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系统课群综合应用

合集下载

综合通信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综合通信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XX科技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题目:综合通信系统课程设计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任务书一、设计目的和任务综合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教学的一个实践性与综合性环节,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及通信工程专业各门课程的综合以及通信、信息、信号处理等基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部分。

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环节所积累的经验,结合实际的通信系统的各个环节,设计出一个完整综合通信系统,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通信系统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设计通信系统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和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设计目的:1、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2、掌握通信系统工作原理;3、了解通信系统设计的基本过程;掌握基本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为学生的毕业设计和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设计任务:1、设计通信系统的各个环节;2、将上述设计好的各个环节设计成一个综合通信系统。

二、设计工具介绍本课程设计主要是利用simulink、通信系统工具箱以及信号处理工具箱来完成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1、SimulinkSimulink是MATLAB提供的实现动态系统建模和仿真的一个软件包。

它让用户把精力从编程转向模型的构造,经常与其它工具箱一起使用,实际上,许多工具箱里的模块都被封装成了Simulink模块。

2、通信系统工具箱及其功能2.1 通信系统工具箱概述MATLAB中的通信系统工具箱是一个运算函数和仿真模块的集合体,可以用来进行通信领域的研究、开发、系统设计和仿真。

通信系统工具箱中包含的模块可以直接使用,并且允许使用者方便地进行修改,使其满足自己的设计和运算需要。

通信系统工具箱是以MATLAB和Simulink为工作平台运行的。

通信系统工具箱的内容包括:2.1.1 Simulink仿真模块Continuous(连续)、Discrete(离散)、Functions&Tables (函数和平台)、Math(数学)、Nonlinear(非线性)、Signals&Systems(信号和系统)、Sinks(接收器)、Sources (源)等子库。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通信系统综合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通信系统的各种关键要素,并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来验证理论知识的应用。

二、实验设备1. 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不同频率、幅度和波形的信号。

2. 示波器:用于观测和测量信号的波形、幅值和频率等。

3. 混频器:用于合并和分离信号。

4. 模拟调制解调器:用于模拟信号的调制和解调。

5. 数字调制解调器:用于数字信号的调制和解调。

6. 信道模型:用于模拟信道传输过程中的噪声和损耗。

7. 通信接口:用于连接实验设备和计算机。

三、实验步骤1. 信号发生器设置- 将信号发生器连接到示波器,设置合适的频率和幅度。

- 通过示波器观察并记录信号波形。

2. 信号调制- 使用模拟调制解调器将基带信号调制为高频信号。

- 使用数字调制解调器将数字信号调制为高频信号。

- 观察和记录调制后的信号波形,并与之前的基带信号进行对比。

3. 信号解调- 使用模拟调制解调器将高频信号解调为基带信号。

- 使用数字调制解调器将高频信号解调为数字信号。

- 观察和记录解调后的信号波形,并与之前的高频信号进行对比。

4. 信道传输- 将信号通过信道模型进行传输,并引入一定的噪声和损耗。

- 观察和记录传输前后的信号波形,并分析噪声和损耗对信号质量的影响。

5. 实验数据分析- 根据实验中观察和记录的数据,分析信号调制、解调和信道传输的性能。

- 绘制实验结果图表,比较不同参数下的信号质量差异。

- 探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四、实验结果与结论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信号调制、解调和信道传输对于通信系统的重要性。

合理的调制方式和适当的信道模型可以提高信号的质量和传输效率。

同时,实验中观察到噪声和损耗对信号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通信系统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五、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深入了解了通信系统的综合应用。

实验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还充分感受到了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改进空间。

通信系统课群综合应用

通信系统课群综合应用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工作单位:武汉理工大学题目: 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初始条件1)MATLAB软件2)通信原理各模块相关知识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主要任务:利用仿真软件(如Matlab或SystemView),或硬件实验系统平台上设计完成一个典型的通信系统其中信源为随机确定的一个模拟时间函数,数字化方式采用增量调制,基带码为Miller码,信道码采用汉明码,调制方式为FSK,信道类型为awgn信道。

要求:掌握以上各种电路与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实验的设计、电路调试与测量的方法。

