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可行性

合集下载

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技术及应用

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技术及应用

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技术及应用引言近些年我国加强了节能减排方面的管理,循环流化床锅炉属于发电中最为重要的设备,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减排压力。

但是因为循环流化床锅炉自身较为特殊,所以实现超低排放技术路线也有所差异。

本文主要分析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技术路线,提出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超低排放的使用条件。

1 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技术路线分析1.1 炉内改造对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来说,其影响 NOx最主要的因素就是锅炉的床温以及氧化还原性能,随着锅炉床温的下降以及氧化还原性的增加,锅炉炉膛出口的NOx值会逐渐下降。

遵照此原理,可以利用优化给煤粒度,增加物料的平均粒度、降低底部密相区的悬浮浓度来提升快速床流动有效床料比例,可以确保炉膛内部燃烧热量的有效分配,防止底部出现超温的情况。

1.2 增设 SNCR 装置如果锅炉所用的煤种是烟煤,那么通过简单的炉内改造就无法实现 NOx的超低排放要求,此种情况下可以增设价格较低的 SNCR 烟气脱硝设备。

1.3 增设半干法脱硫设施对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来说,最主要的脱硫方式包括炉内钙法脱硫、炉外半干法脱硫以及炉外湿法脱硫等类型。

通过不同炉内钙法脱硫的 300 MW 循环流化床锅炉 SO2排放测试,得知其排放质量浓度比较低(仅为 200 mg/m3)。

如果想要实现SO2的超低排放就要确保脱硫效率控制在 98%上,只通过炉内钙法脱硫是无法实现的。

从目前来看,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低排放更多采用的是炉内钙法脱硫+炉外半干法脱硫、炉外湿法脱硫等方式。

1.4 增设超净电袋复合除尘设施从以往试验数据能够得知,采用超净电袋复合除尘设施之后烟尘排放质量浓度<10 mg/m3,绝大多数除尘器的运行阻力都在 900 Pa 下。

所以在符合超低排放属性的基础上,可以优先采取超净电袋复合除尘设施。

2 应用案例分析2.1 工程基本概况神华神东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上湾热电厂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建有2×150 MW 空冷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配置2×520 t/h 超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项目于 2008 年 4 月 2 日开工建设,2009 年 12 月建成并进入设备和系统调试阶段。

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可行性探析

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可行性探析

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可行性探析摘要:循环流化床锅炉在经过一系列改造后烟气排放可以达到符合国家出台的相关超低排放标准,且设备运行较为稳定。

操作人员应在后期的工作过程中不断摸索出设备运行的最佳参数,使得循环流化床锅炉可以处于最佳状态运行,且排放标准满足现有超低排放标准中的具体要求。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可行性。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低排放;改造1、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低排放意义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火力发电带来的环境污染的影响。

因此中国电力工业必须注重节能减排才能确保我国电力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国家环保部颁布的相关规范标准中要求,火力发电厂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浓度须小于100mg/m3。

对于折算硫分比较高的煤和挥发性较强的煤,则运用炉内脱硫和分级燃烧的工艺,但不少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还达不到上述的排放要求,所以进一步研究脱硫和降低污染物排放的技术十分重要。

2、超低排放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基础2.1煤的分析锅炉烟气中的SO2和NOx是由煤燃烧生成的,因此,设计超低排放循环流化床锅炉首先必须对设计煤种特性进行分析。

常规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时,锅炉制造厂需要用户提供设计煤种的化学元素分析结果和煤的粒径分布,其主要目的是进行锅炉热力计算、烟风阻力计算和结构布置等。

试烧过程中,测定不同燃烧工况下烟气中SO2和NOx的含量、灰的成灰磨耗特性、石灰石烧结特性和脱硫活性等。

将试烧试验结果作为循环流化床锅炉床温、还原气场及分离器优化设计的基础。

2.2NOx的生成烟气中NOx主要包括NO、NO2和N2O。

NOx的生成分为三种类型,即燃料型、温度型、快速温度型。

循环流化床燃烧属于低温燃烧技术,燃烧温度一般控制在800~900℃之间,因此,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中的NOx主要是燃料型,NO x中的N元素来自于煤,与空气中的N元素关系不大。

