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峰调车作业安全

合集下载

调车作业人身安全

调车作业人身安全

调车作业人身安全一、概述调车作业人身安全是调车工作的首要问题。

实践表明,凡是有调车作业的车站,时时刻刻都存在着人身安全问题。

调车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引发调车事故,严重地威胁着调车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同时,由于调车作业人员忽视本身的安全而发生一系列的调车事故,又可能造成人身伤亡。

很多安全生产比较好的车站的经验是,只有以人身安全保作业安全,才能提高调车的工作效率。

否则,一旦有人员伤亡,必将造成机车停轮,作业中断,有关的行车工作暂时停止。

这样,编改列车工作必然受到影响,轻者发生列车晚点,重者造成枢纽堵塞,打乱正常的运行秩序。

由此而产生的巨大损失,不仅影响了运输生产、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给个人带来痛苦,给家庭带来不幸。

所以,必须认真对待调车工作中的人身安全问题。

二、调车作业人身伤亡分析以下是根据某铁路局1998年~2002年近5年调车作业共发生53件人身伤亡事故,统计、分析调车作业中人身伤亡事故发生的各种原因和它们之间的联系,试图找出其中带规律性的东西来,为今后预防和消灭人身伤亡事故提出防范措施。

1.按昼间、夜间统计、分析,如表3-3、表3-4所列。

表3-3某铁路局1998-2002年日班调车人员人身伤亡事故统计从表3-3、表3-4可以看出,夜班调车人员伤亡事故多于白班人员,占总数的66%,其原因是夜间调车作业受到照明条件限制,光线暗,困难多;从主观原因分析,夜问工作精神不佳,特别在后半夜容易疲倦,作业中失误多,易造成事故。

从表中还可以看出一个规律:不论白班、夜班,都在接班后不久,班中饭前、饭后,以及交接班前容易发生事故。

这是因为:(1)接班后思想不集中。

刚接班,紧张的调车作业已经开始,有的人思想没有集中在调车工作上来,尤其是大休后的第一个班,心理还惦记着家里或与朋友之间交往的某些事,造成精力分散,行动迟缓,反应迟钝,比较容易发生失误而造成事故。

(2)饭前饭后容易出差错。

铁路12h轮班制,时间长,要在班中安排吃饭。

包头西站驼峰调车作业安全的思考

包头西站驼峰调车作业安全的思考
的减 速 器 ,双 向顶 内侧 布 置 ,有 2 3条 分 类 线 ;下行 车作 业 事 故 。例 如 ,作 业人 员盲 目对 解体 车 列钩 车 手
驼峰峰高为 3 m,设有 2 . 5 个部位的减速器 ,有 2 条 动干 预 后 ,未 能 及 时恢 复减 速 器 的 自动控 制 状 态 ( 1 减
2 驼 峰 调 车 作 业 安 全 的 影 响 因 素
分 析
( )车辆排风不彻底 。目前 ,车辆普遍采用 10 3 2
型制 动 阀 ,只 需拉 动 排风 线 即 可使 车辆 缓 解 。但 是 ,
如 果 作业 人 员没有 按 照规 定 的 作业标 准采 取石 子 排 风
2 0 、2 0 9 0 包 头 西 站 驼 峰 调 车 事 故 统 计 数据 方 法 或不 进 行 复查 ,在车 辆 副风 缸 和制 动 缸 内会 存 有 1 0年
避 免 ,这 种 调 车 事故 隐 患 非 常突 出。
提 高 列车 解 体 计划 的 编制 质量 应 综 合考 虑 各 种 不
安 全 因素 ,合理 活 用 股 道 ,排 列 好前 后 车 组 顺序 ,并
( )道 岔导 电不 畅 。 ①车 轮 导 电不 畅 。 按 照车 尽 量避 免 前 大后 小 、前长 后 短 、前难 后 易 ,同一 股 道 2 辆 部 门规 定 ,车 辆 厂修 时 须 将轮 辐 喷 漆 ,如 果 防护 不 隔 钩车 频 繁 、同线 束 集 中溜 放 等 情 况 ,在 不影 响车 流
速 度 将达 到 1 m/ 9k h,显然 这 将 与前 方 重 车组 以 1. 车 组 间隔 及 计 划的 有 关标 识 符 ,认 真 对 待和 确 认 解 体 55
折 角车 列 、摘挂 车 列等 重点 作业 。

