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5《江上渔者》知识要点+图文讲解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江上渔者》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江上渔者》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江上渔者体裁:诗题文: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作者:名字:范仲淹年代:宋代描述: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翻译:原文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译文: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原文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译文: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此诗约作于北宋景祐元年(1034年)。

当时范仲淹四十六岁,主政苏州,为治水患,正在苏常一带察看水情。

目睹江中一叶扁舟,在风急浪高的水面忽浮忽沉,感慨赋诗。

赏析二:思想内容这首的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

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赏析三:艺术特色首句说江岸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十分热闹。

自然引出第二句。

原来人们往来江上的目的是“但爱鲈鱼美”。

但爱,即只爱。

但是却无人知道鲈鱼捕捉不易,无人体察过捕鱼者的艰辛。

三四句,构拟了一幅生动的图画来反映江上渔民的辛劳。

一叶扁舟,出没在风波里。

而渔民们要冒这样的风险的原因,诗人却没有明说,而读者已经能够体会到作者的弦外之音了。

这就是:渔民们完全是为生活所迫,鲈鱼之美是靠渔民之苦换来的,言尽意不尽的手法,使诗歌含蓄隽永,耐人回味。

诗中饱含了诗人对那些驾着一叶扁舟出没于滔滔风浪中的渔民的关切与同情之心,也表达了诗人对“只爱鲈鱼美”的江上人规劝之意。

在江上和舟中两种环境、“来往”和“出没”两种动态、吃鱼人和捕鱼人两种生活的强烈对比中,显示出了诗人的意旨所在。

赏析四:语言赏析全诗用词精练,语言质朴、形象生动,无华丽词藻,无艰字僻典,无斧迹凿痕,皆是平常的语言,平常的人物、事物,但言近而旨远,词浅而意深,表达了不平常的思想、情感,引发丰富的联想,产生了不平常的艺术效果。

人教版统编语文六下册古诗词诵读《江上渔者》公开课课件PPT(杨春早)

人教版统编语文六下册古诗词诵读《江上渔者》公开课课件PPT(杨春早)

出没风波里。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往来人:来来往往的人。 美:味道鲜美。 鲈鱼:一种味道鲜美的鱼。
鲈鱼,体长侧扁,下颌长于上颌,肉坚实呈蒜瓣状,常清蒸食用。 鲈鱼肉质洁白肥嫩,细刺少、无腥味,味道极其鲜美,富含丰富的蛋白 质和维生素,是一种极其珍贵的补品。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江边繁荣的码头,停靠着 很多的船只,岸上的行人熙熙 攘攘,他们都喜爱吃这里美味 的鲈鱼。
拓展延伸
岳阳楼记(节选)
【宋】范仲淹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 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面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读一读,想一想,诗中分别描述了两幅怎样的画面?
地点
江上 江中ຫໍສະໝຸດ 人物往来人(吃鱼人) 一叶舟(打鱼人)
事件
但爱鲈鱼美 出没风波里
感受
鲈鱼味道鲜美 打鱼人辛苦危险
《江上渔者》一诗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吃鱼人与打鱼人进行对比, 将岸上与江中的环境和事件进行对比,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从而引 发读者的思考和共情,自然而然地传递出自己对打鱼人的关心和同 情。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出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风浪。 一叶舟:一只小船。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请你看一看,在这风雨苍 茫、波涛汹涌的江面上,有一 条小渔船在滚滚浪滔中随波浮 沉,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 不见。
创作背景
一天,范仲淹走进江边的一家酒楼吃饭,看见酒楼里坐满了南来 北往的客人,他们都争着要点一道菜——“鲈鱼”,还一边吃一边称 赞鲈鱼肉嫩味鲜。于是,范仲淹就找了个靠窗的座位坐下来。他往窗 外望去,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小渔船就像一片树叶,在江面上 随着风浪起伏,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范仲淹 感受到打鱼人的辛苦和危险,便写下了《江上渔者》这首古诗。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5《江上渔者》精美课件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5《江上渔者》精美课件



