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茂大厦工程应用新技术情况

合集下载

BIM技术在上海中心大厦项目中的应用实践

BIM技术在上海中心大厦项目中的应用实践

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

我叫赵斌,隶属于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所从事的工作与BIM相关,今天非常荣幸和大家简单分享BIM技术在上海中心大厦现在项目中的实践与应用。

简单介绍这个项目的大致概况。

上海中心大厦地理位置位于陆家嘴金融Z3地块,到了陆家嘴以后大家可以直接的看到旁边是金茂大厦和环球金融中心。

当上海中心建成之后将和这两个建筑物形成“品”字型的超高型建筑群,从而形成陆家嘴金融中心制高点的区域。

这个项目的最高高度是632米,路面高度是580米,总共面积接近57万平方米。

这个项目地下有3-5层,可以容纳1700个车位。

从绿色环保的角度考虑,增加了自行车车位空间。

地下1-2层是主题商业,地面是多功能会议中心和下沉式的市民广场。

塔楼部分总共是121层,由下往上分成了九个区段,第一个区段是精品商业;2-6区段是24小时甲A级办公区;7-8区段是超五星级酒店以及精品办公;第9区段是观光平台。

这个项目施工开始时间是2008年10月29日,我们预计的完工时间是2014年12月30日。

这个项目团队当中,建设单位是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还有设计单位,Gensler是做建设,Thornton Tomasetti做的结构,同济大学建设设计研究院负责施工图。

设计管理是现代咨询,投资监理是利比,施工监理是上海建科,上海建工是做这个施工的总方,在项目团队当中由增加了一个环节就是BIM咨询,我们邀请Autodesk公司作为上海中心BIM项目顾问。

为什么上海中心选择BIM的技术?这里面我们总结了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从项目的角度来看,这个项目现在遇到一些挑战,一是项目涉及的学科非常多,分支系统非常复杂。

二是项目建设周期比较长,导致成本控制难度也会比较大。

三是信息量非常庞大,因为参与方众多,这样以来彼此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路径就变得非常复杂,导致我们这个信息的有效传递难度也会慢慢的增大。

四是行业整体生产力水平比较低。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更多技术上的支持保证这个项目的顺利完成。

上海金茂大厦施工技术

上海金茂大厦施工技术

第 1 页筑龙网 w w w .s i n o a e c .c o m 《上海金茂大厦施工技术》 资料编号:W Z T U 74-7389上海金茂大厦施工技术叶可明 范庆国(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顾问总工)[摘要]: 上海金茂大厦是当前世界上排名第三高度的大楼,仅用4年时间基本建成。

由于上海地区属软土地基,因此金茂大厦的建造有着相当高的难度,这里着重介绍该工程基坑支护体系、大体积基础混凝土施工、模板施工技术、混凝土泵送技术、钢结构吊装施工、总承包管理与立体流水作业。

[关键字]: 高层建筑 基坑支护 大体积混凝土 模板工程 混凝土泵送 结构安装 施工管理[中图分类号]:TU74叶可明,男,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顾问总工,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上海200002收稿日期:1998-10-05金茂大厦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工程占地面积2.3万m 2,地下3层,地上名义88层,实际主楼达94层,另有裙房5层,总建筑面积29万m 2,建筑物顶端高度420.5m ,是中国已结顶的第一高楼,亚洲第二、世界第三高楼。

该工程是一座多功能小社会性质的大楼,集办公、酒店、购物、娱乐于一体。

其中主楼的1~52层用于办公,53~87层为五星级酒店,88层为观光层,地下室、广场与裙房为停车、娱乐、购物等设施。

本工程主楼结构形式是框筒结构,中间的核心筒为八角形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在53层下内设井字型隔墙,外侧有8根钢巨形柱和8根复合式巨形柱,在24~26层、51~53层、85~87层设3道钢结构的外伸桁架将核心筒与复合巨形柱连成整体以提高塔楼侧向刚度。

5层裙房采用一般的多层框架钢结构体系。

本工程主楼、裙房与广场地面之下都为3层地下室,地下室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主楼下部为满堂4m 厚基础板,裙房及广场下部为普通筏式基础。

由于本工程基础底部采用盲沟集流,第 2 页筑龙网 w w w .s i n o a e c .c o m 《上海金茂大厦施工技术》 资料编号:W Z T U 74-7389 人工排水系统,因此基底不考虑浮力,基础板相对较薄。

