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除颤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年)《电除颤技术》ppt课件

。同时,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和后续护理,确保患者
顺利康复。
26
06
电除颤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
2024/3/26
27
技术创新点及优势分析
高效能量转换系统
提高电能转换效率,减少能量损失,使除颤效果更显著。
2024/3/26
智能识别与自适应技术
通过实时监测患者心电信号,自动调整除颤能量和波形,提 高治疗精准度。
备,减少电磁干扰。
术中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电极片放置
能量选择
根据患者体型和病情选择合适的电极片大 小,正确放置电极片位置。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除颤 能量,一般成人首次电击能量为200J。
充电与放电
CPR配合
按下除颤仪充电按钮进行充电,充电完成 后确认所有人员未接触患者,按下放电按 钮进行电击。
呼吸抑制
电击后患者可能出现呼吸抑制 ,与电流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 用有关。
急性肺水肿
电击后患者可能出现急性肺水 肿,表现为呼吸困难、咳粉红
色泡沫痰等。
20
预防措施与建议
确保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
使用导电膏涂抹电极板,确保与皮肤 紧密接触,减少皮肤灼伤的风险。
控制放电时间
根据患者病情和心电图表现,合理控 制放电时间,避免过长放电导致心肌 损伤。
发展历程
自20世纪初发现电击可以恢复心脏节 律以来,电除颤技术经历了多次改进 和优化,包括电极设计、能量选择、 除颤波形等方面的进步。
2024/3/26
4
原理及作用机制
原理
通过瞬间释放高能量电流,使心脏所有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中断导致心 律失常的异常折返或异位兴奋灶,从而恢复窦性心律。
电除颤术课件PPT课件

观察患者反应
术后护理
在电除颤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处理。
电除颤术后应继续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和生 命体征,观察是否有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出 现,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04 电除颤术的临床应用与案 例分析
应用场景
心搏骤停
电除颤术是心搏骤停患者抢救的 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室颤和室
性心动过速患者。
01
02
03
评估病情
确认患者是否需要进行电 除颤术,评估其生命体征 和心电图表现。
稳定体位
确保患者平躺,保持安静, 避免移动。
去除金属物品
移除患者身上的金属物品, 如首饰、手表等。
操作步骤
连接心电监护仪
将电极片贴在患者胸部,连接 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心电图
。
充电
按除颤仪上的充电按钮,将电 能储存到电容器中。
制定统一的电除颤术培训标准和考核标准,提高培训质量。
模拟训练
利用模拟训练设备,提高医务人员的电除颤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 能力。
公众教育
加强公众对电除颤术的认知和了解,提高公众在紧急情况下的自 救和互救能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操作不规范
在电除颤术操作过程中,未能按照规范进行操作, 导致除颤失败或对患者造成损伤。
05 电除颤术的未来发展与研 究方向
技术改进与创新
创新除颤技术
研究开发更高效、更安全的除颤技术,如无创除颤、无线除颤等。
智能化除颤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除颤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提高救治成功率。
新型除颤器设计
研究设计更轻便、易携带、操作简单的除颤器,提高现场救治能力。
2024版年度《电除颤技术》PPT课件

特殊情况下的电除颤 应用策略
2024/2/2
15
心动过速患者处理方案
识别心动过速类型
通过心电图等手段,准确识别心 动过速的类型,如室上性心动过
速、室性心动过速等。
2024/2/2
评估患者状况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症状、 体征、血流动力学状态等,以确 定是否需要立即进行电除颤。
选择适当能量
根据患者病情和设备要求,选择 适当的除颤能量,以确保除颤效 果并减少并发症。
电除颤技术的实践应用与案 例分析
5
02
电除颤技术基本概念
2024/2/2
6
电除颤定义及作用
定义
电除颤是以一定量的电流冲击心脏从 而使室颤终止的方法,是治疗严重心 律失常的重要方法。
作用
纠正患者心律失常,恢复窦性心律,挽 救患者生命。
2024/2/2
7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室颤、无脉性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
2024/2/2
电极板无法充电或放电
