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kV交流海底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海底光缆数字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海底光缆数字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海底光缆数字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是指设计人员必须遵循的一系列规则和标准,以确保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这个规范涵盖了从光缆安装到传输设备的设置和维护,是一个综合性的设计标准。
一、工程设计在海底光缆数字传输系统的工程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光缆敷设方向和深度在海底光缆数字传输系统的敷设过程中,需要考虑海底地形和水深条件,选择合适的敷设方向和深度。
同时,在互联网建设的国际标准协议中,也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安装深度,以便保证光缆在过程中不会被外力所破坏。
2.光缆长度和分段在光缆数字传输系统的敷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光缆的长度,如果长度超过设定的极限,那么在光缆传输数据时必须要使用光放大器来保证信号质量。
此外,还需要将光缆分段,以及设置放大器的位置来维持信号的连续性。
3.敷设环境在海底光缆数字传输系统的工程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光缆所处的环境,包括海水环境、沉积物浓度、水文气象条件等。
这些条件会影响光缆的可靠性和传输信号的质量。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尽可能融入这些因素进行考虑。
4.物理结构在设计海底光缆数字传输系统时,还需要考虑物理结构,包括敷设方式、光缆的固定及连接点的结构设计。
物理结构的安全和可靠性将直接影响光缆的传输质量,因此,需要足够的设计和考虑。
5.系统可靠性在进行海底光缆数字传输系统设计时,应该考虑加强系统的可靠性和鲁棒性。
例如,在设备设计过程中,需要将多个光电器件设置在不同位置上,以保证在一定程度内可以保持数据传输的连续性,即使系统出现失效和干扰的概率仍然很小。
二、组件选型在海底光缆数字传输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光缆质量选择高质量的光缆非常重要,光缆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光缆的传输性能和可靠性。
因此,在光缆的选购过程中,需要评估不同品牌和价位的光缆质量,选择合适的光缆产品。
2. 光接口器选择合适的光纤接口器,可以提升信号质量和系统效率。
海底电缆的设计与敷设

海底电缆的设计与敷设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网络速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海底电缆已成为维系全球通讯和互联网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海底电缆的设计与敷设过程。
一、海底电缆的设计海底电缆是为实现跨洋距离的通信和互联网传输而设计的一种电缆。
它不仅需要承受水压、海洋环境和海底地形等极端条件的影响,更需要充分考虑传输速度和数据容量的需求。
在进行海底电缆的设计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海底环境条件、电缆截面面积、外部包覆物、金属保护层、保护电缆免受损伤、可靠性和回收问题等。
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海况因素,包括海洋地形、海底地壳板块运动和海浪等,在设计阶段对于这些因素的考虑将会影响到后续的海底电缆敷设和运维。
二、海底电缆的敷设海底电缆的敷设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实现:直接敷设和间接敷设。
直接敷设方式是指直接在海底将电缆粘贴或埋入海床,即所谓的“海底铺设”。
而间接敷设,则需要将电缆悬挂在离海床一定距离的深度,可以通过锚链或吊索等方式将电缆固定在海底之上。
无论采用何种电缆敷设方式,都需要对敷设路径进行严格的规划,对于敷设路线进行全面的勘测。
在路线规划方面,需要考虑到港口入口、缆绳损耗、海洋环境和潜在的危害因素等。
此外,敷设过程中,还需要精确测量电缆的状态、距离和深度,来保证电缆的安装质量以及后续的维护和保养工作。
电缆的敷设是一个异常复杂而且极具风险的过程,要求技术方案、设备和人员具备相当高的标准和专业技能。
三、海底电缆的未来在未来,随着人们对于数据流量的需求量不断攀升,海底电缆的重要性也将越来越凸显出来。
海底电缆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将会改变信息交互的方式和传输速度,人类文明和社会的进步也将继续依靠海底电缆这一基础设施。
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海底电缆设计和敷设过程也将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
无人船和自主探测机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电缆路线的勘测和维护工作中将得到广泛应用。
500kV超高压电缆设计详解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用电需求的不断增长,城市输电系统正在逐步从架空线路向电力电缆方向发展,电力电缆正逐步向更高电压等级、更大传输容量发展,500kV超高压电力电缆的应用将逐渐扩大。
但目前国内对超高压电缆及附件的开发能力、长距离500kV电缆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等问题的研究还比较薄弱,相应的技术很难跟上发展的速度,500kV超高压电力电缆的设计、选材和生产也面临着重重问题,超高压电力电缆的设计研发经迫在眉睫。
本文简述了500kV电缆的研究背景及意义,介绍了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并着重了解了日本的发展过程。
给出了500kV单芯电力电缆的典型结构,对充油电缆和XLPE电缆进行了对比,给出了生产XLPE聚乙烯料应满足的性能需求及挤包的相关问题。
概述了超高压电缆的屏蔽层缓冲层的意义,对金属护套的选择和生产工艺进行了详细介绍,叙述了超高压电缆外护层的性能要求和阻水的意义等相关问题,简要介绍了载流量的计算。
最后,通过对XLPE电缆和充油电缆的对比可以知道XLPE电缆优势明显,必然成为EHV发展的主要趋势。
