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竞争力的理论基础及其特点初探

合集下载

城市竞争力论文

城市竞争力论文

城市竞争力论文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策略。

通过研究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城市竞争力的内外部要素,并提出了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和策略。

通过案例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这些策略的有效性。

最后,本文对未来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竞争力成为各国政府和学者的关注焦点。

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各个方面相对于其他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提升城市竞争力可以带来经济繁荣、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城市形象的塑造。

因此,研究城市竞争力并提出有效的提升策略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城市竞争力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和治理因素。

其中,经济因素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包括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创新能力等。

社会因素主要关注城市的人力资源、教育、卫生等方面。

环境因素考虑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和环保状况。

治理因素涉及政府的政策支持、服务效能以及城市治理水平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综合形成了一个城市的竞争力水平。

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策略1.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城市的产业结构是其竞争力的基础。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包括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升级传统产业、加强产学研合作等,以提升城市的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2. 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城市的环境质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对城市的竞争力有重要影响。

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包括改善空气质量、加强水资源管理、推进生态保护等措施。

3. 加强城市治理能力城市的治理能力决定了城市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加强城市治理能力包括优化政府机构设置、提高效能、加强法治建设等,以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保障。

4. 建设创新型城市创新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

建设创新型城市包括加强科技创新、促进创业创新、优化创新生态环境等,以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和吸引力。

5. 加强城市品牌建设城市品牌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球化时代城市竞争力研究

全球化时代城市竞争力研究

全球化时代城市竞争力研究全球化时代,城市竞争力成为了国际上的一项热门研究领域。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经济发展的竞争已经从国家层面转化为城市层面。

城市经济的发展竞争对于城市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全球化时代城市竞争力的研究。

一、城市竞争力的定义城市竞争力是指城市在全球范围内竞争和合作的能力。

在城市竞争中,一个城市的经济集聚能力和综合实力是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城市竞争力可以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来衡量。

定量分析主要包括城市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自然环境指标。

而定性分析包括城市的软实力、市场信誉和城市形象等因素。

二、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因素1. 市场因素市场因素是城市竞争力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城市的市场环境和经济规模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一个稳定和繁荣的市场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城市的就业率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2. 资源因素资源是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撑。

这些资源可以是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也可以是人力资源,如高素质的人才;或者是技术和科学资源,如科技创新和知识经济等。

这些资源的优劣决定了城市竞争力的高低。

3. 环境因素城市环境是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公共基础设施、城市绿化、空气质量、噪音污染等都会影响到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一个优质的城市环境可以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加速人口和资本的流入。

4. 城市政策因素城市政策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最直接的因素之一。

优秀的城市政策可以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和企业,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市场及其企业的活力对于城市的竞争力具有决定性作用。

三、发展城市竞争力的途径1. 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竞争力提高的基石,是一个城市具有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对于投资人而言,不仅需要看出资成本,更关注的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公共服务及福利。

完善城市交通、水、电、气、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并促进经济发展。

2. 产业优化升级产业是城市竞争力的主体。

当一个城市具备了成熟的产业和优质的企业时,它的竞争力就会得到显著提升。

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探究

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探究

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探究一、引言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在全球范围内与其他城市竞争的能力。

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和市场的日益竞争,城市竞争力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究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以帮助城市提高竞争力。

二、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影响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毕竟,地理位置可以影响交通、贸易、旅游等方面。

例如,纽约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因为它靠近美国东海岸和欧洲。

同样,旧金山靠近太平洋和亚洲,因此成为美国与亚洲之间的重要贸易中心。

三、人口城市的人口也是影响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人口数量和人口素质都会影响城市的经济实力。

例如,伦敦和纽约都是国际大都市,因为它们拥有庞大的人口和高素质的人才,这使得它们能够吸引更多投资,并发展优质的服务业。

四、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影响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信、水电等方面。

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可以帮助城市更好地吸引资本和人才。

例如,中国的高铁网络、巴黎的地铁以及柏林国际机场等都是高水平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使得这些城市更具竞争力。

五、教育和科技城市的教育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也是影响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高水平的教育和科技创新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这有助于提高城市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

例如,硅谷享有全球声誉,这是因为这个城市拥有许多优秀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因此吸引了许多高素质的人才。

六、政府政策政府政策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政府政策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例如,中国政府的开放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这有助于提高了中国城市的竞争力。

