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度参数

合集下载

常用溶剂的溶度参数及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方法

常用溶剂的溶度参数及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方法

常用溶剂的溶度参数及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方法溶剂溶度参数是用来描述溶剂溶解能力的一种定量指标,主要用于评估溶剂对于溶质的溶解性。

常用的溶度参数包括极性溶剂参数(δP)、极性吸引力参数(δH)和体积参数(δV)。

极性溶剂参数δP用于描述溶质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性,其单位为MPa^0.5、一般来说,溶剂的极性越大,其δP值也越大,表明其对溶质的极性相互作用能力越强。

极性吸引力参数δH用于描述溶质在溶剂中的氢键、伦敦力等非极性相互作用的能力,其单位也为MPa^0.5、溶剂的δH值越大,其对溶质的非极性相互作用能力越强。

体积参数δV用于描述溶质在溶剂中分子间的体积排斥作用,其单位为cm3/mol。

溶剂的δV值越大,说明其溶胀作用越强。

通过比较溶剂的溶度参数与聚合物的溶度参数,可以判断溶剂对聚合物的溶解能力。

当溶剂的溶度参数与聚合物的溶度参数差值在3以内时,溶剂可以完全溶解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当溶剂的溶度参数与聚合物的溶度参数差值在3-6之间时,溶剂可以部分溶解聚合物,即使溶解程度不高,但形成了均匀的胶体溶液。

当溶剂的溶度参数与聚合物的溶度参数差值超过6时,溶剂对聚合物的溶解能力较差,无法完全溶解聚合物,可能会形成沉淀或相分离。

需要注意的是,溶剂对聚合物的溶解能力不仅仅与溶剂的溶度参数有关,还与聚合物的结构和分子量等因素有关。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溶剂与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溶液的温度和浓度等。

除了通过溶度参数比较判断溶剂对聚合物的溶解能力外,还可以通过实验测试来评估溶剂对聚合物的溶解性。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溶剂浸泡法,即将聚合物样品浸泡在溶剂中,观察是否能够完全溶解或形成均匀的溶液。

另外,还可以使用溶解度试验或浸渍实验等方法来评估溶剂对聚合物的溶解性能。

总之,溶剂的溶度参数可以作为评估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指标之一,通过比较溶剂的溶度参数与聚合物的溶度参数的差值,可以初步判断溶剂的溶解能力。

实验25 高聚物溶度参数的测定

实验25 高聚物溶度参数的测定

大 学 通 用 化 学 实 验 技 术
9/9
高 聚 物 溶 度 参 数 的 测 定
在线答疑: hongjunzhou@ 在线答疑: hongjunzhou@
ge650704@
(2)计算聚合物的溶度参数δp
大 学 通 用 化 学 实 验 技 术
5/9
δ p = (δ mh + δ ml ) / 2
(3)与下面的实验参考数据相比较: 与下面的实验参考数据相比较:
ml
高 聚 物 溶
mh p
度 参 数 的 测 定
/
g/mL 0.0950 0.1952
/
mL 10.75 10.52
/
mL 1.73 1.71
/(cal
/cm /2) 7.70 7.70
/ (cal
/cm /2)
/ (cal
/cm /2)
10.51 10.50
9.11 9.10
在线答疑: hongjunzhou@ 在线答疑: hongjunzhou@
ge650704@
25.5 注意事项
大 学 通 用 化 学 实 验 技 术
7/9
高 聚 物 溶 度 参 数 的 测 定
在线答疑: hongjunzhou@ 在线答疑: hongjunzhou@
ge650704@
25.7 参考答案
(1)在浊度法测定聚合物溶度参数时,应根据什么原则 在浊度法测定聚合物溶度参数时, 考虑选择适当的溶剂及沉淀剂? 考虑选择适当的溶剂及沉淀剂?溶剂与聚合物之间溶度参 数相近是否一定能保证二者相溶?为什么?举例说明。 数相近是否一定能保证二者相溶?为什么?举例说明。 答:高聚物的溶度参数在两个互溶的溶剂的溶度参数 的范围内。 的范围内。溶剂与聚合物之间溶度参数相近不一定能保证 二者相溶,因为聚合物的溶剂选择有三个原则, 二者相溶,因为聚合物的溶剂选择有三个原则,包括极性 相似原则、溶度参数相近原则、 相似原则、溶度参数相近原则、溶剂化原则 ,溶度参数 只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 PAN不能溶解于与它 只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如PAN不能溶解于与它δ值相 近的乙醇、甲醇等。 近的乙醇、甲醇等。

