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重图像分析
TG,DSC,TEM

一.热分析TG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或TGA),是指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待测样品的质量与温度变化关系的一种热分析技术,用来研究材料的热稳定性和组份。
TGA在研发和质量控制方面都是比较常用的检测手段。
热重分析在实际的材料分析中经常与其他分析方法连用,进行综合热分析,全面准确分析材料。
基本原理是: 样品重量变化所引起的天平位移量转化成电磁量,这个微小的电量经过放大器放大后,送入记录仪记录;而电量的大小正比于样品的重量变化量。
当被测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有升华、汽化、分解出气体或失去结晶水时,被测的物质质量就会发生变化。
这时热重曲线就不是直线而是有所下降。
通过分析热重曲线,就可以知道被测物质在多少度时产生变化,并且根据失重量,可以计算失去了多少物质。
许多物质在加热过程中会在某温度发生分解、脱水、氧化、还原和升华等物理化学变化而出现质量变化,发生质量变化的温度及质量变化百分数随着物质的结构及组成而异,因而可以利用物质的热重曲线来研究物质的热变化过程,如试样的组成、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热分解产物和热分解动力学等。
热重分析通常可分为两类:静态法又称等温热重法,是在恒温下测定物质质量变化与温度的关系,通常把试样在各给定温度加热至恒重。
该法比较准确,常用来研究固相物质热分解的反应速度和测定反应速度常数。
动态法又称非等温热重法,是在程序升温下测定物质质量变化与温度的关系,采用连续升温连续称重的方式。
该法简便,易于与其他热分析法组合在一起,实际中采用较多。
【微商热重分析(DTG):TG曲线对温度(或时间)的一阶导数。
以物质的质量变化速率(dm/dt)对温度T(或时间t)作图,即得DTG曲线。
】{ 变位法—重量与倾斜角度成正比。
零位法—重量与到达零位所需的磁力成正比。
}——半定量基本仪器:⒈试样支持器;⒉炉子;⒊测温热电偶;⒋传感器;⒌平衡锤;⒍阻尼和天平复位器;⒎热天平【天平、炉子、程序控温系统、记录系统等几个部分】;⒏阻尼信号DTA、DSC、TG等各种单功能的热分析仪若相互组装在一起,就可以变成多功能的综合热分析仪,如DTA-TG、DSC-TG、DTA-TMA(热机械分析)、DTA-TG-DTG(微商热重分析)组合在一起。
高中化学考察的热重曲线

热重曲线热重法是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的质量随温度(或时间)的变化关系。
当被测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有升华、汽化、分解出气体或失去结晶水时,被测的物质质量就会发生变化。
这时热重曲线就不是直线而是有所下降。
通过分析热重曲线,就可以知道被测物质在多少度时产生变化,并且根据失重量,可以计算失去了多少物质,(如CuSO4·5H2O中的结晶水)。
从热重曲线上我们就可以知道CuSO4·5H2O 中的5个结晶水是分三步脱去的。
热重法测定,试样量要少,一般2~5mg。
试样皿的材质,要求耐高温,对试样、中间产物、最终产物和气氛都是惰性的,即不能有反应活性和催化活性。
通常用的试样皿有铂金的、陶瓷、石英、玻璃、铝等。
特别要注意,不同的样品要采用不同材质的试样皿,否则会损坏试样皿,如:碳酸钠会在高温时与石英、陶瓷中的SiO2反应生成硅酸钠,所以象碳酸钠一类碱性样品,测试时不要用铝、石英、玻璃、陶瓷试样皿。
铂金试样皿,对有加氢或脱氢的有机物有活性,也不适合作含磷、硫和卤素的聚合物样品,因此要加以选择。
1. 取2.50 g胆矾样品,逐渐升温加热分解,分解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①a点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1 000 ℃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设a点时固体的摩尔质量为M,则2.50∶2.14=250∶M,解得M=214。
故其化学式为CuSO4·3H2O。
②通过计算可以推断d点处物质为0.80 g CuO,而e点处物质的质量为0.72 g ,则为0.005 mol Cu 2O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uO =====1 000 ℃2Cu 2O +O 2↑。
11.(2011新课标全国,14分)0.80gCuSO 4·5H 2O 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固体催化剂的几种表征手段

黄
-11.35
与某pKa相当的硫酸的质量分数
对-硝基氯苯
无
黄
-12.70
2, 4-二硝基氟苯
无
黄
-14.52
1, 3, 5-三硝基甲苯
无
黄
-16.04
用于测定酸强度的碱性指示剂:
N=N N(CH3)2 + A = N=N N(CH3)2 A
Ni/SiO2脱氢催化剂