太原北站驼峰调车作业安全分析与对策研究_李少峰

太原北站驼峰调车作业安全分析与对策研究_李少峰

转辙机等设备。车站、电务部门共同在调车机动轮前分 生的不利影响,启动《站细》规定的“天气不良时的作
别输入设备巡检指令,反复两次对驼峰信号设备进行试 业办法”中驼峰调车作业预案部分。驼峰调车作业班
验,能够起到有效发现排查设备故障、防止设备带病作 组在现场通过合理控制机车速度,峰上解体作业实施
业的作用。车站、电务部门共同协调整治驼峰轨道电路 拉大车组间距,密切监控车辆溜放速度,对超速溜放
高级 技师 高级技师
2人 1人 2人 2人 3人 1人 2人 12 人 1 人
事故
1-初级 2-中级
3-高级
4-技师
业务 素质
图 1 铁路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与事故关系
λ(t)
耐用寿命






1-设备使用初期 2-设备使用稳定期
3-设备使用老化期 2-容许故障率
图 2 设备故障率典型曲线
性逐步降低,通过设备故障率典型曲线(见图 2)可以看 出,随着驼峰设备寿命逐步接近晚期,设备的不可靠性 成为影响驼峰调车作业安全的因素之一。 2.3 环境因素影响分析
参考文献 [1]赵吉山,肖贵平.铁路运输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
社,2004 [2]包振峰.自动化驼峰基础设备[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Fra bibliotek賯 跉
区段分路不良,车站每月组织调车机对分路不良轨道电 车辆果断采用半自动、手动控制,降低溜放速度。峰下
路区段进行碾压,能够有效解决分路不良轨道电路区段 编组作业实施近距离确认信号、进路,检查道岔密贴
长期不走车而轨面生锈的状况。车站、电务部门共同配 程度,连挂车辆及时显示停留车位置,能够有效减少
合施工,按期进行驼峰转辙机整体更换,能够有效解决 天气不良时驼峰调车作业隐患。

驼峰调车作业安全

驼峰调车作业安全

驼峰调车作业安全驼峰调车作业安全⼀、驼峰调车基本原理驼峰是利⽤车辆的重⼒和驼峰的位能(⾼度),辅以机车推⼒来解体车列的⼀种调车没备。

利⽤驼峰来解体车列时,调车机车将车列推上峰顶,摘开车钩后,车组凭借所获得的位能和车辆本⾝的重⼒向下溜放,如图3—4所⽰。

⼆、驼峰调车作业程序在驼峰上解体车列时,都要经过挂车(牵出)、推峰、溜放和整理等作业程序,如图3—5所⽰。

1.挂车(牵出)作业。

驼峰机车从峰顶或从等待作业地点按调车作业计划驶⾄到达场连挂待解车列。

在到达场与调车场横向配列的车站,还需将车列牵引⾄峰前牵出线。

2,推峰作业。

驼峰机车根据驼峰信号机的显⽰,将车列推送⾄峰顶驼峰主体信号机前准备解体。

在采取双推单溜作业⽅案的驼峰,还包括将车列预推⾄驼峰信号机前等待。

3.溜放作业。

按照驼峰⾊灯信号机的显⽰要求,进⾏定、变速推峰,对车列进⾏解体.使被摘解的车组脱钩,车辆依靠本⾝的重⼒⾃⾏溜向调车场内指定线路。

在溜放过程中,还包括向禁溜线取送禁溜车(或暂时存放在迂回线)的作业。

4.整理作业。

驼峰分解⼀个(或⼏个)车列后,机车将禁⽌溜放的车辆从禁溜线上取出,通过迂回线送⾄峰下调车线,并在调车线进⾏整理作业,消除车组之间的“天窗”和各线路的“堵门车”,为下⼀批驼峰分解车列打好基础。