七、文化和生活品质城市的文化和生活品质也是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因素之一。

人们更愿意去生活在一个充满活力和吸引力的城市。

例如,柏林的艺术生活和酒吧文化吸引了无数的年轻人前来旅游和生活。

同样,在澳大利亚,悉尼的美丽海滩和文化设施也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游客。

八、结论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本文只是列举了一些比较重要的因素。

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

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

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近年来,中国城市竞争力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城市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

本文将对中国城市竞争力的研究进行探讨,并从产业结构、创新能力和城市规划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产业结构中国城市的产业结构是衡量其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济主要依靠低成本的劳动力优势发展生产型经济,然而随着全球产业链的调整和中国国内经济结构的转型,这种模式正在发生改变。

如今,中国城市正不断加大对高科技、研发和创新的投入,进一步提升其产业结构的竞争力。

以深圳为例,该城市在经济改革开放之初就选定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如今,深圳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制造和创新中心,极大地提升了其竞争力。

二、创新能力城市的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其竞争力的提升。

创新能力包括科技研发水平、人才培养和创新环境等方面。

中国城市正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例如,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众多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

同时,北京还建设了一系列的创新园区和科技孵化基地,为创新型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这些举措带动了北京的创新能力的提升,使其保持了较高的竞争力。

三、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城市规划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城市美观等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中国城市能够更好地满足居民和企业的需求,同时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

例如,上海在城市规划中注重提升城市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

上海的地铁网络已经相当发达,同时还建设了一系列现代化的交通枢纽。

这些举措提高了上海的交通便捷性,也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和人才前来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城市竞争力的研究是当前备受关注的课题。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和科学规划城市,中国的城市竞争力将逐步提升。

我们期待中国的城市在全球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角色,并取得更大的成就。

中国的城市经济与城市竞争力

中国的城市经济与城市竞争力

中国的城市经济与城市竞争力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城市发展一直是国家重要战略之一。

中国的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并且各个城市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城市经济与城市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一些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因素。

一、城市经济是城市竞争力的基础城市经济是城市竞争力的基础,它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

城市经济的发展包括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等。

在中国,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直是经济的重要中心,这些城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人才。

同时,一些新兴的二线城市如成都、杭州、重庆等也通过积极的发展政策,逐渐崭露头角,增强了自身的城市竞争力。

二、城市创新能力与城市竞争力城市创新能力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已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

中国的城市纷纷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积极培育创新企业和人才。

例如,中国的硅谷——深圳,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深圳不仅拥有一流的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还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创业者和投资者。

这些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深圳增强了在全球城市竞争中的地位。

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竞争力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对于城市竞争力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

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设施的完善,能够方便人们的出行和物流的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

同时,城市的供水、供电、供气等公共设施的完备与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

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直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此外,新兴的二线城市也通过加大投资,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为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城市间的合作与竞争尽管城市之间存在竞争,但城市间的合作也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个城市之间密切合作,形成了城市群,共同发展。

例如,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等,在区域一体化、产业转移等方面进行合作,形成了互补优势,提升了整个区域的竞争力。

城市竞争力分析

城市竞争力分析

城市竞争力分析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在经济、科技、环境、社会和人文等方面的发展能力,是衡量一个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竞争力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对城市竞争力的维度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对城市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经济竞争力经济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城市的经济竞争力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产业结构、创新能力、基础设施等。

首先,一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其经济竞争力的方向和水平。

城市的产业结构应该多元化,既需要发展传统产业,也要注重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

其次,城市的创新能力对于经济竞争力至关重要。

世界各地的科技创新中心都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这将促进城市的发展和吸引力。

此外,基础设施也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包括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优秀的基础设施能够提高城市的交通便利性和通信效率,加强城市的竞争力。

二、科技竞争力科技竞争力是一个城市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

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成为城市竞争的核心。

一个城市的科技竞争力取决于其科研机构、高等教育机构和科技企业的发展水平。

首先,科研机构的数量和质量是一个城市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世界级的科研机构能够吸引和培养优秀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推动科技创新。

其次,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也对科技竞争力有重要影响。

优秀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将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为城市的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最后,科技企业的发展是城市科技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企业的创新活动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决定了一个城市在科技领域的竞争力。

