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数学一课一练平均数的应用_沪教版
沪教版五四制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一学期试用本平均数的应用_课件1

B(18×2+16×2+14×2+13+15)÷8 =124÷8 =15.5(升)
15 < 15.5 答:B栏牛的平均产奶量高。
探究 一 探究 二
班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折纸鹤比赛,小巧小组有5人,小胖 小组有6人,折纸鹤情况如下:
小巧小组
小胖小组
序号 1 2 3 4 5
序号 1 2 3 4 5 6
纸(鹤只)57 56 62 58 57
探究 二
探究二
你会用什么方法比较?
探究 一 探究 二
探究二
A栏牛的产奶量统计
编号
12345 6 7 8
9
产奶量(单位:L) 17 15 16 13 14 16 14 17 13
编号 产奶量(单位:L)
B栏牛的产奶量统计
123
45
6
17 15 16 13 14 16
78 14 17
A(17×2+16×2+14×2+13×2+15)÷9 =135÷9 =15(升)
平均数的应用
1.知道可以使用平均数来比较不同样本 数的两组同类数据。
2.通过小组合作,观察比较,使用平均 数来比较不同样本的数据。
3.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分享成功的 喜悦。
复习
两个采茶叶小组,第一组18人,共采茶叶135千克; 第二组22人,共来茶叶176千克,两个小组平均每人采 茶叶多少千克?
(135+176)÷(18+22)
求平均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平均数=总和÷个数
平均数的应用(一)
张老师和方老师比赛篮球,站在同一条线上, 投进一个球算2分。比赛结束时,我投篮得了 24分,方老师投篮得了18分,你们说谁投得 更准?
五年级上数学一课一练3.1平均数 沪教版(优选)

五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3.1平均数一、单选题1.演讲比赛,5个评委给笑笑的分数分别是:8.5、9.1、9.5、8.4、8.5。
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的平均分是( )分。
A. 5.22B. 8.7C. 8.8D. 8.92.李辉上学期语文得91分,数学得94分,英语得100分,他三科的平均分是()。
A. 91分B. 94分C. 95分3.三个同学的数学成绩如下:小红98分,小明90分,小军的成绩比小明好,但不超过95分。
估计这三人的平均成绩在()。
A. 95分以上B. 90分以下C. 92分和95分之间4.对于数据3、3、2、6、3、10、3、6、3、2有这样的一些说法,①众数是3;②众数与中数的数值不等;③中位数与平均数的数值相等;④平均数与众数相等.其中正确的说法是()A. ①B. ①③C. ②D. ②④二、判断题5.18、19、20、21、23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是20。
6.四年级同学做好事,第一天做好事30件,第二天上午做好事12件,下午做好事15件,同学们平均每天做好事的件数是:(30+12+15)÷3=19(件)。
()7.五年级一班同学们的平均身高为160厘米,那么这个班没有超过160厘米的同学。
8.判断老李开货车去县城装货,去时空车每小时行30千米;回来时装货,每小时行20千米.他往返的平均速度是25千米.三、填空题9.小刚在期末考试中,7科总成绩为644分,其中语文和数学的总分为187分,那么另5科成绩的平均分为________.10.下组数据中,中位数是________ ,众数是________15、17、19、22、26、29、29、32、32、32、34、35、42.11.在10、15、15、20、25、20、20、36、36数据中,众数是________,中位数是________,平均数是________。
12.小方家七月份交电费28.6元,八月份交电费34.3元,九月份交电费32.5元,小方家第三季度平均每月交电费________元?四、解答题13.实验小学四(1)班同学的平均体重是26千克,如果高于该班平均体重记作“+”,低于该班平均体重记作“-”,请用正负数表示四(1)班6位同学的体重,并计算出他们的平均体重。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3 统计(平均数的应用)▏沪教版(4)

【设计意图】立足我们学校果树特色,对比校园里两大区域的橘子树结果实的个数情况,激发学生使用平均数解决问题意识。
