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分析
马克思韦伯理论分析

教 在 经 济 发 展 上 产 生 的 影 响 。 韦
本 主 义 精 神 》 , 这 本 书 经 典 的 对
的 贡 献 是 他 的 知 名 著 作 《 新 教 伦
最 年 轻 的 一 代 ” 。 他 对 于 经 济 学
·
韦 伯 代 表 的 是 德 国 的 经 济 历 史
历史背景
19世纪,官僚制盛行于欧洲,韦伯行政组
或社会学、经济学、哲学的研究者,还是仅仅希望对管理学与社会
科学“投去好奇一瞥”的兴之所至者,都会发现韦伯的著作是一个
发 掘不尽的宝藏。
社会阶级是以在经济上与市场的互动所决定的 (物主、承租人、员工等等)。
社会地位是以非经w济ww的.1成pp分t.c,om如荣誉、声望和 宗教构成。
政党则指一个人与政治界的联系。
一 样 的 特 征 。 韦 伯 的 理 想 形 式 成
但 它 却 不 会 与 任 何 特 定 的 现 象 有
多 现 象 提 供 的 某 些 特 征 和 成 分 所
以 这 样 子 归 纳 : 一 个 理 想 的 形 式
义 ( 又 称 为 人 文 主 义 社 会 学 ) 。
自 德 语 , 意 为 理 解 ) 的 理 论 和 反
织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正是德国企业从小规
模世袭管理到大规模专业管理转变的关键时期。 他从事实出发,把人类行为 规律性地服从于一
套规则作为社会学分析的基础。
《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理 想官僚组织体系理论,他认为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 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的官僚组织体系是提高劳
动生产率的最有效形式。为此,韦伯首推官僚组织, 官僚制在19世纪已盛行于欧洲。韦伯提出的官僚组 织理论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高效率、合乎理性的 管理体制。
韦伯对行政组织理论的建构是从权力分析

韦伯对行政组织理论的建构是从权力分析开始的。
他认为行政组织是权力的产物,而行政组织的目标就是有效地行使权力。
在韦伯的理论中,权力是指某个社会中的个别人或团体对他人行为的控制能力。
为了解释行政组织的存在和发展,韦伯提出了三种类型的合法权力:传统权威、合法权威和魅力权威。
韦伯认为,行政组织是现代社会中权力关系的产物。
权力是社会存在的核心要素,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
行政组织作为权力机构的一种形式,具有统一和协调社会行为的功能。
在行政组织中,权力被授予给特定的个人或团体,以便他们能够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社会资源。
在韦伯的理论中,权力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得。
其中一种方式是传统权威,即依赖于传统和习俗。
传统权威的例子包括君主制国家和家族企业。
在这些组织中,权力被认为是神圣和不可动摇的,个人或团体的合法性是由于其世袭地位而产生的。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权威逐渐被其他类型的权威所取代。
第二种类型的权力是合法权威,即依赖于法律和制度。
合法权威是现代民主社会中最为常见的类型。
国家政府和法律体系是合法权力的典型例子。
在这种情况下,权力的合法性是通过经过选举的政府所代表的公众意愿来确立的。
合法权威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和透明度,使得权力的行使更具合理性和可预测性。
最后一种类型的权力是魅力权威,即依赖于个人的特殊魅力和吸引力。
这种权力通常不依赖于法律或制度,而是建立在个人魅力、领导才能或专业知识上。
魅力权威在商业、艺术和宗教领域中经常出现,通过个人的魅力和影响力来吸引和影响他人。
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强调了权力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理解行政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他的理论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一个框架,用于分析和解释现代行政组织的运作方式和影响力。
然而,韦伯的理论也存在一些限制,如忽视了行政组织内部结构和组织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在实践中,行政组织的权力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组织中的权力关系。
通过对权力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组织中的权力结构和权力的来源,从而更好地管理和协调组织内部的各种利益和需求。
理解马克斯.韦伯