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中NOx主要成分是NO,占95%以上,另有少量的NO2和N2O。

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超低排放改造分析

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超低排放改造分析

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超低排放改造分析发布时间:2022-10-24T08:47:48.505Z 来源:《中国电业与能源》2022年12期作者:李德龙[导读] 现如今,我国是21世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随着能源价格不断上升,而煤炭价格呈现持续偏高状态,加上我国大力提倡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对煤炭资源利用率要求更高。

李德龙云南能投红河发电有限公司云南省开远市 661600摘要:现如今,我国是21世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随着能源价格不断上升,而煤炭价格呈现持续偏高状态,加上我国大力提倡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对煤炭资源利用率要求更高。

为此,在提升煤炭资源利用率方面,需注重技术工艺优化和改造,以减少污染物排放。

近年来,随着燃烧技术的不断更新,循环流化床锅炉属于新型燃烧技术,其脱硫剂、燃料通过多次循环后,产生脱硫反应、低温燃烧,锅炉内的湍流呈强烈运动状态,不仅能够提升脱硫效率,还具有良好负荷调节性能,促进灰渣的综合利用率。

现阶段,循环流化床技术得到广泛推广、更新,在低氮燃烧、锅炉内脱硫以及燃烧控制上,得到了优化改进。

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排放较低,探讨了烟气超低排放改造的相关工艺。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超低排放;改造引言随着国家关于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方案的持续推进,具备条件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排放也要达到“超低排放”指标要求,即SO2浓度≤35mg/m3,NOx浓度≤50mg/m3,粉尘浓度≤10mg/m3。

国内自2013年以来,300MW以上等级的循环流化床锅炉陆续进行了超低排放改造。

其中炉内石灰石脱硫+烟气循环流化床法脱硫+SNCR脱硝+COA辅助脱硝+超细布袋除尘器除尘工艺在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低排放中凸显一定优势。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脱硫反应塔内黏结挂壁,垮灰塌床,耗电率高于设计值,COA脱硝效果不佳,除尘器内部扬灰等故障及异常较为普遍。

有学者提出电耗高于设计值时,超低排放改造引风机选型可以采用BMCR工况代替TB工况的设想。

循环流化床烟气超低排放技术应用及进展

循环流化床烟气超低排放技术应用及进展

循环流化床烟气超低排放技术应用及进展循环流化床烟气超低排放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燃烧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烟气中的污染物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和悬浮颗粒物(PM)等大气污染物。

本文将介绍循环流化床烟气超低排放技术的应用以及在该领域的进展。

循环流化床是一种采用固体颗粒物作为热转移介质和燃料的燃烧技术。

循环流化床燃烧过程中,固体颗粒物在高速气流的作用下形成气固两相流态,使燃料彻底燃烧,并且具有良好的燃烧控制能力。

由于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具有高燃烧效率、低燃烧温度、可控排放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燃煤发电、钢铁冶炼、化工等领域。

循环流化床烟气超低排放技术主要包括了烟气脱硫、脱硝和除尘等措施。

烟气脱硫技术主要采用湿式和半干式脱硫工艺,通过喷浆吸收剂或干法吸附剂与烟气中的SO2进行反应,将其转化为硫酸盐或硫酸气体,从而达到脱硫的目的。

烟气脱硝技术主要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和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两种形式,通过在一定温度下将NH3或尿素导入烟气中,与其中的NOx反应生成氮气和水,从而降低烟气中的NOx含量。

循环流化床烟气超低排放技术还包括高效除尘技术,如电除尘和袋式除尘等,用于去除烟气中的固体颗粒物。

循环流化床烟气超低排放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特别是在煤电行业,许多燃煤发电厂都采用了循环流化床烟气超低排放技术,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超低排放标准。