当采⽤双推双溜作业⽅案时还有交换转场车作业。

三、影响驼峰解体车辆⾛⾏的因素了解和掌握影响驼峰解体车辆⾛⾏的因素,对调车作业安全有重要作⽤。

影响驼峰解体车辆⾛⾏主要有以下⼏种因素:1.车辆或车组的⾛⾏性能。

车辆的⾛⾏性能取决于车辆⾛⾏部分各部件的状态及油润情况,还取决于车种、车型、载重、⽓候条件及线路状况等,根据车辆⾛⾏阻⼒的⼤⼩可分为易⾏车和难⾏车。

(1)易⾏车。

惰⼒⼤、运⾏阻⼒⼩的车辆。

如装载油、钢、煤、粮等重质货物的车辆。

(2)难⾏车。

惰⼒⼩、运⾏阻⼒⼤,⾏⾛⽐较困难的车辆。

如空车及装载轻浮货物的车辆等。

2.线路运⾏阻⼒。

根据线路阻⼒的⼤⼩,可将调车线分为难⾏线和易⾏线。

铁路驼峰调车长、驼峰作业员有关作业规定

铁路驼峰调车长、驼峰作业员有关作业规定

铁路驼峰调车长、驼峰作业员有关作业规定驼峰调车长、驼峰作业员在调车作业中要严格执行《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调车作业标准》等规章标准的有关规定,不得违章作业,确保驼峰调车作业安全。

一、调车作业计划调车作业计划是保证实现阶段计划的调车作业具体行动计划,是对每一项调车作业的具体行动安排,是调车有关人员行动的依据。

1.调车作业计划的编制与布置调车领导人应正确及时地编制、布置调车作业计划。

布置调车作业计划应使用调车作业通知单。

调车作业通知单按铁路局规定格式、符号及要求填写。

一批计划不超过三钩时,可用口头方式布置(中间站利用本务机车调车除外),有关人员必须复诵。

2.调车作业计划的交接调车领导人与调车指挥人要亲自交接计划,并布置作业要求和注意事项。

如因技术设备或作业条件限制,不能亲自交接的交接计划办法,按《站细》规定办理。

使用调车无线电话的车站调车作业计划布置方法按铁路局规定办理。

3.调车作业计划的传达(1)调车指挥人应亲自向司机交递调车作业计划,传达作业方法及注意事项;对其弛人员,应亲自或指派连结员进行传达。

(2)调车指挥人向调车组人员传达计划时要明确分工,布置重点注意事项,并及时听取复诵。

(3)调车人员接受调车作业计划后,按计划分工,立即上岗,做好准备及检查。

不需要立即上岗的具体要求由《站细》规定。

(4)调车指挥人确认有关人员均已了解调车作业计划后方可开始作业。

使用微机传送计划时,调车指挥人也可在打印机终端直接接受计划。

4.调车作业计划的变更(1)变更调车作业计划(指一张调车作业通知单不超过三钩时),可以口头方式传达(中间站利用本务机车调车除外),有关人员必须复诵。

超过三钩时,应重新下达书面计划。

仅变更作业方法或辆数时,不受口头传达三钩的限制,但调车指挥人必须向有关人员传达清楚,有关人员必须复诵。

(2)变更股道时,必须停车传达。

驼峰解散车辆,变更钩数、辆数、股道时可不通知司机,但变更为下峰作业或向禁溜线送车前,必须通知司机。

驼峰溜放试验安全措施

驼峰溜放试验安全措施

驼峰溜放试验安全措施XXX 南站驼峰场于11月10日开始进行溜放试验作业,为确保溜放试验期间的调车安全,特制定驼峰溜放试验安全措施。

一、组织机构:项目部成立了溜放作业安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以小组组长为核心,合理安排人员、车辆配备,充分作好施工的各项准备工作,备足各种物资、材料、工具、器械,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落实施工方案,领导并组织溜放作业的全面落实。

