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主观题解题思路和方法共19页
初中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

初中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①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②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③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
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
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
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4、内隐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基本方法: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
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5、比较项的确定方法基本方法: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
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
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
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6、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的解题思路基本方法: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的进步,劳动力的投入等;二是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三是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与鼓励,宗教、文化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四是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五是看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六是地理条件的因素等。
历史考试答题技巧主观题

Word 文档1 / 1 历史考试答题技巧主观题做主观题理清思路,精确作答。
要留意条理清晰,详略得当;层次分明,分点、分段排号;用语规范,学会用政治术语回答政治问题,避开口水话。
下面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历史考试答题技巧主观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方法〕1:漫画类试题的解题技巧第一步:审漫画。
需要留意三个方面,一看漫画标题,标题是漫画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洞察整幅漫画的主题;二看漫画的画面,留意其中的每一个详情,如动作、表情、神态、人物特征等,然后从整体上观看漫画;三看漫画的语言,漫画为了充分表达其寓意,常配有说明性文字,它有时会成为我们弄清漫画寓意的金钥匙;四看漫画的夸张之处,即玄外之音。
第二步:透过漫画外表现象,回来教材,推理寓意,引申出漫画与教材学问的结合点。
第三步:紧扣题意,明确作答范围和设问角度。
(1):先说漫画面的本意是什么? (2):再说通过画面蕴含的深刻道理 (3):紧扣教材学问,分析并说出怎么办方法2:图表类试题的解题技巧图表题指用图(柱状、曲线图等)和数据表格作为试题命题材料的一种试题。
图表一般由标题、内容、解释三部分组成。
分析此类材料,有如下步骤:第一步:审图表。
包括:审标题,通过标题可以初步了解该表的主要内容审图表的项目和内容,要对图表的内容作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注”,“注”对图表起补充性解释作用,它对理解图表题大有好处。
第二步:看联系。
包括图表之间的联系、图表与教材的联系、图表与时政〔热点〕的联系,通过看联系找到图表与教材学问的结合点。
第三步:结合教材相关学问按设为要求作答。
方法3:观点概括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设问。
初中历史主观题解题思路和方法

材料论述题题型分析
• 该题型一般以文字材料为 载体,以问题为中心,综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以及史论结合的 能力,有利于初高中衔接,有一定的难度。
• 论 述题的特征主要有:
• 〈1〉材料以文字为主,阅读量较少,字数在200-300字, —般无阅读障碍。
历史主观题解题思路和方法
一、辨析题 二、材料解析题 三、材料论述题
辨析题题型分析
目前,福建 中考历史的辦析题(6分)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是直接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第二种是以 辩论形式〈或两种观点〉出现,要求选出错误的一方,并 做出合理解释;
第三种 以辩论形式或〈或两种观点〉出现,要求判断这两种观点是否 正确〈可能两者都错〉, 并说明理由。
标 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这些说明性文字,它们往往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背景、 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
2.如何读——阅读的顺序
在读题环节中,先读问题,以掌握题目设置的要求,带 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 既节省阅读材料的盲目性,又节约时间。阅读材料也不能 忽视材料标题、注 释、出处这些内容。从后往前读,也就是先读设问部分,后读 材料部分。
3.找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每一个材料都是围绕这个主题 来设计的,即使有 些材料的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找出 了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 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 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材料解析题解题思路及方法
• 三答 • 1.问什么答什么
材料解析题题型分析
材料解析题是通过一段或几 段历史材料,要求学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 上,提炼出有效信息,并依据所学知识, 逐一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它 是福建中考历史中的种常见题型,在中考历史试卷中, 分值为24分。
历史主观题解题方法

