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创新改变生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课第一课时创新改变生活

③ 我国科技总体水平已经赶超发达国家
④ 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现实需要。
尊重学和保生护知的识产创权,业善于意运用识法律。维护法自己国的权鼓益。励公民进行创业……
④ 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思出考现: 这为些什场思么景要的考实主施要分创条新件享驱有动(:发展上)战略述? 材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2、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
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的战略重心。
创新
驱动
课堂巩固
发展
1、我国首次海鱼可燃冰试采成功、C919大型客机圆满首飞 、国产航母善良登场、天舟发出首单“太空快递”、神舟十二 号太空停留33天、“墨子号”量子卫星发射、“中国天眼”落成 启用、暗物质卫星“悟空”成功运行……事实再一次向世人证
明( B )
A 自主创新立新功,领跑世界留美名 B 社会制度优势显,科技创新大发展 C 科技再攀新高峰,创新强国已建成 D 中国智造创奇迹,世界科技我第一
创新
驱动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发展
思考:为什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A、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
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 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
B、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 (创新与改革)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
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 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
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 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创新
驱动
创新的价值
发展 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道法03第二课第1课时创新改变生活

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1课时创新改变生活测试时间:25分钟1.(2021内蒙古通辽中考)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着陆,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
这表明( )A.我国已经成为创新型国家B.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果显著C.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而道远D.创新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战略的重心2.(2021江苏苏州中考)下图是我国在2020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的排名情况。
从中可以看出 ( )A.创新能增进人类的福祉B.创新是发展的唯一动力C.我国已建成创新型国家D.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增强3.(2022江西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期中)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四舱(船)组合体,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
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
下列对以上材料归纳得最恰当的主题是( )①浩瀚科技领跑世界②中国科技,突飞猛进③我国科技实力问鼎全球④科技兴国,再探苍穹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4.(2022山东安丘、高密期中)2021年10月18日,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5G+行业应用”推广活动正式启动。
未来,5G网络能够运用在众多的数字化场景中,比如采矿、电力、钢铁、仓储等行业的智能化远程控制、无人控制等,这将大大提升这些行业的发展效益,创造更多财富。
这表明( )①科技促进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②我国必须把科技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③我国在数字技术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实现了科技强国梦④我国推进科技创新,人民的精神需要得到充分满足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观察下面漫画《乌鸦喝水》,一只乌鸦通过衔石子填充瓶子让水位上升的方式喝到水,而另一只乌鸦用吸管便喝到水了。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创新就是推倒以前的方式重新开始B.用吸管喝水的乌鸦注重探索和创新,值得我们学习和提倡C.创新就是个人的创意行为D.创新只局限于科技生活6.火的发现,将人类送上了文明的第一级台阶;文字的创造,使人类的智慧结晶得以传承;计算机的诞生,给人类的智慧插上了新的翅膀……这表明( )A.创新能够帮助人类揭开大自然所有的谜题B.我们要将创新作为当前所有工作的中心来抓C.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D.生活中的创新改变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7.从深夜排队买票到网络购票,从盒饭、方便面到高铁订餐,绿皮火车长途出行的煎熬已渐成回忆,干净舒适的高铁环境让“出行”真正变成“旅行”。
《创新改变生活》课件PPT精品版1

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创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第十五页,共18页。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神州大地落地生根,引领中
国经济不断向前,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 发展理念中,创新居于首要位置,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 体系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劲号角。
第十六页,共18页。
C. 回顾人类文明史,创新始终贯穿其间
D. 只要坚持创新创业,就能实现中国梦
第九页,共18页。
9.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
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支持深圳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优势,以深
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这说明( )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支持深圳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优势,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
2019年,5G来临的这一年,中国生产了全球70%以上的高端头戴式VR终端,具有较为完备的设计制造能力。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支持深圳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优势,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初三九年级政治(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课时 创新改变生活》(附答案)部编版适用

初,三九,年级,政治,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1课时创新改变生活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全面认识创新的重要性;理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能力目标通过感受创新,提高对创新的认识,提高创新能力,尽自己的力量推动创新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增强对创新的好感,热爱创新,自觉投身到创新实践之中【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创新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全面认识创新。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家后热水就已经烧好,回家前空调或暖气已经打开,饭已经自动煮好,可以随时了解冰箱里面有什么菜,下雨也会自动关窗户,还能随时监控家里的情况,读取家里数据中心的各种数据。
可以说,“智慧家庭”正替我们实现着这些愿望。
想一想:“智慧家庭”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道理?教师总结:科技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创新让生活更美好。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创新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感受创新(一)创新来源于生活1.材料呈现:2018年2月7日,湖南省益阳市第39届青少年创新大赛启动仪式在赫山万源学校举行,一个个充满奇思妙想的作品让人眼前一亮。
剥莲子的“锤莲籽套环”、多功能家用侍花器、环保扫把、简易乡村山泉来水管疏通器;雨天夜行不方便,在伞上装上LED灯,通过红外感应原理控制灯的照明;人工模拟雌黄脊竹蝗的声音,诱使雄蝗达到指定区域灭杀……让人印象深刻。
2.想一想:这些创新项目来源于哪里?3.教师总结:这些创新项目来源于生活。
生活处处有创新。
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
(二)创新无处不在1.活动:阅读教材第15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在生活中,你是否体验过这样的创新乐趣?请与同学分享你的创新故事。
3.教师讲述:(1)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它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
(2)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
创新改变生活教案及反思

