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耳穴治疗取穴
耳穴ppt课件

耳穴治疗在焦虑和抑郁中的应用
临床试验表明,耳穴治疗可以减轻焦虑和抑郁症 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对于轻度焦虑和 抑郁的患者效果更佳。
研究展望
深入研究耳穴治疗的机制
目前对耳穴治疗的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其 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孕妇、严重心脏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等 特殊人群不宜进行耳穴治疗。
治疗环境
治疗反应
保持治疗环境安静、舒适、温暖,避免风 吹和寒冷刺激。
治疗过程中,如出现不适感或明显疼痛, 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护理方法
日常护理
保持耳部皮肤清洁干燥 ,避免过度清洗和用力
搓揉。
饮食调理
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过 度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04
常见疾病的耳穴治疗
感冒的耳穴治疗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通过耳穴治疗可以缓解症状 ,促进康复。
感冒时,可以选择耳穴中的肺、咽喉等穴位进行按压刺激, 以缓解咳嗽、鼻塞等症状。同时,可以配合其他中医治疗方 法如拔罐、艾灸等,加强治疗效果。
失眠的耳穴治疗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通过耳穴治疗可以改善睡眠质量 ,缓解失眠症状。
耳针法是一种通过针刺耳部穴位刺激 相应经络,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 目的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疗效迅速 、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等优点,广泛 应用于临床。
耳穴按摩法
总结词
通过按摩耳部穴位刺激相应经络,达到治疗目的。
详细描述
耳穴按摩法是一种通过按摩耳部穴位刺激相应经络,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无创伤 、无痛苦、无副作用等优点,患者可以在家中自行操作。
中医耳穴全息分布

不同耳穴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主治病症,如神门穴主治失眠、心烦等神经系统疾病。
耳穴与全身的对应关系
01
耳穴与全身各部位存在对应关系 ,通过刺激相应耳穴可以调节相 应脏腑的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 目的。
02
这种对应关系不仅体现在生理功 能上,还与病理变化密切相关, 因此可以通过观察耳廓形态、颜 色等变化来诊断疾病。
05 耳穴全息治疗的实践与应 用
耳穴治疗的操作方法
01
02
03
04
耳穴定位
根据全息理论,确定耳穴的位 置,常用耳穴包括心、肺、胃
、神门等。
消毒
对耳部进行消毒,以防止感染 。
贴压法
将王不留行籽或磁珠等贴压物 贴在耳穴上,用手指按压贴压
物,刺激耳穴。
疗程安排
根据病情需要,制定合适的疗 程,一般以7天为一个疗程。
01
预防保健
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穴位,可以预防和改善多种疾病,如头痛、失眠、颈
椎病等,同时还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身体抵抗力。
02
诊断辅助
中医耳穴全息理论可以作为中医诊断的辅助手段,通过观察耳朵上穴位
的变化,可以判断相应脏腑的病理变化,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03
治疗方法
中医耳穴全息理论是一种自然疗法,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穴位来调节人体
耳穴治疗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适应症选择
耳穴治疗适用于多种疾病, 但并非所有疾病都适用, 需根据具体病情选择。
禁忌症
对于一些特定疾病或情况, 如严重器质性疾病、炎症 等,不宜进行耳穴治疗。