金茂大厦简介

金茂大厦简介
45

3.7
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
3

金茂大厦应用新技术情况
1、商品砼和散装水泥应用技术 2、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 3、新型模板与脚手架应用技术


4、高强混凝土技术
5、建筑节能技术
36
3
金茂大厦应用新技术情况
6、硬聚氯乙烯塑料管的应用技术 7、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 8、建筑防水工程新技术
9、现代管理技术与计算机应用
在82层设有佳宾轩,内有贵宾接待处,专用 会议室,商务中心,会客厅,并提供贵宾早 餐休息服务。
86层是上海最豪华的会员制俱乐部,"九重天
酒廊"位于87层和87夹层
17
金茂88层观光厅
全国首批4A旅游景点——金茂大厦88层观光
厅,高度340.1米,建筑面积1520平方米,是 目前中国内地最高最大的观光厅,为上海备 受推崇的旅游热点。
客人饮酒、观光和娱乐。 中、晚自助餐。
13
54层为空中大堂,设有咖啡餐厅,并提供早、
金茂宾馆客房
14
豪华酒店-金茂凯悦大酒店
55层粤珍轩占了一个层面,拥有琼台仙阁式
的雅座和各式包房,同时供200位客人用餐。
位于56层的“食在56”
的特点是一律明炉,别 具一格的场景和氛围,使每位宾人感到即是 美食休闲,又是文化交往。
27
设计理念

主楼的立面构图十分有趣, 在两条对角线端点即四角处, 由下而上逐渐内收,其节奏 逐段加快,但东南西北居中 的四个面又不内收,因此主 楼立面富有层次、节奏和韵 律。这种以逐渐加快的节奏 向上伸展,采用了强化透视 学方法,增加了建筑的高度 感。
28
金茂大厦外幕墙

上海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新进展

上海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新进展

发展 。3 O年共建 造 高层建 筑约 4 O幢 。1 8 9 0年 , 在
改革 开 放 的大好 形 势下 ,上海 高 原建 筑 发展 开 始 进 入新 阶段 :9 3年建 成 的 9 m 高 的上 海宾 馆 成 18 2
2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路线的优化
超高层 建 筑具 有 投 资 巨大 、 工期 成 本 高 ; 能 功

是 由于上 海 土地 资 源一 直 比较 稀缺 ,发展 高 层 建 筑 的需求 极 为迫 切 .因此 高层 建筑 的发展 非 常 迅
速 。 9 4年 国际饭店 ( 8 .m,4层) 13 高 25 2 的落 成 , 为 成
亚洲 第 一高 楼 .表 明上 海 高层 建 筑建 造 技术 在 较
短 的时 间 内达 到 了亚洲 先进 水平 。
1 3 — 9 8年 , 9 8 14 由于 战 火连 绵 , 上海 高层 建 筑
发 展基 本处 于停 滞状 态 。 一时期 上海 只建 造 了 4 这
幢 高 层 建 筑 .且 建 筑 高 度 都 未 超 过 国 际 饭 店 。
14 — 9 9年 . 9 9 17 上海 高层 建筑在 恢 复和争 论 中缓慢
了许 多世界 级 难题 , 走在 了国 际建筑 业的 最前 沿。现撷 取该会 议 论 文 中的 一篇代 表 之作 , 望抛 希 砖引玉. 给广 东同行 参 考和借 鉴 。
上 海超 商 层建 疑施 工 枝 的新 进 展
上海建工( 集团) 总公司 叶可 明 范庆 国 胡玉银
为首 幢超 过 国际饭 店 的上海 制 高点 .9 5年 16 18 0m
连 . 工技 术与超 高层 建筑 的发展 相辅 相 成 。上 海 1 施 6层 以上 高层 建筑 幢数排 名世 界 第一 。据 不

上海里程碑式的建筑——金茂大厦建筑结构技术

上海里程碑式的建筑——金茂大厦建筑结构技术

SCIENTIST 21我们相信有情感的建筑。

建筑的设计和形成存在即有合理性,或是方便人们的衣食住行;或是美轮美奂的地标建筑;或是富有人文情怀的历史象征……金茂大厦的存在是21世纪里响彻天际的一声呐喊,是人类建筑史上满富挑战的建筑之一[1]。