山东某电厂采用循环流化床烟气超低排放技术,SO2排放浓度从300mg/m3降低到35mg/m3,NOx排放浓度从600mg/m3降低到50mg/m3,PM排放浓度从100mg/m3降低到10mg/m3,实现了烟气超低排放。

该技术还应用于钢铁冶炼、化工和建材等行业,在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循环流化床烟气超低排放技术的研发方面,国内外的科研机构和企业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目前,一些新型的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正在研发和应用中。

基于反应器内部结构的优化设计,改善固体颗粒物的循环和气固两相流动特性,提高燃烧效率和降低污染物排放。

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可行性分析

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可行性分析

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可行性分析着国家环保政策对锅炉烟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提高,研究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脱硝技术非常必要。

文中在系统分析循环流化床锅炉常见烟气脱硝技术的基础上,提出满足烟气超低排放标准的改造方案。

文中研究可供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借鉴。

标签: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前言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FhidizedBed,CFB)锅炉作为燃煤发电的主要设备之一,需努力提升SO2脱除效率以达到超低排放的要求。

CFB锅炉不同于常规煤粉锅炉的主要特点是其能够添加石灰石进行炉内脱硫,这一方式具有实施设备简单、成本低廉等优势。

但目前CFB锅炉的主要问题是脱硫效率不够高、石灰石利用率较低。

实际CFB锅炉中,Ca/S摩尔比达到2.0时脱硫效率约90%,这一般无法满足超低排放的要求。

目前CFB锅炉开始寻求采用尾部烟气脱硫的方式降低sO2排放浓度,这在当前CFB炉内脱硫效率不够高的现状下是可行的,但长远来看,仍然有必要寻找提高CFB锅内石灰石脱硫效率的方法,以充分发挥炉内脱硫的低成本优势。

1 提高CFB炉内脱硫效率的方法1.1 采用高活性石灰石石灰石活性是影响其脱硫效率的关键因素,不同类型的石灰石,由于其煅烧产物CaO的孔隙结构存在很大差异其硫化效果不同。

具有良好脱硫效果的石灰石,其煅烧产生的CaO具有较高的抗烧结能力,其孔隙呈开放状态,孔隙率大、比表面积适中、孔径分布合理,能够有效延缓CaSO。

引起的孔口堵塞,避免硫化反应过早结束。

因此,应用中应该注意对石灰石的筛选,采用热天平等设备对比不同石灰石的硫化反应效果,选择高活性石灰石。

1.2 优化石灰石粒径分布石灰石粒径是影响其脱硫效果的另一关键因素,太粗或太细的石灰石均不利于炉内脱硫。

目前许多CFB机组的石灰石制粉系统因疏于管理而运行异常,生产的石灰石粉粒径分布不合理,极大的影响了其脱硫效果。

因此运行中应定期测量石灰石粉的粒径分布,进行制粉系统优化试验,保证其运行在最优状态下。

循环流化床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实例分析

循环流化床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实例分析

循环流化床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实例分析发布时间:2021-10-20T08:54:51.792Z 来源:《中国电业》2021年16期作者:任品红[导读] 火力发电是我国的主要发电方式,火力发电的主要原料是煤炭任品红新疆圣雄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吐鲁番摘要:火力发电是我国的主要发电方式,火力发电的主要原料是煤炭,但是煤炭在进行燃烧的过程中会生产出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以及其他各种大气污染物,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存环境以及身体健康。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公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对火力发电厂的烟气处理要求也日趋严格,而超低排放改造既是国家政策的要求,也是是火电厂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火力发电、超低改造、脱硫、脱硝、循环流化床1、引言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7.2%,煤烟型污染仍是我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主要污染源。

火力发电厂在发电过程中,锅炉燃烧后的烟气需要经过除尘、脱硫、脱硝等工艺处理后方可达到国家规定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标准。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环保工作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形势和压力。

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推动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

2015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2020年之前对燃煤电厂全面实施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

?比《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中规定的燃煤锅炉重点地区特别排放限值分别下降75%、30%和50%,是燃煤发电机组清洁生产水平的新标杆。