理解韦伯我们理解历史人物总有一定的难度,这不仅仅是因为其复杂的思想性,还有因为时代的变迁,处于不同时代的我们所遇到的问题不同,但往往难免会拿我们时代的思维去思考他们,这固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却造成了对历史人物的片段化了解,因此我们对于历史人物的了解需要尽量将其还原到他所在的时代,同时也要多角度的思考,发现其多面性,从而收获到一个立体的人。
一、时代中的韦伯1、韦伯所处的时代正处于欧洲大陆资本主义大发展大扩张的时代,德国在此时刚刚完成统一,韦伯出生于1864年,而德国的统一是在1871年,韦伯对于当时的德国常怀忧虑之心,一方是容克地主阶级的代表俾斯麦带领德国走向了统一,他们政治手腕成熟,掌握着当时德国的决策权,但是这一阶级是经济上的没落贵族;另一方面掌握经济权利的阶级虽然代表着时代的潮流,但是其在政治上又相当的成熟。
他忧虑到无论哪一个阶级掌权都难以带领德国在这个大扩张的年代里快速前进。
2、社会科学逐渐专业化,法学地位下降,经济学和社会学逐步成型,并且受自然科学发展启示的实证主义思潮占据优势地位。
韦伯早先学的是法律,并且在1891年的时候到柏林大学从事法学教职,但是他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却将兴趣点转移到了经济学上,并且于1894年接受了弗莱堡大学的经济学教职。
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转向呢?能解释的原因有一下几种:其实韦伯的学术兴趣及其广泛,在1892年的时候他参与了社会政策协会的一个调查,是调查易北河以东德国农业社会结构的变迁及对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个时候他开始了对德国政治经济转型的具体分析。
在19世纪的时候西方的知识界对思辨型的学术传统进行批判,人们试图将自然科学的方法移植到对人和社会的研究之中,实证主义思潮占据优势地位,而经济学的发展正好符合了这一潮流,作为传统的学科,法学地位极其尴尬,甚至一度被排除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学科分类之外。
另外,玛丽安娜在写韦伯传的时候,对于丈夫的这一转向,提到经济学是一门年轻的、富有弹性的学科;经济学处在学术领域的交界地带,可以直接通向文化史、思想史及哲学问题;与法学思想的比较形式化问题相比,经济学的政治指向和社会政策的指向更有成效。
解读韦伯的权威论

解读韦伯的权威论一、权威内涵权威是政治分析中最基本和最持久的问题之一。
宽泛的说,权威是一种权力,是一种“合法性权力”。
如果说权力是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那么权威就是影响他人行为的权力。
因此,权威是基于被认可的服从义务,而不是以任何形式的强迫或操纵。
在这个意义上,权威就是披上了合法性和公正性外衣的权力。
二、有社会组织的地方就有统治和管理,有统治和管理就得有统治的道理,人们服从统治的道理就构成了权威。
任何一种组织,都是以某种形式的权威为基础的。
权威能消除混乱,带来秩序,实现组织目标,推进社会发展。
马克斯·韦伯是对权威进行理论剖析的第一人,他对权威进行了历史的考察,认为正当的(或称为合法的)权威不外乎三种历史形态。
即传统权威、魅力权威、法理权威。
韦伯认为,组织与权威的关系密切,任何一种形式的组织都以某种形式的权威作为基础,没有权威,组织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条件,这即就是著名的权威理论。
1.传统型权威(traditional authority)。
传统型权威是一种最古老的权威形式,来自于习俗、惯例、经验、祖训等等。
由传统权威支配的社会组织,统治者依照传统形成的组织规则来治理臣民,芸芸众生对长官的服从来自于传统赋予长官的固有尊严。
这种社会组织就是人们常说的家长制。
在家长制组织中,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并非“上司”与“下属”的关系,而是主子与奴仆、家长与子女的关系,他们所遵从的规则,是社会传统的习俗和惯例,而不是法律制度。
传统权威的本质是“顺从”。
传统型权威支配下的社会组织有三种亚形态,即族长制、世袭官僚制与封建制。
族长制是传统权威统治的最初级形态,起源于氏族社会,但它大量存在于各种社会形态之中,既便现代社会中也不乏这种组织形态的存在。
各种家族制企业、乡土社会组织以及初级形态的帮会等等,仍较多地拥有传统权威特征。
世袭官僚制与封建制是传统型权威的两种进化形态,是社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规模扩大与制度细化的结果,是由氏族组织向国家及其他大型组织转变时出现的更高级形态。
韦伯解析法

韦伯解析法韦伯解析法:理论与应用引言:韦伯解析法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旨在解释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的发生原因和影响机制。
本文将以韦伯解析法为中心,详细阐述其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应用实例,旨在深入理解韦伯解析法的内涵和独特之处。
一、韦伯解析法的理论基础1.1韦伯解析法的历史渊源韦伯解析法起源于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的学术研究,他试图通过理性和历史的结合,解释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本质。