注意事项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 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避免过度刺激 或不良反应。
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民歌联唱百首精选(音画欣赏)点击右上角列表可以选择音乐欢迎朋友们光临坐客常见病耳穴疗法图解轻松学耳穴(图解) 张峻斌内容提要本书介绍常用耳穴的分布与功效,以及耳穴致病的处方和疗法,与如何有效地刺激耳穴以治疗各种疾病,如:头痛、牙痛、坐骨神经痛、过敏性鼻炎等。
请点击上面的图片浏览全书/ebook/read_11160732.html耳穴按摩养生保健法(一)简介耳穴按摩养生保健法(二)青龙入云、白虎下山耳穴按摩养生保健法(三)双凤展翅、猿猴摘果耳穴按摩养生保健法(四)神龟探海、二龙戏珠耳穴按摩养生保健法(五)黄蜂入洞、王子登山耳部望诊彩色图谱耳朵变化预示疾病发生----针灸专家李志刚访谈视频“拉拉扯扯”得健康――耳操简介——“圣手医师”杨奕的家庭保健处方学会贴耳豆,轻松治百病——“圣手医师”杨奕的家庭保健处方掉发多,白发生,肾精不足、肾气失固,按压4个耳穴补肾精、清血热。
胸闷、腹胀、痰多、浑身沉重,按压5个耳穴可化痰利湿爱发火、脾气坏,肝郁或气郁了,按压5个耳穴疏通全身气机,按胆经肝经五心烦热、眼干、便秘,阴虚了按压2个耳穴。
手脚冰凉、爱感冒、怕吃凉的,阳虚了按压4个耳穴血虚、消化不好、眼发干,按压5个耳穴补补血。
爱出汗、常乏力、气虚了,按压4个耳穴补补气。
介绍耳穴的按摩治病健身功能+ 简单易行的耳部按摩健身操(见效最快)“养肾补虚”耳朵按摩法(视频)+ 文稿耳朵上的健康密码耳穴保健按摩3个(视频)耳针疗法(视频)[珍藏演示版]:耳穴快速记忆法、定位法及各种操作方法针炙学视频:第二十二集耳穴诊断与治疗中医视频:耳穴保健按摩摩耳健肾健康指南:您知道耳朵可以护肾吗?国际标准化耳穴图(耳穴分布常呈区)绿色为内侧穴位异常耳穴的变化人体发生疾患时,常会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出现“阳性反应”点,除压痛外,外观可有变色、脱屑、变形、丘疹、结节、凹陷、水疱等变化。
但需细心察看,并与正常部位比较,方能发现。
最有临床诊断和治疗价值的是,异常穴位之皮肤电阻明显降低,这也是本站所讲授的耳针治疗技术的重点。
常见疾病的耳穴治疗

常见疾病的耳穴治疗:呼吸系统(普通感冒、咳嗽、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肺、大肠、咽喉、气管、支气管、肾上腺鼻炎:内鼻、外鼻、肺、肾上腺、额、风溪消化系统:呃逆:膈、胃、神门、相应病变脏腑(肺、脾、肝、肾)胃痛:胃、肝、脾、神门、交感、十二指肠腹痛:胃、小肠、大肠、肝、脾、交感、神门、皮质下胁痛:肝、胆、脾、胃、肾、神门、胸黄疸:肝、胆、脾、胃泄泻:大肠、胃、脾、肝、肾、交感痢疾:大肠、直肠下段、胃、脾、肾、腹便秘:大肠、直肠、交感、皮质下泌尿系统:遗尿:肾、膀胱、皮质下、尿道癃闭:肾、膀胱、肺、肝、脾、三焦、交感、神门、皮质下、腰骶椎阳痿:肾、肝、心、脾、外生殖器、神门、内分泌、皮质下遗精:内生殖器、肾、心、神门、内分泌、皮质下妇科:月经不调:皮质下、内生殖器、内分泌、肾、肝、脾痛经:内生殖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神门、肝、肾、腹经闭:内分泌、内生殖器、肝、肾、皮质下、神门崩漏:内生殖器、皮质下、内分泌、肾、肝、脾绝经前后诸症: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脾带下病:内生殖器、内分泌、膀胱、三焦、脾、肝、肾不孕症:内生殖器、皮质下、肾、肝、内分泌缺乳:胸、内分泌、交感、肝、肾乳腺增生:胸椎、内分泌、胃、心、神门、肝、脾儿科:小儿惊风:交感、神门、皮质下、心、肝、肾小儿脑性瘫痪:枕、皮质下、心、肾、肝、脾、神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心、肾、肝、皮质下、肾上腺、交感、枕头痛:枕、额、脑、神门、皮质下眩晕:皮质下、交感、神门、肝、肾、脾郁证:神门、心、交感、肝、脾心悸:交感、神门、心、脾、肝、胆、肾消渴:胰、胆、内分泌、肾、三焦、耳迷根、神门、心、肝、肺、屏尖、胃神经衰弱(失眠):神门、心、肾、皮质下、垂前穴、交感、神经衰弱区高血压:耳背沟、角窝上、神门、心、肝、肾肥胖症:脾、胃、口、大肠、内分泌、三焦更年期综合征: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神门、交感痤疮:面颊区、内分泌、肺、脾、交感、大肠黄褐斑:肺、肝、内分泌、内生殖器、肾上腺、面颊区小儿推拿感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咳痰、食欲不振、呕吐、有汗或无汗、便秘、小便色黄。