时间安排: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 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 (1)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1.2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1)2 MATLAB概况 (2)3 通信系统 (3)3.1 系统简述 (3)3.2 主要步骤 (3)3.3 系统框图 (3)4 系统设计原理 (4)4.1 增量调制 (4)4.2 基带传输Miller码 (5)4.3 信道传输循环码 (5)4.3.1 汉明码编码原理 (5)4.3.2 汉明码纠错原理 (8)4.4 FSK调制及解调原理 (9)4.4.1 FSK调制原理 (9)4.4.2 FSK解调原理 (10)4.5 AWGN信道 (11)5 系统仿真及分析 (12)5.1 增量调制仿真 (12)5.2 基带传输Miller码仿真 (12)5.3 信道传输码汉明码仿真 (13)5.4 FSK调制仿真 (14)5.5 AWGN信道仿真 (14)5.6 FSK解调仿真 (15)5.7 汉明码解调仿真 (16)5.8 Miller码解调仿真 (17)5.9 增量解调仿真 (17)5.10 失真度分析 (18)6 总结 (19)7 参考文献 (20)附录参考程序 (21)摘要本系统信源为随机确定的一个模拟时间函数,数字化方式采用增量调制,基带码为Miller码,信道码采用汉明码,调制方式为FSK,信道类型为awgn,在MATLAB平台上编程序,完成了模拟数字信号系统的仿真。

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课程设计

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课程设计
典型卫星通信应用案例
工业物联网(IIoT)应用案例
涉及生产线监控、设备故障预测与维护、能源管理等,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农业物联网应用案例
包括精准农业、智能温室控制、农产品溯源等,以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精细化。
智能家居系统设计
包括家庭内部各种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远程控制、自动化场景设置等功能的设计和实现。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通信系统课群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通信系统课群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通信问题的能力。
通过综合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通信系统课群知识综合运用,提高分析和解决复杂通信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目标
综合课程设计是巩固和深化通信系统课群知识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信技术发展趋势
分析通信技术在不同行业的应用前景,如智能交通、远程医疗等,把握行业发展趋势。
行业应用前景
了解国家及地方政府在通信领域的政策法规,分析其对通信行业发展的影响,以便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和项目选择。
政策法规影响
06
CHAPTER
课程设计成果展示与评价
报告结构清晰
内容详实
图表规范
语言准确
01
02
03
04
包括封面、目录、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部分,确保报告的逻辑性和可读性。
对设计过程、实现方法、实验结果等进行详细描述,突出重点和创新点。
使用合适的图表展示数据和结果,注意图表的标题、坐标轴标签、数据标注等细节。
使用专业术语,避免口语化和歧义,确保表达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A
B
C

《通信系统》课件

《通信系统》课件

通信系统安全技术和加密方法
通信系统安全技术和加密方法是确保通信过程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重要手段。
安全技术
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等技 术,可以保护通信系统不受 非法侵入。
加密方法
如DES、RSA等对称和非对称 加密算法,可以保护通信内 容不被窃取或篡改。
数字证书
数字证书是公钥加密技术的 一种应用,可以用于身份认 证、数据加密等。
3 基本原理
卫星通信是将地面站发出的电信号转发到另一个地面站或用户的一种无线通信方式。
通信系统网络协议和拓扑结构
通信系统的网络协议和拓扑结构是保证通信系统稳定、安全和高效的重要保障。
网络协议
TCP/IP、HTTP、FTP等协议实现了互联网的通信和文 件传输。
拓扑结构
包括星型、总线型、环形、网状等不同的结构。
通信系统性能评估和优化方法
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和优化方法是确保通信质量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性能评估
包括信道误码率、抗干扰能力等 参数的测量和评估。
优化方法
包括信号处理技术、信道编码技 术等优化手段,可以提高通信系 统性能。
频谱分析
频谱分析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系统 频谱特性,为系统性能优化提供 帮助。
通信系统故障诊断和维护技术
1 5G通信技术
更高的速率、更低的延迟、更好的覆盖,将带来更多的业务应用。
2 物联网技术
将实现万物互联,推动通信系统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向发展。
3 智能制造和工业控制
将推动通信系统向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方向发展。
如AM、FM等模拟调制和QPSK、QAM等数字调制。
3
信道分配技术
如TDMA、CDMA等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信道利用率。

通信系统及应用是什么

通信系统及应用是什么

通信系统及应用是什么通信系统是指利用各种通信技术和设备来实现信息交流和传输的系统。

通信系统起源于人们对信息交流的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不断涌现出各种新的通信技术和应用。