溶解度参数表

溶解度参数表

一些溶剂的溶度参数[单位(cal/cm^3)^1/2]季戊烷 6.3 四氢萘9.5异丁烯 6.7 四氢呋喃9.5环己烷7.2 醋酸甲酯9.6正己烷7.3 卡必醇9.6正庚烷7.4二乙醚7.4 氯甲烷9.7正辛烷7.6 二氯甲烷9.7甲基环己烷7.8 丙酮9.8异丁酸乙酯7.9 1,2-二氯乙烷9.8二异丙基甲酮8.0 环己酮9.9戊基醋酸甲酯8.0 乙二醇单乙醚9.9松节油8.1 二氧六环9.9环己烷8.2 二硫化碳10.0 2,2-二氯丙烷8.2 正辛醇10.3醋酸异丁酯8.3醋酸戊酯8.3醋酸异戊酯8.3 丁腈10.5甲基异丁基甲酮8.4 正己醇10.7醋酸丁酯8.5二戊烯8.5 异丁醇10.8醋酸戊酯8.5 吡啶10.9二甲基乙酰胺11.1甲基异丙基甲酮8.5 硝基乙烷11.1四氯化碳8.6 正丁醇11.4环己醇11.4哌啶8.7 异丙醇11.5二甲苯8.8 正丙醇11.9二甲醚8.8 二甲基甲酰胺12.1乙酸12.6硝基甲烷12.7甲苯8.9 二甲亚砜12.9乙二醇单丁醚8.9 乙醇12.9 1,2二氯丙烷9.0 甲酚13.3异丙叉丙酮9.0 甲酸13.5醋酸乙酯9.1 甲醇14.5四氢呋喃9.2二丙酮醇9.2苯9.2 苯酚14.5甲乙酮9.2 乙二醇16.3氯仿9.3 甘油16.5三氯乙烯9.3 水23.4氯苯9.5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一)“极性相近”原则极性大的溶质溶于极性大的溶剂;极性小的溶质溶于极性小的溶剂,溶质和溶剂的极性越相近,二者越易溶。

例如:未硫化的天然橡胶是非极性的,可溶于气油、苯、甲苯等非极性溶剂中;聚乙烯醇是极性的,可溶于水和乙醇中。

(二)“内聚能密度(CED)或溶度参数相近”原则δ越接近,溶解过程越容易。

1、非极性的非晶态聚合物与非极性溶剂混合聚合物与溶剂的ε或δ相近,易相互溶解;2、非极性的结晶聚合物在非极性溶剂中的互溶性必须在接近Tm温度,才能使用溶度参数相近原则。

Hansen溶度参数

Hansen溶度参数

Hansen溶度参数首页::表化学:: Hansen溶度参数溶度参数是一种工具,用于预测如果一种材料在给定的溶剂或溶剂混合物中溶解。

每个溶剂和溶质有三个参数:δD分散贡献δδP极性贡献δδH氢键与δ的贡献其中δ是希尔德布兰德溶解度参数。

有关δ2=δD +δ+δH2P2成立。

因此,对于非极性溶剂的δp值=δh = 0时,δD =δ。

溶质这样做也有δD,δP和δh参数和一个额外的参数,相互作用半径,R 0。

要确定的距离R a是计算的化合物的溶解度。

RA 2 = 4×ΔδD2+ΔδP2+ΔδH2哪里ΔδD 2 =(δ溶质,溶剂,D-δD)2Δδp 2的 =(δ溶质,δ溶剂的p,p)的2Δδ小时2 =(δ溶质,H-δ溶剂,h)的2甲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混合物,如果R 0 <R 一个。