韦伯解析法借鉴了马克思主义和康德哲学的思想,形成了独特的分析框架和方法体系。
1.2韦伯解析法的核心概念韦伯解析法的核心概念包括理性行为、社会行动和社会关系。
其中,理性行为代表了人们基于目标和手段的选择,社会行动则强调了人类在社会环境中的自主性和主观性。
社会关系则指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
二、韦伯解析法的研究方法2.1历史比较法韦伯解析法的首要任务是理解社会现象的历史背景和演化过程。
通过历史比较法,研究者可以对社会现象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其发展规律和特殊性。
这种方法注重对历史文献和数据的搜集和分析,以推断社会现象的产生和变化。
2.2理性分析法理性分析法是韦伯解析法中的重要研究方法,其核心在于解析人们的行为理性和目标选择。
通过详细调查和访谈,研究者可以了解人们的意图和决策过程,从而理解社会行为的动力和影响因素。
2.3理想类型法理想类型法是韦伯解析法中的一大特色,用于构建理论模型和描述社会现象的核心要素。
通过将现实情况与理想类型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实际情况的特殊性和普遍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复杂的社会现象研究,例如官僚主义、资本主义等。
三、韦伯解析法的应用实例3.1官僚主义研究韦伯解析法在官僚主义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构建理想类型,研究者可以对官僚机构的特征和运作方式进行分析。
例如,韦伯认为官僚主义是现代社会中的一种典型特征,它以规则和程序为基础,追求效率和预测性。
3.2社会阶层分析韦伯解析法对社会阶层分析也有重要贡献。
韦伯分析

步驟1:取得數據
No.
1 2 3 4 5 6 7 8
time(min)
90 96 30 30 49 45 10 82
註記
F F F F F S S F
15
鉚釘失效範例
步驟2:重新排序 (不理會中止) 步驟3 :計算展點位置 F (t) = (i − 0.3) /(N + 0.4)
序號 失效時間(min)
R(t) = 1− F (t)
Bathtub Curve
Failure Rate
β<1 β=1 β>1
t
早夭期
隨機失效期 磨耗失效期
(與時間無關)
7
何謂可靠度
早夭期(Infant Mortality):
產品於使用初期便發生失效,原因可能是設計、製造上等先天缺 陷導致產品在出場前就宣告失效。
隨機失效(Useful Life):
壽命數據與使用年齡
理想的狀況是每個韋伯展點圖都只表示一種失效 形態。 寇氏(Cox)說明數據需求[1984]認為要取得準確的 失效時間,必須滿足下列三項要求:
時間的起點必須明確的定義 量測時間通過的尺度單位必須一致 失效的定義必須清楚
12
失效分配
B壽命
「B-1」壽命:母體中,失效達1%的時間 工業實務上 B-1到B-0.1壽命更為常用
韋伯分析
1
內容
1
背景說明
2
韋伯分布簡述
3
可靠度簡述
4
韋伯分析
5
範例說明
2
背景
瓦拉第‧韋伯(Waloddi Weibull) 於1937年發明 韋伯分配。 1951年此一歷史性的文獻發表於美國期刊上而廣 為流傳。 美國空軍認知到韋伯分析的優點並投資研究直到 1975年。 在全世界密合壽命數據的領域中,韋伯分析可說 是最先進的方法。
【韦伯】马克斯·韦伯政治合法性理论评析

【韦伯】马克斯·韦伯政治合法性理论评析古典社会学理论2010-12-23 10:56:43 阅读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马克斯·韦伯政治合法性理论评析杨文革[摘要]合法性问题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把合法性作为一种社会学现象来加以研究首推马克斯·韦伯。
韦伯将历史上出现过的政治秩序划分为三种类型,即所谓的“传统型”、“个人魅力型”和“法理型”。
从长远发展和政权持久延续的角度看,制度合理而受到民众认可的“法理型”显然更加切实、合理。
[关键词]认同;合法性;传统型;法理型;个人魅力型[中图分类号] D523. 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0-3541 (2006)01-0156-03C合法性问题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
现代政治学把“为什么人们要服从某一特定国家或者某一特定的统治体系”,这种一般性的讨论应用在具体国家的研究之中,从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政治合法性理论。
其中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被公认为现代合法性理论的奠基者,所以认真研究马克斯·韦伯政治合法性理论对于深刻理解合法性理论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一合法性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主要是指“符合法律的”、“与既定规章、原则、标准相一致的”、“符合逻辑的”、“正当的”等,从古至今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古希腊时期对政治合法性的研究主要是把它作为划分政体的标准,例如,柏拉图在《政治家》中按“政治活动是否符合法律”重新将政体划分为“依法治理的政体”和“不依法治理的政体”两大类;而亚里士多德则强调法律的统治应该是一切良好政体的基本条件,并提出“适应于一切政体的公理(是):一邦之内,愿意维持其政体的部分必须强于反对这一政体的部分”[1](p·210)。
