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外国文学史_张世君_外国文学史第3章第4节电子教案解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国文学史》第三章-近代文学教程文件

第三章近代文学第四章第一节概述识记日本各种文学流派、印度各种语言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知识解读] (1)日本文学。
1885年出现了对整个日本近代文学具有指导作用的文艺理论著作《小说神髓》,其作者为坪内逍遥。
重要的文学团体有占据资产阶级文坛主导地位的“砚友社”文学集团,主要领导人是尾崎红叶,代表作品是《金色夜叉》。
另一个重要文学团体是“文学界”,代表人物有北村透谷、岛崎藤村等人。
1885年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产生,标志着近代文学走向成熟。
这个时期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比较有才能的作家主娶有岛崎藤村、田山花袋、德天秋声、正宗白鸟等人。
岛崎藤村的代表作是《破戒》,田山花袋的代表作是《棉被》20世纪第一个十年,文坛先后出现了唯美派、白桦派和新思潮派等文学流派和团体。
受洲唯美主义文学影响,日本出现了唯美主义思潮。
他们以杂志《昴星》的创作为标志,主张艺术至上,追求文学技巧的完美,代表作家是永井荷风和谷崎润一郎等。
芥川龙之介是新潮作家中,最富才华、最有成就的代表作家。
早期取材于历史故事的《罗生门》和《鼻子》成为他登上文坛的标志,并成为其早期代表作。
中期的中篇小说《地狱图》反映了作家心中艺术追求与现实约束间的矛盾和苦闷。
晚年发表的小说《河童》以寓言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观察与无情批判。
(1)印度文学。
19世纪50年代后,具有强烈反殖、反封建精神等新内容和新艺术形式的作品开始出现,其中特别突出的是孟加拉文学,近代孟加拉文学创始人是般吉姆.查特吉,代表作是《阿难陀寺院》;另一位特别突出的是萨拉特.查特吉,其代表作是《斯里甘特》。
近代印地语文学与民族解放活动紧密相连,代表是戏剧家、诗人帕拉登杜.赫利谢.金德尔。
他的独幕剧《按吠陀杀生不算杀生》嘲笑了封建统治的虚伪,《印度惨状》充满爱国主义精神。
他被誉为“印度的月亮”。
理解白桦派、自然主义文学、唯美派、新思潮派[知识解读]白桦派:1.白桦派因近代日本一些作家创办的同名刊物《白桦》而得名。
外国文学史》课程教案

《外国文学史》精品课程教案第一章:古希腊文学1.1 教学目标:了解古希腊文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掌握古希腊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理解古希腊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古希腊文学的历史背景介绍。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里斯、欧里庇得斯。
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古希腊文学的历史背景、作家及其作品。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古希腊文学的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古希腊文学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第二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2.1 教学目标: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
掌握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理解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2 教学内容: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背景介绍。
意大利文学: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英国文学:莎士比亚、培根、Marlowe。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背景、作家及其作品。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第三章:17世纪文学3.1 教学目标:了解17世纪文学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
掌握17世纪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理解17世纪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17世纪文学的历史背景介绍。
法国文学:莫里哀、拉辛。
英国文学:弥尔顿、德莱顿。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17世纪文学的历史背景、作家及其作品。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17世纪文学的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17世纪文学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第四章:18世纪文学4.1 教学目标:了解18世纪文学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
掌握18世纪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理解18世纪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4.2 教学内容:18世纪文学的历史背景介绍。
外国文学史张世君外国文学史第章第节电子教案剖析

外国文学史张世君外国文学史第章第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节电子教案剖析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01/01
目录
01.
添加标题
02.
教案背景 介绍
03.
电子教案 内容剖析
04.
教案的特 色和亮点
05.
教案的使 用方法和 建议
06.
