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1)教学讲义PPT
合集下载
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ppt课件

生物学特点
• 线性双链DNA病毒
• 编码约100个基因,其中编码壳抗原(VCA)、 早期抗原(EA)、核抗原(EBNA)的基 因尤为重要。
• 感染方式:潜伏感染、裂解复制感染
裂解复制感染
• 阻断感染细胞正常周期,持续S期状态,病 毒大量复制,VCA、EA充分表达并抗体产 生,EBV特异性杀伤T细胞生成并破坏被感 染细胞,致使EBNA1暴露,并于恢复期产 生抗体。同时T淋巴细胞活化释放各种炎性 因子破坏组织产生各种合并症。
A:T2加权颈髓、脑干 、小脑、间脑、中脑 、丘脑广泛高信号
B-D:压水相和T1加 权示脑干、小脑异常 信号伴弥漫脑实质对 比度增强,主要见于 软脑膜。
E-F:T2普通片和T1 增强后,位于小脑、 小脑蚓上表面的软脑 膜信号明显增强。脑 积水和脑室扩大
血管炎
脉络膜炎
急性感染
Gianotti-Crosti综合征
CAEBV诊断标准
Richarson标准: • 慢性反复传单症状持续1年以上。 • EBV抗体EA上升和/或EBNA下降。
• 无原发性免疫缺陷或近期感染可解释的目前 状况。
为临床方便1993年仓繁隆信简化该标准: 超过半年高热、肝脾淋巴结肿大,慢性肝
炎,或全血细胞或部分血细胞减少等症状, 由EBV所致淋巴增殖综合征即可诊断。
当B细胞再循环至口咽部,成熟B细胞 转化为浆细胞可能触发EBV进入裂解 期,病毒复制,释放入唾液感染新的 宿主或同一宿主中未感染的B细胞。
治疗
• 急性感染:更昔落韦、丙球、激素
• 到目前为止CAEBV的治疗尚未确定,抗病毒 和免疫调节如更昔落韦、阿昔、阿糖、干扰 素、白介2过继病毒特异细胞毒T淋巴细胞输 注都有应用,然而尚无确定有效的方案。
EB病毒感染健康教育课件

这有助于排除其他潜在的疾病。
EB病毒感染的治疗
EB病毒感染的治疗
对症治疗
虽然目前没有特效药物针对EB病毒,但可以通过 对症治疗缓相关症状,如使用退烧药和止痛药 。
保持足够的休息和水分摄入也是重要的。
EB病毒感染的治疗 监测与随访
对于重症患者,需进行定期监测,观察病情变化 和并发症。
及时的医疗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风险。
如何预防EB病毒感染? 避免共享物品
尽量避免与他人共享饮食工具、饮水杯等个人物 品。
这种方式可以降低通过唾液传播的风险。
如何预防EB病毒感染? 提升免疫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 和充足睡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强健的免疫系统可以更好地抵御病毒感染。
EB病毒感染的诊断
EB病毒感染的诊断
EB病毒感染的症状
EB病毒感染的症状
典型症状
感染EB病毒后,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喉咙痛 、淋巴结肿大等。
这些症状常常与其他病毒感染相似,容易被 误诊。
EB病毒感染的症状
严重并发症
在某些情况下,EB病毒感染可能引发更严重 的健康问题,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或某 些类型的癌症。
这些并发症需要及时的医疗干预和长期监测 。
该病毒是最常见的病毒之一,全球约90%的人在 一生中会感染EB病毒。
什么是EB病毒感染? 感染途径
EB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以通过血液或器 官移植传播。
亲密接触、共享饮食工具等都可能导致感染。
什么是EB病毒感染?
潜伏期
EB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4到6周,感染者可能在此 期间无明显症状。
这段时间内,病毒可以在体内潜伏,之后可能引 发症状。
EB病毒感染健康教育课件
EB病毒感染的治疗
EB病毒感染的治疗
对症治疗
虽然目前没有特效药物针对EB病毒,但可以通过 对症治疗缓相关症状,如使用退烧药和止痛药 。
保持足够的休息和水分摄入也是重要的。
EB病毒感染的治疗 监测与随访
对于重症患者,需进行定期监测,观察病情变化 和并发症。
及时的医疗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风险。
如何预防EB病毒感染? 避免共享物品
尽量避免与他人共享饮食工具、饮水杯等个人物 品。
这种方式可以降低通过唾液传播的风险。
如何预防EB病毒感染? 提升免疫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 和充足睡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强健的免疫系统可以更好地抵御病毒感染。
EB病毒感染的诊断
EB病毒感染的诊断
EB病毒感染的症状
EB病毒感染的症状
典型症状
感染EB病毒后,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喉咙痛 、淋巴结肿大等。
这些症状常常与其他病毒感染相似,容易被 误诊。
EB病毒感染的症状
严重并发症
在某些情况下,EB病毒感染可能引发更严重 的健康问题,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或某 些类型的癌症。
这些并发症需要及时的医疗干预和长期监测 。
该病毒是最常见的病毒之一,全球约90%的人在 一生中会感染EB病毒。
什么是EB病毒感染? 感染途径
EB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以通过血液或器 官移植传播。
亲密接触、共享饮食工具等都可能导致感染。
什么是EB病毒感染?