三、环境竞争力环境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

城市的环境竞争力对于吸引人才和外资具有重要影响。

优质的环境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吸引高素质人才的流入。

另外,良好的环境质量也能够吸引外资的投资。

环境竞争力的提升需要城市加大环境保护投入,改善环境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

城市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

城市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

经济全球 化和 区域 经 济一 体化 的过程 中 , 市之 城 间的竞 争 日趋 激烈 , 城市 在 全球 活 动和 区域 经 济 中 的 地位 日益 重要 。在新 经 济形 势 下 , 界各 国及 地 方政 世 府都致力 于认识 、 培育和 提高城 市竞争 力 , 以期 在 全球 范 围内的战略争 夺和 资源 聚集 方 面 占据有 利地 位 。城 市竞争力 已经成 为各大城 市管理 者普遍 关注 的热 点 问 题, 关于城市竞争力 的研究也 随之逐渐兴起 。 城市竞 争力 理论 作 为一 个新 的研究 领 域 , 内外 国 学 术 界 尚未 形 成 一 个 统 一 的 认 识 , 一 些 学 者 关 于 城 但 市竞争力 的理论研究成 果及 实证 分析结 论却得 到 了普 遍重视和广泛传播 。
中 图分 类号 : 2 0 F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 号 :6 19 4 ( 0 0 0 -0 40 1 7 - 2 7 2 1 ) 40 1— 4
S r e fRee r h Th o y o t m p t ieCa a iy u v y o s a c e r fCi Co ei v p ct y t
义 尚 未形 成 统一 认 识 , 目前广 泛 认 同 的是 城 市竞 争 力 是 城 市 综 合 能 力 的 反 映 。 学者 们 以 国 际 竞 争 力 理 论 、 业 竞 争 产
力 理论 作 为 城市 竞 争 力评 价 的理 论 基 础 , 出不 同 的评 价 框 架 和各 具 特 色 的评 价方 法 , 据 各 自的 研 究 目的 对 城 市 得 根 竞 争力 进 行 评价 。 关键 词 : 市 竞争 力 ; 价框 架 ; 价模 型 ; 标 体 系 城 评 评 指
YU igja g M n -i ,DU egz a g n AN Chn -h n

珠三角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研究

珠三角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研究

珠三角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研究珠三角城市群位于中国南部,由九个城市组成,分别是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佛山、东莞、中山、江门和惠州。

这一城市群因为其经济、文化、政治和人口等方面的发展而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全球经济下行的时期,珠三角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也逐渐凸显,成为经济学、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一、城市竞争力的概念与特征城市竞争力是指城市在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以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综合实力为基础,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争取包括产业、资源、人才等在内的各种竞争优势,以占据全球经济中的有利地位。

城市竞争力是非常综合的概念,它涵盖了许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城市的环境、文化、教育、治安、交通、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等等。

然而,城市竞争力的核心仍然是经济方面的,因为一个城市的经济实力不仅能带来财富,还能为城市带来更多的资源与优势。

二、珠三角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分析1.经济发展方面珠三角城市群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在全国的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拥有先进的制造业以及不断发展的物流、金融、信息技术服务业等。

其经济实力在全国处于前列。

2.城市环境方面珠三角城市群的城市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城市治理水平得到了提高。

大量的投资用于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特别是对于交通和环境治理工作特别重视。

城市的景观也经过改造和美化,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

3.科技创新方面珠三角城市群的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得到了快速发展,实现了从产业创新到技术创新转化的转型。

许多企业积极推动自身的创新研发,特别是对于新兴产业发展和创新发展进行投资。

4.人才环境与教育水平珠三角城市群拥有着优秀的教育资源和人才环境,为人才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支持。

各类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以及创业孵化基地都为创新项目的开展提供了不少的支持和帮助。

三、珠三角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优势1. 优越的地理位置珠三角城市群位于中国南部,交通便利,与全球各主要城市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江洪(1968-),女,籍贯武汉,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竞争情报与区域发展,发表论文40多篇。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103178/G030701)《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第6期城市竞争力的理论基础及其特点初探*江洪1,2,3,刘志刚2,3,叶茂2,3,於维樱2,3,魏凤2,3(1.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430000; 2.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武汉430000;3.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武汉分馆,武汉430071)摘要:城市竞争力是学者和城市管理者十分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城市竞争力的理论多是基于经济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管理学理论和生态学理论等基础发展起来的,因此城市竞争力的理论有许多不同理解角度和认识方向。

