替换形体复 杂的部分,从而达到简化的目的。
(二)分化与同化
分化 例如:白,有白色的意思。《说文》:“西方 色也。”分化出皎,《说文》:“月之白也, 从白交声。《诗》曰‘月出皎兮’”;晓, 《说文》:“日之白也,从白尧声”;皙, 《说文》:“人色白也,从白析声。”
耻,本来从心从耳,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说文》 “辱也”。隶变后分化为二体,其一讹作从耳止声的 形声字。其实应从心从耳,人有耻辱感才面红耳赤。
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结构——六书
➢ 一、什么是汉字的形体结构 ➢ 二、为什么要分析汉字结构 ➢ 三、六书简述 ➢ 四、怎样识别汉字的形体结构
一、什么是汉字的形体结构
➢
2、金文
➢
3、篆书
(二)今文字
➢
1、隶书
➢
2、楷书
1、隶书
隶书是两汉时期通行的标准的汉字形 体。其特点是笔画方折,字形成“八”字 分散,毛笔的运笔痕迹比较明显,几乎丧 失了原始汉字的图画性。
隶书经过(1)古隶;(2)今隶两个 阶段的演进,才成为一种正式的字体。 (3)隶变对汉字形体演变有重要的影响。
古代汉语文字篇
精品
通论“文字篇”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汉字形体的演变 汉字的形体结构----六书 古书的用字
第一节 汉字形体的演变
一、汉字形体演变的几个阶段及其代 表字体
二、汉字形体结构演变的规律
一、汉字形体演变的几个阶段及其代表字体
(一)古文字 (二)今文字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文字
➢
1、甲骨文
章,从书写结构讲,分为立、早两部分, 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立早章”。古汉 语讲汉字的结构,主要是从造字角度讲 的。章是由音、十两部分组成,东汉许 慎的《说文解字》云:“乐竟为一章。 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书写结 构只能告诉人们一个字的写法,造字结 构则能体现一个字的本来意义。“乐竟” 是指音乐告一段落。
汉字的形体演变,总的来说,分为字 形体态的变化和字形结构的变化。汉字 字形体态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笔势和笔 意的走向、呈现的状态,即一般所说的 字体风格,或书体。字形结构的变化, 则表现为结构的(一)繁化和简化、 (二)分化和同化,以及(三)讹变等。
(一)繁化和简化
汉字是华夏民族用来记录语言和 交流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工具。因 此,要求文字必须能够准确地体现语 言且易于理解。一句话,易于交流。 于是,繁化和简化就是达到这一目的 的手段之一。
2、楷书
楷书又叫真书,也叫现代汉字。由汉 隶直接演变而来。在字的结构方面与隶 书没有大的区别。在用笔方面,楷书把 隶书的波势挑法,笔画的平直方正,进 一步固定下来并略有改进。楷书的笔画 不象隶书那么柔绵,而显得坚挺硬朗。 汉字自从魏晋时期形成楷体以后,迄今 近2000年,再也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二、汉字形体结构演变的规律
1、繁化
骨,本来写作冎,后来加肉,成为骨,表意就 更清楚了。
采,本来从手从木,后来又加提手旁,表意也 更明确了。
齿,甲骨文象口中有牙齿之形,后来又加声符 止,成为一个形声字。
益,本来表示水从器皿里溢出来的意思。后来 被借作利益和副词的益之后,于是又加水旁, 成为溢字。
2、简化
分为三种情况:
➢ 一是将原来形体复杂的图形文字线条化、 符号化。
二、为什么要分析汉字结构
分析汉字结构,有助于了解和掌握字的 本义。如:集、景、逐、旦。
分析汉字结构,还有助于了解汉字的古 代读音和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如父、 都。
此外,识字教育、正字法、古籍整理、 字典编纂、检字法等,都要求能正确地 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
三、六书简述