能使用平均数来比较两个区域的橘子树的生长情况
当数据比较集中的时候可以选定一个基准数求平均数的方法。
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与沟通。
三、探究新知(二)
(对应目标:2)一箱来自子有多重?1、探究策略:
2、操作实践
3、小结(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活中遇到估计很多果实的重量问题,没有合适的计量工具激发学生合理有效地选取部分较为合理地推测出总体,这就促使学生使用平均数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策略选择的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选取部分的平均数推测全体,并阐述理由。逐步完善自己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意识
用部分的平均数来推测整体的情况
2、学生分析
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平均数概念,会进行平均数计算,知道可以使用平均数来比较不同数量的两组同类数值。但是对于使用平均数进行不同数据个数的两位同类数据的比较,以及进行运用部分的平均数进行估算整体的情况还缺少深层思考,需要进一步研究学习。
教学重点
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情况;使用部分的平均数进行估算来解决问题。
橘子树1
橘子树2
橘子树3
橘子树4
橘子树5
果实
个数
63
61
64
54
60
北面区域的橘子树:
橘子树1
橘子树2
橘子树3
橘子树4
橘子树5
橘子树6
果实
个数
44
68
46
50
66
59
②学生独立思考:
③全班讨论、交流
④小结
⑤引出课题:平均数的应用
平均数的应用-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平均数的应用-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和意义;2.能够计算一组数的平均数;3.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平均数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回顾加减法的相关知识,然后提出以下问题:假设小明今天做了三次数学作业,分别得了88分、92分和96分,小明最终得分是多少分?如果我们想知道小明这次的表现如何,应该怎么办?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平均数的概念。
平均数是指一组数相加后除以这组数字的个数所得到的数值。
对于上述问题,小明的平均分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88+92+96) ÷ 3 = 92这意味着小明的平均分数是92分,因为三次作业成绩的平均分数就是92分。
2. 计算一组数的平均数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例如,以下是一个数列:4,5,6,7,8计算这个数列的平均数,我们可以先将这些数字相加,然后将和除以数字的个数(即5个),这里的计算过程可以表示为:(4+5+6+7+8) ÷ 5 = 6因此,这个数列的平均数为6。
提示学生注意平均数的意义,即这个数值不一定就等于数列中的任何一个数字。
3. 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平均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以下是一个问题:小明这学期一共考了5次数学试卷,分别得了95分、85分、92分、87分和90分,那么他的平均分是多少?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可以使用之前提到的平均数公式来计算结果:(95+85+92+87+90) ÷ 5 = 89.8因此,小明的平均分是89.8分。
这样的结果也可以用于评估小明的数学表现。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引导发现、分组讨论、实践演练、合作探究”的授课方法,让学生通过实例讨论和小组合作分析问题,自己发现平均数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然后,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获取更多的实践经验。
