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美术-下雨啦

合集下载

一年级美术上册《下雨啦》教案

一年级美术上册《下雨啦》教案
一年级美术上册《 下雨啦》教案
contents
目录
• 课程引入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教学内容与步骤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 • 课堂小结与拓展延伸
01
课程引入
启发兴趣
01
播放下雨的声音,让学生感受雨 天的氛围。
02
展示一些与雨天相关的图片或视 频,如雨滴落在地面、雨伞上的 情景,激发学生对雨天的兴趣。
度。
提问学生下雨时天空、地面和景 物的变化,激发学生对雨天的感
受。
展示不同雨景的图片或视频,帮 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下雨时的自
然景象。
讲解雨的形成原理
简要介绍水循环的过程,让学生了解雨水的来源。
通过图示或实验演示,解释冷凝、凝结和降落的原理,帮助学生理解雨的形成过程 。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进行互动式讨论,加深对雨的科学认知。
在文化中的意义和价值。
欣赏大师作品中的雨景表现
03
引导学生欣赏大师绘画作品中的雨景表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
力和创作水平。
鼓励学生创新实践
1 2
自主创作下雨场景作品
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创作一幅下雨场景的作品,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尝试运用新材料表现雨景
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新材料如水彩、油画棒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表 现雨景,探索不同的绘画效果。
3
组织学生开展雨天主题创作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雨天为主题的绘画比赛或展 览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参与度。
THANK YOU
感谢观看
提问引导
询问学生是否喜欢下雨天,为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下雨天可以做的事情,如下雨时喜欢待在家里还是外出玩耍 。
揭示课题

《下雨啦》美术教案

《下雨啦》美术教案

《下雨啦》美术教案《下雨啦》美术教案1活动目标1、欣赏下雨时雨点滴落的场景,能用身体动作和语言大胆地表达。

2、运用多种色彩表现雨景,继续学习用水粉颜料、水粉笔在玻璃板上涂满颜色。

3、初步尝试用橡皮在玻璃板的颜料上勾画雨滴的样子。

4、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5、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1、幼儿细致观察过下雨的`场景;认识橡皮。

2、水粉笔,灰蓝色、灰绿色、白色等水粉颜料,玻璃板,宣纸,铅笔上的橡皮(或旧橡皮头)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回忆下雨的情景。

教师:下雨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雨滴是什么样子的?雨滴落下来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请你用动作学一学。

2、出示操作材料,与幼儿一起讨论表现雨滴的方法。

(1)与幼儿讨论天空的表现方法。

教师:下雨的天空怎么表现?上次在使用水粉笔刷天空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2)教师出示橡皮并示范用橡皮在玻璃板的颜料上直接勾画雨点,引导幼儿学习。

要点提示:1、用水粉笔在玻璃板上刷颜料的时候,注意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有序地刷,朝同一个方向刷。

2、橡皮与玻璃板之间的摩擦力能自然地将幼儿已经刷好的颜料划出一道痕迹来。

这样的方法幼儿很感兴趣,可以在玻璃板上勾画很多自己喜欢的事物。

3、幼儿创作,教师重点指导幼儿用橡皮勾画雨点。

(1)引导幼儿正确使用水粉笔,有序地刷底色。

(2)提醒幼儿勾画雨滴的时候不要集中在一起。

(3)提醒幼儿及时印制自己的玻璃版画。

4、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

教师:你勾画雨滴的时候有什么发现?活动建议☆活动延伸互相欣赏用橡皮制作的玻璃版画作品,交流各自的经验。

☆区角活动美术区:继续尝试运用橡皮在涂抹好颜料的玻璃板上作画。

☆家园共育帮助幼儿收集橡皮,最好是铅笔头上的橡皮。

活动反思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由、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导入新课后,就让学生进行了一场“看拼音,写词语”接力赛。

2024年一年级上册美术《下雨啦》教案

2024年一年级上册美术《下雨啦》教案

一年级上册美术《下雨啦》教案教案《下雨啦》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雨天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通过绘画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二、教学内容:1.了解雨天的情景,观察雨天的特点和细节。