01
检查电极板与设备的连接是否良好,电极板是否损坏,及时更
换或维修。
设备无法开机或显示屏异常
02
检查电源线是否插好,电源是否正常,显示屏是否损坏,及时
进行处理。
设备放电能量不足
03
检查设备内部电路是否正常,电池是否老化,及时更换电池或
维修电路。
21
设备报废更新标准
19
设备日常检查与维护保养计划制定
每日检查
包括设备外观、电源线、 电极板、显示屏等部件的 完好性检查。
2024/2/2
每周保养
对设备进行清洁,检查设 备的功能状态,如有问题 及时进行处理。
定期维护
2024/2/2
15
心动过速患者处理方案
识别心动过速类型
通过心电图等手段,准确识别心 动过速的类型,如室上性心动过
速、室性心动过速等。
2024/2/2
评估患者状况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症状、 体征、血流动力学状态等,以确 定是否需要立即进行电除颤。
选择适当能量
根据患者病情和设备要求,选择 适当的除颤能量,以确保除颤效 果并减少并发症。
电除颤技术的实践应用与案 例分析
5
02
电除颤技术基本概念
2024/2/2
6
电除颤定义及作用
定义
电除颤是以一定量的电流冲击心脏从 而使室颤终止的方法,是治疗严重心 律失常的重要方法。
作用
纠正患者心律失常,恢复窦性心律,挽 救患者生命。
2024/2/2
7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室颤、无脉性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
2024/2/2
电极板无法充电或放电
01
检查电极板与设备的连接是否良好,电极板是否损坏,及时更
换或维修。
设备无法开机或显示屏异常
02
检查电源线是否插好,电源是否正常,显示屏是否损坏,及时
进行处理。
设备放电能量不足
03
检查设备内部电路是否正常,电池是否老化,及时更换电池或
维修电路。
21
设备报废更新标准
19
设备日常检查与维护保养计划制定
每日检查
包括设备外观、电源线、 电极板、显示屏等部件的 完好性检查。
2024/2/2
每周保养
对设备进行清洁,检查设 备的功能状态,如有问题 及时进行处理。
定期维护
电除颤精品PPT课件

17
电除颤适应症
电除颤适用于 • 室颤、室扑是最主要的适应症 • 还有就是无法识别R波的快速室性心动过
速。
18
电除颤操作流程
• 评估 • 操作前准备 • 操作步骤 • 操作后
19
评估
• 了解患者病情状况、评估患者意识消失、 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呼吸断续或停止, 皮肤发绀,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出,心电 图状态以及是否有室颤波。
25
操作后
• 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密切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继续做 好后续治疗;病人病情稳定 ,可停用心电监护。取下电 极片,擦净皮肤。
• 整理用物。
26
电除颤操作流程图
职业规范行为
核对,解释;病人 取平卧位,暴露前 胸;开放气道;吸氧
背齐用物 病员准备
开机
携用物至床旁,接通电源
连接心电监护仪
部位:右锁骨中线 第二肋下和心尖部; 涂抹导电膏,选择除颤方法,功率
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 电极板位置安放正确;(“STERNVM”电极
板上缘放于胸骨右侧第二肋间。“APEX” 电极板上缘置于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电极 板与皮肤紧密接触。
22
23
操作
• 除颤仪能量选择 单相波除颤用200J,双相波用150J; 小儿为
1-2J/kg,成人为3-5J/kg(第二次200~300J、 第三次360J) 房颤首次100J,房扑25~50J,室速、室上 速50~100J
Biphasic Current
14
双向波有那些好处呢? • 1:双相波除颤的成功率有大幅度
的提高(和单相波相比较) • 2:对病人心肌的损伤减小了
15
早期启动EMS 早期CPR
早期电除颤 高级生命支持
电除颤适应症
电除颤适用于 • 室颤、室扑是最主要的适应症 • 还有就是无法识别R波的快速室性心动过
速。
18
电除颤操作流程
• 评估 • 操作前准备 • 操作步骤 • 操作后
19
评估
• 了解患者病情状况、评估患者意识消失、 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呼吸断续或停止, 皮肤发绀,心音消失、血压测不出,心电 图状态以及是否有室颤波。
25
操作后
• 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密切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继续做 好后续治疗;病人病情稳定 ,可停用心电监护。取下电 极片,擦净皮肤。
• 整理用物。
26
电除颤操作流程图
职业规范行为
核对,解释;病人 取平卧位,暴露前 胸;开放气道;吸氧
背齐用物 病员准备
开机
携用物至床旁,接通电源
连接心电监护仪
部位:右锁骨中线 第二肋下和心尖部; 涂抹导电膏,选择除颤方法,功率
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 电极板位置安放正确;(“STERNVM”电极
板上缘放于胸骨右侧第二肋间。“APEX” 电极板上缘置于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电极 板与皮肤紧密接触。
22
23
操作
• 除颤仪能量选择 单相波除颤用200J,双相波用150J; 小儿为
