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分析
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

潜伏感染
病毒随被感染细胞周期复制,S期仅复制一 次,分裂并产生子代个体。
表达EBNAs、LMPs基因,前者尤其EBNA2 与病毒复制及细胞永生有关,后者尤其 LMP1是潜在致癌基因,与细胞增殖和生长 调控有关。
Straathof KC,Bollard CM,Rooney CM,et al.Immunotherapy for EBV associated cancers in children.Oncologist,2003,8(1):83-98
编码约100个基因,其中编码壳抗原(VCA)、 早期抗原(EA)、核抗原(EBNA)的基因 尤为重要。
感染方式:潜伏感染、裂解复制感染
裂解复制感染
阻断感染细胞正常周期,持续S期状态,病 毒大量复制,VCA、EA充分表达并抗体产生, EBV特异性杀伤T细胞生成并破坏被感染细 胞,致使EBNA1暴露,并于恢复期产生抗体。 同时T淋巴细胞活化释放各种炎性因子破坏组 织产生各种合并症。
急性感染
传单
T细胞产生抗EBV感染的B细胞的免疫反应是 各种临床症状的基础。
本质为自限性的淋巴增殖性疾病,外周血异 淋多数是细胞毒T细胞。
机体通过各种途径杀伤病毒但不能完全消灭, EBV可在B中长期潜伏。
传单 — 临床表现
潜伏期4-7周 发热(89 %) 、咽炎(78 %) 、颈部淋巴结肿大
EBV 血液病中心 杨双
流行病学特点
感染率占世界人口90%以上 初次感染多发生于年幼儿,可无任何临床表
现。但在少数儿童尤其年长儿和年轻人可发 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AHS、重症 传单 部分携带者于多年后可出现一系列EBV相关 疾病:CAEBV、EBVAHS、多种恶性肿瘤
生物学特点
EB病毒检测及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分析

EB病毒检测及 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分析【摘要】目的:分析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检测、EB病毒感染疾病的关联性,为疾病诊治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3月-2020年10月期间的200例EBV受检者,取静脉血进行EB病毒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检查采用进行,分析EBV 抗体阳性患者感染情况。
结果:200例受检者中,EBV 抗体阳性血清患者140例(70.00%)。
1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占较大比例,未成年患者占较大比例,P<0.05。
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方面,发病率从高到低的疾病依次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上呼吸道感染等。
结论:EB病毒发病方面,男性患者居多、未成年患者居多,需加以重视。
另外,为了提升患者的安全性,需早诊断、早治疗。
【关键词】:EB病毒;病毒感染;性别情况;发病情况年龄情况EB病毒是常见疱疹科病毒,可引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呼吸道感染、再生障碍性充血等诸多疾病[1]。
临床发现EB病毒感染所致的感染率一直较高,鉴于疾病预后差的特点,需早诊断、早治疗。
本文就此进行研究:1资料与方法1.1基线资料研究对象均为EBV受检者(n=200),时间选自2019年3月-2020年10月。
纳入标准:(1)伦理委员会审核;(2)患者与家属知情同意;(3)受试者具备配合能力;(4)基线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传染疾病者;(2)血液疾病者;(3)重大脏器疾病者;(4)丧失配合能力者。
200例患者中,男性130例、女性70例;年龄<18岁患者120例,≥18岁患者80例,患者平均年龄(29.50±4.50)岁。
1.2方法提前告知受检者相关注意事项,检验前禁止用药。
于清空腹情况下,取受检者的静脉血(3mL),样本置于抗凝管中后保存,送检,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EB病毒感染情况。
儿童EB病毒感染的相关疾病分析

爱 泼 斯 坦 巴 尔 病 毒 (Epstein—Barrvirus,EBV)感 染 是 儿 科较为常见 的病毒 感染 性疾 病 ,其 临床表 现多 种多 样 ,并 累 及 多 系 统 引 起 相 应 的疾 病 。 本 文 对 2004~06~2009—09榆
林 市 第 一 医 院 收 治 102例 EBV 感 染 患 儿 的 相 关 疾 病 进 行 了 回顾 性 分 析 如 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2.2 病 原 学 结 果 抗 EBV抗饵啪 _查 EBV—VCA—IgM抗体滴定效价大于 1:10
为 42例,EBV—VCA—IsG抗体滴定效价大于 l:320及 EBV—EA — IgG抗体滴定效价大于 l:10为 印 例。 .