耳穴疗法

中医外治法之耳穴疗法的临床使用早在2000多年前,中医典籍《灵枢·口问篇》中就有记载:“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十二经通于耳”,可见耳是全身经络分布最密集的地方,十二经络、三百六十五络的别气都走形于耳,许多经脉注入于耳,耳和人体四肢百骸、五官九窍通过经络相互沟通,和人体的生理病理密切相连,通过刺激耳部相应穴位,可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
一、主要特点1、适应症广、疗效好耳穴疗法具有调节神经平衡、镇静止痛、脱敏止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强壮健肾等功能,所以它被广泛的使用于临床。
治疗的病症遍及内、外、妇、儿、神经、五官、内分泌等各科。
2、简便易行、花费低廉耳穴绝大多数是人体解剖学名称,并且耳穴的分布排列有一定规律,且耳穴疗法无需特殊设备,费用低廉。
3、副作用少耳穴疗法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治疗方法,它无刺伤内脏之虞,也无滞针等现象。
如若注意消毒并详细询问患者既往史,耳廓感染和晕针等副作用就可以预防或减少发生。
二、适应症1、各种疼痛性疾病1.1外伤性疼痛:如扭伤,挫伤、刺伤、切割伤、骨折,脱臼、落枕,烫伤等疼痛。
1.2手术后疼痛:如五官、脑外,胸,腹、四肢各种术后所产生的伤口痛,疤痕痛,患肢痛,麻醉后的腰痛、头痛等,常可用其来减少或代替杜冷丁、吗啡诸类止痛麻醉剂。
1.3神经性疼痛:如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坐骨神经痛。
1.4各类晚期疾病所致的疼痛。
2、各种炎症性疾病如急性结膜炎、疱疹性角膜炎、牙周炎、化脓性牙髓炎、中耳炎、咽喉炎、扁桃腺炎、腮腺炎、大叶性肺炎、气管炎、胸膜炎、胃炎、肠炎、阑尾炎、胆囊炎、盆腔炎、睾丸炎、副睾炎、各种脓疡、丹毒、风湿性关节炎、末梢神经炎等,耳针有消炎止痛之功效。
3、功能紊乱性疾病:如眩晕综合症、心律不齐、高血压、多汗症、肠功能紊乱、月经不调、遗尿、神经衰弱、癌症、性功能紊乱、腹肌痉挛、面肌痉挛等。
4、过敏性和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紫癜、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结肠炎、结节性红斑、风湿热、药热、血清病、荨麻疹等,耳穴疗法可以提高内源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含量,具有消炎脱敏、改善免疫功能等作用。
耳穴压豆法中医护理

耳穴压豆法中医护理
风溪
[部位]在耳轮结节 前方, 指区与腕区 之间, 即耳舟1区2 区交界处
[主治] 风证(皮肤 病、外感、眩晕等 。)
耳穴压豆法中医护理
交感
• [部位] 在对耳轮下脚末端 与耳轮内缘相交处
• [主治] 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引起的诸种病症(失眠、 多汗、内脏器官神经官能 症及性功能障碍等);内 脏绞痛症(心绞痛、肾绞 痛、胆绞痛等);无脉症、 脉管炎、肢端动脉痉挛 等。。
5.按临床经验选穴
如“神门”穴有较明显的止痛镇静作 用,“耳尖”穴对外感发热血压偏高 有较好的退热降压效果。
6.按脏腑辨证取穴:
如肝藏血,主筋耳穴压,豆法中开医护理窍于目,肝脉上
对疾病的耳穴治疗, 应根据不同病症的需要, 经全 面考虑后, 合理组合配穴, 先选定主穴, 然后再定配 穴。要提倡少而精, 一般以2~5个穴位为宜,主穴选 2~3个, 配穴1~2个。
耳穴压豆法中医护理
耳穴贴压疗法的操作规则:
二、准备 (1)护士自身准备: 衣、帽、鞋口罩穿戴整洁。
修剪指甲,洗手。 (2)用物准备: 治疗盘、敷料缸(内装药籽或菜
籽等),75﹪酒精、棉签、镊子、探棒、胶布、 弯盘、小剪刀等。 (3)患者准备: 缓解紧张情绪。
耳穴压豆法中医护理
耳穴贴压疗法的操作规则:
耳穴压豆法中医护理
神门
[部位] 在三角窝后1/ 3的上部
[主治] 神志病、痛症、 炎症、神经痛、高血压 、过敏性疾病及戒断综 合征。
(镇静安神要穴)
耳穴压豆法中医护理
肾上腺
[部位]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 主治: 不明原因引起的高热、
低热,风湿性关节炎,腮腺 炎,咳嗽,哮喘;过敏性皮 肤病;高血压、无脉症、昏 厥、脉管炎 。 “三抗一退”作用,即抗过敏 、 抗风湿、抗感染、退热
耳穴疗法

耳穴疗法概念:耳穴是全身各部组织、器官和内脏依靠经络在耳郭上的特定反应点(区)。