本文对500kV XLPE的选材结构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希望可以为500kV XLPE电缆的设计和生产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500kV;XLPE绝缘;超高压;电力电缆---Theodore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growing demand for electricity, city transmission system develops gradually from overhead line to the power cable, power cable gradually come to have the higher voltage, larger transmission capacity, the application of 500kV ultra-high voltage power cables gradually expand. But at present the design of domestic EHV cables and accessories capacity,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research is still relatively weak, the corresponding technical is difficult to keep up with the speed of development. The design of ultra-high voltage power cable material and production is faced with many problems, The design and research of ultra-high voltage power cable are at the imminen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500kV cable, introducing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focusing on the understanding level of the process in Japan. We also compare the typical structure of the 500kV single core cables, the oil-filled cable and XLPE cables, the performance demand for the production of XLPE polyethylene material and describe the needs which meet the related problems. We overview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hielding layer of buffer layer of EHV cable and the selection and production process of metal sheath in detail,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related to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of protective layer of EHV cable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water resistance, we also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alculating of the load flow.Finally we can know the advantages of XLPE cable by comparing with oil-filled cable. And we believe that it will be the trend for EHV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we introduce the material selection and structure in details, hoping that it can provide some help for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XLPE cable.Key words 500kV;XLPE insulation cable;EHV;Power cable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 课题背景 (1)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2)1.2.1 国内500kV XLPE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发展状况 (3)1.2.2 日本500kV XLPE绝缘电力电缆发展状况 (7)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0)第2章500kV超高压电力电缆 (11)2.1 500kV超高压电力电缆 (11)2.2 500kV XLPE绝缘电力电缆的结构 (15)2.3 超高压电力电缆各部分结构及选材 (16)2.3.1 超高压电缆导体的选择 (16)2.3.2 超高压电缆导体的结构 (18)2.3.3 超高压电缆的绝缘层 (22)2.3.4 超高压电缆的屏蔽层 (26)2.3.5 超高压电缆的缓冲层 (27)2.3.6 超高压电缆的金属护套挤出工艺 (29)2.3.7 超高压电缆的护层 (34)2.3.8 超高压电缆的阻水 (36)2.4 本章小结 (40)第3章电缆的电气参数计算 (41)3.1 电缆载流量计算的必要性 (41)3.2 载流量计算的基本原理 (42)3.3 稳态载流量的计算原理 (43)3.3.1 电缆的几种敷设方式 (45)3.3.2 导体线芯焦耳损耗 (46)3.3.3 绝缘介质损耗 (47)3.3.4 金属护套损耗 (48)3.3.5 电缆的热阻计算 (49)3.3.6 稳态载流量计算流程 (50)3.4 本章小结 (51)结论 (52)致谢 (53)参考文献 (54)附录 (58)第1章绪论1.1课题背景目前,城市电力负荷需求越来越大,电压等级越来越高,为适应都市化负荷密集、城市容貌、网络复杂等状况,从技术和经济考虑,用电缆作引出线己经成为城市供电线路最佳选择。
海底电缆敷设

海底电缆敷设什么是海底电缆?海底电缆是用绝缘材料包裹的电缆,铺设在海底,主要用于水下传输大功率电能,与地下电力电缆的作用等同,只不过应用的场合和敷设的方式不同。
本项目的海底电缆采用500kV充油纸绝缘电缆,单根连续长度约32千米,直径14厘米,中间没有接头,是目前世界上单根长度最长的500千伏交流海底电缆。
国内暂无生产能力和施工能力,全球只有3条生产线具备生产能力,也只有2条船能满足施工需要。