新《环境保护法》实施后,对企业的污染治理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燃煤电厂,国家下发了相应的节能减排改造方案,在全国全面推行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推进煤炭清洁化利用、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缓解资源约束。

超低排放,是指火电厂燃煤锅炉在发电运行、末端治理等过程中,采用多种污染物高效协同脱除集成系统技术,使其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基本符合燃气机组排放限值,即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基准含氧量6%)分别不超过10 mg/m3、35 mg/m3、50 mg/m3。

循环流化床锅炉节能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循环流化床锅炉节能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 …第一章工程背景嘉周热电是国家节能投资公司一九九一年全国热电投标中标工程,是周村城区唯一集中供热热源点。

公司始建于一九九二年,一期工程建立规模为3×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和1×C12+1×B6汽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8MW,一九九四年六月投产。

随着工业热负荷的不断增长,一九九五年建成投运了一台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

为了满足城区居民冬季取暖的要求,于一九九七年将C12抽凝式汽轮机组改造为低真空运行循环水供热,在不增加主设备的情况下,增加取暖面积46万平方米,年利用余热25.1万GJ。

为缓解日益增长的用热供需矛盾,二000年建立了二期工程,建成投运了一台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和一台C12汽轮发电机组。

二00三年扩建了三期工程,规模为2×130T/h循环流化床锅炉和1×C25汽轮发电机组。

现在公司生产规模到达六炉四机,总装机容量为6.6万KW,锅炉总吨位505T/h。

年发电能力45000万kwh,年供热能力535万GJ。

我公司集发电、供热、循环水供暖为一体,锅炉以当地煤矿生产的劣质煤和煤矸石为主要燃料,自2002年开场一直是省经贸委认定为资源综合利用电厂。

我公司的投产运营后,替代了城区原有的锅炉250台〔600吨蒸汽〕,城区的热化系数已接近0.7,节能、环保效果明显。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和资源综合利用对周村区的经济开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改善周村城区的大气环境、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保效益和节能效益。

第二章工程建立的必要性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约占一次能源比例59%左右,而在我国的发电能源构造中燃煤发电站又占主导地位。

节约能源、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推动了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在我国的开展。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具有效率高、煤种适应性广、特别适合燃用低热值劣质煤、环保指标好、副产品可再利用、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等特点。

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低排放技术研究分析

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低排放技术研究分析

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低排放技术研究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燃煤锅炉,其具有烟气再循环、循环流化床燃烧等特点,能够有效降低NOx和SOx等污染物排放。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国家对大气污染治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低排放技术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章还将介绍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低排放技术的研究意义,包括对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以及推动我国燃煤锅炉行业向更加清洁、高效方向发展的重要意义。

还会阐述本研究的目的,即通过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低排放技术的研究分析,为减少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1.2 研究意义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一种常见的煤炭燃烧设备,具有高效能、低污染的特点。

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排放标准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对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的排放限制越来越严格。

研究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低排放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现超低排放可以有效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净化空气,改善环境质量。

提高燃烧效率和减少能源消耗,有利于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

研究超低排放技术还可以促进我国煤炭燃烧工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

本研究将重点关注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低排放技术的研究,旨在探讨其实现方式和优化途径,为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本研究,也能为其他类似燃煤设备的超低排放技术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低排放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探索如何在保证锅炉高效运行的前提下,实现更低的排放标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具体来说,我们旨在解决循环流化床锅炉存在的高排放、低效率等问题,寻找切实可行的技术途径和解决方案。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对比,我们希望找到有效的技术手段,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效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为工程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我们也希望通过本研究揭示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低排放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和技术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可行性
发表时间:2019-10-12T11:11:01.613Z 来源:《云南电业》2019年4期作者:赵亮
[导读] 近几年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化,使得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与此同时,国家也针对各个领域企业的排污、排烟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排放标准。