汉森的溶剂参数名称CAS NRδDδPδH1,1,2 -三氯-1,2,2 -三氟乙烷76-13-1 7.19 0.78 0.00 1,1 -二氯乙烷75-34-3 8.12 4.01 0.20 1,1 -二氯乙烯75-35-4 8.31 3.32 2.20 1,2,3 -丙三醇56-81-5 8.51 5.92 14.32 1,2-diacetoxyethane的111-55-7 7.90 2.30 4.80 1,2 -二氨基乙烷107-15-3 8.12 4.30 8.31 1,2 -二氯苯95-50-1 9.39 3.08 1.61 1,2 -二氯乙烷107-06-2 9.29 3.62 2.00 1,2 -二甲基苯95-47-6 8.70 0.49 1.52 1,2 -丙二醇57-55-6 8.21 4.60 11.39 1,3 -二羟基苯108-46-3 8.80 4.11 10.32 1,3 -二氧戊环-2 -酮96-49-1 9.48 10.61 2.49 1,4 -二乙基苯105-05-5 8.80 0.00 0.29 1 - (2 -乙氧基乙基)-2 -乙氧基乙烷111-90-0 7.92 4.50 6.01 1 - (2 -乙氧基乙基)-2 -甲氧基111-77-3 7.92 3.81 6.21 1 -丁氧基-2 -乙氧基乙烷112-34-5 7.82 3.42 5.18 乙酸1 -甲基丙基105-46-4 7.33 1.80 3.71 2,2,4 -三甲基戊烷540-84-1 6.99 0.00 0.00 2,6 -二甲基-4 -庚酮108-83-8 7.82 1.81 2.00 2 -氨基乙醇141-43-5 8.41 7.63 10.41 2 -丁醇78-92-2 7.72 2.79 7.09 2 -丁酮78-93-3 7.82 4.40 2.49 2 -丁氧基111-76-2 7.82 2.49 6.01 2 -乙氧基乙醇110-80-5 7.92 4.50 6.992 -乙氧基乙基乙酸酯111-15-9 7.82 2.30 5.18 乙酸2 -乙基己酯103-09-3 7.70 1.40 2.50 2 -甲基-1 -丙醇78-83-1 7.38 2.79 7.82 2 -甲基丙基-2 -甲基丙97-85-8 7.38 1.42 2.88 乙酸2 -甲基丙基110-19-0 7.38 1.81 3.08 2 -硝基丙烷79-46-9 7.92 5.92 2.00 2 -丙醇67-63-0 7.72 2.98 8.02 2 -丙酮67-64-1 7.58 5.08 3.42 2 -丙烯-1 -醇107-18-6 7.92 5.28 8.21 2 - [2 - (2 -羟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醇112-27-6 7.82 6.11 9.09 3,5,5 -三甲基-2 -环己烯-1 -酮78-59-1 8.12 4.01 3.62 3 -羟基甲苯108-39-4 8.80 2.49 6.31 乙酸3 -甲基丁基123-92-2 7.48 1.52 3.423 -戊酮96-22-0 7.72 3.72 2.304 -羟基-4 -甲基-2 -戊酮123-42-2 7.72 4.01 5.28 4 -甲基-2 -氧代-1,3 -二氧戊环108-32-7 9.78 8.80 2.004 -甲基-2 -戊酮108-10-1 7.48 2.98 2.005 -甲基-2 -己酮110-12-3 7.82 2.79 2.00 醋酸64-19-7 7.09 3.91 6.60 乙腈75-05-8 7.48 8.80 2.98 苯乙酮98-86-2 9.58 4.20 1.81 苯胺62-53-3 9.48 2.49 4.89 苯71-43-2 9.00 0.00 0.98 苯甲酸65-85-0 8.90 3.42 4.79 苯甲醇100-51-6 9.00 3.08 6.70丁烷106-97-8 6.89 0.00 0.00 丁醇71-36-3 7.82 2.79 7.72 醋酸丁酯123-86-4 7.72 1.81 3.08 二硫化碳75-15-0 10.02 0.00 0.29 氯苯108-90-7 9.29 2.10 0.98 氯甲烷74-87-3 7.48 2.98 1.91 顺式-十氢萘493-01-6 8.80 0.00 0.00 环己胺108-91-8 8.51 1.52 3.23 环己110-82-7 8.21 0.00 0.10 环己醇108-93-0 8.51 2.00 6.60 环己酮108-94-1 8.70 3.08 2.49 癸醇112-30-1 8.60 1.32 4.89 二苄醚103-50-4 8.51 1.81 3.62 二丁醚142-96-1 7.04 1.42 2.49 二氯甲烷75-09-2 8.90 3.08 2.98 碳酸二乙酯105-58-8 8.12 1.52 2.98 乙醚60-29-7 7.09 1.42 2.49 硫酸二乙酯64-67-5 7.72 7.19 3.52 二甘醇111-46-6 7.92 7.19 10.02 二己二酸627-93-0 8.26 2.10 4.50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131-11-3 9.09 5.28 2.40 二甲基亚砜67-68-5 9.00 8.02 4.99 二恶烷123-91-1 9.29 0.88 3.62 十二112-40-3 7.82 0.00 0.00 乙二醇107-21-1 8.31 5.38 12.71乙硫醇75-08-1 7.72 3.23 3.52 乙醇64-17-5 7.72 4.30 9.48 乙酸乙酯141-78-6 7.72 2.59 3.52 甲酸乙酯109-94-4 7.58 3.52 3.72 乙苯100-41-4 8.70 0.29 0.68 甲酰胺75-12-7 8.41 12.81 9.29 蚁酸64-18-6 6.99 5.82 8.12 庚烷142-82-5 7.48 0.00 0.00 正己烷110-54-3 7.28 0.00 0.00 己酯142-92-7 7.82 1.42 3.00 甲醇67-56-1 7.38 6.01 10.90 甲基2 -羟基苯甲酸119-36-8 7.82 3.91 6.01 乙酸甲酯79-20-9 7.58 3.52 3.72 甲基108-87-2 7.82 0.00 0.00 吗啉110-91-8 9.19 2.40 4.50 N,N-二甲基乙酰胺127-19-5 8.21 5.62 4.99 N,N-二甲基甲酰胺68-12-2 8.51 6.70 5.52 N-甲基吡咯烷酮872-50-4 8.80 6.01 3.52 富马酸二甲酯91-20-3 9.39 0.98 2.88 硝基苯98-95-3 9.78 4.20 2.00 硝基乙烷79-24-3 7.82 7.58 2.20 硝基甲烷75-52-5 7.72 9.19 2.49 壬111-84-2 7.68 0.00 0.00 硬脂酸57-11-4 8.02 1.61 2.69 辛烷值111-65-9 7.58 0.00 0.00氧杂戊环-2 -酮96-48-0 9.29 8.12 3.62 戊烷109-66-0 7.09 0.00 0.00 苯酚108-95-2 8.80 2.88 7.28 丙醇71-23-8 7.82 3.32 8.51 吡啶110-86-1 9.29 4.30 2.88 喹啉91-22-5 9.48 3.42 3.72 四氯化碳56-23-5 8.70 0.00 0.29 四氢呋喃109-99-9 8.21 2.79 3.91 四氢119-64-2 9.58 0.98 1.42 硫杂环戊烷-1-氧化物1600-44-8 8.90 5.38 4.45 甲苯108-88-3 8.80 0.68 0.98 三氯乙烯79-01-6 8.80 1.52 2.59 三氯甲烷67-66-3 8.70 1.52 2.79 乙烯基苯100-42-5 9.09 0.49 2.00 水7732-18-5 7.63 7.82 20.68 Z-十八碳-9 -烯酸112-80-1 6.99 1.52 6.99表面张力,Hansen 溶度参数,摩尔体积,蒸发焓,选择液体的分子重量Hansen 溶度参数(7)(1)↓ ↑摩尔。