教学步骤1.引出平均数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平均数的计算公式;2.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3.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4.辅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
【沪教版五年制】五年级上册一课一练-31平均数 (含答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3.1平均数一、单选题1.三年级3个班同学捐图书,一班和二班共捐23本,三班捐了16本,平均每班捐图书()本。
A. 20B. 13C. 52.敏敏身高135厘米,在平均水深120厘米的游泳池里学游泳,()危险.A. 肯定没有B. 肯定有C. 可能有3.下面是一组同学的跳远成绩,他们的平均成绩是1.60米。
增加哪两个人不会改变平均成绩。
( )A. 小F(1.60米)和小G(1.75米)B. 小F(1.60米)和小H(1.50米)C. 小T(1.45米)和小H(1.50米)D. 小T(1.45米)和小G(1.75米)4.在为四川雅安灾区捐款中,小明所在班级平均每人捐款10.5元,小红所在班级平均每人捐款12元,小明和小红相比,()A. 小明捐得多B. 小红捐得多C. 两人捐得一样多D. 无法确定5.135、140、145的平均数是()A. 135B. 140C. 1456.植树节老师们种树,第一天种了180棵,第二天和第三天共种了315棵,平均每天种多少棵树?正确的列式是()。
A. (180+315)÷2B. (180+315)÷37.四个学生期末考试的数学平均成绩是95分,其中三个学生的成绩分别是89分、94分、98分,第四个学生的数学成绩是( )分。
A.96B.97C.99二、判断题8.学习绿化带中树木的平均高度是188cm,绿化带中可能有170cm高的树木。
9.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3m,小红身高1.5m,她不会游泳,但她下河玩耍肯定安全。
()10.城南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
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
11.学校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cm。
(1)小兰是篮球队队员,她的身高不可能是155cm。
()(2)学校篮球队可能有身高超过160cm的队员。
()12.用平均数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三、填空题13.小明、小东、小磊三人跳绳的平均成绩是172个,小明跳了165个,小东跳了173个,小磊跳了________个?14.下面4名同学的平均体重是________千克。
平均数的应用(第三课时)(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平均数的应用(第三课时)(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一、知识点概述本课时主要涉及到平均数的应用,包括以下内容:•认识平均数的含义和作用;•理解平均数与数据的关系;•计算平均数。
二、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能够通过例题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和作用;•能够通过例题计算平均数;•能够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认识平均数的含义和作用教学内容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方法讲解示意图、举例说明、课堂讨论。
教学步骤(1)通过示意图讲解平均数的含义。
(2)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作用。
2. 理解平均数与数据的关系教学内容让学生理解平均数与数据的关系。
教学方法举例说明、课堂讨论。
教学步骤(1)通过举例说明平均数与数据的关系。
(2)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与数据的关系。
3. 计算平均数教学内容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计算平均数。