4根500千伏海底电缆如何穿越琼州海峡?由于琼州海峡海况复杂,风急浪高,平均水深44米,最深达到110米,要一次性把没有接头的电缆安全地敷设到海底,难度非常大。
在敷设前,要做好电缆路由勘察清理,进行渔网渔具及残留物清理,海船沟道开挖,海上导航信息发布,安全警戒措施等各项工作。
在琼州海峡广东侧海域,水陆两栖挖沟船开始对海南联网二回工程路由段进行预挖沟,标志着海南联网二回工程海上部分施工正式实施。
(李品庞燚)在沙地及淤泥区,用高压冲水冲出一条约2米深的沟槽。
在珊瑚礁及黏土区,用切割机切割一条海底沟槽。
海缆敷设施工船与另一艘辅助施工船对接,开始倒缆,将部分电缆转移到辅助施工船上。
在海缆敷设施工船上等待下海的海底电缆。
整整齐齐的电缆像一条盘踞的黑色大蟒蛇,从海底敷设船上缓慢入水。
最终在岸上登陆。
俯视海缆敷设施工船。
(蔡勇摄)倒缆完成后两艘船分别向南岭终端站和林诗岛终端站方向开始敷设海缆。
深海部分海缆敷设通过动力定位船只,配备水下遥控机器人、自动定位等全自动化施工设备,准确将海缆敷设到指定路由位置,通过水下机器人进行敷设。
海底电缆正在敷设,准备登陆。
(宋印官蔡勇摄)海缆登陆段的敷设作业敷设船停在距岸边1公里左右的地方将绑扎好浮体的海缆从船尾“吐”出。
绑着浮体的海缆。
海缆被数艘小船拉出“欧米伽弯”。
接下来海缆被数艘小船拉出“欧米伽弯”。
释放出约980米的海缆后,在船上完成海缆切割、封堵及牵引头的制作并将电缆全部释放至水中,由小船牵引至登陆段再通过岸上的牵引机牵引上岸。
大长度500kv xlpe超高压海底电缆关键技术研究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901(2020)02⁃0012⁃06
Key Technology Research for Large Length 500 kV XLPE UHV Submarine Cable
ZHAO Youlin 1 , ZHANG Jianmin 1 , HU Ming 1 , XIE Shuhong 2 ,
Key words: large length; UHV; XLPE; submarine cable; degassing; test
为舟山 与 大 陆 联 网 第 二 通 道 项 目。 设 计 500 kV
0 引 言
大长度超高压( UHV) 海底电缆广泛应用于大
陆与岛屿之间的大容量供电网络、海上石油开采平
的熔融温度、螺杆转速和出胶量进行验证对比分析,
选择最佳挤出温度。 合理控制螺杆转速在 18 r / min
以内,且严格控制螺杆冷却水温度在 96 ~ 98 ℃ 。 从
而降低绝缘料挤出温度,使材料的熔融温度控制在
2020 年第 2 期
电线电缆
No.2 2020
Electric Wire & Cable
2020 年 4 月
Apr.,2020
并没有可见的焦烧现象发生,且生产结束后尾端电
缆绝缘切片中也未检测到影响绝缘性能的杂质、微
孔和突起,绝缘与屏蔽的交界面光滑、无任何突起。
综上所述,该产品所采用的工艺方法适合大长
度超高压海缆的连续生产。
图 1 产品结构示意图
表 1 产品主要性能指标
项 目
20℃ 导体直流电阻 / ( Ω·km -1 )
丝铠装层、聚丙烯( PP) 外被层等结构组成。 产品结
海底电缆输电线路工程

海底电缆输电线路工程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前言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3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0]6号)文件,为贯彻国家的基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实现海底电缆和光纤复合海底电缆(以下简称“海底电缆”)输电线路设计的规范化、合理化,保障海底电缆输电线路运行安全,促进我国海底电缆输电工程技术发展。
标准编制组经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海底电缆线路设计经验,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9章和1个附录,包括:总则,术语,海底电缆路由,海底电缆型式与结构,海底电缆附件选择与配置,海底电缆敷设,海底电缆保护,环境保护,海底电缆线路附属设施等。
本标准由XXX负责管理,XXX提出,XXX负责日常管理,XXX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
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XXX。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员:主编单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浙江省电力公司;参编单位:舟山供电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中国南方电网超高压输电公司参加单位:上海电缆研究所、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中天科技海缆有限公司、江苏亨通高压电缆有限公司、普睿司曼中国有限公司、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东海海洋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宁波诺可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XXX、XXX、主要参加人:XXX、XXX、主要审查人: XXX、XXX、目次前言....................................................................................................................................................... I I1 总则 (1)2 术语和定义 (2)3 海底电缆路由 (4)3.1路由选择一般规定 (4)3.2海域段路由 (4)3.3登陆段路由 (4)3.4路由勘察 (5)3.5风险评估 (5)4 海底电缆型式与结构 (6)4.1海底电缆型式选择 (6)4.2电缆导体及截面选择 (6)4.3电缆绝缘类型 (6)4.4电缆护层类型 (7)4.5复合光缆 (7)5 海底电缆附件选择与配置 (8)5.1电缆终端 (8)5.2海底电缆接头 (8)5.3锚固 (9)5.4充油海底电缆供油系统 (9)5.5电缆防雷与接地 (10)6 海底电缆敷设 (11)6.1一般规定 (11)6.2敷设要求 (11)7 海底电缆保护 (12)7.1一般规定 (12)7.2保护要求 (12)7.3运行管理防护措施 (12)8 环境保护 (13)8 环境保护 (13)9 海底电缆附属设备和附属设施 (14)本标准用词说明 (15)引用标准名录 (16)条文说明 (17)1 总则1.0.1 为了在海底电缆线路设计中贯彻国家的基本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经济合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制定本标准。