溜放作业组织机构图领导小组名单项目名称:中铁六局电务公司北京分公司第四项目部序号姓名单位组内职务手机备注1第四项目部组长2第四项目部副组长3 第四项目部组员组员:蔡广斌组员:毛洪军组员:张会组员:安晓伟组员:张志国组长:杨强4 第四项目部组员5 第四项目部组员6 第四项目部组员二、溜放试验安全措施驼峰是利用车辆的重力和驼峰的坡度所产生的势能辅以机车推力来实现列车的解体,当车组或车辆顺坡自动溜放到编组场的预定线路上时,需要经过道岔,雷达,踏板,一、二、三部位减速器,停车器,防溜器等设备。

所以确保溜放试验安全也就是对这几个部位的设备的施工质量、试验结果做到精益求精,尤其减速器和雷达对车辆的溜放速度起到调节和控制作用,是确保试验成功、避免溜放作业撞车事故发生的关键。

1、道岔试验驼峰道岔都是风动道岔。

风动道岔转换速度快,在道岔搬动时,从定位(反位)搬到反位(定位)一般不大于0.6秒。

道岔搬动快就相对比较来说安全系数比较低了;为了防止在试验时出现道岔夹手夹脚的事情发生特制定以下安全措施:1)室内安排专人负责盯控组合侧面电源保险,在没有通知搬动道岔前不得私自打开组合侧面液压断路器,试验完毕后断开侧面保险。

2)室内试验人员必须在搬动道岔之前通知室外人员,室内外作业人员备好电台,保持通讯畅通。

3)室内必须听从室外人员安排,不得私自搬动道岔。

4)室外试验人员在作业时手拿卡口木(自制的一个卡在道岔开口处的木头),人员到位后就把卡口木放到道岔岔尖开口处,需要搬动时方可拿出。

编组站自动化驼峰作业安全分析及对策

编组站自动化驼峰作业安全分析及对策

1TW-2型组态式驼峰自动控制系统TW-2型组态式驼峰自动控制系统是用于驼峰进路及调速自动控制的装置,由控制微机、信号机、轨道电路、减速器、雷达、测长、转辙机、操作工作站及报警打印机等设备组成,它实现手动、半自动、自动相结合的控制模式。

在控制台室设有多台功能各异的终端和手动应急控制盘,其排布如图1所示。

图1典型的驼峰控制台室内设备布置驼峰解体、溜放作业是根据作业计划进行,以推峰作业为主体,包括股道内取送车、溜放、取送禁溜车。

计划是按勾作业,有股道取车、溜放勾、股道送车及禁溜线或迂回线取送车等作业,作业员将自动接收到的,或作业员输入的计划选出来进入溜放状态,每勾作业执行中的进路、信号、安全联挂调速控制和间隔调速将自动完成,作业员只要时时监督作业过程,必要时在手动盘上进行应急干预处理。

没有间隔制动位的车场,不存在间隔调速,间隔由断面和推峰速度保障,作业中应选取适当的推峰速度来保障车场减速器入口速度一般不超过18km/h 。

2驼峰解体作业安全隐患分析自动化驼峰中存在的安全隐患:①溜放车辆三部位减速器前途停;②溜放车辆三部位出口速度过高的问题。

2.1驼峰溜放车辆途停原因分析①冬天气温较低,车辆凝轴,车辆很容易发生途停。

②到达场列车列检作业完更换新型闸瓦后,个别车辆有磨闸现象(特别是在车辆经过弯道和曲线时),摩擦阻力变大,易使车辆途停。

③制动员排风作业时排风不彻底,风缸中有余风,出现滞行车下峰。

2.2车辆超速连挂原因分析2.2.1编组场减速器、减速顶的原因①减速器制动能力不足,造成出口超速。

减速器设计能高不足,点连式调速设备对新型车辆不适合。

从现场作业中如果二部位减速器出口速度过高,三部位入口速度必然高,TW-2系统仍然采取“放头拦尾”的控制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三部位没有提前采取人工干预,出口必然超速。

