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创新高校计划的结构逻辑及实现路径研究

合集下载

德国数字教育计划-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德国数字教育计划-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德国数字教育计划-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德国数字教育计划是德国政府制定的一项重要计划,旨在推动数字化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数字化的趋势,德国数字教育计划成为了德国教育体系中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这一计划,德国政府希望实现教育资源的全面数字化,提供更加创新和高效的教学方式,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竞争力。

概述部分将介绍德国数字教育计划的背景、目标和意义。

首先,我们将阐述引起德国政府关注并推动数字教育计划制定的原因,如全球数字化浪潮的影响、教育需求的变化和科技创新的加速发展。

接着,我们将概述该计划旨在实现的目标,如提供更广泛的数字教育资源、推动教育体系的数字化转型和培养具备数字技能的学生群体。

最后,我们将探讨德国数字教育计划的意义,包括提升教育质量、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育公平和拓宽学生的未来发展机遇等。

在引言部分的概述部分,我们将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德国数字教育计划的背景、目标和意义,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为接下来的内容做好铺垫。

通过这样的开篇,读者将更好地理解德国数字教育计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后续的内容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展开:第一部分,引言部分将对德国数字教育计划进行简要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第二部分,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德国数字教育计划的背景和目标。

首先,将介绍德国数字教育计划的背景,包括其实施背景、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等。

其次,将重点分析德国数字教育计划的目标,包括提高教育资源的可及性、提升学生学习成果和教育质量等方面。

第三部分,结论部分将总结德国数字教育计划的意义和成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将强调德国数字教育计划对教育领域的积极影响,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等。

其次,将针对德国数字教育计划的局限性和挑战进行探讨,并提出应对策略和未来发展的展望。

通过以上结构,本文将全面介绍德国数字教育计划的背景、目标和意义,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并促进对数字教育计划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德国行动导向教学范式解析

德国行动导向教学范式解析

从外延特征来看 ,行 动” “ 表示服务于特定 目标 的 I 、 规范化 的交流 , 性 教师要对教学 过程 中的干扰 因素
( 纪律问题等 ) 所包含 的潜在信息进行分 系列化的动作, 包括物质的、 实践性的行动, 也包括非 l 如缺乏动机 、

徐 磊 熊明华 : 德国行动导 向教学范式解析
埃利奥特和凯米斯成为第三代领军人 物 , 他们在英 国 : 的指导意义在于强调教学 中要包括学生 自行设计 、 学
和澳大利亚从事研究。埃利奥特的“ 师生互动与学 习 f 自行实行和 自行检查三类循环性活动 , 要创造 出能够
效能研究” 强调实践是课程的语言, 强调“ 隐性学习”1 让学生 自主决定和 自我负责 的环境 , 这不仅有助于提
到 的认知发展水平之间 , 显然存在着差距 。对于设计 演 练、 试验、 社会调查等。第二 , 行动导 向教学是学生
和开展行动导向教学的指导意义在于教学中要正视 l 主动的学 习活动 。第三 , 行动导 向的学习核 心是完成 这个差距, 要针对学生设计教学目 , 标 教师的辅助、 l 个可以使用 、 学 或者可 以进一步加工或学习的行 动结
计戈 做” 掌握相关技能 、 习 有在不断交替进行“ 同化” 顺化“ 和” 的过程中才能适 ; 使学生在 自己“ 的实践 中, ”
应环境的变化。同化” “ 指借助现有的认知结构来解释 I 得专业 知识 , 从而构建属于 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 系嘲 。

外来的客观结构并把它纳入到现有的认知结构体系。f
上, 经验 、 行动和思维是学习的三要素 。 经验是对社会 参与到教学过程 的设计 、 实行和评价 中。 第六 , 行动导
现实的个人化解释。 连接个人经验和社会现实的是行 l 向的教 与学有助于促进学校的开放 。第七 , 图保持 试

德国双元制学习教学大纲

德国双元制学习教学大纲

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师资设备、教学条件六个教学环节上适应技能型人才的特点。

德国工业化是当今世界高度发达的国家,其职业教育举世闻名,在职业教育领域有许多理念和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作为广州市技工教育工作者的一员并通过参加德国双元制高级研修班培训后,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和经验有一点认识,下面介绍德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一、人才的概念人才培养是个理论问题,也是个实践问题。

首先人才的概念是什么可能有几个答案,因为它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飞机的某个零件,由于质量的偏差可能导致难以估量的后果,甚至发生机毁人亡。