大容量海上风电场500 kV海底电缆选型分析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科技资讯大容量海上风电场500kV 海底电缆选型分析李奇(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63)摘要: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风电等新能源项目,海上风电场主要通过海底电缆将电能送出,而随着风电场容量逐步增大,离岸距离加大,为了满足风电场的容量需求,需考虑采用超高电压等级的海底电缆,而这方面国内应用经验不多,实施难度较大。
该文对海底电缆的性能、选型等方面做了一定的研究,针对1000MW 容量的风电场,从设计角度考虑,分析了500kV 海缆的选型与应用。
关键词:海底电缆海上风电场500kV 送出系统交流聚乙烯绝缘中图分类号:TM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11(b)-0042-03Analysis of 500kV Submarine Cable Selection for Large CapacityOffshore Wind FarmLI Qi(China Energy Construction Group Guangdong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Ltd.,Guangzhou,GuangdongProvince,510663China)Abstract:In recent years,China has vigorously developed wind power and other new energy projects.Offshore wind farms mainly transmit electric energy through submarine cables.With the gradual increase of wind farm ca‐pacity and offshore distance,in order to meet the capacity demand of wind farms,ultra-high voltage submarine cables need to be considered.In this regard,there is little domestic application experience and it is difficult to implement.In this paper,the performance,selec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submarine cable are studied,and the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500kV submarine cable is analyzed from the design point of view of 1000MW wind power plant.Key Words:Submarine cable;Offshore wind farm;500kV delivery system;Alternating current polyethylene in‐sulation1500kV 交联海底电缆的绝缘型式220kV 及以上交流高压海底电缆按照绝缘介质分类可分为充油式(OF )海底电缆和交联聚乙烯(XLPE )绝缘海底电缆[1]。
海底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海底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海底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程是指在海底环境条件下设计和建设海底电缆线路所需遵循的一系列技术规范和要求。
它旨在确保海底电缆线路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性能。
海底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程包括以下方面:
1. 海底电缆选址与勘测:确定合适的海底电缆线路选址,进行海底地形勘测和生态环境评估,评估潮汐、风浪、海流等海洋环境因素。
2. 海底电缆线路布设:确定线路布设方案,考虑海底地质条件、海流、水深等因素,确保电缆线路的稳定和安全。
3. 海底电缆设计:确定电缆类型、规格和材料,包括电缆芯数、导体截面、绝缘材料等,满足传输要求和海底环境的要求。
4. 海底电缆保护:设计电缆保护装置,如防护管、防护层、加固结构等,以保护电缆免受外部物理和化学损害。
5. 海底电缆敷设:确定敷设方法和工艺,包括浮式敷设、水下敷设等,确保电缆在敷设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6. 海底电缆连接:设计连接头和接头,确保连接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7. 海洋工程设备和操作:确定合适的海洋工程设备和操作方法,
包括起吊设备、敷设船舶、吊缆机等,确保海底电缆的安全和高效敷设。
8. 海底电缆试验与检测:设计合适的试验和检测方法,包括直流电阻测试、绝缘测试、漏电测试等,以保证电缆的质量和性能。
9. 海底电缆维护与管理:制定维护和管理规程,包括巡检、清淤、修复等,以确保海底电缆线路的长期可持续运行。
海底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程旨在提高海底电缆线路的设计和建设水平,确保海底电缆线路在恶劣海洋环境下的可靠运行,并满足传输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港口防雷与接地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标准起草组2019年12月目录一、工作简况 (1)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 (6)三、国外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说明 (13)四、与我国有关现行法律、法规和其他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14)五、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和依据 (14)六、强制的理由、预期的社会经济效果 (15)七、贯彻强制性标准的要求、措施建议及设立标准实施过渡期的理由 (15)八、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16)九、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16)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交通强国建设,按照《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平安交通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交办安监〔2018〕86号)的要求,坚持以安全生产、人身财产安全为中心,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深化平安交通建设工作。