②雨雪等恶劣气候条件下,在减速器的轨条上覆盖一层水膜,从而减少了减速器与车轮的摩擦系数,导致减速器夹不住溜放车,造成车辆出口超速。

铁路调车事故案例分析

铁路调车事故案例分析

铁路调车事故案例分析安全,是铁路运输的永恒主题。

为了切实吸取事故教训,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对典型事故进行剖析,做到居安思危,防患未然,就是我们对过去发生的典型事故分析的主要目的。

一、驼峰调车长与作业员擅自换岗,作业员错排进路道岔中途转换1.事故概况1988年9月17日14:37,××站驼峰车间二班驼峰调车长,在调三机车东场4道拉19辆解体5282次作业中,与作业员擅自换岗。

作业员违反规定排列进路,在溜放作业中宿营车运行在311号道岔上时道岔中途转换,造成车辆进四股脱线,构成调车脱轨一般事故。

2.原因分析(1)驼峰调车长与作业员擅自换岗。

(2)作业员业务不熟,违反《机械化驼峰作业办法》有关规定,对不能自动溜放的车辆未按手动作业,造成道岔中途转换。

3.事故责任及处理(1)给予责任者行政警告处分,降1级工资。

(2)免发车间全员当月奖金。

4.整改措施(1)加强安全教育,不断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

(2)加强遵章守纪教育,在强调加强劳动纪律的同时,强调作业纪律。

(3)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

(4)工作中要加强互控。

二、车辆堵门盲目指挥,错误操纵车辆脱轨1.事故概况2000年4月8日17:15,××南站下行到达车间四班一调解体24号票8501次,第2钩18-10辆后,测长显示20m,解体至18-6辆时,因堵门,驼峰调车长使用二部位三线束减速器进行了手动调速作业,在制动后按压缓解按钮时,误动4级制动按钮,造成18-6中第三辆1位台车脱轨,构成调车脱轨的一般事故。

2.原因分析通过调查分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1)驼峰调车长甲严重违反《技规》第195条规定,在测长不足容纳溜放车辆的前提下,仍然盲目指挥作业进行溜放,并使用了减速器调速,误用制动按钮是造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2)驼峰调车长乙未认真执行有关联控制度,互控作用发挥不好,导致堵门车溜放没有相互确认,应急措施采取不当,负有防止不力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驼峰调车作业安全一、驼峰调车基本原理驼峰是利用车辆的重力和驼峰的位能(高度),辅以机车推力来解体车列的一种调车没备。

利用驼峰来解体车列时,调车机车将车列推上峰顶,摘开车钩后,车组凭借所获得的位能和车辆本身的重力向下溜放,如图3—4所示。

二、驼峰调车作业程序在驼峰上解体车列时,都要经过挂车(牵出)、推峰、溜放和整理等作业程序,如图3—5所示。

1.挂车(牵出)作业。

驼峰机车从峰顶或从等待作业地点按调车作业计划驶至到达场连挂待解车列。

在到达场与调车场横向配列的车站,还需将车列牵引至峰前牵出线。

2,推峰作业。

驼峰机车根据驼峰信号机的显示,将车列推送至峰顶驼峰主体信号机前准备解体。

在采取双推单溜作业方案的驼峰,还包括将车列预推至驼峰信号机前等待。

3.溜放作业。

按照驼峰色灯信号机的显示要求,进行定、变速推峰,对车列进行解体.使被摘解的车组脱钩,车辆依靠本身的重力自行溜向调车场内指定线路。

在溜放过程中,还包括向禁溜线取送禁溜车(或暂时存放在迂回线)的作业。

4.整理作业。

驼峰分解一个(或几个)车列后,机车将禁止溜放的车辆从禁溜线上取出,通过迂回线送至峰下调车线,并在调车线进行整理作业,消除车组之间的“天窗”和各线路的“堵门车”,为下一批驼峰分解车列打好基础。