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发送端、传输媒介和接收端。

通信系统的发送端是信息的源头,通过编码和调制将信息转换成信号,然后经过传输媒介传输到接收端。

常见的发送设备包括话筒、摄像头、键盘等。

传输媒介可以是空气、光纤、电缆等,传输媒介的选择会影响到通信的速度、容量和质量。

接收端接收到传输过来的信号后,经过解码和调制将信号还原成信息,供人们阅读、观看或使用。

通信系统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首先是传统的有线通信应用,如电话、电视、广播等。

电话是一种通过传输声音的方式进行通信的系统,早期的电话是基于有线传输的,通过电缆的连接实现电话之间的通话。

电视和广播则是通过电磁波传输音视频信号,使人们能够接收到远距离传输的图像和声音。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移动通信是一种通过无线信号进行通信的方式,实现了移动终端之间的通信。

最常见的移动通信应用是手机,通过手机网络可以实现语音通话、短信、互联网访问等功能。

另外,移动通信还支持移动互联网应用,如社交媒体、移动支付、在线购物等。

除了以上的传统通信应用,近年来还涌现出了一些新的通信技术和应用。

物联网是指物体互联网,通过将各种物体连接到互联网,实现物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智能化控制。

物联网应用包括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可以提升生活和工作的效率和便利性。

无人机技术也是一种新的通信应用,通过利用航空器和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远程监控、物流配送、灾害救援等功能。

在通信系统的应用中,安全性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通信系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如加密、身份验证、防火墙等,来保护通信过程中的信息安全。

总之,通信系统及应用是指通过各种通信技术和设备来实现信息交流和传输的系统,它们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包括传统的有线通信应用、移动通信应用、物联网应用等。

通信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通信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通信系统综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模拟和数字通信的基本概念。

2. 学习通信系统中各个组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了解信号传输和处理的过程。

3. 掌握通信系统性能指标,理解信噪比、误码率等参数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设计简单的通信系统,进行系统仿真和性能评估。

2. 培养实际操作通信设备的能力,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

3. 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报告等形式,展示课程项目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素养,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关注通信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等相关知识,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核心。

课程性质为综合性、实践性强的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达到对通信系统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技能的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围绕通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通信原理概述: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原理,关联教材第1章内容。

2. 模拟通信系统:讲解模拟调制、解调技术,分析AM、FM、PM等调制方式的性能,关联教材第2章。

3. 数字通信系统:阐述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频带传输,介绍ASK、FSK、PSK等数字调制技术,关联教材第3章。

4.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讨论信噪比、误码率等性能指标,分析影响通信质量的因素,关联教材第4章。

5. 通信系统设计:结合实际案例,讲解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包括信号源、信道、接收器等组成部分的设计,关联教材第5章。

6. 通信设备与应用:介绍常见的通信设备及其功能,探讨通信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关联教材第6章。

通信技术综合课程设计

通信技术综合课程设计

通信技术综合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了解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基本通信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通信问题的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运作方式;了解不同类型的通信设备和其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包括:学会使用通信设备进行基本的通信操作;具备分析和解决通信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通信系统设计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对通信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运作方式,以及不同类型的通信设备和其工作原理。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调制解调技术、编码解码技术等。

2.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运作方式:通信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组成;通信系统的信号处理过程;通信系统的信道传输和信号接收。

3.通信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无线电发射设备、无线电接收设备、卫星通信设备等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光纤通信设备和其工作原理;移动通信设备和其工作原理。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探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运作方式;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通信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4.实验法: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通信设备的操作和通信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通信技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材料;2.参考书:推荐一些与通信技术相关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3.多媒体资料:收集和制作与通信技术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如教学视频、动画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4.实验设备:准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如无线电发射设备、无线电接收设备、光纤通信设备等,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工作单位:武汉理工大学题目: 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初始条件1)MATLAB软件2)通信原理各模块相关知识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主要任务:利用仿真软件(如Matlab或SystemView),或硬件实验系统平台上设计完成一个典型的通信系统其中信源为随机确定的一个模拟时间函数,数字化方式采用增量调制,基带码为Miller码,信道码采用汉明码,调制方式为FSK,信道类型为awgn信道。

要求:掌握以上各种电路与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实验的设计、电路调试与测量的方法。