它能反映机体各部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所以,可利用耳穴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
一、耳郭解剖标志耳轮、耳轮脚、耳轮结节、耳轮尾、对耳轮(对耳轮体、对耳轮下脚和上脚)、耳屏、对耳屏、屏上切迹、屏间切迹、屏轮切迹、耳舟、三角窝、耳甲(耳甲艇、耳甲腔)、外耳门、耳垂、耳背沟。
二、耳穴分布规律耳穴在耳郭的分布规律犹如子宫内的胎儿倒置位:耳垂→头面部,对耳屏→头、脑、神经中枢,屏轮切迹→脑干,耳屏→鼻、鼻咽部、咽喉,屏上切迹→外耳,对耳轮体→躯干、运动系统,对耳轮下脚→臀部、坐骨神经,对耳轮上脚→膝部、小腿,耳舟→上肢,三角窝→盆腔、内生殖器,耳轮脚→膈肌,耳轮脚周围→消化道,耳甲艇→腹腔,耳甲腔→胸腔,屏间切迹→内分泌。
三、耳穴命名原则㈠、解剖名称:如眼、肺、小肠、xx、膝、乳腺等。
㈡、神经系统:脑、脑干、丘脑、额、颞、顶、枕、交感、迷走神经(耳中穴)、坐骨神经、皮质下区、神门、兴奋等。
㈢、内分泌系统:脑垂体、内分泌、甲状腺、肾上腺、卵巢、促性腺激素、睾丸、胰腺等。
㈣、五脏六腑:心、肺、肝、脾、肾、胃、小肠、大肠、胆、膀胱、三焦等。
㈤、临床经验:耳鸣沟、平喘、饥点、快活穴、冠心沟、腹水区、过敏区、肿瘤特异区等。
㈥、其他:如耳中、屏尖、肝阳、轮1~6等。
四、耳穴定位常用耳穴:耳郭前面160余个,背面36个。
根据耳穴分布规律和耳穴图,都能找到。
为方便起见,再补充以下内容:㈠、耳垂xx划分法:自屏间切迹软骨下缘至耳垂下缘划三条等距离水平线,再将第一条水平线分成三等分,从各等分交点向下作两条垂线,由上而下、由内向外把耳垂分成1、2、3、4、5、6、7、8、9等九个区。
㈡、轮1~轮6定位法:自耳轮结节下缘至耳垂下缘中点划为五等分,自上而下为轮1、轮2、轮3、轮4、轮5、轮6。
五、耳穴功能耳穴既可帮助定位诊断,又能治疗甚至预防病症。
但每个耳穴功能复杂,牵涉西医、中医知识和临床经验。
耳穴的功效主治及注意事项

耳穴的功效主治及注意事项耳穴在临床中对治疗失眠、多梦、晕车、耳聋、耳鸣、近视、远视、红眼症、肥胖症、戒断综合征和各种疼痛性疾病等有一定疗效,但是耳穴的功效并不像媒体所报道的那样无所不能,包治百病。
临床上有的患者使用耳穴效果显著,有的患者使用耳穴效果不明显,甚至无效,即使是同样的一个人,使用耳穴治疗时左右两侧耳穴经常出现不一样的感觉,这也反映了中医的辨证论治思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耳穴在耳朵上犹如一个倒置的胎儿,包括从头到脚的穴位,不同的疾病在其相应的部位一般有反应点,这些反应点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
医学被人们冠以严谨和神圣,耳穴的研究和使用在不断的进步,如果说人们对医学苛求一点不为过,其实不仅仅是医学,人们对其他行业也有所苛求。
很多人严以待人,宽以待己,一味的要求对方付出,有没有想过自己做的事情值得让他人付出?现在有部分患者说自己找不到好大夫,人们在寻求好大夫好医生的同时是否思考过自己是否是个好病人好患者?即使在使用耳穴的时候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反应点,如果找不到好大夫那就需要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言行,这也是一种反应。
人体内脏或躯体的部位在发生病变时,往往会在耳穴的相应区域有体,现耳穴的病理反应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变形如隆起、凹陷、结节、皱褶等,变色如点片状红晕、充血、白色、暗红色、中间白周围红晕,血管改变如充盈、鼓胀、扭曲、网状、环状等,皮肤出现脱屑、丘疹等,还有部分穴位处有明显压痛等,不同的反应代表着不同的病理变化。
大多数的实证患者如食积、疖肿、过敏和大便秘结等易出现耳部肿胀,相应的耳穴大多出现增厚红肿,表面皮肤温度增高等反应。
再如颈椎病患者的颈或颈椎耳穴处可出现变形、扭曲、变色、疼痛等帮助诊断,同时在反应点处进行刺激也可以治疗疾病。
除了耳穴上标明有具体准确名称的穴位之外,还有一些阳性反应点称为阿是穴。
不仅仅是耳穴,还有头面部、手部、足部、眼部和脊柱部等处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表现。
耳穴的刺激方法可用毫针、铍针、压籽、电针、埋针、磁疗、温灸、放血(大部分病人针刺到血管有出血,但是也有部分病患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即使刺到血管也无出血)、推拿按摩等,毫针使用针灸针快速和留针治疗,耳穴压籽法出现疗效的主要作用是穴位,古人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发现王不留行最适宜用于耳穴埋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穴:大肠、三焦、脾、腹、消化系统皮质下。