当采用双推双溜作业方案时还有交换转场车作业。

三、影响驼峰解体车辆走行的因素了解和掌握影响驼峰解体车辆走行的因素,对调车作业安全有重要作用。

影响驼峰解体车辆走行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1.车辆或车组的走行性能。

车辆的走行性能取决于车辆走行部分各部件的状态及油润情况,还取决于车种、车型、载重、气候条件及线路状况等,根据车辆走行阻力的大小可分为易行车和难行车。

(1)易行车。

惰力大、运行阻力小的车辆。

如装载油、钢、煤、粮等重质货物的车辆。

(2)难行车。

惰力小、运行阻力大,行走比较困难的车辆。

如空车及装载轻浮货物的车辆等。

2.线路运行阻力。

根据线路阻力的大小,可将调车线分为难行线和易行线。

(1)难行线。

经过道岔多、曲线多,或者线路内溜行方向为上坡(反坡),阻力较大,车辆溜行比较困难的线路。

(2)易行线。

经过道岔、曲线较少,或线路内溜行方向为下坡(顺坡),阻力小,车组容易溜行的线路。

3车组大小。

一般是小组车溜行快,大组车溜行慢。

因为大组车互相牵制、互相阻碍,产生很大的阻力,车组加速缓慢。

一般规定为:大组车7辆以上时;中组车--4—6辆--时;小组车1~3辆时。

4.气温、风向和风力。

低温时轴油凝固;逆风时,车辆走行阻力显著增加.溜行减速较快;顺风时阻力小,甚至起加速作用。

5.车组的溜行距离。

即从峰顶到车组预定停车地点或从峰顶到线路内停留车之间的距离。

在溜行车组所受各种阻力总和一定的情况下,车组溜行的距离愈长,车组为了克服这些阻力所消耗的能量就愈大。

四、提钩工作与作业安全1.掌握提钩时机。

驼峰分解车列时,车组重心进入加速坡,即脱离车列向峰下溜去。

车组开始脱离车列的地点叫脱钩点。

车组未到脱钩点以前,车钩呈压缩状态,易于提开车钩;车组一旦超过脱钩点,车钩即呈伸张状态,不易提开。

因此,提钩必须在脱钩点以前适当时机进行。

提钩过早,可能因车列震动而使钩销回落,或遇有紧急情况需要暂停时,对已提钩的车组不能控制而影响安全;提钩过晚,车组超过脱钩点,会造成车列由于提不开车钩而需要回拉(俗称“钓鱼”),影响作业效率。

所以,正确掌握提钩地点和时机,对保证驼峰作业安全,提高调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注意提钩方法。

提钩工作由连接员根据调车作业通知单进行,一般采用“一看、二查、三提钩、四呼应”的作业方法:(1)一看。

看调车作业计划与摘解车组的车数是否相符;看推峰速度、车组走行性能和前行车组的走行速度.能否保证相邻车组必要的间隔距离。

(2)二查。

检查制动软管是否摘开,是否有余风抱闸,提钩杆作用是否良好。

闸链是否松开,能否使用铁鞋,是否禁溜车或禁止过峰车。

(3)三提钩。

先试提车钩,但不要提开,以检查钩链是否折损或死钩,然后看准提钩时机,猛力提开车钩,并监督脱钩情况。

(4)四呼应。

连结员与连结员之间,连结员与调车长之间,要按作业计划认真核对车组辆数,并实行呼唤应答,防止错提、漏提。

由两名提钩人员负责提钩工作时,还应做到:两人交叉提钩;钩不脱,手不离;前钩不脱,后钩不提。

在车钩分离后,前一组提钩人应向后一组提钩人显示“脱钩信号”,以引起注意。

未得到前方提钩人的信号,后方提钩人不得提钩。

3.错过提钩时机的处理。

当提钩人员错过提钩时机提不开钩时,首先报告调车长显示停车信号,如车组呈压缩状态的一瞬问将车钩提开,不必将车组再拉回峰顶;如车组超过峰顶太多,可根据需要,指挥车列后退一段路程,重新加速后再提钩。