1 简述金茂大厦上海金茂大厦位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毗邻黄浦江畔,在浦东新区,遥对东方明珠电视 塔,在延安东路的隧道的出入口附近,直接与二号地铁线路相连接,它的主体建筑一共有91层,地表上方88层,加上地下建筑3层,整幢建筑物高达420.5m,一共占地23 000余平方米,整个建筑物面积为29万平方米。

办公室、酒店、咖啡馆等设施分布在其中,共同构成了这样一幢智能化的高层建筑物。

图1 金茂大厦外景著名的美国芝加哥SOM 设计事务所的设计师阿德里安·史密斯与江欢成两人共同的智慧结晶凝聚成了这所具有中国古典气息的塔式风格与西方都市气息的摩天大楼,是上海这座具有时代意义的城市的地标性建筑[2]。

2 金茂大厦的塔式结构曾经读过一篇名为《开封铁塔》的文章,其中将开封夷山之颠的一座宝塔比作“东方之烛”,意味着这座塔式结构就像东方明珠一样在宋朝古都开封城内闪耀。

细细比对就不难发现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古文中曾记载道“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

人怪而问之,浩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

”塔式结构有利的利用了风的性质,将塔身向西北方向倾斜是地势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3]。

图2 塔体底部结构示意图2.1 主体结构4个主要的核心部分组成了金茂大厦的塔式结构的主体,首先是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如同八角形的形状;然后,有八根组合的巨大的柱子,分布在核心筒的周围;还有由钢结构构成的框架柱梁以及相应的楼板结构。

这种结构形式在我国的超高层建筑中比较常见。

通过测量,核心筒截面的平均尺寸:27m×27m,组合巨型柱截面尺寸是5.0m×1.5m,而且截面的大小随着高度线性减小,在最高处为3.5m×1.0m。

金茂大厦简介

金茂大厦简介
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
• 实现建筑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测
• 提高建筑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金茂大厦的绿色技术应用
• 采用太阳能发电、绿色屋顶等节能技术
• 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03
金茂大厦的功能分区与使用情况
金茂大厦的办公区域与租赁情况
金茂大厦的办
公区域分布 主要分为低区、
中区和高区三
个部分
金茂大厦的租
• 塑造独特的建筑品牌形象
• 成为上海乃至中国的地标建筑之一
金茂大厦的市场竞争力与优势
金茂大厦的市场竞争力
• 凭借着独特的建筑设计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 吸引了众多优质企业和客户
金茂大厦的优势
• 提供高品质的办公环境和配套设施
• 实现较高的租金收益和资产价值
金茂大厦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金茂大厦的未来发展趋势
• 采用先进的消防技术和设备
• 保证建筑的安全性能

⌛️
金茂大厦的设施与服务
金茂大厦的办公空间和会议室
• 提供舒适的办公环境和高效的办公设施
• 满足不同规模和需求的企业办公需求
金茂大厦的商务服务和配套设施
• 提供高品质的餐饮、健身、娱乐等设施
• 为企业提供全面的商务支持和服务
金茂大厦的智能化与绿色技术
D O C S S M A RT C R E AT E
金茂大厦简介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金茂大厦的发展历程与背景
金茂大厦的诞生及其历史意义
01
1999年竣工,成为中国当时最高的建筑
• 标志着中国建筑业的发展成就
• 提升了中国在国际建筑领域的地位
02
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上海金茂大厦施工技术3篇

上海金茂大厦施工技术3篇

上海金茂大厦施工技术3篇上海金茂大厦施工技术1上海金茂大厦施工技术作为上海最标志性的建筑之一,金茂大厦的建设历程至今仍是业内人士争相研究的对象。

金茂大厦高420.5米,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共计88层,有如此之高的建筑高度,建设过程中所选择的材质、技术与方案均显得尤为重要。

建设材料金茂大厦所使用的大部分材料均在国内市场上购买。

建筑骨架为高强度钢筋混凝土,且在混凝土中加入了膨胀剂,以增加其弹性模量。

金茂大厦的墙体由高强度混凝土预制板和玻璃幕墙组成。

幕墙部分使用的是双层中空玻璃,而预制板在制造后再经过防水和隔热等多道工序的处理,以确保墙体整体性能的稳定可靠。

施工技术建成金茂大厦所使用的施工技术相当先进。

其中一个值得一提的例子是「顶上组装法」:将裸露在大气中的建造元素在高空进行组装、修整,以取代传统工程上喜好「逐层搭建式」的某些地方施工方式并解决了因为高度而减速度。

