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教案

合集下载

《草房子》教案

《草房子》教案

《草房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草房子》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人文魅力,体悟作品对生命的诠释。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情感。

2. 难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引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共鸣。

- 教师提问:你们的童年是什么样的?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经历或者记忆?- 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经历和感受。

- 教师引出《草房子》这本书,简单介绍其内容和背景。

2. 阅读与思考(10分钟)- 学生自行阅读《草房子》的部分章节,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小说中最让你感动的场景是什么?- 你对哪个角色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你从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3. 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 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些人物形象的?- 小说的主题是什么?4. 全班交流(10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和提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理解。

5. 总结与评价(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草房子》的主题和情感。

-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表扬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深入思考。

五、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学生对《草房子》这本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通过自行阅读、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等环节,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主题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我也通过提问和互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由于时间限制,有些学生没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小组的讨论不够深入和全面,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指导。

《草房子》读书交流课教案

《草房子》读书交流课教案

《草房子》读书交流课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草房子》,了解作者、背景及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主动交流的习惯,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所展现的人性光辉,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草房子》概述a. 作者介绍:曹文轩及其作品b. 故事背景:了解作品所描绘的时代背景及地域特点c. 故事梗概:掌握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及其发展脉络2. 第二章:人物形象分析a. 主要人物:桑桑、纸月、温幼玉等b. 人物特点:分析人物性格、动机、成长变化等c. 人物关系:梳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及情感纠葛3. 第三章:情节解读a. 重要事件:挑选作品中的重要事件进行分析b. 事件意义:探讨事件对人物成长及故事发展的影响c. 情节安排:欣赏作者在情节安排上的巧妙构思4. 第四章:环境描写欣赏a. 自然环境:欣赏作品中的自然风光描绘b. 社会环境: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风貌及民俗风情c. 环境与人物:分析环境对人物性格、命运的影响5. 第五章:主题探讨a. 人性光辉:挖掘作品中所展现的人性光辉b. 道德观念:探讨作品中的道德观念及价值取向c. 现实意义:联系现实生活,思考作品对自身的启示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讨论。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作品中的典型人物、事件进行深入剖析。

3. 运用比较法,让学生联系实际,思考作品的意义。

4.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笔记:检查学生的阅读量及对作品的深入理解。

2. 课堂发言:评价学生的表达及思考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及对作品的分析能力。

五、教学安排1. 每周安排一节阅读交流课,共计15周。

2. 每节课前,学生需预习相关章节,做好阅读笔记。

3.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六、教学活动设计1. 章节回顾:让学生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巩固记忆。

初中课文草房子教案

初中课文草房子教案

初中课文草房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草房子》的作者、作品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通过分析作品中的精彩片段,学习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场景描绘等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的思考。

二、教学内容1.教学重点:掌握《草房子》的基本情节,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性美和生活中的真善美,学会鉴赏文学作品。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文学作品,如《荷花》、《小团圆》等,谈谈对这些作品的感受。

在此基础上,引入今天要学习的《草房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草房子》,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标记出自己觉得精彩的部分,并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初步感知。

3.课堂交流(1)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介绍曹文轩及其作品《草房子》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2)作品情节梳理请学生简要复述《草房子》的故事情节,检查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

(3)人物形象分析引导学生从作品中筛选出印象深刻的人物,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讨论作品中的人物关系。

(4)主题思想探讨结合作品中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作品所表现的人性美和生活中的真善美,体会作品的教育意义。

4.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作品中的人性美和真善美的理解,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美德。

5.总结评价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并提出课后阅读建议。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对作品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

但在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表达不够积极,今后需要更多地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引导他们学会鉴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草房子》阅读指导课教案详案

《草房子》阅读指导课教案详案

《草房子》阅读指导课教案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第九册,以《草房子》为阅读材料,详细内容涵盖小说的全文阅读及深度解析。

具体章节为:第一章“男孩桑桑”,第六章“红瓦”,第十一章“艾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草房子》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体会小说的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点,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重点: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的培养,审美情趣的引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草房子》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草房子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小说背景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a. 展示草房子图片,让学生谈谈对草房子的印象。

b. 提问:你们知道草房子是哪部小说的吗?小说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2. 阅读引导:a. 让学生自主阅读第一章“男孩桑桑”,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