这首诗写的是“雨”,诗人敏锐地抓住这场雨的

特征,从各个方面进行描摹。

前两句写了下雨的季节,直接赞美了这场雨的及
时。雨仿佛知晓人们的心思,在最需要的时候悄然来临

后面六句集中写了“夜雨”。野外一片漆黑,只
有一点渔火若隐若现。诗人于是兴奋地猜测:等到天明
,锦官城里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诗中没有一个“喜”

当春乃发生。
[野径] 田野间的小路。

随风潜入夜,
[红湿处] 被雨水打湿的花丛。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花重] 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 得沉重。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锦官城] 成都的别称。成都 曾经是主持织锦的官员的官署 所在地,所以叫“锦官城”。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一种头大口大、 体扁鳞细、背 青腹白、味道 鲜美的鱼。生 长快,体大味
美。
只。
鲜美。
你。
像漂浮在水上的一 片树叶似的小船。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 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浪。
没 méi 没有
mò 沉没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lú)鱼美。
这两句写江岸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吃鲈鱼 的情景。“往来人”不仅说明爱吃鲈鱼 的人很多,也说明鲈鱼十分鲜美
赏析
层次梳理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只在风 浪中捕鱼的小船,反映了渔民 劳作的艰辛,希望唤起人们对 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作者 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总结课文
《江上渔者》这首古诗是宋朝诗人范仲淹的名作。全诗只 有短短的20个字,却描写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江上往来的 客人欢快地品尝鲈鱼的画面和江里渔者冒着风浪捕鱼的场景), 反映了劳动者的艰辛,体现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表达了作 者对劳动者的同情。整首诗语言精练,意境深远。

最新2021-2022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第5课 江上渔者》优质课件

最新2021-2022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第5课 江上渔者》优质课件

新知讲解
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自由读古诗,读准 字音,读好节奏。
新知讲解
知诗人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工于诗词 散文,所作文章富于政治内容,词传世仅五首, 风格较为明健。《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传诵千古。 有《范文正公集》。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课文。
指导朗读
后两句用沉重的语气 来读,读出对渔民的关切 和同情。
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新知讲解
赏诗歌
这是一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 反映了渔民捕鱼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渔民疾苦的注意。
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 示“往来”的原因。后两句写风浪中时隐时现的捕鱼小船。鲈鱼虽 味美,捕鱼却艰辛。此诗表达出作者对渔民疾苦的关心,深含对“ 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注释: [但]单单,只是。
第一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江上”与后 文的“风波”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岸上,一个江里,生 活和工作环境差异明显。第二句紧承首句,写岸上人的心 态,揭示“往来”的原因。

部编版江上渔者ppt精品课件

部编版江上渔者ppt精品课件
味美。
只。
鲜美。
你。
像漂浮在水上பைடு நூலகம்一 片树叶似的小船。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 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浪。
méi 没有
mò 沉没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lú)鱼美。
这两句写江岸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吃鲈鱼 的情景。“往来人”不仅说明爱吃鲈鱼 的人很多,也说明鲈鱼十分鲜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这两句写渔夫在江面上打鱼的情景。 “一叶舟”点出了船小。“风波里” 说明了浪大。船小、浪大写出了打 鱼的危险和艰辛。
译文:江上无数行人 来来往往,只喜爱鲈鱼 味道的鲜美。请您看那 一叶叶捕捉鲈鱼的小小 的渔船,在汹涌的波涛 里若隐若现。
这首诗描绘了“江上”和“风波”两种 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 “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正是通过两 幅生动图景的巧妙对比,从而产生强烈的形 象反差。在巨大的想象反差中,诗人的意图 和倾向性自然地流露了出来,表达了诗人对 劳动人民的同情。
引言 浓浓的童话情让我们经历了一段段美好 时光, 重新拾 起它, 你会觉 得它是 那么美 好。 这节课让我们在写童话的、讲童话、演 童话的 过程中 ,再一 次尽情 体验童 话给我 们的快 乐吧! 走进“大看台” 过渡: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八仙过海、各 显神通 ,编童 话、写 童话、 讲童话 、演童 话,走 进今天 的“大 看台” ,同学 们一定 按捺不 住心中 的喜悦 ,想一 试身手 。心动 不如行 动,让 我们开 始吧!
赏析
主题概括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只在风 浪中捕鱼的小船,反映了渔民 劳作的艰辛,希望唤起人们对 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作者 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江上渔者》这首古诗是宋朝诗人范仲淹的名作。全诗只 有短短的20个字,却描写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江上往来的 客人欢快地品尝鲈鱼的画面和江里渔者冒着风浪捕鱼的场景), 反映了劳动者的艰辛,体现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表达了作 者对劳动者的同情。整首诗语言精练,意境深远。