1-2J/kg,成人为3-5J/kg(第二次200~300J、 第三次360J) 房颤首次100J,房扑25~50J,室速、室上 速50~100J
Biphasic Current
14
双向波有那些好处呢? • 1:双相波除颤的成功率有大幅度
的提高(和单相波相比较) • 2:对病人心肌的损伤减小了
15
早期启动EMS 早期CPR
早期电除颤 高级生命支持
2024年电除颤技术ppt课件完整版

复自主心律,最终康复出院。
2024/2/28
案例二
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救治。电除颤技 术准确识别并有效终止了患者的恶 性心律失常,挽救了患者生命。
案例三
多次除颤成功救治患者。在连续多 次的电除颤操作下,患者终于恢复 稳定心律,为后续治疗创造了条件 。
24
失败案例剖析
失败原因一
操作不规范。电除颤操作 前未进行充分准备,或操 作过程中步骤不规范,导 致除颤失败。
2024/2/28
技术改进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电 除颤设备不断改进,操作 更加简便,效果更加显著 。
现状
目前,电除颤已成为抢救 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重要 措施之一,广泛应用于各 级医疗机构。
5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室颤、无脉性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患者。
禁忌症
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引起的心律失常;心脏明显扩大、严重心功能不全者 ;有房颤病史且未用药物控制者;已明确为心脏骤停但无法实施心肺复苏者。
在操作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 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
除颤方案。
团队协作
加强团队协作,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 够迅速、有效地进行电除颤操作。
设备维护
定期对电除颤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26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2024/2/28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除颤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完善,提高除颤效果 和安全性。
32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2/28
33
2024年电除颤技术 ppt课件完整版
2024/2/28
1
目录
• 电除颤技术概述 • 电除颤设备介绍 • 电除颤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 培训与考核要求
2024/2/28
案例二
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救治。电除颤技 术准确识别并有效终止了患者的恶 性心律失常,挽救了患者生命。
案例三
多次除颤成功救治患者。在连续多 次的电除颤操作下,患者终于恢复 稳定心律,为后续治疗创造了条件 。
24
失败案例剖析
失败原因一
操作不规范。电除颤操作 前未进行充分准备,或操 作过程中步骤不规范,导 致除颤失败。
2024/2/28
技术改进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电 除颤设备不断改进,操作 更加简便,效果更加显著 。
现状
目前,电除颤已成为抢救 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重要 措施之一,广泛应用于各 级医疗机构。
5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室颤、无脉性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患者。
禁忌症
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引起的心律失常;心脏明显扩大、严重心功能不全者 ;有房颤病史且未用药物控制者;已明确为心脏骤停但无法实施心肺复苏者。
在操作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 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
除颤方案。
团队协作
加强团队协作,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 够迅速、有效地进行电除颤操作。
设备维护
定期对电除颤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26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2024/2/28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除颤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完善,提高除颤效果 和安全性。
32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2/28
33
2024年电除颤技术 ppt课件完整版
2024/2/28
1
目录