4.遇特殊情况的处理。

如遇制动软管未摘开,应随时使用提钩摘管器将制动软管摘开;如遇提不开车钩或车轮抱闸等情况,应及时通知调车长停车处理。

对于禁止使用铁鞋的车辆,调车长应指派制动员进行手制动机制动,并确认制动员上车试闸后方可提钩。

五、铁鞋制动安全铁鞋制动与手制动机制动比较,不仅可以减轻制动员的劳动强度,而且能提高作业效率,保证安全。

它是我国目前多数编组站仍采用的制动方式。

1.铁鞋制动工作组织(1)铁鞋制动的分类:使用铁鞋制动的编组场内一般配有铁鞋制动组,根据制动作用的不同,铁鞋组又分为脱鞋制动组和目的制动组。

前者的主要任务是调速拉档,为目的制动创造条件;后者的任务是使车组在预定地点停车或与停留车安全连挂。

(2)铁鞋制动的指挥:铁鞋制动组由铁鞋组长统一指挥。

铁鞋制动员的分工原则一般是“固定包线,灵活分工,邻线互助,循环制动”。

脱鞋组每个制动员固定负责同一线束内相邻几条线路的调速制动工作;日的制动组每个制动员一般固定负责相邻两条线路的目的制动工作。

铁鞋制动组长根据调车作业计划,在制动员分工包线、邻线互助的基础上,有权机动调整人力,以适应作业需要。

调整人力应在每批调车作业计划上注明,做到分工明确,防止漏钩,保证安全。

2.影响铁鞋制动距离因素车辆压上铁鞋后,在轨面滑动时所走行的距离叫滑行距离,也就是铁鞋制动距离。

铁鞋制动距离不宜过长,一般掌握在20~30m内。

影响铁鞋制动距离的主要有以下因素:(1)人的因素。

这是指调车人员的工作态度及技术水平。

参加调车作业的人员,必须坚持岗位,熟悉调车有关规章和设备情况,练就掌握作业规律的过硬本领,发挥主观能动性。

(2)线路因素。

这是指溜放车组进入线群所经过的线路坡度、曲线半径、道岔的数目.停留车位置和车组走行距离等。

(3)气候的因素。

这是指气候(晴、雨、雪、露、霜)和风向、风力对铁鞋制动的影响。

(4)车辆类型因素。

这是指车种、车型不同,其结构、重量也不同。

重车、大组车惰力大,制动距离长,空车则相反。

(5)装载货物因素。

这主要指车上装载的货物,同一类型的货车由于装载的货物不同,在制动时,滑行距离也不同。

对装载易碎品、易窜动货物车辆,防止撞车造成货物破碎或货物窜动。

(6)其他因素。

如油、盐、卤的影响。

油是指原油或成品油。

油漏在车轮踏面或轨面上起润滑作用,减少摩擦系数。

盐、卤是指盐溶化滴在轨面,轨面发滑,易打掉铁鞋。

3.铁鞋的安放和制动方法铁鞋因安放的位置和时机不同分为基本鞋和辅助鞋。

基本鞋是指事先安放在钢轨上,使车组溜行方向第一轮对压上的铁鞋;辅助鞋是指车组在溜行过程中,在同一车辆的两个转向架之间的钢轨上(一般称为大档),或在两个车辆的前后转向架之间的钢轨上(一般称为小档),用铁鞋叉子安放的铁鞋。