教学方法讲解示意图、举例说明。
教学步骤(1)通过示意图讲解如何计算平均数。
(2)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计算平均数。
4. 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会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举例说明、课堂讨论。
教学步骤(1)通过举例说明如何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进一步理解如何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平均数。
•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自我评价本课时的教学我认为还需要加强实例展示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均数的应用。
2. 学生评价待补充。
五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3.2平均数的计算沪教版含解析

五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3.2平均数的计算一、单选题1.为了让人感受丢弃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某班环保小组的六名同学记录了自己家中一周内丢弃的塑料袋的数量,结果如下(单位:个)33,25,28,26,25,31.如果班级有45名学生,那么根据提供的数据估计,本周全班同学各家共丢弃塑料袋的数量约为()A. 900个B. 1080个C. 1260个D. 1800个2.如果一组数据20,a,15,17的平均数是18,则a=()。
A. 72B. 20C. 183.甲、乙、丙三数的平均数是87,甲、乙两数的和为126,丙数为( )。
A. 135B. 39C. 874.如果一组数据55,60,x,75的平均数是65,那么x是多少;如果这组数据的众数是75,那么x是多少()A. 60 70B. 65 70C. 70 75D. 60 75二、判断题5.学习绿化带中树木的平均高度是188cm,绿化带中可能有170cm高的树木。
6.在一组数中,平均数比最大的数要小。
()7.小高的身高是1.56m,他趟过平均水深1.2m的小河,不会有任何危险。
()三、填空题8.小明在期中测试中,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的平均分是a分,语文和数学共得b分,那么他的英语得________分.9.三年级一班第一组有7名同学,他们期中考试的成绩分别是98分、85分、92分、77分、86分、93分、99分,请你算出第一小组的平均分________。
10.从一箱桃子中随意取出5个,分别重88克、98克、80克、95克、89克,平均每个重________克。
这箱桃子共有50个,估一估,这箱桃子大约重________克。
11.二年级3个班各有一些同学参加运动会团体操表演,各班参加的人数如下表:①平均每个班有________人参加团体操表演?②________班参加团体操表演的人数高于平均数?________班参加团体操表演的人数低于平均数?③如果要把这些人排成人数相等的几行,可以排成________行?每行________人?四、解答题12.第一小组口算成绩统计表第二小组口算成绩统计表哪一组的成绩好?13.某地8月16日凌晨2时的气温是16℃,上午8时的气温是20℃,下午2时的气温是28℃,晚上8时的气温是24℃,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多少?五、综合题14.小华参加少年宫儿童歌唱比赛,八位评委的打分依次是:89分、91分、92分、93分、95分、91分、94分、91分.(1)这组数据的众数是________,中位数是________.(2)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计算平均分,此时平均分是多少?六、应用题15.小刚的语数英的平均成绩为92分,语文数学的平均成绩是93分,那么他的英语成绩多少分?16.课间活动时,张老师对五(1)班一组的跳绳进行了测试,成绩如下:(1分钟)(1)分别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保留一位小数)和中位数.(2)你认为平均数和中位数中哪个数能更好地表示这组同学跳绳的平均水平?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C【解析】【解答】(33+25+28+26+25+31)÷6×45=168÷6×45=28×45=1260(个)故答案为:C【分析】用6名同学家中使用的总个数除以6求出平均每家用的个数,然后用平均每家用的个数乘学生总数求出本周全班共丢弃的数量.2.【答案】B【解析】【解答】解:18×4-20-15-17=20故答案为:B。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平均数的应用(一)沪教版(2015秋)

