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高中地理(晨昏线、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晨昏线详解

高中地理晨昏线详解高中地理相信大家都会在地球的转动方面有些迷惑,晨昏线的判定和飞机的起飞降落等都可能会遇到难题,其实搞清楚了也就那样,只要把握其中的时差和地理位置的变动就可以了,下面就给大家推荐一些方法。
晨昏线是太阳照射地球表面所形成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它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故又称为晨昏线(圈)。
晨昏线是太阳光照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隐含的诸多地理信息是我们判读太阳光照图的重要突破口。
1、晨昏线的结构特征和判定(1)晨昏线的特征:晨昏线是一个过地心的大圆,它平分地球,平分赤道,与太阳光线永远垂直。
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角是0°。
(2)晨昏线的区分:在日照图上,晨线与昏线的区分判断方法有:①根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反之为昏线。
②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昏线上的各点为日落(黄昏);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晨线上的各点为日出(黎明)。
如上图1中的弧线AB为晨线。
一般地,在地球侧视图上,晨昏线只表现为晨线或昏线(如图1);在俯视图上,我们所看到的晨昏线是一半晨线和一半昏线。
如图2中弧线AM为昏线,弧线BM为晨线。
在有的图中,还要根据具体要求先判断昼夜状况,再判断图中的晨昏线是晨线还是昏线。
2、晨昏线的运动特征由于地球每小时自西向东自转15°,因此晨昏线不停地由东向西每小时移动15°。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且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因此晨昏线以极点为中心,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极点和极圈之间来回摆动,其移动幅度为46°52′。
(1)侧视图中晨昏线的运动过程如图1中,弧线AB为晨昏线,虚线为回归线和极圈,阴影部分为黑夜。
(2)俯视图中晨昏线的运动过程(3)晨昏线的相对运动方向由于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因而晨昏线的相对运动方向是由东向西。
故向东走人们会感到昼夜更替的周期短于一个太阳日;反之,向西走则大于一个太阳日。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晨昏线的判读技巧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晨昏线的判读技巧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晨昏线的判读技巧晨昏线是太阳照射地球表面所形成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它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故又称为晨昏线(圈)。
晨昏线是太阳光照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隐含的诸多地理信息是我们判读太阳光照图的重要突破口。
1、晨昏线的结构特征和判定(1)晨昏线的特征:晨昏线是一个过地心的大圆,它平分地球,平分赤道,与太阳光线永远垂直。
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角是0°。
如图1所示:(2)晨昏线的区分:在日照图上,晨线与昏线的`区分判断方法有:①根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反之为昏线。
②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昏线上的各点为日落(黄昏);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晨线上的各点为日出(黎明)。
如上图1中的弧线AB为晨线。
一般地,在地球侧视图上,晨昏线只表现为晨线或昏线(如图1);在俯视图上,我们所看到的晨昏线是一半晨线和一半昏线。
如图2中弧线AM为昏线,弧线BM为晨线。
在有的图中,还要根据具体要求先判断昼夜状况,再判断图中的晨昏线是晨线还是昏线。
2、晨昏线的运动特征由于地球每小时自西向东自转15°,因此晨昏线不停地由东向西每小时移动15°。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且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因此晨昏线以极点为中心,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极点和极圈之间来回摆动,其移动幅度为46°52′。
(1)侧视图中晨昏线的运动过程如图1中,弧线AB为晨昏线,虚线为回归线和极圈,阴影部分为黑夜。
(2)俯视图中晨昏线的运动过程如上图2中,弧线AB为晨昏线,虚线为北极圈,大圆为赤道,阴影部分为黑夜。
(3)晨昏线的相对运动方向由于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因而晨昏线的相对运动方向是由东向西。
故向东走人们会感到昼夜更替的周期短于一个太阳日;反之,向西走则大于一个太阳日。
晨昏线与昼夜交替现象知识点

晨昏线与昼夜交替现象知识点以下是 9 条晨昏线与昼夜交替现象知识点:1. 嘿,你知道吗,晨昏线可不是随便画的线呀!就好像把地球切成了白天和黑夜两部分,比如咱们每天早上看到天亮了,那就是跨越了晨线呢。
2. 晨昏线是会移动的哟!就像个调皮的孩子到处跑,想想看,冬天白天短黑夜长,夏天白天长黑夜短,这不就是晨昏线在悄悄搞怪嘛!例如到了夏天,黑夜变得很短,就好像它着急让白天快点来。
3. 昼夜交替多神奇呀!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着,这可全是晨昏线的功劳呢。
就如同我们每天按时吃饭睡觉一样自然和规律,要是没有它,那可就乱套啦。
4. 你想过吗,太阳和晨昏线简直是最佳搭档呀!太阳照过来,晨昏线就把地球的光和暗分得清清楚楚,就好像舞台上的灯光师和演员配合默契一样。
比如太阳升起,晨线让我们迎来光明。
5. 晨昏线还跟季节有关系呢,厉害吧!这不就像我们不同季节穿不同衣服一样嘛。
在某些季节,晨昏线的位置会有明显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呀。
6. 晨昏线有时候会让一些地方一直白天或者一直黑夜呢,哇塞,多不可思议!就好像有些地方被特别关照了一样。
比如北极的极昼极夜现象。
7. 同学们,想想看,要是没有晨昏线带来的昼夜交替,我们的生活得变得多么无聊和单调呀!那不就像每天都吃一样的饭菜一样乏味嘛。