根据《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8年12月通过立项,本标准计划编号为20183392-Q-348。
《港口防雷与接地技术要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提出并归口,由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大连港集团有限公司、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招商局蛇口集装箱码头、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负责起草编制。
(二)目的及意义。
雷电是一种伴随闪电和雷鸣的自然天气现象,它一般形成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发生时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
自然界每年都有几百万次闪电,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
最新统计资料表明,雷电造成的损失已经上升到自然灾害的第三位。
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不计其数,主要伤害有火灾爆炸、人员触电、大规模停电、设施毁坏等;另外,雷电产生的电磁环境危害日趋严重,雷电发生时,雷电波会沿着架空线路和金属管道侵入室内,损坏设备和室内设施,严重的还会危及人身安全。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雷击以及雷击负效应造成的人员伤亡达3000~4000人,财产损失在50亿元到100亿元人民币。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更需要安全发展的环境。
港口是具有水陆联运设备和条件,供船舶安全进出和停泊的运输枢纽,是水陆交通的集结点,工农业产品和外贸进出口物资的集散地,也是船舶停泊、装卸货物、上下旅客、补充给养的场所。
港口码头设备和人员密集,对于雷电的防护就显得尤其重要。
《港口防雷与接地技术要求》旨在分析国内外防雷技术与接地技术,调研我国港口防雷技术和接地技术,研究形成交通运输行业港口防雷技术要求和接地技术要求,为我国港口防雷与接地系统的运行维护提供技术保障。
(三)主要工作过程。
1. 第一次工作会。
项目申报后,标准编写组开展了关键技术调研和工程考察,并完成了《港口防雷与接地技术要求》国家标准技术框架和标准草稿。
2018年4月24日,编写组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
会上主要对编写组完成的技术框架和标准草稿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明确条文编写以贯彻国家基本安全建设方针,体现国家的经济技术政策,适应港口安全生产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为原则,以指导港口防雷接地系统构建、维护和管理为目的,明确和规范港口防雷接地系统技术标准。
结合我国港口防雷接地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以近年来国家颁发的技术标准以及相关行业科研、标准、信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重点依托现行国家标准《雷电保护所有部分》(GB/T 2171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 21431)和行业标准《港口防雷与接地技术要求》(JT 556—2004),充分吸收港口码头、设计单位、设备制造单位的实践经验,针对当前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关键技术调研和工程考察,并根据调研结果实施制订本标准。
2.技术调研和工程考察。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技术调研和工程考察。
首先,编制组进行了技术交流和调研考察,主要涉及防雷和接地技术标准研究单位(中国气象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气象服务协会雷电专业委员会、教育部防雷与接地工程研究中心等)、港口企业单位(大连港、天津港、宁波舟山港、广州港等)、工程设计单位(中交第一航务勘察设计院、重庆交通勘察设计院等)、高等院校(北京交通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等单位和组织。
另外,通过互联网查询和标准出版物查询等方式,收集国内外有关防雷接地的法规、文件和技术标准;通过技术调研、技术座谈会等方式,充分了解、掌握当前防雷接地在构建、设计、建设、管理、维护、检测等方面的相关规范、技术标准的要求。
最后,通过走访、实地考察等环节,与国内相关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进行深入技术沟通,并以技术研讨、工程考察、设备演示的方式,开展规范的技术研究编制工作。
3.标准征求意见稿初稿专家咨询会。
2019年1月15日,标准编写组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初稿专家咨询会,邀请了北京交通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
会上各专家就标准编写文本框架、防雷接地关键技术、防雷接地系统指标、防雷接地检测要求等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和技术建议,并对编写组完成的征求意见稿初稿中技术关键点和核心内容进行了详细的研讨,对标准的条文内容及编制说明进行了初步确认。
会后,编写组根据会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逐条进行研究和讨论,进一步修改完善标准征求意见稿初稿。
4.第二次工作会。
2019年3月26日,标准编写组组织编写相关人员在大连举行了第二次工作会。
会上主要对编写组完成的征求意见稿进行了研究和讨论,重点对标准关键点和核心技术内容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讨论,并进一步完成了标准条文内容编制。
会后,编写组根据会议相关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标准文稿。