3. 例题讲解:a. 以第六章“红瓦”为例,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b. 以第十一章“艾地”为例,讲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4. 随堂练习:a. 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小说中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

b.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教师点评指导。

5. 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的培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草房子》阅读指导2. 主要人物:桑桑、细马、纸月、杜小康3. 环境描写:草房子、油麻地、红瓦、艾地4. 主题思想:成长、亲情、友情、坚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你分析小说中桑桑、细马、纸月、杜小康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b. 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小说主题思想的理解。

2. 答案:a. 人物性格特点分析示例:桑桑勇敢、善良、乐观;细马聪明、独立、敏感;纸月温柔、内向、善良;杜小康坚韧、担当、善良。

《草房子》教案

《草房子》教案

《草房子》教案教案名称:《草房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草房子》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

(2)掌握故事情节,概括作品主题。

(3)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深入理解作品内容。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

(3)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真善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尊重差异,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激发对文学的热爱,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作品简介:《草房子》是我国著名作家曹文轩创作的一部儿童文学作品,讲述了在一个小山村,一群孩子在草房子里成长的故事。

作品通过描绘孩子们的生活,展现了人性的真善美和童年时光的纯真。

2. 教学重点:(1)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理解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作品中的情感内涵。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草房子》的作者、背景及主要人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与讨论:(1)学生自主阅读作品,了解故事情节。

(2)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概括作品主题。

3. 分析与鉴赏:(1)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如人物描写、场景设置等。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真善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内涵。

5. 总结与拓展:(1)对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总结教学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2. 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

3. 学生道德品质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4. 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及积极的人生态度。

草房子教案

草房子教案

草房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草房子》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

3.掌握小说中的重要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

2.掌握小说中的重要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能力。

2.理解小说中的深层含义和思想。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小说的背景、作者、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等,让学生对小说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阅读法:通过让学生阅读小说,理解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讨论法:通过讨论小说中的重要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深层含义和思想。

五、教学内容1. 小说背景和作者《草房子》是由曹文轩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曹文轩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小说讲述了一个农村家庭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农村的生活和社会变迁。

2. 小说主要内容小说讲述了一个农村家庭的故事,主要人物有父亲、母亲、大儿子、二儿子、三儿子和女儿等。

小说通过对这个家庭的描写,反映了中国农村的生活和社会变迁。

3. 小说人物形象和情节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非常丰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父亲和母亲的形象。

父亲是一个传统的农民,他勤劳朴实,但也有顽固和保守的一面。

母亲则是一个开明的女性,她勇敢坚强,但也有软弱和妥协的一面。

小说中还有许多其他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如大儿子的婚姻、二儿子的学业、三儿子的疾病和女儿的婚姻等。

4. 小说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小说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非常丰富,如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等。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对比和夸张。

对比体现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上,如父亲和母亲的对比、大儿子和二儿子的对比等。

夸张则体现在小说中的情节和语言表达上,如女儿的婚姻、三儿子的疾病等。

5. 小说深层含义和思想小说中的深层含义和思想非常丰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反映中国农村的生活和社会变迁,揭示了中国农村的现实问题和困境。

草房子教案

草房子教案

草房子教案课题: 介绍草房子教学目标:1. 了解草房子的特点和结构;2. 知道草房子的历史和用途;3. 能够描述一座草房子的外观和内部结构;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草房子的外观和内部结构;2. PPT或黑板,备有草房子相关的图示和文字;3. 图纸和颜料等绘画工具;4. 彩纸、剪刀等手工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首先, 教师可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草房子的外貌,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 你们见过草房子吗?你们认为草房子有哪些特点?Step 2: 知识讲解利用PPT或黑板向学生展示草房子的结构,并简单介绍草房子的历史和用途。

结构介绍:草房子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草墙,另一个是草顶。

草墙是由压实的土堆和覆盖着厚厚的草以增加保暖的材料构成的。

草顶则是用野生或培植草草、藤条、茅草、稻草等制成的覆盖物。

这样的建筑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适应了气候条件,适合居住。

历史和用途讲解:草房子是人类最早的住宅类型之一,被发现于远古时代的遗址,如印度河流域古代文明。

草房子除了作为住宅外,还可以用作农舍、存储粮食和畜栏等。

Step 3: 学生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别讨论一下问题:1. 描述一座草房子的外貌和结构;2. 草房子的优点和缺点;3. 草房子在现代社会中还会有哪些用途。