总结和展望
06
对张世君教授外国文学史课程的总结
课程内容丰富,涵盖了多个国家的文学发展历程 教学方法独特,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课程评价高,学生普遍认为课程内容有趣,易于理解 课程展望,期待张世君教授未来能够继续开设更多有关外国文学的课程,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对电子教案的展望和未来发展趋势
多种形式
互动性强:提 供在线讨论、 问答、测试等 功能,增强学
习效果
更新及时:定 期更新内容, 紧跟学术前沿
和教学需求
教案的创新点和价值
创新点:采用电子教案的形式,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创新点:结合外国文学史和张世君的研究成果,内容丰富,具有深 度和广度 价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外国文学史的知识
电子教案的优势:电子教案具有方便存储、易于修改、便于共享等特点,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和教学质量。
电子教案的意义:电子教案的普及和应用,有助于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 育公平。
电子教案的发展趋势: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电子教案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 为教师提供更加便捷的教学工具。
价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案的使用方法和建议
05
教案的使用方法
课前准备:熟悉教案内容,了解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方法 课堂实施:按照教案进行教学,注意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课后反思:总结教学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持续改进:根据教学反馈和自身经验,不断优化教案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外国文学史》课程教案

外国文学史精品课程教案第一章:古希腊文学1.1 教学目标了解古希腊文学的基本概况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掌握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及其代表作。
理解古希腊悲剧的特点和意义。
1.2 教学内容古希腊文学概述:古希腊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学特点等。
古希腊悲剧:埃斯库罗斯的代表作《被束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的《俄底浦斯王》、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
古希腊喜剧:阿里斯托芬的代表作《鸟》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系统介绍古希腊文学的基本情况。
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古希腊悲剧的代表作品。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古希腊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4 教学资源教材:《外国文学史》(古希腊文学部分)。
课件:古希腊文学概述、悲剧代表作分析等。
影视资源:相关古希腊悲剧的影视作品片段。
1.5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提问的积极性。
作业完成情况:课后作业、心得体会的完成质量。
期末考试:古希腊文学部分的考试成绩。
第二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2.1 教学目标了解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基本特点及其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掌握文艺复兴时期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
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
2.2 教学内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概述:时期背景、文学特点等。
代表性作家及作品: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莫尔的《乌托邦》等。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自由、平等、人权等。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介绍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代表性作家和作品。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
2.4 教学资源教材:《外国文学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部分)。
课件: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概述、代表性作家及作品分析等。
影视资源:相关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片段。
2.5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讨论、提问的积极性。
作业完成情况:课后作业、心得体会的完成质量。
第三章:17-18世纪文学3.1 教学目标了解17-18世纪文学的主要成就及其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外国文学史 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国文学史(H i s t o r y o f t h e F o r e i g n L i t e r a t u r e)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中文系本科生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三年级学时:72编者:张世君教授1.教学规定《外国文学史》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三年级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总学时72学时。
