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与传统美德

合集下载

中华文化 中华传统美德 民族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 -回复

中华文化 中华传统美德 民族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 -回复

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回复1. 引言1.1 概述中华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系,其中融汇了丰富的思想、艺术、道德等方面的要素。

中华传统美德则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人民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秀品质和行为规范。

而民族精神则是国家和民族进步发展的精神动力,包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奉献精神等核心价值观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指导思想。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中华文化与中华传统美德的关系”,“民族精神与中华传统美德的联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美德的融合与发展”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些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本文内容的阐述,我们将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关系。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要探讨中华文化、中华传统美德、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旨在对于今后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传统美德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和思考。

通过研究这些概念的互相影响与共同发展,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和文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 中华文化与中华传统美德的关系2.1 中华文化的定义和特点中华文化是指源自中国的独特文化体系,它包括语言、宗教、哲学、历史、艺术等各个方面。

中华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而闻名于世。

其核心特点包括尊重传统价值观念、注重家庭和社区关系、强调孝道和礼仪等。

2.2 中华传统美德的概念和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是在中华文化背景下形成并代代相传的一套行为准则和价值观。

这些美德体现了对人伦关系、社会秩序和道德准则的关注,并以诚信、勤劳、亲情、友情、爱国等为核心。

这些美德旨在推崇个人品质的完善,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

2.3 中华传统美德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华传统美德在中华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对社会生活起到积极作用。

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议论文4篇

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议论文4篇

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议论文4篇在各领域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

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议论文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议论文4篇1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传数千载,是德育工作取之不竭的教育资源。

其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在自身的繁衍、兴衰、发展中所形成的带有跨时代性的诸中美好情操和品德的统称。

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周易》中就有“天行健,君子以强不息”的思想。

《老子三十三章》说“自胜者强”。

自强是支持着中国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境界。

自强的规范要求自信,自己对自己有信心,充分认识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

自信的人才能自主,才不对别人抱有幻想,往往是缺乏自信的人。

信心就是力量,力量来源于信心。

人因为失去信心而自我委缩,人也因怀有信心而自立自强。

怀有自信心的人,才会坚持自主意见,坚持对自身潜力的开发。

自强规范依赖自信心的支持,自信心是自强规范的必备要素。

自强规范必然要求自勉,自己勉励自己,自己鼓舞自己。

也就是凝发自己的积极性,自己作为自己的动力源,自己开动自己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议论文4篇2阳春三月,春风和煦,万木吐绿,百花盛开,一切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这个季节的我们,也特别的活泼好动。

然而,我们在活泼好动之余,有没有考虑过这么一个问题:今天,我们的言谈举止,文明了吗?礼貌了吗?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礼仪之邦,讲文明,懂礼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我们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文明礼貌也无处不在,它像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像阵阵微风,吹进人们的心田。

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团结友爱,尊敬师长,文明之花常开放在我们美丽的校园。

但是在我们的校园中还存在着许多不文明现象。

譬如,我们总能看到一些与我们美丽校园极不和谐的白色垃圾,总能听到一些不堪入耳的脏话,总能目睹到同学之间不该发生的指责与大骂的“唇枪舌战”。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演讲稿(20篇)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演讲稿(20篇)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演讲稿(20篇)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演讲稿1敬重的教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岩头小学的,今日我演讲的题目是《做一个讲文明、行美德的好少年》。

我曾在县城江滨路的一家理发店看到这样几句话:有才有德之人,是正品,培育使用。

有才无德之人,是次品,限量使用。

无才无德之人,是废品,坚决不用。

各位评委教师,你们听了这几句话有什么感想?当时,我很惊异,惊异于一个小小的理发师,一个人们并不认为地位有多高的职业竟然和美德这般严密相连!那一天我深切地体会到文明美德是如此的重要。

难怪老子在道德经中叮嘱我们:做一天的人就要讲一天的道德。

我们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从蹒跚学步起我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着讲文明、行美德。

妈妈教会了我们和善、礼貌和关爱,教师教会了我们守纪、勤奋和执着,朋友教会了我们虚心、互助和真诚……或许,我们并没意识到文明美德在自己一生中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已经在行动:听吴孟超的故事,我们知道了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于是,同学们开头了对村里孤寡老人王奶奶尽心尽力地帮忙。