山西京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省朔州市 032700
摘要:近几年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化,使得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与此同时,国家也针对各个领域企业的排污、排烟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排放标准。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超低排放;改造;可行性
进入新时期后,环保理念与节能理念正在实现全方位的深入,尤其是针对化工领域而言。

锅炉循环流化床本身包含了复杂性较高的锅炉内在结构,其在运行时将会排放相对较高的烟尘和其他类型污染物。

在当前状况下,电力企业及其有关部门正在着手引进超低排放的模式用来全面改造现有的锅炉装置,进而将全面减排与节能的根本理念渗透在锅炉运行的整个流程中。

与传统运行模式相比,建立于超低排放前提下的全新运行模式体现为更高层次的环保实效性,针对此项节能举措有必要致力于全面推广。

一、超低排放改造具备的可行性
通常来讲,循环流化床锅炉将会排出相对较多的烟尘和其他污染物,对于人体健康增添了威胁性,同时也无益于保障最根本的环境洁净度。

通过运用超低排放改造的手段与措施,电力企业针对自身现有的流化床装置着手进行改造,从源头上杜绝较高污染带来的威胁性,确保其符合当前绿色化工的宗旨与目标。

实质上,传统模式的流化床系统存在较大可能将会排放过高的污染物,其中典型性的污染成分包含二氧化硫、烟尘与氮氧化物等。

因此在全面施行超低排放改造时,应当确保限制于每立方米40毫克以内的二氧化硫排出量、每立方米20毫克的烟尘总量以及每立方米180毫克以内的氮氧化物总量。

我厂设有330MW机组的大型循环流化床系统,具体在改造时,关键集中于布袋除尘、湿法脱硫以及尿素脱硝等措施。

与此同时,技术人员还能运用在线监测模式来随时测查锅炉排放量。

在某个时间段,锅炉排放如果超出了最大限度,那么对此就要着手进行适度的调控。

对于在线监测仪将其设计为粉尘监测装置,运用改造与升级的方式来优化其现有的监测精度。

二、脱硫部分改造
第一,石灰石注入点改造。

本次石灰石技术改造结合福斯特惠勒循环流化床锅炉固有特点、紧凑式旋风分离器及炉膛出口的高宽比、炉内喷钙脱硫技术进行石灰石注入点的改造工作,在实际改造过程中,应注重合理布置并选择炉膛喷射的具体位置。

一般情况下,炉膛石灰石注入点主要有以下4种位置:①给煤管给入,当石灰粉进入炉膛内部后,无法与烟气充分混合,致使给煤管给入普遍存在脱硫效果不佳的现象;②二次风中给入,由于二次风压较低且穿透力较差,使得运行工程中经常会出现石灰粉与烟气混合不充分的现象;③独立开口,在石灰粉进入炉膛后,混合扩散性较差,有改造时间长、破坏原有耐火材料的缺点;④返料器侧面中部人孔给入,有利于提高石灰石细粉利用率、缩短原有炉内喷钙固硫时间、提高石灰石在炉内与二氧化硫混合接触能力,该改造需要有合适的位置和温度,具有投料后反应时间长、效果滞后的缺点。

第二,锅炉密相区设置蒸汽喷枪改造,为了防止由断煤偏烧引起的二氧化硫超标排放的现象,相关工作人员应在锅炉密集区增设蒸汽喷枪,且每台循环流化床锅炉应配置3个蒸汽喷枪并将这3支蒸汽喷枪分别设置在锅炉密集区的左墙、右墙、后墙的中部,且每支蒸汽喷枪应满足出力为5t/h、蒸汽参数为P=1.15MP、T=315℃等基本条件,导致二氧化硫超标排放的主要原因为是循环流化床锅炉在正常运行过程中由于给煤机断煤是的锅炉内部的布风板煤炭无法均匀分布,从而导致锅炉密相区温度呈现出混乱状态。

因此,本次改造将通过在锅炉密相区上部设置蒸汽喷枪的方式来提高锅炉密相区的脱硫的稳定性,在断煤等锅炉非正常运行状态下,紧急投入蒸汽喷枪,控制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不会突升,避免硫化物排放超标。