固体酸性质的测定
酸位类型的鉴定 —— 吸附探针分子(NH3或吡啶的红外光谱法 NH3 B酸位 : NH3与表面H+作用生成 NH4+;其吸收谱带 3120 ㎝-1 或1450 ㎝-1 L酸位:NH3以孤对电子配位键合于L 酸位的吸收谱带 3300 ㎝-1或1640 ㎝-1 吡啶 B酸位 :吡啶与表面H+作用生成 吡啶正离子,其吸收谱带 1540 ㎝-1 L酸位:吡啶配位键合于L 酸位的吸收谱带 1450 ㎝-1或1490 1610 ㎝-1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透射电子显微镜
形貌分析
图1 产物的SEMa)及TEM(b)图像
HRTEM分析
水热时间对产物形貌的调控
b
c
d
a
0.50CaO-ZrO2固体碱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形貌及其尺寸分布
a
b
c
SEM images of ZnSe nanocrystals obtained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 a)100 OC ; (b) 140 OC and (c) 180 OC
XPS原理 光电效应
光电效应 根据Einstein的能量关系式有: h = EB + EK 其中 为光子的频率;EB 是内层电子的轨道结合能,EK 是被入射光子所激发出的光电子的动能&实际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中的能量关系。即 SP和S分别是谱仪和样品的功函数 。
材料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材料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应用1. 介绍在材料科学领域,材料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通过分析材料的组成、结构及性质,可以了解材料的性能,为材料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依据。
本文将会介绍一些常用的材料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2. 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是一种常用的材料分析工具。
其原理是利用光的折射、反射和透射等特性,通过放大观察材料的表面和内部结构。
它可以提供关于材料形貌、晶体结构、相分析等方面的信息。
光学显微镜广泛用于金属、陶瓷、聚合物等材料的分析和检测。
应用: - 金属颗粒的形貌观察和尺寸测量 - 陶瓷薄片的晶体结构分析 - 聚合物材料的缺陷检测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扫描电子显微镜是一种通过扫描材料表面的电子束来观察样品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的工具。
其原理是利用电子的散射和检测,通过扫描电子束的位置和强度来生成图像。
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可以观察到纳米级别的细节。
应用: - 纳米颗粒的形貌和大小分析 - 金属材料的晶粒结构观察 - 生物材料的细胞结构研究4. X射线衍射X射线衍射是一种材料结构分析的方法,利用X射线与材料相互作用产生的衍射现象,来研究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相组成。
通过测量和分析衍射图谱,可以确定晶格参数、晶体结构和材料的成分。
应用: - 金属材料相组成和晶体结构分析 - 薄膜和多晶材料的晶体导向关系研究 - 粉末材料的晶体学性质研究5. 热重分析(TG)热重分析是一种通过在不同温度下对材料进行加热,并测量其质量变化来分析材料性质的方法。
在热重分析中,材料的质量将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可以通过测量材料的质量变化来研究材料的热稳定性、热分解反应、材料组分和含水量等。
应用: - 聚合物材料的热分解温度和热分解反应研究 - 合金材料的相变和相分析 - 生物材料的干燥特性研究6.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是一种通过测量材料在红外光谱区域的吸收与散射来研究材料结构和化学组成的方法。
五水硫酸铜单晶的培养及热重分析

五水硫酸铜的单晶培养及热重分析2010级化学基地班:孙作榜孙雅静孙笑雨摘要:以自制的五水硫酸铜粗晶体为原料,自主探索用不同的方法培养五水硫酸铜单晶,并对探索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做出总结。
对培养出的单晶进行热重分析,通过图像计算出单晶中结晶水含量,以及五水硫酸铜的失水方式。