潜伏期
EB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4到6周,感染者可能在此 期间无明显症状。
这段时间内,病毒可以在体内潜伏,之后可能引 发症状。
EB病毒感染健康教育课件
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ppt

息,并按病毒性肝炎给予护肝降酶等治疗。 (2)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药物
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病毒复制水平和咽部排泌病毒时间, 但并不能减轻病情严重程度、缩短病程和降低并发症的发 生率。 (3)抗生素的使用:如合并细菌感染,可使用敏感抗生素,
但忌用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以免引起超敏反应,加重 病情。
(二)临床特点
CAEBV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特征是IM样症状持续 存在或退而复现,主要有发热、肝脏肿大、脾脏肿大、 肝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贫血、淋巴结肿大、蚊虫叮 咬局部过敏、皮疹、皮肤牛痘样水疱、腹泻及视网膜炎 等。病程中可出现严重的合并症,包括噬血细胞性淋巴 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淋巴瘤、DIC、肝衰竭、消化道 溃疡或穿孔、冠状动脉瘤、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心肌炎、 间质性肺炎及白血病等。
2.淋巴瘤:其临床表现和某些实验室特征和EBV—HLH相似, 一些淋巴瘤本身为EBV相关,临床上如果患儿出现异常的淋巴结 肿大或结外侵犯的表现,要尽快行淋巴结活检和骨髓活检以仔 细鉴别。
(四)鉴别诊断
3.结缔组织病:最容易合并HLH的是幼年特发性关节 炎全身型,可由EBV等感染诱发,如果表现为典型的皮疹、 关节炎,临床鉴别不难。部分患儿以HLH起病,临床表现 与EBV-HLH不易鉴别,此类患儿病初多表现为白细胞升高、 中性粒细胞为主、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快 等高炎症反应,与EBV-HLH不同。
(三)诊断标准
同时满足下列 I 和Ⅱ者,可以诊断EBV-HLH
I.HLH诊断标准:依据HLH-2004方案 ,以下8条有5条符合即可诊断HLH (1)发热 (2)脾脏肿大 (3)血细胞减少(周围血三系中至少两系减少):血红蛋白<90 g/L.(<4周龄
婴幼儿血红蛋白<100 g/L),血小板<100×10^9/L,中性粒细胞<1.0×10^9/L; (4)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或)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空腹甘油三酯≥3.0 mmol/L,
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病毒复制水平和咽部排泌病毒时间, 但并不能减轻病情严重程度、缩短病程和降低并发症的发 生率。 (3)抗生素的使用:如合并细菌感染,可使用敏感抗生素,
但忌用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以免引起超敏反应,加重 病情。
(二)临床特点
CAEBV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特征是IM样症状持续 存在或退而复现,主要有发热、肝脏肿大、脾脏肿大、 肝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贫血、淋巴结肿大、蚊虫叮 咬局部过敏、皮疹、皮肤牛痘样水疱、腹泻及视网膜炎 等。病程中可出现严重的合并症,包括噬血细胞性淋巴 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淋巴瘤、DIC、肝衰竭、消化道 溃疡或穿孔、冠状动脉瘤、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心肌炎、 间质性肺炎及白血病等。
2.淋巴瘤:其临床表现和某些实验室特征和EBV—HLH相似, 一些淋巴瘤本身为EBV相关,临床上如果患儿出现异常的淋巴结 肿大或结外侵犯的表现,要尽快行淋巴结活检和骨髓活检以仔 细鉴别。
(四)鉴别诊断
3.结缔组织病:最容易合并HLH的是幼年特发性关节 炎全身型,可由EBV等感染诱发,如果表现为典型的皮疹、 关节炎,临床鉴别不难。部分患儿以HLH起病,临床表现 与EBV-HLH不易鉴别,此类患儿病初多表现为白细胞升高、 中性粒细胞为主、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快 等高炎症反应,与EBV-HLH不同。
(三)诊断标准
同时满足下列 I 和Ⅱ者,可以诊断EBV-HLH
I.HLH诊断标准:依据HLH-2004方案 ,以下8条有5条符合即可诊断HLH (1)发热 (2)脾脏肿大 (3)血细胞减少(周围血三系中至少两系减少):血红蛋白<90 g/L.(<4周龄
婴幼儿血红蛋白<100 g/L),血小板<100×10^9/L,中性粒细胞<1.0×10^9/L; (4)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或)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空腹甘油三酯≥3.0 mmol/L,
