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系统天线综合课程设计报告书
HFSS的天线课程设计报告书

. .. . .图1:微带天线的结构一、 实验目的●利用电磁软件Ansoft HFSS 设计一款微带天线。
◆微带天线要求:工作频率为2.5GHz ,带宽 (回波损耗S11<-10dB)大于5%。
●在仿真实验的帮助下对各种微波元件有个具体形象的了解。
二、 实验原理1、微带天线简介微带天线的概念首先是由Deschamps 于1953年提出来的,经过20年左右的发展,Munson 和Howell 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制造出了实际的微带天线。
微带天线由于具有质量轻、体积小、易于制造等优点,现今已经广泛应用于个人无线通信中。
图1是一个简单的微带贴片天线的结构,由辐射源、介质层和参考地三部分组成。
与天线性能相关的参数包括辐射源的长度L 、辐射源的宽度W 、介质层的厚度h 、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r ε和损耗正切δtan 、介质层的长度LG 和宽度WG 。
图1所示的微带贴片天线是采用微带天线来馈电的,本次将要设计的矩形微带贴片天线采用的是同轴线馈电,也就是将同轴线街头的心线穿过参考地和介质层与辐射源相连接。
对于矩形贴片微带天线,理论分析时可以采用传输线模型来分析其性能,矩形贴片微带天线的工作主模式是TM10模,意味着电场在长度L 方向上有2/g λ的改变,而在宽度W 方向上保持不变,如图2(a )所示,在长度L 方向上可以看做成有两个终端开路的缝隙辐射出电磁能量,在宽度W 方向的边缘处由于终端开路,所以电压值最大电流值最小。
从图2(b )可以看出,微带线边缘的电场可以分解成垂直于参考地的分量和平行于参考地的分量两部分,两个边缘的垂直电场分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平行电场分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远区辐射电场垂直分量相互抵消,辐射电场平行于天线表面。
(a )俯视图 (b )侧视图图2 矩形微带贴片天线的俯视图和侧视图2、天线几何结构参数推导计算公式假设矩形贴片的有效长度设为e L ,则有2/g e L λ= 式中,g λ表示波导波长,有 e g ελλ/0= 式中,0λ表示自由空间波长,e ε表示有效介电常数,且21)121(2121-+-++=W h r r e εεε 式中,r ε表示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h 表示介质层厚度,W 表示微带贴片的宽度。
综合通信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XX科技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题目:综合通信系统课程设计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任务书一、设计目的和任务综合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教学的一个实践性与综合性环节,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及通信工程专业各门课程的综合以及通信、信息、信号处理等基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部分。
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环节所积累的经验,结合实际的通信系统的各个环节,设计出一个完整综合通信系统,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通信系统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设计通信系统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和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设计目的:1、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2、掌握通信系统工作原理;3、了解通信系统设计的基本过程;掌握基本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为学生的毕业设计和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设计任务:1、设计通信系统的各个环节;2、将上述设计好的各个环节设计成一个综合通信系统。
二、设计工具介绍本课程设计主要是利用simulink、通信系统工具箱以及信号处理工具箱来完成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1、SimulinkSimulink是MATLAB提供的实现动态系统建模和仿真的一个软件包。
它让用户把精力从编程转向模型的构造,经常与其它工具箱一起使用,实际上,许多工具箱里的模块都被封装成了Simulink模块。
2、通信系统工具箱及其功能2.1 通信系统工具箱概述MATLAB中的通信系统工具箱是一个运算函数和仿真模块的集合体,可以用来进行通信领域的研究、开发、系统设计和仿真。
通信系统工具箱中包含的模块可以直接使用,并且允许使用者方便地进行修改,使其满足自己的设计和运算需要。
通信系统工具箱是以MATLAB和Simulink为工作平台运行的。
通信系统工具箱的内容包括:2.1.1 Simulink仿真模块Continuous(连续)、Discrete(离散)、Functions&Tables (函数和平台)、Math(数学)、Nonlinear(非线性)、Signals&Systems(信号和系统)、Sinks(接收器)、Sources (源)等子库。
天线课程设计集

天线课程设计集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天线的基本概念,包括天线的作用、类型和基本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描述电磁波与天线之间的相互作用,了解天线参数如阻抗、增益、方向性和效率等。