本文对城市竞争力的理论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从竞争优势理论、城市区域规划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生态城市理论等四个方面初步研究了构建城市竞争力研究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并探讨了城市竞争力理论发展的一些特点:城市竞争力理论的目标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平衡性、创新性等。

关键词:城市竞争力;理论基础;特点初探城市作为一个独特的社会、经济、环境系统,高度集聚资本、技术、人才和信息等生产要素,并创造丰富的国民财富。

同时,城市是开放生态系统,在与环境广泛的交流中,进行着能量和物质生产、传输、转化、消耗,从而获得自身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资源和市场的争夺是必然的,城市之间会因为这种争夺中产生强烈的竞争。

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城市面临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城市竞争力成为国内外理论界研究的热门话题。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对我国城市政府管理的能力与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城市管理者要有独特的眼光、思路、知识与水平,而城市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综合实力和能力的体现,绝非是宽修马路,大建广场,多做广告这么简单,必须兼顾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

因此,研究城市竞争力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同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围绕城市竞争力话题,许多学者基于经济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管理学理论和生态环境理论等不同的角度来研究,使得城市竞争力理论有了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视角,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本文重点梳理与城市竞争力研究相关的理论基础,并试图寻找出城市竞争力研究理论的一些特点和规律。

一、国内外城市竞争力研究进展国外城市竞争力研究兴盛于上世纪80到90年代。

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是美国的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波特(Michael E.Porte )教授,他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并且提出其理论适用于次级的经济体,即城市或区域[1]。

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或区域经济体更适合于作为其竞争优势理论的基本单元。

道格拉斯·韦伯斯特(Douglas Webster )构建了包括经济结构、区域性禀赋、人力资源和制度环境四个要素的城市竞争力模型[2],并把这种模型运用到泰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竞争力研究上[3]。

世界经合组织(OECD )在2006年发布了关于《全球经济中的城市竞争力报告》[4],2007年又出版了《城市竞争力:一个立体发展的创业模式》报告[5]。

世界经济论坛(WEF )在2011年出版的《世界竞争力报告:2011-2012》,从机构、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环境、高等教育和培训、健康和初级教育、商品市场效率、劳动力市场效率、金融市场发展、技术准备、市场规模、商业成熟度、创新等十二个方面来测评世界各国的竞争力[6]。

我国城市竞争力的研究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而且随着我国城市的迅速发展,研究更加深入,成果更加丰富。

一方面是以建立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为侧重点的研究,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每年发布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上海社科院的《城市综合竞争力———2001年上海经济发展蓝皮书》、《中国城市营销发展报告》等,本文重点研究的是与城市竞争力相关的基础理论问题,因此不对评价模型进行过多探讨。

另一方面是理论的基础性研究,如倪鹏飞博士建立了城市竞争力弓弦箭模型[7],他定义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城市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城市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以创造价值,为其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

仇保兴认为“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很难准确界定的概念,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影响城市竞争力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城市竞争力,则是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城市相比较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转化人才资源以创造价值和占领市场的能力”[8]。

宁越敏教授借鉴国家竞争力模型,提出了城市竞争力的测度指标体系[9]。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城市竞争力课题组”从城市竞争力评价的角度,提出了城市竞争力的五要素论,认为城市竞争力评价系统包括五个层面:即城市实力系统、城市能力系统、城市活力系统、城市潜力系统和城市魅力系统[10]。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认为城市竞争力是指城市在国际化和市场化舞台上,在生产力要素的综合表达上,在提升生产力水平的动力培育上,在发展模式选择与制度创新上所表现出的比较优势和综合潜力[11]。

连玉明教授提出了“城市价值链”模型,强调城市竞争力必须以市场为目标,以战略为核心,以整合为导向,本质是建立高度区域一体化的全球资源配置机制和运行模式,可以把城市竞争力理解为一种知识体系[12]。

王桂新等提出了城市发展的三维竞争力理论[13]。

而生态学家马世骏等学者从生态学角度将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分析与人类的社会及经济活动紧密相连[14]。

二、不同视角的城市竞争力理论基础研究城市竞争力是一个综合系统,因此城市竞争力的研究者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按照不同的研究方向,从不同的视角来诠释城市竞争力的核心问题,从而构建起来一个丰富而立体的城市竞争力研究理论体系。