儿童EBV感染及相关疾病的诊断讲ppt课件

• 5.任何实验均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以及交叉反应的问题。
• 6.病毒室目前已基本建立室内质量控制体系 ,每年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量 评价,成绩合格。
以上解释供临床医师参考,有问题请联系病 毒室,电话2892、2893。
同EBV
EBV
• 双链DNA病毒,疱疹病毒科,亚科,基因组 Genome: 172282 bp,有环状和线性两种形式
• 人群感染率高,我国3~5岁儿童95%已血清转化 • EBV原发感染在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主要为亚
临床感染,在青少年和成人致IM(国外) • EBV与许多疾病相关
EBV 相关疾病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 •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hronic active EBV infection,CAEBV) • EB病毒相关性嗜血细胞综合征(EBV-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
EA-IgG阴性
感染后复发或感染晚 期抗EBNA抗体降低( VCA-IgG 高亲合力)
EBNA-IgG阳性
VCA-IgG阳性 和 EA-IgG强阳性 或 VCA-IgA强阳性 或 VCA-IgM阳性
感染后复发
仅VCA-IgGΒιβλιοθήκη 性 晚期感染Cervical lymphadenopathy
Hepatosplenomegaly
II. Histological evidence of major organ involvement, such as: 1. Interstitial pneumonia 2. Hypoplasia of some bone marrow elements 3. Uveitis 4. Lymphadenitis 5. Persistent hepatitis 6. Splenomegaly, AND III. Detection of increased quantities of EBV in affected tissues by 1. Anticomplementary immunofluorescence for EBNA, or 2. Nucleic acid hybridization
• 6.病毒室目前已基本建立室内质量控制体系 ,每年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量 评价,成绩合格。
以上解释供临床医师参考,有问题请联系病 毒室,电话2892、2893。
同EBV
EBV
• 双链DNA病毒,疱疹病毒科,亚科,基因组 Genome: 172282 bp,有环状和线性两种形式
• 人群感染率高,我国3~5岁儿童95%已血清转化 • EBV原发感染在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主要为亚
临床感染,在青少年和成人致IM(国外) • EBV与许多疾病相关
EBV 相关疾病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 •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hronic active EBV infection,CAEBV) • EB病毒相关性嗜血细胞综合征(EBV-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
EA-IgG阴性
感染后复发或感染晚 期抗EBNA抗体降低( VCA-IgG 高亲合力)
EBNA-IgG阳性
VCA-IgG阳性 和 EA-IgG强阳性 或 VCA-IgA强阳性 或 VCA-IgM阳性
感染后复发
仅VCA-IgGΒιβλιοθήκη 性 晚期感染Cervical lymphadenopathy
Hepatosplenomegaly
II. Histological evidence of major organ involvement, such as: 1. Interstitial pneumonia 2. Hypoplasia of some bone marrow elements 3. Uveitis 4. Lymphadenitis 5. Persistent hepatitis 6. Splenomegaly, AND III. Detection of increased quantities of EBV in affected tissues by 1. Anticomplementary immunofluorescence for EBNA, or 2. Nucleic acid hybridization
EB病毒感染护理业务学习PPT课件

EB病毒感染护 理业务学习 PPT课件
目录 1. 什么是EB病毒感染? 2. EB病毒感染的护理要点 3. EB病毒感染的护理措施 4. EB病毒感染的并发症 5. 护理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1. 什么是EB 病毒感染?
1. 什么是EB病毒感染?