8. 晨昏线把地球打扮得可有意思啦,一边亮堂堂,一边黑漆漆。
这不就和我们白天玩耍晚上休息一样自然嘛,比如晚上我们就乖乖睡觉等待新一天的到来。
9. 晨昏线呀,你可真是个神秘又重要的家伙!它让地球变得如此丰富多彩,有了昼夜的变换,我们才能感受到时间的流淌和生活的美妙。
我的观点结论:晨昏线和昼夜交替现象真的太重要啦,它们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有趣又有规律!。
高中地理 晨昏线专题详细讲解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1

如何判断晨昏线一、什么是晨昏线晨昏线即晨昏圈。
因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内太阳只能照射到地球的一半,地球上就有了昼、夜半球之分。
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是B,AM为晨线,BM为昏线。
右上图中西为夜,东为昼,所以ABCD为晨线。
简单地方法是:1、自转法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即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即为昏线。
2、时间法晨线与赤道交点处的经线地方时是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处的经线地方时是18时。
3、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四、怎样判定晨昏线与节气、昼夜长短、地方时、太阳直射点的关系1、晨昏线与节气:晨昏线经过极点与某经线圈重合,即为春分和秋分如图A;晨昏圈与极圈相切,如把北极圈切在昼半球,即为夏至如图D;把北极圈切在夜半求,即为冬至如图B、C。
如左图中晨昏线与南极圈相切,把南极圈切在昼半球,即为北半球的冬至。
2、晨昏线与昼夜长短:晨昏线经过极点与某经线圈重合,全球昼夜等长如左下图;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如把北极圈切在昼半球,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南半球相反(如右下图)。
晨昏线与地轴夹角在00至23026'之间,北极圈内有部分极昼,即为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
南半球相反。
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所以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
3、晨昏线与地方时: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如左上图A和右上图G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
晨昏线与纬线圈切点的经线,位于昼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如C点),位于夜半球的经线地方时为24时(如D点)。
4、晨昏线与太阳直射点: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太阳直射在赤道。
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把北极圈切在昼半球,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把北极圈切在夜半球,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
若下图中θ为23026'晨线CD与极圈相切,900-θ=66034'即为北极圈,处在昼半球,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荐]高中地理(逆温、日落时间、太阳直射点、昼长)考点详解
![[荐]高中地理(逆温、日落时间、太阳直射点、昼长)考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7bdce66171fe910ef02df89d.png)
高中地理(逆温、日落时间、太阳直射点、昼长)考点详解•1、逆温现象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升高的现象,即为逆温现象(下冷上暖),此时大气较为稳定,污染物不易扩散。
逆温现象主要有5种成因:①辐射逆温。
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近地面大气的温度迅速下降(下冷上暖);②锋面逆温。
锋面上、下分别是暖气团和冷气团,因此温度存在着差异(下冷上暖);③地形逆温。
发生在盆地和谷地,夜晚靠近山坡的空气冷却更快,因此冷空气沿坡下沉,在谷底聚集,原有的谷底暖空气被迫抬升(下冷上暖);④下沉增温。
发生在高压控制区,在高空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在下沉停止的界面,界面上方的空气温度高、下方空气温度低(下冷上暖);⑤湍流增温。
发生在湍流区,湍流上升时(干燥气流)气温会快速下降,在湍流上升停止的界面,界面下方的空气温度低、上方空气温度高(下冷上暖)。
图1 逆温现象示意图•2、日出、日落时间日出、日落时间,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季节)、纬度位置有关:①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日出早于6:00,日落晚于18:00;北半球纬度越高,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②春分、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日出6:00、日落18:00;③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日出晚于6:00,日落早于18:00;北半球纬度越高,日出越晚、日落越早,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④赤道地区:全年昼夜等长,日出6:00,日落18:00。
日出时间+日落时间=24:00如下图所示,此时为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日出早于6:00,日落晚于18:00)。
图2 夏至时的太阳直射示意图例题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
读图回答3~4题。
3、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A. 5时、20时大气较稳定B. 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C. 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D. 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4、当地该日()A. 日落时间为17时B. 与海口相比白昼较长C. 正午地物影子年内最长D. 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答案:A、B精讲精析:(1)分析不同时刻的气温。