• 电除颤技术概述 • 电除颤设备介绍 • 电除颤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 培训与考核要求
《电除颤培训》课件

保障患者安全
减少并发症
正确使用电除颤可以减少治疗过程中 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心肌损伤、心 律失常等。
挽救生命
及时有效的电除颤能够显著提高患者 的生存率,减少病死率,为后续治疗 创造条件。
提升医疗质量
规范化操作
培训能够促进医务人员对电除颤操作的规范化,确保治疗过程符合医疗规范和指 南。
团队协作
培训还可以提高团队之间的协作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 抢救工作。
更严重的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
0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较为脆弱,电除颤可能导致心肌损伤
或心律失常加重。
电解质紊乱
03
严重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低钾血症等,可能会影响电除颤
的效果。
特殊情况处理
孕妇
植入式心脏设备
对于孕妇,电除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应谨慎使用。
如心脏起搏器、ICD等,电除颤可能 会对设备造成干扰或损害,需谨慎操 作。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和实践能力,为培训质量的持续提升提供 有力保障。
THANKS
感谢观看
观察患者反应
电击后立即观察患者是否有恢复心跳的迹象,如出现则 继续观察,如未出现则重复操作。
操作后注意事项
观察患者情况
电击后应持续观察患者情 况,确保患者恢复心跳并 保持稳定。
记录操作过程
对整个操作过程进行记录 ,包括操作时间、电击能 量、电极片位置等信息。
避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次电击
在患者恢复心跳后,不应 再次进行电击除颤,以免 造成进一步损伤。
案例分析
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总 结电除颤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提高学员对电除颤的认识和应
《电除颤技术》ppt课件完整版

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相关学科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电除谢观看
设备改进
电除颤设备的性能不断提 高,操作更加简便、安全 、有效。
电除颤技术的重要性
提高生存率
电除颤技术能够迅速消除心脏异常节 律,恢复窦性心律,从而提高心脏骤 停患者的生存率。
改善预后
广泛应用
电除颤技术已成为医院、急救中心、 公共场所等必备的急救技能之一,对 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 义。
等。
心律失常的分类与识别
心律失常的定义
心脏电活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 常。
心律失常的分类
根据发生原理可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
常见心律失常的识别
如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
电除颤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电除颤的适应症
室颤、室扑、无脉性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以及难以识别的多形性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 等。
考核标准与证书颁发
考核标准
学员需要完成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两者均合格方可获 得证书。
证书颁发
由培训机构颁发《电除颤技术培训合格证书》,证明学员已 掌握电除颤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同时,学员的考核 成绩和证书信息将被记录在培训机构的数据库中,方便查询 和管理。
06
电除颤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临床应用案例分析
电除颤的禁忌症
洋地黄中毒、低钾血症引起的心律失常,以及伴有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房颤、房 扑等。此外,对于反复发生或持续存在的多形性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等,也应谨慎使用 电除颤。
电除颤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电除颤前,应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适应症,选择合适的能量和电极位置。同时,注意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给予必要的急救措施,如CPR等。在电除颤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 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电除颤ppt精选课件