介绍: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感染 ,属于人类疱疹病毒家族。
3. EB病毒感染的护理措施
配合治疗: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治疗以减 轻症状,如用药和休息等。
提供心理支持:理解患者的恐惧和焦虑 情绪,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4. EB病毒感 染的并发症
4. EB病毒感染的并发症
颈部淋巴结囊肿:介绍并发症 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脾脓肿:介绍并发症的症状、 诊断和治疗方法。
患者安全:提供安全的环境,避免患者 受伤,定期评估病情并及时报告医生。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2. EB病毒感染的护理要点
宣讲和指导:向患者和家属宣传EB病毒 感染的相关知识,提供预防措施和日常 护理指导。
3. EB病毒感 染的护理措施
3. EB病毒感染的护理措施
个人防护:提醒患者及家属注 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注意饮 食卫生等。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病 情变化,包括体温、咽喉痛、 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4. EB病毒感染的并发症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介绍并发症的 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5. 护理中的 安全注意事项
5. 护理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防止交叉感染:加强感染控制 措施,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对医疗器械进行严格消毒。
药物安全:确保正确使用抗病 毒药物,按医嘱用药,监测药 物副作用。
5. 护理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目录 1. 什么是EB病毒感染? 2. EB病毒感染的护理要点 3. EB病毒感染的护理措施 4. EB病毒感染的并发症 5. 护理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1. 什么是EB 病毒感染?
1. 什么是EB病毒感染?
介绍: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是一种常见的病毒感染 ,属于人类疱疹病毒家族。
3. EB病毒感染的护理措施
配合治疗: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治疗以减 轻症状,如用药和休息等。
提供心理支持:理解患者的恐惧和焦虑 情绪,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4. EB病毒感 染的并发症
4. EB病毒感染的并发症
颈部淋巴结囊肿:介绍并发症 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脾脓肿:介绍并发症的症状、 诊断和治疗方法。
患者安全:提供安全的环境,避免患者 受伤,定期评估病情并及时报告医生。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2. EB病毒感染的护理要点
宣讲和指导:向患者和家属宣传EB病毒 感染的相关知识,提供预防措施和日常 护理指导。
3. EB病毒感 染的护理措施
3. EB病毒感染的护理措施
个人防护:提醒患者及家属注 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注意饮 食卫生等。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病 情变化,包括体温、咽喉痛、 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4. EB病毒感染的并发症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介绍并发症的 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
5. 护理中的 安全注意事项
5. 护理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防止交叉感染:加强感染控制 措施,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对医疗器械进行严格消毒。
药物安全:确保正确使用抗病 毒药物,按医嘱用药,监测药 物副作用。
5. 护理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EB病毒感染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培训课件-新版.ppt

①临床表现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及皮疹
②外周血白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异型淋巴细胞占白细胞 总数10%及以上 ③EBV-VCA-IgM阳性 ④除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
具备标准①项中任意3项,并同时具备③ ④项,有或无②项均可 诊断
——————————————————————————— 其它病毒如:巨细胞病毒、弓形虫、腺病毒、肝炎病毒、HIV、 风疹病毒、支原体等感染,也可引起相似的症状——类传染性 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
抗VCA-IgG:>= 1:320(强阳性+++~++++)
5
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
非肿瘤性疾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口腔白癍、X染色体相关的淋巴增生 综合征
肿瘤性疾病:
Burkitta淋巴瘤、霍奇金病、鼻咽癌
其他疾病:
与免疫功能受损有关的平滑肌肉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类风 湿性关节炎、川崎病、肾小球肾炎、病毒性心肌炎、急性特发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发性硬化、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1.白细胞总数升高,以单核细胞增多为主,其中异型淋巴细胞 ≥10%有诊断意义
2.异型淋巴细胞一般在发病后的第3天出现,第1周逐渐增多,可 达10%以上,第2~3周最高可达40%上,以后逐渐降低,持续 5—7周
3.异型淋巴细胞出现的时间以及持续时间都不固定,早期异型淋 巴细胞的比例<10%,并不能就此否认IM的可能
5
诊断标准
