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方山子传》同步练习
高中语文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方山子传 苏轼 课后练习、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组(语用综合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文研究的治学类型大概可分三种:一是职业的;二是事业的;三是趣味的。
在这里,只分析其中两种(职业的和事业的)。
职业的研究,这类学者一般有学院学术训练背景,专业基础扎实,对于各种新潮理论运用自如。
职业化有其必要,但也常使研究蜕变为一种批量制作,困于“套路”:首先“资料见底”,即穷搜冥索,收集、整理、甄别、归纳所有材料,(),最后在材料和理论的配置中提出些观点和看法。
不乏识见,却也易为成见、俗见,久而久之,难免思想贫乏,言之无物。
事业的研究则是将治学视为全身心投入的名山之业。
这类学者往往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苦行深学,视学术为生命;既高屋建锐,把握全面,又一砖一石,扎实筑基。
其突出者孜孜于学科体系的学理性建构,独创一格,指迷导悟,前贤后彦,学脉绵长,从中可以感受到真切的时代文化命脉的搏动,其事业之发达关乎学科发展之盛衰。
1.下列各句中的括号和文中“(职业的和事业的)”的括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我校拥有特级教师(含已退休的)17人。
B.我常常认为(生在)百代之后,未必是不幸,为什么呢?C.他把自己吹得像一条鼓满了风的帆船,来势凶凶(汹汹)地向他走来。
D.语言有三个要素:(1)声音;(2)结构;(3)意义。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借助一定理论把材料重新装置、分配、知识化,这是其次B.把材料重新借助一定理论装置、分配、知识化,这是其次C.其次借助一定理论把材料重新装置、分配、知识化D.其次把材料重新借助一定理论装置、分配、知识化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从中可以感受到真切搏动的时代文化命脉,其事业之发达与否关乎学科发展之盛衰。
B.从中可以真切感受到时代文化命脉的搏动,其事业之发达与否关乎学科发展之盛衰。
C.从中可以真切感受到时代文化命脉的搏动,其事业之发达关乎学科发展之盛衰。
D.从中可以感受到时代文化真切搏动的命脉,其事业之发达与否关乎学科发展之盛衰。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三) 方山子传 大铁椎传+Word版含答案.doc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三) 方山子传大铁椎传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园宅壮丽,与公侯等.等:等同B.稍壮,折节..读书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C.将军强.留之强:尽力D.语类.楚声类:类别解析:选D D项,类:像。
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余既耸然.异之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C.晚乃遁于.光、黄间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D.呼余宿其.家其.皆出于此乎解析:选B A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递进。
B项,都是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C项,介词,在;介词,向。
D项,代词,他的;语气词,表揣测。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B.但观之,慎弗声C.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D.余既耸然异之解析:选A B项,“声”,名词作动词,出声;C项,“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痛快;D项,“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译文:(2)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
译文:参考答案:(1)希望通过读书施展自己的抱负,但始终没有得到朝廷的赏识重用。
(2)宋将军吓得不敢喘气儿,看着他们厮杀,两条腿直哆嗦。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魏矼传魏矼,唐丞相知古后也。
绍兴元年,会星变,矼力言大臣黜陟..不公,所以致异。
上识其忠,擢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
内侍李廙饮韩世忠家,刃伤弓匠,事下廷尉。
矼言:“内侍出入宫禁,而狠戾发于杯酒,乃至如此,岂得不过为之虑?建炎诏令禁内侍不得交通主兵官及预朝政,违者处以军法。
乞申严其禁。
”于是廙杖脊配琼州。
刘豫挟金人入寇,宰相赵鼎决亲征之议,矼请扈从..,因命督江上诸军。
时刘光世、韩世忠、张俊三大将权均势敌,又怀私隙,莫肯协心。
矼首至光世军中,谕之曰:“贼众我寡,合力犹惧不支,况军自为心,将何以战?为诸公计,当思为国雪耻,释去私隙,不独有利于国,亦将有利其身。
语文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试题:4.5 方山子传 大铁椎传含答案

方山子传大铁椎传一、语基落实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驰骋.(chěng)当.世(dānɡ)冠.服(guān)B.著.帽(zhuó) 谪.居(zhé) 矍.然(jù)C.奴婢.(bì) 萧.然(xiāo) 园宅.(zhái)D.两骑.(jì) 精悍.(hàn) 垢.污(gòu)项,“矍”应读“jué”。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往往阳狂垢污B.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C.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D.扣其乡及姓字项,“阳”通“佯”。
B项,“有”通“又”。
D项,“扣”通“叩”。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稍壮,折节..读书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
B.环堵..萧然环堵:环绕房屋的院墙。
C.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使酒:因酒使性。
D.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阳狂:假装疯癫。
项,环堵:不是院墙,而是四墙,指屋中。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人民少而.禽兽众B.余既耸然.异之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C.晚乃遁于.光、黄间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D.呼余宿其.家其.皆出于此乎项,而:均为连词,表并列。
B项,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连词,然而。
C项,于:介词,在/介词,与,和。
D项,其:代词,他的/副词,大概,表推测。
5下列句子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贼二十余骑四面集B.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C.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D.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项为定语后置,B、C、D三项为介宾短语后置。
二、阅读理解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10题。
大铁椎传[清]魏禧大铁椎,不知何许人。
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