3. 学生能够解释并计算简单天线系统的基本特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设计并搭建基本的天线结构,通过实际操作来探究天线的性能。
2.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工具和仪器进行天线参数的测试,并分析实验数据。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天线知识,解决简单的工程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工程领域的兴趣,特别是天线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天线设计项目,培养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在天线设计和实验中提出新思路,勇于尝试和改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强的学科课程,结合理论教学与动手实践,以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假设学生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和数学计算能力,对电子工程有初步的认识,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
教学要求:要求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动手实践,深化对天线知识点的理解。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评估,确保学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1. 天线基本概念:包括天线的作用、类型(如偶极子天线、螺旋天线等),以及天线的工作原理。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天线基础2. 电磁波与天线互作用:介绍电磁波如何辐射和接收,以及天线与电磁波之间的能量转换。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磁波与天线互作用3. 天线参数:讲解阻抗、增益、方向性和效率等参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天线参数及其测量4. 天线设计原理:学习天线设计的基本原则,如阻抗匹配、频率选择和方向性设计。
天线第三版上册课程设计

天线第三版上册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为天线第三版上册的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天线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本课程设计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天线基本原理的研究和实验,第二部分为天线设计与仿真。
二、课程内容第一部分:天线基本原理研究和实验1. 天线基本概念和原理讲解本部分内容主要涵盖天线的基本概念、天线的功率、增益、波束等基本原理的讲解,让学生全面了解天线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天线实验操作本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天线实验的操作和调试,让学生了解天线的实际应用和调试方法。
具体的实验内容包括:•了解天线的测试方法和测试仪器;•合理选择天线的工作频段;•了解天线相应参数的变化规律;•测试天线增益、方向性等参数。
3. 天线参数的计算和仿真本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软件和仿真软件对天线参数进行计算和仿真分析,熟练掌握天线参数计算和仿真的方法。
具体的内容包括:•计算天线的发射功率和增益;•计算天线的辐射效率和阻抗匹配;•采用HFSS仿真工具对天线进行仿真;•根据仿真结果进行天线参数调整。
第二部分:天线设计与仿真1. 天线的设计和校准本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天线的设计和校准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天线参数的正确性。
具体的内容包括:•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天线设计;•采用3-D电磁仿真工具进行天线仿真;•对天线参数进行校准和调整;•对设计好的天线进行实际测试。
2. 天线组合设计本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天线组合设计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不同组合方式的特点和适用场合。
具体的内容包括:•了解天线组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用自适应阵列的方法,优化天线的性能;•对不同天线组合方式进行比较和分析。
三、课程要求1. 学习要求•学生需要具有基本的电磁场理论和信号处理知识;•学生需要对计算机仿真软件和天线测试仪器有一定的了解。
2. 作业要求•每个学生需要完成实验报告和设计报告;•需要在指定时间内完成课程设计。
天线设计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天线作为无线通信的关键部件,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通信系统的性能。