【六下】语文精品课件PPT古诗词诵读 5.江上渔者人教部编版

【六下】语文精品课件PPT古诗词诵读 5.江上渔者人教部编版

1


1.渔者:捕鱼的人。 2.但:只
3.爱:喜欢
4.君:你。
5.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6.出没:若隐若现。
7.风波:波浪。
2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只喜爱鲈 鱼的美味。
你看那渔人驾着像树叶一样的小 舟,在大风大浪里时出时没。
3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北宋景祐元年。当时范 仲淹四十六岁,主政苏州,为治水患, 正在苏常一带察看水情。目睹江中一叶 扁舟,在风急浪高的水面忽浮忽沉,感 慨赋诗。
【六下】语文精品课件PPT古诗词诵读 5.江上渔者人教部编版
【六下】语文精品课件PPT古诗词诵读 5.江上渔者人教部编版
而渔民们要冒这样的风险的原因,诗 人却没有明说,便戛然而止,而读者已经 能够体会到作者的弦外之音了。这就是:渔 民们完全是为生活所迫,鲈鱼之美是靠渔 民之苦换来的,这种言尽意不尽的手法, 使诗歌含蓄隽永,耐人回味。
【六下】语文精品课件PPT古诗词诵读 5.江上渔者人教部编版
在江上和舟中两种环境、“来往” 和“出没”两种动态、吃鱼人和捕鱼人 两种生活的强烈对比中,显示出了诗人 的意旨所在。
【六下】语文精品课件PPT古诗词诵读 5.江上渔者人教部编版
【六下】语文精品课件PPT古诗词诵读 5.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上渔者人教部编版
【六下】语文精品课件PPT古诗词诵读 5.江上渔者人教部编版
【六下】语文精品课件PPT古诗词诵读 5.江上渔者人教部编版
诗中饱含了诗人对那些驾着一叶扁 舟出没于滔滔风浪中的渔民的关切与同 情之心,也表达了诗人对“只爱鲈鱼美 ”的江上人规劝之意。
【六下】语文精品课件PPT古诗词诵读 5.江上渔者人教部编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 5.江上渔者 课件(共35张PPT)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 5.江上渔者 课件(共35张PPT)

古诗诵读
入情境 悟诗情
入情入境,感受诗人心情的变化 期待 扫兴 惊喜
发挥想象,试着描述一下这满园 的春色吧!
细推敲 品诗韵
于小中见大 于所见推想未见
“一”和“满”的对比
春色 园关不住, 枝红杏出墙来。
“关”和“出”的对比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细推敲 品诗韵
杨柳不 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游园不值
回归诗题,升华总结 游园虽不 ,此行收获多! 虽不“ ”,却很值!
古诗诵读
游园不值
课下作业
给古诗《游园不值》配上自己喜欢的曲调, 唱一唱。 默写古诗《游园不值》,可以给你的诗配上 画。 网上观看《中国好诗词》《中华诗词大会》 《经典传唱人》等诗词节目,感受中国古诗 词的魅力。
谢谢观看
屐 ,木鞋。 ⑤〔印苍苔〕在青苔上留下印迹。 ⑥〔小扣〕轻轻地敲。 ⑦〔柴扉〕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释字词 明诗意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王维《春中田园作》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欧阳修《田家》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春景》
屐 ,木鞋。
诗人前去游园,没有遇到 ⑤〔印苍苔〕在青苔上留Hale Waihona Puke 印迹。园主人,没能进到园子里。
⑥〔小扣〕轻轻地敲。 ⑦〔柴扉〕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释字词 明诗意
yīng