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
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方山子传》同步练习及答案

《方山子传》同步练习及答案方山子传练习二、知识预备。
(检测学生自学成效,落实目标1)1、依据课文内容填充词语。
(落实教课要点之在脑筋中重现古文内容)①稍壮, ___________,欲以此 ________________,然终不遇。
②_____________,不与世相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徒步来往山中,人莫识也。
③余告之故。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呼余宿其家。
_____________,而老婆奴婢,皆有_____________;余既耸然异之。
④今几天耳, _____________,犹见于眉间,而岂_____________哉!⑤然方山子 _____________,当得官,使从事于此间,____________。
⑥皆 ___________,独来穷山中,此岂_____________哉!2、基础知识检测整理( 1)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①犹见于眉间() ②前十有九年() ③常常阳狂垢污() ④方山子傥见之与()( 2)解说以下句中加点字的古今义①欲以此驰骋当世() ③而老婆奴婢皆有自得之意()④使从事于此间() 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致此者()(3)指出下加点词的用法并解说①闾里之侠皆宗之( ) ②余既屹然异之( )③见方山子从两骑( ) ④岁得帛千匹( ) ⑤亦足以富乐()⑥方山子怒马独出()( 4)解说以下词语在句中的意义过岐亭,适见焉,( )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适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 处罚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 5)解说以下句中“而”的用法和意义:①方屋而高( ) ②何为而在此?()③而老婆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 ) ④使骑逐而射之( ) ( 6)指出下边句式种类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②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③干练之色,犹见于眉间()④徒步来往山中()⑤庵居蔬食(五、达标分层训练A组基础题阅读下边文段,达成 1--3 题。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4.5方山子传大铁椎传+Word版含答案.doc

介绍作品方山子传大铁椎传一、基础知识稳固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驰骋 (ch ě ng) 当世 (dānɡ) 冠服 (guān)...B.著帽 (zhuó) 谪居 (zhé) 矍然 (j ù)...C.奴婢 (bì) 萧然 (xi āo) 园宅 (zh ái)...D.两骑 (j )ì干练 (hàn) 垢污 (gòu)...分析 :B 项 ,“矍”应读“ju é”。
答案 :B2.以下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常常阳狂垢污B.前十有九年 ,余在岐山C.使从事于此间,今已显闻D.扣其乡及姓字分析 :A 项 ,“阳”通“佯”。
B 项 ,“有”通“又”。
D 项 ,“扣”通“叩”。
答案 :C3.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稍壮 ,折节念书..折节 :改变过去的理想、行为。
B.环堵萧然..环堵 :围绕房子的院墙。
C.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 ,用财如粪土..使酒 :因酒使性。
D.常常阳狂垢污 ,不行得而见..阳狂 :假装疯狂。
分析 :B 项 ,环堵 :不指院墙 ,而指四墙 ,指屋中。
答案 :B二、阅读能力培育(一 )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第 4~7 题。
方山子传[宋]苏轼方山子 ,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 ,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 ,折节念书 ,欲以此驰骋当世 ,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 ,曰岐亭。
庵居蔬食 ,不与世相闻 ;弃车马 ,毁冠服 ,徒步往来山中 ,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 ,曰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 ,过岐亭 ,适见焉。
曰 :“呜呼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方山子亦矍然, 问余所以致此者,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 ,仰而笑 ,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 ,而老婆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练习:4.5《方山子传 大铁椎传》(人教版) Word版含答案

方山子传大铁椎传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驰骋.(chěng)当.世(dānɡ)冠.服(guān)B.著.帽(zhuó)谪.居(zhé)矍.然(jù)C.奴婢.(bì)萧.然(xiāo)园宅.(zhái)D.两骑.(jì)精悍.(hàn)垢.污(gòu)解析:B项,“矍”应读“jué”。
答案:B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B.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C.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D.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解析:A项,“著”通“着”。
B项,“有”通“又”。
D项,“见”通“现”。
答案:C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稍壮,折节..读书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
B.环堵..萧然环堵:环绕房屋的院墙。
C.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使酒:因酒使性。
D.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阳狂:假装疯癫。
解析:B项,环堵:不是指院墙,而是指四墙,指屋中。
答案:B二、阅读鉴赏4. (2014·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8题。
文学徐君家传[清]魏禧徐君讳谦尊,字玄初,吴县附学生①。
君天资英敏,读书观大略,慕古侠烈之士,好施与,矜然诺。
里有争,必造门征曲直,君一言折之。
家既落,君委曲以奉甘旨,故乡望公②得与二三故旧歌啸山水间二十余年。
一切徭役皆身经理之,不以科.兄弟。
君之伯性刚卞,君事之弥谨。
季读书,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
明末赋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
”于是广义田以资通区,置役田给诸甲,至今犹食其利焉。
崇祯末,旱蝗相仍,民殣于.道路,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又劝助有力之家,全.活甚众。
妻兄弟有老而独者养之二十年,没葬而岁祀之。
君友黄某父子死非所,遗二寡妇一女,君悉心护之,以其女字.君从子,故黄氏终身不知有孤寡之苦。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4.5方山子传 大铁椎传+Word版含答案.doc