大档、小档如图3—6所示。

(1)基本鞋的安放方法。

基本鞋的安放应根据车组接近铁鞋时速度的大小,灵活调整基本鞋的位置,车组溜行速度较高时,应在一根钢轨上前后同时放两只基本鞋(现场俗称“一车三鞋双基本”的方法),这是为了防止第一铁鞋可能被打掉后,仍有另一个铁鞋起作用,安全可靠。

(2)辅助鞋使用方法。

辅助鞋的使用方法有三种:①大档下鞋:由于档子比较大,下鞋方便,易于掌握,安全条件好,适于正常情况下采用;②小档下鞋:由于档子小,安全条件差,一般情况下不用,仅在错过大档下鞋的时机,并且制动员下鞋技术熟练,作为紧急制动时采用;③当车组溜行速度高,溜行距离将影响安全停车时,可大档、小档一齐下鞋。

六、机械化驼峰调车作业安全1.机械化驼峰调车的特点(1)机械化驼峰的纵断面和编组场头部平面的设置均较简易驼峰合理,其峰高保证了难行车在最困难的条件下能溜到难行线的计算点;而纵断面在使用减速器的情况下,能使前后车组在最不利的排列(难一易一难)条件下,仍可保证必要的问隔。

因此,机械化驼峰在分解车列时,基本上可以按5—7km/h的速度定速推送,不但易于掌握推峰速度,并且能提高作业效率。

(2)机械化驼峰峰下咽喉区一般都设有两组减速器,车辆溜行速度的控制和车组间隔的调节,主要靠减速器,更能保证安全,提高效率。

2机械化驼峰调车作业方案驼峰调车作业主要是解体。

按照驼峰设备和使用调车机车的台数不同,驼峰作业方案主要有以下三种:(1)单推单漓。

具有一条推送和一条溜放线,使用一台驼峰机车工作,并由驼峰机车担当整理,称单推单溜方案。

这一方案下驼峰机车按照驼峰解体列车的四个程序不问断地工作,没有等待时间。

(2)双推单溜。

具有两条推送线和一条溜放线,使用两台驼峰机车工作,并由驼峰机车担当整理,称双推单溜方案。

这一方案的特点是:由于具有两条推送线,两台机车可以流水循环作业。

虽然驼峰调车机车有一段等待解体时间,但能大大提高驼峰利用率。

因此,我国主要编组站的机械化驼峰,大多采用该方案。

(3)双推双溜。

具有两条及以上推送线、两条溜放线,以及相应数量的调车分类线,使用3台及以上调车机车工作,称双推双溜方案。

采用双推双溜作业方案,两台驼峰机车可以完全平行作业,避免互相干扰等待,可以提高驼峰设备和调车机车的使用率;而且由于调车按方向固定线路使用,两个驼峰分别解体上、下行列车,因而缩短了占用驼峰的时间,提高了驼峰的作业效率。

但是,当车站衔接的方向较多时,将产生大量的交换车,增加重复分解。

因此,编组站很少采用双推双溜作业方案。

3.驼峰楼作业机械化驼峰信号设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驼峰信号机及其操纵系统;(2)道岔自动集中及其操纵系统;(3)车辆减速器及其操纵系统;(4)通信联络设备。

机械化驼峰一般设有第1制动位控制楼和第Ⅱ制动位控制楼。

第1制动位控制楼主要控制驼峰主体信号机、第1制动位车辆减速器及相关的分路道岔,是驼峰的指挥信号楼。

驼峰调车长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推峰速度,并通过驼峰控制台操纵驼峰信号机,指挥驼峰机车作业。

驼峰作业员则通过控制台操纵第1、Ⅱ制动位车辆减速器及相关的分路道岔、地面调车信号机。

第1制动位减速器主要用于调整车组间隔(间隔制动)及进入第Ⅱ制动位减速器不超过《站细》规定速度。

第Ⅱ制动位减速器主要为目的制动创造条件.将入线速度控制在规定速度以下,并调整间隔,防止尾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