历史主观题解题方法1、通读材料、明确主题在命制一道材料题时,命题者往往是先确立一个主题,再围绕这个主题去寻找材料、构思设问,所以,一般来说,每道材料解析题都会有一个主题。
在解答材料题时,首先要通过浏览材料,尽可能的抓住作者的命题意图或材料的主题,这样就能迅速调动所学知识点,从而使解题明确方向,集中思维,为下一步解答奠定基础。
2、细读材料、分析问题(很重要的环节)在明确材料的主题后,接下来应该认真分析命题者提出的问题,通过分析设问句中的关键字、词,明确作者问的是什么,需要回答什么。
再根据这些问题,仔细地阅读材料,力争把每段材料的意思都弄明白,大致形成答题思路。
阅读的过程中,要逐字逐句地分析和研究,不要放过材料的任何一个部分,包括题头、摘引等,尤其是材料中有关时间、地点、人物之类的信息,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
3、提取信息、加工整理材料分析题所提出的问题绝大部分答案应该从材料中得出,因此这时应根据仔细阅读材料后的思路,再次结合问题到材料中去寻找信息,把与问题相关的信息都提取出来,写在草稿纸上备用。
能否把材料中的所有相关信息都找出来,取决于答题者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然后把找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剔除不需要的和重复的信息,根据所学知识,把这些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列好提纲,准备答题。
4、审查提纲、流畅表达在上述步骤进行完毕后,还要最后浏览一遍材料及其设问,审查自己列出的提纲是否正确或有无遗漏,最后就可以在试卷上动笔答题了。
答题时一定要做到依据提纲,一气呵成,言简意赅,击中要害,不可罗里罗嗦,言之无物,涂涂改改,答非所问。
步骤分析第一步:浏览材料、明确主题。
第二步:分析问题、细读材料。
第三步:提取信息、加工整理。
第四步:审查提纲、流畅表达。
根据上述提纲,在试卷上写出自己的答案。
注意要用简洁规范的语言文字进行恰当的概括说明,不要照抄材料或简单翻译材料,避免“泛泛而谈”,要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
解答材料解析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1、解答材料题一定得紧扣材料,上述四个步骤始终没有离开材料,其中关键步骤应该放在第二、三步上,这两个步骤做好了,动笔书写答案应该是非常迅速、非常准确的。
八下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

八下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答题要点∶1.观点明确,不能太长。
⒉.论述部分要有两个史实并分两点,用序号①②标明,序号写大一点。
每一点必须是史实+史论。
其中必须有一点是由材料中概括出来的。
3.要有总结。
即“由此可见”“综上所述”,总结与观点表述上要有所区别,照抄会扣分再次强调∶必须分点,必须有一点是在材料中总结出来的答题字迹尽可能端正,清楚!历史主观题答题方法一、材料题答题方法策略(1)一般材料题解题步骤:审设问:有几问、问什么、怎么答。
②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并划出关键信息(与设问相关的句、段、词):—粗读:读标题、材料出处、作者、时地人(分析材料所处时代、作者立场,并与课本相关内容挂钩)——圈定材料考查范围、教材主题。
二精读:逐句逐字读,并划出关键信息;划分层次(按标点)﹔提炼每层、段大意;概括材料中心思想;分析每层之间的联系、关系。
精读可读两至三遍。
③据题要求,对号入座,组织答案:按问做答;看分数答题;观点力求全面;简明扼要。
(如要求,据材料回答',答案基本上是从材料中归纳得出;如是,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过的知识'回答,答案主要还是从材料中得出,但还要结合课本观点补充回答)④开放性试题(要求谈看法、认识、启示、教训、明白什么道理等)解题关键:把握方向,依托材料、合理发挥、角度多样。
一句话:,站对材料、问题的角度,言之有理'。
(2)图表型材料题的解题分析方法及注意事项:分析方法:①根据时间、时期→→分析出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界定范围)②分析数据变化趋势→→得出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历史问题((找出表象);③分析历史现象、历史问题→→得出历史认识、结论(透过现象看本质)。
注意三点:①充分获取有效信息,弄清图表与数据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
②充分利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来解答问题。
③立足材料、联系课本、全面、辩证地评论与解析。
(3),历史地图说话题'`解题四步:——疆域图、经济中心分布图、交通路线图、战争示意图第一步:认真审题,辨析地图(出处、注释、提示、限定语),限定范围等,一般依时代特征来答(即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演变在地图上的反映) 第二步:尊重史实,联系课本内容。
初中历史教资科三主观题