关键词:五水硫酸铜单晶培养热重分析结晶水一、实验过程1、实验仪器和药品仪器:烧杯,量筒,表面皿,布氏漏斗,抽滤瓶,玻璃棒,电磁加热器热重分析仪(TGA/SDTA851°)药品:五水硫酸铜产品,蒸馏水,2mol/L硫酸溶液2、实验原理五水硫酸铜在水中的溶解度原理一:根据五水硫酸铜晶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制得五水硫酸铜晶体的饱和溶液,让其自然冷却,从析出的晶体中取一粒外形规则的做晶核,将其放入微饱和的溶液中,让其自然生长,即可得到规则的五水硫酸铜晶体。
原理二:硫酸铜晶体不溶于无水乙醇。
在饱和硫酸铜溶液中缓慢加入酒精,因为硫酸铜在酒精中溶解度校,酒精会结合一部分水,导致硫酸铜析出。
原理三:热重分析。
热重分析指的是在温度程序控制下,测量物质质量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的技术。
质量的变化而不是重量变化是基于在磁场作用下,强磁性材料当达到居里点时,虽然无质量变化,却有表观失重。
而热重分析则指观测试样在受热过程中实质上的质量变化。
热重分析所用的仪器是热天平,它的基本原理是,样品重量变化所引起的天平位移量转化成电磁量,这个微小的电量经过放大器放大后,送人记录仪记录;而电量的大小正比于样品的重量变化量。
当被测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有升华、汽化、分解出气体或失去结晶水时,被测的物质质量就会发生变化。
这时热重曲线就不是直线而是有所下降。
通过分析热重曲线,就可以知道被测物质在多少度时产生变化,并且根据失重量,可以计算失去了多少物质。
3、实验步骤五水硫酸铜的提纯用重结晶法,多次加热浓缩五水硫酸铜溶液,流水冷却得晶体,抽滤,取晶体,重复如此步骤,至所得硫酸铜溶液呈非常透明的深蓝色为止。
古代玻璃文物的成分分析及类型鉴别

古代玻璃文物的成分分析及类型鉴别1. 古代玻璃文物的成分分析方法古代玻璃文物的成分分析是研究其历史价值、工艺特点和文化内涵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古代玻璃文物成分分析方法主要包括X射线衍射(XRD)、电子显微镜(EM)观察以及热分析等。
X射线衍射(XRD)是一种常用的非破坏性分析技术,可以用于测定玻璃样品的晶体结构、晶粒尺寸以及晶界分布等信息。
通过对古代玻璃文物进行XRD分析,可以揭示其主要组成成分以及晶化程度等信息。
电子显微镜(EM)观察是另一种重要的成分分析方法,可以提供关于玻璃样品微观结构的详细信息。
通过观察古代玻璃文物的电子显微镜图像,可以发现其内部的微小气泡、晶粒排列以及缺陷等特征,从而推测其成分组成。
热分析也是一种有效的成分分析方法,通过对古代玻璃文物进行热重(TG)和差示扫描量热(DSC)等热分析实验,可以确定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热稳定性以及可能存在的化学反应产物等信息。
综合运用这些成分分析方法,可以对古代玻璃文物的成分进行全面、准确的鉴定,为进一步研究其历史价值、工艺特点和文化内涵提供有力支持。
1.1 化学试剂的选择与准备硝酸盐试剂:硝酸盐试剂是用于检测玻璃中氧化物的主要试剂。
常用的硝酸盐试剂有硝酸钠、硝酸钾、硝酸铵等。
通过将玻璃样品与硝酸盐试剂反应,可以观察到玻璃中的氧化物是否具有特定的颜色变化,从而判断其类型。
氢氟酸试剂:氢氟酸试剂主要用于检测玻璃中的硅酸盐和铝酸盐。
在使用氢氟酸试剂时,需要注意安全防护措施,避免接触皮肤和呼吸道。
将玻璃样品与氢氟酸试剂反应后,可以观察到玻璃表面出现气泡,并产生特殊的颜色变化,从而判断其中含有的硅酸盐或铝酸盐种类。
磷酸盐试剂:磷酸盐试剂主要用于检测玻璃中的磷酸盐。
常用的磷酸盐试剂有磷酸三钠、磷酸二钠等。
将玻璃样品与磷酸盐试剂反应后,可以观察到玻璃表面出现白色沉淀,并产生特殊的颜色变化,从而判断其中含有的磷酸盐种类。
硼酸钠试剂:硼酸钠试剂主要用于检测玻璃中的硼酸盐。
Ni@ZSM-5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甲烷部分氧化反应性能的研究

近年来,甲烷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甲烷部分氧化(POM )反应是一种合成气的生产方式[1,2]。
相比于传统的水蒸气重整,甲烷部分氧化是一种温和的放热反应,具有反应速率快、甲烷转化率高、反应器小等特点。
此外,约为2的H 2/CO 比有利于甲醇合成和费托合成反应[3,4]。
镍基催化剂以其优异的性能和较低的成本成为POM 研究的热点[5]。
然而,镍基催化剂在高温下存在积炭和烧结失活的问题[6]。
长期以来,研究者多依靠引入助剂,提高活性组分与载体的作用力,进而增加其抗烧结能力,该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烧结,但是作用有限[7鄄9]。
近年来,研究者提出了采用沸石分子筛对金属原子进行封装的思路。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Iglesia E 教授课题组采用原位晶化技术,成功将Pt 、Pd 、Ir 、Rh 、Ag 、Au 贵金属封装于SOD 、GIS 、ANA 、LTA 分子筛内部[10鄄12]。
实验表明,分子筛封装可有效提高金属纳米颗粒的稳定性。