2.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2002年出版)诊断标准
①同时出现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 ②外周血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占50%以上或淋巴细胞总数高于 5×109/L,异常淋巴细胞比例≥10%或总数高于1×109/L ③血清EBV-VCA-IgM阳性 ④CD4/CD8比例下降
②外周血白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异型淋巴细胞占白细胞 总数10%及以上 ③EBV-VCA-IgM阳性 ④除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
具备标准①项中任意3项,并同时具备③ ④项,有或无②项均可 诊断
——————————————————————————— 其它病毒如:巨细胞病毒、弓形虫、腺病毒、肝炎病毒、HIV、 风疹病毒、支原体等感染,也可引起相似的症状——类传染性 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
抗VCA-IgG:>= 1:320(强阳性+++~++++)
5
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
非肿瘤性疾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口腔白癍、X染色体相关的淋巴增生 综合征
肿瘤性疾病:
Burkitta淋巴瘤、霍奇金病、鼻咽癌
其他疾病:
与免疫功能受损有关的平滑肌肉瘤、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类风 湿性关节炎、川崎病、肾小球肾炎、病毒性心肌炎、急性特发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发性硬化、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1.白细胞总数升高,以单核细胞增多为主,其中异型淋巴细胞 ≥10%有诊断意义
2.异型淋巴细胞一般在发病后的第3天出现,第1周逐渐增多,可 达10%以上,第2~3周最高可达40%上,以后逐渐降低,持续 5—7周
3.异型淋巴细胞出现的时间以及持续时间都不固定,早期异型淋 巴细胞的比例<10%,并不能就此否认IM的可能
5
诊断标准
2.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2002年出版)诊断标准
①同时出现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 ②外周血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占50%以上或淋巴细胞总数高于 5×109/L,异常淋巴细胞比例≥10%或总数高于1×109/L ③血清EBV-VCA-IgM阳性 ④CD4/CD8比例下降
EB病毒感染科普宣传PPT

EB病毒感染科普宣传PPT
目录 什么是EB病毒感染? 如何传播EB病毒? EB病毒感染的症状和诊断 如何预防EB病毒感染? EB病毒感染的治疗与护理 EB病毒感染的并发症与预后
什么是EB病毒 感染?
什么是EB病毒感染?
概述: EB病毒感染是指人体感 染了EB病毒所引起的疾病。
EB病毒: EB病毒是一种常见的 人类病毒,可引起多种疾病, 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 EB病毒相关性淋巴增殖性疾病 。
EB病毒感染的并发症与预后
可能的并发症: EB病毒感染可 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如脾脏炎 、肝脏炎、心肌炎等。
预后: 大多数EB病毒感染病例 经适当治疗后能够痊愈,但对 于一些严重感染和并发症较多 的病例,预后可能较差。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பைடு நூலகம்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EB 病毒感染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EB病毒感染的 治疗与护理
EB病毒感染的治疗与护理
治疗方法: 针对不同病情,选择合适的 治疗方法,如抗病毒药物治疗、对症治 疗等。
护理措施: 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提供 适当的营养,定期复查病情并进行必要 的康复训练等。
EB病毒感染的 并发症与预后
诊断方法: 通过实验室检测方 法,如血清学检测和分子检测 等,能够明确EB病毒感染的诊 断。
如何预防EB病 毒感染?
如何预防EB病毒感染?
提高个人卫生水平: 定期洗手,避免与 感染者直接接触,注意清洁与个人卫生 有关的物品。 接种疫苗: 接种EB病毒疫苗是预防感染 的有效措施之一。
如何预防EB病毒感染?
如何传播EB病 毒?
如何传播EB病毒?
病毒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唾液、接触性 传播和输血等途径传播,也可通过性传 播、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
目录 什么是EB病毒感染? 如何传播EB病毒? EB病毒感染的症状和诊断 如何预防EB病毒感染? EB病毒感染的治疗与护理 EB病毒感染的并发症与预后
什么是EB病毒 感染?
什么是EB病毒感染?
概述: EB病毒感染是指人体感 染了EB病毒所引起的疾病。
EB病毒: EB病毒是一种常见的 人类病毒,可引起多种疾病, 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 EB病毒相关性淋巴增殖性疾病 。
EB病毒感染的并发症与预后
可能的并发症: EB病毒感染可 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如脾脏炎 、肝脏炎、心肌炎等。
预后: 大多数EB病毒感染病例 经适当治疗后能够痊愈,但对 于一些严重感染和并发症较多 的病例,预后可能较差。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பைடு நூலகம்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EB 病毒感染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EB病毒感染的 治疗与护理
EB病毒感染的治疗与护理
治疗方法: 针对不同病情,选择合适的 治疗方法,如抗病毒药物治疗、对症治 疗等。
护理措施: 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提供 适当的营养,定期复查病情并进行必要 的康复训练等。
EB病毒感染的 并发症与预后
诊断方法: 通过实验室检测方 法,如血清学检测和分子检测 等,能够明确EB病毒感染的诊 断。
如何预防EB病 毒感染?
如何预防EB病毒感染?
提高个人卫生水平: 定期洗手,避免与 感染者直接接触,注意清洁与个人卫生 有关的物品。 接种疫苗: 接种EB病毒疫苗是预防感染 的有效措施之一。
如何预防EB病毒感染?
如何传播EB病 毒?