金茂大厦采用的另一个施工技术是「对称施工法」。

在对称施工法中,施工人员同时在两个大楼对称的位置上劳作。

在这种情况下,建筑设备可以在两座大楼直接来回运转,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了建设期。

工程设计工程设计是金茂大厦的施工技术团队着重考虑的一项重点。

因为大厦高度很高,所以建筑设计师必须考虑如何避免高层建筑倾斜风险,亦需要研究大楼的结构是否能够稳定地承受自然灾害的侵袭,例如地震和暴风雨。

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负荷,金茂大厦设计师采用了很多现代化的设计方法,比如采用一些钢构件,同时经过了严格的计算和检查,以确保大厦结构稳固,不会出现突发事件。

总结上海金茂大厦施工技术的精彩之处不仅在于选择和使用的材料和技术,更在于技术人员对于施工过程精心的布局和周到的细节关照。

金茂大厦工程的成功经验,对于后来的高层建筑施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上海金茂大厦采用了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工程设计,其稳定可靠的整体性能成为其成功的关键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其采用的「顶上组装法」和「对称施工法」,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减少了建设期。

上海金茂大厦

上海金茂大厦


客房类型共有九种,比例为双人床间37%, 单人床间55%,套房8%。上海金茂君悦大 酒店客房豪华漂亮,均可欣赏申城美景。 大客房中的多功能电视机配有遥控键盘, 国际互联网接驳和网上金融信息;CAT5高 速个人电脑接驳。淋浴间装有高科技三喷 头淋浴塔和防蒸汽镜(便于进行个人修 饰)、玻璃洗脸盆和双面衣柜。拥有设备 齐全的商务中心,两个大、中型宴会厅和 十个会议厅,装备先进的艺术多媒体器材 及声象设施一应俱全。各式风味餐厅,情 调各异的酒吧、绿州建身中心及57层之室 内游泳池,设有88层观景台。
君悦大酒店
上海金茂君悦大酒店位于金茂大厦 塔楼53-87层,为世界上离地面最高、 设施最齐全、装修最豪华的金茂君 悦大酒店。酒店拥有全豪华客房等 555间/套,设在58-85层,其中7885层为酒店行政楼(7个层面), 并在82层设有佳宾轩,内有贵宾接 待处,专用会议室,商务中心,会 客厅,并提供贵宾早餐休息服务。
新型模板与脚手架应用技术

金茂大厦的主体结构层高变化多层以上取消了原有 的井字型内剪力墙,墙体厚度由850毫米逐 步分四次收分至450毫米。尤其在24~26、 51~53、85~87层设有三道外仲钢桁架, 给模板脚手的设计及超高层施工作业安全 性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为此,我们在主楼 核心筒施工中,自行设计制造了“分体组 合自动调平整体提升式钢平台模板体系”。
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

金茂大厦主楼基础承台为C50高标号混凝土, 方量13500立方米。在配合比设计中,我们 掺入了一定量的磨细粉煤灰,发挥其“滚 珠效应”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混 凝土的可泵性。并因此取代部分水泥,降 低混凝土的水化热。同时,在砌筑砂浆拌 制过程中,也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粉煤 灰的用量约4500吨,达到节能、高效的目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金茂大厦工程应用新技术情况上海金茂大厦工程应用新技术情况2006-06-30, 简介:金茂大厦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工程占地面积2(3万m2,地下三层、地上八十八层,建筑面积约29万m2,金茂大厦建筑总高度为420(5m,为目前已建工程的国内第一、亚洲第二、世界第三高度。

一、工程概况金茂大厦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工程占地面积2(3万m2,地下三层、地上八十八层,建筑面积约29万m2,金茂大厦建筑总高度为420(5m,为目前已建工程的国内第一、亚洲第二、世界第三高度。

金茂大厦是一幢集办公、旅馆、购物、娱乐、餐饮、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大楼。

其1,52层为办公楼,53,87层是五星级的金茂凯悦大酒店,距地面340米的88层是观光层;裙楼部分有6层,内设大小宴会厅、百货商场和休闲娱乐等;6万m2的三层地下室内设有各类大型机电设备、服务设备、地下停车库和食街。