5.初步征求意见工作。
2019年4月4日,标准编写组向有关单位和专家发出征求意见的函。
本次初步征求意见共发出40份,其中,(a)各地港口企业,20家,主要是大连港,天津港,青岛港,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厦门港,广州港,深圳港,北部湾,重庆港,南京港,武汉港等;(b)交通运输设计单位,8家,主要是中交一二三四航院,水规院,苏交科,重勘院等;(c)高校科研院所企业,12家,主要是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北京交大,中石化安科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四川中光,天津中力,广州华伟等。
根据本次初步征求意见的反馈情况,行业各单位对本标准非常重视,征求意见回函31个单位,共提出具体建议和意见159条。
6.第三次工作会。
2019年7月3日,标准编写组会同主要参编单位在北京举行了第三次工作会。
会上标准编写组对回函单位的意见和建议进行逐一讨论,借鉴了GB 50057、GB 50343、GB 50650、GB 50601、GB 15599、GB/T 50065等现行国家标准的相关内容,经研讨,采纳或部分采纳的有152条,未采纳的有7条,标准编写组形成了《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
7.第二次专家咨询会。
2019年7月19日,标准编写组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标准征求意见稿专家咨询会,会议邀请了浙江省港航管理中心、交通航海安全标委会、大连港集装箱码头、中海油集团深圳公司、中石化安全科学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厦门港港电公司等单位的专家。
会上各专家就标准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与定义、防雷技术、接地指标、检测要求等内容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和技术建议,并进一步对标准的条文内容及编制说明进行了确认。
会后,编写组根据会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逐条进行研究和讨论,进一步修改完善标准征求意见稿。
8.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本征求意见稿的编制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参考了国外内先进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借鉴了国内外现有相关技术和标准,初步征求了交通运输行业、气象行业、电力行业等企事业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在征求意见稿编写期间,标准编写组先后组织召开了2次专家咨询会,3次工作组研讨会,并在多位知名防雷接地技术专家的审阅和指导下,使标准技术力求科学、严谨、实用。
《港口防雷与接地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于2019年10月编制完成。
(四)编制单位及人员。
标准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大连港集团有限公司、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招商局蛇口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爱劳高科技有限公司。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一)标准编写原则。
本标准的内容与国家相关标准、条例保持一致,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满足国家颁布的强制性条文要求,尽可能与工程建设、运行管理、设备制造等相关标准相一致;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贯彻安全与开发并重,注重节能和环境保护,依靠科技进步,降低工程造价,体现科学性、先进性、经济性、合理性。
本标准按照国家标准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规定要求编写。
(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
本标准是在调研、分析、研究现行国际标准《Protection against lightning》(IEC 62305)、国家标准《雷电保护》(GB/T 2171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 21431)和行业标准《港口防雷与接地技术要求》(JT 556—2004)的基础上,借鉴《石油化工装置防雷设计规范》(GB 50650—201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 50065—2011)、《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 50601—2011)、《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GB 15599—2009)等技术标准要点,结合交通运输行业港口码头生产作业特点,开展港口防雷与接地技术要求标准研究和编制。
(三)主要技术说明。
1.总述。
《港口防雷与接地技术要求》共10章,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港口铁塔、港口室外装卸设备、油气化工码头及储运设施、危险货物专用堆场、筒仓和防雷接地装置。
本标准适用于港口内的建(构)筑物以及设备设施的防雷与接地的构建、维护和管理。
2.主要技术说明。
(1)第1章为范围,主要明确了本标准在国内的技术适用范围。
(2)第2章为规范性引用文件,主要涉及国家标准《雷电保护所有部分》(GB/T 2171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 21431),并借鉴参考了《石油化工装置防雷设计规范》(GB 50650—201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 50065—2011)、《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 50601—2011)、《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GB 15599—2009)、《港口防雷与接地技术要求》(JT 556—2004)等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