平均数的应用(一)主备人: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五年级第一学期P37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观察比较,知道可以使用平均数来比较不同样本数的两组同类数据。
2、逐步建立求平均数的简单统计思想。
教学重点:使用平均数来比较不同样本数的两组同类数据。
教学难点:通过计算平均数来比较不同样本数的两组数据。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排球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今天先让我们一起来和姚明来比赛投篮球?看谁投得更准?师:站在同一条线上,投进一个球算2分。
比赛结束时,我投篮得了24分,姚明投篮得了18分,你们说谁投得更准?生:不能比,不知道两人投得次数。
师:那现在我告诉大家我们投的次数,我投了20次,姚明投了10次,现在能比较出了吗?怎么比?生:行了,算一下平均每次投篮得的分数。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平均数的应用(一)。
板书:平均数的应用(一)二、探究新知:1、:现在让我们根据刚才投篮球的知识来看一看这个题目?2:上海两个机场2005年“十一”黄金周繁忙还是2006年春运繁忙?3、学生讨论交流。
4、生:哪段时间的平均每天进出港航班数多,哪段时间就繁忙。
5、师:请你们就分别计算一下,哪段时间繁忙。
6、学生小组合作解答:7、师:你有什么想法和大家交流:1、生:①由于两个时间长度不同,进出港航班数也有很大差异,使用进出港航班数比较,或使用时间进行比较都不能很好地反映机场的繁忙情况。
②在比较不同样本数的两组同类数据时,可以使用每组数据的平均数来描述各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并进行两组数据的比较。
③然后通过计算两个不同时间平均每天进出港航班数(平均数)、比较,得出合理的比较结果。
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中的作用。
2、小结:在比较不同样本数的两组同类数据时,可以使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
二、试一试:1、师:请你们仔细观察比较一下,哪个栏牛的平均产奶量高?你会用什么方法比较?2、生根据上面学习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比较题目。
3、生:计算两栏牛的平均产量,然后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小学数学沪教版五年级上册平均数的应用1.某运输公司在一个星期里,前3天平均每天运货物1977吨,后4天平均每天运货物1970吨.这一星期平均每天运货物吨.2.江滨小学有433个小朋友,分乘4辆汽车去儿童公园,第一辆车已经接走了115人,如果第二、三、四辆车乘的人数相同,第三辆车乘了个小朋友.3.学校食堂到宿舍相距300米,小军、小刚、小林三人轮流由两个人抬一桶水从食堂到宿舍,平均每人抬米.4.爸爸体重69千克,小明体重是21千克,两人的平均体重是45千克.(判断对错)5.小红、小华、小明、小军、小强五位同学参加“创新杯”数学邀请赛初赛.已知他们五人的平均成绩是89分,小红、小明两人的平均成绩是91.5分,小华、小军两人的平均成绩是84分,小红、小军两人的平均成绩是86分,小军比小华高l0分.那么,这五位同学参加“创新杯”初赛的成绩各是多少分?6.经测量得五(1)班8名同学的身高如下(单位:厘米):150、146、158、162、163、159、148、162.(1)求出这8名同学身高的平均值.(2)如果把平均身高作为标准,用正、负数表示出这8名同学身高与平均身高的差异.7.养护工养护一段铁路,开始6天一共养护了2.3千米,后15天平均每天养护0.4千米,这21天养路工平均每天养护多少千米铁路?8.一个化肥厂在一星期里,前三天平均每天生产化肥0.2万吨,后四天共生产化肥1.5万吨,这个星期平均每天生产化肥多少万吨?9.用计算器计算.自然博物馆某一周参观人数如下表.