每周4学时,一学期18周。
大学三年级开设。
考试为闭卷考试,分A、B卷。
本课程由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点·外国文学教研室承担。
关于资源共享课学时的说明:作为资源共享课,本课程的教学录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时分配比例是1:1。
即36节录像课+36节自主学习=72学时。
在36节录像课之外,第11章还有5讲文本分析录像课。
所涉及的作家有4讲包含在前面的36节录像课中的19世纪文学里。
之所以单独提取出5讲文本分析课,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外国文学史,学会细读文本,欣赏、分析、评论外国文学作品,掌握分析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和视角,提供一种示范性的案例分析。
相对于72学时之外多出的5学时文本分析方法论教学录像,可以看作是本课程派发的一个“福利”,供有兴趣和需求的学生、听众学习与分享。
2.教材选用与建设主教材:张世君著《外国文学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
辅助教材:张世君著《外国文学史多媒体课件》,华中科技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7年。
3.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传统课堂教学与数字化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课堂教学采用电子教案,课后学生自主学习采用网络课程。
在课程的讲授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超越课本内容,开拓学生视野。
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教学工作坊活动,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索学习。
通过本课程的精品课程网站、网络课程、提供的拓展学习资源和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深入学习,并以撰写论文、课堂演剧、制作多媒体汇报作品来呈现其学习成果。
23外国文学史_张世君_外国文学史第2章第3节电子教案资料

佛罗伦萨手抄本· 天堂图
第三重《金星天》
14世纪晚期威尼斯手抄本插图。这幅画以宝蓝色的 天空为背景,天空缀满金光闪闪的星星。这是典型的 宗教画描绘天堂的用色方法。但是前景中的7个女灵 魂却被绘制成充满活气的人间女子,她们姿势优雅, 神态怡然,穿着色彩鲜艳的长袍,裸露肩膀,有如穿 着晚礼服,要去参加一个盛大的晚会。在宗教画中, 对人体做这样的绘制是很少的,透露出人性的精神。
《神曲》
《神曲》(La 1307—1321) Divina Commedia, 原名“喜剧”,一是它用意大 利文写作,没用官方语言拉丁语, 不很严肃;二是结局是幸福的;三 是他喜欢的古希腊喜剧以政治讽刺 见长。 薄迦丘在《但丁传》中称它为 “神圣的喜剧”。1555年的威尼斯 版本第一次以《神圣的喜剧》为书 名,中译本为《神曲》。
思考题
1.但丁的文学地位与文学成就 2.《神曲》的历史意义和当代意义 3.《神曲》插图的艺术魅力 4.从《神曲》插图看文学与艺术的联系
其次,歌颂禁欲主义道德与肯定现实 人生。但丁根据宗教禁欲主义观念,把人 的七情六欲都当作罪恶进行惩罚,爱情有 罪,知识也有罪。同时他同情受惩罚的灵 魂,肯定人的理性。他在诗中对各种知识 的引用和阐述,使得《神曲》表达了中世 纪整个精神生活,成为中世纪文学和哲学 的总结。
号召人民斗争与寄希望好皇帝
第三,号召人民斗争与寄希望好皇帝。 但丁有深厚的爱国情怀,尽管被流放,仍在 思考拯救祖国的途径。他主张政教分离,号 召人民起来斗争,同时把救国的希望寄托在 好皇帝和人们的道德完善上,在天堂给在世 的好皇帝预留位子。
中世纪的创作技巧 与近代小说的写实手法
第四,中世纪的创作技巧与近代小说的 写实手法。《神曲》的结构表现了中世纪诗 歌艺术的创作特点,梦幻形式,神秘描写, 象征手法。在描写具体故事时,又表现了近 代小说的写实性,直接描写,心理分析,使 用意大利语言写作。 《神曲》矛盾的二重性,表现了但丁作 为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过渡时期的伟大诗人的 特点。
《外国文学史》教案

《外国文学史》教案第一章:古希腊文学1.1 教学目标了解古希腊文学的基本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掌握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
分析《荷马史诗》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1.2 教学内容古希腊文学概述:古希腊文学的特点、发展历程。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的内容简介、文学特点及历史价值。
古希腊悲剧: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的代表作品分析。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古希腊文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代表作品。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分享对古希腊文学的理解和感悟。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古希腊文学的基本概念和代表作品的掌握程度。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对古希腊文学的理解深度。
第二章:古罗马文学2.1 教学目标掌握古罗马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特点。
了解古罗马文学对欧洲文学发展的影响。
分析古罗马文学家的代表作品,如维吉尔、奥维德等。
2.2 教学内容古罗马文学概述:古罗马文学的特点、发展历程。
古罗马文学家:维吉尔、奥维德、贺拉斯等代表作品分析。