聊起雷锋一火车的好事,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无私奉献。

于是,在学习中我们挤出时间开头仔细的给落后的同学讲解难题。

看孟佩杰的视频,我们感受到了,坚守清贫,回报母爱,无怨无悔。

于是,开头让自己叛逆的心深情地转向母亲。

吴孟超、雷锋是文明礼仪上空闪烁的星星,美德成就了他们,也影响着我们。

现在就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在前人闪亮的星光下踏步前行,做一个讲文明、行美德的好少年吧!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演讲稿2敬重的教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翻开中国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华民族其实就是一部宏篇巨幅的文化进展长卷。

我们要努力的去传承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为这幅文化长卷,添上异样的颜色。

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崇礼重德,尊师重道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在生活中,我们应当从身边的点滴做起,遇到教师,要说教师好,要礼貌地对待每一个人,不能乱讲脏话,当别人有困难时,应准时伸出救济之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教育在当今社会,谈起文化教育,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提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贯穿千年,传承至今。

而传统美德教育,则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脊梁。

在现代社会,面对日益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和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教育如何在新时代焕发其独特魅力,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话题。

我们不妨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来探讨。

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就以其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而著称。

其包括儒家思想、道家哲学、佛家文化等多重文化元素,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多维立体结构。

儒家思想注重的是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伦理,强调“仁、义、礼、智、信”等美德;道家强调的是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超脱;佛家则强调的是超然物外,慈悲为怀,追求解脱和涅槃。

传统美德教育则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一环,它贯穿于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

传统美德如孝顺、诚实、勤劳、忍让等,是我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华民族形成的伦理道德规范。

在这些传统美德的熏陶下,我国古代社会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道德伦理关系模式,注重家庭和睦、邻里互助、社会和谐。

这些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仍然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当然,我们也要正视中华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教育面临的挑战。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传统文化和美德教育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怎样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教育在当代焕发其独特魅力,具有了更为深远的意义。

正所谓“道法自然”,我们不妨从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观中汲取营养,为我们当代人的精神追求注入新的活力。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当今社会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扰。

政府、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让我们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机会深入了解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的博大精深。

中华传统文化十大美德

中华传统文化十大美德

中国传统十大美德作者:祭风1、仁爱孝梯“仁”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中,“仁”与“人”,“道”是同一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性。

“仁”德的核心是爱人,“仁者爱人”。

其根本是孝悌,即“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所谓忠恕之道。

“忠恕”是由“仁”派生出来的,是“仁”由家族之爱走向泛爱的中介环节。

孔子把“恕”作为“一言以终身行之”的道德准则,认为“忠恕之道”是“为仁之方”。

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诚待人,推已及人。

具体内容是已立立人,已达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古人还有一句话,叫“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对小人都可以宽容,那么对于非小人就更应宽容和善了。

”在忠恕之德的基础上,中国人形成了“四海之内皆兄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宽广情怀和安老怀少的社会风尚,形成中华民族大家庭社会生活中浓烈的人情味和生活情趣。

“仁爱”还表现在:但求于己,勿责他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教儿宜严,待人欲敬;爱知其恶,憎知其善;善言送暖,恶语施寒,宁作君子,勿为小人等。

2、谦和好礼中国自古到今都被称为“礼义之邦”,重礼是中国人立身处事的重要美德。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礼记·冠义》)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文化认为,礼义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

礼同时又是立身之本和区分人格高低的标准。

《诗经》言:“人而无礼,胡不遄死?”孔子更是说:“不学礼,无以立。

”中国伦理文化从某种意义可以就说是“礼仪文化”。

“礼”是中华民族的母德之一。

“礼”根源于人的恭敬之心,辞让之心,出于对长上、对道德准则的恭敬和对兄弟朋友的辞让之情。

作为道德修养和文明的象征,礼貌、礼让,礼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礼”和“仁德”是相互联系、分不开的,礼也就包含了谦和、谦虚、谦让。

中国人自古就懂得“满遭损、谦受益”的道理。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征文(通用3篇)

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征文(通用3篇)

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征文(通用3篇)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征文1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身为中国人不仅应该学习优秀文化,还要传承传统美德。