溶解度参数表

溶解度参数表

一些溶剂的溶度参数[单位 (cal/cm^3)^1/2]季戊烷 6.3 四氢萘9.5异丁烯 6.7 四氢呋喃9.5环己烷7.2 醋酸甲酯9.6正己烷7.3 卡必醇9.6正庚烷7.4二乙醚7.4 氯甲烷9.7正辛烷7.6 二氯甲烷9.7甲基环己烷7.8 丙酮9.8异丁酸乙酯7.9 1,2-二氯乙烷9.8 二异丙基甲酮8.0 环己酮9.9 戊基醋酸甲酯8.0 乙二醇单乙醚9.9 松节油8.1 二氧六环9.9环己烷8.2 二硫化碳10.0 2,2-二氯丙烷8.2 正辛醇10.3 醋酸异丁酯8.3醋酸戊酯8.3醋酸异戊酯8.3 丁腈10.5 甲基异丁基甲酮8.4 正己醇10.7 醋酸丁酯8.5二戊烯8.5 异丁醇10.8 醋酸戊酯8.5 吡啶10.9二甲基乙酰胺11.1 甲基异丙基甲酮8.5 硝基乙烷11.1 四氯化碳8.6 正丁醇11.4环己醇11.4哌啶8.7 异丙醇11.5二甲苯8.8 正丙醇11.9 二甲醚8.8 二甲基甲酰胺12.1乙酸12.6硝基甲烷12.7甲苯8.9 二甲亚砜12.9乙二醇单丁醚8.9 乙醇12.91,2二氯丙烷9.0 甲酚13.3异丙叉丙酮9.0 甲酸13.5醋酸乙酯9.1 甲醇14.5四氢呋喃9.2二丙酮醇9.2苯9.2 苯酚14.5甲乙酮9.2 乙二醇16.3氯仿9.3 甘油16.5三氯乙烯9.3 水23.4氯苯9.5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一)“极性相近”原则极性大的溶质溶于极性大的溶剂;极性小的溶质溶于极性小的溶剂,溶质和溶剂的极性越相近,二者越易溶。

