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住房贷款政策的发展演变

合集下载

2024年个人住房贷款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个人住房贷款市场发展现状

个人住房贷款市场发展现状1. 市场规模的增长个人住房贷款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几十年里得到了快速发展。

住房贷款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对于买房的需求不断增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购房需求持续攀升。

此外,国家对于住房市场的扶持政策也在促进住房贷款市场的发展。

在市场规模增长的同时,住房贷款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进入这一市场,推出了各种各样的住房贷款产品,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这种竞争优势消费者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并且有利于推动整个市场向着更加健康和成熟的方向发展。

2. 利率政策的影响个人住房贷款市场的发展与国家的利率政策息息相关。

利率是决定个人住房贷款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国家对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进行了多次调整,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宏观经济的变化。

利率的变动对于住房贷款市场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当利率下降时,贷款成本减少,借款人的还款压力相应减轻,借款需求增加,市场活跃度提高。

相反,当利率上升时,贷款成本增加,借款人的还款压力增大,借款需求减少,市场活跃度下降。

3. 创新产品的出现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推出创新的住房贷款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比如,一些金融科技公司推出了“分期贷款”产品,让购房者可以灵活选择还款期限和还款金额,提高了购房的灵活性。

此外,一些机构还推出了“租购同权”等产品,为购房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创新产品的出现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也推动了整个市场的发展。

新产品的引入能够吸引更多的潜在购房者,同时也提高了市场的活跃度和竞争力。

4. 风险管控的重要性个人住房贷款市场的发展必须与风险管控相结合。

金融机构应该合理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采取措施防范违约风险。

此外,应加强风险管理和监管,确保市场的健康发展。

个人住房贷款市场的发展现状需要不断关注和研究,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发展历程

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发展历程
建 立社 会 主 义市 场 经 济 体 制若 干 问题
的决 定》 在 两 个 决 定 的指 导 下 中国 人 。
民银 行 先 后 颁 布 了 《 策 性 住 房 信 贷 政
各大商业银行的个人房贷业务竞争十分激烈
业 务 管理 暂行 规定》 《 业 银 行 自营 、 商 住 房 贷 款 管 理 暂 行 办 法》 和 《 人 住 个
房 担 保 贷 款 管理 试 行 办 法》 ・ 几 个 办 。这 法 的 出 台 ,标 志 着 商 业 银行 个 人 住 房 贷 款 业 务 的产 生 。 但 个 人 住 房 贷 款 业
务 作 为全 新 的 信 贷 业务 ,和 传 统 的信 贷 业 务 相 比具 有 自身 特 有 的 特 点和 要
将 按 法 定利 率 减 档 执 行 的 个人 住 房 贷 款 利率 进 一 步 下调 1 % 。从 以上 文件 O
要 求 可 见 ,人 民银 行 从优 惠利 率 、贷 款 额 度 和 贷 款 期 限 等 方 面 对 个 人住 房
招商: 纪 龙 石 圈 设 , 作 式: 营 投 估算8 0 元 联系 : 德 电 05 " 24 侏罗 恐 化 博物 建 项目 合 方 台 。 资 0 万 。 人 钟 寨 话: 8 - 2 2 0 3442
19 9 8年 一2 0 0 0年 ,在 国 家 深 化城 镇 住 房 制 度 改 革 的 形 势 下 ,人 民银 行 积 极调 整 信 贷 政 策 ,促 进 个 人 住 房 贷 款 业 务 发 展 ,先 后 下 发 了 《 于 加 关
大住 房 信 贷 投 入 支 持 住 房 建 设 与 消 费 的 通 知》 《 于 改 进 金 融 服 务 、支 、 关 持 国 民经 济 发 展 的指 导 意 见》 以及 《 人 住 房 贷 款 管 理 办 法》 等 文 件 ,在 个 《 人住 房 贷 款 管 理 办 法》 中 规 定 商 业 银 行 自营 性 个 人 住 房 贷 款 利 率 按 照 个

