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同步练习题:第2单元 第6课 鸿门宴 训练-落实提升

合集下载

高中新课标语文必修一训练落实+第6课 鸿门宴+Word版含解析

高中新课标语文必修一训练落实+第6课 鸿门宴+Word版含解析

训练落实6[基础演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游说.(shuì)不可不语.(yǔ)美姬.(jī) 飨.士卒(xiǎnɡ)B.鲰.生(zōu) 从百余骑.(jì)戮.力(lù) 奔驰.(chì)C.卮.酒(zhī) 按剑而跽.(jì)刀俎.(zǔ) 参乘.(shènɡ)D.瞋.目(chēnɡ) 目眦.尽裂(zì)彘.肩(zhì) 有郤.(xì)解析:A中的“语(yǔ)”应读“语(yù)”,B中的“驰(chì)”应读“驰(chí)”,D中的“瞋目(chēnɡ)”应读“瞋目(chēn)”。

答案:C2.按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进行分类,其中正确的是()①沛公军.霸上②常以身翼.蔽沛公③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④项伯杀人,臣活.之⑤君安与项伯有故.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⑦追亡.逐北,伏尸百万⑧范增数目.项王A.①⑧/②③/④⑥/⑤⑦B.①⑧/②③⑤/④⑦/⑥C.①②/③⑤/④⑥⑦⑧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解析:①⑧为名词动用,②③是名词作状语,④⑥是动词的使动用法,⑤⑦是动词用作名词。

答案:A3.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闻大王有意..督过之B.今人..有大功而击之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沛公居山东..时解析:A中的“有意”古今都是“有意识地”,B中的“今人”在古代是“现在有人”,在现代是指“现代人”;C中的“非常”在古代是指“特殊的情况”,在现代是指“很,尤其”;D中的“山东”在古代是指“崤山以东”,而现在是特指山东省。

答案:A4.补出下列各句省略的成分①沛公军霸上()②为击破沛公军()③沛公居山东时()④具告以事()⑤欲呼张良与俱去()⑥欲告沛公()⑦长于臣()⑧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⑨竖子不足与谋()⑩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解析:成分省略最常见的是主语、宾语、介词的省略,本题主要涉及了这三种形式。

必修1高一语文上册第6课《鸿门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必修1高一语文上册第6课《鸿门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必修1高一语文上册第6课《鸿门宴》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距关,毋内诸侯B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D .张良出,要项伯解析:A 项“距”通“拒”,“内”通“纳”;B 项“蚤”通“早”;C 项无通假字;D 项“要”通“邀”。

答案:C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旦日飨.士卒 飨:犒劳 B .此亡秦之续.耳 续:继续 C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幸:幸而 D .拔剑撞而破.之 破:使……破,使动用法,可译为“击碎” 解析:B 项“续”是“继承者”的意思。

答案:B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籍.吏民 B .沛公军.霸上 C .范增数目.项王 D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解析:A 、B 、C 三项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D 项是名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D4.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乃.令张良留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公为我献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不如因.善遇之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D.⎩⎪⎨⎪⎧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何辞为.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C.均为副词,趁机。

A.连词,于是,就/副词,才。

B.代词,它们,指白璧和玉斗/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介词,替/句末语气词,呢。

答案:C5.下列各项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B.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C.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解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

A.河北,河南:古义为“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是指我国的两个省。

B.细说:在文章中的意思是“小人的谗言”,今义为“详细地说”。

D.非常:古义为“意外的变故”,今义是“异乎寻常;十分,很”。

答案:C6.与“因击沛公于坐”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具告以事B.长于臣C.得复见将军于此D.大王来何操解析:例句与A、B、C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D项是宾语前置句。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6《鸿门宴》同步练习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6《鸿门宴》同步练习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6《鸿门宴》同步练习一、挖空练习请解释加点的字,翻译划线的句子,注意活用和句式。