近两年,各种类型的分子筛封装金属催化剂(Cu@MOR 、Fe@SSZ 鄄13、Cu@ZSM 鄄5、Fe@BEA )被开发出来,并成功用于催化甲烷制甲醇的反应体Ni@ZSM 鄄5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甲烷部分氧化反应性能的研究丁传敏1,马自立1,李宇峰1,原沁波2,赵鸣2,上官炬1,王俊文1(1.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西太原030024;2.清创人和生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31)摘要:采用N 鄄(2鄄氨乙基)鄄3鄄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TPE )作为配体,通过水热合成法将Ni 金属原位封装在ZSM 鄄5沸石中的催化剂Ni@ZSM 鄄5,并考察了镍引入量和晶化温度对催化剂的甲烷部分氧化(POM )催化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两段晶化法制备的ZSM 鄄5结晶度更高,有更规整的孔道结构;Ni@ZSM 鄄5中金属颗粒分散较为均匀,载体孔道限制作用能有效抑制金属晶粒的长大,催化剂更加稳定;相比浸渍法制备的Ni/ZSM 鄄5催化剂,原位合成的Ni@ZSM 鄄5催化剂具有更高的POM 反应性能,甲烷转化率达95%。
CoTiO3

程序升温还原(TPR)和氧化(TPO)实验是用
和氧化性能。04
进行的,以研究氧载体的还原
为了确定氧载体物相,使用X-PrT粉末(P-分析)装置,使用Cu Kα辐射并施加的电流和电压40毫安
和40千伏,分别进行
通过
观察氧载体的形态和粒度。
通过
进行样品的表面氧化态分析。
SECOND
02 结果与讨论
始的相同。
0.03mmol O 2 / g / sec
用15% CH4/N2还原气体和空气氧化气体测量CoTiO3的还 原和氧化转化的氧转移率。
3.CoTiO3的程序升温还原和氧化
CoTiO3的TPR曲线与循环次数。
330°C附近的峰值是由于Co3O4 还原为CoO 。从该峰的微小生长
和作为循环转移到较低温度,可 以表明Co3O4的形成和生长正在 循环重复进行
c.显示了用CH4 / N2代替H2 / N2还原之后的XRD曲线。 与 用H2还原相反,未观察到明显的TiO 2和Co形成。 观察到
碳化钴结晶的形成这意味着甲烷中的碳可能不会被完全 氧化并沉积在CoTiO3中的钴物种上。用于XRD分析的晶体 结构未被鉴定,这意味着在用CH4还原期间形成Ti物质的 无定形结构。
增加,反应速率逐渐增加,并且在转化率的约 0.7附近显示出最大值。 随着循环的增加,最大 反应速率不断增加,并转向更高的转化率。
用15% H2/N2还原气体和空气氧化气体测量CoTiO3的还原 和氧化转化的氧转移率。
2.CoTiO3的热重分析
与作为还原气体的H 2的情况不同,观 察到在注入还原气体之后在第1循环开 始质量减少需要约3分钟,这意味着需 要激活时间。发生质量减少的时间约为 4分钟,比使用H2作为还原气体的时间 短。这意味着CH4比H2更可还原CoTiO3 的还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重曲线专项分析热重法是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的质量随温度 (或时间 )的变化关系。
当被测物质在加热过程中有升华、汽化、分解出气体或失去结晶水时,被测的物质质量就会发生变化。
这时热重曲线就不是直线而是有所下降。
通过分析热重曲线,就可以知道被测物质在多少温度时产生变化,并且根据失重量,可以计算失去了多少物质,(如CuSO4·5H2O中的结晶水)。
从热重曲线上我们就可以知道CuSO4· 5H 2O 中的 5 个结晶水是分三步脱去的。
热重法测定,试样量要少,一般2~5mg。
试样皿的材质,要求耐高温,对试样、中间产物、最终产物和气氛都是惰性的,即不能有反应活性和催化活性。
通常用的试样皿有铂金的、陶瓷、石英、玻璃、铝等。
特别要注意,不同的样品要采用不同材质的试样皿,否则会损坏试样皿,如:碳酸钠会在高温时与石英、陶瓷中的SiO2反应生成硅酸钠,所以象碳酸钠一类碱性样品,测试时不要用铝、石英、玻璃、陶瓷试样皿。
铂金试样皿,对有加氢或脱氢的有机物有活性,也不适合作含磷、硫和卤素的聚合物样品,因此要加以选择。
1.【2011年高考新课标理综卷化学试题26.】0.80gCuSO 4·5H2 O 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试确定 200℃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 (要求写出推断过程);(2)取 270℃所得样品,于 570℃灼烧得到的主要产物是黑色粉末和一种氧化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
把该黑色粉末溶解于稀硫酸中,经浓缩、冷却,有晶体析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 ,其存在的最高温度是_____________;( 3)上述氧化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浓溶液与Cu 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 ;( 4)在 0.10mol ·L -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2+-1)2]=2.2×10-20)。