3 讨 论
1.1 资 料 102例本 院住 院患儿 ,均 符合 EBV感 染诊 断 标准 ,其 中
男 62例 ,女 40例 ,男女 比为 3:2,年龄 8月 ~14岁 ,中位年龄 5岁 。病 程 6~60 d。 1.2 方 法
每个 患 儿 均 抽 静 脉 血 2 ml,分 离 血 清 ,经 免 疫 荧 光 法 检 i贝0 EBV —CA—IgM,EBV —VCA —IgM,EBV—EA—IgG(试 剂 由德国欧蒙公司提供 ),排除呼 吸道合胞病 毒 、腺 病毒 、流感 、 副 流 感 病 毒 、单 纯 疱 疹 病 毒 、巨 细 胞 病 毒 、弓 形 体 及 支 原 体 感 染 (检 测 试 剂 盒 由北 京 贝尔 生 物 有 限 公 司 提 供 )。
疾病诊断 例数 百分比(% )
蛋 白分 子 可 通 过 分 子 模 拟 机 制 诱 发 机 体 产 生 针 对 自身 抗 原
的免疫反应 ,引起组 织损 伤 ,产生一 系列 临床 表现 。
12.23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

内容
Epstein-Barr病毒(EBV)简介
• EB病毒是嗜淋巴细胞的双链DNA病毒,属于疱 疹病毒科,又称人类疱疹病毒4型
• 编码约100个基因,其中编码壳抗原(VCA)、早期 抗原(EA)、核抗原(EBNA)的基因尤为重要
• 人类是EBV唯一的宿主,感染EBV后建立终身潜 伏感染,人群感染率超过90%
hypersensitivity to mosquito bites
CAEBV的诊断标准(2)
• 血清抗体滴度异常升高
• 抗VCA-IgG≥1:640和抗EA-IgG≥1:160 • 抗VCA-IgA和/或抗EA-IgA常呈阳性
• 受累组织和外周血检测到EBV-DNA、RNA、有 关抗原和克隆
• PCR:外周血PBMC中EBV-DNA定量 >102.5copies/µg
EB病毒表达的抗原
• EBV潜伏感染期,选择性表达早期抗原(EA)以及:
• 核抗原(EBNA-1,-2,-LP,-3A,-3B,-3C):
• 为DNA结合蛋白,在感染的B细胞核内 • EBNA-1与感染有关,EBNA-2与细胞转化和永生化有关 • EBNA抗体出现在感染晚期
• 潜伏膜蛋白(LMP-1,-2A,-2B):
• 淋巴瘤/白血病
• Burkitt’s淋巴瘤 • Hodgkin淋巴瘤
• 上皮细胞癌
• 鼻咽癌 • 胃腺癌 • 唾液腺癌 • 口腔毛发粘膜白斑病
• 肉瘤
• 平滑肌肉瘤
EBV感染的规范性诊断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 • EBV原发感染:可能需要治疗
* 症状性:治疗 * 无症状性:不需要治疗 • EBV既往感染:不需要治疗 • EBV感染再激活/再感染:可能需要治疗 * 症状性:治疗 * 无症状性:不需要治疗
EB病毒感染及其相关性疾病

In fect ious Diseases Treatment and Research Center,302 Hospital of PLA,Beijing 100039,China [Abstract] Epstein-Barr virus(EBV)may establish a latent infection of B lymphocytes,interfering witll immune regulation, st imulating cell pmliferat ion and transformation and causing cancers.EBV infecfions are very common.The diseases related to EBV infections are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hemophagocytie syndrome,chr onic active EBV in fection,X-linked lymph pr oliferative disease, nas opharyngeal carcinoma and lymphoma etc.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s the most frequent clinical type related to EBV in fection, ’vitIl best prognosis. [Key wordsl Epstein-Barr vir us;vir us diseases;in fection;B-lymphocytes;infectious mononucleosis;lymphopr oliferative disorders
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 )·综述·!"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四川成都 )李强综述病毒( )是已知的 个人类疱疹病毒之一。
自 年 首次报道 淋巴瘤及 年 和 在 淋巴瘤标本的体外传代细胞中发现 以来,已有多种疾病被证实与 感染有关,现综述如下。