2.学习绘画雨天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3.创作一幅下雨天的画作,表达自己对雨天的感受和想象。

三、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观察雨天的特点和细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教授学生绘画雨天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掌握绘画雨天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雨天的感受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雨天的特点和绘画技巧。

2.示范法:示范绘画雨天的过程和技巧。

3.讨论法: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雨天的情景。

4.练习法:让学生进行绘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雨天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2.讲解:讲解雨天的特点和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3.示范:示范绘画雨天的过程和技巧,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绘画。

4.练习:让学生进行绘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展示: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七、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绘画过程,评价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表达能力。

2.收集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鼓励学生的创作热情。

八、教学反思:1.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教学反思。

2.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九、教学资源:1.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雨天的情景。

2.绘画工具和材料:画纸、颜料、画笔等。

3.教学课件:展示绘画技巧和步骤。

十、教学建议: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绘画练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下雨啦》教案

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下雨啦》教案

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下雨啦》教案教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下雨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美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第8课《下雨啦》。

本节课主要教授学生如何通过绘画表现下雨的景象,让学生掌握雨滴的画法以及雨天背景的描绘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雨滴的画法,能够独立完成雨滴的绘画。

2. 培养学生对雨天景象的观察和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绘画技能。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雨滴的画法,能够独立完成雨滴的绘画。

难点:如何表现雨天的氛围,以及如何描绘出雨滴落在物体上的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下雨的景象,引导学生关注雨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知识讲解:讲解雨滴的画法,如何表现雨天的氛围,以及如何描绘出雨滴落在物体上的效果。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绘制一幅雨天景象的画作,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绘画技巧。

4.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幅雨天景象的画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作品展示:学生将完成的画作进行展示,相互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雨滴的画法、雨天景象的表现技巧、作品展示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幅雨天景象的画作,要求表现出雨滴和雨天氛围。

2. 作业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独立完成一幅雨天景象的画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雨滴的画法,能够独立完成雨滴的绘画。

大部分学生能够表现出雨天的氛围,但部分学生在描绘雨滴落在物体上的效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

2.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雨天景象的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更加生动有趣的雨天画作。

美术一年级上册第4课下雨啦(共18张PPT)

美术一年级上册第4课下雨啦(共18张PPT)

同学们,下雨了小动物有什么变化?
大部分鸟类建造鸟巢 的目的不是为给自己营造 一个家,只是为了满足繁衍 后代的需求,鸟儿在大雨来 临的时候很多时候是凭借 自己的功能强大的羽毛来 实现遮风挡雨的。
同学们,下雨了小动物有什么变化?
在下雨天的时候,特 别是雨前的天气,天气阴 沉,气压降低,这时候我 们人都会感觉到比较闷, 由于气压降低,所以水里 面的氧气含量也会降低, 这时候鱼儿就最容易因为 缺氧而浮出水面。
同学们,你们知道下雨天有哪些类型呢?
同学们,怎样用画笔去表现小雨、大雨?还有 其他的表现方法吗?
国画大师笔下的雨天
听雨图 (中国画)[现代] 韩羽
听雨 (中国画)[现代] 娄师白
画家们笔下的雨天
小朋友笔下的“下雨啦”
试一试
画一画雨的样子,也可以 画画下雨时你看到的情景。
“湿花春雨如珠泣”
湿花春雨如珠泣
晓 凡
同学们,下雨了小动物有什么变化?
下雨了,燕子飞得低 是因为雨天由于气流作用 气压低,空气稀薄,含氧 量下降,这时昆虫会在地 面聚集,燕子飞的低才可 捕捉到食物。且气流混乱 ,燕子得不到合适的风力 抬升它高飞,因此飞行中 常会忽高忽低,翻飞不定 。
下雨啦,树木、花草有什么变化? Nhomakorabea下雨啦,树木、花草有什么变化?
一片白线万丈高,
可惜布机织不了。
剪刀裁剪它不断,
只有风吹能折腰。