为了更好地了解天线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我于2023年在某知名通信设备公司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天线设计实习。
二、实习内容1. 天线基础知识学习实习初期,我主要学习了天线的基本原理、分类、工作原理等基础知识。
通过查阅资料、参加培训,我对天线的基本概念有了深入的理解。
2. 天线设计软件操作为了掌握天线设计技能,我学习了天线设计软件的使用。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熟练掌握了天线设计软件的操作,包括参数设置、仿真分析、优化设计等。
3. 天线项目参与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公司的一个天线项目。
该项目旨在设计一款适用于5G通信的天线。
在导师的带领下,我参与了项目的各个环节,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仿真验证、实验测试等。
4. 天线性能优化针对天线项目,我进行了多次性能优化。
通过调整天线结构、材料、参数等,提高了天线的增益、方向性、阻抗匹配等性能。
三、实习收获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将所学的天线理论知识与实际设计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2. 团队协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协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3. 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遇到设计难题时,我通过查阅资料、请教导师、团队讨论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4. 职业素养实习期间,我严格遵守公司规章制度,认真完成工作任务,培养了良好的职业素养。
四、实习体会1. 天线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以及设计软件的使用。
2. 在天线设计中,创新思维和优化设计至关重要。
3.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 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总之,这次天线设计实习让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信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通信系统综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模拟和数字通信的基本概念。
2. 学习通信系统中各个组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了解信号传输和处理的过程。
3. 掌握通信系统性能指标,理解信噪比、误码率等参数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设计简单的通信系统,进行系统仿真和性能评估。
2. 培养实际操作通信设备的能力,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
3. 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报告等形式,展示课程项目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素养,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关注通信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等相关知识,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核心。
课程性质为综合性、实践性强的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达到对通信系统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技能的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围绕通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通信原理概述: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原理,关联教材第1章内容。
2. 模拟通信系统:讲解模拟调制、解调技术,分析AM、FM、PM等调制方式的性能,关联教材第2章。
3. 数字通信系统:阐述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频带传输,介绍ASK、FSK、PSK等数字调制技术,关联教材第3章。
4.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讨论信噪比、误码率等性能指标,分析影响通信质量的因素,关联教材第4章。
5. 通信系统设计:结合实际案例,讲解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包括信号源、信道、接收器等组成部分的设计,关联教材第5章。
6. 通信设备与应用:介绍常见的通信设备及其功能,探讨通信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关联教材第6章。
毕业设计---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天线设计

摘要摘要本论文介绍了蜂窝移动通信中基站天线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移动通信系统及基站天线进行详细的阐述。