例如:未硫化的天然橡胶是非极性的,可溶于气油、苯、甲苯等非极性溶剂中;聚乙烯醇是极性的,可溶于水和乙醇中。

(二)“内聚能密度(CED)或溶度参数相近”原则δ越接近,溶解过程越容易。

1、非极性的非晶态聚合物与非极性溶剂混合聚合物与溶剂的ε或δ相近,易相互溶解;2、非极性的结晶聚合物在非极性溶剂中的互溶性必须在接近Tm温度,才能使用溶度参数相近原则。

Hansen溶度参数

Hansen溶度参数

Hansen溶度参数首页::表化学:: Hansen溶度参数溶度参数是一种工具,用于预测如果一种材料在给定的溶剂或溶剂混合物中溶解。

每个溶剂和溶质有三个参数:δD分散贡献δδP极性贡献δδH氢键与δ的贡献其中δ是希尔德布兰德溶解度参数。

有关δ2=δD +δ+δH2P2成立。

因此,对于非极性溶剂的δp值=δh = 0时,δD =δ。

溶质这样做也有δD,δP和δh参数和一个额外的参数,相互作用半径,R 0。

要确定的距离R a是计算的化合物的溶解度。

RA 2 = 4×ΔδD2+ΔδP2+ΔδH2哪里ΔδD 2 =(δ溶质,溶剂,D-δD)2Δδp 2的 =(δ溶质,δ溶剂的p,p)的2Δδ小时2 =(δ溶质,H-δ溶剂,h)的2甲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混合物,如果R 0 <R 一个。