制造这个小小零件的可能就是个车工,一位普通工人。

从制造零件的角度讲,飞机的总工程师或设计师可能不如这个工人,因为他们是脑力劳动者,动手的机会不多,操纵机器的能力显然不可与一线工人同日而语。

那么制造或安装这些零件的技术工人算不算人才呢?答案应当是肯定的。

但在不同国度或人群中,答案似乎又有所差别。

有的人或有的国家,将人尽其才称为人才。

????德国将人能够尽其才视为人才。

所以德国重视社会环境,重视儿童的成长和各种不同的教育。

正是德国重视普通人和个体人的成长,才造就了大量优秀的产业工人,从而让德国制造蜚声海内外,创造一个又一个经济腾飞的奇迹,让世人对德国刮目相看。

德国公开谈论人才的不多,更多的是议论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即人力资源开发。

人是有潜能的,巨大的潜能一旦挖掘出来,社会可能就多了个人才。

潜能遭埋没、受歧视,又有可能走向反面,成为社会的负担或炸弹。

德国大企业或跨国公司一般都设有人才开发部。

它的职能有两项。

一是培训员工,二是让各种不同素质的人找到合适的岗位。

二者的共同点在于,满足本公司各部门对人素质的要求。

这里的素质指的是知识和技能,既包括一线的产业工人,也包括那些工程师或设计师等专门人才。

德国为人才成长提供了宽厚的土壤与条件。

基于德国教学模式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及启示

基于德国教学模式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及启示
据 ,让 他们 解 决 问题 ,确 实 只 能通 过 咨询老 师来 解 决 问题 。 么有 什 么办法 来 扩充 学 生 的数据 库 呢 ? 那 当然 是共 享 数据 ,把 数据 库进 行移 植 。
二、 双元制教 学模 式在 “ 网络设备互连 ” 学 习领域 中的实践及经验
学 习不 仅仅 为 了专业 知 识 , 重 要 的是学 习 能 更 力 的培 养 。 在高职 教 育 中 比较 注重 的是 学生 的实 际
了高速发 展 ,并 逐步形 成 了多种 教育 模式 。比较 典
型 的模式 包括 德 国的双元 制 、澳大 利亚 的 T F 、 A E 北 美的 C E 和英 国的 BT C。其 中 ,德 国的双 元 B E
制和 英 国 的 BT C 教 学 因其 鲜 明 的实用 性 、参 与 E
性 、主 动性特 色 而被 我 国高职 院校广 为推 崇 。相 对 而 言 , 国双 元制教 学模 式 的教 学组织 与方 法选 择 德 给 笔者 留下 了更深 刻 的印象 。 德 国 的双元 制 是 由学 校 与企 业 分工 协 作( 以企
也会 愈来 愈 丰 富 。 学 生 不 能 解 决 问题 的 原 因是 学 生 刚 刚 接 触 的
更重 要 的是培 养 学生 的方 法 能力 、社 会 能力 、个人 能力 、 自我 能力 ,我们 统 称 为个 人行 为 能力 。
新知 识 ,他 的数据 库还 处 于 空 白状 态 ,没有 任何 数
教 学过 程 中存在 的通 病 。
业 为主) 理 论与 实践紧 密结 合( 、 以实践为 主) 的职 教 模式 。企业 的职业 培训 由行 会 负责监 督 与管理 ,职
业 院校 的管理 则 由各州 负责 。
双 元制 教 学模式 对传 统教 学 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革 包括 :

德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经验及启示

德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经验及启示

BSERVATION 观察科技中国 2021年5月 第5期24德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经验及启示■文/袁立科 孙福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废墟再次跻身世界科技强国之列,德国根据独特国情和所处发展阶段,将内外压力转变为动力,进行教育改革、构建极具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适时发布和实施一系列创新战略和举措,依靠科技实现国家的跨越式发展。

一、德国建设科技强国的历史演进(一)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跻身先进工业国家行列1871年德国统一后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受惠于国家统一和教育改革,德国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会,科技和工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一大批著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脱颖而出,李比希、霍夫曼等著名化学家确立了德国化学在世界化学中的领导地位;以高斯、克莱因等为代表的数学家,将哥廷根大学打造为世界数学研究中心;欧姆、亥姆霍兹、伦琴、普朗克、爱因斯坦等开辟了物理学新纪元,引领了19世纪、20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

在工业方面,德国注重科学、技术与生产的有机结合,以及专利立法保护前沿应用技术,使德国实用技术位于世界前列,孕育了化学工业和电力工业等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工业。

科技的发展和新兴工业的崛起,使德国迅速成为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的世界科学中心和工业化强国。