满湿啰音等。
低血压
电除颤后血压迅速下降 ,出现头晕、乏力、面
色苍白等症状。
并发症预防措施建议
A
选择合适的电极板
根据患者体型选择合适的电极板,确保与皮肤 紧密接触。
控制电击能量
根据患者病情和体重选择合适的电击能量 ,避免过高能量导致心肌损伤。
B
C
保持呼吸道通畅
在电除颤前清理呼吸道,确保呼吸通畅,减 少肺水肿的发生。
充电、放电及观察过程
01
选择合适的除颤能量,一般为双向波150200J,单向波360J
02
03
充电前确保所有人员离开患者及病床,避免 触电
充电完成后,按下放电按钮进行除颤
04
除颤后立即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判断是否 恢复窦性心律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皮肤灼伤
使用导电糊或生理盐水 纱布减少皮肤电阻,降 低灼伤风险
医护人员之间的紧密协作,确保救治过程无 缝衔接。
02
01
持续监测与评估
对患者病情的持续监测,及时调整救治方案 ,确保救治效果。
04
03
经验教训总结与启示
重视医护人员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对心脏骤 停和电除颤的认知和技 能水平。
完善救治流程
优化心脏骤停患者的救 治流程,缩短救治时间 ,提高救治成功率。
强化团队协作意识
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团 队协作,提高整体救治 效率。
关注患者后续治疗
对成功实施电除颤的患 者进行持续关注和后续 治疗,确保患者全面康 复。
05 并发症识别与处理策略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表现
皮肤灼伤
电极板与皮肤接触处出 现红斑、水泡或焦痂。
心肌损伤
表现为心律失常、心肌 酶升高、心力衰竭等。
低血压
电除颤后血压迅速下降 ,出现头晕、乏力、面
色苍白等症状。
并发症预防措施建议
A
选择合适的电极板
根据患者体型选择合适的电极板,确保与皮肤 紧密接触。
控制电击能量
根据患者病情和体重选择合适的电击能量 ,避免过高能量导致心肌损伤。
B
C
保持呼吸道通畅
在电除颤前清理呼吸道,确保呼吸通畅,减 少肺水肿的发生。
充电、放电及观察过程
01
选择合适的除颤能量,一般为双向波150200J,单向波360J
02
03
充电前确保所有人员离开患者及病床,避免 触电
充电完成后,按下放电按钮进行除颤
04
除颤后立即观察患者心电图变化,判断是否 恢复窦性心律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皮肤灼伤
使用导电糊或生理盐水 纱布减少皮肤电阻,降 低灼伤风险
医护人员之间的紧密协作,确保救治过程无 缝衔接。
02
01
持续监测与评估
对患者病情的持续监测,及时调整救治方案 ,确保救治效果。
04
03
经验教训总结与启示
重视医护人员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对心脏骤 停和电除颤的认知和技 能水平。
完善救治流程
优化心脏骤停患者的救 治流程,缩短救治时间 ,提高救治成功率。
强化团队协作意识
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团 队协作,提高整体救治 效率。
关注患者后续治疗
对成功实施电除颤的患 者进行持续关注和后续 治疗,确保患者全面康 复。
05 并发症识别与处理策略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表现
皮肤灼伤
电极板与皮肤接触处出 现红斑、水泡或焦痂。
心肌损伤
表现为心律失常、心肌 酶升高、心力衰竭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极板位置如何放
体外电复律时有四种电极板位置:
• ①前侧位(前尖位或标准位):一个电极板放在右前壁锁骨下,靠 近但不与胸骨重叠;另一个电极板放在心尖(左乳头左侧,其中心 位于腋中线上),两块电极板之间的距离不应<10cm,这种方式迅 速便利,适用于紧急电击除颤;(默认最佳)
• ②前-左肩胛位:一个电极板放在右前壁锁骨下,另一个电极板放在 背部左肩胛下;
非同步电除颤 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扑动 心室颤动
非同步电量选择
• 成人( ≥ 8岁):
– 单向波:一直使用360J – 方形双向波: 150~200J(首次)
• 儿童(1~8岁):
– 第一次:2J/Kg – 第二次及以后:4J/Kg
电复律与电除颤的区别
治疗的 适应证
放电方 式
所需电 击能量
• 心律失常:室颤或心动过缓 • 急性肺水肿,心肌酶升高 • 栓塞:肺栓塞或其他部位栓塞 • 皮肤烧伤 • 喉痉挛 • 低血压 • 心肌损伤
同步电复律电量选择
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 房颤:双相波120至200J,单相波200J 房扑和其他室上性心动过速:50J至100J
室性心动过速:100J
如果首次电复律电击失败,再次电击时应逐渐提高能量级别
• 在1次电击除颤后不必立即检查心律,而应 立即进行CPR,5组CPR(1组CPR:30次按压+2 次人工呼吸)后再检查脉搏和心律,仍为室 颤可再行电击。
• 若在5组CPR期间病人恢复意识或者出现意识 反应(如呻吟),应停止按压,进行生命体 征的再评估 即便是除颤成功,电击后5秒钟内心电图仍 可能显示心搏停止或非室颤无电活动
室上性心动过速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
• 心电图特点 1.心率150-250次/分,节律规则
2.QRS波形态与时限多正常,伴差异传导时异常
3.逆行性P波,不宜辨认
4.起始突然
同步电复律!