成,当溶液的 pH=8 时,(c Cu )=_______________mol·L (K ap[Cu( OH-1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2+完全沉淀为CuS,此时溶若在 0.1mol ·L H 2S 气体,使 Cu液中的 H +浓度是 _______________mol·L-1。
(变式步步高 14.)请仔细阅读硫酸铜晶体(CuSO4·5H2O)加热过程中依次发生的反应:加热高温CuSO4·5H2O=====CuSO4+ 5H2O CuSO4=====CuO + SO3↑1 000 ℃2SO32SO2+O24CuO=====2Cu2O+O2↑现称取 25.0 g 硫酸铜晶体加热,使之均匀、缓慢地升温至 1 000 ℃并恒温 1 小时左右。
请回答下列问题 (不考虑实验操作所带来的误差):(1)最终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g;若维持最终的反应条件,推测反应结束除去水后的气态产物的物质的量范围在 ________mol 至 ________mol 之间。
(2) 如果甲同学做此实验时称得最后所得的固体质量为7.6 g,试判断该固体的组分是__________( 写化学式 ),其物质的量之比是 ________。
(3)如果乙同学做此实验时,所产生的气体为 3.36 L( 已换算到标准状况下) ,则 SO3的转化率为 ________。
2.【 2000 年广东化学29.( 11 分)】下图是100 mg CaC 2O4·H 2O 受热分解时,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试利用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各问题:( 1)温度分别为 t1和 t 2时,固体产物的化学式 A 是:,B 是:。
( 2)由 CaC2O4· H2O 得到 A 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由 A 得到 B 的化学方程式为。
4 由图计算产物 C 的相对分子质量,并推断 C 的合理的化学式。
(变式)将固体草酸锰MnC 2O4·2H2O 放在一个可以称出质量的容器中加热。
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 1) 214℃,剩余固体的成分为(填写化学式,下同);280℃时,剩余固体的成分为。
( 2)当温度超过280℃时,剩余固体的质量又会增加,943℃完全生成另一种固体物质,则 280℃ -943℃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草酸锰受热可生成MnO 2,MnO 2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在硫酸锰溶液中加入NaClO 可生成MnO 2和 Cl 2,请写出向硫酸锰溶液中加入NaClO 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2010 江苏理综化学18.( 12 分)】正极材料为LiCoO 2的锂离子电池已被广泛用作便携式电源。
但钴的资源匮乏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
( 1)橄榄石型LiFePO 4是一种潜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它可以通过(NH4)2Fe(SO4)2、 H3 PO4与 LiOH 溶液发生共沉淀反应,所得沉淀经80℃真空干燥、高温成型而制得。
①共沉淀反应投料时,不将( NH 4) 2Fe( SO4)2和 LiOH 溶液直接混合的原因是:。
②共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高温成型前,常向 LiFePO 4中加入少量活性炭黑,其作用除了可以改善成型后LiFePO 4的导电性能外,还能。
( 2)废旧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试样(主要含有LiCoO 2及少量 Al 、Fe 等)可通过下列实验方法回收钴、锂。
①在上述溶解过程中,S2O32-被氧化成 SO42-, LiCoO 2在溶解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Co( OH)2在空气中加热时,固体残留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右图所示。
已知钴的氢氧化物加热至 290℃时已完全脱水,则 1000℃时,剩余固体的成分为(填化学式);在350~400℃范围内,剩余固体的成分为(填化学式)。
(变式)8.34g FeSO4·7H 2O 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试确定78℃时固体物质M 的化学式。