如何传播EB病毒?
病毒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唾液、接触性 传播和输血等途径传播,也可通过性传 播、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
最新EBV感染及相关疾病解读幻灯片

• 既往无感染 -
-
--
• IM(急性期) +
+
+-
• IM(恢复期) +
+/-
+/- -
• 既往感染
+
• 慢性活动感染 高+
-
低+/- +
+/-
高+
-
血清学诊断中常见的问题
• 5% 的EBV新近感染,抗VCA抗体(IgM)阴性
• 在罕见的病例中,抗VCA抗体(IgM)会持续阳性
• 只有70-80%的EBV新近感染抗EA抗体(IgG)阳性 • 血清学阴性也不能排除EBV急性感染 • 慢性活动性EBV感染,抗EBNA-1抗体(IgG)通常会阴
增殖性感染 非增殖性感染
• 不同感染状态时表达的抗原不同
增殖性感染-溶细胞性感染
BEV抗原
• 静止TH(CD4)转化为 活化的TH (两种形式)
T • 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的 H 静止的B细胞 浆细胞
抗体(体液免疫)
•
• 诱导性T细胞(Ti)
•
前体CTL变成效应CTL 淋巴毒素 (特异性免疫) 穿孔素
EBV的核衣壳 • EBV膜抗原(MA) EBV的中和抗原
非增殖性感染
包括: 潜伏感染: 病毒基因组处于潜伏状态 感染的B细胞有大约10%的B细胞发生转化,成为
能够无限期生长的淋巴母细胞样细胞系(“永生 化” )。转化B细胞受到某些条件的促发,可发生 染色体易位并致恶性转变。 的可被激活而转为增殖性感染
• 有一个蛋白囊膜。
• 囊膜内是20面体 的核衣壳,由62个 管状粒子粒组成。
• 核衣壳内是直径约 5nm的致密体,主 要携带病毒基因组 的线状双链DN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指南:诊断CAEBV可参考如下标准:1、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传染性单核细 胞增多症类似症状和体征:一段来说,下述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方可诊断 CAEBV,包括发烧、持续性肝功能损害、多发性淋巴结病、肝脾肿大、全血 细胞减少、视网膜炎、间质性肺炎等,2、EBV病感染及引起组织病理损害的 证据:下述标准≥l条即可诊断CAEBV:(1)血清EBV抗体滴度异常增高,包括 抗VCA-IgG≥l:640或抗EA-IgG≥l:160,VCA/EA-IgA阳性:(2)在感染的组 织或外周血中检测出EBER-l阳性细胞;(3)外周血PBMC中EBV-DNA水平 高于102.5拷贝/μg DNA,(4)受累组织中EBV-EBERS原位杂交或EBV-LMPl 免疫组化染色阳性:(5)Southern杂交在组织或外周血中检测出EBV-DNA: 3、排除目前已知疾病所致的上述临床表现。
1.3、治疗原则:EBV-IM多数预后良好,以对症治疗为主。(1)休息。急性期 应注意休息,如肝功能损害明显应卧床休息,并按病毒性肝炎治疗。(2)在 疾病早期,可以考虑使用如下抗病毒药物:①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泛昔洛 韦。此类药物通过抑制病毒多聚酶,终止DNA链的延伸。②干扰素。在细胞 表面与特殊的受体结合,诱导细胞产生一种抗病毒蛋白(AVP),选择性地阻断 宿主细胞。mRNA的传递和蛋白合成,使病毒不能复制。(3)抗生素的使用: 如合并细菌感染,可使用敏感抗生素,但忌用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以免引 起皮疹,加重病情。(4)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重型患者发生咽喉严重 病变或水肿者,有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等并发症时,短疗程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明显减轻症状。(5)防治脾破裂: 避免任何可能挤压或撞击脾脏的动作。①限制或避免运动,由于IM脾脏的病 理改变恢复很慢,因此,IM患儿尤其青少年应在症状改善后2~3个月甚至6 个月才能剧烈运动。②进行腹部体格检查时动作要轻柔。③注意处理便秘。 ④IM患儿应尽量少用阿斯匹林降温,因其可能诱发脾破裂及血小极减少。
1.3、治疗原则:目前缺乏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依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治疗 方案或采用综合治疗方案。(1)免疫治疗及化疗:(2)造血干细胞移植: (3)抗病毒治疗,往往无效,可试用更昔洛韦、阿糖腺苷;(4)干扰素和 细胞因子。可用α或β干扰素和白介素2等制剂。
EBV在正常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通,约90%以上的成人血清EBV抗体阳性。
EBV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染。
EBV感染疾病主要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 慢 性 活 动 性 EBV 感 染 ( 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CAEBV ) ,EBV 相关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Epstein-Barrviursrelated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syndrome, EBV-HLH),后两种疾 病是较为严重的EBV感染相关疾病,与鼻咽癌、淋巴瘤、胃癌、移植后淋巴增殖 症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预后不良。