因此,在改造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炉膛石灰石注入点的位置非常关键。

此外,在选择石灰石注入点温度区域时应以835℃~850℃为宜。

在本次改造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最终选择从分离器的中部人孔注入的方式,且通过将原有石灰石输送管线易磨损弯头全部更换为新型耐磨弯头的方式,提高石灰石输送管线的稳定性,同时降低循环流化床锅炉出现故障的概率。

三、脱硝部分改造
脱硝系统主要的工作原理为:氨水在运输到指定位置时通过氨水卸载泵注入将氨水注入到氨水储存罐,然后通过氨水输送泵将氨水输送到指定的计量混合系统。

与此同时,储存在稀释水储罐中的稀释水也会通过输送泵输送到计量混合系统,根据系统实时反馈出的具体情况,氨水与稀释水会在计量混合系统内进行充分混合,氨水在经过稀释后会进入喷射系统,并通过喷嘴与压缩空气进行混合,当稀释后的氨水完全雾化后将会借助喷嘴喷入锅炉炉膛内,而这时雾化的氨水会与烟气中的NOX发生化学反应,并在合适的温度下将有害气体还原成氮气和水。

我厂将在本次改造过程中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在锅炉正常运行状态下,检查炉膛及尾部受热面是否存在漏风现象,若是存在应及时将锅炉漏风得具体部位以及情况详细记录,并在检查结束后对出现漏风现象的部位进行全面补漏工作,以减轻锅炉漏风现象。

减少锅炉漏风有利于降低锅炉的排烟热损失,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锅炉燃烧热效率,减少锅炉的烟气量、降低反应区过剩空气系数、提高喷氨区的烟气温度,使得脱硝系统的脱硝效率可以达到相关设计值并起到有效抑制氨逃逸率的作用。

此外,在改造脱硝系统的过程中采取以下四种有效措施对脱硝烟系统进行优化:第一,控制合理的锅炉燃烧空气系数。

过剩空气系数越大,燃烧形成的氮氧化物会受到空气系数的影响,当过剩空气系数增加时燃烧形成的氮氧化物浓度也会随之增加,因此应在充分保证锅炉安全运行、不影响煤的燃尽、不影响脱硫系统运行前提下采用“低氧燃烧”的工艺技术,使得锅炉满负荷运行时可有效将省煤器入口的烟气含氧量控制在4.2%左右,使得脱硝前的浓度NOX低于设计值,则脱硝后的NOX浓度小于50mg/Nm3。

第二,控制二次风比例。

CFB的燃烧风比是影响NOX排放浓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锅炉燃烧中应重点关注CFB的燃烧风比,在锅炉启动过程的后期逐步提高二次风比例,控制脱硝前的NOX排放浓度。

第三,控制脱硝氨氮摩尔比。

选取合适的氨氮摩尔比以保证NOX脱除率和氨逃逸率符合重要技术指标,当氨氮摩尔比超过2时会增加氨逃逸率,严重影响到了脱硝效率。

因此在脱硝烟系统运行中应将氨氮摩尔比控制在1.5,最大时不超过2.0。

第四,
控制较低的氨水浓度。

通过降低氨水浓度的方式,可以有效保证氨水喷枪喷出的气态还原剂与烟气混合的均匀性,从而达到提高脱硝效率、降低氨逃逸率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循环流化床锅炉在改造以后,烟气排放可以达到符合国家出台的相关超低排放标准,且设备运行较为稳定。

操作人员应在后期的工作过程中不断摸索出设备运行的最佳参数,使得循环流化床锅炉可以处于最佳状态运行,且排放标准满足现有超低排放标准中的具体要求。

参考文献:
[1]辛胜伟,王虎.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发展及主要技术特性探讨[J].煤炭工程,2017,49(S1):99-103.
[2]李跃军.循环流化床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可行性分析[J].化工管理,2017(04):88-89.
[3]孟庆杭.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提效研究及应用[J].节能技术,2016,34(01):68-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