汉森的溶剂参数名称CAS NRδDδPδH1,1,2 -三氯-1,2,2 -三氟乙烷76-13-1 7.19 0.78 0.00 1,1 -二氯乙烷75-34-3 8.12 4.01 0.20 1,1 -二氯乙烯75-35-4 8.31 3.32 2.20 1,2,3 -丙三醇56-81-5 8.51 5.92 14.32 1,2-diacetoxyethane的111-55-7 7.90 2.30 4.80 1,2 -二氨基乙烷107-15-3 8.12 4.30 8.31 1,2 -二氯苯95-50-1 9.39 3.08 1.61 1,2 -二氯乙烷107-06-2 9.29 3.62 2.00 1,2 -二甲基苯95-47-6 8.70 0.49 1.52 1,2 -丙二醇57-55-6 8.21 4.60 11.39 1,3 -二羟基苯108-46-3 8.80 4.11 10.32 1,3 -二氧戊环-2 -酮96-49-1 9.48 10.61 2.49 1,4 -二乙基苯105-05-5 8.80 0.00 0.29 1 - (2 -乙氧基乙基)-2 -乙氧基乙烷111-90-0 7.92 4.50 6.01 1 - (2 -乙氧基乙基)-2 -甲氧基111-77-3 7.92 3.81 6.21 1 -丁氧基-2 -乙氧基乙烷112-34-5 7.82 3.42 5.18 乙酸1 -甲基丙基105-46-4 7.33 1.80 3.71 2,2,4 -三甲基戊烷540-84-1 6.99 0.00 0.00 2,6 -二甲基-4 -庚酮108-83-8 7.82 1.81 2.00 2 -氨基乙醇141-43-5 8.41 7.63 10.41 2 -丁醇78-92-2 7.72 2.79 7.09 2 -丁酮78-93-3 7.82 4.40 2.49 2 -丁氧基111-76-2 7.82 2.49 6.01 2 -乙氧基乙醇110-80-5 7.92 4.50 6.992 -乙氧基乙基乙酸酯111-15-9 7.82 2.30 5.18 乙酸2 -乙基己酯103-09-3 7.70 1.40 2.50 2 -甲基-1 -丙醇78-83-1 7.38 2.79 7.82 2 -甲基丙基-2 -甲基丙97-85-8 7.38 1.42 2.88 乙酸2 -甲基丙基110-19-0 7.38 1.81 3.08 2 -硝基丙烷79-46-9 7.92 5.92 2.00 2 -丙醇67-63-0 7.72 2.98 8.02 2 -丙酮67-64-1 7.58 5.08 3.42 2 -丙烯-1 -醇107-18-6 7.92 5.28 8.21 2 - [2 - (2 -羟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醇112-27-6 7.82 6.11 9.09 3,5,5 -三甲基-2 -环己烯-1 -酮78-59-1 8.12 4.01 3.62 3 -羟基甲苯108-39-4 8.80 2.49 6.31 乙酸3 -甲基丁基123-92-2 7.48 1.52 3.423 -戊酮96-22-0 7.72 3.72 2.304 -羟基-4 -甲基-2 -戊酮123-42-2 7.72 4.01 5.28 4 -甲基-2 -氧代-1,3 -二氧戊环108-32-7 9.78 8.80 2.004 -甲基-2 -戊酮108-10-1 7.48 2.98 2.005 -甲基-2 -己酮110-12-3 7.82 2.79 2.00 醋酸64-19-7 7.09 3.91 6.60 乙腈75-05-8 7.48 8.80 2.98 苯乙酮98-86-2 9.58 4.20 1.81 苯胺62-53-3 9.48 2.49 4.89 苯71-43-2 9.00 0.00 0.98 苯甲酸65-85-0 8.90 3.42 4.79 苯甲醇100-51-6 9.00 3.08 6.70丁烷106-97-8 6.89 0.00 0.00 丁醇71-36-3 7.82 2.79 7.72 醋酸丁酯123-86-4 7.72 1.81 3.08 二硫化碳75-15-0 10.02 0.00 0.29 氯苯108-90-7 9.29 2.10 0.98 氯甲烷74-87-3 7.48 2.98 1.91 顺式-十氢萘493-01-6 8.80 0.00 0.00 环己胺108-91-8 8.51 1.52 3.23 环己110-82-7 8.21 0.00 0.10 环己醇108-93-0 8.51 2.00 6.60 环己酮108-94-1 8.70 3.08 2.49 癸醇112-30-1 8.60 1.32 4.89 二苄醚103-50-4 8.51 1.81 3.62 二丁醚142-96-1 7.04 1.42 2.49 二氯甲烷75-09-2 8.90 3.08 2.98 碳酸二乙酯105-58-8 8.12 1.52 2.98 乙醚60-29-7 7.09 1.42 2.49 硫酸二乙酯64-67-5 7.72 7.19 3.52 二甘醇111-46-6 7.92 7.19 10.02 二己二酸627-93-0 8.26 2.10 4.50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131-11-3 9.09 5.28 2.40 二甲基亚砜67-68-5 9.00 8.02 4.99 二恶烷123-91-1 9.29 0.88 3.62 十二112-40-3 7.82 0.00 0.00 乙二醇107-21-1 8.31 5.38 12.71乙硫醇75-08-1 7.72 3.23 3.52 乙醇64-17-5 7.72 4.30 9.48 乙酸乙酯141-78-6 7.72 2.59 3.52 甲酸乙酯109-94-4 7.58 3.52 3.72 乙苯100-41-4 8.70 0.29 0.68 甲酰胺75-12-7 8.41 12.81 9.29 蚁酸64-18-6 6.99 5.82 8.12 庚烷142-82-5 7.48 0.00 0.00 正己烷110-54-3 7.28 0.00 0.00 己酯142-92-7 7.82 1.42 3.00 甲醇67-56-1 7.38 6.01 10.90 甲基2 -羟基苯甲酸119-36-8 7.82 3.91 6.01 乙酸甲酯79-20-9 7.58 3.52 3.72 甲基108-87-2 7.82 0.00 0.00 吗啉110-91-8 9.19 2.40 4.50 N,N-二甲基乙酰胺127-19-5 8.21 5.62 4.99 N,N-二甲基甲酰胺68-12-2 8.51 6.70 5.52 N-甲基吡咯烷酮872-50-4 8.80 6.01 3.52 富马酸二甲酯91-20-3 9.39 0.98 2.88 硝基苯98-95-3 9.78 4.20 2.00 硝基乙烷79-24-3 7.82 7.58 2.20 硝基甲烷75-52-5 7.72 9.19 2.49 壬111-84-2 7.68 0.00 0.00 硬脂酸57-11-4 8.02 1.61 2.69 辛烷值111-65-9 7.58 0.00 0.00氧杂戊环-2 -酮96-48-0 9.29 8.12 3.62 戊烷109-66-0 7.09 0.00 0.00 苯酚108-95-2 8.80 2.88 7.28 丙醇71-23-8 7.82 3.32 8.51 吡啶110-86-1 9.29 4.30 2.88 喹啉91-22-5 9.48 3.42 3.72 四氯化碳56-23-5 8.70 0.00 0.29 四氢呋喃109-99-9 8.21 2.79 3.91 四氢119-64-2 9.58 0.98 1.42 硫杂环戊烷-1-氧化物1600-44-8 8.90 5.38 4.45 甲苯108-88-3 8.80 0.68 0.98 三氯乙烯79-01-6 8.80 1.52 2.59 三氯甲烷67-66-3 8.70 1.52 2.79 乙烯基苯100-42-5 9.09 0.49 2.00 水7732-18-5 7.63 7.82 20.68 Z-十八碳-9 -烯酸112-80-1 6.99 1.52 6.99表面张力,Hansen 溶度参数,摩尔体积,蒸发焓,选择液体的分子重量Hansen 溶度参数(7)(1)↓ ↑摩尔。