自清代以后,人们讲六书,一般采用许 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即:1、象形; 2、指事;3、会意;4、形声;5、转 注;6、假借。
(一)象形
象形是描摹实物形状的造字法。象形又分为两 类:
一类是独体象形字,即通过描摹事物的轮廓以 表示该事物,如日 、月 、鸟 、鱼 、鹿 、羊 等字。
一类是合体象形字,即虽然也画成事物的轮廓, 但还需要借助于主体事物来帮助表义,否则就 不知道所象何物。如眉 、果 、牟 、瓜 等字。
(二)指事
(3)隶变的意义
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演变称为“隶变”。隶 变之前的汉字称为“古文字”,隶变之后的汉 字称为“今文字”。隶变是汉字形体演变史上 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与今文字的分水岭。 隶变不仅关系到书写风格,而且也关系到汉字 的结构。它把小篆圆转的曲线变成了方折的笔 画,使汉字的形体变得平直方正,并大量改造 与简化汉字的形体,从此,汉字在形体上脱去 了象形的意味,为楷书兴起开辟了道路。汉字 发展到楷书,就进入了最后成熟的阶段,汉字 的形体结构基本上稳定下来。
(1)古隶
古隶是把篆文的圆弧笔写成平直,把 篆体的长方体写成扁平,而且字体笔画 更趋于简易,但还没有完全脱离篆文的 体式,因而后世称之为古隶。又叫秦隶, 主要通行于秦汉之际。
(2)今隶
今隶是西汉以后在古隶基础上进一步简 省,改变某些偏旁的书写样式,注意字 体的波势笔画而形成的。今隶,又叫汉 隶,主要通行于汉代到魏。
指事是用象征性的符号来表示事物特点的造字法。 指事字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纯符号性的,如:上 、下 、一、二、三、 亖、五 。
一类是象形字上加符号的,如:本 、末 、亦 、 刃 、甘 、寸 等字,分别表示树根、树梢、腋窝、 刀刃、香甜和寸口等意义。
(三)会意
会意是集合两个以上的字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 造字法。会意字也分为两类:
同化 例如:春、秦、舂、泰、奏、奉等字的上部, 也是由不同部首经同化而写法一样了。
(三)讹变
射,本来从弓从矢,或从寸,寸是手。由于古文字身 和弓的写法相近,于是在隶变过程中就隶变为从身了, 以后就一直错下来。
舜,本是一种开白花的蔓地草,隶变后讹作舜了。 《说文》:“舜,艸也。”《诗·郑风·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有女同车,颜如舜央。” 舜华、舜央,都是舜花的意思。
➢ 二是删去一些装饰性的符号即羡文,或 删去用来表示多数的相同的形体,只保 留能体现文字本义的基本部分。
➢ 三是用一些形体简单的构件替换形体复 杂的部分,从而达到简化的目的。
(二)分化与同化
分化 例如:白,有白色的意思。《说文》:“西方 色也。”分化出皎,《说文》:“月之白也, 从白交声。《诗》曰‘月出皎兮’”;晓, 《说文》:“日之白也,从白尧声”;皙, 《说文》:“人色白也,从白析声。”
耻,本来从心从耳,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说文》 “辱也”。隶变后分化为二体,其一讹作从耳止声的 形声字。其实应从心从耳,人有耻辱感才面红耳赤。
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结构——六书
➢ 一、什么是汉字的形体结构 ➢ 二、为什么要分析汉字结构 ➢ 三、六书简述 ➢ 四、怎样识别汉字的形体结构
一、什么是汉字的形体结构
➢
2、金文
➢
3、篆书
(二)今文字
➢
1、隶书
➢
2、楷书
1、隶书
隶书是两汉时期通行的标准的汉字形 体。其特点是笔画方折,字形成“八”字 分散,毛笔的运笔痕迹比较明显,几乎丧 失了原始汉字的图画性。
隶书经过(1)古隶;(2)今隶两个 阶段的演进,才成为一种正式的字体。 (3)隶变对汉字形体演变有重要的影响。
古代汉语文字篇
精品
通论“文字篇”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汉字形体的演变 汉字的形体结构----六书 古书的用字
第一节 汉字形体的演变
一、汉字形体演变的几个阶段及其代 表字体
二、汉字形体结构演变的规律
一、汉字形体演变的几个阶段及其代表字体
(一)古文字 (二)今文字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文字