(二)二战后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末,德国科技恢复发展,在世界科技和经济中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二战后,政府加强了对科技的调控作用,重新调整科技主管部门,成立科学、空间等领域研究委员会,以及专司科技政策与规划的联邦教育与研究部等部门;进一步完善科研体系,在物理、生物技术等主要领域组建大型国立研究中心;大力扶持工业企业创新,建立工业企业自身技术革新和研发机构,鼓励工业企业研究机构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建设科技园区和创新中心,推动德国技术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

到20世纪70年代,德国在生物学、材料科学、重离子研究等科学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化工和医药、航空、汽车和机械制造等工业技术方面更是全球领先。

德国大学“精英计划”及对我国“985工程”的启示

德国大学“精英计划”及对我国“985工程”的启示

德国大学“精英计划”及对我国“985工程”的启示一、德国“精英计划”和实施内容2021年, 德国前联邦教育部长布尔曼首次公开提出实施“精英大学”的计划, 立即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

反对者认为, “精英大学”与德国历来坚持的平等主义背道而驰; 支持者则认为, 德国高等教育早就应该经历一番革新, 而“精英计划”无疑是对德国现行高等教育体制的一次重要触动。

经过各方努力,2021年7月23日,德国联邦和州政府批准了旨在推进德国高水平研究的计划。

(一)“精英计划”的实施目的和内容德国实施“精英计划”的目的主要有两个:第一,通过增强德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实力,为德国立足于世界科学研究领域的强势地位做出贡献;第二,从长远角度来看,通过推行“精英计划”,可不断增强德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德国在学术、科研领域的国际形象。

“精英计划”总经费高达19 亿欧元,时间跨度为2006--2021年。

整个“精英计划”分为三个层次:(1)“研究生培养机构”计划,旨在培养年轻科研人员。

毋庸置疑,大学的研究机构对于高校在研究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但为提高年轻科研人员的研究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同时也为博士研究生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

该项计划占总经费的12.7%。

(2)“精英科研平台”计划,旨在推进世界前沿的科学研究。

主要是鼓励大学建立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及培训机构,同时也吸引校外研究机构、应用技术大学及企业界的力量开展合作。

因此,“精英科研平台”成为各高校设立战略规划时的重要内容。

这一计划占总经费的63.4%。

(3)“精英大学”计划,旨在促进德国顶级大学拓展各自强势学科的国际竞争力,并最终奠定自身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

本项计划占总经费的23.9%。

(二)“精英计划”的评审过程及结果第一轮“精英计划”的整个评审过程,由德国研究联合会和德国科学委员会组成联合评审委员会实施。

申请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大学向评审委员会提交理念性设想草案。

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下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研究

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下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研究

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下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研究
张晓欣
【期刊名称】《漫科学(科学教育)》
【年(卷),期】2024()5
【摘要】当前,我国探索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课程体系、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衔接困难,面临多方挑战。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一种独特体系,为我国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提供了启示。

文章旨在分析“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特点,阐述当前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探索校企深度合作、课程体系重构、IHK标准对接等实现路径。

通过强调学生实践操作和职业技能培养,确保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获得实用技能,提升适应能力,从而推动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衔接,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总页数】3页(P158-160)
【作者】张晓欣
【作者单位】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
【相关文献】
1.德国双元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巴符州双元制大学为例
2.德国第三级教育中的双元制教育对我国高职本科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3.高
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双元制”本土化实践为例4.德国双元制影响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中国制造2025为背景5.基于德国“双元制”的高职宠物专业“三段递进六岗轮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德国创新驱动发展的举措及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创新驱动发展的举措及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创新驱动发展的举措及对中国的启示作者:陈强霍丹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第20期陈强霍丹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日益加剧,发展创新驱动型经济已经被各发达国家和地区提到战略高度。

德国历史上就是一个非常注重科技创新的国家,在20世纪初就已经走在世界科技发展的前列。

作为二战的发起者和战败国,德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同时流失了大量优秀的科技人员,科技发展整体水平一度落后。

二战后,德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复苏和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科技创新的战略规划并辅以政策举措的配合,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完善的科技管理体系和研发体系,德国重新回到了科技大国和创新强国的行列。

根据欧洲创新记分牌(European Innovation Scoreboard,EIS)2013年对欧盟28个成员国创新绩效的测评结果,德国创新整体绩效位于瑞士之后列第2位,属于创新领导国家。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日前联合发布的《2013年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Index,GII)报告显示,2013年德国创新指数全球排名第15位,居于世界前列。