Step 4: 展示和讨论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然后开始整体讨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 草房子的优点是什么?与现代建筑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2. 你们觉得草房子在现代社会中还有什么用途?3. 如果你们有机会建造一座草房子,你们会如何设计?Step 5: 手工制作让学生利用图纸、颜料和剪刀等制作一座草房子的模型。

可以使用彩纸制作草墙和草顶,然后按照学生设计的方式组合起来。

教学延伸:1. 给学生展示国内外一些有特色的草房子,鼓励他们进行研究和分享;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民居,了解当地特色建筑。

《草房子》教案教学设计

《草房子》教案教学设计

《草房子》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草房子》教材第四章“秃鹤”,详细内容包括:对秃鹤形象的分析,理解作者对秃鹤的情感态度,探讨秃鹤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草房子》,理解并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够从作品中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态度。

3.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秃鹤的形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秃鹤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重点:理解作者对秃鹤的情感态度,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草房子》教材、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秃鹤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秃鹤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自主阅读《草房子》第四章,了解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掌握。

3. 分析人物形象:(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秃鹤的形象特点。

(2)学生讨论,分享自己对秃鹤形象的理解。

4. 例题讲解:(1)讲解秃鹤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2)分析作者对秃鹤的情感态度。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其他人物形象。

六、板书设计1. 大《草房子》第四章秃鹤2. 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秃鹤象征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分析《草房子》中其他人物形象。

2. 答案:(1)桑桑:善良、纯真、勇敢、坚韧。

(2)爸爸:严厉、保守、爱孩子。

(3)妈妈:慈爱、勤劳、坚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阅读《草房子》的其他章节,了解故事的全貌。

(2)鼓励学生参加文学社团,提高文学素养。

(3)开展“我心中的秃鹤”主题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房子》阅读指导课教案
一、作品分析:
《草房子》是曹文轩继《山羊不吃天堂草》之后又一部扛鼎力作。

这部优秀的少年长篇小说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

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

作品沿袭了曹文轩一贯的厚重、质朴的写作风格,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在今天这样浮躁的社会、冷漠的世态中,它能真正感动所有的孩子,让他们回归精神的家园。

二、指导目标:
1、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

3、感受作品的人文魅力,体悟作品的生命诠释。

三、课前准备:
1.每个学生人手一本《草房子》(如若个别学生家庭有困难,可以同桌共读);阅读《草房子》;并把部分章节录制成幻灯。

2.电影《草房子》片断。

四、指导过程:
(一)、交流
1、板书“草房子”
看到“草房子”这三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2、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看看北方油麻地的草房子,看看那里的草房子和我们印象中的草房子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这一幢一幢草房子,看上去并不高大,但屋顶大大的,里面很宽敞。

这种草房子实际上是很贵重的。

它不是用一般稻草或麦秸盖成的,而是从三百里外的海滩上打来的茅草盖成的。

那茅草旺盛地长在海滩上,受着海风的吹拂与毫无遮挡的阳光的曝晒,一根一根地都长得很有韧性。

阳光一照,闪闪发亮如铜丝,海风一吹,竟然能发出金属般的声响。

用这种草盖成的房子,是经久不朽的。

)师:一边看投影,一边听同学读。

(伴乐指名学生深情朗读。

)说说这样的草房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里,冬天是温暖的,夏天是凉爽的。

当太阳凌空而照时,房顶上金泽闪闪,显得十分华贵。

3、师:让我们从书的封面上来大概感受一下这样的草房子,瞧,这就是那草房子的房顶。

(课件出示)
封面上的画一直延伸到封底了,让我们仔细观察封面和封底,你观察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教师在学生讲到作者时,适机介绍作者:曹文轩,生于我们江苏盐城,他在农村生活了20年,现在是北京大学的教授。

曹文轩叔叔写了很多给我们孩子读的作品。

其中有不少获得了多项大奖,还有一些作品被译成了英、法、日、韩等文字。

教师适机说:封面和封底的图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这些孩子了,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课前老师在我们班调查了一下,了解到有几位同学读过这本书了,就请他们介绍书里写到的孩子,你记得哪些孩子的名字
4、交流关于人物“秃鹤”的故事。