1.2、诊断指南:(1)下列临床症状中的3项:发热、咽峡炎、颈淋巴结大、肝 脏肿大、脾脏肿大:(2)下列3条实验室检查中任一项:①抗EBV-CA-IgM 和抗EBV-CA-IgG抗体阳性,且抗EBV-NA-IgG阴性;②抗EBV-CA-IgM阴性, 但抗EBV-CA-IgG抗体阳性,且为低亲合力抗体。⑧嗜异凝集抗体阳性。④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0%。同时满足以上2条者可以诊断为EBV-IM。
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1)
一、EB病毒生物学性状
EB病毒(Epstain-Barr Virus, EBV)是一双链DNA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 γ亚科,人感染EBV后建立终身潜伏感染,人群感染率超过90%。原发EBV感 染时,EBV先是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感染附近的B淋巴细胞,受 到感染的B淋巴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可以造成全身性感染。EBV原发感染后, 大多数无临床症状,尤其是6岁以下幼儿大多表现为隐性或轻型发病,但在儿 童期、青春期和青年期 ,约50%的原发性感染均表现为IM。一旦感染,EBV 在人体B细胞建立潜伏感染,在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和某些因素触发下,潜伏的 EBV可以被再激活,引起病毒复制及临床疾病。
4、EBERS原位杂交试验: EBV潜伏感染的细胞含有少量的EBERl/EBER2 (EBERS)转录子,其主要功能是抑制干扰素介导的抗病毒效应和凋亡。该 转录子不翻译成蛋白质,每个EBV潜伏感染的细胞含有大约106拷贝EBERS, 被认为EBV潜伏感染的最好标志物,因此,原位杂交检测肿瘤细胞中EBERS 是诊断肿瘤是否EBV相关的金标准。
EBV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断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 IM是原பைடு நூலகம்性EBV感染所致,典型临床三联征为发热,咽峡炎和颈淋巴结
肿大,可合并肝脾肿大,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增高。IM是一良性自限性疾病, 多数预后良好。少数可出现噬血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1.1、临床特点:1)发热:约1周,重者2周或更久,幼儿可不明显。(2)咽峡 炎: 50%有灰白色渗出物,25%上腭有瘀点,部分病例合并链球菌感染。 (3)淋巴结肿大:任何淋巴结均可受累,颈部淋巴结大最常见。(4)脾脏 肿大:50%的病例可伴脾大,持续2~3周。(5)肝脏肿大:发生率约10%~15 %。(6)皮疹:可出现多样性皮疹,如红斑、斑丘疹或麻疹。(7)其他: 50%病例可有眼睑水肿。
2、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 表现为IM症状持续存在或退而复现,伴发多脏器损害或间质性肺炎、视网膜 眼炎等严重并发症,称为CAEBV。CAEBV预后较差,部分最后并发淋巴瘤。
临床特点:CAEBV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发热、肝脏肿大、脾脏肿大、 肝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症、贫血、淋巴结病、蚊虫过敏、皮疹、皮肤牛痘 样水疱、腹泻及视网膜炎。病程中可出现严重的合并症,包括恶性淋巴瘤、 DIC、肝功能衰竭、消化道溃疡或穿孔、冠状动脉瘤、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心肌炎、间质性肺炎及白血病。
1.3、治疗原则:EBV-IM多数预后良好,以对症治疗为主。(1)休息。急性期 应注意休息,如肝功能损害明显应卧床休息,并按病毒性肝炎治疗。(2)在 疾病早期,可以考虑使用如下抗病毒药物:①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泛昔洛 韦。此类药物通过抑制病毒多聚酶,终止DNA链的延伸。②干扰素。在细胞 表面与特殊的受体结合,诱导细胞产生一种抗病毒蛋白(AVP),选择性地阻断 宿主细胞。mRNA的传递和蛋白合成,使病毒不能复制。(3)抗生素的使用: 如合并细菌感染,可使用敏感抗生素,但忌用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以免引 起皮疹,加重病情。(4)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重型患者发生咽喉严重 病变或水肿者,有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等并发症时,短疗程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明显减轻症状。(5)防治脾破裂: 避免任何可能挤压或撞击脾脏的动作。①限制或避免运动,由于IM脾脏的病 理改变恢复很慢,因此,IM患儿尤其青少年应在症状改善后2~3个月甚至6 个月才能剧烈运动。②进行腹部体格检查时动作要轻柔。③注意处理便秘。 ④IM患儿应尽量少用阿斯匹林降温,因其可能诱发脾破裂及血小极减少。