➢
1、甲骨文
章,从书写结构讲,分为立、早两部分, 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立早章”。古汉 语讲汉字的结构,主要是从造字角度讲 的。章是由音、十两部分组成,东汉许 慎的《说文解字》云:“乐竟为一章。 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书写结 构只能告诉人们一个字的写法,造字结 构则能体现一个字的本来意义。“乐竟” 是指音乐告一段落。
汉字的形体演变,总的来说,分为字 形体态的变化和字形结构的变化。汉字 字形体态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笔势和笔 意的走向、呈现的状态,即一般所说的 字体风格,或书体。字形结构的变化, 则表现为结构的(一)繁化和简化、 (二)分化和同化,以及(三)讹变等。
(一)繁化和简化
汉字是华夏民族用来记录语言和 交流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工具。因 此,要求文字必须能够准确地体现语 言且易于理解。一句话,易于交流。 于是,繁化和简化就是达到这一目的 的手段之一。
2、楷书
楷书又叫真书,也叫现代汉字。由汉 隶直接演变而来。在字的结构方面与隶 书没有大的区别。在用笔方面,楷书把 隶书的波势挑法,笔画的平直方正,进 一步固定下来并略有改进。楷书的笔画 不象隶书那么柔绵,而显得坚挺硬朗。 汉字自从魏晋时期形成楷体以后,迄今 近2000年,再也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二、汉字形体结构演变的规律
1、繁化
骨,本来写作冎,后来加肉,成为骨,表意就 更清楚了。
采,本来从手从木,后来又加提手旁,表意也 更明确了。
齿,甲骨文象口中有牙齿之形,后来又加声符 止,成为一个形声字。
益,本来表示水从器皿里溢出来的意思。后来 被借作利益和副词的益之后,于是又加水旁, 成为溢字。
2、简化
分为三种情况:
➢ 一是将原来形体复杂的图形文字线条化、 符号化。
二、为什么要分析汉字结构
分析汉字结构,有助于了解和掌握字的 本义。如:集、景、逐、旦。
分析汉字结构,还有助于了解汉字的古 代读音和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如父、 都。
此外,识字教育、正字法、古籍整理、 字典编纂、检字法等,都要求能正确地 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
三、六书简述
自清代以后,人们讲六书,一般采用许 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即:1、象形; 2、指事;3、会意;4、形声;5、转 注;6、假借。
(一)象形
象形是描摹实物形状的造字法。象形又分为两 类:
一类是独体象形字,即通过描摹事物的轮廓以 表示该事物,如日 、月 、鸟 、鱼 、鹿 、羊 等字。
一类是合体象形字,即虽然也画成事物的轮廓, 但还需要借助于主体事物来帮助表义,否则就 不知道所象何物。如眉 、果 、牟 、瓜 等字。
(二)指事
(3)隶变的意义
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演变称为“隶变”。隶 变之前的汉字称为“古文字”,隶变之后的汉 字称为“今文字”。隶变是汉字形体演变史上 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与今文字的分水岭。 隶变不仅关系到书写风格,而且也关系到汉字 的结构。它把小篆圆转的曲线变成了方折的笔 画,使汉字的形体变得平直方正,并大量改造 与简化汉字的形体,从此,汉字在形体上脱去 了象形的意味,为楷书兴起开辟了道路。汉字 发展到楷书,就进入了最后成熟的阶段,汉字 的形体结构基本上稳定下来。
(1)古隶
古隶是把篆文的圆弧笔写成平直,把 篆体的长方体写成扁平,而且字体笔画 更趋于简易,但还没有完全脱离篆文的 体式,因而后世称之为古隶。又叫秦隶, 主要通行于秦汉之际。
(2)今隶
今隶是西汉以后在古隶基础上进一步简 省,改变某些偏旁的书写样式,注意字 体的波势笔画而形成的。今隶,又叫汉 隶,主要通行于汉代到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