配穴:肺、乙状结肠。
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
三焦:外耳道孔后下方与对耳屏内侧下1/2连线中点。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腹穴:腰、骶椎内侧中点近耳腔缘消化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部区域中点,即卵巢、丘脑、腮腺连线成等边三角形中点乙状结肠:左耳大肠、小肠两穴之间。
肺:心区的下方,下方为同侧肺,临床上多取下肺。
腹泻取穴主穴:直肠、大肠、神门、脾、交感、消化系统皮质下配穴:炎症或慢性疾病引起的腹泻:内分泌、肾上腺脾肾阳虚型:肾;肠胃不和型:小肠、胃直肠:耳轮起始部,接近屏上切迹,与大肠穴同水平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
神门:盆腔与降压点连线中、下1/3交界处。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消化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部区域中点,即卵巢、丘脑、腮腺连线成等边三角形中点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肾上腺:耳屏外侧下1/2隆起面中点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0.5cm.小肠:耳轮脚上方的中1/3处。
胃:耳轮脚消失处周围。
肾:对耳轮上、下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
高血压取穴主穴:降压点、心、额、心血管皮质下、神经系统皮质下、肝、交感。
配穴:头晕:枕、晕区;肝肾阴虚:肾心:耳甲腔中心凹陷处。
降压点:三角窝内的外上角额: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下缘中点心血管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与神经系统皮质下,消化系统皮质下连成等边三角形顶点。
神经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下缘中点(卵巢与丘脑连线中点)肝:耳甲艇的后下方。
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颞与脑干中点)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晕区:脑垂体与枕连线取中点,此点与脑干,脑垂体连线区域即为晕区。
主穴:三焦、相应部位(面颊区、眼、口)、脑干、神经系统皮质下、内分泌、肾上腺。
配穴:脾、肝。
三焦:外耳道孔后下方与对耳屏内侧下1/2连线中点。
面颊区:3、5、6区交界,包括上颚眼:5区中点口:外耳道口上方外侧缘与耳轮脚起始处连线中点。
脑干:轮屏切迹处,对耳轮与对耳屏交界处。
神经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下缘中点(卵巢与丘脑连线中点)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0.5cm肾上腺:耳屏外侧下1/2隆起面中点肝:耳甲艇的后下方。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脑血管意外取穴主穴:脑、脑干、心血管皮质下、神经系统皮质下、心、耳大神经点、枕小神经点。
配穴:三焦、脾、肝脑干:轮屏切迹处,对耳轮与对耳屏交界处脑:对耳屏内侧面后上方,即脑干、腮腺、丘脑连成等边三角形区域中点心血管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与神经系统皮质下,消化系统皮质下连成等边三角形顶点神经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下缘中点(卵巢与丘脑连线中点)心:耳甲腔中心凹陷处。
耳大神经点(耳舟):与锁骨、颈椎区起始线连成等边三角形的下方锁骨:平轮屏切迹处耳舟部,(平心穴,脑干、颈椎区起始线处)枕小神经点:耳轮结节起始部内侧缘。
三焦:外耳道孔后下方与对耳屏内侧下1/2连线中点。