欧盟于2013年初发布2012/2013年度“创新经济体”排名,其中仅次于瑞典位列第2位的德国,在知识资产(专利申请、应对社会挑战类专利申请)、创新者(与创新生产、营销相关的中小企业数)方面占有绝对优势。

历经战前兴盛阶段、战后恢复阶段、科技振兴阶段及平稳发展阶段,1990年德国步入统一发展阶段,其创新驱动发展也进入新时期。

在世界经济继续下行、欧债危机持续恶化的背景下,德国经济却能一枝独秀,这与其实行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密不可分。

为促进德国的创新活动,联邦政府致力于通过制定战略规划和政策法规,建立和完善创新体系。

这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借鉴价值的启示。

一、德国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特征德国很早就注重创新能力的建设,以政府为主导推行了一系列战略规划,并辅以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成为世界上创新领先国家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高校在线教学联盟的制度框架及教学模式研究
陈志伟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德国哥廷根大学教育学博士
1新冠肺炎疫情
2停课不停学3多重在线混合式4
德国高校在线教学联盟
5
经验和模式借鉴
背景
Background
1发展现状及类型特征
2区域分布及功能定位3管理形态及制度框架4
教育类型及教学模式
5
总结与启示
目录
Contents
1971年到1975年
发展历程
“教育摄像”项目
不到10万马克
上世纪90年代
高校在线教学的应用
州政府提供资金
2000年以来
高校在线教学联盟
联邦针对各项在线教学项目的投入超过3亿欧元
1.发展现状及类型特征
高校在线教学联盟和慕课教学形式的特征对比
1.发展现状及类型特征主要类型高校在线教学联盟慕课教学
责任主体州政府主导或直接参与下的高校联合体以单一高校为主要责任单位和资源供给来源教学形式以课程和专业为模块单元构建在线学制提供独立在线课程资源以供学习者自行进修内容导向修读完整的专业体系课程并应用于现实强调对专业知识的传播和接收路径及效果学科重点各科均有所分布,偏应用和技能型理工、法、经、社科及通识教育类专业课程管理体系成员高校共同组建联合委员会或定期会议独立高校和慕课教学平台的管理及技术支持规模影响根据区域性学习需求开设,参与者众多普遍情况下课程平均实际参与者少于500人应用局限创始投入成本高,学生宽松环境下易懈怠完成率低、总成本高、缺乏资金和政策支持发展趋势跨州甚至跨境的在线教学联盟以合理的商业模式补偿教师建设课程的成本
目录Contents 1发展现状及类型特征2区域分布及功能定位3管理形态及制度框架4教育类型及教学模式5总结与启示
联盟名称区域分布管理主体功能特征
巴伐利亚虚拟高校(vhs)巴伐利亚州由31所高校组成的高校联盟根据巴伐利亚州在线教育需求提供CLASSIC、OPEN、
SMART三种课程类型
大学数字化教学网络(HND BW)巴登-符腾堡

由49所高校共同构建的高校协
同工作组(HÜA)
关注教学中的数字化应用主题,对数字化资源进行处理
以获取联网信息
电子学习(eBB)勃兰登堡州5所高校定期举办的网络会议和
论坛
对电子学习顾问的资格进行认证,创设电子学习论坛
多媒体办事中心(MMKH)汉堡由6所高校协同创建的在线服务
和咨询机构
对跨校的电子教学(eLearning)和电子校园(eCampus)
进行网络支持服务
数字化支持的教与学(digLL)黑森州由11所大学共同筹划建立数字
教学服务中心
确保学生对数字技术的使用;为教师提供虚拟数字化教
室和个人数字化教学能力培训
电子学习学术网络(ELAN)下萨克森州由11所大学联合州政府和社会
咨询及培训机构共同设立的网
络联合体
在电子学习领域建立在线基础设施,并创建全国性电子
学习的高校网络
北威州在线学习(E-Learning NRW)北威州州文化科学部联合州内大学设
立的在线学习服务机构
提供与电子学习有关的运营服务,并通过培训课程和区
域研讨会支持教师使用网络技术工具进行在线教学。

北威州数字大学(DH-NRW)北威州州文化科学部协同42所大学构
建的董事会、计划委员会和信
息交流委员会
将数字化技术贯穿应用于教学、科研和教育设备管理等
三项任务中
虚拟校园(VCRP)莱茵兰-普法
尔茨州由12所高校构成的虚拟网络化
高校联盟
提供教育技术服务和支持、教师电子学习能力培养与资
格认定、在线学习联网项目等
教育门户(BPS)萨克森州萨克森州州长会议(LRK
Sachsen)联合高校成立的网络
服务门户以科学顾问委员会的名义协调高校网络学习的需求,确保资金集中和有效的被用于在线教育
AG在线学习(AG E-Learning)萨克森-安哈
尔特州
由8所应用型大学的计算机中心、
教学中心、图书馆等组建的在
线学习网络
根据高校的需求量身定制在线项目和产品,组织网络研
讨会进行在线专业知识能力培养,并对在线教学成果进
行评估。