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合计人数20214615397162220259这一周平均每天到自然博物馆参观的有人.10.某修路队修一段路,第一周修了354米,第二周修了468米,第三周修了300米,第四周修了246米,第五周修了332米.修路队平均每周修路多少米?11.某班有40名同学,期中数学考试有两名同学因病缺考,这时班级平均分为90分,缺考的同学补考各得100分,这个班期中考试数学平均分是多少分?12.新时代玩具厂有一份980个玩具的生产订单,如果客户要求14天完成,平均每天至少需要生产多少个?13.五个数的平均数是43,如果说把这个五个数从小到大排列,那么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35,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50,则中间的那个数是多少?14.A、B、C 3只相同的杯子,A、B两杯水的平均高度是11厘米,B、C两杯水的平均高度是12厘米,A、C两杯水的平均高度是7厘米.这三杯水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15.张阳的期末考试成绩单被弄污了,算算他的英语成绩是分.语文数学英语平均分80928516.在一次登山比赛中,小刚上山时每分走40米,18分到达山顶.然后按原路下山,每分走60米.小刚上、下山平均每分走多少米?17.儿童服装店在“六一”儿童节卖了5箱服装,每箱6件,一共收入1500元,平均每件衣服多少元?第1页/共8页18.农民伯伯种的两公顷玉米喜获丰收,平均每平方米收玉米9000克.照这样计算,这块玉米地一共可以收玉米多少吨?19.有A、B、C、D四个数,每次去掉一个数,将其余三个数求平均数,这样计算了四次,得到的结果分别是52、66、60、46,求A、B、C、D这四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20.新区小学的同学去栽树,上午栽了316棵,下午3小时栽了252棵.下午平均每小时栽了多少棵?21.少年宫美术组有7名同学,3个月共创作出189幅画,平均每人每月创作了多少幅画?22.图是玩具厂去年的销售额情况统计图.(1)如图是统计图,第季度的销售额最高,第季度的销售额最低.(2)全年的销售额共万元.(3)平均每月销售额万元.(4)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少%.23.下面是两个小组的同学1分钟跳绳的成绩情况.第一组姓名王明李永孙天张放成绩(个)120124140136第二组姓名李红张民王伟成绩(个)112150134(1)第一组平均每人跳个.(2)第二组平均每人跳个.(3)获得优胜奖的是第组.24.改善住房条件,小明、小芳和小红三家都买了新房,小明家4口人住152平方米的新房,小芳家3口人住138平方米的新房,小红家3口人住132平方米的新房.他们三家平均每人的住房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5.幼儿园买玩具,一班买45件,二班买36件,三班比二班多15件,平均每个班买玩具几件?26.三年级计划有95名同学参加植树,平均每人植树4棵.由于特殊原因,有的同学没能参加,结果平均每人植树5棵,有几个同学没有参加植树?27.小巧看一本书,前三天平均每天看35页,后两天平均每天看45页.小巧这五天平均每天看多少页?28.小林的老师买回143本练习簿,平均分给小林和他的12个同学.平均每人分多少本?29.四年级的同学参加游园活动,一组有15人,二祖有18人,三组有9人,其余的3组都有12人.参加游园活动的同学平均每组有多少人?30.某超市一个星期卖了8箱饮料,每箱饮料有56瓶,这个星期平均每天卖出多少瓶饮料?参考答案1.1973【解析】解:(1977×3+1970×4)÷(3+4),=(5931+7880)÷7,=13811÷7,=1973(吨).答:这一星期平均每天运货物1973吨.故答案为:1973.2.106【解析】解:(433﹣115)÷(4﹣1)=318÷3,=106(人);答:第三辆车乘了106个小朋友.故答案为:106.3.200【解析】先用“300÷3=100”求出如果由一个人搬,平均每人抬的距离,因为轮流由两个人抬,所以平均每人抬2个100米,即200米.解:300÷3×2,=100×2,=200(米);答:平均每人抬200米,故答案为:200.4.√【解析】解:(69+21)÷2=90÷2=45(千克)答:两人的平均体重是45千克.故答案为:√.5.解:5人总成绩:89×5=445(分)小红、小明、小华、小军4人总成绩:91.5×2+84×2=351(分)所以,小强成绩:445﹣351=94(分)因为,小华、小军平均84分,小军比小华高10分,所以,小华成绩:(84×2﹣10)÷2=79(分)小军成绩:79+10=89分(分)因为,小红、小军平均86分,所以,小红成绩:86×2﹣89=83(分)因为,小红、小明平均91.5分所以小明成绩:91.5×2﹣83=100(分)答:这五位同学参加“创新杯”初赛的成绩分别是:小红83分、小华79分、小明100分、小军89分、小强94分.