整幢大楼如一座综合性的小区。

其总投资约45亿人民币。

金茂大厦基坑面积近2万平方米,基坑开挖深度约20米,主楼基础承台为4米厚。

13500立方米的00高标号大体积混凝土,主楼泵造混凝土高度达到382(5米,在24—26层、55,57层、85,87层有三道外伸桁架将核心筒与八根巨型往连接成一个整体。

工程结构设计独特,并获世界结构工程协会颁发的国际建筑结构设计最高奖。

金茂大厦的建设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承包商的青睐,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携日本大林组、法国西宝公司、香港其士集团,一举中标总承包该幢大楼的建筑施工,开创了国内大型企业集团首次总包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型建筑,也首次实践了运用总包的总管理总协调的手段和高新施工技术完成了该幢大楼,为上海浦东地区及外滩沿线增加了新景观。

二、应用新技术情况1、商品砼和散装水泥应用技术该技术应用于地下连续墙,钻孔灌注桩,基坑围护、支撑,主楼核心商、复合巨型柱。

楼板等工程部位。

应用的总量达到了157000立方米。

金茂大厦使用的商品砼用散装水泥。

机械上料、自动称量、计算机控制技术,外加剂和掺合料“双掺”技术,搅拌车运输和泵送浇筑技术,不但提高了土建施工生产的机械化和专业化程度,而且增强了施工现场的文明标准化程度。

并创下了一次性泵送混凝土382(5米高度的世界记录。

2、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金茂大厦的核心筒和巨型柱的模板均采用定型加工的钢大模,所以在核心筒与楼面梁的钢筋连接处,主楼旅馆区环板与核心筒钢筋连接处,巨型柱与楼面梁的钢筋连接处,采用锥螺纹连接的施工技术。

整个工程锥纹接头共计58296只,通过对接头的试验及抽检结果均符合A级水平。

应用数量见下表:新型钢筋冷轧锥螺纹工艺从七个方面改进了钢筋冷轧锥螺纹工艺:改进刀具、滚丝轮的材质;改进了工具夹;增加自动定位装置;设置滚动上料架;端头冷处理,提高强度,保证A级接头标准。

使应用达到了高速、优质、低耗的目的。

3、新型模板与脚手架应用技术金茂大厦的主体结构层高变化多,还存在墙体收分和体型变化。

共有3.2米、4米、5.2米等共8种高度,53层以上取消了原有的井字型内剪力墙,墙体厚度由850毫米逐步分四次收分至450毫米。

尤其在24,26、51,53、85,87层设有三道外仲钢桁架,给模板脚手的设计及超高层施工作业安全性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为此,我们在主楼核心筒施工中,自行设计制造了“分体组合自动调平整体提升式钢平台模板体系”。

与国外先进模板比较,各项性能毫不逊色,同时节约成本约1000万元人民币。

成功地完成了高空解体和组装,解了利用一种模板体系在两种不同结构的施工技术,创新地采用了电脑自动调平技术控制系统提升的施工技术,及采用全封闭模板体系,使施工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创造了一个月施工13层的施工速度。

电脑自动调平技术已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号:ZL952465391.1)。

该模板体系的研究和应用成果已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巨型柱施工中,我们创新设计制造了“跳提式爬模系统”,成功地解决了巨型柱施工时。

上部钢梁已安装就位,传统的模板脚手体系均无法圆满完成混凝土施工后的爬升问题。

该体系创新设计了伸缩吊臂,斜面滑板,顶伸式伸缩架,翻转开启式附墙等一系列专门的构件,使爬架能顺利跨越钢梁。

通过这些新型模板脚手的研究和应用,安全、可靠地完成了主楼核心筒和复合巨型柱连续施工。

经专家鉴定,该模板脚手体系的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4、高强混凝土技术金茂大厦工程采用了C60和C50的高强度混凝土,基础底板均采用C50混凝土。