中华上下五千年,通过这五千年的延续和发展,我国形成了泱泱大国的民族精神。

我们也要学习这种民族精神。

我们中华文化亦称华夏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

中国神话,中华文化与历史的瑰宝,通过口耳相传或书面文字记载等各种形式流传在寓言,小说,宗教,舞蹈,戏曲中。

某方面而言,上古神话会被假定是历史真实的一部分。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

龙也是作为中华民族信奉的图腾,龙身上寄予了美好的品质和神奇的传说。

在龙的身上集中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也常把世间的杰出人物称为人中之龙。

无论是什么中华文化,我们都应传承下去,从现在开始,"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要行得正,坐得端。

”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无私奉献境界。

努力学习优秀文化,传承传统美德。

传承中华文化践行传统美德征文2中华传统美德在华夏史上源远流长,自古至今,从未间断。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

现在,美德已被有的人抛之脑后,不被重视,我想说,中华美德不能忘!一天傍晚,在马路边上,一个抱着婴儿的妇女,拿着几袋东西站在上面。

寒风凛冽,天色阴沉,车站上的“母子上车处”显得十分显眼。

母亲望了一下,咦?母子上车处里,怎么会有四个大男人在这呢?难道他们不识字吗?可是看他们绅士道衣冠楚楚的衣着打扮,怎么也不像一个文盲呀!母亲瞧了瞧他们,排最前头的那位大爷,胖墩墩的,穿着笔挺的大衣。

他眯缝着双眼微微一抬,又耷拉下眼皮,没有丝毫反应。

再看看第二个人,戴顶军帽,穿着军大衣,双手插进兜里,平视前方,旁若无人。

第三位,矮矮的个子,戴着一顶十分时髦的帽子,闭着双眼,嘴角向下撇,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再瞅瞅最后一个人,简直无法形容。

大个子,大皮衣,再加上一个大口罩,真是滑稽可笑。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征文(10篇)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征文(10篇)

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征文(10篇)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征文1回忆祖国在五千年的文化历程中,绚烂的文化,和不朽的民族精神。

可堪骄傲的事实在是太多了。

在书中我读到了中华民族爱国精神,那是他们是中华民族之魂。

走进历史,我清楚地看到那一股浩然正气,那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久不衰执着追求的民族气质。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朱自清的“饿死不领美国粮”詹天佑的“肯定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他们无比无不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的精神,我们时时刻刻都要以祖国和民族利益为重。

在书中我领悟到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需要有奋勉向上的精神,而立志又打算了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前进道路上的努力方向。

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其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我看到了毛主席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卧薪尝胆”的故事里,我看到了从逆境中走出来的珍贵精神。

在人生途中,我们胸怀鸿鹄大志,奋勉图强。

在书中我看到了苏秦的“头悬梁锥刺股”。

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都说明勤学的道理。

孔子的“疑思问”,“不耻下问”。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来自于多少袋人的勤奋苦读啊。

所以我们在学习中要勤学好问。

在书中我读到了中华民族的勤俭、廉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节省朴实,人之美德;浪费华美,人之大恶”,汉唐时期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的勤政,前朝秦隋的穷奢极欲。

就能证明这句话。

于谦,“要留清白在人间”。

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仅赢得世人崇敬,于今日也深有启迪。

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传统的勤俭、廉正美德得到升华。

作为优良的道德传统,勤俭和廉正在今日更要发扬光大。

这就要求我们从一点一滴中学会勤俭,培育廉正的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铸造了我们的灵魂,成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精神源泉。

我们为拥有这样一座漂亮的精神家园而骄傲,我们的心灵永久在这里栖息、成长。

典籍里的中国 中华传统美德

典籍里的中国 中华传统美德

典籍里的中国中华传统美德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在典籍中蕴含着许多传统美德。

这些美德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道德取向,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以下是一些典籍里的中国中华传统美德:
1. 仁慈:在《论语》中,孔子教导我们要对他人心存仁慈之心。

仁慈
是一种宽容和善良的品质,让我们能够关爱他人并行善积德。

2. 孝顺:孝顺作为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照顾。

《孝经》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一种固有的道德责任,也是社会
和谐的基石。

3. 诚实:《尔雅》中有云:“诚者,谦而真也。

”诚实是一种正直和
真实的品质,让我们能够建立信任和品德。

4. 谦虚:道家思想强调谦逊,认为谦虚是一种高尚的品德。

谦虚让我
们能够保持谦逊的心态,与他人和谐相处。

5. 勤奋:《左传》中有云:“盖非利国家而自利者也。

”勤奋是一种
积极向上的品质,让我们能够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6. 忍耐:《大学》告诉我们,“躁则不得其真,静则自得其真。