( 2)取适量 380℃时所得的样品P,隔绝空气加热至650℃,得到一种固体物质Q,同时有两种无色气体生成,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巩固练习1.硼砂晶体(Na2B 4O7·10H2O)还可制备过硼酸钠,它是一种优良的漂白剂,被广泛应用于洗衣粉、漂白粉、洗涤剂中。
巳知纯品过硼酸钠晶体中各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 Na): n( B ): n(H ):n(O)= l: 1: n: 7。
将制得的纯品样品在70℃以上加热将逐步失去结晶水,测得纯品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则T3时所得晶体的化学式为:。
若反应温度控制不当,所得的过硼酸钠晶体中将混有NaBO 2,则产品中钠的质量分数(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已知NH 4VO 3在焙烧过程中150~200℃时先失去氨;在300~350℃再失去水。
请在右边座标图中画出加热234g NH 4VO 3固体质量的减少值△ W随温度(T)变化的曲线。
3.PbO2会随温度升高逐步分解,称取23.9g PbO2,其受热分解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右图所示。
若在某温度下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2.94g,则该温度下PbO2分解所得固体产物的组成为(写化学式),其物质的量之比为。
【 2014 江苏理综化学18.( 12 分)】( 3)为确定碱式碳酸铝镁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准确称取 3.390g 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0.560L (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
②另取一定量样品在空气中加热,样品的固体残留率(固体样品的剩余质量/固体样品的起始质量× 100%)随温度的变化如右图所示(样品在 2700C 时已完全失去结晶水,6000C 以上残留固体为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碱式碳酸铝镁样品中的n(OH -): n(CO32- )(写出计算过程)。
4.【 2014 课表 2 卷 27.( 12 分)】( 4)PbO2在加热过程发生分解的失重曲线如下图所示,已知失重曲线上的 a 点为样品失样品起始质量点固体质量重 4.0% (即— a100%)的残留固体,若 a 点固体组成样品起始质量表示为 PbO x或 mPbO2·nPbO,列式计算 x 值和 m:n 值 __。
答案421.( 1) CuSO·H O570℃3↑CuSO42(2) CuSO4=====CuO + SO O102℃·5H△(3) Cu + 2H 2SO4(浓 ) === CuSO 4 + SO2↑ + 2HO(4) 2.2 ×10-80.2(变式) (1)7.20.1250.175 (2)Cu2O、 CuO1∶ 2(3)50%(1)7.20.125 0.175 (2)Cu2O、 CuO1∶ 2(3)50%2.( 1) CaC2O4CaCO3( 2)CaC2O4·H2O CaC2O4十 H 2O乙3 CaC2O4CaCO3+ CO( 4)由图读得分解产物 C 的质量约为 38 mgC 的相对分子质量=146 38 =56(或=38 100= 56)由此推断 C10068.5的化学式是CaO(变式)( 1) MnC 2O4; MnO(2) 3MnO + 1/2O2=Mn 3O4( 3) MnSO4 + 2NaClO = MnO 2 + Cl 2↑ + Na2SO43.(12 分 ) ( 1)① Fe2+在碱性条件下更易被氧化(凡合理答案均可)②(NH 4)2 Fe(SO4)2+LiOH+H 3PO4= LiFePO 4↓ +2NH4HSO4 +H 2O③与空气中O2反应,防止LiFePO 4中的 Fe2+被氧化(凡合理答案均可)(2)① 8LiCoO 2+Na 2S2O3 +11H 2SO4=4Li 2SO4+8CoSO4+Na2SO4+11H 2O②CoO Co2O3 Co3O4(变式)( 1) FeSO4·4H 2O( 2分)4 2 3+SO2↑+SO3↑(2分)( 2) 2FeSO ====Fe O巩固练习1. NaBO3?H2O升高 3. Pb2O3和 Pb3O41: 12.3.( 3)根据二氧化碳的体积求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270-600℃失去结晶水放出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分数变化可以求出水的质量,进一步求出水的物质的量,根据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与水的关系,和二氧化碳与碳酸根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即可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