主楼核心筒从地下至31层为C60混凝土,主楼核心筒从32层至62层为C50混凝土。

巨型柱从地下室至31层为C60混凝土,巨型柱从32层至62层为C50混凝土。

C60混凝土17488立方米,C50混凝土33708立方米。

其中主楼基础承台厚度4米,为13500立方米C50高标号混凝土,并一次性连续浇捣完成。

在如此大的高标号混凝土连续浇捣中,选择合理的材料及配合比设计,并采用“内散外蓄法”养护,内设冷却水管,薄膜草包覆盖,及电脑测温系统。

将混凝土内部温升峰值控制在100?以内,使内外温差小于25?。

加快了混凝土内部的降温速率,缩短了施工周期,只用了二个星期就完成了养护。

5、建筑节能技术金茂大厦主要填充墙、防火分区隔墙等均采用空心砌块。

其中,120mm厚砌块4901平方米,190mm厚砌块49742平方米,250mm厚砌块1098平方米,300mm厚砌块3493平方米。

金茂大厦裙房屋面、主楼局部屋面也采用了屋面保温层。

其中,裙房屋面约7500平方米,主楼局部屋面约2500平方米。

6、硬聚氯乙烯塑料管的应用技术在金茂大厦裙房基础底板施工中,采用了国内首次出现的大面积静力释放层技术。

φ100PVC管1184米,φ150PVC管511米。

将地下水通过大面积滤水层集中排到集水井,再通过泵抽至地面来释放和消减地下水对底板的浮力。

此项技术在纵横交错的盲沟中设置多孔PVC滤水管。

大面积静力释放层技术的应用,使裙房基础底板的厚度仅为0.6米左右,而按传统设计基础底板厚度至少要1.5,2.0米,比传统做法薄0.9m左右。

7、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金茂大厦主楼基础承台为C50高标号混凝土,方量13500立方米。

在配合比设计中,我们掺入了一定量的磨细粉煤灰,发挥其“滚珠效应”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

并因此取代部分水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

同时,在砌筑砂浆拌制过程中,也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

粉煤灰的用量约4500吨,达到节能、高效的目的。

8、建筑防水工程新技术设计要求在金茂大厦基础底板下施工防水层。

防水材料采用美国胶体公司的纤维装单夹防咸水CR膨润土防水膜、膨润土填缝剂和多用途膨润土粉粒。

防水膜用于大面积铺贴,填缝剂和多用途粉粒用于嵌缝、填补空洞。

CR膨润上的用量约23608平方米。

CR型膨润土防水系列材料是一种柔性的高强度聚丙烯纺织物和火山灰钠基膨润土的复合物,它的技术特点是:遇水膨胀,柔软、高强度,抗污染,抗老化。

它的应用,丰富和发展了国内防水材料的种类,为今后新型防水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实践经验。

9、现代管理技术与计算机应用金茂大厦工程的信息量大、范围广,针对这种情况,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财务管理、合同预算、人事档案管理、施工计划管理、施工方案的设计和编制、施工翻样图的绘制、深化图纸的设计等均采用了计算机管理软件。

10、其他新技术的应用在金茂大厦的施工过程中,我们还应用了“超大超深基坑的支护技术”、“高精度测量技术”、“大型垂直运输机械应用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

金茂大厦地下室开挖面积近2万平方米,基坑周长570米,开挖深度19.65米,土方量达到了32万立方米,是上海地区软土地基施工中开挖面积最大,开挖深度最深的基础。

在基坑围护方面,我们设计了空间桁架式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技术,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和安全,又缩短了施工工期,提高了经济效益。

测量工作是工程建设中的“眼睛”,尤其在金茂大厦这样规模的建筑物施工中,测量工作的重要性就更显突出。

我们在施工中采用WILDT2经纬仪、DII600激光测距仪等高精度测量仪器,采用极坐标结合直角坐标法进行轴线放样,用天顶倒锥体法进行严格的测量复核,用往返水准控制高程。

针对钢和混凝土两种材料不同的压缩、收缩和沉降,采用预先控制的修正补偿,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金金茂大厦推广应用新技术使我们尝到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甜头。

不但节约了能源和资源,而且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共计节支近2500万元。

同时,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推动了建筑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工程,培养了一批新技术应用人才,全面提高了建筑业职工队伍的素质,带动了一批新兴科技产业和科技型企业的形成和发展,运用市场经济规律,促进科技和经济的紧密结合,显示出科技生产力的巨大潜力。

四、体会与建议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已经基本具备了解决工程中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其中许多单项技术不仅具有中国的特点,而且达到或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

但是,我国建筑技术的整体水平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建筑施工的工业化水平还不高,难以适应建筑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要求。

提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机具的推广和应用,符合节材、节能、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原则,并能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体技术素质和施工生产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起到降低施工成本,减少浪费,提高工程质量,加快施工速度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