一、《创新改变生活》二、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创新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改变生活的意识。
3. 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创新,理解创新对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创新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创新案例。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创新的理解。
五、教学内容:第一课时:1. 导入:介绍创新的概念(5分钟)2. 创新的重要性(10分钟)3. 生活中的创新案例分析(15分钟)4. 小组讨论: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一个创新案例,进行分析讨论(20分钟)第二课时:1. 回顾上一课的内容,总结创新的意义(10分钟)2. 创新的方法和技巧(15分钟)3. 学生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生活中的创新案例,分享创新的过程和感受(20分钟)4.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创新的认识,以及如何将创新应用于生活中(15分钟)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创新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创新对生活的影响。
通过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创新,理解创新的过程和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六、《创新改变生活》七、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创新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改变生活的意识。
3. 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创新,理解创新对生活的影响。
九、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创新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创新案例。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创新的理解。
十、教学内容:第六课时:1. 导入:介绍创新的概念(5分钟)2. 创新的重要性(10分钟)3. 生活中的创新案例分析(15分钟)4. 小组讨论: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一个创新案例,进行分析讨论(20分钟)第七课时:1. 回顾上一课的内容,总结创新的意义(10分钟)2. 创新的方法和技巧(15分钟)3. 学生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生活中的创新案例,分享创新的过程和感受(20分钟)4.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创新的认识,以及如何将创新应用于生活中(15分钟)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创新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创新对生活的影响。
2.1创新改变生活教案-2021-2022学年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一课时:创新改变生活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会创新与美好生活的内在关联,认同创新的价值。
2、在感受中国创新成就中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认同,提高文化自信。
(二)、能力目标1、能够结合具体的创新行为、创新现象分析创新的价值。
2、能够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阐述创新对于民族复兴的意义。
(三)、知识目标1、了解创新的内涵,知道生活处处有创新。
2、理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与改革联系密切。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创新让生活更美好;创新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创新让生活更美好三、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情景教学法、分析归纳法、精讲点拨四、教学过程(一)引出新知学生齐读:P14页第二课引言部分。
谈自己感受。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归纳: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创新不仅为人类带来巨大财富,更带来了希望;而且是引领中华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因而在民族复兴的征途中需要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强国;“人人皆能创新”,突出人是创新的主体,每个人都可以有创新。
总之引言明确地表达出创新的重要价值。
教师:我们处于创新的时代,我们是各种创新成果的受益者。
那你怎么理解创新的?创新就是科技发明创造吗?创新一定是从无到有的突破吗?创新一定是好的吗?每个人都可以创新吗?创新多么重要性?(设计意图:如此设问激起学生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感受创新环节一:学生参与P14页“运用你的经验”探究创新与生活的关系师生归纳提升:即创新来源于生活,创新让生活富有乐趣,生活处处有创新。
(活动立足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感性体验)环节二:参与P15页探究与分享教师:在生活中,你是否体验过这样的创新乐趣?请与同学们分享你的创新故事。
学生:畅所欲言师生归纳提升:“创新的感受”如下:创新无处不在;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创新可以是“无中生有”,也可以使“有中生新”;创新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队、集体;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创新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有知识、技术、制度、理论等领域。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1课时 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1课时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1课时创新改变生活》教材,主要围绕创新的重要性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创新对生活的改变,认识到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教材内容丰富,案例鲜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对创新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创新的理解较为片面,认为创新只是科学家的事情,与自己生活关系不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创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创新的概念、意义和作用,学会从生活中的例子中发现创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创新的兴趣,培养他们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创新的概念和意义。
2.创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创新。
2.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创新案例,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创新案例,深入理解创新的作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创新案例资料。
2.设计好讨论问题和思考题。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创新产品,如智能手机、扫码支付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产品为什么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创新在哪里?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创新案例,如高铁、支付宝等,让学生了解创新的意义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创新现象,并讨论其创新之处。