古罗马文学的影响:对欧洲文学发展的贡献。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古罗马文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古罗马文学家的代表作品。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分享对古罗马文学的理解和感悟。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古罗马文学的基本概念和代表作品的掌握程度。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对古罗马文学的理解深度。
第三章:中世纪文学3.1 教学目标了解中世纪文学的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掌握中世纪文学的主要类型,如教会文学、民间文学等。
分析中世纪文学的代表作品,如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等。
3.2 教学内容中世纪文学概述:中世纪文学的特点、发展历程。
中世纪文学类型:教会文学、民间文学、骑士文学等。
中世纪文学代表作品: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等分析。
外国文学史_张世君_外国文学史第4章第1节电子教案

理性至上
文艺复兴是理性与热情相提并论。 世 文艺复兴是理性与热情相提并论。17世 纪法国是重理性轻热情。 纪法国是重理性轻热情。路易十四建立绝对 王权,意味着对一切生活领域, 王权,意味着对一切生活领域,包括经济和 精神领域的全面控制。个人的首创精神、 精神领域的全面控制。个人的首创精神、个 人自由的任何表现,都受到绝对的压制。 人自由的任何表现,都受到绝对的压制。
四、古典主义艺术
古典主义绘画:在17世纪至18世纪上半叶, 古典主义思潮影响了整个欧洲艺术。古典主义绘 画只重视纯客观的描写,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热 衷于表现古典题材,排斥想象。
古典主义美术创始人: 古典主义美术创始人:普桑
普桑(1594-1665)是法国古典主义美术 的创始人,他主张以崇高的风格去进行绘画创作, 画家应该描写高贵庄严的行为,绘画要追求普遍 和典型的东西,影响人的心智重于影响人的感官。 在这种古典主义理念的指导下,他的绘画色彩不 炽烈,构图不夸张,作品有宏大的气度和端庄的 美感。
古典主义含义
“古典主义”,按其基本特征而言,指的是提 古典主义” 按其基本特征而言, 古典主义 倡学习古代作品和发扬古代理论。 倡学习古代作品和发扬古代理论。自从古罗马的 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和朗吉努斯提出向古希腊借鉴 的原则之后,后世的文学史家便用“古典主义” 的原则之后,后世的文学史家便用“古典主义” 这个名词来表明向古代学习的含义。 这个名词来表明向古代学习的含义。古典主义不 仅具有“学古”的意义,还有“法上”的含义。 仅具有“学古”的意义,还有“法上”的含义。 比喻“上流作家” 末流作家” 比喻“上流作家”和“末流作家”。英语 classicism(古典主义) classis派生 因此, 派生, classicism(古典主义)从classis派生,因此, 后世的“古典作家”不仅指古代作家, 后世的“古典作家”不仅指古代作家,也指上流 作家。 作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击图片· 播放视频
莎翁剧本阳台对话
姓名本来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叫做玫 瑰的这一种花,要是换了个名字,它的香 味还是同样的芬芳;罗密欧要是换了别的 名字,他的可爱的完美也决不会有丝毫改 变。罗密欧,抛弃了你的名字吧,我愿意 把我整个的心灵,赔偿你这一个身外的空 名。 (2幕2场,全集8)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改编
本节提供4部根据《罗》剧改编的影片, 供分析比较:
《罗密欧与朱丽叶》(意大利导演:卡 斯特拉尼,1954) 《罗密欧与朱丽叶——后现代激情篇》 (美国导演:巴兹雷曼,1997) 《罗密欧与朱丽叶》(苏联作曲家:普 罗科菲耶夫,1935,芭蕾舞剧1992) 《西区故事》(美国导演:罗伯特· 怀斯, 歌舞片1962)
一见钟情的实质
陌生的朱丽叶打动罗密欧的是她的体质性特征。 在英文原文中,罗密欧的赞美与身体有关的词语 有 “ 脸 ” ( check ) 、 “ 耳 ” ( ear ) 、 “ 手 ” ( hand ) , 比 喻 身 体 肌 肤 的 词 语 有 “ 明 亮 ” ( bright )、“白鸽”( snowy dove )等。这些 词语表明罗密欧受到朱丽叶的脸、耳、手的吸引, 并且她的肌肤光泽明亮,像鸽子一样白皙,使罗 密欧产生了要抚摩( touching hers)的欲望。这 是本能对罗密欧的吸引,也是一见钟情的实质。 身体的吸引表明一见钟情是唯美的,非功利的 体质性吸引。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中国传统恋爱方式:后花园私订终身
中国传统爱情 描写的经典模 式是后花园私 订终身。比如 《牡丹亭》、 《西厢记》。
西厢记 点击图片· 播放视频
2.爬窗约会
文学描写男女情爱,约会等候, 窥视隐私,大都是从窗户描写的,充 满刺激,富有浪漫情调。很少有人靠 着大门等候情人约会,在文学作品里 更是罕见。
演出1992
本片用音乐 与舞蹈的语汇 来演绎这个经 典爱情,突出 暴力与爱情。
歌舞版《西区故事》 导演:罗伯特· 怀斯,1962
借鉴《罗密欧 与朱丽叶》,故事 发生在20世纪60年 代美国纽约上西区。 莎剧的家族仇恨在 本片中被社会、种 族、宗教矛盾所代 替。
提问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关键元素是什么? 从改编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外国文学史 · 第三章 文艺复兴文学
第四节 莎士比亚戏剧与 电影改编
主讲 张世君 教授
老故事新电影
如何使古老的文学名著在现代文化语境中 焕发出新的思想光辉,这是让电影编导煞费 苦心的事情。要把老故事拍成新电影,一个 重要的关节就是抓住作品的关键元素进行创 新,做出新的诠释。关键元素是构成文学作 品和电影作品的核心内容,它是理解文本的 关键词,代表作品的精髓。每部文学作品与 电影作品都有其关键元素。
莎剧与电影改编的缘分
莎士比亚戏剧与电 影改编有着深厚的缘分, 本节着重分析莎剧《罗 密欧与朱丽叶》与根据 该剧改编的4部电影的 关键元素,解析莎士比 亚戏剧的核心内容与电 影改编的内在联系。
乐观悲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 (1594)写于莎士 比亚创作的第一时 期,具有时代的乐 观精神,通常被称 为充满青春气息的 乐观悲剧。
意大利版:导演:卡斯特拉尼,1954
忠于原著的 移植式改编。具 有浓厚的舞台剧 特色,诗一样的 语言,与莎剧台 词十分贴近。
后现代版:导演:巴兹· 雷曼,1997)
它的创意在于 把故事背景由16 世纪搬到当代。 表演生活化。同 时又以浪漫主义 的夸张来表现男 女主人公爱情。
舞剧版:作曲:普罗科菲耶夫,1935,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现代意?