(1)猜猜看,哪个男孩子可能会叫秃鹤为什么
(2)像大家猜的一样,这个孩子因为是秃头,其他孩子便都称他为秃鹤,其实他叫“陆鹤”,他长得什么样谁看着图来描述一下。

一齐喊喊他!
(3)课件出示:
“秃鹤的秃,是很地道的。

他用长长的好看的脖子,支撑起那么一颗光溜溜的脑袋。

这颗脑袋绝无一丝瘢痕,光滑得竟然那么均匀。

阳光下,这颗脑袋像打了蜡一般亮,让他的同学们无端地想起,夜里它也会亮的。

”学生自由读,指名一生读。

(4)如果是你,长成了这幅摸样你会怎么想
秃鹤也不愿意长成这个模样,由于秃成这样,其他孩子都会去摸他的光头借以取乐。

上三年级时,秃鹤的头谁也不给碰了。

谁碰,他就跟谁急眼,就跟谁玩命。

这颗秃头呀,带给他太多的烦恼,太多的尴尬,太多的伤心,也给他的生活蒙上了一层阴影。

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秃鹤的秃呢
秃鹤的父亲得了一个秘方,看过的同学还记得什么秘方吗说是用生姜擦头皮,七七四十九天,就能长出头发来。

为此,秃鹤每天得忍受着火辣辣的刺痛。

这个秘方会有效吗
学生猜猜,并说说理由。

师:这个办法当然没用。

(5)看书里这样一句话,
课件出示:
“纯静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
师:秃鹤并不是因为秘方有效成了英俊的少年,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答案就在书中。

5、交流关于人物“桑桑”的故事。

(1)师:书中还有一个主人公叫桑桑,这会是个怎样的孩子呢让我们来读读关于桑桑的两个片断。

学生自由诵读书中描写桑桑的片断。

(2)读完后想想桑桑是个怎样的孩子,还可以画一画相关语句。

全班交流。

(3)师:桑桑还是个有许多怪念头,又很调皮的孩子,他还很爱出风头。

(4)大胆想象一下,像桑桑这样的孩子还可能会做些什么事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平时观察想象。

(5)听着大家的交流,我感受到同学们对桑桑这个孩子很感兴趣,甚至有的同学已经喜欢上他了。

像这样的孩子往往是颇有野性、
精力旺盛、身体结实的孩子,可是在六年级时,他却长成了这个模样:(课件出示“桑桑清瘦得出奇:两条腿细得麻秆一般,胸脯上是一根根分明的肋骨,眼窝深深,眼睛大得怕人。

”)
(6)指名一生读,一边听一边想象桑桑的样子。

当你读着这样的文字时,仿佛眼前就有个怎样的桑桑
(7)你会有什么疑问会有怎样的感受会是怎样的心情呢
(8)看过书的同学能介绍一下吗(是的,桑桑得了一种怪病,才导致他变成如此模样。

病魔缠身的桑桑曾经一次又一次满怀希望地去求医问药,可是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而归。

最后,等待桑桑的到底是可怕的死亡还是病痛之后的重生呢)
6、交流关于人物“秦大奶奶”的故事。

(1)师:我们刚刚大概了解了在油麻地小学读书的两个孩子,在油麻地小学的一角,有一间小小的草房,小草房里住着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奶奶,叫秦大奶奶。

在我们的印象中,你会把校园内的奶奶想象成一个怎样的老人
(2)大家都有着美好的想象,可是油麻地的人都说她是个“可恶的老婆子”,看了这个评价,你特别想知道什么
(3)再听老师读读关于秦大奶奶的一段文字。

(课件出示:“桑桑读完五年级的那个暑假……她掉到了水中被淹死……给秦大奶奶
送葬的队伍之壮观,是油麻地有史以来所没有的,大概也是油麻地以后的历史里不可能有的。

油麻地小学的老师与孩子们,一个挨一个地排着,长长的队伍在田野上迤逦了一里多地。

”)
(4)此时,你又特别想知道什么
(二)、总结
同学们,通过以上的交流,我们略略走进了《草房子》,关于书里人物,书中的故事,我们做出了一些猜想,更留下了许多疑问。

如果你去细细地读这本书,不仅能解答心中的疑问,还能了解到书里写生活在油麻地的大人和其他孩子的故事。

更会读到看似简单但又诙谐幽默,看似平淡但又充满诗情画意,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震撼人心的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