一、 生物学特点(一) 基因组、感染方式: 是线性双链 病毒,基因组长度 ,编码大约 个基因,其中重要的有编码壳抗原( )、早期抗原( )、核抗原( , )的基因 。
特点为亲淋巴细胞性和亲上皮细胞性,有 种感染方式:复制性感染(细胞溶解性感染)和潜伏感染(持续性感染)。
在复制性感染期间,病毒 转录, 、 充分表达,有成熟病毒颗粒产生并伴有受感染宿主细胞的溶解和死亡,这种感染方式主要见于 感染性疾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 )。
在潜伏感染期间, 、 表达受到抑制,主要表达 、( ),不产生新的病毒颗粒,这种感染方式主要见于 相关性恶性肿瘤性疾病。
(二) 潜伏感染时表达的基因:研究发现,在潜伏感染的 细胞内, 的表达与病毒的复制和细胞的永生化有关。
是 潜伏感染最重要的基因,可诱导 表达并且反式激活 ,在受感染的 细胞转化 永生化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潜伏感染时还有 编码的( )表达, 和 是迄今所知在潜伏感染的细胞内表达最为丰富的病毒 ,广泛用于 潜伏感染的诊断,但其功能目前还不清楚。
潜伏感染期间 表达以后, 、 、 表达于受到感染的细胞上。
是一种整合膜蛋白并且是潜在的致癌基因,它可剌激细胞间和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包括核因子 ! ( ! ),后者是转录因子,控制与细胞增殖和生长调控有关的基因。
体外培养已证实受 潜伏感染的细胞可有 种不同形式的 潜伏感染基因表达,见表 。
不同的潜伏感染类型与不同的临床恶性肿瘤性疾病有关 。
二、 感染的诊断(一)特异的血清学实验测定 相关抗体: 感染后可通过特异的血清学实验测定 相关抗体以证实 感染(见表 )。
小儿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临床分析

小儿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小儿EB病毒感染与许多疾病关系密切,临床上可引起多系统损害。
方法应用PCR方法检测EBV-DNA阳性,结合临床诊断为EB病毒感染,对65例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
结果65例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7例(占26.2%),淋巴结炎16例(占24.6%),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7例(占10.8%),急性支气管炎或肺炎8例(占12.3%),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例(占6.1%),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例(占3.1%),病毒性脑炎3例(占4.6%),病毒性心肌炎3例(占4.6%),川崎病2例(占 3.1%),过敏性紫癜2例(占3.1%),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占1.5%)。
结论小儿EB感染主要引起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网状内皮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损害,临床医生应综合分析,及早做相应检查才能做出正确诊断,并进行合理治疗。
关键词EBV感染;相关疾病;临床分析EB病毒感染是儿科较为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感染时症状轻重不一,可累及多系统引起相关疾病。
笔者回顾性分析了65例EB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对EB病毒感染及相关疾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2年5月至2007年2月在我科住院诊断为EB病毒感染患儿共65例,其中男38例,女27例,年龄(6个月2例,6个月~3岁29例,3~7岁25例,7岁9例)。
1.2 方法EB病毒检测是选用多聚酶链技术(PGR)荧光半定量法,测得结果EBV-DNA>103拷贝/ml为阳性。
2 结果2.1 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与年龄分布见表1。
2.2 各系统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临床特点2.2.1 呼吸系统上呼吸道感染17例,急性支气管炎或肺炎8例,均有发热、咳嗽、咽部充血,年龄越小,体征越明显。
而患肺炎者同其他病毒性肺炎一样,肺部体征不明显,X线表现呈间质性肺炎样改变。
2.2.2 循环系统病毒性心肌炎3例,均符合全国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