晨昏线特点和与太阳直射点关系例题解析

晨昏线的特点和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例题解读一、晨昏线的产生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阳光的照射下,面向太阳的半球是明亮的,被称为昼半球,背向太阳的半个球是黑暗的,也就是夜半球。
昼、夜半球的界线就称为“晨昏线(也称晨昏圈)”。
在现实的地球表面,由于地球大气的折射、散射等作用,晨昏线所在的地方其实是处在昼、夜的过渡地带,如图1为北京时间2004年12月14日20时52分时的地球昼夜示意图。
也就是说,晨昏线上的各个地方在时间上可能是早晨或黄昏这样一个时间段,而不是一个截然区分的时间点,但为了便于我们研究,在图中,我们将“晨昏线”画成一条线,把昼夜的更替看成是一个截然区分的时间点。
图1 昼夜示意图二、晨昏线与地球从理论上讲,晨昏线所在的平面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在地表的晨昏线是一个大圆[大圆:球面被通过球心的平面所截成的圆,是球面所能截取的最大的圆。
大圆的圆心就是球心。
],地球的球心就是晨昏线的圆心。
但实际上,包围地球的大气有散射折光作用,使地平面以下34′的光线能折射到地面上来,这样,当清晨的太阳在地平面以下34′时,在地平面上就已经看到了散射折射光;而在傍晚,太阳已经落在地平面以下34′时,在地平面上还可以看到它。
另外,在地球上看,由于太阳的体积巨大,太阳是一个圆面,而不是一个光点,它具有16′的视半径,这样使白天延长,所以,昼半球向四面八方扩大50′(34′+16′),而夜半球都缩小50′,因此昼夜半球不一样大,晨昏线也不是真正的大圆。
经过测算,在春分、秋分两天,全球昼夜也不真正等分,白昼时间为12时8分钟,黑夜时间为11时52分钟。
为简便起见,我们仍把晨昏线看成是一个大圆,把昼夜半球等分。
但这一事实我们要了解,它能加深我们对理论与生活之间差别的理解。
三、晨线和昏线晨昏线分为晨线和昏线两部分。
随地球的自转,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部分就是昏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部分就是晨线。
对地表某个具体地点而言,它的地方时如果是早晨(日出),那么它就在晨线上,如果是黄昏(日落),它就在昏线上。
[全]高中地理(自转、地方时、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自转、地方时、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考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ef8446d1a45177232e60a26d.png)
高中地理(自转、地方时、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考点详解•1、地球自转地球沿着地轴,自西向东的旋转,叫做自转。
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方向,自转一图1 地球自转示意图•2、地方时的计算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经度15°。
每间隔一个时区,时间间隔1小时,经度每间隔1°,时间间隔4分钟。
假设A点已知经度和地方时,B点只知道经度,则计算B点的地方时的步骤为:①辨别东、西方向。
以已知地方时的地点(A)为标准,看另一个地点(B)在它的东面还是西面;②计算经度差。
计算两个地点的经度差,要注意不能直接用数值加减,还要看东经西经。
例如120°E-60°W≠60°,而是等于180°;③进行加减。
采用“东加西减”,未知地点(B)位于已知地点的东面(A)则用加法,位于西面则用减法。
在有些题目中,已知地点(A)并不给说明经度,而是说一个时区(例如东八区),这时候我们要将另一地点(B)的经度也转换为时区,通过计算时区差,来计算地方时。
此时的计算步骤为:①辨别东西方向;②计算时区差;③东加西减。
其中,计算另一低点(B)时区数的公式为:【B点经度÷15°,四舍五入】。
例如B点经度为59°W,则B的时区数为:59°÷15°=3.93,四舍五入为4,即B 点位于西四区。
图1 世界24个时区分布图例题图3 例题答案:A、D精讲精析:(1)分析长城站的经度。
①地球自转的方向为“北逆南顺”,图中为南极点俯视图,因此地球沿顺时针旋转;②补齐图中的经度。
图中左侧为0°经线,右侧为180°经线,因此自左向右,上半部分依次为30°、60°、90°、120°、150°,下半部分也是如此,因此长城站的经度为60°;③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顺时针),逐渐增大的为东经,逐渐减小的为西经。
[全]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影子方向、昼夜长短)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影子方向、昼夜长短)考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6b2d06b3f78a6529657d538b.png)
高中地理(太阳直射点、影子方向、昼夜长短)考点详解•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绕着地轴自转,自转的平面为“赤道面”;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公转的平面为“黄道面”。
两个平面存在着一个23°26′的夹角:黄赤交角,因此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23°26′N~23°26′S之间往复移动,移动的周期为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移动的规律如下: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再向南回到赤道。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极昼的范围先扩大后缩小;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再向北回到赤道,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极夜的范围先扩大后缩小。
图1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2、影子的方向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的视运动轨迹有关。