时间安排: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 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 (1)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1.2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1)2 MATLAB概况 (2)3 通信系统 (3)3.1 系统简述 (3)3.2 主要步骤 (3)3.3 系统框图 (3)4 系统设计原理 (4)4.1 增量调制 (4)4.2 基带传输Miller码 (5)4.3 信道传输循环码 (5)4.3.1 汉明码编码原理 (5)4.3.2 汉明码纠错原理 (8)4.4 FSK调制及解调原理 (9)4.4.1 FSK调制原理 (9)4.4.2 FSK解调原理 (10)4.5 AWGN信道 (11)5 系统仿真及分析 (12)5.1 增量调制仿真 (12)5.2 基带传输Miller码仿真 (12)5.3 信道传输码汉明码仿真 (13)5.4 FSK调制仿真 (14)5.5 AWGN信道仿真 (14)5.6 FSK解调仿真 (15)5.7 汉明码解调仿真 (16)5.8 Miller码解调仿真 (17)5.9 增量解调仿真 (17)5.10 失真度分析 (18)6 总结 (19)7 参考文献 (20)附录参考程序 (21)摘要本系统信源为随机确定的一个模拟时间函数,数字化方式采用增量调制,基带码为Miller码,信道码采用汉明码,调制方式为FSK,信道类型为awgn,在MATLAB平台上编程序,完成了模拟数字信号系统的仿真。

本次设计输入信号为一个正弦信号,之后进行增量调制进行量化编码,再进行Miller码编码成基带码,随后编码成汉明码作为信道码进入信道,进行的FSK频移键控调制,之后过awgn信道模拟实际信道的加入噪声的影响,随后进行一系列的解调和译码,最后进行增量解调,恢复成原始的正弦波信号。

在最后还进行了失真度的分析。

关键词:增量调制Miller码汉明码FSK AWGN信道AbstractThe source is an analog time randomly determined function digitally using delta modulation, the baseband code is Miller code, channel code using Hamming code, modulation scheme FSK, channel type awgn, on MATLAB platform program, and complete simulation of analog and digital signal system. The design of the input signal is a sine signal, followed by incremental modulation quantization and coding, then Miller coding a baseband code, and then encoded as the Hamming code as channel code into the channel, FSK perform FSK modulation, after over awgn channel simulate the effect of added noise of the actual channel, followed by a series of demodulation and decoding, demodulation last incremental restore to the original sine wave signal. In the final analysis also carried out distortion.Keywords: delta modulation Miller code hamming code FSK AWGN channel1 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1.1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加强对电子电路的理解,学会对电路分析计算以及设计。

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完成综合设计型和创新性实验及训练,创造一个动脑动手﹑独立开展电路实验的机会,锻炼分析﹑解决电子电路问题的实际本领,实现由课本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现代通信系统的全面认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1.2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要求利用仿真软件(如Matlab或SystemView),或硬件实验系统平台上设计完成一个典型的通信系统(如图1-1所示)。

其中信源为随机确定的一个模拟时间函数,数字化方式采用增量调制,基带码为Miller码,信道码采用汉明码,调制方式为FSK,信道类型为awgn。

要求完成整个系统各环节以及整个系统的仿真,最终在接收端或者精确或者近似地再现输入(信源),计算失真度,并且分析原因。

发送设备接收设备图1-1 典型的通信系统2 MATLAB概况MATLAB是矩阵实验室(Matrix Laboratory)之意。

除具备卓越的数值计算能力外,它还提供了专业水平的符号计算,文字处理,可视化建模仿真和实时控制等功能。

MATLAB的基本数据单位是矩阵,它的指令表达式与数学,工程中常用的形式十分相似,故用MATLAB来解算问题要比用C、FORTRAN等语言完相同的事情简捷得多。

应用MATLAB这一软件来设计滤波器,与传统的设计思路相比是非常的简便的,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MATLAB的GUID可以提供给使用者一个进行人机交换的环境,在此环境中,使用者没有必要了解程序内部具体的编写情况,在这个界面上他只要输入他所期望的滤波器的性能指标就可以了。

2)利用MATLAB可以进行系统仿真,也就是说,使用者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对数字滤波器的频率响应图据的处理和波形的检测,不像以前必须借助一定的实验器材才可以得到。

3) MATLAB内部有丰富的函数可供调用,使用者只需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查到所需要的函数名,那就可以直接调用使用了,不需要自己把函数详细的编写出来.使编写内部程序变的简单。