一些溶剂的溶度参数

一些溶剂的溶度参数

一些溶剂的溶度参数一些溶剂的溶度参数[单位 (cal/cm^3)^1/2] 季戊烷 6.3 四氢萘 9.5异丁烯 6.7 四氢呋喃 9.5环己烷 7.2 醋酸甲酯 9.6正己烷 7.3 卡必醇 9.6正庚烷 7.4二乙醚 7.4 氯甲烷 9.7正辛烷 7.6 二氯甲烷 9.7甲基环己烷 7.8 丙酮 9.8异丁酸乙酯 7.9 1,2-二氯乙烷 9.8二异丙基甲酮 8.0 环己酮 9.9戊基醋酸甲酯 8.0 乙二醇单乙醚 9.9松节油 8.1 二氧六环 9.9环己烷 8.2 二硫化碳 10.02,2-二氯丙烷 8.2 正辛醇 10.3醋酸异丁酯 8.3 醋酸戊酯 8.3醋酸异戊酯 8.3 丁腈 10.5甲基异丁基甲酮 8.4 正己醇 10.7醋酸丁酯 8. 2 二戊烯 8.5异丁醇 10.8 醋酸戊酯 8.5吡啶 10.9 二甲基乙酰胺 11.1甲基异丙基甲酮 8.5 硝基乙烷 11.1四氯化碳 8.6 正丁醇 11.4环己醇 11.4 二丙酮醇 9.2哌啶 8.7 异丙醇 11.5二甲苯 8.8 正丙醇 11.9二甲醚 8.8 二甲基甲酰胺 12.1乙酸 12.6 硝基甲烷 12.7甲苯 8.9 二甲亚砜 12.9乙二醇单丁醚 8.9 乙醇 12.91,2二氯丙烷 9.0 甲酚 13.3异丙*丙酮 9.0 甲酸 13.5醋酸乙酯 9.1 甲醇 14.5四氢呋喃 9.2 氯苯 9.5 二丙酮醇 9.2苯 9.2 苯酚 14.5甲乙酮 9.2 乙二醇 16.3氯仿 9.3 甘油 16.5三氯乙烯 9.3 水 23.4氯苯 9.5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一)“极性相近”原则极性大的溶质溶于极性大的溶剂;极性小的溶质溶于极性小的溶剂,溶质和溶剂的极性越相近,二者越易溶。