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临床分析

儿童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临床分析目的了解儿童EB病毒感染症状及相关疾病诊断情况,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并探讨EBV感染临床多样性机制。
方法对本院经PCR法测定EBV-DNA阳性的121例EBV感染患儿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EBV感染患儿起病症状不一,依次为发热(87.6%)、咳嗽(47.9%)、咽痛(15.7%)、眼睑浮肿(8.3%)、淋巴结肿大(6.7%)、皮疹(5.8%)、肉眼血尿(5.8%)、惊厥(4.5%)、腹痛(4.5%)、腹泻(2.5%),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引起疾病多种多样,但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64.5%),其次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2.4%)、过敏性紫癜(6.7%)、单纯性血尿(4.1%)、腹泻病(3.3%)、肠系膜或颈淋巴结炎(2.5%)、川崎病(2.5%)、肾炎(1.6%)、口腔炎(1.6%)、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毒性脑炎、病毒性心肌炎各1例(各占0.8%)。
结论儿童EBV感染起病症状多种,临床表现多样,累及系统多,临床医师应综合分析,及早做EBV-DNA检查才能做到早期、正确诊断,并进行合理治疗。
标签:EB病毒;儿童;呼吸道感染EB病毒感染是儿科较为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可累及多系统,引起相应的疾病,临床非典型病例逐渐增多,给诊断治疗带来一定困难。
现将我科121例EB 病毒感染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09年7月我科收治EB病毒感染患儿121例,其中男69例,女52例,男女比例1.33︰1;年龄1月~15岁。
1.2方法选用聚合酶联反应(PCR)方法检测,EBV-DNA>1000IU为阳性。
2结果2.1EB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表1,2)2.2EB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表3)3治疗及转归所有确诊病例均给予更昔洛韦5mg/(kg·次),Q12h治疗7d,5mg/(kg·次),Qd治疗7d,总疗程14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临床特点:EBV-HLH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持续性发热,以高热为主,有肝脾 淋巴结肿大、黄疸、肝功异常、水肿、胸腔积液、腹水、血细胞减少、凝血 病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包括惊厥,昏迷及脑病的表现,严重者可出现颅内 出血。 1.2、诊断指南:EBV-HLH的诊断包括HLH的诊断和EBV感染两个方面。(1) HLH诊断标准:依据HLH-2004方案,以下8条有5条符合即可诊断HLH:① 发烧;②脾脏增大;③外周血至少两系减少,血红蛋白<90g/L,血小板< 100×109/L,中性粒细胞<1.0×109/L;④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或低纤维蛋白 原血症:⑤骨髓、脾脏或淋巴结中有噬血现象;⑥NK细胞活力降低或缺乏; ⑦血清铁蛋白≥500mg/L:⑧可溶性CD25(SIL-2R)≥2400U/ml。(2)EBV感染的 证据:下列二条之一,①血清学抗体检测提示原发性急性EBV感染或活动性 感染;②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PCR、原位杂交和Southern杂交从患者血清、 骨髓、淋巴结等受累组织检测EBV阳性。
大多数无临床症状,尤其是 6岁以下幼儿大多表现为隐性或轻型发病,但在
儿童期、青春期和青年期 ,约50%的原发性感染均表现为 IM。一旦感染, EBV在人体 B细胞建立潜伏感染,在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和某些因素触发下,
潜伏的EBV可以被再激活,引起病毒复制及临床疾病。