推荐作品方山子传大铁椎传一、基础知识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驰骋.(chěng)当.世(dānɡ)冠.服(guān)B.著.帽(zhuó) 谪.居(zhé) 矍.然(jù)C.奴婢.(bì) 萧.然(xiāo) 园宅.(zhái)D.两骑.(jì) 精悍.(hàn) 垢.污(gòu)解析:B项,“矍”应读“jué”。
答案:B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往往阳狂垢污B.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C.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D.扣其乡及姓字解析:A项,“阳”通“佯”。
B项,“有”通“又”。
D项,“扣”通“叩”。
答案:C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稍壮,折节..读书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
B.环堵..萧然环堵:环绕房屋的院墙。
C.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使酒:因酒使性。
D.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阳狂:假装疯癫。
解析:B项,环堵:不指院墙,而指四墙,指屋中。
答案:B二、阅读能力培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7题。
方山子传[宋]苏轼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高中语文 第20课 方山子传 大铁椎传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20课时方山子传大铁椎传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大铁椎.(chuí) 省.兄(xǐng) 寐.(mèi) 好.事者(hào)B.健啖.客(dàn) 言讫.(qì) 鼾.睡(hān)右胁.(xié)C.偕.(xié)拱揖.(yī) 屏.息(bǐn) 股栗.(lì)D.罕.言语(hǎn)挟.(xié)欲堕.(duò)慎弗.声(fú)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言讫.不见讫:完结。
B.将军强.留之强:尽力。
C.七省好.事者皆来学好:喜好。
D.人马仆.地仆:倒地。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阳狂垢污B.善刀而藏之C.扣其乡及姓字D.鹊起于前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失在了主流市场。
外。
A.急功近利不可一世闭关自守B.不可一世闭关自守急功近利C.闭关自守不可一世急功近利D.不可一世急功近利闭关自守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将老年人在大医院住院期间的医疗护理费等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的基础上,北京人社局又出台政策鼓励社区卫生机构为患病老年人建立家庭病床并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B.企业从政府申请科研项目,政府拿出科技经费让企业研发技术,成功后去申请属于自己的专利技术,用纳税人的钱研发技术再去赚纳税人的钱,逻辑上是行不通的。
C.特赦体现了中国的法治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展示我党的执政自信和制度自信,树立了我国开放、民主、文明、法治的形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D.今年团中央将重点做好志愿服务信用档案工作,服务表现优秀的志愿者,推荐纳入全国社会信用系,倡导更多的青年参与志愿服务,促进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方青年到一个合格的消防战斗员,通过训练和实战需要半年到一年左右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山子传》练习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著:戴B.方山子傥见之与傥:或许C.方山子亦矍然..矍然:失望的样子D.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精悍:精明强干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B.余既耸然.异之他植者则不然.C.晚乃遁于.光、黄间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呼余宿其.家其.皆出于此乎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方山子傥见之与B.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C.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D.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余既耸然异之 B.见方山子从两骑C.晚乃遁于光、黄间 D.岁得帛千匹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译文:(2)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译文:二、阅读鉴赏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 ~7题。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6.方山子的一生可以用“侠”、“隐”两个字来归纳,下面六句话编为四组,均能表现其“侠”的特点的一组是( )①用财如粪土②而岂山中之人哉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④怒马独出,一发得之⑤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⑥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⑥C.①④⑤⑥ D.②③⑤⑥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念”二字一转,回忆陈慥少时情景以及十九年前在岐山的相遇,这是倒叙,但从“今几日耳”又一转,仍然回到此时此地——在岐亭相遇的时间及地点中来。
B.文章最后写“光、黄间多异人”,而自己却“不可得而见”,于是推测方山子或许可以看到他们,从这可以看出作者并没有将方山子归于“异人”一类。
C.本文与一般的传记不同,不是以陈慥的经历为线索,而是以自己的观感为线索,这样写,内容就显得更真实,更富于情趣。
D.文中描写陈慥的语句,简洁而生动,能够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表现了苏轼高超的写人叙事技巧。
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 ~12 题。
黄庭坚传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
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
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
举进士..,调叶县尉。
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
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
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
时课颁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
丁母艰。
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
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
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
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
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