在古罗马和中世纪时,合法性理论开始转而成为解释政治统治是否有效、如何持久的工具。
在古罗马,当合法性这一概念初次出现时,行使权力只有与永恒的过去相一致时才被认为是合理的,而过去的神圣法律程序则是从创建时的决议条款中产生的。
音乐家韦伯分析

韦伯:古典音乐浪漫派先驱
韦伯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先辈,在创作、演出、指挥和音乐社会 活动方面都进行积极工作,为新的浪漫主义音乐艺术开辟了道路。 他创作中所表现出的那种浪漫主义气质,那种富于幻想性的特色, 那种追求民族和民间情趣,以及作品中带有戏剧情节的构思和注 重色彩变化的手法,都对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作为浪漫主义歌剧的奠基人,他的创作是在德国浪漫主义思潮兴 起、民族意识高涨的背景下进行的。特别是在歌剧舞台为意大利 和法国歌剧所统治的情况下,韦伯所开创的浪漫主义民族歌剧, 不论从题材上和风格手法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韦伯一生的成就
韦伯是德国浪漫派音乐的先行者。在他仅仅四十年的生涯 中,创作了歌剧、合唱、歌曲、交响音乐、室内乐、钢琴 曲等许多作品。他的单簧管协奏曲、钢琴曲《邀舞》,以 及他根据德国诗人柯尔奈的诗集写作的爱国歌曲集《诗琴 与宝剑》,都韦伯作品中深受欢迎、流传甚广的有名作品。 在韦伯的歌剧作品中,《自由射手》、《奥布朗》和《优 兰蒂》最为著名。《自由射手》以民同神话传说为题材, 是韦伯歌剧中的代表作,曾被赞誉为德国的第一部民族歌 剧。韦伯多才多艺。他不但作曲,而且创作小说。他的音 乐评论,为德国民族歌剧和浪漫派音乐的兴起,宣传了进 步的美学观点。
韦伯介绍完毕
《自由射手》
hiLeabharlann 韦伯的 韦伯的很多钢琴作品是为他本人演奏而写的。其中
1819年写的降D大调华丽回旋曲《邀舞》就是一首著名 的标题钢琴舞曲。他用通俗易懂的音乐,描绘了绅士 邀请女伴共舞和舞会中欢腾热烈的气氛,以及舞蹈结 束时男女落座的情景。由于它本身就具有一种华丽的 技巧和管弦乐效果,所以曾两次被改编为管弦乐曲 (1841年由H.柏辽兹,1896年由F.魏恩加特纳)。这 种把生活风俗性内容和舞蹈音乐结合起来的写法,为 后来浪漫派作家写作标题性的钢琴舞曲提供了范例。 在舒曼、F.F.肖邦李斯特以及п.и.柴科夫斯基的一些作 品中都有所反映。此外他写的一些变奏曲和舞曲,也 都带有一种华丽的技巧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athtub Curve
Failure Rate
β<1 β=1 β>1
t
早夭期
隨機失效期 磨耗失效期
(與時間無關)
7
何謂可靠度
早夭期(Infant Mortality):
產品於使用初期便發生失效,原因可能是設計、製造上等先天缺 陷導致產品在出場前就宣告失效。
隨機失效(Useful Life):
3
何謂 韋伯分布
韋伯分布(Weibull distribution)
是可靠性分析和壽命檢驗的理論基礎。 從機率論和統計學角度看,韋伯分配(Weibull Distribution)是連續性的機率分布。其有一簡單、封閉
的累積分配函數:F (t) = 1 − e−(t /η )β
β:斜率或形狀參數 表示失效型態的種類
100
17
鉚釘失效範例--失效數據(含中止)
朱路奧斯(Drew Auth)公式
排序修正值 = (反排序) *(前次的排序修正值) + (N +1) (反排序) +1
順序 時間(min) 反排序
排序修正值(i)
1
10S
2
30F
3
45S
4
49F
5
82F
6
90F
7
96F
8
100S
8
中止
7
[7*0+(8+1)]/(7+1)=1.125
ln(1/(1 − F (t))) = (t /η)β
ln(ln(1/(1− F (t)))) = β ln(t /η) ln(ln(1/(1− F (t)))) = β ln(t) − β ln(η)
做線性回歸
y = βx + b
η = e-(b/ β )
21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8
韋伯分析的研究範圍
失效預報與失效預估 改善行動計畫的評估 設計變更的實質改善測試 維修計畫與成本效益的汰換策略 備用零件的預報 保固分析及其支援成本的預估 …
9
韋伯分析的優點
適用於極小樣本
樣本數≧2 即可展點
提供簡單且有用的失效數據展點圖形
10
韋伯展點圖
累積的百分比 失效率
63.2%
壽命
11
η:特定壽命參數 定義為母體中63.2%的機件會失效的時間(壽命),不 管β是多少。
if t = η, F (t) = 1− e−(η /η)β = 1− e−(1)β = 0.632
4
何謂 韋伯分布
Weibull PDF
5
何謂 韋伯分布
Weibull CDF
6
何謂可靠度
可靠度:特定產品在給定之操作環境及條件下, 能成功的發揮其應有功能至一給定時間之機率。
150,85,250,240,135 試問:
Adobe Acrobat Document
斜率是多少?屬於哪一類型的失效型態?