EBV在正常人群中感染非常普通,约90%以上的成人血清EBV抗体阳性。 EBV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染。 EBV感染疾病主要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 慢 性 活 动 性 EBV 感 染 ( 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CAEBV ) ,EBV 相 关 噬 血 淋 巴 组 织 细 胞 增 生 症 ( Epstein-Barrviursrelated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syndrome, EBV-HLH),后两种疾 病是较为严重的 EBV感染相关疾病,与鼻咽癌、淋巴瘤、胃癌、移植后淋巴增 殖症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预后不良。
4 、 EBERS 原位杂交试验: EBV 潜伏感染的细胞含有少量的 EBERl / EBER2
(EBERS)转录子,其主要功能是抑制干扰素介导的抗病毒效应和凋亡。该
转录子不翻译成蛋白质,每个EBV潜伏感染的细胞含有大约106拷贝EBERS, 被认为EBV潜伏感染的最好标志物,因此,原位杂交检测肿瘤细胞中 EBERS 是诊断肿瘤是否EBV相关的金标准。
2、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 表现为IM症状持续存在或退而复现,伴发多脏器损害或间质性肺炎、视网膜 眼炎等严重并发症,称为CAEBV。CAEBV预后较差,部分最后并发淋巴瘤。 临床特点:CAEBV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发热、肝脏肿大、脾脏肿大、 肝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症、贫血、淋巴结病、蚊虫过敏、皮疹、皮肤牛痘 样水疱、腹泻及视网膜炎。病程中可出现严重的合并症,包括恶性淋巴瘤、 DIC、肝功能衰竭、消化道溃疡或穿孔、冠状动脉瘤、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心肌炎、间质性肺炎及白血病。 诊断指南:诊断 CAEBV 可参考如下标准: 1 、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传染性单核 细胞增多症类似症状和体征:一段来说,下述症状持续 3个月以上方可诊断 CAEBV ,包括发烧、持续性肝功能损害、多发性淋巴结病、肝脾肿大、全 血细胞减少、视网膜炎、间质性肺炎等, 2 、 EBV 病感染及引起组织病理损 害的证据:下述标准 ≥ l 条即可诊断 CAEBV : (1) 血清 EBV 抗体滴度异常增高, 包括抗 VCA-IgG≥l:640或抗 EA-IgG≥l:160, VCA/EA-IgA 阳性:( 2)在感染 的组织或外周血中检测出 EBER-l阳性细胞;(3)外周血PBMC中EBV-DNA 水平高于102.5拷贝/μg DNA,(4)受累组织中 EBV-EBERS原位杂交或EBVLMPl免疫组化染色阳性:(5)Southern杂交在组织或外周血中检测出EBVDNA:3、排除目前已知疾病所致的上述临床表现。
肾功能不全患者
对肌酐清除率大于30毫升/分钟的患者不必调整剂量。对肌酐清除率在10-30 毫升/分钟的患者,推荐使用剂量减少为每次75毫克,每日1次,共5天(流感 预防时推荐剂量降低为磷酸奥司他韦75毫克隔日1次或每日30毫克)。不推 荐将磷酸奥司他韦用于肌酐清除率小于10毫升/分钟的患者和严重肾功能衰竭、 需定期进行血液透析或持续腹膜透析的患者。无肾功能衰竭儿童的用药剂量 资料。
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10%。同时满足以上2条者可以诊断为EBV-IM。
1.3、治疗原则:EBV-IM多数预后良好,以对症治疗为主。(1)休息。急性期 应注意休息,如肝功能损害明显应卧床休息,并按病毒性肝炎治疗。( 2 ) 在疾病早期,可以考虑使用如下抗病毒药物:①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泛昔 洛韦。此类药物通过抑制病毒多聚酶,终止DNA链的延伸。②干扰素。在细 胞表面与特殊的受体结合,诱导细胞产生一种抗病毒蛋白 (AVP),选择性地 阻断宿主细胞。 mRNA 的传递和蛋白合成,使病毒不能复制。( 3 )抗生素 的使用:如合并细菌感染,可使用敏感抗生素,但忌用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 以免引起皮疹,加重病情。( 4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重型患者发生 咽喉严重病变或水肿者,有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等并发症时,短疗程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明显减轻症状。( 5)防 治脾破裂:避免任何可能挤压或撞击脾脏的动作。①限制或避免运动,由于 IM脾脏的病理改变恢复很慢,因此,IM患儿尤其青少年应在症状改善后 2~ 3个月甚至6个月才能剧烈运动。②进行腹部体格检查时动作要轻柔。③注意 处理便秘。④IM患儿应尽量少用阿斯匹林降温,因其可能诱发脾破裂及血小 极减少。