虚拟应用型大学(VFH)跨州和跨境由1所瑞士和12所德国跨州的应
用型高校组建的在线虚拟大学
联盟
提供应用型学士和硕士学位课程,并专注于打造企业管
理、机械工程、车辆技术、再生能源等就业导向的专业
在线学习内容
2.区域分布及功能定位
目录Contents 1发展现状及类型特征2区域分布及功能定位3管理形态及制度框架4教育类型及教学模式5总结与启示
3.管理形态及制度框架
选定的典型案例对象
巴伐利亚虚拟高校
Virtuelle Hochschule Bayern
9所综合型、17
所应用型和5所
其他型大学
欧洲最大的基于
互联网开展教学
的在线高教机构
之一
每学期在线注册
学习者人数超过
40万,课程数量
达到400门之多
3.管理形
态及制度框架
多元选择机会的在线课程
教学范围的无限延展
获得更多资源便利(一)以教学主体元素的利益为目标导向
主要目标群体:
学习者、教师和高校
拜仁州虚拟高校联盟
学生
教师
高校
虚拟实验的理论经验 节省办学空间和资源 成绩受成员高校认可 确保了学习的有效性
增加选修课程供给 提升生源吸引力 增强设备运用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
灵活的时空条件 多元的选择机会
在线教学技能培训强化技术运用能力
教学范围无限延展增强教学品质影响
获得共享教学资源 减轻自身教学负担
节省教学时间精力 构建混合式教学框架
3.管理形态及制度框架
巴伐利亚虚拟高校联盟的目标导向
3.管理形态及制度框架
(二)以委员会制为管理体系的核心特征
31所成员高校
主席团计划委员

办事处
成员大会
选派代表
选举选举
决策功能协调功能校长代表副校长和专家决策执行项目实施
3.管理形态及制度框架
(三)以政府和基金会为资金来源主体类别具体结构和特征
资金主体德国联邦和巴伐利亚州
政府
欧洲科学基金会高校自身
资助动因本身即创建联盟的主导在线教学贴合应用职业
导向
共享在线优质教学资源资助比例90%以上5%以上5%以下
运行方式5年一个资助周期,每个标准课程可获得最高4万欧元的建设资金
责任对象项目制模式,以在线教学项目为资助对象,以教师为责任人,以课程为
资助单元
专业倾向技能型和应用型创新教育,包括生命科学、机械制造、新材料、新能源

资金用途人:教学人员的培训和报酬;事:项目运营的经费;物:在线教学设备
的购买和研发
目录Contents 1发展现状及类型特征2区域分布及功能定位3管理形态及制度框架4教育类型及教学模式5总结与启示
智慧型
开放型
传统型
智慧型在线教学平台的信息资源库提供成熟的教学案例和范本
免费在线拓展专业知识和技能,对象是获取知识而不需要修读学分者
线上灵活的教学手段和充沛的教学内
容补充线下课程的数量和结构(一)根据社会需求创设的三种在线教育类型
三种在线手段能够充分满足本州甚至跨州的学历和非学历教育需求
育类型及教学模式
育类型及
教学模式
从资源库中搜
集和整理所需
资料
将门户网站的
教学资料链接
在教学课件中
教学播放过程
中插入问题
每个在线教学
模块的容量控
制在500M左右
无障碍设计,
保障各类学生
的学习需求
多元化的在线教学手段及技巧运用
(二)基于教学手段和管理机制的教学模式
巴伐利亚虚拟高校联盟的在线教学模式及管理评价体系4.教
育类
型及
教学
模式
全面化的在线教学管理和评价机制
目录Contents 1发展现状及类型特征2区域分布及功能定位3管理形态及制度框架4教育类型及教学模式5总结与启示
打造具有协同共赢、架构完整、资金充沛、影
响广泛和管理全面的在线联盟
打造联盟实体构建在线资源共享格局
借鉴意义
提升传统化的优质教学能力,同时能够承担在线协同教学的任务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
根据社会需求开创多元在线教育形式
注重目标导向和质量水准,以学习者立场设计教学模块,审定更为严格,强调课程凸显出效
明确教学导向突出在线服务评价职能
5.总结与启示
汇报人:中央民族大学陈志伟
谢谢大家!
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