”忍
耐是一种沉稳和镇定的品质,让我们能够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保持坚持
和耐心。

7. 诚信:在商业和人际交往中,诚信是一种重要的美德。

诚信让我们
能够保持承诺,维护信誉,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这些传统美德凝结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道德观念,是我们传承和发扬的宝贵财富。

它们不仅指引着个体的行为准则,也为社会和谐与进步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一:“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范畴。时至今 日,“和为 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 等饱含传统“和文化”意蕴的用语仍经常出现我们生活 中,传统“和文化”对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经济 的发展、社会的安定、文明风尚的养成、人才的造就、 政德政风的淳化等,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和文化 的指导下,中国选择了一个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和平崛 起。 材料二:为推广汉语文化,中国政府在1987年成立了“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简称为“汉办”,孔子 学院就是由“汉办”承办的。它秉承孔子“和为贵”、 “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 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 界为宗旨。 12 分析材料,谈一谈中华文化的影响。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
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 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 深刻的道德伦理等,共同组成了博大精深 的中华文化。
四大文明古国
在世界几大文明古国中,如古埃及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等,都中断 了,不但文明中断,原住民族也都不知道 换了多少次。但是,中华文明却一直生生 不息,延续不绝,中间虽有短时间的分裂 和外族统治,但中华文明的主体和民族主 体从来没有改变过。
知识梳理
3、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
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 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而且对人类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 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4、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保护民族的优 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应该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 精华,并使之发扬光大,同时我们也 要注意抵制和抛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推陈出新。
1、追求精神境界和向往 理想人格的崇高道德理想
A、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2、以集体为本位,以国家、 B、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3、捍卫道德尊严, “守死善德”的精神气 节 4、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 奋斗精神 5、崇尚人伦和谐的道德传统 6、注重道德内省和躬行践履 的道德传统 C、礼之用,和为贵 D、与人不求备,检身 若不及 E、志存高远 F、自胜者强
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敬业乐群,公而忘私 ————奉献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爱国情操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崇高志趣 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昂扬锐气 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浩然正气 厚德载物,道济天下 ————广阔胸襟 奋不顾身,舍生取义 ————英雄气概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社会理想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为政风范
2、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 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原因 是什么?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化的力量深 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 凝聚力之中。
各抒己见
谚语、格言也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 分,举例说说你知道的中国谚语以及对 你的影响。
吃一堑,长一智 车到山前必有路 祸兮福兮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等
王文忠,1962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在北京知名的 外贸商业街雅宝路上拥有6家门店、经营着6个皮草 品牌、固定资产超亿元,却于2007年9月,他在事业 巅峰时期回老家河北省枣强县芍药村担任村党支部书 记,将一个穷村、乱村变成了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在 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地震发生后,他先后带领村“青 年突击队”、“党员突击队”昼夜兼程赶赴灾区参加 抗震救灾;2010年西南地区遭受严重旱灾,他又四 处联系给灾区捐款打井……几年来,王文忠为社会捐 助资金超过千万元。在王文忠的带领下,芍药村从过 去当地有名的穷村、乱村、落后村,成为河北省的文 明村,人均纯收入由原来的不足1500元增加到了 5000多元,群众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他的身上有哪些美德?
5、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中华民族在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的 同时,也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
勤俭节约
寒窗苦读
有人说,中华传统美德现在不需要 了。你认为这一观点对吗?
6、作为传统道德的精华,中华传统美 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内 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河北的骄傲
[独特的语言文字 ]
[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 ]
[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
[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
完备而深刻的道德伦理]
老 子 孔 子 墨子
孟子
无为而治

兼爱、非攻
民为贵、君为轻
以上几幅图片说明了中华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1、中华文化的特点: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
宽以待人
爱国主义
诚实守信
这些故事蕴含了哪些传统美德
范 仲 淹
雷 锋
说一说:他们身上有哪些值 得我们学习的传统美德?
狼 牙 山 五 壮 士 玉 树 救 灾
思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德有哪些?
说一说,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美德?
十 中大 华传 民统 族美 德
仁爱孝悌、谦和好礼、 诚信知报、精忠爱国、 克己奉公、修己慎独、 见利思义、勤俭廉正、 笃实宽厚、勇毅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