下雨啦
人教版一年级美术上册
晓 凡
同学们,下雨了人们有什么变化?
雨具的种类
雨 伞




同学们,下雨了小动物有什么变化?
雨前空气的湿度会 比较高,蚂蚁这种把窝 造在地下的生物,长久 的生存进化使它们对空 气湿度变化的感觉非常 灵敏,当湿度加大时, 蚂蚁就会有在低处危险 的感觉,就要往高处搬。

一年级上美术教案-下雨啦-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美术教案-下雨啦-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美术教案-下雨啦-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想象,描绘出下雨的场景。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认知和运用,能够用适当的颜色表达下雨的氛围。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对自然现象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认识和描绘下雨的场景。

2. 学习使用水彩颜料表达下雨的氛围。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他们能够独立完成一幅下雨的画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用适当的颜色和形状表达下雨的场景。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想象下雨的场景,并能够用画笔表达出来。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下雨的场景的图片和画作。

2. 学具:水彩颜料,画笔,画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下雨的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想象下雨的氛围。

2. 讲解:讲解如何使用水彩颜料表达下雨的氛围,以及如何用画笔描绘下雨的场景。

3. 示范:教师进行示范,展示如何用画笔和水彩颜料表达下雨的场景。

4. 实践:学生进行实践,独立完成一幅下雨的画作。

5.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板书设计1. 下雨啦2. 内容:下雨的场景,水彩颜料的运用,画笔的描绘。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下雨的场景,并用画笔和水彩颜料表达出来。

2. 家长签字,确认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观察和想象下雨的场景,以及是否有效地指导学生使用水彩颜料表达下雨的氛围。

2. 教师应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能够独立完成一幅下雨的画作,以及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以上就是一年级上美术教案-下雨啦-人教新课标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下雨的场景,以及如何使用水彩颜料进行创作。

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第4课《下雨啦》教案

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第4课《下雨啦》教案
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第4课 《下雨啦》教案
目录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过程设计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课程延伸与拓展 • 教师团队建设与培训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教材分析
本课是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的第4课,主题为《下雨 啦》。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短的文字,引导学生观察、体 验和表现下雨时的情景。
播放下雨的声音,引导学生回 忆下雨时的情景和感受。
02
展示下雨的图片或视频,让学 生观察雨滴的形状、大小和下
落方式。
03
提问学生:下雨时你会想到什 么?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讲解示范
介绍下雨时天空、云 朵、雨滴、地面等元 素的表现方法。
讲解色彩的运用,如 何表现雨天的阴暗、 清新等气氛。
通过示范,演示如何 使用画笔、颜料等工 具表现雨滴和下雨的 场景。
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03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和表现下雨时的情景, 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
如何让学生在绘画中表现出下雨时的氛围 和情感,如何提高学生的绘画兴趣和自信 心。
解决方法
通过生动的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观 察和体验下雨时的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尝 试和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 生的自信心和绘画兴趣。
THANKS
05
课程延伸与拓展
相关知识链接
天气现象
01
介绍不同的天气现象,如下雨、下雪、刮风等,让学生了解自
然界的多样性。
雨的成因
02
简单解释雨的成因,涉及到大气中的水循环和气象学基础知识。
雨的种类
03
介绍不同种类的雨,如毛毛雨、阵雨、雷雨等,让学生了解雨

一年级上册美术《第4课 下雨啦》教案

一年级上册美术《第4课 下雨啦》教案

一年级上册美术《第4课下雨啦》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4课下雨啦》是人美版一年级上册的美术教材。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创作,了解和掌握雨的形成过程以及雨后的景象。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对大自然充满向往。

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但观察力和表现能力有待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雨的形成过程,知道雨后的景象。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掌握雨的形成过程和雨后的景象。

2.培养学生用绘画表达自己对雨的感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下雨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雨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下雨的场景,如雨滴、雨伞、雨衣等。

2.准备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准备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如雨的形成过程、雨后的景象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雨的形成过程和雨后的景象。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雨的感受。

2.呈现(10分钟)展示下雨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

引导学生观察雨滴、雨伞、雨衣等细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一幅雨景画。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幅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分析。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想象一下,下雨时还有什么有趣的场景?让学生发挥创造力,进行绘画创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