肝:耳甲艇的后下方。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颈椎病取穴主穴:颈后三角(耳背颈椎6、7、颈椎3、4、耳背耳大神经点组成)、肩三角(颈椎3、4、锁骨、耳大神经点组成)配穴:肝、肾、内分泌;眩晕:晕区、枕;手指麻木:指、肩等相应部位颈椎3、4:在与颈椎下1/3相对应的耳背部颈椎6、7:在与颈椎上1/3相对应的耳背部耳大神经点(耳舟):与锁骨、颈椎区起始线连成等边三角形的下方锁骨:平轮屏切迹处耳舟部,(平心穴,脑干、颈椎区起始线处)颈椎区:对耳轮下1/5肝:耳甲艇的后下方。
肾:对耳轮上、下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
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0.5cm.晕区:脑垂体与枕连线取中点,此点与脑干、脑垂体连线区域即为晕区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颞与脑干中点)指:耳舟上方顶端肩:第四等份上方中点(将指与锁骨之间的耳周部分为五等分)糖尿病取穴主穴:糖尿病点、胰、胆、耳中、内分泌、丘脑、脑垂体、三焦、消化系统皮质下。
配穴:口渴(渴点);易饿(饥点);多尿(膀胱、尿道);皮肤瘙痒(过敏区);四肢麻木:枕小神经点、耳大神经点、相应部位。
胆囊:在右耳肝、肾两穴之间。
胰:在左耳肝、肾两穴之间。
糖尿病点:胰与十二指肠穴之间。
耳中:耳轮脚中点的下缘,又称迷走神经刺激点。
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0.5cm.丘脑:对耳屏内侧下缘中点脑垂体:对耳屏外上方上缘中点(腮腺与脑干中点)三焦:外耳道孔后下方与对耳屏内侧下1/2连线中点。
消化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部区域中点,即卵巢、丘脑、腮腺连线成等边三角形中点。
渴点:外鼻与屏尖连线中点饥点:外鼻与肾上腺连线中点尿道:与对耳轮下脚下缘同水平的耳轮处膀胱:肾、前列腺连线的中前1/3交界处过敏区:也称风溪穴,指与腕连线区域耳大神经点(耳舟):与锁骨、颈椎区起始线连成等边三角形的下方锁骨:平轮屏切迹处耳舟部,(平心穴,脑干、颈椎区起始线处)枕小神经点:耳轮结节起始部内侧缘。
呃逆取穴主穴:膈、胃、贲门、神门、交感、神经系统皮质下、肝。
膈:与外耳道孔垂直向上方的耳轮脚起始部中点。
胃:耳轮脚消失处周围。
贲门:耳轮脚下方外1/3处。
神门:盆腔与降压点连线中、下1/3交界处。
神经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下缘中点(卵巢与丘脑连线中点)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肝:耳甲艇的后下方。
带状疱疹取穴主穴:过敏区、相应部位、胆、肺、肝、内分泌、肾上腺配穴:疼痛取神门、枕过敏区:也称风溪穴,指与腕连线区域胆囊:在右耳肝、肾两穴之间。
肝:耳甲艇的后下方。
肺:心区的下方,下方为同侧肺,临床上多取下肺。
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0.5cm.肾上腺:耳屏外侧面下1/2隆起平面的中点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颞与脑干中点)神门:盆腔与降压点连线中、下1/3交界处。
忧郁、焦虑、神经紧张取穴主穴:身心穴、快活穴、神经系统皮质下、神门、枕配穴:神经衰弱区、神经衰弱点、肝、心身心穴:7区中点快活穴:在与身心穴相对应的耳背部神经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下缘中点(卵巢与丘脑连线中点)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颞与脑干中点)神门:盆腔与降压点连线中、下1/3交界处。
神经衰弱区:枕、顶两穴之间与颈椎连线区域神经衰弱点:4区中点(同垂前)肝:耳甲艇的后下方。
心:耳甲腔中心凹陷处。
头痛取穴主穴:神门、后头痛(枕)、前头痛(额)、偏头痛(颞)、头顶痛(顶)、神经系统皮质下配穴:前头痛、偏头痛、头项痛:外交感后头痛:枕小神经点。
全头痛:外交感、枕小神经点。
神门:盆腔与降压点连线中、下1/3交界处额: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下缘中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颞与脑干中点)顶:枕穴直下0.15cm颞:也称太阳穴,对耳屏外侧下缘中点。
(听力中枢双向调节)神经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下缘中点(卵巢与丘脑连线中点)外交感:与交感、外生殖器同水平的耳轮与头面部相交处。
枕小神经点:耳轮结节起始部内侧缘。
头晕取穴主穴:晕区、肝、枕、外交感。