初中历史教资科三主观题一、简答题(一)审题做简答题的第一步就是仔细审题。
首先审清楚试题是针对哪一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者哪个教学论知识进行提问。
然后看题目具体规定要回答哪一方面的内容,是背景、经过、意义还是方法、原则。
最后我们还要注意题目有没有对答题范围方向进行限定,如“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自救运动”就对答题范围进行了限定。
(二)回忆相关知识在审好题目之后,考生就要在脑海中寻找与试题相关的知识点。
回忆的知识点要全面,不能漏了与题目相关的内容。
同时,还要注意时间有限这个问题,回忆知识点要做到快速而简明,只需要框架即可。
(三)理清思路理清思路是规范答题的必要条件。
考生在动笔之前要先想好先答什么?后答什么?每个点要答到什么程度?相关要点要如何组织?(四)规范作答首先答题格式要规范,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以求层次清楚。
其次,语言要规范,要使用历史学科术语。
最后,不要求字体有多高的艺术水平,但要做到字迹清晰、卷面整洁。
二、材料分析题(一)学科专业知识材料分析题1.先浏览,后细审。
第一步是要花极少的时间快速扫描一遍试题,看材料主要涉及哪些知识点,设问考查的大体方向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步是在浏览的基础上,结合设问要求,再细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答题所需的关键信息。
这样做比较符合先整体、后具体的原则。
反之,则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形不成整体布局的构思。
2.不要忽视材料的出处和说明性文字。
材料出处对理解材料观点非常重要。
比如材料作者信息能够帮助考生判别材料的时代背景,作者的身份、地位等往往影响其政治倾向。
引文来源的文章标题、著作名等,也有助于考生判别材料的观点、主题。
3.调动知识要“依据材料,结合所学”。
(1)凡设问中只要求根据材料回答的,就要关注材料中的信息,从材料中找答案。
(2)凡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一定要将材料和教材二者结合起来,有时材料中的信息往往是教材的补充,有时所学知识比材料中的要点还多,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要点才会完整。
历史主观题答题技巧

历史主观题解题技巧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初中历史中考主观题解题思路和方法

初中历史中考主观题解题思路和方法一、辨析题【题型分析】辨析题是运用所学知识,对试题提供的观点、史实等进行判断,然后做出解释的一种题型。
它是中考历史中的一种常见题型,分值为6分。
目前,中考历史的辦析题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直接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第二种是以辩论形式(或两种观点)出现,要求选出错误的一方,并做出合理解释;第三种以辩论形式(或两种观点)出现,要求判断这两种观点是否正确(可能两者都错),并说明理由。
(尤其第三种是2018年中考析题的新模式,2019年开始又新增加一小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如: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识记层面的知识点)辨析题,既要求学生“辨”,即辦别观点是否正确,是否全面;又要求学生“析”,即对正确的观点分析原因,对错误的观点进行改正并分析原因,对观点不全的要补充完整并分析原因。
既不能只“辨”不“析”,也不能只分析为什么错误而不分析为什么正确。
【解题思路及方法】第一步:审清题干。
这一步要求认真读题,审清题干,清楚题目要求,明白题目要求辨析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辦析其中一种观点还是两种。
第二步:辨别对错。
这是关键的一步,如果判断不准,那么后面的分析就会做无用功。
对于辨析题,要逐字逐句推敲,明确题目中的观点或史实是否正确。
从辨析题三种形式来说,第一种是直接找出错误点,第二种是按要求找出两种观点中其中一方的错误之处;第二种是按要求找出两种观点中其中一方的错误之处;第三种是对两种观点进行综合判断(可能两者都错)。
第三步:说明理由。
要求说明史实、观点错误或片面的理由,即回答“为什么”,但不要求展开论述。
对错误的史实、观点要改正并说明原因,对观点、史实不全的要补充完整并说明原因。
组织答案时应注意答案的条理性,语言的简洁性、准确性。
特别注意:解答辨析题时,语言表述一定要层次清楚、逻辑清晰,意思混乱、层次不清的回答最容易丢分。
【应用示例】见《指导意见》P61-62二、材料解析题【题型分析】材料解析题是最具历史特色的综合性、主观性的中考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