MATLAB包括拥有数百个内部函数的主包和三十几种工具包(Toolbox).工具包又可以分为功能性工具包和学科工具包。

功能工具包用来扩充MATLAB的符号计算,可视化建模仿真,文字处理及实时控制等功能。

学科工具包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工具包,控制工具包,信号处理工具包,通信工具包等都属于此类。

开放性使MATLAB广受用户欢迎.除内部函数外,所有MATLAB主包文件和各种工具包都是可读可修改的文件,用户通过对源程序的修改或加入自己编写程序构造新的专用工具包。

3 通信系统3.1 系统简述通信原理的主要内容就是怎样可靠而有效地实现信息的传输。

要使这些传输方法成为现实,就需要制作出相应的发送设备及接收设备。

然后在发送端,我们把欲传送的信息变换成某种适宜的信号并将之馈入传输媒体(电缆,光缆,无线电波等)。

在接收端,信号又从媒体馈入接收设备,我们再以同发端相反的过程恢复出原来所发送的信息。

根据所学的知识,我们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传输方式,并能判断出噪声,信道,传输方式等因素将会怎样影响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的一些通信指标,如信噪比,误码率等。

3.2 主要步骤本通信传输系统的MATLAB仿真包括以下内容:单频正弦波模拟信号经过抽样、增量调制、Miller码型变换基带传输,汉明码,FSK调制后发送到AWGN信道,然后经过FSK解调,汉明码译码、Miller码译码、增量调制解后恢复出单频正弦波模拟信号。

3.3 系统框图图3-1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4 系统设计原理4.1 增量调制增量调制简称ΔM或增量脉码调制方式(DM),它是继PCM后出现的又一种模拟信号数字化的方法。

它是一种把信号上一采样的样值作为预测值的单纯预测编码方式。

增量调制是预测编码中最简单的一种。

它将信号瞬时值与前一个抽样时刻的量化值之差进行量化,而且只对这个差值的符号进行编码,而不对差值的大小编码。

因此量化只限于正和负两个电平,只用一比特传输一个样值。

如果差值是正的,就发“1”码,若差值为负就发“0”码。

因此数码“1”和“0”只是表示信号相对于前一时刻的增减,不代表信号的绝对值。

同样,在接收端,每收到一个“1”码,译码器的输出相对于前一个时刻的值上升一个量阶。

每收到一个“0”码就下降一个量阶。

当收到连“1”码时,表示信号连续增长,当收到连“0”码时,表示信号连续下降。

译码器的输出再经过低通滤波器滤去高频量化噪声,从而恢复原信号,只要抽样频率足够高,量化阶距大小适当,收端恢复的信号与原信号非常接近,量化噪声可以很小。

增量调制尽管有前面所述的不少优点,但它也有两个不足:一个是一般量化噪声问题;另一个是过载噪声问题。

两者可统一称为量化噪声。

阶梯曲线(调制曲线)的最大上升和下降斜率是一个定值,只要增量σ和时间间隔Δt 给定,它们就不变。

那么,如果原始模拟信号的变化率超过调制曲线的最大斜率,则调制曲线就跟不上原始信号的变化,从而造成误差。

我们把这种因调制曲线跟不上原始信号变化的现象叫做过载现象,由此产生的波形失真或者信号误差叫做过载噪声。

另外,由于增量调制是利用调制曲线和原始信号的差值进行编码,也就是利用增量进行量化,因此在调制曲线和原始信号之间存在误差,这种误差称为一般量化误差或一般量化噪声。

减少增量调制的失真程度有三种:增加量化阶距、减小量化阶距和增加采样频率。

增加量化阶距可以减少过载噪声,而减少量化阶距则可以减少一般量化噪声,所以量化阶距的选择必须得慎重;与之相反,增加采样频率既可以减小过载噪声,又可以减小一般量化噪声,因此,在实际系统中,增量调制的采样频率很高。

4.2 基带传输Miller 码Miller 码也称延迟调制码,是一种变形双向码。

其编码规则:对原始符号“1”码元起始不跃变,中心点出现跃变来表示,即用10或01表示。

对原始符号“0”则分成单个“0”还是连续“0”予以不同处理;单个“0”时,保持0前的电平不变,即在码元边界处电平不跃变,在码元中间点电平也不跃变;对于连续“0”,则使连续两个“0”的边界处发生电平跃变,即00和11交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