《罗》剧的关键元素
《罗密欧与朱丽叶》屡被 改编的关键元素是爱情、 死亡、暴力。表现了文学 艺术跨时代的母题意义和 全人类性的普遍现象,引 人深思。
一、爱情元素
1.一见钟情
《罗》剧的核心 主题是爱情, 恋爱 方式是“一见钟情”。 “见”,就是看,就 是凝视(gaze)。 《罗》剧的一见钟 情是从“看”开始的。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芭蕾舞一见钟情
莎剧中假面舞会 上的一见钟情在芭蕾 舞剧中是二人舞表演。
芭蕾舞用形体动 作叙事,拍摄多是全 景镜头,中镜头很少, 近镜头罕见。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歌舞版一见钟情
东尼与玛莉亚 在舞会上邂逅相遇, 一见钟情,重复着 一个古老的爱情模 式?它引起人们追 问:爱情是什么, 一见钟情是什么, 现实中的一见钟情 能够走多远?
意大利版一见钟情
罗密欧与朱丽叶在 凯家舞会上一见钟情。 与朱丽叶的父亲强要朱 丽叶嫁给帕里斯的包办 婚姻相比,一见钟情是 一种与封建婚姻相对立 的自由恋爱。 由于莎剧的传播, 一见钟情成为文学史上 一种经典的恋爱方式。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后现代版一见钟情
《罗》剧对一见 钟情的爱情叙述是在 舞会上。改编本都重 点表现了这场戏,以 莎氏精美的语言来表 达男女主人公相互倾 慕的感情。后现代激 情版以生活化的表演 来重新诠释莎剧,但 仍然保持了语言的精 美,以诗性语言加以 表现。
阳台约会
中世纪的骑士之爱 是骑士在贵妇人的窗台 下唱一支小夜曲。 这种风气影响了民 间约会方式,也形成了 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对 阳台约会的描述。
意大利版阳台对话
阳台对 话是《罗》 剧的重头戏。 电影中保留 文学的语言, 增加了作品 爱情主题的 诗意和韵味。
点击图片· 播放视频
后现代版罗密欧爬窗
凝视的视觉语言
罗密欧第一次见到朱丽叶赞叹说:
“啊!火炬远不及她的明亮;她皎然 悬在暮天的颊上,像黑奴耳边璀璨的珠环; 她是天上明珠降落人间!瞧她随着女伴进 退周旋,像鸦群中一头白鸽蹁跹。我要等 舞阑后追随左右,握一握她那纤纤的素 手。”(1幕5场)
引文中的火炬(torches)、珠宝 (jewel)、白鸽(snowy dove)以炫目的光亮 形成语言的视觉冲击,具有突出的电影艺术的 凝视特点。4部改编影片都一致表现了这一点, 突出视觉的凝视。并把原作中罗密欧单向的凝 视变为男女主人公双向互动的注视。罗密欧的 注视吸引了朱丽叶的眼光,两人相互凝视,产 生了眼神的交流与互动。后现代激情版影片突 出了这种互动的凝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第一 次见面被安排在金鱼缸前。通过双方凝视的眼 光,男女主人公摩擦出了爱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