【解析】用这5人的平均分乘5就是这5的总分,用小红、小明两人的平均成绩分乘2就是小红、小明的总分,用小华、小军两人的平均分乘2就是小华、小军的平均分,用5人总分减去这4人总分就是小强的得分;再根据小华、小军平均84分,小军比小华高10分,:(84×2﹣10)÷2就是小华的成绩,加上10就是小军的成绩;小红、小军平均86分,86×2﹣第1页/共8页小军的成绩就是小红的成绩;小红、小明平均91.5分,91.5×2﹣小明的成绩就是小明的成绩.6.解:(1)(150+146+158+162+163+159+148+162)÷8=1248÷8=156(厘米);(2)以156厘米为标准,150﹣156=﹣6,表示为﹣6厘米;146﹣156=﹣10,表示为﹣10厘米;158﹣156=2,表示为+2厘米;162﹣156=6,表示为+6厘米;163﹣156=7,表示为+7厘米;159﹣156=3,表示为+3厘米;148﹣156=﹣8,表示为﹣8厘米;162﹣156=6,表示为+6厘米.【解析】(1)先把8个人的身高加起来,再除以8计算出平均身高;(2)用正负数来表示具有意义相反的两种量:选平均时间为标准记为0,超过部分为正,不足的部分为负,直接得出结论即可.7.解:(2.3+0.4×15)÷21=(2.3+6)÷21=8.3÷21≈0.4(千米);答:这21天养路工平均每天养护约0.4千米铁路.【解析】要求这21天养路工平均每天养护多少千米铁路,应求出这21天共修的千米数,根据题意,这21天共修2.3+0.4×15,然后除以21即可.8.解:(0.2×3+1.5)÷7=2.1÷7=0.3(万吨);答:这个星期平均每天生产化肥0.3万吨.【解析】先求前三天生产化肥的总吨数,再加上1.5万吨,求出一周生产化肥的总吨数,用总吨数除以天数就是这一星期平均每天生产化肥多少万吨.9.解:(202+146+153+97+162+220+259)÷7=1239÷7=177(人)答:这一周平均每天到自然博物馆参观的有177人.【解析】一周是7天,据此把这7天的参观人数加起来,再除以7,即可解答问题.10.解:(354+468+300+246+332)÷5=1700÷5=340(米)答:平均每周修路340米.【解析】根据平均数的意义,把这5周修路的米数都加起来,再除以5,即可求出平均每周修路多少米.11.解:[90×(40﹣2)+100×2]÷40,=3620÷40,=90.5(分);答:这个班级中考平均分是90.5分;【解析】先根据“平均分×人数=总成绩”分别计算出两名补考的学生总成绩和(40﹣2)名同学的总成绩,然后相加求出全班同学的总成绩,用“总成绩÷全班总人数=平均成绩”即可;12.解:980÷14=70(个),答:平均每天至少需要生产70个【解析】用要生产的玩具的总数除以用的总天数即可求出平均每天生产的个数.13.解:35×3+50×3﹣43×5,=105+150﹣215,=255﹣215,=40.答:中间的那个数是40.【解析】根据“平均数×数量=总数”分别求出前三个数的和、后三个数的和、五个数的和,进而根据“前三个数的和+后三个数的和﹣5个数的和=中间的数”解答即可.14.解:用A,B,C依次代表A,B,C三个杯子的装水的高度;根据题意可知:A+B=2×11=22 (厘米)(1)B+C=2×12=24 (厘米)(2)A+C=2×7=14 (厘米)(3)把三个式子相加,有A+B+B+C+A+C=22+24+14=60(厘米),即2A+2B+2C=60(厘米),A+B+C=60÷2=30(厘米),所以三个杯子平均高度是:30÷3=10(厘米),答:这三杯水的平均高度是10厘米.【解析】根据“A、B两杯水的平均高度是11厘米,”知道A、B两杯水高度的和是11×2厘米,根据“B、C两杯水的平均高度是12厘米,”知道B、C两杯水高度的和是12×2厘米,再由“A、C两杯水的平均高度是7厘米,”知道A、C两杯水高度的和是7×2厘米,把上面求出的三个数加起来再除以2就是三杯水高度的和,进而求出这三杯水的平均高度.15.解:85×3﹣(80+92),=255﹣﹣172,=83(分);答:他的英语成绩是83分.故答案为:83.【解析】根据三科的平均分是85分,用平均分85乘科数3即得三科的总分数,进而用总分数减去语文和数学的分数和即得英语的分数.16.解:(40×18×2)÷[18+(40×18)÷60],=1440÷30,=48(米);答:小刚上、下山平均每分走48米.【解析】要求小刚上、下山平均每分走多少米,先根据“速度×时间=路程”计算出路程,然后根据“路程÷速度=时间”计算出下山用的时间,最后根据“来回总路程÷总时间=平均速度”进行解答即可.17.解:1500÷(5×6),=1500÷30,=50(元),第3页/共8页答:平均每件衣服50元.