由于微带天线具有重量轻、低剖面、成本低、易于制造、封装和安装等许多固有的优点,本文选用微带贴片天线作为天线单元。
首先采用传输线法和腔模理论对矩形微带天线进行分析,计算出矩形贴片的长,宽,并选择基板材料和高度。
然后针对设计指标详细讨论了各种因素对微带贴片天线性能的影响,用背馈的方式完成了微带贴片天线单元的设计方案,从而简化馈电网络。
为了达到带宽,增益以及方向图等任务指标,需要通过组阵。
考虑到天线面积和实际应用的问题,采用4 片等幅同相的矩形贴片构成一个4 元直线阵列,并对线阵进行同相馈电,用HFSS 软件对其进行优化与仿真。
最后在天线阵后面选择反射板,使天线波束往前发射,画出机械加工图,并讨论和总结波瓣宽度的规律。
关键词:移动通信基站天线定向天线微带天线阵列IABSTRACTAbstractThe thesis introduc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s in the basestation antenna techniques for celluar mobile communication,and expound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base stationantenna. Because the microstrip antenna have advantages such as light weight,thin profile and easy manufacturing,packaging and installing. Antenna cells select the traditional round microstrip patch antenna, First,rectangular microstrip antenna has been analyzed by transmission-line and modal-expansion cavity models and make a compution about the length,highness,and select the material of the basis.And then,after we have discussed kinds of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antenna ' s c,whaera cntuefraisc t iucrse d the microstripantenna element successfully by back-fed,simplifying the matching network.We need to organize array for getting to achieve the indexs such as bandwidth, gain and radiation patterns.Considering the antenna area and the practial application,we organize a four element line-array with four elements equiamplituded with phase,which is analyzed coaxial feeding.To optimize and simulate by HFSS.Finally, select a band at the back of the antenna array to let the beam launch toward the front,meanwhile,we draw cad processing map and discuss and give a summary of the lobe width.Keywords: mobile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antenna directional antenna microstrip-antenna array目录第1 章引言 (1)1.1移动通信概述 (1)1.1.1移动通信的特点 (1)1.1.2移动系统的组成和技术的发展 (2)1.2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天线 (3)1.2.1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情况 (3)1.2.2蜂窝系统中的基站天线 (4)1.2.3板状天线的发展 (6)1.3工作任务 (7)第2 章板状天线基本原理及分析 (9)2.1板状天线基本原理 (9)2.1.1反射板的形状 (11)2.1.2蜂窝基站天线单元 (12)2.2微带天线概述 (13)2.2.1微带天线的辐射机理 (14)2.2.2微带天线的馈电方法 (15)2.3矩形微带天线及其分析方法 (16)2.3.1腔体模型理论 (17)2.3.2传输线模型理论 (19)2.3.3矩形微带天线的性能分析 (21)2.4 基站天线的改善技术 (23)第3 章阵列天线单元的性能分析 (25)3.1矩形微带天线单元的设计 (25)3.1.1基板材料和贴片尺寸的选择 (25)3.1.2单元的增益和方向图 (26)第4 章线阵列天线的设计与仿真 (30)4.1阵列天线 (30)4.1.1阵列天线的馈电 (30)4.1.2直线阵列分析 (31)4.2单元天线组成线阵的设计 (36)4.2.1贴片间距的选择 (40)4.2.2阵的仿真与测试 (40)4.3天线性能分析与波瓣宽度的设计规律 (43)结束语 (48)参考文献 (49)致谢 (50)外文资料原文 (51)翻译文稿 (56)第1章引言第1 章引言1.1移动通信概述1.1.1移动通信的特点移动通信是指通信的双方,或者至少有一方在运动状态中进行信息传递的通信方式,它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及时可靠、不受时空限制地进行信息交流,其优越性是固定电话无法比拟的。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信息化已经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趋势,通信关乎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下面是小编采集的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欢迎大家参考。