然后结合教材的注释和课堂笔记,用红笔进行订正,不懂之处做出标志。

6 鸿门宴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单元第6课《鸿门宴》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单元第6课《鸿门宴》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2单元第6课《鸿门宴》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其他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欲王.关中(____)为.击破沛公军(____)崤.山(____)好.美姬.(____)说.我(____)孰与君少长.(____)从百余骑.(____)戮.力而攻秦(____)范增数.目项王(____)沛公之参乘.(____)切而啖.之(____)如恐不胜.(____)何辞为.(____)飨.(____)鲰.(____)卮.(____)郤.(____)玦.(____)桮.(____)哙.(____)戟.(____)瞋.(____)眦.(____)跽.(____)彘.(____)俎.(____)芷.(____)2.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____,被鲁迅誉为“________”。

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意思。

(1)距关,毋内诸侯。

(2)张良出,要项伯。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因击沛公于坐(7)令将军与臣有郤。

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飨.土卒(2)夜驰之.沛公军(4)从.沛公(5)亡.去不义.(6)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7)与臣游.(8)籍.吏民(9)他盗之出入..(10)具.言(11)若.入前为寿..(12)杀人如不能举.(13)窃.为大王不取也(14)坐须臾..(15)相去.四十里(16)置.车骑(17)督过..之(18)令张良留谢.5.解释下面虚词的意思。

(1)固.不如也(2)君安.与项伯有故(3)孰与..君少长(4)今人有大功而.击之(5)因.言曰(6)今者.有小人之言(7)不然.,籍何以至此(8)因.留沛公与饮(9)以示之.者三(10)因.击沛公于坐(11)若属皆且为.所虏6.找出活用的词语并解释。

高一语文必修1同步练习:6.2 鸿门宴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一语文必修1同步练习:6.2 鸿门宴 Word版含答案.doc

6鸿门宴一、基础巩固1.选出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A.戮.力(lù)杯杓.(sháo)犒.赏(kào) 目眦.(zhì)B.卮.酒(zhī) 刀俎.(zǔ)鲰.生(zhōu) 瞋.目(chēn)C.许诺.(nuò) 美姬.(jī)玉玦.(jué) 樊哙.(kuài)D.参乘.(chéng) 侍.坐(shì)彘.肩(zhì) 须臾.(yú)解析:A项,“眦”应读“zì”;B项,“鲰”应读“zōu”;D项,“乘”应读“shèng”。

答案:C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旦日飨.士卒飨:犒赏。

B.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语:告诉。

C.哙遂入,披.帷西向立披:披挂。

D.窃.为大王不取也窃:私下里。

解析:C项,“披”,掀开,揭起。

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籍吏民,封.府库②又欲肆其西封.B.①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②今急有事,故幸.来告良C.①杀人如不能举.②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D.①今者出,未辞.也②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解析:A项,“封”:①封闭;②疆界。

B项,“幸”:①宠幸;②幸亏。

C项,“举”:①尽;②举起。

D项,“辞”都是“辞谢”的意思。

答案:D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封闭..宫室,还军霸上B.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D.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解析:A项,“封闭”古今意思相同。

B项,“细说”文中的意思是“奸细的话”;C项,“婚姻”文中的意思是“儿女亲家”;D项,“非常”文中的意思是“意外的变故”。

B、C、D三项都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不同。

答案:A5.下列加点的“与”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未得与.项羽相见②君安与.项伯有故③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④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⑤失其所与.,不知⑥则与.斗卮酒A.①④/②③/⑤⑥B.①②④/③/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解析:①②④介词;③连词;⑤动词,结交;⑥动词,给。

高中语文一第2单元第6课《鸿门宴》同步练习1

高中语文一第2单元第6课《鸿门宴》同步练习1

鸿门宴练习一、基础知识1、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共130 篇,由本纪、世家、列传、书和表五部分组成,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张良出,要项伯C.良乃人,具告沛公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答案:C ( A.“倍”通“背”B.“要”通“邀”C.“蚤"通:‘早’’)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组是( B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料大王士卒足以当大王乎C吾得兄事之D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冀蔽沛公4、列出一些出自课本的成语提示:劳苦功高;秋毫无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二、语段精读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5-8题.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官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2021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同步练第06课 鸿门宴(解析版)

2021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同步练第06课 鸿门宴(解析版)