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发展历程

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发展历程

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发展历程作者:周刚吴洁微来源:《西部论丛》2006年第06期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初步发展阶段(1995年—1998年)1994年,根据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1995年,十四届五中全会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在两个决定的指导下中国人民银行先后颁布了《政策性住房信贷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商业银行自营住房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个人住房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

这几个办法的出台,标志着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产生。

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作为全新的信贷业务,和传统的信贷业务相比具有自身特有的特点和要求,从1995年到1997年这段时期内发展较为缓慢,截至1997年末,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不足200亿元。

1998年7月,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明确规定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停止住房的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货币化;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发展住房金融,培育和规范住房交易市场。

这个通知精神的贯彻落实,极大地促进了居民购房和对住房信贷的需求。

商业银行也积极调整信贷结构,逐步将个人住房贷款确立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完善相关制度办法,为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促进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快速发展阶段(1998年—2000年)1998年-2000年,在国家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形势下,人民银行积极调整信贷政策,促进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发展,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大住房信贷投入支持住房建设与消费的通知》、《关于改进金融服务、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等文件,在《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中规定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按照法定贷款利率减档执行;1999年,人行下发《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将个人住房贷款额度从原来的房价款的70%调整为80%,同年9月,人行下发《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期限和利率的通知》,调整个人住房贷款的期限和利率,将个人住房贷款最长期限从20年延长到30年,将按法定利率减档执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调10%。

中国历年房贷利率调整表

中国历年房贷利率调整表

中国历年房贷利率调整表
摘要:
1.介绍中国历年房贷利率调整表
2.概述历年房贷利率的变化趋势
3.分析影响房贷利率变化的因素
4.展望未来房贷利率的走势
正文:
中国历年房贷利率调整表是中国银行房贷利率的历史数据汇总,它反映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情况和金融政策的调整。

从表中可以看出,自1998 年以来,中国的房贷利率经历了多次调整,其中既有上升趋势,也有下降趋势。

首先,从上升趋势来看,2007 年至2008 年,房贷利率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这是由于当时中国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压力增大,政府为了遏制通胀,采取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2010 年至2011 年,房贷利率再次上升,这是因为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渐显现,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政府为了稳定经济增长,再次采取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其次,从下降趋势来看,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刺激经济政策,其中包括降低房贷利率,以刺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2015 年至2016 年,房贷利率再次下降,这是由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放缓,政府为了稳定经济增长,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

影响房贷利率变化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经济增长情况、通货膨胀压力、货币政策、房地产市场状况等。

经济增长情况和通货膨胀压力是决定货币
政策的主要因素,而货币政策和房地产市场状况则直接影响房贷利率的变化。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深化,房贷利率的变化将会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政府可能会继续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稳定经济增长。

因此,未来房贷利率可能会继续保持下降趋势。

房贷基准利率变化历史

房贷基准利率变化历史

房贷基准利率变化历史
1. 房贷基准利率的演变
房贷基准利率是居民购买自住房屋及其他用途房屋的参考值,它
也是金融机构向贷款人收取利息的基准。

房贷基准利率也有一定的调
整周期,通过调整居民购房贷款利率,旨在稳定房地产市场及各种相
关金融领域的稳定。

首先要介绍的就是房贷基准利率的演变。

房贷基准利率始于1996年,当时它的比率是6.56%。

从此之后,至今已经26年,经过历史的
洗礼,房贷基准利率也有了较大的变化。

1996年6月,央行正式启动房地产贷款利率改革,从此,中国的
房贷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房贷基准利率也有了明显变化。

2019年5月,房贷基准利率上限下限变更,新增利率调整范围为7.53%-7.19%,新增利率调整范围最高比率较1996年上调了1.97%。

而今,房贷基准利率再次下降至6.90%。

在今年的基准利率下调过程中,银行贷款利率也跟着出现8.5折以下折扣,进入宽松利率环境,将有助于降低居民房贷款利息。

房贷基准利率的演变历经了26年,从1996年的6.56%到2019年
最新设定的6.9%,房贷基准利率经历了各个高低期,创造了社会经济
发展历史和金融市场变化历史。