例如:未硫化的天然橡胶是非极性的,可溶于气油、苯、甲苯等非极性溶剂中;聚乙烯醇是极性的,可溶于水和乙醇中。

(二)“内聚能密度(CED)或溶度参数相近”原则δ越接近,溶解过程越容易。

溶解度参数表讲解学习

溶解度参数表讲解学习

一些溶剂的溶度参数[单位(cal/cm^3)^1/2]季戊烷 6.3 四氢萘9.5异丁烯 6.7 四氢呋喃9.5环己烷7.2 醋酸甲酯9.6正己烷7.3 卡必醇9.6正庚烷7.4二乙醚7.4 氯甲烷9.7 正辛烷7.6 二氯甲烷9.7 甲基环己烷7.8 丙酮9.8 异丁酸乙酯7.9 1,2-二氯乙烷9.8 二异丙基甲酮8.0 环己酮9.9 戊基醋酸甲酯8.0 乙二醇单乙醚9.9 松节油8.1 二氧六环9.9 环己烷8.2 二硫化碳10.0 2,2-二氯丙烷8.2 正辛醇10.3 醋酸异丁酯8.3醋酸戊酯8.3醋酸异戊酯8.3 丁腈10.5 甲基异丁基甲酮8.4 正己醇10.7 醋酸丁酯8.5二戊烯8.5 异丁醇10.8 醋酸戊酯8.5 吡啶10.9二甲基乙酰胺11.1 甲基异丙基甲酮8.5 硝基乙烷11.1 四氯化碳8.6 正丁醇11.4环己醇11.4 哌啶8.7 异丙醇11.5 二甲苯8.8 正丙醇11.9 二甲醚8.8 二甲基甲酰胺12.1乙酸12.6硝基甲烷12.7 甲苯8.9 二甲亚砜12.9 乙二醇单丁醚8.9 乙醇12.9 1,2二氯丙烷9.0 甲酚13.3 异丙叉丙酮9.0 甲酸13.5 醋酸乙酯9.1 甲醇14.5 四氢呋喃9.2二丙酮醇9.2苯9.2 苯酚14.5 甲乙酮9.2 乙二醇16.3 氯仿9.3 甘油16.5 三氯乙烯9.3 水23.4 氯苯9.5溶剂对聚合物溶解能力的判定(一)“极性相近”原则极性大的溶质溶于极性大的溶剂;极性小的溶质溶于极性小的溶剂,溶质和溶剂的极性越相近,二者越易溶。

例如:未硫化的天然橡胶是非极性的,可溶于气油、苯、甲苯等非极性溶剂中;聚乙烯醇是极性的,可溶于水和乙醇中。

(二)“内聚能密度(CED)或溶度参数相近”原则δ越接近,溶解过程越容易。

1、非极性的非晶态聚合物与非极性溶剂混合聚合物与溶剂的ε或δ相近,易相互溶解;2、非极性的结晶聚合物在非极性溶剂中的互溶性必须在接近Tm温度,才能使用溶度参数相近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度参数
溶解度参数(solubility parameter,简称SP)是衡量液体材料(包括橡胶,因为橡胶在加工条件下呈液态)相溶性的一项物理常数。

其物理意义是材料单位体积内聚能密度的开平方:
SP=(E/V)1/2
其中,SP是溶解度参数,E是内聚能,V是体积,E/V是内聚能密度。

各种常用高分子材料的的溶解度参数如下:
橡胶
异戊胶:7.8-8.0;
天然胶:7.95;
三元乙丙胶:7.95;
顺丁胶:8.1;
丁苯胶:8.5-8.6;
丁酯胶:8.7- 8.9;
氯丁胶:8.85;
氯硫化聚乙烯:8.9
塑料
聚乙烯:7.8;
聚丙烯:8.1;
高苯乙烯:8.5;
EVA:9.1-9.5;
PVC:9.57;
尼龙:13.6
掌握溶解度参数,就是掌握了不同聚合物之间的相容程度,为能否成功并用提供依据。

两种高分子材料的溶解度参数越相近,则共混效果越好。

如果两者的差值超过了0.5,则一般难以共混均匀,需要增加增溶剂才可以。

增溶剂的作用是降低两相的表面张力,使得界面处的表面被激化,从而提高相容的程度。

增溶剂往往是一种聚合物,起到桥梁中介的作用。

另外,在设计配方的时候,为某种胶选择液态助剂的时候也必须考虑双方的SP是否接近,以保证各组分分散均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