【解析】根据题意,可用5乘6计算卖出的服装总件数,然后再用1500除以卖出的总件数即可.18.解:2公顷=20190平方米,2019×9000=18000000(克)=18吨;答:这块玉米地一共可以收玉米18吨.【解析】2公顷=20190平方米,根据题意,可用农民伯伯种的面积数乘平均每平方米收的玉米数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19.解:A、B、C、D四个数的和的3倍:52×3+66×3+60×3+46×3=672;A、B、C、D四个数的和:672÷3=224;四个数的平均数:224÷4=56;答:4个数的平均数是56.【解析】根据余下的三个数的平均数:52、66、60、46,可求出A、B、C、D四个数的和的3倍,再除以3得A、B、C、D四个数的和,再用和除以4即得4个数的平均数.20.解:252÷3=84(棵)答:下午平均每小时栽了84棵.【解析】根据平均数的意义,用252棵除以3小时,即可求出下午平均每小时栽了多少棵.21.解:189÷3÷7=63÷7=9(幅)答:平均每人每月创作了9幅画.【解析】根据题干,先求出7名同学一个月创作多少幅画:189÷3=63幅,再除以7,即可求出平均每人每月创作的幅数.22.解:(1)这是一幅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可知:第四季度的销售额最高,第二季度的销售额最低;(2)全年的销售额为:50+35+72+98=255(万元);答:全年的销售额共255万元;(3)平均每月销售额:255÷12=21.25(万元);答:平均每月销售额21.25万元;(4)(50﹣35)÷50=15÷50=30%;答: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少30%.故答案为:条形,四,二,255,21.25,30.【解析】(1)这是一幅条形统计图,其中直条的长短表示销售额,找出直条中最高就是销售额最多的,最矮的表示销售额最少的;(2)求全年的销售额,把四个季度的销售额相加即可;(3)求平均每月销售额,用全年的销售额除以12即可;(4)求第二季度比第一季度少百分之几,把第一季度的销售额看作单位“1”,根据“(大数﹣小数)÷大单位“1”的量”进行解答即可.23.解:(1)(120+124+140+136)÷4=520÷4=130(个);(2)(112+150+134)÷3=396÷3=132(个);132个>130个,因此获得优胜奖的是第二组.故答案为:130,132,二.【解析】根据统计表中所提供的数据,分别求出每个小组同学1分钟跳绳的个数,除以小组人数就是该小组平均每人跳的个数;平均数大的组就是获得优胜奖的组.24.解:小明家:152÷4=38(平方米),小芳家:138÷3=46(平方米),小红家:132÷3=44(平方米),答:小明家的平均住房面积是38平方米,小芳家的平均住房面积为46平方米,小红家的平均住房面积是44平方米.【解析】根据题意,可用小明、小芳、小红各自家的总住房面积除以人口数即可得到答案.25.解:[45+36+(36+15)]÷3,=[81+51]÷3,=132÷3,=44(件),答:平均每个班买玩具44件.【解析】要求平均每个班买玩具几件,根据题意,先求三班买的件数36+15=51件,再求出三个班一共买的玩具总件数,再用三个班一共买的玩具总件数除以班数,即得平均每个班买的玩具件数,列式解答即可.26.解:设有x个同学没有参加植树,则参加植树的同学为95﹣x名,(95﹣x)×5=95×4,95×5﹣5x=95×4,5x=95,x=95÷5,x=19,答:有19个同学没有参加植树.【解析】由“三年级计划有95名同学参加植树,平均每人植树4棵.”可以求出一共要植树的棵数,再设有x个同学没有参加植树,则根据植树的总棵数不变,列出方程解答即可.27.解:(35×3+45×2)÷(3+2),=(105+90)÷5,=195÷5,=39(页).答:小巧这五天平均每天看39页.【解析】平均数=总个数÷总天数,总个数是这5天看书的页数,总天数是5.据此解答.28.解:143÷(1+12)=143÷13=11(本)答:平均每人分11本.【解析】小林的老师买回143本练习簿,平均分给小林和他的12个同学,也就是平分给13人,根据整数除法的意义,用练习簿本数除以人数.第5页/共8页29.解:(15+18+9+12×3)÷6,=(42+36)÷6,=13(人),答:参加游园活动的同学平均每组有13人.【解析】先求出四年级6个组一共有的人数,再用总人数除以总组数即可.30.解:8×56÷7=448÷7=64(瓶)答:这个星期平均每天卖出64瓶饮料.【解析】一个星期是7天,先求出8箱饮料一共有多少瓶:8×56=448瓶,再除以7天,即可求出这个星期平均每天卖出多少瓶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