房贷基准利率这一准则发挥着重要作
用,也会影响房地产市场及各领域的发展,对于一些居民开展购房的情况,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历年房贷利率调整汇总

历年房贷利率调整汇总

历年房贷利率调整汇总一、1998年(1998年5月9日,《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起。

)1998年5月9日《办法》出台,应在3月25日至7月1日之间,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年利率%)信贷1 年期以下(含1 年),7.02;期限为 1 至3年(含 3 年),7.92;期限为 3 年至 5 年(含5 年),9.00;期限为 5 年至10 年(含10 年),9.72;期限为10 年以上,最高不超过10.21。

公积金贷款期限为1年至3年(含3年),4.68;期限为 3 年至 5 年(含 5 年),5.04;期限为 5 年至10 年(含10 年),5.22;期限为10年至15年(含15年),5.76;期限为15年至20年(含20年),6.3。

1998年7月1日至12月7日,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年利率%)信贷1 年期以下(含1 年),6.57;期限为 1 至3年(含 3 年),6.93;期限为 3 年至 5 年(含5 年),7.11;期限为 5 年至10 年(含10 年),7.65;期限为10 年以上,最高不超过8.03。

公积金贷款期限为1年至3年(含3年),4.59;期限为 3 年至 5 年(含 5 年),4.95;期限为 5 年至10 年(含10 年),5.13;期限为10年至15年(含15年),5.67;期限为15年至20年(含20年),6.21。

1998年12月7日起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年利率%)信贷1 年期以下(含1 年),6.12;期限为 1 至3年(含 3 年),6.39;期限为 3 年至 5 年(含5 年),6.66;期限为 5 年至10 年(含10 年),7.20;期限为10 年以上,最高不超过7.56。

公积金贷款期限为1年至3年(含3年),4.59;期限为 3 年至 5 年(含 5 年),4.95; 期限为 5 年至 10 年(含 10 年),5.13; 期限为 10年至 15年(含 15年),5.67; 期限为 15年至 20年(含 20年),6.21。

房贷利率历史

房贷利率历史

房贷利率历史房贷利率是指购买房屋时借款所需要支付的利息费用,在房屋贷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经济发展和政策调整,房贷利率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演变,反映了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房贷利率的变化过程和影响因素。

一、20世纪初房贷利率在20世纪初期,我国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房地产市场相对不发达,因此房贷利率较低。

当时主要以政府机构为主导,银行贷款利率相对较低,普通百姓购买房屋的资金需求相对较少。

二、20世纪80-90年代房贷利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房地产市场逐渐兴起,人们对购房需求逐渐增加。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改革,银行贷款制度逐步完善,房贷利率也有所上升。

不过,由于市场竞争不充分,许多城市的房贷利率依然较低。

三、21世纪初至今房贷利率进入21世纪后,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愈发庞大。

银行各种房贷产品层出不穷,利率也开始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根据国家政策调控和市场供需情况,房贷利率有所波动,但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

四、房贷利率的影响因素1. 国家政策: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房贷利率有直接影响。

比如国家加大货币政策力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通常会导致房贷利率上升;反之,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举措则会带动房贷利率下降。

2. 银行资金成本:银行的资金来源和成本也是影响房贷利率的重要因素。

如果银行融资成本升高,银行为保持盈利水平可能会调高房贷利率;反之,融资成本降低则有可能导致房贷利率下降。

3. 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直接影响着购房者对资金的需求。

当市场供大于求时,房贷利率可能下降以吸引购房者;而当市场供不应求时,房贷利率会相应上升。

五、未来房贷利率展望随着我国金融市场逐步向市场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房贷利率将更加趋于透明化和多元化。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未来房贷利率将更多地受市场供需关系和国家政策调控的影响,更加贴近实际需求。

中国房地产政策的变化过程

中国房地产政策的变化过程

中国房地产政策的变化过程中国的房地产政策在近年来经历了多次变化。

以下是中国房地产政策的主要变化过程:1. 1998年:中国实施“两限房地产政策”,即限制购房家庭的数量和购房面积。

此政策旨在控制房价上涨和防止投机炒房。

2. 2003年:中国政府开始推行“楼市调控政策”,包括增加土地供应、提高购房首付款比例、限制购房人数等措施,以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3. 2007年:中国政府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意见》,要求严格限制垄断和扩大供应,进一步加大土地供应,防止房价过快上涨。