1.3、治疗原则:目前缺乏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依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治疗 方案或采用综合治疗方案。(1)免疫治疗及化疗:(2)造血干细胞移植: (3)抗病毒治疗,往往无效,可试用更昔洛韦、阿糖腺苷;(4)干扰素和 细胞因子。可用α或β干扰素和白介素2等制剂。
EBV在正常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通,约90%以上的成人血清EBV抗体阳性。
EBV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染。
EBV感染疾病主要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 慢 性 活 动 性 EBV 感 染 ( 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CAEBV ) ,EBV 相关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Epstein-Barrviursrelated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syndrome, EBV-HLH),后两种疾 病是较为严重的EBV感染相关疾病,与鼻咽癌、淋巴瘤、胃癌、移植后淋巴增殖 症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预后不良。
1.2、诊断指南:(1)下列临床症状中的3项:发热、咽峡炎、颈淋巴结大、肝 脏肿大、脾脏肿大:(2)下列3条实验室检查中任一项:①抗EBV-CA-IgM 和抗EBV-CA-IgG抗体阳性,且抗EBV-NA-IgG阴性;②抗EBV-CA-IgM阴性, 但抗EBV-CA-IgG抗体阳性,且为低亲合力抗体。⑧嗜异凝集抗体阳性。④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0%。同时满足以上2条者可以诊断为EBV-IM。
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1)
一、EB病毒生物学性状
EB病毒(Epstain-Barr Virus, EBV)是一双链DNA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 γ亚科,人感染EBV后建立终身潜伏感染,人群感染率超过90%。原发EBV感 染时,EBV先是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感染附近的B淋巴细胞,受 到感染的B淋巴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可以造成全身性感染。EBV原发感染后, 大多数无临床症状,尤其是6岁以下幼儿大多表现为隐性或轻型发病,但在儿 童期、青春期和青年期 ,约50%的原发性感染均表现为IM。一旦感染,EBV 在人体B细胞建立潜伏感染,在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和某些因素触发下,潜伏的 EBV可以被再激活,引起病毒复制及临床疾病。
4、EBERS原位杂交试验: EBV潜伏感染的细胞含有少量的EBERl/EBER2 (EBERS)转录子,其主要功能是抑制干扰素介导的抗病毒效应和凋亡。该 转录子不翻译成蛋白质,每个EBV潜伏感染的细胞含有大约106拷贝EBERS, 被认为EBV潜伏感染的最好标志物,因此,原位杂交检测肿瘤细胞中EBERS 是诊断肿瘤是否EBV相关的金标准。
EBV感染相关疾病的诊断
1、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 IM是原பைடு நூலகம்性EBV感染所致,典型临床三联征为发热,咽峡炎和颈淋巴结
肿大,可合并肝脾肿大,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增高。IM是一良性自限性疾病, 多数预后良好。少数可出现噬血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1.1、临床特点:1)发热:约1周,重者2周或更久,幼儿可不明显。(2)咽峡 炎: 50%有灰白色渗出物,25%上腭有瘀点,部分病例合并链球菌感染。 (3)淋巴结肿大:任何淋巴结均可受累,颈部淋巴结大最常见。(4)脾脏 肿大:50%的病例可伴脾大,持续2~3周。(5)肝脏肿大:发生率约10%~15 %。(6)皮疹:可出现多样性皮疹,如红斑、斑丘疹或麻疹。(7)其他: 50%病例可有眼睑水肿。
2、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 表现为IM症状持续存在或退而复现,伴发多脏器损害或间质性肺炎、视网膜 眼炎等严重并发症,称为CAEBV。CAEBV预后较差,部分最后并发淋巴瘤。
临床特点:CAEBV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发热、肝脏肿大、脾脏肿大、 肝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症、贫血、淋巴结病、蚊虫过敏、皮疹、皮肤牛痘 样水疱、腹泻及视网膜炎。病程中可出现严重的合并症,包括恶性淋巴瘤、 DIC、肝功能衰竭、消化道溃疡或穿孔、冠状动脉瘤、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心肌炎、间质性肺炎及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