讨论结束后,每组选取一个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5分钟)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创新对生活的影响,并回答以下问题:创新为什么会改变生活?创新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5.拓展(5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我国在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讨论这些成就背后的原因。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1课时创新改变生活》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1课时创新改变生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1课时创新改变生活》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创新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创新的力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创新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创新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深层次去理解创新,并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勇于实践的欲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创新的概念、意义和作用,认识创新如何改变生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勇于实践、善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创新的概念、意义和作用,创新如何改变生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深层次去理解创新,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案例材料、讨论卡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创新产品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创新的意义和作用。
2.案例分析:分享几个创新改变生活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创新点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3.知识讲解:介绍创新的概念、意义和作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创新。
4.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讨论创新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并分享自己的创新想法。
5.情景模拟:设置一个创新实践的情景,让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创新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7.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进行创新,并撰写一篇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阅读教材第16页“探究与分享”; (2)结合自己的了解,谈谈互联网给我们的生 活带来哪些不一样的感受。
“以前想去市里的大医院看病,先得早起把两个孩子安 顿好,然后坐两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医院人多排队不说, 看完病当天还不一定能赶回来。”第一次体验远程诊疗, 李水平非常满意。 李水平今年44岁,是河南省汝阳县三屯镇南堡村村民 ,虽然一直想找专家看看胃病,但是由于丈夫外出打工, 还要照顾两个上初中的孩子,因此一拖再拖,没曾想通过 村诊所的“互联网医院”,不出村就免费享受到了“专家 号”。 在村卫生所里,村医通过远程诊疗系统帮他预约了河 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在线坐诊医生。线上医生接诊 后,通过视频问诊,结合李水平描述的病情特征,开出处 方并提出后续治疗建议。李水平拿着医保本和处方,很快 就从村卫生所领取了药品,诊疗过程前后不过十几分钟。
(1)了解三次产业革命对人类的贡献,与同学合
作编制关于三次产业革命的世界科技创新年谱。
时间 1733年 1765年 1768年 1782年 1785年 1807年 1804年 1814年 1825年 1866年 19世纪70年代 1879年 1882年 1882年
创新成果 凯伊·约翰发明了飞梭 詹姆斯·哈格里夫斯 珍妮纺纱机 阿克莱特水力纺机 瓦特改良蒸汽机为“联动式蒸汽机”, 卡特莱特 动力织机 富尔顿 造出用蒸汽机做动力的轮船 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斯蒂芬森发明的蒸汽机车试车成功 斯蒂芬森发明的蒸汽机车试车成功 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 贝尔发明了电话 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 德普勒发现了远距离送电的方法 爱迪生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个火力发电 站
提 示: 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 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圳的发 展告诉我们,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 精神。
(1)围绕以下辩题,在班级举行辩论会。
(2)正方辩题: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总有一天会 超越人类智能。 反方辩题:不管人工智能如何发展,都不可能超越 人类智能。
课堂小结
(2)“科技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第一,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首要的变革作用;
第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
用; 第三,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科学化、现代化。
总 结
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
唯创新者胜。
(1)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 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
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
激发潜能,超越自我。
(2)知识的创新提供新新的思路和和方法,技术 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
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3)创新让生活更美好。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科
(1)划分小组;
(2)围绕“创新只是满足个人兴趣,与大众的 幸福生活有无”进行辩论。
目标导学二:创新引擎
翻车又名龙骨水车,旧时中国民间灌溉农田用 的龙骨水车。为世界上出现最早、流传最久远的农 用水车。
水力鼓风机 利用水力推动风扇鼓风。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 鼓风机,比欧洲早了1100 年。
工 业 革 命 来 袭
第一次
第二次
19世纪90年代 1945年 第三次 1952年 1954年 1957年 1959年 1969年 1981年
可尼试验无线电报取得了成功 美国成功试制原子弹 美国试制成功氢弹 苏联建成第一个原子能电站 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 地球卫星 出现晶体管计算机 美国实现了人类登月的梦想 美国第一个可以连续使用的哥伦 比亚航天飞机试飞成功
我国为什么要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提 示:
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实 施创新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 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 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 需要。
(1)阅读教材第19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深圳是一座因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兴 的城市。从深圳的发展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启动式现场
这些创新项目来源于哪里?
这些创新项目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创
新。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 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
(1)阅读教材第15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在生活中,你是否体验过这样的创新乐 趣?请与同学分享你的创新故事。 (3)回顾一下,你的创新点子是受什么启发产生的 呢?当时的心情怎样?
材料呈现:
2018年1月9日,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京召开。科
技部部长万钢强调,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主
要创新指标进入世界前列。2017年,全社会R&D支出预
计达到1.76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70.9%;全社会R&D
支出占GDP比重为2.15%,超过欧盟15国2.1%的平均水 平。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52.2%升至57.5%,国家 创新能力排名从2012年第20位升至第17位。
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
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第1课时 创新改变生活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Hale Waihona Puke 课智慧家庭点击图片播放
想一想“智慧家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感受创新
材料呈现: 2018年2月7日,湖南省益阳市第39届青少年创新 大赛启动仪式在赫山万源学校举行,一个个充满奇思 妙想的作品让人眼前一亮。剥莲子的“锤莲籽套环”、 多功能家用侍花器、环保扫把、简易乡村山泉来水管 疏通器;雨天夜行不方便,在伞上装上LED灯,通过 红外感应原理控制灯的照明;人工模拟雌黄脊竹蝗的 声音,诱使雄蝗达到指定区域,从而成功灭杀……让 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