4. 2008年:中国政府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推出了“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意见”,以刺激国内消费和经济增长。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减少购房限制、降低贷款利率等。

5. 2010年:中国政府开始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即对不同城市和地区的楼市实行不同的信贷政策,以适应各地的需求和情况。

6. 2013年:中国政府发布《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多部门通知》,再次加大了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

政府要求各地加强土地供应管理、加大非居民用地供应、限制住房投资等。

7. 2016年:中国政府于10月1日起实施了新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放宽了住宅限购政策,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

8. 2017年:中国政府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健全房地产市场调控机制的意见》,提出“房住不炒”、“租购并举”的原则,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和调控。

总的来说,中国的房地产政策调控主要集中在土地供应、购房限制和贷款政策等方面。

政府希望通过限制投机炒房和过快上涨的房价,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追溯细数个人住房贷款政策的发展演变
发布时间:2013-08-10 10:07 来源:房贷计算器浏览:151 次
[摘要]个人住房贷款制度自在我国建立以来,贷款制度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

追溯贷款政策的变化历史,细数个人住房贷款政策的发展演变。

个人住房贷款政策的发展演变1、在1988年第一次住房体制改革会议召开后,1991年住房信贷业务开始了起步,各... 个人住房贷款制度自在我国建立以来,贷款制度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

追溯贷款政策的变化历史,细数个人住房贷款政策的发展演变。

个人住房贷款政策的发展演变
1、在1988年第一次住房体制改革会议召开后,1991年住房信贷业务开始了起步,各项住房信贷政策出台。

1991年建设银行、工商银行都成立了房地产信贷部,办理个人住房信贷业务,并制定了职工住房抵押贷款管理办法。

2、由于住房体制改革进展较慢,并在1992年出现了房地产热,1993年着手进行控制。

3、中国人民银行于1995年8月颁布了《商业银行自营住房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从而标志着我国银行商业性住房贷款走上正轨。

但当时的条件是比较严格的,一是要求有提供双重保证即抵押(质押)担保与保证担保,二是最高期限为10年,三是要求借款人先有存款,存款金额不少于房价款的30%,存款期限必须在半年以上。

4、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个人担保住房贷款管理办法》,这一办法对原暂行办法进行了修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要求双重担保。

二是没有明确规定存款期限。

三是利率政策上明确规定按同期固定资产贷款利率减档执行。

期限为5年的,执行3年期固定资产贷款利率,期限为5年以上至10年的,执行5年固定资产贷款利率,期限为10年以上的,在5年期固定资产贷款利率基础上适当上浮,最高不超过5%。

四是贷款使用范围是公积金建造的普通自用住房。

五是贷款发放主体是223个实施安居工程城市的商业银行和烟台、蚌埠住房储蓄商业银行。

六、规定贷款的处理时间是三个月,即在三个月内银行完成贷款评估、审查工作,并向申请人做出正式答复。

5、1998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出了《关于加大住房信贷投入支持住房建设与消费的通知》、随后颁布了《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

1998年颁布的《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和1997年4月份人民银行颁布的《个人住房担保贷款管理办法》相比,主要有以下不同:一是扩大了贷款可用于购买
房贷漫画
住房的范围。

原《办法》规定,个人住房贷款只能用于购买用公积金建造的自用普通住房,而新《办法》规定,个人住房贷款可用于购买所有自用普通住房。

二是扩大了贷款的实施城市范围。

原《办法》规定,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只在安居工程试点城市实施,而新《办法》则取消了这一限制,即所有城镇均可开展个人住房贷款业务。

三是扩大了办理个人住房贷款的金融机构范围。

原《办法》由于规定个人住房贷款只能用于安居工程试点城市居民购买用公积金建造的自用普通住房,因而实际上只有工、建、农3家银行可以办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新《办法》取消上述限制条款后,实际上所有银行均可办理个人住房贷款业务。