A.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度:估计
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过:过错
C.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好,交好
D.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答案】B
内:接纳
【解析】过:责怪。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B.不如因善遇.之 C.沛公则置.车骑 D.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答案】C
A.吾属今为之虏矣
B.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C.此亡秦之续耳
D.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答案】B
【解析】B 项与例句皆为宾语前置句,A 项,被动句,C 项,判断句,D 项,状语后置句。
7.下列各项均能表明范增遇事急躁的一组是
①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②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答案】刘邦圆滑的表演 张良机智的安排 樊哙忠勇的行为 【解析】补写句子时注意:选取《鸿门宴》中的人物,紧扣人物特点,采用偏正结构的短语。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3~16 题。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 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 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 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 “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 “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 “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 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 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

【高中语文】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同步练习题:第2单元第6课鸿门宴训练-落实提升

【高中语文】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同步练习题:第2单元第6课鸿门宴训练-落实提升

1.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旦日飨.士卒飨:用酒食犒赏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如:往B.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当:对等,比得上沛公则置.车骑置:安置C.不如因善遇.之遇:对待再拜..献大王足下再拜:拜了两次D.若属.皆且为所虏属:一类人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督过:责备【解析】B项,“置”应是“放弃、丢下”的意思。

【答案】 B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张良出,要项伯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D.令将军与臣有郤【解析】A项,“倍”通“背”;B项,“要”通“邀”;D项,“郤”通“隙”。

【答案】 C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B.籍.吏民,封府库C.道.芷阳间行D.范增数目.项王【解析】A项,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王”;B项,名词活用作动词,“登记”;C项,名词活用作动词,“取道”;D项,名词活用作动词,“使眼色”。

【答案】 A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①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②以.其无礼于晋B.⎩⎨⎧①为.击破沛公军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C.⎩⎨⎧ ①樊哙覆其盾于.地②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D.⎩⎨⎧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解析】 C 项,都是介词,在。

A 项,连词,来;连词,因为。

B 项,介词,替,给;介词,被。

D 项,副词,才;副词,竟然。

【答案】 C5.下列句子与“贪于财货”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A .大王来何操B .籍何以至此C .得复见将军于此D .吾属今为之虏矣 【解析】 C 项与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A 项,宾语前置句;B 项,宾语前置句;D 项,被动句。

【答案】 C阅读课文第3~4段,完成6~9题。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接纳 B .瞋目..视项王 瞋目:睁开眼睛 C .项王按剑而跽.曰 跽:跪直身子 D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解析】 B 项,瞋目:瞪大眼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旦日飨士卒 飨:用酒食犒赏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如:往
B.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当:对等,比得上
沛公则置车骑置:安置
C.不如因善遇之遇:对待
再拜献大王足下再拜:拜了两次
D.若属皆且为所虏属:一类人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督过:责备
【解析】 B项,“置”应是“放弃、丢下”的意思。

【答案】 B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张良出,要项伯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令将军与臣有郤
【解析】 A项,“倍”通“背”;B项,“要”通“邀”;D项,“郤”通“隙”。

【答案】 C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B.籍吏民,封府库
C.道芷阳间行D.范增数目项王
【解析】 A项,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为王”;B项,名词活用作动词,“登记”;C项,名词活用作动词,“取道”;D项,名词活用作动词,“使眼色”。

【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Error!
B.Error!
C.Error!
D.Error!
【解析】 C项,都是介词,在。

A项,连词,来;连词,因为。

B项,介词,替,给;介词,被。

D项,副词,才;副词,竟然。

【答案】 C
5.下列句子与“贪于财货”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A.大王来何操B.籍何以至此
C.得复见将军于此D.吾属今为之虏矣
【解析】 C项与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A项,宾语前置句;B项,宾语前置句;D项,被动句。

【答案】 C
阅读课文第3~4段,完成6~9题。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接纳
B.瞋目视项王瞋目:睁开眼睛
C.项王按剑而跽曰跽:跪直身子
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解析】 B项,瞋目:瞪大眼睛。

【答案】 B
7.下列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表现樊哙“巧言善辩”的一组是( )
①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 ②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 ③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④今日之事何如 ⑤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⑥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A.②③⑤B.①④⑥
C.①③⑤D.②④⑥
【解析】 ①表明樊哙对项羽的不满;④是樊哙在问情况;⑥表明樊哙对刘
邦的忠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