特定壽命是多少?
B1壽命是多少?
如客戶要求要達200天,可能失效的比例是多少?
使用到300天的時候,可靠度是多少?
20
Hint :
轉換韋伯CDF方程式為線性方程式
F (t) = 1 − e−(t /η )β 1/(1 − F (t)) = e(t /η)β
壽命數據與使用年齡
理想的狀況是每個韋伯展點圖都只表示一種失效 形態。 寇氏(Cox)說明數據需求[1984]認為要取得準確的 失效時間,必須滿足下列三項要求:
時間的起點必須明確的定義 量測時間通過的尺度單位必須一致 失效的定義必須清楚
12
失效分配
B壽命
「B-1」壽命:母體中,失效達1%的時間 工業實務上 B-1到B-0.1壽命更為常用
步驟1:取得數據
No.
1 2 3 4 5 6 7 8
time(min)
90 96 30 30 49 45 10 82
註記
F F F F F S S F
15
鉚釘失效範例
步驟2:重新排序 (不理會中止) 步驟3 :計算展點位置 F (t) = (i − 0.3) /(N + 0.4)
序號 失效時間(min)
22
中位數排序位階(%)
1
30
2
49
3
82
4
90
5
96
(1-0.3)/(5+0.4)=12.94 31.48 50.00 68.52 87.04
16
鉚釘失效範例
步驟4:展點於韋伯圖上 步驟5:解釋展點圖
預定20分鐘後就會失效的比例為何??
10 「B-1」壽命
Β=2.165,屬「磨耗失效期」 η =79.3
「B-10」壽命
「B-1」壽命
150 550
13
如何進行韋伯分析
步驟
1.取得數據
2.重新排序
3.計算展點位置
韋伯使用平均數排序位階 i /(N +1)
詹森推薦用中位數排序位階
柏納 中位數排序位階
F (t) = (i − 0.3) /(N + 0.4)
4.展點於韋伯圖上
5.解釋展點圖
14
鉚釘失效範例
6
中止
5 [5*1.125+(8+1)]/(5+1)=2.438
4
3.75
3
5.063
2
6.375
1
中止
中位數排序位階(%)
(1.125-0.3)/(8+0.4)=9.8
25.5 41.1 56.7 72.3
18
鉚釘失效範例--韋伯展點圖(含中止)
19
練習
今取5片板子做信賴性試驗,將所有的樣品都測試 到失效,每片板子的失效時間(天)如下:
其特徵為故障不受時間影響,為一定值,產品在這時期維持約略 相同的損壞率,因此產品於此時期的使用時間可以用來評估此產 品的使用壽命,其故障是屬於偶發的,所以無法藉由預防維修保 養避免系統的故障。
磨耗失效期(Wear Out Failures):
由於環境的影響與使用造成的零件老化,使產品於此時期內的損 壞率驟然提升,其特徵是故障率隨時間遞增。
韋伯伯分布簡述
3
可靠度簡述
4
韋伯分析
5
範例說明
2
背景
瓦拉第‧韋伯(Waloddi Weibull) 於1937年發明 韋伯分配。 1951年此一歷史性的文獻發表於美國期刊上而廣 為流傳。 美國空軍認知到韋伯分析的優點並投資研究直到 1975年。 在全世界密合壽命數據的領域中,韋伯分析可說 是最先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