1.3、治疗原则:目前缺乏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依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治疗 方案或采用综合治疗方案。(1)免疫治疗及化疗:(2)造血干细胞移植: (3)抗病毒治疗,往往无效,可试用更昔洛韦、阿糖腺苷;(4)干扰素和 细胞因子。可用α或β干扰素和白介素2等制剂。
3、EBV相关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EBv-HLH) 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vtosis, HLH)是以 发热、肝脾肿大、血细胞减低、高甘油三脂及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为特点的一 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的过度炎症反应性疾病。本病曾经的5 年生存率仅22%, EBV-HLH是EBV感染诱发的一类HLH,是继发性HLH中最重要的类型, 多见于日本及中国等亚洲人群,其发病机制为EBV感染的CTL细胞和NK细 胞去功能化,变成大颗粒淋巴细胞(LGLs)并异常增生,产生高细胞因子血症 及巨噬细胞活化,从而造成广泛的组织损伤。
1.3、治疗原则:EBV-HLH预后不好,病死率高,且发病年龄越小,预后越差。 除常规的对症支持治疗外,主要有化学免疫治疗和骨髓移植治疗。(1)化 学免疫疗法:自HLH-94治疗方案应用以来,病人的预后获得很大改善。最 新的化学免疫治疗方案是国际组织细胞病协会在HLH-94方案基础上修订而 成的HLH-04方案[14]。该方案包括足叶乙甙(etoposide,VP-16)、地塞米松、 氨甲喋呤环孢霉素A等,分为初始治疗及巩固治疗两个阶段,总治疗时间为 40周。(2)骨髓移植治疗:对于发生于家族性HLH、X性连锁淋巴组织增生 症和慢性活动性EBV感染的EBV-HLH,以及难治性病例,需要进行骨髓移 植治疗[15,16]。(3)抗EBV特异性治疗:阿昔洛韦等抗EBV特异性治疗对原则
一、EB病毒生物学性状
EB病毒(Epstain-Barr Virus, EBV)是一双链DNA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 γ 亚科,人感染 EBV 后建立终身潜伏感染,人群感染率超过 90%。原发 EBV 感染时, EBV先是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感染附近的 B淋巴细胞, 受到感染的 B淋巴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可以造成全身性感染。 EBV原发感染后,
二、EB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1、EBV特异性抗体检测:抗 EBV-CA(衣壳抗原)-IgM抗体阳性一直是 EBV相 关性IM的诊断依据。 机体在受到病原体入侵时首先产生低亲合力抗体,.随着感染的继续和 进展,抗体亲合力升高。因此,低亲合力抗体的检出提示原发性急性感染。 有研究报道,90%以上的原发性急性EBV感染病人在临床症状出现 10天内可 检测到抗 EBV-CA-IgG低亲合力抗体;在病程 30大后,仍有 50%的病人可以 检测到抗 EBV-CA-IgG 低亲合力抗体 。结合抗 EBV-NA-IgG 阴性和抗 EBVCA-IgG 抗体为低亲合力抗体.其诊断原发性 EBV 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 100%。
2、嗜异凝集抗体试验:也称“Monospot”试验。在EBV还未确定为IM的病因之 前, 1932年引入临床实践诊断 IM。当时发现 IM患者的血清或血浆可以凝集 马或绵羊的红细胞。该抗体在病程第 1 ~ 2 周出现,持续约 6个月。在青少年 原发性EBV感染中其阳性率可达80%-90%,约10%的青少年缺乏对嗜异性抗 体的阳性反应。小于5岁者,很可能阴性。有报道称50%的4岁以下EBV感染 IM患者该试验可为阴性。
奥司他韦特殊人群的使用
妊娠期妇女 孕产期妇女是流感季甲流的高危人群,对于妊娠及哺乳妇女奥司他韦的过量 治疗的安全性仍缺乏相关研究数据,孕妇分级为 C级。但是,鉴于妊娠感染 甲型H1N1 流感危重症病例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美国CDC相关指南、中国 卫生部印发的“孕产期妇女甲流防治指南(试行)”、英国PHE相关指南推 荐确诊或流感样症状的孕产期妇女尽早使用奥司他韦进行治疗或预防。
3、EBV病毒载量检测:EBV载量检测可以鉴别EBV健康携带者的低水平复制与 EBV相关疾病患者高水平活动性感染。活动性EBV感染或EBV相关肿瘤患者 血清或血浆中常有高水平的 EBV-DNA 载量,而 EBV 健康携带者血淋巴细胞 内可能存在低水平的EBV-DNA载量,其血清或血浆中检测不到EBV-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