配穴:内耳眩晕症:内耳、贲门、脾;贫血:脾、三焦;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头晕:交感、神经系统皮质下;脑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头晕:脑、心血管系统皮质下。
晕区:脑垂体与枕连线取中点,此点与脑干,脑垂体连线区域即为晕区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颞与脑干中点)外交感:与交感、外生殖器同水平的耳轮与头面部相交处。
肝:耳甲艇的后下方。
内耳:6区中点(对听力双向调节)贲门:耳轮脚下方外1/3处。
神经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下缘中点(卵巢与丘脑连线中点)心血管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与神经系统皮质下、消化系统皮质下连成等边三角形顶点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脑:对耳屏内侧面后上方,即脑干、腮腺、丘脑连成等边三角形区域中点支气管炎取穴主穴:气管、支气管、平喘、神门、肺、配穴:枕、内分泌、脾、大肠。
肺:心区的下方,下方为同侧肺,临床上多取下肺气管:外耳道口与心穴之间支气管:气管与下肺连线的中点。
平喘:腮腺穴向外下0.2cm处神门:盆腔与降压点连线中、下1/3交界处。
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颞与脑干中点)大肠:耳轮脚上方的内1/3处。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止喘取穴主穴:支气管、交感、肾上腺配穴:平喘、过敏区、内分泌、胸肺心病引起喘症:心、肺、脾、心血管皮质下支气管:气管与下肺连线的中点。
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平喘:腮腺穴向外下0.2cm处肾上腺:耳屏外侧面下1/2隆起平面的中点平喘:腮腺穴向外下0.2cm处过敏区:也称风溪穴,指与腕连线区域内分泌: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0.5cm胸穴:胸椎内侧中点近耳腔处,与屏上切迹相平行心:耳甲腔中心凹陷处。
肺:心区的下方,下方为同侧肺,临床上多取下肺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心血管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与神经系统皮质下、消化系统皮质下连成等边三角形顶点心动过速取穴主穴:心、小肠、胸、心血管系统皮质下、降率穴。
配穴:神门、枕。
心:耳甲腔中心凹陷处。
小肠:耳轮脚上方的中1/3处。
心血管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与神经系统皮质下、消化系统皮质下连成等边三角形顶点降率点:渴点与外耳连线中点神门:盆腔与降压点连线中、下1/3交界处。
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颞与脑干中点)胸穴:胸椎内侧中点近耳腔处,与屏上切迹相平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取穴主穴:心、交感、脑垂体、神经系统皮质下、额、枕、肾、相应部位。
配穴:依症状配穴。
心:耳甲腔中心凹陷处。
交感:对耳轮下脚内侧1/3处,对耳轮下脚内上缘神经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下缘中点(卵巢与丘脑连线中点)额:对耳屏外侧面前下方下缘中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颞与脑干中点)肾:对耳轮上、下分叉处直下方的耳甲艇处。
脑垂体:对耳屏外上方上缘中点,即对耳屏尖与轮屏切迹之间神经衰弱取穴主穴:神门、心、神经系统皮质下、枕、神经衰弱区、神经衰弱点。
配穴:心脾不足型(脾);肝郁气滞型(肝);心虚胆怯型(胆);心肾不交型(肾);胃失和降型(胃)。
多梦:耳背多梦区。
早醒:神经衰弱点与睡眠深沉穴对贴。
神门:盆腔与降压点连线中、下1/3交界处。
心:耳甲腔中心凹陷处。
神经系统皮质下:对耳屏内侧前下方下缘中点(卵巢与丘脑连线中点)枕:对耳屏外侧面外上方下缘中点(颞与脑干中点)神经衰弱区:枕、顶两穴之间与颈椎连线区域神经衰弱点:4区中点(同垂前)肝:耳甲艇的后下方。
脾:耳甲腔外上方,在耳轮脚消失处于轮屏切迹连线中点。
胆囊:在右耳肝、肾两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