假设某地位于北半球,则影子的方向为:①春分-夏至-秋分:太阳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因此早上影子朝向西南,黄昏影子朝向东南;②秋分-冬至-春分:太阳东南日出、西南日落,因此早上影子朝向西北,黄昏影子朝向西南;③正午影子方向:与观察者的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有关,太阳直射点位于观察者以南,则正午影子位于正北;太阳直射点位于观察者以北,则正午影子位于正南;④南/北极点:北极点的影子永远朝向正南,南极点的影子永远朝向正北。
图2 影子的方向例题图3 例题答案:C、A精讲精析:(1)分析影子的方向。
①由于该地为北极点,因此该点的四周,全部为“南”,因此中国结的影子指向正南,拍摄者也位于正南;②如果此时为3月21日(春分),则全球昼夜平分,北极点处应该是一半夜晚、一半白天,而图中全部都为白天,因此不是春分或者秋分。
(2)分析南极点的气候特点。
①南、北半球的季节恰好相反,1月份为南极的夏季,但南极点的冰层很厚,夏季虽然有融化,但仍然比北极要厚很多;②3月1日~21日为南半球的夏半年,南极点及其附近的昼长>夜长;3月21日~31日为冬半年,南极点及其附近夜长>昼长,因此总体来看3月份昼长>夜长,而北极点及其附近地区恰好相反,因此累计昼长:南极点附近>北极点附近;③南极的海拔较高,因此气压较低;④假设南极北极海拔相同,则9月1日~23日为南半球冬半年,气温较低;24日~30日为夏半年,气温较高,因此总体来说气温较低的日子更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晨昏线、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夜长短)考点详解
•1、晨昏线
地球上白天与黑夜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
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顺着自转的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分界线,叫做晨线;由白天进入黑夜的分界线,叫做昏线。
根据晨昏线,可以判断时间、季节和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
①判断时间。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早上6:00,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晚上18:00;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00,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正午12:00;
②判断季节。
a)晨昏线与北极圈相交,且北极圈以北一直处于白天,则为夏至;若北极圈以北一直处于黑夜,则为冬至;b)晨昏线与北极点相交,则为春分或者秋分;
③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
a)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b)太阳直射点的纬度=90°-晨昏圈最北端的纬度,例如晨昏圈最北端为66°34′N(北极圈),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或23°26′S,然后根据北极点的极昼极夜情况,进一步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图1 晨线与昏线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地球绕着地轴自转,自转的平面为“赤道面”;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公转的平面为“黄道面”。
两个平面存在着一个23°26′的夹角:黄赤交角,因此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23°26′N~23°26′S之间往复移动,移动的周期为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移动的规律如下:
①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北移动到北回归线,再向南回到赤道。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极昼的范围先扩大后缩小;
②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开始,先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再向北回到赤道,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极夜的范围先扩大后缩小。
图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例题
图3 例题
答案:A
精讲精析:(1)分析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昏线,表示的是日落时间,日落时间不断前移,即日落时间越来越早;②昼长=(日落时间-12:00)×2,日落时间越来越早,即昼长越来越短。
(2)分析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有关,太阳直射点远离该地区,则该地区的昼长就会逐渐变短;②澳大利压位于南半球,5月时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即远离澳大利压,即昼长变短,因此选项A正确;③华盛顿位于北半球,1月时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即靠近华盛顿,即昼长变长;④南非好望角位于南半球,9月时太阳直射点正逐渐从赤道北部,移动到赤道南部,即靠近好望角,即昼长变长;⑤印度孟买位于北半球,孟买的纬度为19°N左右,4月时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但尚未到达19°N,因此正逐渐向孟买靠近,因此昼长变长。
总结
•昼夜长短
本节例题的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昼长的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
其中昼夜长短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关,主要有以下两个规律:
①太阳直射哪个半球,那个半球便昼长夜短,且越往极点,昼越长夜越短;
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那个方向的地点的昼长会变长、夜长会变短。
已知日出、日落时间,计算昼长的公式为:
①昼长=(12:00-日出)×2
②昼长=(日落-12:00)×2
图4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