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法。
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
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
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
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
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
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
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选自《宋史·黄庭坚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舅李常过其家过:经过B.闻者壮.之壮:称赞(他的胆量)豪壮C.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俾:使,让D.举.以自代举:举荐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分为三甲: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别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B.“国子监”,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其具备了两种功能,一是国家管理机关的功能,二是国家最高学府的功能。
C.“徙”,古代指对官员的贬谪流放,也指一般的官职调动,本文指贬谪流放。
D.“号”,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多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所起,与名、字有密切联系。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B.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C.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D.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庭坚奉命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诬陷并盘问。
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因此被一再贬官。
B.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挟嫌报复,抓住黄庭坚《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大做文章,乘机将他除名管制。
C.黄庭坚的学问文章,天性生成,人们的评价很高,说他诗比杜甫,文配苏轼,其人其文深获苏轼推崇。
D.该传记按时间的顺序介绍人物的生平、性格和文学成就,材料翔实,结构清晰,全面真实地展示了一代名人的风貌。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
译文:(2)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译文:三、语言运用13.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中国自古不乏爱好美食的文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孟子说过“君子远庖厨”,品鉴美食是件风雅事,文人爱好做饭就未免失身份。
苏轼偏不在乎,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极爱下厨房,以大胆的创意和实践精神,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如“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豆腐”等,这些名菜和他流传至今的诗词文章一样“脍炙人口”,其中最著名的,要属“东坡肉”。
14.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遇到不顺心的事,找个朋友倾诉一下,就可以减轻压力,让自己放松。
在倾诉的过程中,将心中的苦恼和盘托出,如果能得到朋友的理解,就能帮我们缓解消极情绪。
而朋友的安慰,或许能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
思考角度的变化,势必让我们走出困境。
①找朋友倾诉并不一定能起到减压或放松的效果。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 C 项,矍然:惊讶相看的样子。
2. A(A 项,“而”,都是连词,表并列。
B 项,“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
C 项,“于”,介词,在;介词,比。
D 项,“其”,代词,他的;副词,大概,表推测。
)3. C (A 项,“傥”通“倘”;B 项,“有”通“又”;D 项,“见”通“现”。
)4. C (A 项,异:意动用法,以……为异。
B 项,从:使动用法,使……跟从。
D 项,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5. 答案:(1)看到(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而且又很高,就说:“这难道是古代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于是便称他为“方山子”。
(2)我听说光、黄二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癫,浑身肮脏,人们无法见到这些人,方山子或许见过这种人吧?6. A(②⑥表现的是方山子的“隐”,排除即可。
)7. B(文章最后一段是推开一笔,由叙光、黄间多异人以暗示方山子也是异人。
)8. A (A 项,过:造访。
)9. D (古人的号与名、字无联系。
)10. C(首先通读,大致了解整段文意;然后抓住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
“迁”“加”“擢”属官职升迁调动专用词,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 A(B 项,“抓住黄庭坚《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大做文章”表述不准确,是陈举秉承赵挺之的意向,指责黄庭坚对灾祸庆幸;C 项,“诗比杜甫”错,是陈师道说黄庭坚作诗是向杜甫学习的,并不是诗歌成就可与杜甫相提并论了;D 项,“按时间的顺序”错,前三段按时间的顺序记叙其生平经历,第四段概述其文学成就。
)12. (1)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
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
(2)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直言回答,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
13. 参考答案:①但爱好做饭的文人却并不常见②他不仅爱好美食③做出许多流传至今的名菜14. 参考答案:②得到朋友的理解不一定能帮我们缓解消极情绪。
③思考角度的变化不一定能让我们走出困境。
解析:解答这类问题,应注重分析语句的意思,从逻辑的角度判断这些说法的正误。
比如“找个朋友倾诉一下,就可以减轻压力,让自己放松”的说法过于绝对,找个朋友倾诉一下,可能可以起到减压或放松的效果,但找个朋友倾诉一下和起到减压或放松的效果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同理可证,“如果能得到朋友的理解,就能帮我们缓解消极情绪”的说法过于绝对,得到朋友的理解,也许可以帮我们缓解消极情绪,但得到朋友的理解和缓解消极情绪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思考角度的变化,势必让我们走出困境”的说法过于绝对,思考角度的变化,也许能让我们走出困境,但思考角度的变化和走出困境之间没有必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