应 苍苔 屐齿 柴扉

同“叩”
注释
①〔不值〕没有遇到人。值,遇到。 ②〔应〕大概,表示猜测。 ③〔怜〕怜惜。 ④〔屐齿〕指木屐底下突出的部分。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5.江上渔者课件(15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诵读:5.江上渔者课件(15张PPT)
专门从事打鱼、捕鱼工作的人,我们称他们为“渔民”“渔 夫”,古时候也称他们为“渔者”。
统编 六语下5 江上渔者 Nhomakorabea 学习目标:
1. 能 正 确 、 流 利 地 朗 读 古 诗 , 试着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3. 展 开 想 象 , 理 解 古 诗 所 描 写 的风景,体会渔民生活的艰辛 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诗 意 在这一带来来往往的行人,只爱好味道鲜美的鲈 鱼。
江岸上人来人往,轻松热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他们也是吃鱼的人
想象一下:这些人在吃鱼的时候会怎么说呢?
这些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啊,只知道赞美鲈 鱼味道的鲜美。那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呢?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 释 【一叶舟】像树叶一样漂浮在水面上的小船。 【出没】时隐时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初读感知 01 自 由 朗 读 , 读 准 字 音 , 读 通 诗 句 。 02 同 桌 互 相 交 流 , 理 解 诗 句 的 大 意 。
注意结合朗 读节奏,一起来 读读古诗。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注 释 【但】单单,只是。 【鲈鱼】一种头大、体扁鳞细、 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诗 意 你们看一看可怜的打鱼人吧,他正驾着像一片树 叶一样的小船,在波峰浪谷中出出进进,飘摇不定。
比作

叶子
船小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想象:这只小舟在波涛汹涌的江面上,就像什么?
一片飘荡在江面上的小 树叶;一片随时都会被风浪 卷走的小木片……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对比
诗人简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5《江上渔者》知识要点+图文讲解
课文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二、创作背景
本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范仲淹是江苏吴县人,生长在松江边上,对这一情况,知之甚深。

他在饮酒品鱼、观赏风景的时候,看到风浪中起伏的小船,由此联想到渔民打鱼的艰辛和危险,情动而辞发,创作出言浅意深的《江上渔者》。

三、注释
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

爱:喜欢。

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④君:你。

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⑤出没:若隐若现。

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⑥风波:波浪。

⑦一叶舟:像落叶漂浮在水面的小船。

四、古诗大意
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

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五、古诗赏析
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

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

后二句通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

鲈鱼虽然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

“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1]创作背景范仲淹是主张革新的政治家,北宋仁宗时曾担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他能够关心生活在社会下层的一般民众的疾苦,写过一些同情劳动人民的诗歌作品,但流传下来的很少。

江南水乡,川道纵横,极富鱼虾之利。

其中以江苏松江四腮鲈鱼最为知名。

凡往来于松江水上的,没有不喜欢这一特产,不希望一尝这一美味佳肴的。

范仲淹江苏吴县人,生长在松江边上。

对这一情况,知之甚深。

但他发之于诗,却没有把注意力仅仅停留在对鲈鱼这一美味的品尝和赞叹上,而是注意到了另外一些更值得注意的东西。

注意到了隐藏在这一特产背后的渔民的痛苦和艰险,并且深表同情。

图文讲解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