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农村初级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和改进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当前农村初级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和改进措施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这种大环境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的思想,使学生看到了自己未来美好的前景。但同时市场经济对农村学校的道德教育也产生了负面效应。为此,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对农村中学德育工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指导学校的德育工作。学校在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确尽了极大的努力,也想了不少办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效果还不尽人意,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水准、思想观念、纪律、法制意识、集体主义观念、理想、奉献精神等等还或多或少地存在偏差,有的甚至还有一些严重的缺漏。这就决定了德育工作的反复性和艰巨性,必须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各种课程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贯穿于德育教学的全过程。本文就当前农村初级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内容及改进措施,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一、造成当前农村初级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的原因:

(一)市场经济对德育的负面影响。

首先表现在外向型经济对学生的思想影响。改革开放国门大开,外向型的“三资”企业,中西方文化混融,各种思潮纷纷涌入,使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发生了变化,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开始悄悄侵蚀学生的灵魂。其次是市场经济与学生价值观念的转变。由于部分学生对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认识不足,界线划不清,不能全面理解其共性、特性和作用,致使认识上出现误区,价值观念发生扭曲。商品经济的等价交换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原则,而一些学生错误地将其视为思想行为的准则,导致了做事讲价钱,付出要索取,把自己的行为用“等价交换”来衡量。在为社会付出的价值观上具有浓厚的“务实性”,在利他的同时首先要利己,更有甚者表现出只顾自己的方便和利益,而不顾他人和社会公德,认为生活的真谛就是享受。无私奉献已不再成为人的价值范畴,造成理想境界的空虚。

(二)是认识不到位——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业、轻品

德。

有的省政治考试由闭卷改为开卷,分数在升学考试成绩中所占的分值越来越低;有的省甚至已取消中考政治考试;有些人认为只要能认识字的人就可以作政治教师;甚至,有少数学校的专业政治教师也改派教其它学科了。这个问题是学校所不能完全解决的,社会、家庭对此也颇有干扰。因为一个学生品德再好,中考差一分,也不能读重点高中;超过了中考分数线,表现不那么好的人照样可以上重点高中。家长、学生、社会只看分数,带给德育工作的负面影响较大。

(三)是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考核制度。

现在对智育评估非常具体,从每个年级学生的入学成绩开始,往往有一个计划指标,而这个指标的完成情况又直接与学校评价、教师奖金、评聘职称等利益挂购,在这个利益机制的驱动下,智育评估的措施非常完备和落实,且执行的过程和步骤也很细。而德育工作的考评在条件、措施、制度等方面都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度量标准,使得德育工作的考评基本上无章可循,疲于应付。

(四)是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内容脱离社会和时代的发展。

小学生就开始学习“从小立志为中华的复兴而读书”,道理讲了很多。但是,从电视广告到家庭电器,带“洋”字的信誉高,影响大,印象深,于是得出结论:“中国的月亮就是不如外国的圆,中国的东西不如外国的好”;社会上也常常听见“这孩子有出息,以后准会出国”的说法。再加上社会上各种各样不正之风也常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负面影响。目前的录像厅,个体书摊、游戏机室、非法网吧大量存在黄色的东西,“思想教育搞一天,不如别人一支烟。”我们在课堂上讲的一套,完全被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丑恶现象抵消,给学生留下的是苍白无力的说教,使学生的接受程度差,认为我们所宣传、灌输的都是假、大、空的东西。出现了“五加二等于零”的现象,即一周在校五天的教育,两天假期一过,我们对学生所进行的德育教育的效果就等于零。还有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适时地进行教育,在小学大讲人生观、世界

观和共产主义,而进入中学反过来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文明习惯的教育,让他们养成好的文明习惯、学习习惯和社会公德。

根据农村德育工作的目的、任务、地位和作用,在教学中,德育教育应强化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一)德育的导向性

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首要体现,应在于引导学生端正思想,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和观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现阶段,就是要集中体现在引导学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就是要把学生的思想、言行、判断是非和衡量得失的标准,以及抱负、理想,导向基本路线指引的轨道上来。这是德育教育应该发挥的最为基本、最为首要的功能。

(二)道德品质的可塑性

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德育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中学时期是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萌芽到初步形成的时期,是道德信念和理想逐步形成时期,也就是开始以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指导行为时期。并且开始具有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能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来分析,做出评价。但同时必须看到,中学时期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与发展,既有渐趋成熟的条件,又有着可塑性。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培养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要在日常教学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下功夫,日积月景,潜移默化。要帮助学生从最基本的区分该做与不该做,区分好与坏,到逐步明确社会主义社会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逐步形成正确的、高尚的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三)行为习惯的养成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德育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而指导与帮助学生学以致用、言行一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方面,这就要求德育课在发挥思想导向功能、道德品质的塑造功能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实际行为表现,引导他们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针对农村初级中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和应具备的功能,当前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一)突出爱国主义的教育主线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的地位。

学校德育要坚定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将其作为思想教育的主旋律,引导学生在接触开放的文化环境时,自觉抵制民族虚无主义和崇洋媚外的思想,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由爱父母—→爱师长—→爱他人—→爱集体,最后上升到爱祖国。

(二)必须承认德育功能的广泛性、分层次、讲实效、注意可行性。

对学生的教育应是多功能的,除了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外,还负有实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及文明习惯的培养。以往的德育工作,要求过高、过急,超出了学生可接受的程度,以致欲速则不达,出现了动机与效果的矛盾,愿望与实际的矛盾。我们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一定要把握好可行性,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恰如其分地确定不同年级、不同阶段、不同群体的德育目标,分清层次要求,脚踏实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德育教育,只能根据学生身心和智力发展水平和特点,从他们成长的实际出发进行。例如实现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时,应该有个引导学生从尊重,接受一定的规范的约束开始,到逐步“自律”,再达到“自觉”,真正做到以一定的道德观念、道德理想支配自己的行为。教育者应从学生常见的和较为熟悉的心理现象入手,抓住最需要解答的心理问题和最应该解决的心理矛盾,展开品德教育和培养。注重德育工作的系统性。坚持教育性与知识性相统一,突出教育性。

(三)加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导向和培养学生的“悟”性,使其认识到如何做人。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然而学校的德育必须坚持一元化的导向,使学生明白社会所容纳的并不都是时代所提倡的。价值的真谛在于无论是社会价值还是自我价值,都要通过自身劳动来实现。说到底,人的价值就是更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