学生姓名 : 张伟学号 : XX2300143专业 : 通信工程班级: XX级通信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软件无线电技术张伟 XX230014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电子工程系软件无线电是近几年来提出的一种实现无线通信的新概念和体制[1~3]。
它的核心是:将宽带A/D和D/A变换器尽可能地靠近天线,而将电台功能尽可能地采用软件进行定义。
软件无线电把硬件作为无线通信的基本平台,而把尽可能多的无线通信功能用软件来实现。
这样,无线通信系统具有很好的通用性、灵活性,使系统互联和升级变得非常方便,这很可能使软件无线电成为继模拟通信到数字通信和固定通信到移动通信之后的无线通信领域的第三次突破[4]。
软件无线电在通信系统中,特别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是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
例如欧洲的ACTS(Advance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and Services)计划中,有三项计划是将软件无线电技术应用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UMTS-Unm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中的。
FIRST(Flexible Integrated Radio Systems Technology)计划将软件无线电技术应用到设计多频/多模(可兼容GSM、DSP1800、W-CDMA、现有的大多数模拟体制)可编程手机。
这种手机可自动检测接受信号以接入不同的网络,且适应不同接续时间的要求;FRAMES(Future Radio Wideband Multiple Access Systems)计划目标是定义、研究与评估宽带有效的多址接入方案来满足UMTS要求,技术方法之一是采用软件无线电技术;SORT(Software Radio Technology)计划是演示灵活的有效的软件可编程电台,它具有无线自适应接入功能,并符合UMTS的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 通信系统天线综合课程设计学院名称:专业班级:学生:学生学号:一、课程设计目的通过综合课程设计,在学习EDA仿真软件HFSS使用方法的基础上,掌握常见通信系统天线的仿真设计方法。
二、课程设计容:以“通信系统天线”课程课件“Ch4.1 偶极和单极天线”、“Ch4.2 常用振子天线和馈电技术”、“Ch5 宽带天线_c”、“Ch6 移动系统常用天线_c”为参考资料,分别仿真偶极子天线、UHF probe 振子天线、共面波导馈电领结天线和同轴馈电贴片天线,并对天线进行分析。
三、设计步骤及仿真结果天线设计实例1:偶极子天线1)设计步骤打开HFSS并保存一个新项目打开File选项(alt+F),单击Save as。
输入项目名hfss_dipole。
一.Step1 创建模型1、创建振子1(1)选择cylinder图标(2)输入参数:切换到参数设置区(在工作区的右下角),设置圆柱体的基坐标为(x=0 mm,y=0 mm,z=1.25mm); 按下Enter 键后输入半径和长度:dx =2.5mm, dy=0 mm, dz=73.75mm 。
(3)设置振子1的名称和材料在对象列表中双击cylinder1,弹出如下属性窗口。
设置名称:将Name改为“pole1”。
设置材料:单击Material的Value,在如下对话框中输入“pec”并确定。
2、创建振子2(1)选择cylinder图标(2)输入参数:切换到参数设置区,设置圆柱体的基坐标为(x=0 mm,y=0 mm,z=-1.25mm); 按下Enter 键后输入半径和长度:dx =2.5mm, dy=0 mm, dz=-73.75mm 。
注意此时坐标的选取。
(3)设置名称和材料设置名称为“pole2”,材料同为“pec”。
设置完毕,如下图所示。
3、创建空气腔(规定计算的区域)(1)选择box图标(2)输入参数:切换到参数设置区,设置长方体的基坐标为(x=-115 mm,y=-115 mm,z=-185mm); 按下Enter 键后输入三边的长度:dx =230 mm, dy=230 mm, dz=370 mm。
(3)设置名称和材料双击对象列表中的“Box1”,设置名称为“air”,材料为“vacuum”,透明度Transparent为0.9。
同时按下 ctrl 和D 键(ctrl+D),将视图调整一下。
二.Step2 设定边界条件1、将air设置成辐射边界条件;在对象列表中选中air,单击鼠标右键,进入Assign Boundary选项,点击Raditation选项。
并此边界命名为air。
三.Step3设置激励1、绘制激励所在的矩形(1)在绘图区域中切换为yz平面。
(2)绘制矩形选择rectangle图标切换到参数设置区,设置长方形的基坐标为(x=0mm,y=-2.5mm,z=-1.25mm); 按下Enter 键后输入长度:x 方向0mm, y 方向5mm,z 方向2.5mm。
3)更改名称把矩形名称更改为“port1”。
2、添加激励在对象列表中,右键单击“port1”,按下图所示添加激励“Lumped Port”。
四.Step4 设定求解的参数1、选择一种求解方式(1)在 HFSS 菜单上,点击Solution Type 选项。
(2)选择源激励方式,在Solution Type 对话框中选中Driven Mode 项。
2、添加求解设置(1)在项目管理列表中,右键单击Analysis。
(2)选择Add Solution Setup。
(3)设置求解频率为“0.9GHz”。
3、添加扫频设置(1)在项目管理列表中,右键单击Analysis-Setup1。
(2)选择Add Sweep。
(3)设置扫频类型为“Fast”,起止频率为“0.5GHz”-“1.5GHz”,取样点数101点。
4、添加远场设置(1)在项目管理列表中,右键单击Radiation。