单相:100-150J
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
电复律
心脏中心
电复律与电除颤的概念区分
• 心脏电复律(Cardioversion)指在严重快速型
心律失常时,利用外加的高能量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使 全部或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造成心脏短暂 的电活动停止,然后由最高自律性的起搏点(通常为窦 房结)重新主导心脏节律的治疗过程
心脏电复律可分为两类:
④心室停搏(伴或不伴心房静止):心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
表现为一条直线。常见窦性、房性、结性冲动不能达到心室,且心室内起搏点不 能发出冲动
• 电除颤的适应症是前两种,也包括室颤的前奏-心 室扑动。
• 对后两种不要进行电击,应按压或CPR,加上药物 复苏,待出现电除颤的指征时再电击
电除颤与CPR
电复律
电除颤
(cardioversion) (defibrillation )
有R波的快速性心律失常 心室颤动和心室扑动 或不能分辨R波的心动 过速的治疗
通过病人心电图R波来同 步触发放电,仅在心动 周期的绝对不应期电击 ,以避免诱发心室颤动
随机的非同步放电
小
大
电复律/除颤三部曲
同步(SYNChronized cardioversion)/非同步 选择能量 充电/放电
• 心电图特点
1.P波消失,代之以小而不规则的基线波动,称为
f波,f波频率为 350~600次/分
2.心室律>100次/分,绝对不规则
3.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
同步电复律!
单相:100-200J
房扑(atrial flutter)
• 心电图特点 1.心房活动呈规律的锯齿状扑动,称为F波,扑动波之间 的等电位线消失,F波频率为 250~ 350 次/分 2.心室律规则或不规则,按比例下传
同步电复律 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颤伴快速心室率 有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同步电复律禁忌症
• 心房有新鲜血栓形成或近3个月有血栓史 • 伴高度或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房颤或扑动 • 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异位快速心律失常 • 有洋地黄中毒、低钾血症时,不宜电复律 • 严重心衰或心脏扩大 • 复律后短时间复发者
同步电复律并发症
心脏骤停的除颤
心脏骤停时有四种心律类型:
①心室颤动:心电图上QRS波群与T波均不能辨别,代之以连续的不定形心室颤
动波(下有详述)。
②无脉性室速:表现为室速波,但无脉搏。 ③心脏电-机械分离:常是心脏处于“极度泵衰竭”状态,心脏已无收缩能力,
无心搏出量,即使采用心脏起搏救治也不能获得效果。心电图表现为等电位线, 有正常或宽而畸形、振幅较低的QRS波群,频率多在30次/分以下
• ③前-右肩胛位(尖后位):一个电极板放在心尖部,另一个电极板 放在病人背后右肩胛角,注意避开脊柱。
• ④前后位:一个电极板放在左肩胛下区,另一个电极板放在胸骨左 缘第四肋间水平。
>10cm
起搏器患者电复律
• 装有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仪患者的体外除颤时,电极片应 距离该设备至少2.5cm。
• 避免将电极片或电极板直接放在植入装置上
注意事项:
1、电极板应该紧贴病人皮肤并稍加压(5kg),不能留有空隙,边缘 不能翘起。 2、安放电极处的皮肤应涂导电糊,也可用盐水纱布,紧急时甚至可 用清水,但绝对禁用酒精,否则可引起皮肤灼伤。 3、两个电极板之间要保持干燥,避免因导电糊或盐水相连而造成短 路。 4、也应保持电极板把手的干燥,不能被导电糊或盐水污染,以免伤 及操作者 5、误充电须在除颤器上放电,不能空放电,两电极板不能对击
• 3.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
同步电复律!
单相:50-100J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室性心动过速
(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
• 心电图特点 1.连续出现室早≥3个 2.心室率100-250次/分 3.QRS波形态畸形,时限大于0.12秒,ST-T与主波
①同步电复律:是以患者自身心电图中的R波触发同步信号进 行放电,使直流电落在R波下降支(即心动周期的绝对不应期, 以免刺激落入心室易损期而引起室颤),达到转复的目的。
同步的前提是心电图R波和T波能清楚分辨出来
②非同步电复律:即电除颤(Defibrillation),适用于QRS波 和T波分辨不清或不存在时,不启用同步触发装置,除颤仪可 在任何时间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