通过梳理各种理论,构建城市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竞争优势理论、城市区域规划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生态城市理论。

(一)竞争优势理论1.绝对成本-比较成本理论。

西方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Smiht)提出:资本积累是一国财富增长的重要途径[15]。

认为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优势或后来获得的优势,只要甲国有此优势,乙国无此优势,乙国向甲国购买,总是比自己制造有利。

这就是以绝对优势为基础的国际分工[16]。

大卫·李嘉图(David.Ricardo)的比较成本理论是以他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

“在一个具有充分商业自由的体制下,每个国家把它的资本和劳动置于对自己最有利的用途”[17]。

认为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是否占有和控制世界上的资源产地,是否具有生产上的高效率技术和组织方式等。

2.集聚优势理论。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产业聚集及内部聚集和空间外部经济的概念,并阐述了存在外部经济与规模经济条件下产业聚集产生的经济动因[18]。

提出当企业集聚时,由于大量生产要素的集聚所产生的相互间积极影响,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竞争力。

后来研究表明,产业聚集的成本优势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综合结果:如科技创新能力、管理水平、制度因素、人力资源素质等。

3.技术差距理论。

美国学者M.V.波斯纳(MichaelV.Posner)在《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化》一文中,提出了国际贸易的技术差距模型[19]。

他把国家间的贸易与各国的技术禀赋联系起来,认为技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断增强。

由于各国的技术水平不同,技术领先国家在技术上占据比较优势,得以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从而引发了技术贸易这种特殊的国际贸易形式。

4.体制性竞争优势理论。

在资源禀赋意义逐渐下降的情况下,竞争优势的研究转向更深层的体制性层面,它们主要是以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的观点为代表[20]。

认为竞争力是指一国的企业或企业家在目前和未来在各自的环境中,以比他们国内和国外的竞争者更具吸引力的价格和质量来进行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与劳务的能力,或认为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

这些观点主要是从现代市场竞争的基本体制性因素———国际化、政府管理、金融体制、公共设施、企业管理、科学技术、国民素质、服务水平等进行综合评判。

5.产业竞争优势理论。

产业竞争优势指某国或某一地区的某个特定产业相对于他国或地区同一产业在生产效率、满足市场需求、持续获利等方面所体现的竞争能力。

产业竞争优势最终体现于产品、企业及产业的市场实现能力。

产业竞争优势理论重在研究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包括产业集聚、产业转移、区位优势等[21]。

产业竞争优势理论可以综合研究一国产业总体的国际竞争优势,一国产业总体的国际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各行业的竞争优势,而且取决于一国产业结构是否体现其国际竞争优势,即一国行业总体的国际竞争优势是其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综合反应。

6.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将竞争优势理论由企业上升到国家,提出了著名的国家竞争优势分析钻石模型[22]。

强调一个国家的优势,就是企业、行业的竞争优势,一国的竞争力的高低取决于其产业发展和创新能力的高低。

在国家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中,包含了要素条件、需求状况、关联和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机遇和政府。

在开放型经济背景下,一国产业结构状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各国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能动性和可选择性,固有的比较优势不应成为谋求增强国际竞争优势的障碍[23]。

(二)城市区域规划理论1.区域空间格局理论。

区域空间格局理论主要是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探讨城市发展的空间集聚与空间扩散的过程与模式、城镇之间相互作用的条件与模式、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城镇等级规模的形成及其空间分布等一般规律[24]。

用于平衡城市不同区域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负荷,平衡区域之间的差别。

目前,国外对区域空间格局的研究尺度越来越大,已从一国一地区向跨国、跨区域发展,从传统的区域城镇空间机制的研究转向新经济因素影响下的全球范围空间机制的研究[25]。

2.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是关于三角形经济中心(市场、聚落、城市)和正六边形市场区(销售区、商业服务区)的企业、事业分布的区位理论。

其奠基人是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W.Christall-er),另一位德国经济学家廖什(A.Losch)则继承和发展了这种理论,从而开辟了人文地理数量运动的先河[26]。

该理论在提升城市竞争力时主要用于城市政府干预时服务机构布局决策,在许多国家政府的城市政策和城市规划中,都反映出该理论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