(2)选择Insert Far Field Setup->Infinite Sphere。
(3)设置Phi:0-360°,Theta:-180 -180°。
2)仿真结果及分析五.Step5求解1、在项目管理列表中,右键选择Analysis-Setup1。
2、选择Analyze选项。
可以看出已经收敛。
六.Step6后处理1、S参数定义S11<-10dB的频率围为天线的频带围如该天线的带宽为0.85~0.95GHz2、方向图天线设计实例2:UHF probe 振子天线1)设计步骤一.创建项目1、加入一个新的 HFSS 设计(1)在Project菜单,点击insert HFSS Design选项。
2、选择一种求解方式(1)在 HFSS 菜单上,点击 Solution Type 选项.(2)选择源激励方式,在 Solution Type 对话框中选中 Driven Terminal 项。
3、设置设计使用的长度单位(1)在 3D Modeler 菜单上,点击 Units 选项.(2)选择长度单位,在 Set Model Units 对话框中选中 in 项。
4、设置材料(1)在 3D Modeler的材料选框中选择Select(2)输入cooper并选中二.构造模型1、建立物理模型(1)画圆柱体在 Draw 菜单中,点击 Cylinder 选项(2)输入圆柱体参数。
按下 Tab 键切换到参数设置区(在工作区的右下角),圆柱体坐标基点圆心坐标::X= 0, Y= 0, Z=0 ;半径:dX=0.31,dY=0,dZ=0 高度:dX=0,dY=0,dZ=5(3)设置圆柱体属性单击 Attribute 页,在 Attribute 页我们可以为圆柱体设置名称、材料、颜色、透明度等参数。
这里,我们把这个圆柱体命名为 ring_inner。
设置完毕后,同时按下 ctrl 和 D 键(ctrl+D),将视图调整一下。
(4)继续画圆柱体在 Draw 菜单中,点击 Cylinder 选项(5)输入圆柱体参数。
按下 Tab 键切换到参数设置区(在工作区的右下角),圆柱体坐标基点圆心坐标::X= 0, Y= 0, Z=0 ;半径:dX=0.37,dY=0,dZ=0 高度:dX=0,dY=0,dZ=5(6)设置圆柱体属性单击 Attribute 页,在Attribute 页我们可以为这个圆柱体命名为ring_1。
(7)在操作历史树中利用 ctrl 键先选中 ring_1, 再选中 ring_inner;在3D Modeler 菜单上,点击 Boolean 选项,再选择 Subtract 项。
设置参数Blank Parts:ring_1 Tool Parts:ring_inner(8)创建ring2选中ring_1,在Edit菜单中选中Copy,再选Paste。
在ring_2中改变半径为0.5把ring_1的半径改为0.435(9)画长方体。
在 Draw 菜单中,点击 Box 选项;(10)输入参数。
按下Tab键切换到参数设置区(在工作区的右下角),设置长方体的基坐标(x=-0.1,y=-0.31,z=5);按下Enter 键后输入三边长度:x方向0.2, y方向-4.69,z方向-0.065。
注意:在设置时不要在绘图区中点击鼠标。
(11)设置长方体属性单击 Attribute 页,在 Attribute 页我们可以为长方体设置名称、材料、颜色、透明度等参数。
这里,我们把这个长方体命名为 Arm_1。
设置完毕后,同时按下 ctrl 和 D 键(ctrl+D),将视图调整一下。
(12)选择所有部件,在 3D Modeler 菜单上,点击 Boolean 选项,再选择 Unite 项。
(13)继续画圆柱体在 Draw 菜单中,点击 Cylinder 选项(14)输入圆柱体参数。
按下 Tab 键切换到参数设置区(在工作区的右下角),圆柱体坐标基点圆心坐标::X= 0, Y= 0, Z=0 ;半径:dX=0.1,dY=0,dZ=0 高度:dX=0,dY=0,dZ=5.1(15)设置圆柱体属性单击 Attribute 页,在Attribute 页我们可以为这个圆柱体命名为center_pin。
(16)继续画长方体。
在 Draw 菜单中,点击 Box 选项;(17)输入参数。
按下Tab键切换到参数设置区(在工作区的右下角),设置长方体的基坐标(x=-0.1,y=-0,z=5.1);按下Enter 键后输入三边长度:x方向0.2, y方向5,z 方向-0.065。
注意:在设置时不要在绘图区中点击鼠标。
(18)设置长方体属性单击 Attribute 页,在 Attribute 页我们把这个长方体命名为 Arm_2。
(19)继续画圆柱体在 Draw 菜单中,点击 Cylinder 选项(20)输入圆柱体参数。
按下 Tab 键切换到参数设置区(在工作区的右下角),圆柱体坐标基点圆心坐标::X= 0, Y= 1, Z=0 ;半径:dX=0.0625,dY=0,dZ=0 高度:dX=0,dY=0,dZ=5.1 (21)设置圆柱体属性单击 Attribute 页,在 Attribute 页我们可以为这个圆柱体命名为 pin。
(22)选择Arm_2,center_pin,pin,在 3D Modeler 菜单上,点击 Boolean 选项,再选择 Unite 项。
(23)画圆形。
在Draw菜单中,点击Circle选项(24)输入圆形参数。
按下Tab键切换到参数设置区(在工作区的右下角),设置圆形的圆形基坐标为(x=0,y=8,z=0); 按下 Enter 键后输入三边长度:x 方向 0.31, y 方向 0, z 方向 0。
注意:在设置时不要在绘图区中点击鼠标。
(25)输入圆形属性。
单击 Attribute 页,在 Attribute 页我们把这个圆形命名为 p1。
(26)更改材料为vacuum(27)继续画长方体。
在 Draw 菜单中,点击 Box 选项;(28)输入参数。
按下Tab键切换到参数设置区(在工作区的右下角),设置长方体的基坐(x=-5,y=-10,z=0);按下Enter 键后输入三边长度:x方向10, y方向20,z方向12。
注意:在设置时不要在绘图区中点击鼠标。
(29)设置长方体属性单击 Attribute 页,在 Attribute 页我们把这个长方体命名为 Air。
(30)将air设置成辐射边界条件;在操作历史树中选中air,单击鼠标右键,进入Assign Boundary选项,点击Raditation选项。
此时HFSS系统提示你为此边界命名,我们把此边界命名为Ra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