四是利率更优惠。

规定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按照法定贷款利率减档执行,即期限5-10年个人住房贷款执行3-5年一般贷款利率,期限3-5年的执行1-3年一般贷款利率。

五是加快了处理程序。

由原来的三个月时间缩短为三个星期。

这一政策的推行直接刺激了住房贷款的增长,1998年个人住房贷款比上年增加了324亿元,1999年又增加了858亿元。

6、1999年,人民银行下发《关于鼓励消费贷款的若干意见》,将住房贷款与房价款比例从70%提高到80%,鼓励商业银行提供全方位优质金融服务。

同年9月,人行调整个人住房贷款的期限和利率,将个人住房贷款最长期限从20年延长到30年,将按法定利率减档执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进一步下调10%。

同时,对公积金贷款期限也作了相应调整,5年以上的公积金贷款利率按4.59%执行,5年以内的按4.14%执行。

贷款比例的上升,期限的延长和利率的下调,贷款人要筹备的自有资金减少了,期限的延长和利率的下降意味着每期还本付息压力减轻了。

因此,2000年住房贷款增长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

新增贷款的一半用于个人住房贷款。

7、2002年2月21日开始,中国人民银行降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水平,5年以下(含5年)由现行的4.14%下调为3.6%,5年以上由现行的4.59%下调为4.05%。

8、2003年6月13日,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

此《通知》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贷款有一些新的政策规定:商业银行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申请的贷款,只能通过房地产开发贷款科目发放,严禁以房地产开发流动资金贷款及其他形式贷款科目发放。

同时,规定商业银行发放房地产贷款,只能用于本地区的房地产项目,严禁跨地区使用。

同时,此《通知》再次重申,房地产开发企业申请银行贷款,其自有资金应不低于开发项目总投资的30%。

在个人住房贷款方面,《通知》指出商业银行的贷款应重点支持符合中低收入家庭购买能力的住宅项目,对大户型、大面积、高档商品房、别墅等项目应适当限制。

《通知》规定,对购买第一套
住房按揭贷款
自住住房的,个人住房贷款仍执行现行的优惠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款比例不低于20%的规定,而对购买高档商品房、别墅或第二套以上(含第二套)商品房的借款人,商业银行可以适当提高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款比例,并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执行,不再执行优惠住房利率规定。

另外,《通知》规定商业银行只能对购买主体结构已封顶的居民发放个人住房贷款。

9、2005年3月,央行发布《关于调整商业银行住房信贷政策和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的通知》,将贷款利率的上限打开,并再次重申下限利率为基准利率的0.9倍。

同时,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的城市或地区,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可由2成提高到3成。

10、2006年5月,央行发布《关于调整住房信贷政策有关事宜的通知》,规定从2006年6月1日起,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成;但对购买自住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的仍执行首付款比例2成的规定。

11、2006年8月,央行在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同时,为了进一步推进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市场化,将其利率下限由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扩大到0.85倍,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

12、2007年9月,央行和银监会共同发布《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规定对购买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20%;对购买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的1.1倍。

13、2008年,央行发布通知决定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

14、国务院2010年4月17日下发房贷新政,要求严格限制各种名目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

即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购房者,采取贷款首付比例不得低于50%,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1.1倍的操作标准。

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

与此同时,部分银行已经暂停了对“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放贷业务。

、2012年6月8日和7月6日,央行连续两次宣布降息,5年期以上贷款的基准利率将从年初的7.05%降到6.55%,累计降了0.5个百分点。

由于多数银行的住房按揭贷款利率按“次年调整”的方法计算,即从利率调整后的第二年的1月1日起,按上一年末12月31日当天的新利率执行。

所以多数老贷款购房者下月起能享受到降息之后的实惠。

2012年4月,为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国务院颁发《国十条》要求金融机构对个人住房贷款实行差别化信贷:对购买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下同),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
30%;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对贷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应大幅度提高,具体由商业银行根据风险管理原则自主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